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统一中国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1.1 秦朝统一中国1.1.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1.1.2 秦朝的政治制度1.2 秦末农民起义和兵家政治1.2.1 陈胜吴广起义1.2.2 韩信、彭越等将领的抗秦斗争2. 两汉时期2.1 刘邦建立汉朝2.1.1 刘邦的功绩和政治制度2.1.2 文景之治2.2 王莽篡权和新朝的建立2.2.1 王莽的变法措施2.2.2 王莽政权的崩溃和东汉复兴3. 三国时期3.1 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3.1.1 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3.1.2 蜀、魏、吴三国的形成3.2 诸葛亮与刘备的经营和抗击曹魏 3.2.1 赤壁之战3.2.2 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流域文明1.1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条件1.2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1.3 古埃及的经济和文化成就2. 古希腊文明2.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2.2 希腊的民主政治2.3 希腊的艺术和哲学3. 古罗马文明3.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3.2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3 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三、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的衰落与晚清改革1.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1.2 戊戌变法和康梁新政1.3 辛亥革命和1911年的新中国2. 中华民国时期2.1 北洋政府与北伐战争2.2 国共两党的斗争和第二次国共合作2.3 抗日战争和日本无条件投降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3.1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3.2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3.3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需求展开。
希望这个框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为学习提供指导。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罢黜百家,尊崇儒
儒”;采用法家思想,
的不同点 文化
术”;兴办太学
崇尚法治
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皇帝和杰出的政治家;都在政
相同点 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
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命题点:秦统一中国
★(2022·甘肃省卷)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
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西域域都都护,标志着西
西域都护 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护
对西域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
的管理 班超经
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
营西域
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考点 7: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七上第 15 课 P72-78)[2022·甘肃省卷 18(3), 2020·甘肃省卷 15(2),2019·甘肃省卷 13(2)]
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考点 1:秦统一中国(七上第 9 课 P44-49)(2022·甘肃省卷 2,2020·甘肃 省卷 2,2019·甘肃省卷 2)
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
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 230 年—前 221 年,秦秦国国先后攻灭韩、赵、魏、
影响 (2)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
道教
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道教和
佛教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丝绸绸之之路传入中国,佛教 佛教 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路在社会、思想、文学以
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秦朝的统一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秦朝的统一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秦朝的统一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之秦朝的统一的知识点总结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
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
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秦王三六合、统一天下、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称帝的王朝。
所以秦朝史对我们国家的建立很有代表意义。
【七年级历史秦朝的统一的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一、秦灭六国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3.人物:4.顺序:秦先后攻灭、、、、、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2. 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素养导学】唯物史观:通过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识读图片和文字史料,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
【知识构建】一、秦灭六国“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完成于哪一年?该事件完成有什么意义?1.事件:秦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思维导引】秦国是东周的一个诸侯国;它灭六国,统一全国后称为秦朝。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秦朝时该制度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及作用是什么?1.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2.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思维导引】秦国商鞅变法是确立县制;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经济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四、秦朝的疆域【史料研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史十五讲》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施行的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任务一】【天降大任促统一】材料一秦国行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强国。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为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秦朝大一统知识点汇总
秦朝大一统知识点汇总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和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对秦朝大一统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汇总。
一、建立秦朝的背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中央集权专制王朝,它的建立与中国历史上久经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大国,争夺着互相削弱。
二、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秦始皇是秦朝的建立者,他的统一政策和重要措施对于秦朝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等。
三、秦朝的统一政策1.中央集权: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通过设立郡县以及各级官员来集中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
2.一统文字:秦朝统一了文字,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字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统一管理。
3.修筑长城: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作为防御和边境线,有效地保护了国家安全。
四、秦始皇的重要改革1.推行标准度量衡:秦始皇推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标准化了长度、重量和容量,为贸易和行政管理提供了便利。
2.修筑连接南北的大运河:秦始皇下令修筑大运河,方便了北方和南方之间的水运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3.统一货币: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了货币的形状、重量和纹饰,便于贸易和税收征收。
五、秦朝的士族政策秦朝实行了严格的士族政策,削弱地方豪强势力,使得统一政权的掌控更加牢固。
六、秦朝的法律制度秦朝建立了严苛的法律制度,出台了《秦律》和《秦令》,以及公示铁石法,通知百姓法令,加强了法律的执行力度和统一性。
七、秦朝的灭亡原因尽管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但由于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问题,使得秦朝在短短的15年之后灭亡。
其中,重税、强徭和苛政以及短暂的统一使得各方势力对秦朝统治的不满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秦始皇的死后秦朝的分裂和灭亡。
总结:秦朝的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后来的统一王朝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尽管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时间,但其统一政策、措施以及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秦统一中国笔记归纳总结
秦统一中国笔记归纳总结
秦统一中国是历史上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以下是对秦统一中国笔记的归纳总结:
一、背景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国混战,百姓流离失所。
2.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大。
3. 秦王嬴政即位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加强统治。
二、过程
1. 秦始皇发动大规模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3. 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个郡。
4. 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5.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
6. 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三、影响
1. 结束了中国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推行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秦朝的统治。
4. 修建了长城等大型工程,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5. 焚书坑儒等措施对文化产生了破坏作用。
四、结论
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秦朝的统治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文化产生了破坏作用。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总结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总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实现全国大一统的朝代。
其建立在多年的战争和割据之后,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持续了15年。
秦朝的大一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加深对秦朝大一统的理解。
一、政治1.中央集权:秦朝大一统的核心,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直接颁布布政令和法令,行使政治权力,各地的行政、军事、财政、民政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中央政府。
2.太监专权:秦朝太监是中央集权的幕后力量,拥有高度的政治地位。
秦始皇培植太监集团,大力任用太监,使他们渗透到朝廷的各级岗位上,成为实质上的权力掌控者,使政治上出现了一批非正式权力。
3.郡县制度:秦朝制定出各地行政单位制度,分别是郡和县。
郡政府辖下有数个县政府。
郡县制度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4.三公九卿制:秦朝特别注重政治机构,秉承“强权威之世界”的思想,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其中,丞相、御史大夫、太子太傅三个职务称为三公,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官书尚书、大理正、春秋左传九个职务称为九卿。
5.建立制度:秦朝通过建立统一度量衡系统、大量修建官道、修筑长城、规定文字、货币等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大一统。
二、法律1.法家思想:秦朝法律是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实现全国一律法令的目标。
法家思想被大力推广,形成了以“法治国”的思想为支撑的法治体系。
实行全国一系列的刑罚,甚至是死刑,打击百姓,以维系秦朝大一统。
2.律令制度:秦朝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律法法制,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的成果显著,律令制度逐渐趋向完善。
该制度逐渐融入到中国历史文化中,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3.大一统:秦朝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让全国各地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一致,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法律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使得人们更加尊重、听从、遵循法律,效果显著。
秦朝大一统知识点总结
秦朝大一统知识点总结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秦朝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为后世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一、政治改革1. 分封制的废除:秦朝统一了全国的土地,取消了诸侯分封的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 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各郡设有官吏,负责地方政务的管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 三公九卿制度的建立:秦朝设立了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冯唐、梁杞、张释之、毛遂、杜赫舍人、程咨都、任无里大盗、黄亢云民、王贲郎中),以协助秦始皇的统治。
4. 统一法律制度: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律和秦仪,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统治。
二、军事改革1. 队伍建设:秦朝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士兵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具备高度的战斗力。
军队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勇敢战斗的将士。
2. 兵器改革:秦朝大量生产和改进军事装备,包括铁矛、铁剑、战车等军器,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3. 城墙修筑: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防防御,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4. 军事战略:秦始皇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略,先灭亡魏国,再解救被赵国围困的赵国,最终统一了六国。
三、经济改革1. 统一货币制度:秦朝实行了一国一制的货币制度,统一了货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2. 道路修筑:秦朝修建了一系列的交通道路,包括连接北方和南方的秦塞、连接东西的秦岭、渭水和汉水等,便于交通和物流的发展。
3. 土地改革:秦朝实行了平均地税制,统一了土地的征税标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 工艺技术:秦朝在冶铁、水利、农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秦朝通过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实现了大一统的统治,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对后世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汉、唐、明等朝代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秦汉帝国统一中国知识点总结
秦汉帝国统一中国知识点总结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统一政权,其统一中国的历程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秦汉帝国统一中国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统治的稳定。
首先,他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来统一六国,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度,实行了三公九卿等官制,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掌控力。
其次,秦始皇积极推行法律统一,制定了法律规范,统一了法律标准,使全国人民都遵守同一法律。
此外,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如修筑长城和修建陵墓等,以彰显秦朝的威严。
二、秦朝的官制与制度在秦朝,统一了中国的官制与制度,使其更加规范和高效。
秦朝实行的官制主要有三公九卿制,即太子太傅、大将军、御史大夫,以及太仆、太尉、太保等九卿。
此外,秦朝还建立了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郡县,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
同时,秦始皇还推行了徭役制度和均田制度,对于农业和人口管理有重要作用。
三、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统一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争。
刘邦通过一系列战役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在与项羽的楚汉战争中最终取得胜利,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重用了一些有才干的人才,如韩信等,并通过联合其他诸侯国的方式打破了秦朝时期由于中央集权而产生的分封格局。
四、汉朝的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在刘邦统一天下后,他采取了一种相对灵活的统治方式,即分封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
刘邦给予功臣和亲信大量的封地,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他也保留了中央集权的特征,通过中央政权的控制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由于分封制的存在,汉朝后期出现了宗室诸侯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王莽的新朝的出现。
五、汉朝的经济与文化繁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汉朝推行了包括轻徭薄赋、裁减官员和减少军备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原创1: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农历十月一日,刚刚成为帝都的咸阳城披上 了吉祥的瑞雪。
这一天恰好是秦始皇的39岁生日,也是他称帝后的第一个 生日。帝国的大臣们纷纷揣着精心书写的贺寿诗章,赶到皇宫 为始皇祝寿。没料到秦始皇没有丝毫过寿之意,而是带着忧患 的语调说:
衡[重量]
巩固统一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车轨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 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秦统一后修筑 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为了保 护路面,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 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 6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
的措施 交通方面 统一车轨 修筑灵渠
军事方面 防御匈奴北筑长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 的 疆 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长城一带
陇东 西海
南
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秦失于政, 而不在于制
——柳宗元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 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 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 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 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 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丞 太御 相 尉史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秦帝国的兴亡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下面是对秦帝国兴亡过程的知识点梳理。
一、秦王朝的建立与发展1.秦国的兴起:秦国是战国时期的七大诸侯国之一,在赵国宰相商鞅的下逐渐强大起来。
2.重邑之变:秦昭王重用姜原,逐渐削弱了商鞅的成果,导致秦国内部混乱。
3.蔡泽之战:秦国与楚国在蔡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役,秦国取得了胜利,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霸权地位。
二、秦始皇的统一1.君权统一: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对诸侯国进行吞并,最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2.政治制度: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包括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县令,实行三级官吏制度等。
3.经济建设:秦始皇推行了均田制和度量衡标准化,加强了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
4.文化统一:秦始皇进行了文字统一,统一了小篆,并修建了万里长城、陵寝等重大工程。
三、秦帝国的衰亡1.建制问题: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集权政策引起了官吏的不满,导致秦帝国内部的腐败和冲突。
2.经济问题:长时间的战争和工程建设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3.民众反抗:秦始皇推行的高压统治引起了底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著名的代表性事件有陈胜吴广起义、赵高篡位等。
4.统治者更迭:秦始皇去世后,继任皇帝秦二世的统治无能,秦帝国进一步陷入内乱和混乱。
5.赵高之死:赵高篡位后,秦国内部阴谋斗争激化,赵高最终被杀,秦帝国内部更加动荡。
四、秦帝国的灭亡1.反秦起义:各地民众纷纷响应起义号召,发动反秦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2.诸侯争霸:秦国内战爆发,各地的诸侯争霸,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结束了秦帝国统治。
秦统一中国总结知识点
秦统一中国总结知识点1. 秦朝的建立秦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这一年,秦国的嬴政成功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自称“皇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正式建立。
嬴政秉承“扶苏灭亡”的政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了极端的集权政治。
2. 嬴政的改革(1)推行郡县制和丞相制:嬴政推行了郡县制和丞相制,将国家行政区划划分为郡县和都邑,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145个0縣,方便中央政府的监督和统一管理。
(2)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嬴政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均田制和土地兼并,限制商业经济,削弱封建贵族的实力。
(3)推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嬴政推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统治。
(4)推行车同轨制度:嬴政推行了车同轨制度,规定了车辆的统一标准,方便了军队和国家行政的管理。
3. 秦朝的政治秦朝实行了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嬴政权力极度集中,权力机关集权于一人,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国家的雏形。
(1)设置三公九卿:嬴政将政权集中于自己,废除了封建王侯的统治。
设立了三公九卿,负责国家军政和行政管理,属于中央集权下的地方政权。
(2)推行标准化管理:嬴政推行了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法律制度、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统一的文字和通信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管理。
(3)设置郡县制:由丞相卫罗和李通主持,推行郡县制度,建立了36个郡,145个县,建立了严格的行政管理体系。
4. 秦朝的军事秦朝实行严格的兵役制度和军事管理制度,加强了军队的统一管理和指挥。
(1)推行军功爵制度:嬴政推行了军功爵制,对军功和功勋进行了严格的评定和奖励,激励了秦军的士气,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2)推行军阵制度:嬴政推行了军阵制度,对军队编队和作战方法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训练,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3)加强边疆防御:嬴政加强了边疆防御和关隘的修筑,加强了国境线的防守力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全。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 发掘现场
完成统一:秦灭六国
阅读课本第52页正文及相关史事,分析归纳秦能够灭六国统一全 国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史事
④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
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 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 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 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 非送往秦国。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措施:统一法制和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 的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秦统一中国
完成统一
巩固统一
秦朝疆域
前221年
创立大 一统的 中央集 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和道路
完成统一:秦灭六国
秦王嬴政
人物扫描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 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 郸。公元前247年,13岁即秦王位。22岁亲理国 政,在位三十七年。从建公立元时前间2:30年至公元前 221年(39岁),发动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A】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2020·四川广安·1)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3.(2020·福建省·3)图1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开凿灵渠 统一岭南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秦朝的大一统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秦朝的大一统知识1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1、秦的统一: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1)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2)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1、地方制度: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2)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5)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6)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的职责。
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军事。
九卿:略。
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统一六国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统一六国(一)秦统一六国七上P561、统一的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嬴政被称为秦始皇。
2、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统一新局面。
(2)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民族融合,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七上P57-59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其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隶书。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4)思想上:"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同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社会恐怖。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移民垦田戍边;征发人力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于抵御匈奴。
(抵御了匈奴南下,同时加重人民的徭役负担,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6)民族关系上:统一东南、岭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三)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功:(1)他顺应历史潮流,攻灭六国,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符合人民的愿望;(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首创郡县制,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3)他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巩固了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4)他开发边疆地区,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形成打下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统一中国 (2)
①自称皇帝,统揽一切权力
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影响:
我国此后历代王朝都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实质:
皇帝专权
2、在经济上:
3、在思想文化上:
4、在军事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①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评价秦始皇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中掌握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
咸阳
秦
秦灭六国
“远交近攻”
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太尉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掌管军事
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
监察百官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度量衡
秦权
秦商鞅量
秦陶量
意义: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小篆统一文字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隶书
焚书坑儒
影响:第一,他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当时国家的统一。 第二,它使古代文化典籍遭到了极大地破坏,阻碍了 文化的发展。
什么是焚书坑儒?
秦王朝建立起来后,一些代表旧势力的文人儒生,颂古非今,议论朝政。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卦、种植之类的书籍除外)这就是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焚书之后的第二年,由于大量焚书,引起儒生和方士的不满,他们继续大造舆论,谩骂、攻击秦始皇及其朝政。秦始皇对这些敢于反抗、继续散步“谣言”的儒生和方士采取坚决镇压的手段,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并将其全部坑杀在咸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统一中国 (1)
DEVELOPMENT STATUS
结束混乱,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做出重大的贡献。
1.4 统一的意义
BUSINESS MODEL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全球通史》
固统一
本课小结
MARKET ANALYSIS
感谢观看
尺寸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文字不统一
MARKET ANALYSIS
固统一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地域上扩疆土
固统一
TEAM INTRODUCTION
夏50多万平方千米
商100多万平方千米
周250多万平方千米
秦340万平方公里左右
FUTURE DEVELOPMENT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谋统一:承祖业,扫六合
01
创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02
固统一:明法度,扩疆土
03
CONTENTS
目录
本课目标
PROJECT DESCRIPTION
战国七雄是哪几个国家
人民对连年战争会有什么想法
他们对什么最渴望
MARKET ANALYSIS
预习提问
01
PART
谋统一:承祖业,扫六合
02
PART
创集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秦统一之前地域
秦统一之后地域
创集权
TEAM INTRODUCTION
秦始皇该如何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的背景:①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生活;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③秦王嬴政为灭六国做了充分准备。
2.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建立的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朝建立后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②统一文字,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⑤统一车辆和道路,⑥巩固边疆,北修长城,南开灵渠。
作用: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中央集权制度:内容:①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③地方建立郡县制(这是秦朝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⑴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的通行文字,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⑵统一货币,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⑶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⑷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⑸巩固边疆:开凿灵渠,便利南北水运;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文字的发展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