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_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滨江景观带景观设计之探析

城市滨江景观带景观设计之探析

城市滨江景观带景观设计之探析摘要: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环境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巧妙结合,提高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丰富地域风貌。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滨江地带的景观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本文针对滨江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总结在创建表达城市历史文化的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设计方法,为更多地区滨江景观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滨江景观带;景观设计Abstract: The urban waterfront region is the urban environment resources important part of it, is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artificial landscape will be clever union,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rich regional styl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ity, the riverside region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lso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desig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ress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of culture create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in riverside landscape design for more help.Keywords: Riverside landscape zone; Landscape design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国人历来就崇尚自然、喜爱自然,所以在景观带的设计中也不断加入人文的元素,不断创建表达城市历史文化的景观设计。

论武汉市滨水地带景观设计特色

论武汉市滨水地带景观设计特色

论武汉市滨水地带景观设计特色作者:李君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4期摘要: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大城市中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素有“百湖之市”之称,滨水景观的设计对武汉城市总体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武汉的滨水资源及现状出发,分析武汉滨水地带景观设计特色。

关键词:武汉市;滨水;景观;设计;特色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绿化也日益受到关注,滨水景观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热点。

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包括了水域、水际线和陆域3部分。

城市滨水地带从古至今,都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它不仅起着抗洪、调节城市生态等巨大的生态作用,还是城市形象塑造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承担着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任务。

城市滨水地带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问题,涉及了多学科的知识,如水利、城市规划、景观、人文历史等,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中还要广泛地考虑到具体一座城市的园林建设、交通、水文和地质等多方面的实际内容,要求设计者根据具体城市环境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因地而异、因地制宜。

1 武汉的滨水资源及现状1.1 自然滨水资源武汉市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长江、汉水2大水系从城市中穿行而过,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奇观,切割出2江分3镇的独特地貌。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名,大小湖泊星罗密布,拥有月湖等著名的湖泊,水系四通八达,在滨水资源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武汉市域范围内拥有水域面积2185万hm2,湖泊370个,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城市首位。

可以说,水已经成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标志和特色,具有滨水地带景观设计的先天优势。

1.2 滨水资源的人文历史特点而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也与它的滨水资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武汉来说,水是历史的脉络,是文化的底蕴和象征,从古云梦泽文化,到大禹治水的传说,高山流水的佳话,荆楚文化的深厚悠久……无一不浸着水的痕迹,表现了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亲水性,体现了这里的人民对水的热爱和依恋。

面向开发的滨水区城市设计——以武昌滨江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

面向开发的滨水区城市设计——以武昌滨江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

so nt l g a r gina fco r i e o l oln
If r 日d 0e negaf r p∞po e ol p 0 e t deI s d f r v heor r m y
de elpmen fa e fRy i nd i v o to aso ie ̄de o mog r e bulIg l n d w a Urande in Uba d eo b s n ev lpmen g r t
市 中心地 段迁 出 ,滨水 地 再开 发成 为城市 复
兴 的重要 推动 力量 。一 方i ,改造 前后 高达 数
十倍 的低 价差 促使 发 商具 有足够 强 烈的开 发 和改造 意 愿 .另一 方面 ,对城 市政 府而言 ,滨 水 开 发 无疑具 有促 进经 济增 长、 提升 城市形 象的 著 作用。 目 , 1 9 年 来 ,滨水 重 90 建和 再开 发项 目日 益增 多,规 划和 设计 手段也
1 开发 目标 的 多样 性 1
最初 的滨水 开 发与设计 侧重于滨 水环境和 景观形象 的建设 .主要是通过 改善滨水 环境、 文通条件 等,推进 产业和经济 的发展 ,目时为居 民提供 休 闱娱乐 的公 共场 所 随着 新世纪 的到 来 .淳水 区开发开 蛄关注经济 层面和城 市发展向 题 ,主要 实现城 市产业结构调 整、塑 造城市形 象、发 展城 市经 济 提高 城市 综合竞 争力 为 目 的 根据张 庭伟 ( 。 城市 滨水 设 计与开 发)一书 的 点.评价 一个城市 滨水 的开发项 目的成 观 与 ,主要有 三个衡量 标准 . 一,是 有助干 第 促进 城市经济 繁荣 . 加城市 经济 量,为市 增 政府 创造更 多的税 收;第二 , 否有助于 增加就 是 业机 会, 为 多的市 民提供工作 岗位 市 民对 自己 市的 自豪感。 城 第 三,是 否 有助于改 善城市市 容.反映 政府的政 绩,增强

滨江公园设计方案

滨江公园设计方案

滨江公园设计方案一、介绍滨江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就滨江公园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滨江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二、位置选择滨江公园的位置选择对于其规划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选择位于城市河流或湖泊旁边的地块,以便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提供更多的水上娱乐项目,并且能够创造更多的景观和观赏点。

三、景观设计1. 主题景区设计滨江公园的主题景区设计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进行规划。

可以选择融入水乡特色,打造水乡文化表演区或者设置以水为主题的游乐设施区域。

2. 花卉展示区在滨江公园设计中,花卉展示区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们建议设计出四季都有花卉盛开的花坛,并设置观赏座椅,供人们赏花休闲。

3. 运动健身区滨江公园也应该提供运动健身的场所,例如设置户外健身器材、篮球场、足球场等,满足市民的各种运动需求。

4. 休闲游憩区休闲游憩区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场所。

可以设置凉亭、休闲长凳等,供人们休息,也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满足家庭的休闲娱乐需求。

5. 室外展示区室外展示区可以设置文化雕塑、艺术装置等,增添公园的艺术氛围,也可以设置临时展示区域,展示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

四、交通规划滨江公园的交通规划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停车需求。

我们建议在公园附近设计停车场,并设置公共自行车点,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

五、环保设计在滨江公园的规划建设中,环保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材料,提倡节能减排,在公园内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以供给公共照明等等。

六、安全措施滨江公园的安全是人们享受公园的基本保障。

我们建议加强公园的安保力度,增设监控设备,增派保安人员,保证市民在公园内的安全。

七、宣传推广滨江公园的宣传推广工作是滨江公园能否顺利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建议通过市政府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网络及本地媒体等不同渠道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

武汉沿江景观特色定位与整治目标探讨

武汉沿江景观特色定位与整治目标探讨
面 积 分 别 为 1 0 m 、21 0 0 0 m ,分 别 以 凭 江 观 潮 和 长 江 诗 词 文 4
化 雕 刻 为 主 题 , 围环 绕 大 型 花 圃 , 成 气 势 壮 观 、 彩 丰 富 的 周 形 色 花 卉 景 观 。还 可 为 一 年 一 度 的 菊 展 等 活 动 提 供 空 间 。规 划 安 排
3 . m 的 城 市 森 林 观 景 平 台 。 台 面 积 810 布 置 有 三 角 形 05 平 0 m ,
的综合 服务 设施 , 层 为展 览接 待 中心 , 下 层 为停 车场 。 二 地 阶 梯 轴 线 继 续 延 伸 ,将 空 间 引 入 凭 江 观 景 台 及 文 化 广 场 ,
为 此 , 汉 沿 江 地 段 景 观 特 色 的 定 位 是 沿 江 自然 景 观 与 人 武 文 景 观 特 色 的 结 合 , 两 江 ( 江 、 江 ) 两 山 ( 山 、 山 ) 两 以 长 汉 、 龟 蛇 、 桥 ( 江 一 桥 、 桥 ) 两 楼 ( 鹤 楼 、 川 阁 ) 代 表 的 “ 江 四 长 二 、 黄 晴 为 两 岸 ”的 景 观 , 时 南 岸 嘴 处 于 景 观 的 核 心 位 置 。 根 据 以 上 定 位 同
外 线 强 度 , 比草 坪 高 出 2~ 3倍 ,特 别 是 在 夏 季 炎 热 之 时 ,1a h 森 林 相 当 于 5 0台 空 调 的 调 节 能 力 ? 0
以 中 心 区 上游 用 地 为 主 体 ,规 划 布 置 天 津 路 入 口 观 景 平 台 、凭江 观 景 台和 文 化小 广 场 ,充分 满 足城 市 市 民观 江 的需 求 。 在 天 津 路 入 口结 合 防 水 墙 改 造 , 局 2 m 宽 大 阶 梯 , 布 0 阶梯 上 两 侧 鲜 花 、 景 等 小 品 构 成 强 烈 的 引 导 性 , 人 流 引 上 高 程 水 将

浅谈武汉滨水天际线

浅谈武汉滨水天际线

浅谈武汉滨水天际线天际线是由各种地形地貌和地物构成的以天空为背景的轮廓线,是形成地区环境整体星相的重要要素。

作为中部重要城市的武汉,城市形象方面要做到最好,而武汉有事水域众多的城市,因此滨水天际线成为武汉形象的重要一部分。

城市天际线不仅仅是设计的成果,也源于城市内部在发展动力的长期作用,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体现。

标签城市天际线;滨水;城市设计一、研究背景城市发展不仅仅是在经济实力上的,城市面貌也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的国策是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中国的城市以巨大的活力和推动。

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改造更新速度的加快一级城市规模的扩大,使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不一样。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问题无法深入考虑,导致城市建设管理以及建筑设计的不够成熟,使得城市景观方面不尽如人意。

城市天际线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也在发展变化着。

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增多,历史区域的更新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天际线。

由于缺少理论的知道,加上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目的的控制,许多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收到破坏。

观之于武汉,水域众多的武汉,渡轮,大桥也是众多,而乘坐交通工具渡江时,人们看到的便是江景,以及沿江两岸的景色,一个好的天际线设计,对于武汉城市形象有着非常好的影响。

我们国家是一个古老的国家,跨越的很长的时间线,城市数量也众多,有着各种不一的城市特征,在发展建设中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但是发展过快,或是因为不重视,导致天际线没有规划设计,或者说控制设计失效。

而主要原因如下:1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脱节、2房地产开发失控、3盲目的建设所谓城市形象地标建筑,而不考虑周边环境、4调控不足。

城市设计思想的引入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重要纽带,对城市中各个要素的组织,控制更加明确有效,使城市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更加完善。

天际线的影响要素包括建筑单体,建筑群体高度,地形特征,构筑物等。

其中,建筑单体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形体与体量、建筑顶部设计和建筑肌理与色彩。

浅析武汉市城市滨水空间的计划

浅析武汉市城市滨水空间的计划

浅析武汉市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以汉口江滩公园为例内容提要:通过对武汉市汉口江滩公园现状的分析,结合其亮点特色和不足之处,探索滨水休闲区对城市的意义,进行了江滩以及滨水休闲区的规划设计的尝试,旨在将滨水休闲区改造得美丽宜人。

1.武汉江滩公园的现状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武汉位于其中游,它的长江岸线上起沌口下至阳逻,全长50公里。

目前武汉主要将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的沿江土地作为市民的休闲区开发建设,称其为汉口江滩公园。

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

一期工程于2002年10月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全长1.04公里,从武汉关至粤汉码头,设置了武汉关、兰陵路、黎黄陂路等入口,为武汉市的滨江特色抹上“神来之笔",得到广泛好评。

江滩二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1日开工,从粤汉码头至长江二桥,全长2.4公里,现已基本完成,并正式接待各方宾客。

二期工程总面积达78公顷,其中28.8M高程吹填平台总面积42公顷,宽约160汉口江滩规划图M至180M,其实更加恢弘。

江滩二期主体部分的28.8M平台由建设精美的市政广场区、绿化健身区、园艺景观区组成,建有码头文化广场、滨江广场、玻璃广场和步道等。

三期工程尚在建设之中。

”——节选自百度百科特色及亮点:①保留景观原有的大致格局,使之今日仍有功用,有历史纪念意义如今江滩的码头依然船来船往,只不过更多的是观光游览船,延续了码头在历史中的港口地汉口江滩三阶示意图位。

江滩三级”阶梯“修建以来帮助武汉人民抵抗过几次洪灾,包括1945年的大水灾。

现在仍可以看到屹立在中心广场的抗洪纪念碑,碑座下还刻有毛主席的头像和《水调歌头游泳》。

虽然江滩现在已经建设为滨水休闲区,但是抗洪的功能依然存在,庇护着武汉人民的平安,而那座纪念碑也纪念了1945年洪水中逝去的生命和武汉人民的智慧勇敢。

②植被丰富、绿化良好,弱化了陆地和湖泊的分界线,美化城市轮廓江滩公园紧依江水,江水孕育着绿色,名木挺立,芳草茵茵,构成了一个独有的生态乐园。

滨江空间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滨江区域概

滨江空间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滨江区域概

滨江空间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以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滨江区域概念规划为例■陆 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摘要: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的主体架构应当包括城市空间、典型要素、道路交通系统、产业布局、景观风貌等生态化内容,并提出滨江城市空间的生态规划策略,最后以武汉市青山区滨江区域概念规划为例,就上述要点逐一诠释。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滨江空间;生态系统;设计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生态城市规划是将现代生态智慧理念融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之中,结合生态学原理对城市整体的生态构成系统实施创造性改革,从而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市滨江空间依托独特的区位特征和生态特征对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宜居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深入挖掘城市滨江空间的潜在价值,提升其生态功能,正逐步成为增强滨江城市竞争力、谋求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学契合点现代城市规划已不再同于形态建设规划或者城市设计,规划转向侧重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而城市规划也变成了一门跨学科的专业。

近年来,国外城市规划理论转向更宽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进行新的理论探索。

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科的结合有助于从新的角度和新的方面研究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也能给城市规划理论和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营养。

运用生态学和城市科学原理,对城市进行综合规划,利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和社会工程等手段,合理开发、保护土地等自然资源,对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体架构(一)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化城市空间结构设计要结合本区域自然山水特点,把自然山水资源作为构架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要素。

一个生态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应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构建:一是结合城市现有空间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空间肌理进行布局,合理处理城市内部各组团之间的空间关系组团之间依托山林、水系等生态要素进行自然隔离;二是充分利用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绿化,使城市各类绿地空间和周边山、林、水系等开敞空间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完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三是梳理城市水系脉络,充分利用水系的自然格局,营造水绿交融、山水相映的城市景观格局。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_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_余柏椿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_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_余柏椿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余柏椿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系教授(武汉,430074)*武汉市科委和建委资助项目(965005205)修订,形成面向市场的滚动规划体系[2]。

3从“人居”观念出发的人文特色空间结构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人居环境科学”(ekis tics)概念,现已成为建筑、规划、地理等学科关注之热点问题。

对城市而言,人居环境包含两方面内容:(1)人居硬环境,即人居物质环境,指一切服务于城市居民并为居民所利用、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之总和,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

它包括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三个主要部分。

(2)人居软环境,即人居社会环境,指居民在利用和发挥硬环境系统功能时形成的一切非物质形态事物的总和。

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居民随时随地身处其中并感受其效果。

如生活情趣、生活舒适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因此,它更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内容。

从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的建设需要出发,我们认为,武汉市人文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应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1)武汉市城市特色主要不在其人工建筑环境方面,而主要体现在其自然山水环境方面,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城市中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自然山水空间,特别是“龟蛇相峙,两江交汇”的城市典型空间和“百湖之市”的水网空间。

(2)要逐步建立一定的城市空间秩序,使城市社会生活逐步有序化和规范化。

综观世界各国著名城市,其城市布局均有一定的轴线和空间体系,使人们易于认别并独具个性,也易于城市各种功能的组织。

因此,武汉市城市空间应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比较明确的城市空间体系。

(3)应结合城市中自然历史文化要素,建立由众多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和园林绿地所组成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愉悦互助的社区公共生活和多样化的公共活动,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良好条件,并保持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城市历史的延续性。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分析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分析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分析作者: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1期摘要: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从早期的功能理性到今天的公众参与,其所折射的民主精神和实践方法对我国目前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的现状,特别是以武汉市为例,并与国内外的相关景区相对比,而分析出在滨水区景观设计方面所具有的弱点,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滨水区;政府规划;滨水区现状;相关措施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96-01城市滨水区,尤其指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城市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并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城市陆地空间。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层层推进,居民素质、环境意识的加强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加认识到城市滨水区的重要性。

但盲目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因此,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利用,要在尊重其特有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以生态、社会、环境效益相互平衡为核心,把滨水区的特质因子有机的融入到城市整体之中,使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一、滨水区环境现状(一)武汉市的区位特点及滨水现状武汉地处长江冲击平原,城区内长江、汉江交汇,东、南湖等大小16个湖泊星罗棋布,具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在城市中部更有以长江、汉水等流动的水体贯穿城市中心形成的标志性滨水城市景观,其中临江滨水活跃区集中在一、二桥之间。

武汉市依据山水园林城市规划、“两江四岸”景观建设规划的具体要求,继汉口江滩改造后又对武昌临江地区从功能定位、景观塑造以及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出发,对重要节点和街区进行了详细规划。

(二)沿江地带的保护现状我国在近代的沿江地区、沿海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具有殖民地色彩、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和街区,沿海的如上海、青岛、大连等,沿江的有南京等。

武汉市此类成气候的景观主要集中在汉口沿江地带,大部分是近代国外殖民地租界的办公楼和金融建筑群,如江汉关、花旗银行大楼等,它们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历史风貌街区。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_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_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83汉口江滩位于武汉两江四岸的最前沿。

由于近50年来长江主泓南移、北岸不断淤积,在长江防洪堤外形成了宽150~420m、长7km、面积约2km2的滨江滩地。

就区位而言,汉口江滩位于主城核心区,紧邻闻名全国的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聚集了武汉市1/3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宽阔的滨水滩地和长达9.8km的城市滨水岸线(彩页图1),是汉口沿江地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极有条件形成展示城市滨江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区。

由于汉口江滩位于防洪堤外,不属于城市建设用地,且长江武汉段水位落差极大,枯水季节最低水位(吴淞10.08m)与最高水位(吴淞29.73m)之间的落差达19m,故一直作为滩地未予利用(图1)。

1990年代,近23万m2历史遗留的仓储、堆场、破旧建筑物和近50座大大小小的码头密布滨江岸线,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

整治汉口江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愿。

武汉市自1996年起着手进行汉口江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历时多年,汉口江滩一期工程(彩页图2)已于2002年10月建成、二期工程(彩页图3)也于2003年底建成。

在汉口江滩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中,拆迁了20万m2危旧临时建筑,建设了约1km2的滨江公共性开敞空间,极大地弥补了汉口主城区绿化开敞空间的不足,对汉口主城区人居环境的优化、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以下对该项工程的前期研究、水利论证、布局构思、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能对城市滨江地带景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前期研究和论证1.1 第一阶段:早期的滨江区改造利用研究198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市建委、武汉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就曾对汉口江滩整治进行了酝酿、研究。

这一时期,主要是水利部门对长江武汉段的整治,提出了整体性的改造计划,对整个武汉长江河段47.8km流程提出了宏大的改造设想。

研究成果主要是提出了河道的整体整治和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水利方面的初步论证,对未来汉口江滩的利用,在水利防汛方面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汉口江滩可作为城市发展重要空间的思路在这一时期被确定下来。

浅析滨江景观带规划设计

浅析滨江景观带规划设计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33浅析滨江景观带规划设计◎周倩 李晓斌摘要:通过对滨江绿地的建设,打造以自然绿化景观为主,设计中采用现代的造园手法、自然式布局形式,景观规划强调以人为中心,以植物造景为重点,以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为核心,实现滨水空间的可观、可赏、可达,为游人闲谈漫步、欣赏江景提供优雅的环境。

合理的运用园林景观效果,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之感,还可以为园林艺术带来自然空间景象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增加人们的休闲、生态空间。

关键词:植物造景;滨水空间;充满古韵一、项目概况滨江绿地位于小谷围岛的南部,成条带形,西侧与西南角湿地公园相连,东侧与文娱公园相连,北侧是外环路,南侧临江,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110米左右,总面积为339200平方米。

园内东部绿地地势平坦,西部临近文娱公园处地势起伏较大,在此有需保留的三处祠堂古迹。

绿地中间有一条规划道路、两条规划河涌穿过,通过分析现状及周边环境,拟出如下规划意向:(1)本绿地以满足生态维育功能为主,提供简单游览休闲场所。

(2)规划应注意内外空间景观的相互渗透。

(3)现有文物古迹和规划河涌通过修整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绿地景观和植物配置均起到丰富的作用。

(4)绿地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与广州大学城整体气氛相融洽。

二、规划理念设计中采用现代的造园手法、自然式布局形式,景观规划强调以人为中心,以植物造景为重点,以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为核心,同时满足以下四点要求:(1)生态性:根据本标段标书要求,生态维育绿地需占总面积的80%以上,应以植物绿化为主要内容。

通过绿化,增加大学城绿量,改善周围环境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

(2)景观性:与主要路口相对应的地方开设广场及小品,注意与城市道路相交的节点处的景观的处理。

既考虑从园内向外看的景观,同时又考虑到从外环路及江上看园内的景观。

(3)休闲性:应提供简单的游览路线和活动场所。

三、结构布局总体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即三轴一线五个景观节点。

武汉市沿江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武汉市沿江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武汉市沿江滨水景观设计探讨作者:向春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0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户外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如果城市中有一个空间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放松方式,那么它将是大多数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而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就可以满足居民这方面的需求。

故而,以湖北武汉的沿江滨水休闲活动区域的设计为例,总结了滨水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原则,充分阐述了城市滨水区在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面的功能,从而方便进行有效的人工干预。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实现城市雨水自然积累,同时,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

关键词:居住环境;滨水景观设计;海绵城市;武汉市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沿江城市滨水生态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以湖北武汉为例”(18G109)研究成果。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滨水景观的设计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点,人们开始重视保护城市的原有景观,改善自身的居住空间。

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速度十分快,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特别是在城市水体方面。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在提升城市的生态价值、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是城市化建设的产物,是中国目前为止在城市化进程中广泛使用的城市降水灾害防御设计理论。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而且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武汉的海绵城市设计根据本区域的自然情况提高了其适应性,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以此为借鉴完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基本框架,确保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效应,同时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绿色生活环境。

一、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将历史文化记忆融入滨水空间设计,传承地域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可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以反映城市发展的方式,延续城市历史和文化。

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以武汉市汉阳汉江江滩二期为例

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以武汉市汉阳汉江江滩二期为例

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以武汉市汉阳汉江江滩二期为例作者:梁发刘洁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8期梁发1 刘洁2(1武汉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摘要院在早期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滨河区域由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在无序的开发过程中形成大量违章建筑,“脏乱差”成为部分滨水地区的代名词。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大量被侵占的滨水岸线逐渐退房还绿,给城市生态、生活和景观都带来极大的改善。

汉阳江滩的综合整治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场地的空间形态、原有设施的利用等方面分析了此类项目的设计特点及难点,希望为类似的滨江景观整治工程提供些许经验教训。

关键词院滨江景观带;综合整治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居,从保障基本生存到农业生产的灌溉,从河流的直接取水到围井而市,从河道漕运的便捷交通到港埠码头的兴盛繁荣,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在一些大河流域和沿海地区,这些滨水地方气候温和交通方便,成为最早适应人类居住的地区,因而也成为城市最早出现的地区。

我国的长江和黄河所孕育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可以说城市凭水而兴,因水而秀。

滨江城市滨临江河,依水而建,有水而名,人与水友善,大江之水成为城市市民用水的源泉、城市经济运转的命脉、城市社会交往的脉络、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城市文化积淀的载体、城市魅力特色的显现。

1 武汉滨江景观带特色武汉,被誉为“水灵江城”,河流湖泊密布,围绕长江、汉江干、支流,构成庞大发达的河湖水网,形成武汉地区四面环水的特有自然环境。

长江、汉水贯穿武汉境内,市区由隔江相望的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组成,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武汉江滩,通常理解为长江两岸的防洪墙(堤)外侧临江滩地景观带,为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的总称。

其中2000年开始建设的汉口江滩建设最早、设施最为齐全,名气也最大。

长江滩地宽度大约在150~420m,场地纵深大,空间多样,景观特色,文化记忆。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城市滨江地区景观建设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工程规划设计
蔡美权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4(028)003
【摘要】@@ 汉口江滩位于武汉两江四岸的最前沿.由于近50年来长江主泓南移、北岸不断淤积,在长江防洪堤外形成了宽150~420m长7km、面积约2km2的滨江滩地.就区位而言,汉口江滩位于主城核心区,紧邻闻名全国的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聚集了武汉市1/3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宽阔的滨水滩地和长达9.8km的城市滨水岸线(彩页图1),是汉口沿江地区现存最大的开敞空间,极有条件形成展示城市滨江特色的标志性景观区.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蔡美权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天人合一”思想在城市防洪景观设计中的探索——武汉市汉口江滩的理性选择[J], 胡雪媛;裘鸿菲
2.长江中下游滨江地区梯级平台景观设计——基于汉口江滩景观规划的思考 [J],
刘星;刘熙
3.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建设探索——以佳木斯市王三五河滨水地区规划设计为例
[J], 王娜;唐三保
4.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J], 鹿雷刚;潘宜楠
5.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以武汉市汉阳汉江江滩二期为例 [J], 梁发;刘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滨水城市景观塑造的探索_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概念规划方案评价

滨水城市景观塑造的探索_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概念规划方案评价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4)16 0002 03滨水城市景观塑造的探索*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概念规划方案评价收稿日期:2004 04 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78038)作者简介:陈宇青(1979 ),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4陈宇青摘 要:以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规划方案为例,从滨水用地、环境质量、空间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就该设计方案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探索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一些要点。

关键词:滨水景观,塑造,月湖中图分类号:T U 985.13文献标识码:A水是城市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中最活跃、最富有动感的物质。

城市水体以其特殊的物质形态和景观特色,构成了城市景观中最具灵性的动态表现因子。

许多名城都因为有了水体这一特殊自然景观,使得城市景观和风采更为迷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如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桂林的漓江,杭州的西湖,大理的洱海等,已构成了这些城市的景观标志,正是有了这些风光秀丽的水体景观,使得城市景观更为丰富。

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概念规划方案竞赛正是我国近年来众多城市滨水地段改造和开发活动中的一例,其规模和社会意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试对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中标方案进行分析,探索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一些要素。

1 项目背景汉江自陕西起源,流经湖北汇入长江,成就了武汉市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地理格局。

月湖位于汉江之滨、武汉三镇交汇的中心,湖面水体面积约63hm 2,北靠龟山,南依梅子山,北距汉江的最近距离仅300m,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的优势堪称罕见。

尤为独特的是月湖之畔还坐落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琴台。

月湖作为汉江之滨最具山水文化优势的地区,成为汉江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武汉市政府将月湖地区命名为 月湖文化艺术区 ,并决定在此建设大型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2 方案评述在海内外设计机构提供的6个参赛方案中,武汉建筑设计院的方案在最初方案中胜出,其设计成果为我国滨水城市标志性景观塑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浅论武汉市滨水景观特色的营造

浅论武汉市滨水景观特色的营造

浅论武汉市滨水景观特色的营造【摘要】:武汉市的滨水景观要体现出城市自身的特色。

文章分析了武汉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营造滨水景观特色的总体设想,提出了营造的目标--”兼容、创新的古老江城”,以及营造的四大要点。

以此为依据,将武汉市滨水景观分为武昌、汉口、汉阳和城市核心四个片区进行了分别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

【关键词】:武汉市;滨水景观;景观特色武汉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河流165条,湖泊166个,水面总面积2 117.6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25%。

基于这种优势,武汉市政府提出要大做水文章,并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将武汉市建设成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要达到这一目标,武汉市滨水景观建设是关键。

然而,我国的滨水城市众多,其滨水景观皆各具特色,如苏杭沪宁等。

武汉市要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挖掘自身特色,明确自身定位,并以此指导滨水景观设计,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

一、武汉市的资源特色(一)自然资源特色武汉处于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武昌、汉阳、汉口三座古镇隔江对望,广阔的湖泊占据其中,营造出一派古云梦泽的浩瀚气势,使武汉成为了一个襟两江而带百湖的白湖之市。

大江、大湖汇聚的自然景观,举世罕见。

1. 人文资源特色(1)楚文化楚文化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表现为神巫性、浪漫性和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

独特的信仰,传奇的故事,富有特色的建筑、漆器、青铜器、织物、壁画,浪漫玄奇的屈骚庄文,以及轻灵动人的编钟、古琴、轻歌曼舞,都彰显着这种古老文化的魅力。

武汉现存的楚文化遗迹主要存于武昌东湖与汉阳古琴台。

东湖风景区内有楚王墓、楚王饮马池、清河桥等遗迹,传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行于东湖泽畔,含愤苦吟《哀郢》、《涉水》。

汉阳汉江江滨是音乐大师俞伯牙鼓琴遇知音的地方,在月湖东畔还存有北宋时修建的古琴台。

(2)诗词文化江汉朝宗、龟蛇锁江,黄鹤楼、晴川阁两座名楼隔江对望的胜景,千百年来吸引了崔颢、李白、毛泽东、岳飞、陆游等无数文人墨客凭江眺望,歌咏抒怀,留下了千古名篇。

以武汉市巡司河风情公园为例浅谈水景观设计

以武汉市巡司河风情公园为例浅谈水景观设计

摘要:武汉市有众多湖泊,河流、水资源极为丰富,水是贯穿整个武汉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使湖滨水域更好地发挥其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生态等功能。

本文阐述了巡司河风情公园景观建设的特点、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当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景观设计。

关键词:景观建设;设计手法1 选题背景水资源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载体,人与人之间、动植物之间相互串联的一个载体。

社会要向前发展,自然人为地开发就会增大,既需要给人们提供一些资源,又需要兼顾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体的状态可以是缓慢平稳,也可以是湍急汹涌,水声的作用可能影响人们的心情,水的倒影再现周围的景物等,这些都是水体所独有的特性。

水体在很多地方都有其用途,例如,人和动物的消耗、灌溉、气候的调节、噪音的控制、提供娱乐、美学观赏。

2 选题目的武汉市水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许多水体资源过度浪费、生态环境恶化,过度的污染排放,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效益不佳,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致死许多流水变为死水,水质下降,往往是一潭臭水、垃圾遍地,河流也丧失了原有的自然形态,人们大多闭门不出,休闲活动空间进一步压缩。

总体来说,我国城市水体景观大多缺少科学规划的意识,很多水资源都是被动遭到破坏,生活中人为干扰程度不断加大,企业污水排放的加大,致使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也为此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例如,洪涝灾害严重、城市雾霾、城市热岛效应、pm2.5升高等,同时,空间上的隔离,也致使城市特色逐渐消失。

人们需要高质量的活动空间,人们也应该清醒意识到,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同样需要得到相应的提升。

武汉有着百湖之市的称谓,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应利用这些优势打造城市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滨江滨湖特色。

给人们营造出一个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宜人游憩的活动场所,满足人们追求大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意愿。

3 选题内容位于武汉市南湖的巡司河水污染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周边居民和周围高校学生的生活。

城市滨水景观与武汉滨水风景

城市滨水景观与武汉滨水风景

摘要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水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聚集、生活的中心地,现代城市把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特色的代言词,强有力的增加了城市影响力和城市经济收益。

本文欲从城市水域空间的内在特性及品质和滨水景观空间感受等方面发掘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力图创造一个整体、联贯的城市滨水景观,为人们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户外休闲空间。

关键词城市水系滨水风景城市滨水景观文章编号:1671-0703(2009)08-135-02一、水系与城市的关系(一)水与城市的发展水是人类生存和繁衍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城市作为人类居住、栖息的载体,有着一整套完备的水系。

水体、城市及其滨水区在城市中是相互交织、紧密联系的,水和城市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从城市的发展来看,首先,都市聚落的形成往往与河流、海洋、湖泊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建城理论中就有“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揖,而后可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之说。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城市水系之间有诸多的联系,水的历史孕育了地域的传统与文化,是形成城市哲学与美学的重要参考。

城市的滨水景观代表了城市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地方特色及地域历史背景和空间的可识别性。

城市空间的文化和审美价值,认识到滨水地区对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特色形成的重大意义.(二)滨水空间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大的区域来看,城市滨水区孕育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在水、陆之间生存、繁衍,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共生的系统。

其次,城市滨水区具有连续的特色,可以串连都市中的各绿地,形成生态廊道,为生物提供迁移的带状空间。

第三,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极其珍贵的开敞地带,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城市的构成来看,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尤显其独特和重要之处。

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资源和潜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3余柏椿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系教授(武汉,430074)*武汉市科委和建委资助项目(965005205)修订,形成面向市场的滚动规划体系[2]。

3从“人居”观念出发的人文特色空间结构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人居环境科学”(ekistics)概念,现已成为建筑、规划、地理等学科关注之热点问题。

对城市而言,人居环境包含两方面内容:(1)人居硬环境,即人居物质环境,指一切服务于城市居民并为居民所利用、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之总和,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

它包括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三个主要部分。

(2)人居软环境,即人居社会环境,指居民在利用和发挥硬环境系统功能时形成的一切非物质形态事物的总和。

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居民随时随地身处其中并感受其效果。

如生活情趣、生活舒适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安全和归属感等,因此,它更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内容。

从人居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的建设需要出发,我们认为,武汉市人文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应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1)武汉市城市特色主要不在其人工建筑环境方面,而主要体现在其自然山水环境方面,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城市中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自然山水空间,特别是“龟蛇相峙,两江交汇”的城市典型空间和“百湖之市”的水网空间。

(2)要逐步建立一定的城市空间秩序,使城市社会生活逐步有序化和规范化。

综观世界各国著名城市,其城市布局均有一定的轴线和空间体系,使人们易于认别并独具个性,也易于城市各种功能的组织。

因此,武汉市城市空间应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比较明确的城市空间体系。

(3)应结合城市中自然历史文化要素,建立由众多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和园林绿地所组成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愉悦互助的社区公共生活和多样化的公共活动,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良好条件,并保持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城市历史的延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武汉市政府倡导的“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活动和全市环境创新工程的启动,从人居环境建设出发推动了武汉市人文特色空间结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1]吴良镛.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2]胡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收稿日期2000-03-30责任编辑张甘摘要通过城市景观特色的再认识,提出了有关城市景观特色保护和创造的一个全新概念———城市景观特色定位,并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论述了城市景观特色结构、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的依据、方法及意境表达。

关键词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滨江景观ABSTRACT This p a p er discusses how to define t he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 b y g oin g dee p to understand t he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which is a new conce p t of creation and p rotec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B y anal y sin g t he characteristic of Wuhan river2side landsca p e,t he p a p er discusses t he characteristic st ruct ure of cit y land2 sca p e,t he foundation and met hod of definin g t he characteristic of cit y landsca p e and how to ex p lain t he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 Cit y landsca p e,Definin g characteristic,River2side landsca p e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00)04-0014-04当今,城市景观意识正随着城市环境意识的提高而逐日提高,欣慰之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个体审美意识下所产生的景观后果———争芳斗艳而成的非芳非艳现象,城市设计学科的复兴正呼唤个体意识者填补其审美意识网格中的空格———群体审美意识:虽然城市景观美离不开个体景观美,但不等于个体景观美的简单叠加,城市景观美是个体景观优化组合的结果。

强化群体景观审美意识,探讨个体景观优化组合法则是探讨城市景观特色的必然要求。

一城市景观特色的再认识城市景观特色并非新概念,但也并未在业内达成完全的共识,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和实质。

城市景观特色是一定时空领域内某城市景观(城市地段景观)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相对于其他城市所体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我们需进一步明确几个问题: 1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时空对比效应的概念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城市景观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特色,当然,比较也是相对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畴内进行比较。

———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今天北京的景观特色显然不同于当年建造故宫时的景观特色。

论及一个城市的景观特色必须在同一个时间内把它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比如,我们不能把今天一个城市的景观同北京的故宫相比后得出其景观特色的结论,而只能同今天北京整体景观相比来寻找自己的景观特征。

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进行相关城市景观的比较,才能鉴别出某城市景观的特色。

所谓特色就是它有我无,或者我有它无。

需指出的是,进行比较的地域空间范围可大亦可小,比较范围取决于比较对象的同类性要求。

比如,要鉴别亚洲某国首都的城市景观特色,就可在亚洲相关首都范围内进行比较,要鉴别长江沿线上某城市的景观特色,就可在长江沿线相关城市范围内进行比较。

2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群体效应的概念城市景观特色是城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群体所表达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群体景观效应而不是某景观个体的作用。

比如武汉黄鹤楼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尽管黄鹤楼对武汉的景观特色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们绝不能说黄鹤楼的特色就是武汉的景观特色。

武汉的景观特色应体现在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群体的综合特征上,应该说,长江、汉江、龟山、蛇山、大桥、码头、凝重的租界建筑、奔放的现代建筑、繁华的商业街、古朴的黄鹤楼可谓武汉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群体,那么,由这些景观共同表达的审美特征才可谓武汉景观特色。

3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优化效应的概念城市景观特色产生于城市特色景观群体组合而成的最佳效果,这种群体必须符合城市设计的景观集合原则[1]。

若城市虽有些特色景观,但零星分布,相互间缺乏联系,缺乏互补、烘托、强化等美学效应,或者说,缺乏有机的组合,甚至相互冲突,这样,城市景观特色就难以得到体现。

武汉电视塔和晴川饭店可称武汉的两个特色景观,因其借山而扬己威,导致“龟蛇锁大江”黯然失色。

4城市景观特色是一个敏感效应的概念城市景观特色是景观的特征被人感知后所作出的判断,感知是前提。

城市景观敏感区是最能表现城市景观特色的地段。

城市的主干道、广场、对外交通站场、公共绿地、水系、滨水地段等可谓之城市景观敏感区。

江城武汉的景观特色在城市的滨水地段得以体现,春城昆明和花城广州的景观特色在城市干道得以体现;苏州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色和威尼斯水城特色在城市水系中得以体现;大连的景观特色在城市广场中得以体现,如此等等充分说明城市景观敏感区之于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地位。

二城市景观特色定位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对某城市(城区、地段)已经形成和拟将形成的景观特色作出选择和确认。

这是在保护城市已有景观特色以及在创造城市未来景观特色之前的一个必须的工作环节。

其任务是:①调查分析城市现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研究提出一定时空范围内该城市的景观特色所在,以作为该城市景观特色保护的依据;②调查分析城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以及景观建设与演变趋势,明确一定时空范围内该城市未来的景观特色所在,以作为该城市景观特色创造的目标。

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从区域角度,从历史、当代和未来的关系出发,寻求城市景观特色的合理定位,这不仅能有的放矢地保护景观特色和创造景观特色,而且有利于形成或完善区域城市(或城市)景观特色结构。

所谓区域城市景观特色结构,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城市景观特色之构成方式。

比如说长江流域大都市滨江景观特色结构,很显然,它主要是由重庆山城景观特色、武汉江城景观特色和上海商都景观特色所构成。

需明确的是,区域城市景观特色结构不包括该区域那些没有特色或者雷同的城市景观。

理想的结构要求相关城市景观各具特色。

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在一定区域内寻求和创建城市自己的景观特色,避免平淡或雷同,以期形成或完善区域城市景观特色结构。

所谓城市景观特色结构,是指某城市内的重要地段或敏感地段不同类型的景观特色之构成方式。

这与区域城市景观特色结构概念一致,只是存在空间范围上的差异。

比如说北京景观特色结构,主要是由紫禁城古都景观特色、天安门广场纪念性景观特色、亚运村体育景观特色、王府井商业景观特色、传统四合院住宅景观特色……所构成。

再比如说武汉市景观特色结构,主要是由滨江租界建筑景观特色、龟山与蛇山自然与历史文化建筑景观特色、东湖风景区自然景观特色、磨山楚文化建筑景观特色、江汉路商业景观特色……所构成。

需明确的是,城市景观特色结构不等于城市景观特色,能体现城市景观特色的是城市景观特色结构中那些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特色的某些景观特色。

比如说武汉江汉路商业景观,就武汉市而言,它是构成武汉市景观特色结构的一种景观特色类型,但把它同上海南京路、淮海路相比,就不能说商业景观特色是武汉有别于上海的城市景观特色。

同上海相比,武汉景观特色结构中“龟山锁大江,楼阁抒情怀”的景观特色倒是有别于两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特色之一。

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在城市范围内,尤其是要在城市重要地段或敏感地段寻求和创建该地段的景观特色,建构城市良好的景观特色结构,以指导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再创造。

更重要的是,要在建构景观特色结构过程中,着重研究如何保护和再创那些能代表本城市景观特色的地段性景观特色。

三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的依据总的来说,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主要依据该城市景观在区域城市景观特色结构中的特性,具体讲,是该城市不同于一定范围内其他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审美特3汉阳滨江景观特色定位及意境———龟歌塔随觅知音南岸嘴可建“知音"广场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