古代汉语练习一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一、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答:我国古代有种种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较大、较广的是“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和“契刻说”。
其中图画说和契刻说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二、汉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汉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并不等于汉字。
汉字有一定的读音和意义,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而图画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三、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都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答:甲、金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就单字来说,甲、金文各有四千多个,而且书法纯熟、刻工精细,文字构形的思辨性十分精巧,仅从这种构形手法看,甲、金文已是沿用已久的文字,具有群体认同的社会效果。
所以文字学家一般都认为,尽管甲、金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有历史,但可以断言,它仍然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四、汉字大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答:汉字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
其证据有仰韶文化,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距今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五、标点下列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1、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注释]象:现象。
法,意同象。
宜:犹言仪,谓形状。
垂:显示。
宪象:法象。
迒(háng):兽迹。
分理:纹理。
夬(guài):六十四卦之一,乾上兑下,卦象有缺口。
取诸夬,谓书契的创造是由夬卦得到启发。
译文:从前,庖牺氏统治天下的时候,向上观察天象的变化,向下观察地理的现象,察看鸟羽兽毛的纹理和地理形貌,近的方面取法人身,远的方面取法事物,于是开始创作了《易》八卦,用《易》中的八卦来表示法象。
到了神农氏,用结绳记事来治理国家,各种事业纷繁复杂,文饰的弄虚作假的事情就产生了。
《古代汉语》章节练习及答案(最新整理)
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1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12、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1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4、人谁无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5、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16、蔡溃,遂伐楚。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8、由此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1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0、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2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2、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23、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24、昔楚灵王好细要。 25、地不知寒人要暖。 26、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7、其御之妻自门閒而窥其夫。 2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9、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1、緣溪行,忘路之远近。 32、心忧炭贱愿天寒。 33、楚人为食,吴人及之,食而从之。 3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二、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然后将其词义引申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 任:
①是任是负。(《诗经·大雅·生民》) ②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商君书·弱民》) ③以为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④秦任商君国以富强。(《盐铁论·非鞅》) ⑤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白居易《题山石榴花》) ⑥众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 ⑦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后汉书·章帝纪》) ⑧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简答: 1、什么是词本义和引申义。 2、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四、阅读本章文选,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文选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 2、指出文选中活用的词并指出用法。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对应的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并指出其关系。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归纳出所问的词的意义,分析该意义属于古义还是今义,然后分析出相应的今义或者古义, 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差异。这类题目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句子中的意义往往是该 词的古义,而该词的今义往往是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很少有不同)。因而做该题型的技巧是: 从句中归纳出该词的意义,这个意义基本可以肯定就是古义,然后对比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 意义,总结出二者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什幺方面。本题参考答案如下: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习题解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练习一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一答案【篇一: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一
課後練習(一)一、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修訂本)中所屬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亞(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麽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貳(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幹部)術(行部)按:繁體字“隣”與“鄰”爲異體字,都簡化作“鄰”。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辭源》修訂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辭源》中各有幾種讀音?兩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讀什麽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種讀音,在《辭源》中有4種讀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還引了《集韻》的一條注音“乎監切”(讀音爲xián)。
“行窳”的“行”讀xíng。
三從《詞詮》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1.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列子·湯問》)曾,副詞,乃、竟。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岳陽樓記》)則……則……,承接連詞,表文中對舉關係,就、那麽。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淵明《桃花源記》)既,時間副詞,表過去,已經。
4.或圓如簞,或方似笥。
(《水經注·巫山、巫峽》)或,無定代詞,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水經注·巫山、巫峽》)自,假設連詞,苟、如果。
常“自非”連用。
6.廣袤豐殺,一稱心力。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一,副詞,皆、都。
四、什麽是六書?每類主要特點是什麽?分別列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各五例。
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古人對漢字的形體構造與使用規律所作的理論總結。
象形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像它所表達的事物之形,是以簡單的線條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徵的部分描畫出來。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是形声字?A. 马B. 月C. 森D. 休答案:D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4.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介词答案:C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幼小B. 茂盛C. 枯萎D. 凋谢答案:B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孩子B. 书生C. 衣服D. 书信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答案:B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什么意思?A. 鸟鸣声B. 鸟飞声C. 鸟舞声D. 鸟食声答案:A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白帝”指的是什么?A. 地名B. 人名C. 官职D. 神话人物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称。
答案:臣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尊称。
答案:陛下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的代词。
答案:彼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的代词。
答案:此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和”的连词。
答案:与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连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连词。
答案:因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连词。
答案:故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连词。
古代汉语练习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 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1课外作业(一) 及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一)一、填空1.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以分析汉字字形、解释汉字本义为宗旨的字书。
2.“比類合誼(义),以見指撝(挥)”是许慎给(会意)造字法下的定义。
3.省形、省声和(亦声)是形声字的三种特殊结构。
古文字阶段的书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大篆、小篆等。
4.甲骨文亦称“契文”、“殷墟文字”或(甲骨卜辞)。
5.商周青铜器以鐘和鼎为代表,故金文又叫作(钟鼎)文。
二、简答6. 汉人所谓“六书”指的是哪“六书”?请按顺序写出其各自的名称。
答:按照许慎的名目、班固的顺序,传统“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 简要说明“合体象形”与“会意”有什么不同。
答:(1)合体象形属独体字,会意属合体字。
如“果”中只含“木”一个字,“集”中含“隹”、“木”两个字。
(2)合体象形一般记写有形可象的名词;会意主要记写动词、形容词及较为抽象的名词。
前者如“眉”、“胃”、“瓜”、“果”;后者如“集”、“美”、“朝”、“莫(暮)”。
(3)合体象形直接显示“实物本体”,如“果”中有“田”,“瓜”中有“厶”。
会意则无“实物本体”,其通过若干字符组合,表示某种行为或性状。
如“集”通过“隹”和“木”的组合,表示“群鸟落下”之义;“美”通过“大”和“羊”的组合,表示滋味鲜美之义。
(4)合体象形两部分之间是陪衬和被陪衬的关系。
如“果”字以木(树)陪衬果体;“瓜”字以蔓以陪衬瓜体。
会意内部则无主辅之分,无陪衬与被陪衬关系。
如“集”字由“隹”、“木”相合而成,“令”字由“口”和“卩”互构而成,皆不分主、辅。
8. 举例说明什么是“省声字”,什么是“亦声字”。
答:(1)省声::形声字的一种特殊结构。
所谓“省声”,就是为使字形简化,并为声符留出空间,而将字形繁复的声符(声旁)省去某些笔划。
例如“夜”字,从月(或夕),亦省声;“炊”字,从火,吹省声。
“省声”的表述方式为“从×,×省声”。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一)》练习题答案一一、填空题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无其字,依声托事3、斗4、造字方法不同,造字素材不同,偏旁位置不同5、慙6、春秋左丘明,春秋,编年体7、兼词之于8、象形、指事、会意、形声9、兼词,于是10、异体字11、比类合谊、以见指挥12、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二、概念题1、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3、四体二用说:清人戴震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造字法,与汉字结构有关;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4、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作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5、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6、象形: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许慎的定义: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7、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因铜器以钟鼎为最多,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8、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对汉字的分类。
9、会意:会意是会合几个字类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慎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三、释义题1、毙:倒下2、殷:红中带黑3、贰:两属4、肆:扩展5、即:接近、走向6、行李:外交使节7、鄙:边邑8、舍:住宿9、决:堤坝溃决10、羹:带汁的肉11、次:临时驻扎12、、陵:大山13、管:类似现代的锁钥。
14、池:护城河15、贰:两属16、如:到……去17、官:官职18、鲜:少。
19、贰:两属20、夫:那个21、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22、绥:安抚23、行:行列24、称:推举四、判定、释义题1、其: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2、是:代词,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
古代汉语作业1 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六书:古人认为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3、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4、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即借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5、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
有两点:(1)通假是“本无其字”,假借是“本有其字”;(2)通假是暂时借用,假借是长期甚至永久的占用。
6、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三个方面:词义程度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7、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形?三种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8、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用“繁衍派生”说)。
9、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时,要注意那些事项?要注意: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10、引申义和假借义的主要区别。
引申义:与本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联系。
二、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
20个词,每词1分,共2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形容:形体、毛色。
2、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天机:天然的机理,指千里马具有的禀赋。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国:国都。
4、多性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摔跟头,垮台。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兵:兵器。
6、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带汁的肉食。
7、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
专利:垄断财货。
厌:满足。
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伤,受伤。
9、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难走的地方。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兵:兵器。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1答案
练习一(P123)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邻(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yǔ)”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卽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如:目、舟、鸟、手、马。
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
如:亦、末、本、刃、上。
会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
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
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
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
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二、简答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一答案
一、选择题
1.“君子不器”中的“器”字( C )
A.用如形容词;
B.用如名词;
C.用如动词;
D.用如量词。
2.“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该句采用判断句的形式是为了(D)
A.解释结果;
B.进行推理;
C.介绍管仲;
D.解释原因。
3.是乃仁术也。
句中“乃”的词性是(A)
A.副词;
B.判断词;
C.连词;
D.代词。
4.不是宾语提前的一句是(C)
A.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B.姜氏何厌之有?
C.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D.鬼神非人实亲,惟徳是依。
5.下列各句中“之”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是(B)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业。
B.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C.孔子下,欲与之言。
D.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目: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小:都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走:动词使动用法
三、指出下列句中“而”的词性和意义
1.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代词,你。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3.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连词,表并列。
4.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连词,表反接(转折)。
四、标点及翻译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
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翻译:大梁城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小山,(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村中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
”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
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
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老人的意识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见识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不分明而想像的迹象,不能不仔细考察。
要查明这种相似而可疑的迹象,一定要找熟悉这类事物的人。
孪生子长得很相像,但他们的母亲总是能够辨认,这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