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doc 11页)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一、 课程说明授课对象:普通高等院校三年制专科生总 学 时:36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等后修课程: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法规等考核形式:开卷考试二、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旅游相关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

三、学时分配章节 内容 课时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2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意蕴 4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6第四章 中国园林文化 6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4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 4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 4第八章 中国其他艺术文化 4总复习 2课时总计36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版参考书目:《中国文化概念》 李宗桂中山大学出版社《现代旅游文化学》 马 波 青岛出版社《旅游与中国文化》 沈祖祥 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 旅游教育出版社《山水美学研究》范阳、黄贯群 广西人民出版社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旅游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了解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含义,掌握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旅游的关联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 旅游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教学难点: “文化”的渊源及其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基本定义1. “文化”的渊源及其含义2. 旅游文化的定义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1. 旅游文化的特征2. 旅游文化的结构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意蕴[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山水所具有的美的价值,认识到自然山水为什么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能得到旅游相关部门的重视。

教学重点: 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教学难点: 中国人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1. 自然山水的形象美2. 自然山水的色彩美3. 自然山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4. 自然山水的朦胧美5. 自然山水的音响美第二节 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1. 先秦——汉魏六朝2. 唐宋时代3. 元明清时代第三节 中国人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1. 初级阶段:观赏山水景观的形式美2. 中级阶段:情景交融3. 高级阶段:天人合一4. 最高阶段:艺术创造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了古城建筑、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军事建筑、桥梁建筑等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古代建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形制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建筑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引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提升旅游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课程大纲
1.课程导论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探讨旅游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的兴趣
2.国内旅游文化
–介绍中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
–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国际旅游文化
–介绍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4.旅游管理与服务
–探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旅游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析旅游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的案例
5.旅游创意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旅游策划和营销能力
–探索旅游产品和行程的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旅游创意
6.旅游文化教育实践
–安排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旅游文化经验
–开展旅游文化调研和报告撰写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题
•期末项目:设计旅游产品或行程方案
结论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旅游文化素养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从事旅游行业打下基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旅游文化课程是教给旅游从业人员的一种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旨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旅游业和旅游文化,并能够有效地向游客传达这些信息。

旅游文化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全球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和风俗习惯。

通过这些课程,学习者可以了解到许多东西,比如历史、社会、宗教、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等,以了解游客及目的地游客间的文化差异,并做好针对文化差异的应对措施。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有助于确保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旅游文化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真正的工作中应用它们。

这些标准中包括哪些主题,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掌握,以及如何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果等等。

下面是一些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例子:1. 地理知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于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他们需要知道全球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景点。

2. 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包括了历史、宗教、艺术、音乐和食品等方面的知识。

在一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旅游时,从业人员需要掌握一些当地的文化知识,以便于与当地居民沟通,并给旅游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3. 语言技能: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有能力使用流利的语言进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并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4. 安全常识:安全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何避免灾难性事件,怎样进行紧急情况的响应,如何提供一些紧急的救援服务等等。

5. 社会知识:社会知识涵盖了法律、社交礼仪、商业行为等方面。

当涉及到商业交易时,了解交易的基本法律和监管方面的知识,学习者将能够进行更高效的业务交流和合作。

同时,社交礼仪的学习,可以促进交互,加强客户服务和客户忠诚度。

这种知识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服务。

总之,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旅游业的核心基础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支柱。

只有在掌握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后,学习者才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业中获得长期发展的成功。

三年制中职旅游管理课程标准《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中职

三年制中职旅游管理课程标准《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中职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4043211 建议课时数:68 学分:4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导游人员是旅游行业的形象大使。

那么,什么是导游呢?有人说:导游是一张嘴、两条腿,走遍山山和水水。

不错,作为导游人员,不仅带领游客走遍大江南北,而且祖国山河美不美,也全靠导游这一张嘴。

由此可见,旅游景区景点的内涵与底蕴,客人能够领悟多少,很大程度上依靠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

因此,该课程的任务是:力求以旅游景区景点中常见的一花一叶、一亭一台等为切入点,普及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里通过对一花一木、一亭一台的导游讲解,提升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激发旅游者的旅游热情。

2.设计思路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文化》教材,与导游人员考证教材《导游基础知识》,在体例上有相似之处、在内容上也有大量雷同。

因此,改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导游基础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旅游专业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导游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模拟导游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旅游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导游的相关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一花一叶一世界、山花山鸟好兄弟、好花还需好楼台、国朝工艺美无双以及四时佳节更尚礼五个板块,力求以旅游景区景点中常见的一花一叶、一亭一台等为切入点,通过从自然属性到人文属性以及在导游中的应用三个层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可以说,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导游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旅游是一种人们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扩展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而旅游文化课程则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具备掌握和应用旅游文化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课程。

为了确保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标准。

一、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内容1、旅游文化概述:介绍旅游的基本定义、特点、功能、影响等;2、旅游文化资源:涵盖旅游文化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特点、开发与保护等;3、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涵盖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影响等;4、旅游文化历史:介绍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演变、影响等;5、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介绍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旨、对象、措施等;6、旅游文化文艺:涵盖旅游文化文艺的类型、特点、表现形式、影响等;7、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介绍旅游文化的交流方式、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方法、合作形式等。

二、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资源地理及其环境、相关制度与政策和文艺表现形式等;2、技能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认同感、爱好力、保护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三、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教学内容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介绍旅游与文化的概念定义、相互作用、影响机理等,使学生认识旅游文化的重要性;2、旅游资源概述:介绍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开发利用、保护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3、旅游文化地理与环境:介绍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景点、气候、地形地貌等情况,以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4、旅游文化历史:介绍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为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历史支撑;5、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介绍旅游文化制度与政策的基本内容、宗旨、对象、措施等,以及旅游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6、旅游文化表演:学习旅游文化各种表演形式,掌握旅游文化艺术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7、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介绍旅游文化交流的规律和方式,加强与旅游文化交流合作的策略思考和实践操作等内容。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代码: 081103B 学时:48(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要与高职高专职业化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的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旅游文化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文化有一个较为广泛的了解和认识,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还能增强文化素质以及民族自豪感,奠定优秀旅游从业人员的人文基础。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为游客进行导游讲解服务。

(五)课程内容及教育教学要求(六)教材选择教材:采用由尹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旅游文化》。

主要参考书:(1)康玉庆主编.中国旅游文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7月(2) 庄坚毅主编.中国旅游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3) 高照明主编.中国旅游文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七)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1)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八)学习场地、设施要求1、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九)教师要求1、主讲教师应分别具有1年以上旅游专业课教学经验;2、辅导教师要有半年以上教学经验。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旅游文化二、对象:三年制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三、课时:144四、学分:8五、课程目标《旅游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知识,理解旅游的内涵,发掘旅游文化的价值,从而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古代园林建筑文化、地理知识、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旅游文学等知识,使学生具备旅游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旅游基本文化常识。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收集资料掌握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

·能识别我国主要的古代建筑,具有必备的旅游历史、地理知识。

·熟练掌握宗教的基本知识,能辨别宗教供奉对象。

·能熟练运用诗词名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通过各种研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

六、设计思路本课程整合了《旅游概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历史文化》和《旅游地理》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框架,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要求,从岗位任务层面对服务人员所需掌握的旅游文化、知识、观念、行为进行分析,立足浙江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按照专题进行内容的组织和设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工作所需的旅游文化基础知识。

七、内容纲要八、教学方法与建议1.旅游文化面广,但各部分都涉及不深。

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针对班级的不同情况,展开具有特色的教学。

2.教学生如何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主动“学”的过程。

以每章节的活动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3.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4.在教学工作中,及时结合社会情况,融合新情况,新动态,新理念,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指给予学生旅游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教育标准。

以下是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旅游概论: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重要性。

2. 旅游目的地:学习各个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

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介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4. 旅游行业管理:讲解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5.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营销能力,学习如何设计和推广旅游产品。

6. 旅游文化交流与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也传播本国文化。

7. 旅游规划和策划:学习如何进行旅游规划和策划,包括目的地选择、行程安排、预算管理等。

8. 旅游教育与导游服务: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导游人员,学习导游服务技巧、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9. 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理:教授旅游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0. 旅游法律法规:介绍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旅游管理技能,为未来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Tour Culture )一.《旅游文化》是一门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

它探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主体文化现象、客体文化现象等等,核心的问题是各种文化现象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拓展视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增强文化审美意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1、教学内容:(1)文化的内涵(2)旅游的内涵(3)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掌握其基本概念,并了解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章山水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名山(2)秀水(3)世界遗产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主要的名山和秀水,掌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聚落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名城(2)名镇(3)现代旅游城市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掌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现代旅游城市的特点。

第四章建筑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古代建筑概述(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类型,并理解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中国园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中国园林概述(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及构景手法(3)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4)现代主题公园 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我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和构景特点,了解园林建筑手法与宫殿建筑的差异。

第六章宗教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2)道教文化(3)伊斯兰教文化(4)基督教文化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第七章民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民俗概述(2)中国少数民族民俗2、教学要求:了解、理解并掌握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64(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旅游文化》是导游、酒店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也可作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公选课面向非旅游专业学生开设。

作为一门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方面,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是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专业支撑性课程。

旅游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文化是旅游的精髓和灵魂,文化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头,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1、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是前后续课程的文化支撑,共同构成旅游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主线,共同构成加强专业素养系列课程,从而实现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课程为职业技能提供旅游文化方面的支撑,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提供相关知识支撑作用。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坚持“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突破传统学科型教学设计,实施体例模块化,内容专题化教学,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实践性、职业性,开展探索性、协作性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特点,着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任务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二)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设置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人文性、应用性,以适应岗位能力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相关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为主线,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以及理解、介绍、欣赏旅游文化资源的能力。

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做合一,化文化为素养,化知识为行动,推动知行合一理念的实施。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完成学生文化人格的塑造;2、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现学生敬岗爱业精神的培育;3、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旅游文化知识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知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本课程是对《旅游概论》课程内容的补充、提升和深入,是在《旅游概论》这门课程所学习的各种景观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各种旅游景观背景文化的深入阅读,深入挖掘各种景观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旅游业务流程原理与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3) 进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质;(4) 从而具备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2.能力目标应用所学的中国传统旅游文化背景知识,深入分析各种类型旅游景观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具备个案分析能力。

通过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旅游文化资源所蕴藏的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结合导游业务,能把握不同性质旅游文化景点的讲解侧重点;中西旅游文化比较分析。

结合中国旅游文化传统背景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中西旅游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分析。

3.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掌握旅游历史、宗教、园林、古代建筑、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把握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本质;熟悉各种典型旅游景点的传统文化背景讲解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行文化》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简介《旅行文化》是一门面向旅行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行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育学生的文化审盛情识和技术为导向的专业限选课。

它商讨的是旅行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含主体文化现象和客体文化现象,以客体文化现象为要点,中心问题是各样文化现象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规律。

旅行不是一种简单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其社会性、经济性、文化性等属性特别突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行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多次高声疾呼:一定抓紧旅行文化的公民教育,这是我国旅行事业可否健康发展、兴盛发达的要点所在。

因为忽略了旅行文化的建设,很多旅行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对景区内丰富的人文资源不认识,不重视,不介绍,很多旅客们总结旅行经历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旅行回来全无所闻”,使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旅客扫兴而归。

严重影响了旅行业的可连续发展。

所以,研究旅行文化,学习旅行文化,建设旅行文化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程教课在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教课在旅行管理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是成立在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提高性课程,起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作用。

文化是旅行的灵魂。

开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旅行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涵养。

为造就高素质、可连续发展的职场新人发挥支撑和促使作用。

(三)、本课程教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经过在本课程的教课过程中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提高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知识,提高自己的旅行能力,培育自己的旅行素质,在讲堂上听到“精道”,在此后的旅行过程中看懂“门道”,品出“滋味”。

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基于学生多罕有一点旅行经历,具备部分与本课程有关的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宗教知识等,所以,在教课活动中,要注意从学生既有知识和实践出发,既讲理论,又讲事例,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把实践上涨到理论。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英语、导游课程类别:核心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2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中国文化与旅游》是我院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旅游英语、导游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人文性和应用性,以适应岗位能力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同时,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公选课面向非旅游专业开设。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突出人文精神教育思想理念,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贯穿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建立在人文教育思想的平台上,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

实现学生技能由经验层面相策略层面的提升。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旅游山水文化。

2.了解旅游建筑文化。

3.掌握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文学。

技能目标:1.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

2. 具备逻辑分析、自主学习延伸能力。

3.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素养目标:1.使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知识对专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

3. 培养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三)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四)后续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二、课程内容标准(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三、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教学模式《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根据导游讲解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为主线,设计了七大学习领域,《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要打破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导游讲解、导游服务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突出对讲解技能的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展开,充分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

《旅游文化》课程介绍

《旅游文化》课程介绍

公共选修课《旅游文化》课程介绍
《旅游文化》公共选修课开设于2007年,已经连续开设5年,共计8个学期。

课程开设以来,得到了全校同学的欢迎和喜爱。

《旅游文化》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喜欢旅游、热爱旅游、向往旅游的同学开设,尤其是针对喜好文化旅游景观的同学。

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分享、校外旅游三种形式开展教学。

课程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玉石文化、旅游陶瓷艺术、旅游文学艺术、旅游书法艺术、中西跨文化解析等十大方面。

将旅游景观介绍与文化体验相结合,培养同学的旅游兴趣,提高同学旅游过程中的审美层次和文化体验,增强同学在未来休闲消遣旅行中的收获与感悟水平。

自2012年,《旅游文化》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突出畅游旅游文化景观的特色,让同学可以足不出户尽览中国文化景观的浩瀚璀璨,并能接触世界旅游文化景观,了解西方文化。

通过学生分享和视频教学的方式,充分促进区域文化景观和景观文化的交流,让同学在分享中获得喜悦,在碰撞中收获知识,在交流中促进成长。

祖国名山大川、世界神奇景观、历史奇闻轶事、民间地域风情、旅游深度感知在课程中全景展现……品味旅游文化、分享旅游经验、增强旅游感知是课程主讲教师的最大追求。

《旅游文化》课程期待您的到来。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X10014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旅游英语授课单位:外语与旅游系学时:3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2010-9-6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2011-3-10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旅游文化》是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酒店管理、导游、旅游英语)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课程,是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的基础。

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是与旅游密切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文化及景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饮食节庆等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适应导游业务及本专业的其他业务需要和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围绕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程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1)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会我国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2)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3)在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识别旅游文化的能力、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在现有条件下,以讲授为主,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教学内容----理论适度,形式多样,注重实践(2)教材:精心评估,科学选用;认真总结(3)教学参考:扩充相关资源,促进教学(4)教学理念: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5)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6)采用多种考核模式,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引言旅游文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参观景点、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参与传统活动等方式,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旅游文化课程旨在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文化教育,使其在旅行中不仅能欣赏自然风景,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课程目标旅游文化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培养旅游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3.提供实际的旅游文化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传统活动、艺术表演等,让学生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

课程内容1. 地理和历史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让学生对目的地的地理条件有基本了解。

•地形地貌: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等,让学生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有基本了解。

•历史背景: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对目的地的历史有基本了解。

2. 传统文化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民俗风情、艺术表演等。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传统习俗:介绍旅游目的地的传统节日、民俗习俗,让学生了解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

•民俗风情: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民间文艺、民间音乐和舞蹈等表演形式,让学生欣赏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艺术表演:组织学生观看当地的艺术演出,如京剧、民族舞蹈等,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当地的艺术表演形式。

3. 文化遗产保护本课程模块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相关政策。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遗产: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古迹、文物等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工作:介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相关政策,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介绍(doc 11页)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文化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别专业一般课总学时26(16/10) 开课学期大二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考核方式考查编写人张静制定日期2009.2.26审核人葛书环审核日期2009.2.26修订人张静修订日期2010.3.1审核人张凤新审核日期2010.3.1一、课程概述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专业一般课程,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传播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欣赏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P10-1 山水历史文化赏析古代科技发明推介;关帝庙(道教)文化讲解;山岳、湖泊、河流、海洋文化导游讲解K10-1:山水历史文化的类型K10-2:山水历史文化的内涵K10-3:山水历史文化的主要代表作品K10-4:对我国主要的山岳、水域资源进行文化内涵的讲解10-1-1: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和典型代表;10-1-2:掌握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0-1-3:掌握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道教名山;10-1-4:熟悉森林风景文化的典型代表;10-1-5:熟悉石林溶洞文化的典型代表;10-1-6:掌握山岳文化中的典型代表;10-1-7:掌握水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10P10-2 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赏析古代园林赏析;校园旅游文化释义K10-5:中国建筑、园林文化的类型K10-6:中国建筑、园林文化的内涵,古代园林的构景方法K10-7:中国建筑、园林文化的主要代表作品K10-8:对长城、苏州园林、颐和园、天坛等典型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坛进行导游讲解10-2-1:了解园林文化的发展历史;10-2-2:掌握古典园林的分类、构成要素及构景方法;10-2-3:理解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10-2-4:掌握各类型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如苏州园林、颐和园。

10-2-5:理解长城与城堡的历史变迁;10-2-6:掌握长城与城堡的典型代表;10-2-7:掌握坛庙与陵墓的典型代表,如天坛;10-2-8:掌握宫殿与官衙的典型代表,如故宫;10-2-9:掌握常见的古代民居类型及代表。

8P10-3 中国饮食文化赏析如何选购和饮用酒;茶的制作工艺;著名菜系、酒水、茶叶介绍K10-9:饮食文化的类型K10-10:饮食文化的内涵K10-11:名酒、名茶、八大菜系K10-12:饮食文化的导游讲解10-3-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10-3-2:理解烹饪文化;10-3-3:掌握主要地方风味和名菜掌;10-3-4:理解酒文化的渊源;10-3-5:掌握中国名酒;10-3-6:理解酒礼与酒德;10-3-7:熟悉酒人与酒话;10-3-8:熟悉茶文化的历史;10-3-9:掌握茶的种类与名茶;10-3-10:理解品茶与茶俗及茶的一般制作过程;10-3-11:理解茶道精神。

4P10-4 中国民俗艺术文化赏析我国主要民俗文化讲解K10-13:民俗文化的类型K10-14:民俗文化的内涵K10-15:我国典型的戏曲、诗词、游记、风俗K10-16:对我国民俗艺术的导游讲解10-4-1:了解旅游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10-4-2:掌握山水诗词、名胜楹联的典型代表;10-4-3:掌握山水游记、神话传说中的经典代表;10-4-5:理解戏曲歌舞文化;10-4-6:理解书画雕塑与民间工艺文化;10-4-7:熟悉我国主要的民间风俗习惯及掌故传说。

4五、学习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

教材深入浅出,概念讲解透彻,习题涉及面广,并配有大量实例,适宜高职学生学习。

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2、推荐教材中国旅游文化(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 刘秀峰人民邮电出版社3、参考的教学资料中国旅游历史文化(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黄昌霞.化学工业出版社旅游文化(高职高专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尹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文化学.章海荣.复旦大学出版社旅游文化.张文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旅游文化.喻学才.中国林业出版社旅游文化.周斅源.浙江大学出版社旅游文化学.姚昆遗,贡小妹.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文化学.李伟.科学出版社旅游文化纵览.崔进.中国旅游出版社六、教师要求1、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2、掌握旅游文化和导游带团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3、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本课程要求具备黑板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具体见表10-2。

表10-2学习场地与设施要求项目学习场地及设施要求P10-1 多媒体教室、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关帝庙、教室P10-2 多媒体教室、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教育旅游景区、教室P10-3、P10-4 多媒体教室、教室八、考核方式与标准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任务全过程,主要从项目操作实施等进行考核,见表10-3。

表10-3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项目编号考核点及占项目分值比建议考核方式评价标准(不同项目赋予不同分值)成绩比例(%)优良中P10-1 1.通过资讯及网上查阅、图书馆查阅资料,撰写一篇文章,关于古代某一科技发明的说明及在现实中的应用(或古代主要思想流派的思想)/山岳、水域代表景点导游词写作(50%)教师评价+小组内部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文章撰写符合历史文化本身,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对科技发明、产品或主要思想进行具有吸引力的介绍,较具特色。

文章撰写符合历史文化本身,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对科技发明、产品或主要思想进行介绍。

文章撰写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对科技发明、产品或主要思想进行介绍。

30%2.能根据所撰写的材料进行介绍讲解(40%)教师评价+互评见表10-43.项目公共考核点(10%)教师评价见表10-5P10-2 1.古代园林典型代表解说词(30%)教师评价选择的园林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将园林的主要特征生动的表达清晰,较具吸引力。

选择的园林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将园林的主要特征表达清晰。

选择的园林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30% 2.小组内部校园旅游景区导游讲解(20%)小组内部自评见表10-43.校园旅游景区导游讲解(40%)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见表10-54.项目公共考核点(10%)教师评价见表10-5P10-3 1.通过资讯及网上查阅、图书馆查阅资料,写一篇解说词,介绍我国的特色菜系、酒水和茶(50%)教师评价+小组内部自评+小组之间互评选择的饮食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将饮食的主要特征生动的表达清晰,较具吸引力。

选择的饮食文化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将饮食的主要特征表达清晰。

选择的饮食文化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0% 2.能根据所撰写的材料进行介绍讲解(40%)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见表10-43.项目公共考核点(10%)教师评价见表10-5P10-41.我国文学艺术典型代表解说词或游记解说(80%)教师评价+小组内部自评+小组之间互评选择的文学艺术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将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生动的表达清晰,较具吸引力。

选择的文学艺术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能将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表达清晰。

选择的文学艺术具有代表性,解说词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0% 3.项目公共考核点(20%)教师评价见表10-5表P10-4 讲解评分表(40分)标准姓名题目总分着装打扮适宜5突出文化内涵10内容感染力强10条理清晰语言流畅105-6分钟5P10-5 工作态度评分(10分)项目考核点姓名建议考核方式评价标准5 4 4学习态度(5)教师评价学习积极性高,虚心好学学习积极性较高没有厌学现象团队合作精神(5)教师评价+互评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热心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帮助小组其他成员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P10-6 任务成绩综合得分姓名文字材料(50分)讲解(40分)工作态度(10分)总评(100分)特殊说明:1、文字材料在小组内部评比后,成绩第一名者代表小组参与第二环节的讲解,讲解者的成绩即为本人在讲解中的成绩,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为该组讲解者成绩的1/2,以达到鼓励学生认真撰写文字材料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总评成绩上需要有教师的盖章,以便存档。

九、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一:中国历史山水旅游文化学时:10项目目标1、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和典型代表;2、掌握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3、掌握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道教名山;4、熟悉森林风景文化的典型代表;5、熟悉石林溶洞文化的典型代表;6、掌握山岳文化中的典型代表;7、掌握水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项目任务1、完成古代科技、山水文化讲解词的撰写;2、对科技、山水文化等进行讲解、介绍。

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古代思想流派的文化知识,掌握山岳、水域旅游文化;具有娴熟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该专业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掌握我国的名山名水教学材料任务书、教材、参考书使用工具多媒体步骤教学过程建议教学方法学时资讯课前下发任务书,包括参考材料;教师对本情境的基本内容共进行概括介绍,学生查找资料。

项目教学法讨论法自学法课前一周课上4学时计划小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并有小组内的分工、配合,对小组成员的讲解词进行打分,评出代表,参加下一步的PK。

小组讨论法学生自主进行课前2学时决策小组内部不断修改完善代表的讲解词,并反复演练,确定最佳的讲解方案。

小组讨论法学生自主进行课前2学时实施1、龙沙公园古籍特藏部、关帝庙实践教学;2、各小组代表进行讲解陈述PK,学生评委、教师评委进行评分。

交互检查法情境教学法龙沙公园4学时多媒体教室2学时检查与评估教师对各小组的各个步骤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核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