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高分子工程实验教案(3)一、实验内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备)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进一步掌握本体聚合的基本概念和本体聚合的特征;2、了解在本体聚合中如何避免自动加速效应;3、掌握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教时: 8教时四、实验指导(一)本体聚合的基本知识本体聚合是将单体本身在有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因而所得的聚合物纯度高,特别适合于制备透明性和电性能高的产品。
根据聚合产物是否溶于单体可分为均相聚合和沉淀聚合。
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等聚合属于均相本体聚合;乙烯、氯乙烯等聚合属于非均相本体聚合(沉淀聚合)。
本体聚合除所得的产品纯度高外,本体聚合的另一优点是可以进行浇铸聚合,即将预聚合产品浇入模具中进行后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可获得成品。
通常聚合物比相应单体的密度大,因而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因此在进行浇铸聚合时应注意控制预聚合的单体转化率,而且在后聚合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好,易导致收缩不均匀,使聚合物的光折射不均匀以及产生局部皱纹,影响产品质量。
(二)主要药品和仪器1.药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说明制备厚制品可用过氧化二苯甲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硬脂酸(脱模剂)甲基丙烯酸(用多了会粘模严重,加一点可减少收缩)2.仪器三口反应瓶(150 mL),温度计,恒温水浴,10×10×5玻璃模板,乳胶管,恒温烘箱。
(三)实验步骤聚合配方:MMA:60 mL(根据制品的体积计算)偶氮二异丁腈:0.036~0.1克(单体量0.06%~0.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2克(单体量6%~7%)硬脂酸:0.36克(单体量0.5%~0.7%)甲基丙烯酸: 0.06克(单体量0.1%)1.预聚合在150 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60 mLMM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硬脂酸及引发剂的1/3,在85~90℃的水浴中搅拌预聚合反应30~45分钟(控制转化率在8~12%),若粘度上升较慢可补加1/3的引发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合:
• ①洗涤单体 • 取容量瓶称取空瓶质量,取60gMMA单体。 配制5%氢氧化钠洗涤液(100ml蒸馏 • 水、氢氧化钠5g),取MMA: 氢氧化钠洗 涤液1:1,洗3次,用水洗3次(观察有什么 现象)
• ②预聚合 • 量取所需单体量(模具内容积+5ml ) ,倒入一充分洗净 并烘干的 150ml 的锥形瓶中,加入0.08%单体重量的 ABIN(计算引发剂加入量),用装有毛细管和温度计的橡皮 塞盖上瓶口(橡皮塞必须用铝箔包严),混匀后,用电热 套加热进行预聚合,控制反应瓶内温度为85℃~90℃,大 约 20~30 分钟。聚合过程要不断摇动,观察体系粘度变 化,当聚合液的粘度稍大于甘油时,预聚合反应结束。 • ③灌模: • 将所制得的预聚物趁热缓慢倒入模中,不要灌的太满 , 以 免外溢,将上口用玻璃纸及牛皮纸封好后,(观察若有气 泡可用洁净的毛细管导出 , 封好浇灌口)四周再以夹子夹 住,直立放于一模具架上。
三、 实验步骤
• 1.制模 . • ①平板模具的制备:取两片同样大小( 8cm x 10cm )先 用肥皂水将玻璃片洗净 , 再用蒸馏水洗 。 在两片之间的 四角放上同样厚度的包有铝箔的小橡胶垫块,四边对齐, 在压紧的情况下,先用玻璃纸将三个边封严使其密封好 , 留下一边不封口 , 以便灌浆(注意:玻璃纸一定要贴平, 且注意在拐角处一定不要弄破).然后在玻璃纸的外面再 贴一层牛皮纸以加固,用夹子夹牢,未封的一边留作灌料 口。此即为制备有机玻璃板的模具。将糊好的模具晾干, 备用。 • ②计算出模具的内容积。 • ③洗涤仪器待用
高分子化学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PMMA)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原理
• 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的引发剂存在下进行 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在热、光和辐射作用下进 行的聚合反应。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 后处理等优点 , 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 但是由于体系粘度大,聚合热难以散去,反应控 制困难,导致产品发黄,出现气泡,如果聚合热 不能及时散去,会使局部反应“雪崩”式地加速 进行而失去控制。因此,自由基本体聚合中控制 聚合速率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是获取无瑕疵型材 的关键。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验五-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及有机玻璃的制备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及有机玻璃的制备
实验目的
1.了解本体聚合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和了解有机玻璃的制造和操作技术特
点。
一、 基本原理
本体聚合: 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及其他分散介质的情况下由微 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的优点: (1)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除引发剂外,有时会加 入少量必要的链转移剂、颜料、增塑剂、防老剂等),因而所得聚 合产物纯度高,特别适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备对透明性和电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2) 反应设备是最简单。
本体聚合的缺点:
聚合反应难控制的,这是由于本体聚合不加分散介质,聚合反 应到一定阶段后,体系粘度大,易产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反应热 也难以导出,因而反应温度难控制,易局部过热,导致反应不均匀, 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体聚合在工业上 的应用。
解决方法:
常采用分阶段聚合法,即工业上常称的预聚合和后聚合。
四、思考题
1. 本体聚合工艺中的关键是什么?采用什么措施来解决 这些问题?
2. 经聚合后的浆液为什么要在先低温下聚合,然后再升 温?
3. 硬脂酸在有机玻璃制备中起什么作用?
二 、主要药品与仪器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过氧化苯甲酰(BPO)
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口瓶 加热套 试管
50mL 0.3g
1套 1个 1支
三、实验步骤
1. 预聚合 (1)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50mL MMA再加入0.3g BPO,开始搅拌使BPO溶解于单体中。 (2) 开始加热,在80℃左右进行预聚合。注意观察体系的 粘度变化,当体系粘度变大,但仍能顺利流动时,结束预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热塑性塑料,性质很稳定,并且具有很好的透明性(透光能力可达90%以上),被称为有机玻璃。
它容易模塑加工,所以应用很广。
其最大的缺点就是耐磨性较差。
一、实验目的1.了解加聚反应及本体聚合的方法及特点。
2.了解并掌握本实验中单体的预聚、灌浆、成型聚合操作。
二、实验原理单体的预聚也称为制浆。
即首先制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低聚合度的高分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缩短聚合时间,减小成型过程中模的收缩程度(因从单体转化为聚合物密度增大,体积有明显收缩,对甲基丙烯酸甲酯来说收缩程度达20%左右)。
制浆常用两种方法:其一是将一定分子量(一般10-20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经加热溶于其单体中,成为一定粘度的浆液,一般含4-8%的聚合物;其二是在单体中加入引发剂后在水浴(85-90℃)上加热使其引发聚合。
当达到一定粘度时,迅速冷却,然后成型。
三、仪器与试剂新蒸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50mL锥形瓶,球形冷凝管,试管,恒温槽。
四、实验步骤在50毫升的锥形瓶中加入15毫升(14.1克)新蒸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精确称量的14毫克过氧化苯甲酰,接上一回流冷凝管,在85-90℃水浴中加热予聚。
在予聚过程中要不断振摇锥形瓶。
经过15-20分钟,当粘度达到甘油粘度的两倍左右时,置于冷水中迅速冷却,终止聚合反应。
将以上制得的予聚物小心灌入一试管中,在恒温槽中按如下条件进行成型聚合。
50℃保持3小时后至35-40℃至凝胶化完毕(约20小时左右)。
然后逐步升温,经3小时后升至105℃保持3小时后,逐步升温,在3小时内降至40℃,即完成聚合。
将试管取出冷至室温,或用冷水冷却,即得到一段透明的有机玻璃。
观察其表面—是否光滑,透明度,颜色及有无气泡。
五、思考题1. 写出由丙酮为主要原料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各步反应式。
2.简述本体聚合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讨论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的原因。
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本体聚合
.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特点和实施方法。
2.熟悉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的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
二.基本概念1.本体聚合――单体仅在少量的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直接在热、光和辐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2.引发剂――易分解产生自由基并使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3.凝胶效应――按动力学方程,在反应初期以后,体系引发剂浓度下降,单体浓度下降,聚合总速率本应该下降,但是在反应过程总没有下降,反而上升的现象成为自加速现象。
其出现的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故又称为凝胶效应。
三.实验原理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本体聚合方法可以制得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其最突出的性能是具有高度的透明性,比重小,故其制品比同体积无机玻璃制品轻巧得多。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表面光滑,电性能优良。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本体聚合反应,生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实验仪器与药品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试管三颈瓶冷凝管恒温水浴机械搅拌器五.实验步骤1.预聚物的制备准确称取0.05g过氧化苯甲酰、50g(60ml)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均匀,投入到100mL、配有冷凝管的磨口三颈瓶中,开启冷却水,采用水浴恒温,开动搅拌,升温至75-80℃进行聚合反应,注意体系粘度和体积的变化,30min后取样,若预聚物具有一定粘度,则移去热源,冷却至50℃左右。
2.聚合物的成型取1.5×15cm试管若干支,分别进行灌注,灌注高度一般为5-7cm,(灌注过多,压力太大,有可能使气泡不易逸出,留在聚合物内。
)然后静置数天,直至试管内物料变得坚硬。
撤除试管,可得到一透明度高、光洁的圆柱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六.分析与思考1.自加速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对聚合反应有那些影响?2.制备有机玻璃,各阶段的温度应怎么控制,为什么?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掌握乳液聚合的试验技术。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2.熟悉有机玻璃柱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
二、 实验原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CH 2C CH 3COOCH 3n CH 2CCH 3COOCH 3n ()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的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在热、光和辐照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后处理等优点,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
但是,由于聚合后期体系粘度大,聚合热难以散去,反应控制困难,导致产品发黄,出现气泡,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大大增加,大分子链的移动困难,而单体分子的扩散受到的影响不大,链引发和链增长反应照常进行,而增长链自由基的终止受到限制,结果使得聚合反应速度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变大,出现所谓的自动加速效应。
更高的聚合速率导致更多的热量生成,如果聚合热不能及时散去,会使局部反应“雪崩”式地加速进行而失去控制,出现爆聚现象。
因此,自由基本体聚合中,控制聚合速率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是获取无瑕疵型材的关键。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定形聚合物,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因此称为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好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业的重要材料。
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曲率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因此在光导纤维领域得到应用。
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耐候性差,表面易磨损,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等单体共聚来改善耐磨性。
有机玻璃是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制备的。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小于聚合物的密度,在聚合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体积收缩。
为了避免体积收缩和有利于散热,工业上往往采用二步法制备有机玻璃。
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初期平稳反应,当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体系粘度增加,聚合速率显著增加。
此时应该停止第一阶反应,将聚合浆液转移到模具中,低温反应较长时间。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聚合热 56.5 kJ/mol 69.9 kJ/mol
大分子活性链在聚合体系中的状态,是影响自动加速现象 出现早晚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聚合温度50 ℃时,甲基 丙烯酸甲酯聚合出现自动加速现象时的转化率为 10%~15%,而苯乙烯在转化率为30%以上时,才出现自 动加速现象。这是因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它的聚合物或大 分子活性链的溶解性能不太好,大分子在其中呈卷曲状态, 而苯乙烯对它的聚合物或大分子活性链溶解性能要好些, 大分子在其中呈比较伸展的状态。 以卷曲状态存在的大分子活性链,其链端易包在活性链 的线团内,这样活性链链端被屏蔽起来,使链终止反应 受到阻碍,因而其自动加速现象出现的就早些。
缺点: 1、由于聚合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反应速度较快, 在反应某一阶段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反应放热比较 集中; 2、因为体系粘度较大,传热效率很低,所以大量 热不易排出,因而易造成局部过热,使产品变黄, 出现气泡,而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甚至会引起单 体沸腾爆聚,使聚合失败。 本体聚合成功的关键问题: 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及时排出聚合热。
自动加速效应 又称凝胶化效应。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由于聚合体 系黏度增大而使活性链自由基之间碰撞机会减少,难 于发生双基终止,导致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单体仍 然能够与活性链发生链增长反应,从而使聚合速率自 动加快的现象。
3、聚合成型
将试管封口,放入50℃烘箱中聚合24小时,然后在100 ℃保温 1小时,使反应趋于完全。
4、脱模
敲碎试管,得到试管形状的有机玻璃。
六、思考题
1、自动加速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对聚合反应有哪 些影响? 2、制备有机玻璃时,为什么需要首先制成具有一 定粘度的预聚物? 3. 在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 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报告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报告
本体聚合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将某些原料添加到一定量的丙烯酸甲酯中,将其进行热反应来制备高分子单体。
本次实验中使用的原料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的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6个小时,反应器为20ml物料容器,旋转速度为200r/min,通气量为500ml/min,操作室环境温度为20-25℃。
本体聚合过程中,首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 2-丙醇中,并加入其他原料,即ABS 树脂、有机硅树脂、组份使用量不应超过2%,加热至某一恒定温度(即本体聚合的温度),当反应温度达到稳定状态后,20ml反应瓶内的本体聚合反应开始,此时,静止时间每15分钟视察反应进展,同时视察底部沉淀产物;聚合反应结束后,终止反应,放置4小时进行沉淀,采用离心机200r/min离心处理,滤除残留溶剂中的有机物;然后,取出产物,在烘箱中烘烤,温度50℃,封存待用。
本文在本体聚合实验中,使用的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的溶剂,其他原料的使用量不超过2%。
本体聚合反应瓶装混合液体温度调至80℃,极易受到温度波动,建议施工时及时注意温度控制;进行本体聚合反应时,建议每15分钟视察反应的进展,以确认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聚合反应结束后,冷却并过滤残留溶剂,实验产物经烘箱烘烤后封存至封存处,以期待下次使用。
总之,本体聚合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合成方法,可以将多种原料经热反应来合成新的高分子单体、复合物以及重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作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通过良好的操作技术,可以实现有效的合成高分子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100
80
inverting ratio(%)
60
40
2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t(min)
图1 PMMA在BPO引发下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三、实验设备和样品
1.仪器
100ml 锥形瓶 1只; 1000ml烧杯 1只; 100℃温度计1支; 调压电热套一个 玻璃棒一支 平板玻璃80×100×3mm 4块 橡皮片80×100×3mm 2块 铁夹子 8只 胶带纸 1卷 橡皮膏若干
COOCH3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本体聚合反应开始前,通常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度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然后反应逐 步进行。当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速度显著加快,称为自加速效应,此时若控制不当, 体系易发生暴聚而使产品性能变坏。而转化率达8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 止聚合反应,需升高温度才能使之完全聚合。
。
(2)注模及热处理 a . 仔细洗净玻璃片并干燥之; b.按玻璃片大小将橡皮片口型,左上角断开,用胶带纸缠绕橡皮条二层,涂上聚乙 烯醇糊,放于二片玻璃之间使其粘结起来,然后将模具四周用橡皮膏粘封二层,左上 角留出供灌浆用。 c. 用滴管将预聚体慢慢灌入模具内,灌完后检查是否有气泡,若有气泡,可将模具 口部向上放置片刻,并用手指弹嗑模具外壁使气泡逸出。然后用橡皮膏将模口密封, 四周用夹子夹住。 d. 将已灌浆之模具置于恒温水槽中,升温至 60 ℃,保持 3 小时,然后升温至 95100℃,保持2小时,使聚合完全,取出模具,撤去玻璃夹板,得一透明光洁的有机 玻璃板。
五、注意事项
转化率超过20%以后,聚合速度显著加快,此时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 防止发生暴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忝体聚合实驗目的(1) 了解本体聚合的基本原理以及特点,特别是了解温度对产品的影响;(2) 了解有机玻璃(PMMA )的制备技术,要求成品无气泡,无损缺,透明 光洁。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俗称有机玻璃,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能,比重小, 以及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其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则它是重要的合成 材料之一。
本实验是用过氧化苯甲酰(BPO )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聚 合。
本体聚合的具体过程是:1、引发剂分解3、链增长+ CH 2:CCOOCH 3CH 3+ 2CO 2肿3 CH 3 ” CH 2—c C -CH 2 —COOCH 3 COOCH 3B.歧化终止CH 3 汁3的3 ^CH 3—C- + 皿 CH Q —c ・ --------------- ► CH 2—CH 4 COOCH3 COOCH3 COOCH3 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rc 以上时聚合,以歧化终止为主。
本体聚合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反应速度很快,伴随着聚合物的生成出现 自动加速现象,并且甲基丙烯酸甲酯不是聚合物的良溶剂,长脸自由基有 一定程度的卷曲,自动加速效应更加明显。
因为引发是通过小分析的单分 子的分解发生的,而生长只需要单体移动到生长链的末端,所以这两个过 程的聚合速率再聚合初期并不特别依赖相应反应物在在介质中扩散的能力。
另一方面,双分子终止需要在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终止速率将被扩散 速率所控制,而引发和生长速率则不受影响。
这种在速率上的不连续性突 然破坏了连锁反应的稳定状态,终止生长的链段数少于开始生长的链段数, 导致反应速率与放热速率随反应进行而增加。
这种效应称之为“自动加速 效应”。
由于粘度增加,散热困难,会发生“爆聚”。
因此,本体聚合要求严格控制不同反应阶段的温度,随时排除反应热是很 有必要的。
CH 3CH 2—C B +COOCH3 CH 3 n CH 2:C -COOCHj CH 3 » Y ' 7 COOCHj CH 3 -CH?—分 COOCH 34.链终止A.偶合终止CH 3WCH3—c ■ +COOCH 3 H 2C -C =CH 2 COOCH3COOCH3在本体聚合反应开始前,通常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度为零,体系无粘度 变化。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缩写为MM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例如制备高透明度的有机玻璃、聚合物分散剂、涂料和增塑剂等。
MMA的聚合过程中涉及到单体分子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以及活性自由基的产生、转移和相互作用等复杂的过程,因此MMA的聚合机理和过程研究非常重要。
MMA的聚合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由基聚合法,另一种是离子聚合法。
其中,自由基聚合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实验即采用自由基聚合法来合成MMA的高分子。
自由基聚合法是指利用引发剂引发单体的的自由基反应,使得单体分子在空气中逐渐聚合形成高分子。
大多数自由基聚合反应都需要一定的引发能量,如光,热,化学活性氧和单质等。
本实验采用的引发剂是过氧化苯甲酰(BPO),反应在70℃的无氧条件下进行。
实验前准备工作1)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宽口烧瓶、温控磁力搅拌器、分液漏斗、滴定管、试管、取样管、pH计、玻璃棒、过滤器、MMA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液态乙苯、硬化剂、苯甲醇、75%的硫酸、双乙酰丙烯酸二甲酯(DMAA)。
2)预先制备的溶液:MMA单体、液态乙苯、苯甲醇、75%的硫酸、硬化剂。
3)实验环境:空气中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
实验步骤1)将宽口烧瓶置于温控磁力搅拌器上,加入过氧化苯甲酰(BPO)0.5g和苯3ml,然后用液态乙苯使刻度线到达250ml。
将烧瓶装载到水浴中,加温至70℃,同时保持搅拌。
2)制备MMA单体溶液:将MMA单体80g放置在分液漏斗中,加入30ml的苯甲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在加入细小的MMA单体量之前,确保储存瓶口密封,以避免氧气的入侵。
逐渐将MMA单体加入烧瓶中,注意单体加入速度要缓慢和均匀,同时加热水浴中的烧瓶,反应液体开始变浓稠。
3)在加入MMA单体以后,反应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通常,颜色的变化是从无色到淡黄色,说明聚合反应已经开始。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键入公司名称]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键入作者姓名][选取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本体聚合的原理、优缺点;(2)熟悉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的方法;(3)了解有机玻璃工业生产上的部分操作工艺。
二、实验原理自由基聚合的基本机理自由基聚合时引发剂 I 先形成活性种R•,R•打开单体 M 的π键,与之加成,形成单体活性种,而后进一步不断与单体加成,促使链增长。
最后,增长着的活性链失去活性,链终止。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本体聚合——在不用其它反应介质情况下,单体中加有少量或不加引发剂发生聚合的方法。
均相本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非均相本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不溶解在单体中,沉淀出来成为新的一相(如氯乙烯)。
有机玻璃的分段聚合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采用两段聚合:即先在较低温度下预聚合,转化率控制在10~30%,C 6H 5C OO O C C 6H 5OC 6H 5C OO2.C 6H 5C OO .+CH 2C CH 33C 6H 5C OCH 2CCH 33.C 6H 5C OCH 2CCH 33.+CH 2C CH 3COOH 3~CH 2C CH 3COOH 3C CH 3COOH 3CH 2CH 2CCH 3COOH 3.[]n ~CH 2CCH 3COOH 3.+CCH 3COOH 3CH 2~.~CH 2CCH 33CCH 33CH 2~~CH 2CHCH 3COOH 3+CCH 3COOH 3CH~此时体系粘度较低,尚可散热,可在较大搅拌釜中进行聚合。
然后,浇成薄板,由低温至高温进一步进行后聚合。
第一阶段(预聚)较低转化率(10%~40%),可在较大的釜中进行。
将MMA、引发剂、增塑剂、脱模剂在80-90℃下预聚成透明的粘性液体。
第二阶段,以较慢速率进行,或进行薄层(如板状)聚合。
将浆液浇注入两块平板玻璃的模型,在40℃左右缓慢聚合一段时间后,逐步升温,最后在100~110℃使聚合反应完全,降温脱模得平板有机玻璃。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板的制备) 年级: 日期: 姓名: 学号:同组人:一、预习部分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
熔点为 -48 C,沸点100-101 T,24C (4.3kPa ),相对密度 0.9440 (20/4 C),折射率 1.4142,闪点(开杯)10C, 蒸气压(25.5 C) 5.33kPa 。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乙 二醇和水。
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易聚合。
PMMA 是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 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酯甲酯应用最广泛。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缩写代号为PMM ,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最优异的。
二实验部分的重要材料。
有机玻璃 表面光滑,在一定的曲率内光线可在 其内部传到而不逸出,因此在光导纤维 领域得到应用。
但是,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耐候性差,表面易磨损。
可以是甲基丙烯酸 甲酯与苯乙烯等单体共聚来改善 耐候性。
有机玻璃是通 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制 备的。
甲基丙烯酸甲酯 的密度小于聚合 物的密度,再 聚合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体积 收缩。
为了避免体积收缩和有 利散热,工业上往往采 用二步法制备有机玻璃。
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下,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初期平稳反应,当 转化率超过 20%以后,聚合体粘度增加,聚合 速率明显加快,此时 应该停止第一 阶段反应,将聚合浆液转移到模具中,低温反应较长时间。
当转化率打到90%以上后,聚合物业已成型 ,可以升温使单体 完全聚合。
引发剂 的用量应视制备 的制品厚度而定。
三•化学试剂和仪器化学试剂:过 氧化苯甲酰,甲基丙烯酸甲酯1实验目的 (1) : 了解自(2) :熟悉有 2: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指 作用下进行的 成各种规格的 产品发黄,出 本体聚合进行 扩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单体仅在少量引发剂存在下进行 聚合反应。
实验6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目的要求:1、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2、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二、原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广泛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的各个领域,如飞机、汽车的透明窗玻璃、罩盖等。
在建筑、电气、医疗卫生、机电等行业也广泛使用,如制造光学仪器、电器、医疗器械、透明模型、装饰品、广告铭牌等。
每年全世界要消耗数以百万吨的有机玻璃及其制品。
工业上制备有机玻璃主要采用本体、悬浮聚合法,其次是溶液和乳液法。
而有机玻璃的板、棒、管材制品通常都用本体浇铸聚合的方法来制备。
如果直接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则由于发热而产生气体只能得到有气泡的聚合物。
如果选用其它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等)由于杂质的引入,产品的透明度都远不及本体聚合方法。
因此,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浇注方法。
即: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10% 左右)做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物)后,再将其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 93 ~ 95% 左右,最后在 100 ℃下聚合至反应完全。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玻璃。
本体聚合是在没有介质存在的情况下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体系中可以加引发剂,也可以不加引发剂。
按照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多相聚合两种:聚合物溶于单体,为均相聚合,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为多相聚合,如氯乙烯,丙烯腈的聚合。
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
同时由于黏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2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烯类单体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催化剂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而自由基聚合可以通过本体聚合实现。
本体聚合的特点是产物纯净,尤其可以得到透明制品,所需设备简单。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通过本体聚合方法可以制得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其最突出的性能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其比重小,故制品比同体积无机玻璃制品轻巧得多。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光滑,在一定的弯曲限度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故外科手术中利用它把光线输送到口腔喉部作照明。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电性能优良,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比重只有0. 94g/cm3,而聚合物比重为17 g/cm[故有较大的体积收缩。
三、仪器和试剂主要仪器设备:试管四颈瓶冷凝管恒温水浴搅拌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过氧化二苯甲酰(BP0)四、实验步骤1预聚合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250ml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 1g (占单体量0. 2%)的过氧化苯甲酰BP0,开动搅拌并升温至75〜80C,反应20-30分钟,注意引发剂是否全部分解完全,观察现象,看有无气泡产生。
体系稍有粘稠状时,换冷水浴冷却到40C左右停止搅拌。
将反应物倒入预先洗净烘干的小试管中。
2.聚合反应将试管放入水浴升温至60C,保温1-2h,待试管中基本无气泡产生,且聚合物基本变硬时,升温至100C,保温待其自然冷却到40C以下,除去玻璃管,得到光滑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棒或有条件也可以这样做密圭寸试管口,移入40〜50° C烘箱中放置2〜3天。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板的制备)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板的制备)年级:日期:2011/10/19姓名:学号:同组人:一、预习部分1.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性质: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
熔点为-48℃,沸点100-101℃,24℃(4.3kPa),相对密度0.9440(20/4℃),折射率1.4142,闪点(开杯)10℃,蒸气压(25.5℃)5.33kPa。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乙二醇和水。
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易聚合。
2.有机玻璃的性质及应用:有机玻璃的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酯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应用广泛,不仅在商业、轻工、建筑、化工等方面。
而且有机玻璃制作,在广告装潢、沙盘模型上应用十分广泛,如:标牌,广告牌,灯箱的面板和中英字母面板。
选材要取决于造型设计,什么样的造型,用什么样的有机玻璃、色彩、品种都要反复测试,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有了好的造型设计,还要靠精心的加工制作,才能成为一件优美的工艺品。
3.有机玻璃的分类:可分四种。
有色透明有机玻璃:俗称彩板。
透光柔和,用它制成的灯箱、工艺品,使人感到舒适大方。
有色的有机吊灯玻璃分:透明有色、半透明有色,不透明有色三种。
磁有机玻璃光泽不如珠光有机玻璃鲜艳,质脆、易断、适于制作表盘、盒、医疗器械和人物、动物的造型材料。
透明有机玻璃:透明度高,宜制灯具。
用它制成的吊灯、玲珑剔透、晶莹澄澈。
半透明有机玻璃类似磨砂玻璃,反光柔和,用它制成的工艺品,使人感到舒适大方。
无色透明有机吊灯,玲珑剔透,晶莹澄澈。
珠光有机玻璃:是在一般有机玻璃加入珠光粉或荧光粉著成。
这类有机玻璃色泽鲜艳,表面光洁度高,外形式经模具热压后,即使磨平抛光,仍保持模压花纹,形成独物的艺术效果。
用它可制作人物、动物造型,商标、装饰品及宣传展览材料。
压花有机玻璃:分透明、半透明无色,质脆,易断,适于制作。
实验6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6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耐候性、耐化学性,以及由其可以制得颜色丰富的产品,而被廣泛地应用到塑料工业和其他行业。
本体聚合是PMMA合成的主要方式。
本体聚合,或称"自包合"过程,是PMMA合成过程中,使用原料自身制备有机聚合物的方法。
聚合过程可以遵循$C_2H_2 + C_2H_2 \rightarrow C_4 H_4$的反应方式进行,在这里原料就是甲基丙烯酸甲酯本身。
聚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发生,还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如275摄氏度。
聚合反应可以有内来或者外加催化剂加速,典型的催化剂有过氧化氢、N-真空、还原剂等。
在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划分度和进料比等反应条件的情况下,本体聚合过程一般经历一个游离期,其期间主要涉及到增长的过程,期间的主要步骤有:凝固期,失效期和成熟期。
此外在本体聚合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也很重要,正确的选择有助于产品分散度的改善。
在PMMA的本体聚合过程中, 除了催化剂,还有其他要素影响反应的结果,如温度、噪音和湿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反应的速度以及产品的物性。
一般来说,PMMA本体聚合时,适当的温度,即控制饱和气体压力,可以控制反应速度,从而获得稳定性好的产品。
湿度和噪音也会影响PMMA本体聚合的反应结果,在高湿度条件下,PMMA产品容易粘附,形成膜;在噪声作用下,PMMA的紊乱的聚合物结构会被打乱,使得PMMA的阻尼性能变差。
通过本体聚合,我们可以得到良好的PMMA材料,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化学性,耐候性和绝缘性。
此外,有机聚合物也可用于制备各种多彩的产品,在家具、家居用品行业中有广泛应用。
由于本体聚合过程价格低、但产品质量良好,因此已经被许多行业所接受。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_2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板的制备)年级:日期:姓名:学号:同组人:一、预习部分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
熔点为-48℃,沸点100-101℃,24℃(4.3kPa),相对密度0.9440(20/4℃),折射率1.4142,闪点(开杯)10℃,蒸气压(25.5℃)5.33kPa。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乙二醇和水。
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易聚合。
PMMA是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酯甲酯应用最广泛。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为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最优异的。
二实验部分1实验目的(1):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2):熟悉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2: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加热,光和辐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后处理等优点,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
但是,由于体系粘度大,聚合热难以散去,反应控制困难,导致产品发黄,出现气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大大增加,大分子链的移动困难,而单体分子的扩散收到的影响不大。
链引发和链增长反应照常进行,而增长链自由基的终止受到限制,结果使得聚合反应的速度增加,聚合物分子变大,出现所谓的自动加速效应。
更高的聚合速率导致更多的热量生成,如果聚合热不能及时散去,会使局部反应雪崩式的加速进行而失去控制,因此,自由基本体聚合中控制聚合速率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是获得无瑕疵型材的关键。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定形聚合物,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因此成为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好的耐冲击强度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和光学仪器制造业的重要材料。
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曲率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到而不逸出,因此在光导纤维领域得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化工系毕啸天2010011811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掌握有机玻璃制造的工艺特点。
二、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指不用溶剂和介质,仅由单体和少量引发剂(也可采用热、光照、辐射等引发条件)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杂质少,纯度高,设备简单,可直接成型,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制备透明度高的产品。
另外,该方法也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聚合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本体聚合是最简单的一种聚合方法,但反应放出的热量难以控制。
在反应初期粘度不大时散热并无问题。
但是当转化率超过20%~30%后,体系粘度增大,使散热困难,此阶段的自动加速过程往往造成温度的急速上升,引起局部过热和产物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严重的甚至引起爆聚,所得聚合物产品的均匀性较差。
为便于散热,通常采用两段聚合法: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酯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实验同样采用两段聚合法。
首先在一锥形瓶内加入单体、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预聚。
体系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将预聚物倒入事先准备的方形模具中进行恒温聚合。
反应式如下:
O
O AIBN
*
*
O
O
三、实验药品
2、表中密度均指相对密度,以水为基准1;
3、表中熔点、沸点单位均为摄氏度。
四、实验仪器
玻璃模具,150mL锥形瓶,毛细管,温度计,加热器,搅拌器。
装置见下图
六、实验注意事项
1.选取玻璃片时应尽量保证二者大小相同,此外还要保证橡胶垫在包好铝箔后高度大致相同。
这样得到的有机玻璃片形状会较为规整美观。
2.玻璃片要充分洗干净,杂质有可能对自由基聚合起阻聚效果,影响聚合速度。
3.制模时要把四角封死,否则预聚物可能流出。
4.橡皮塞中含硫,它是此聚合反应的阻聚剂。
(查得44℃下硫磺对MMA 聚合的阻聚常数C z =0.075,从数值上看似乎并不大啊。
)但是如果直接暴露在反应体系中,硫的渗入会减慢聚合速度。
因此反应时用的锥形瓶上的橡皮塞也要用铝箔包严。
5.反应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温度计示数,控制在85~90度。
6.预聚完成,将预聚物倒入模具时不要紧张……漫出来又烫又粘……
七、参考文献
1.《高分子化学》,唐黎明、庹新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高分子化学实验与技术》,杜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八、结果计算
我的有机玻璃产品形状是梯形。
测得其上底5.2cm
,下底6.5cm ,高10cm ,厚0.6cm 。
扣除一个橡胶垫体积约为0.5cm 3。
故得到的产品体积mL V 1.342*5.06.010)5.62.5(2
1
=-⨯⨯+=
原始模具体积mL V 4886.0100=⨯⨯= 这个数据有些大,可能有没倒满或者是后来单体流出来的因素。
九、思考题
8.1 简述本体聚合的特点
优点:杂质少,纯度高,设备简单,可直接成型,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制备透明度高的产品。
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少量聚合物的制备、聚合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缺点:转化率提高后体系粘度增大,散热困难,此阶段的自动加速过程往往造成温度的急速上升,引起局部过热和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严重甚至引起爆聚,所得聚合物产品的均
匀性较差。
对观察到的两个细节的猜想:
此外在比对寝室四人产品时,发现某室友的产品边上有一排气泡。
这应当也是本体的缺点之一。
由于本体聚合的体系粘度较大,气泡产生后时不易排出,最后就嵌在了产品中。
观察发现他的气泡排列挺整齐,都集中在玻璃的其中一个短边上。
姑且对气源的来源提出我的几个猜想吧:1、气泡集中出现,可能是后期聚合时局部过热了,MMA汽化生成气泡;2、局部温度升高,可能使引发剂半衰期变短,分解加快,AIBN分解会产生氮气;3、AIBN分解加速又会让体系局部反应加速,从而进一步增加局部的粘度,气泡更出不去了……
另外还注意到一点细节,当我把玻璃板装在书包里带回寝室后,一打开书包就闻到满书包的MMA单体的味。
这么冷的天肯定不是板子在解聚吧,那肯定就是聚合物内部还有未反应完的MMA单体散发出来了。
本体聚合不像溶液聚合,可以反应完后将液体倒入沉淀剂,让聚合物形成一层膜,同时单体溶解在沉淀剂中除去。
所以这应该也是本体聚合粘度大的一个体现,即未反应的单体会分散在聚合物中,而且聚合物成型后单体就很难除尽。
总结一下,其实各种缺点归结起来基本都是粘度大、散热困难。
8.2 在制备有机玻璃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预聚合?
预聚完成后体系粘度还不高,自动加速现象不严重,在粘度增大前充分减轻了聚合热、体积收缩。
而且预聚物灌模较容易,适当的粘度可以减少灌模渗漏。
8.3 在本体聚合的过程中,为什么在各阶段控制的反应温度不同?各阶段的具体反应温度
是怎样确定的?在第二阶段的反应聚合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会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
预聚阶段温度为85-90℃。
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自动加速不严重,散热良好。
即
使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只要注意不要局部过热,一般没有问题。
此外这个温度还考虑到引发剂该温度下的半衰期与反应时间相适应。
中期聚合温度为50±2℃。
采用低温聚合的目的是为了使聚合热产生速率与散热速率平衡。
如聚合过快,来不及散热,将影响到分子质量和强度。
MMA沸点100.1℃,如温度过高,也易产生气泡。
后处理时活性链浓度低,增长速度已经降低。
此时需要升温以提高反应速率,使单体充分聚合。
而且此时温度应在PMMA玻璃化转变温度(105℃)以上。
第二阶段如不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使得聚合过快,来不及散热,将影响到分子质量和强度,使分布变宽。
而且过热会使产品变黄、产生气泡。
如果温度不均匀,可能造成体积收缩不均匀,从而造成产品的光折射率不均匀或者是局部皱纹。
8.4 结合实验分析,如果要制备厚度不同的有机玻璃板,或是形状不同的模具,是否可采
用同样的工艺条件(如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为什么?
其主要思想是相同的。
一般单体与引发剂用量之比大致相同。
厚度改变,散热条件会相应改变。
越厚散热越困难,此时应当调节反应条件,如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以达到产热散热平衡,但是此时引发剂分解会变慢,应当适当延长反应时间。
散热效率主要决定于模具的比表面。
比表面越大散热越良好。
后续工艺应当据此调整。
8.5 铸板聚合也可不进行预聚合而达到同样的效果,请考虑可采取什么工艺条件?
自由基聚合的过程中,从单体聚合到高分子时间极短,可认为不存在中间低聚物,只
有单体、高分子、活性链。
因此预聚完成后,得到的实际上是单体和少量高分子的混合溶
液,其粘度约为1Pa·s(甘油在25℃时的粘度为0.954 Pa·s)。
可以将聚合物溶解于单体中制得相似粘度的溶液,可以实现不进行预聚合而达到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