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类型

合集下载

补贴的定义与反补贴措施

补贴的定义与反补贴措施

补贴对国际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一,对进口国而言,其国内相关产业生产的产品将不得 不与得到出口国政府补贴的占据不公平竞争优势的进口产品进行 竞争,而可能受到损害。 第二,对出口国而言,补贴国给予其生产者的国内补贴可 能会削弱其他成员向该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这是因为与进口产 品相比,国内产品可能因得到补贴而享有不公平的价格优势。 第三,就国际市场而言,一些成员国的出口可能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在第三国市场上,一些成员的商品竞争力在与得到出口 补贴的成员的商品竞争时被削弱。
对于禁止性补贴,当某一成员方 有理由认为另一成员方在授予或保持某项 被禁止的补贴时,该成员方可要求与该另 一成员方进行磋商。若涉及的措施被认定 是一项被禁止的补贴,则专家小组应建议 实行该补贴的成员方立即撤销该项补贴。 为此,专家小组应解决机构一致决定驳 回该请求,否则应授权原诉成员方采取适 当的反措施。
对于可诉补贴,若一成员方有理由认为由另一成 员方所授予或保持的本协议第1条所指的任何一种补贴, 导致了对其国内产业的取消、损害或严重妨碍等伤害,则 该成员方即可请求与该另一成员方进行磋商。若专家小组 或上诉机构关于判定对另一成员方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补 贴存在的报告被采纳,则授予或保持该补贴的成员方即应 采取适当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影响或应撤销该项补贴。 若 在自争端解决机构采纳了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之日 起的6个月内,受指控的成员方仍未采取适当措施消除补 贴的不利影响或撤销该项补贴,且未能达成补偿协议,则 除非争端解决机构一致决定驳回该请求,否则它可授权申 诉的一方采取反措施,这些措施应与被判定存在的不利影 响的程序及性质相称。
承诺
承诺主体包括产品的原产国政府或出口国政府,自愿承诺的情 形一旦出现,则可以中止或终止调查,而不采取临时措施或征收反补贴 税。反补贴调查中承诺的形式不仅限于价格上的承诺,还包括补贴的取 消或限制等情况。 《反补贴协议》第18条规定,在调查当局作出肯定性的初步裁决 之后,出口成员方政府或企业为了避免征收反补贴税可以自愿承诺取消 或限制补贴,或提高价格以消除损害影响。对于这种自愿承诺,调查当 局可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如果当局认为不能接受承诺,应向出口商提出 其认为的理由、并为出口商提供修改承诺内容的机会。如果是调查当局 主动提出要求出口商作出此类承诺,应获得其所属出口成员方的同意。 调查当局与出口成员方或出口商之间一旦达成有关承诺的协议,调 查应当终止。调查当局可以要求出口成员方或出口商提供履行承诺的情 况,如果一旦发现其违反承诺,调查当局可以立即适用临时措施,并且 其适用可追溯至采取临时措施之前90天的有关产品进口。

《补贴及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及反补贴措施协议》
▪ 对与农产品有关的补贴,首先遵循 农业协议的规定,超出农业协议允 许的范围和条件时,可适用SCM
中国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承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第10条中, 就补贴问题,我国做出了如下的具体承诺:
中国应通知WTO在其领土内给与或维持的任 何补贴,所提供的信息应尽可能具体;
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将被视为专向性补贴, 特别在国有企业是此类补贴的主要接受者或 国有企业接受此类补贴的数量异常之大的情 况下;
二 补贴的专项性
▪ 补贴具有专项性,则必须受制于该协议规定 的纪律,而非专项性的补贴则可以普遍采用, 不会被认为对贸易产生扭曲作用,因此也不 需要受到约束。
三 补贴的类型
补贴分为三类 禁止性补贴 可诉补贴 不可诉补贴
1. 禁止性补贴
▪ 禁止性补贴(Prohibitive Subsidies),也就 是红色补贴,指的是一国既不得给予也不得 维持的补贴。
1. 临时措施
▪ 条件:初步确定存在补贴及补贴是国内产业 受形式:保证金或保函,金额相当于初步确定 的补贴额。
▪ 期限:自发起调查后60日后才可实施,且实 施的期限不能超过4个月。
2. 反补贴税
▪ 在征收反补贴税的条件全部得到满足的情况 下,即在调查后最终确定存在补贴及由此引 起的损害,由进口成员国的主管机关决定是 否征税以及征税的金额。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SCM)分为
11个部分 32个条款 7个附件
一 补贴的定义
▪ 在一成员国领土内,存在由政府或任何公共 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Financial Contribution),或存在任何GATT1994第16 条意义上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并因以上财政 资助或收入或价格支持而获得了某种利益。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与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与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与应对策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成为了各国之间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和政策差异,出现了一些贸易争端。

其中,补贴政策被认为是一种扭曲市场竞争的手段。

为了维护公平和公正的贸易环境,国际社会采取了反补贴措施。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反补贴措施的意义和背景反补贴措施是指针对其他国家出口产品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平衡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

补贴政策可以使得企业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

因此,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被引入,旨在维护公平贸易和市场秩序。

二、反补贴措施的类型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主要包括反补贴调查和反补贴税。

1. 反补贴调查反补贴调查是通过调查和评估其他国家的补贴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确认是否存在补贴导致的贸易扭曲。

调查一般由相关的国际贸易机构或国家进行,并根据相关法规来判断补贴的合法性和对贸易的影响。

2. 反补贴税反补贴税是应对补贴政策的一种措施。

当调查确认存在补贴导致的贸易扭曲时,进口国可以对进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

反补贴税的税率将根据对贸易的影响和补贴的程度来确定,以平衡竞争环境。

三、应对策略面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各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合规遵循国家应加强对补贴政策的监管,确保补贴政策符合相关规则和约定。

只有依法合规的补贴才能获得国际认可,减少对产品贸易的不利影响。

2. 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在全球市场中抵御反补贴措施的不利影响。

3. 多元化贸易渠道加强与多个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多元化的贸易渠道。

通过开拓新的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降低反补贴措施对贸易的冲击。

4. 寻求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制定和谈判,争取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识。

通过多边贸易协议和政策的推动,共同维护公平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反补贴名词解释

反补贴名词解释

反补贴名词解释
反补贴是国家或政府采取的政策,旨在中止或减少企业的产品价格,从而降低国家本身的产品成本。

这种政策可以通过减少企业收入或提高市场供应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政府进行补贴来实现,从而实现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
反补贴有三种形式。

首先是价格结构补贴,即政府将某些产品价格定低于实际市场价格,从而使经济成本减少。

第二种形式是供应补贴,政府通过提供补贴来增加某些供应,以提高商品的销量。

第三种形式是支出补贴,政府提供支出补贴来支持企业投资,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本土产业的竞争力。

反补贴的优点是,能够改善国家和市场的经济状况,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社会福利,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政府的收入等。

然而,反补贴也有其弊端。

首先,反补贴会阻止市场运作。

由于补贴使价格低于价值,因此市场价格被中断,而无法反映市场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市场运作出现问题。

其次,反补贴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某些补贴是政府出资补贴,因此会降低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加国家债务。

此外,反补贴还会使财富分配不均。

由于政府补贴是提高某些产品的价格,而这些价格比不受补贴的产品高得多,因此会使财富分配不平衡。

反补贴可以作为国家通过调整政策从而调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种手段,不过,反补贴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实施反补贴的时候,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利弊,以避免反补贴的不良影响。

只有这样,反补贴才能真正达到经济调控的目的,创造公平、共赢的局面。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案例解析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案例解析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与案例解析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贸易组织之一,负责管理全球贸易规则。

其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是WTO最重要的贸易政策之一、本文将对WTO的补贴与反补贴规则进行解析,并通过相关案例来说明其实施与影响。

首先,补贴是指政府为促进国内产业竞争力或保护本国市场而提供的经济援助或优惠待遇。

WTO通过《补贴与反补贴协议》对补贴进行了具体规定。

根据该协议,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举证反补贴和非可举证反补贴三大类。

禁止性补贴是指明确被禁止的补贴形式,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

出口补贴是指政府对出口企业提供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支持,以降低其出口成本或增加出口利润。

进口替代补贴是指政府为鼓励国内企业生产代替进口商品而提供的经济支持。

可举证反补贴是指可以通过调查提供直接或间接证据证明对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的补贴。

WTO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以确定是否存在可举证反补贴。

一旦确定存在可举证反补贴,WTO允许受损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如征收补贴税或限制进口。

非可举证反补贴是指不需要证明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补贴。

这类补贴被WTO认为具有负面影响,并且对竞争造成了明显不利条件。

WTO允许有关方面对非可举证反补贴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以维护自身产业的利益。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说明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实施与影响。

第一个案例是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补贴调查。

2024年,美国根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规定,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反补贴调查。

调查发现,中国政府对太阳能电池板产业提供了一系列的财政支持措施,如贷款、税收减免和土地使用权。

美国决定征收反补贴税以平衡竞争关系。

此案例表明,通过补贴与反补贴规则,WTO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第二个案例是欧盟对美国飞机补贴的争端。

自2004年以来,欧盟和美国一直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中就飞机补贴问题进行争论。

欧盟指责美国政府向波音提供了非法补贴,使其在全球航空市场上具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对发展中的影响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对发展中的影响

国际贸易法中的反补贴措施对发展中的影响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贸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扭曲市场竞争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补贴措施的滥用。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际贸易法中引入了反补贴措施。

本文将探讨这些措施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反补贴措施的定义和分类反补贴措施是指当某一国家对其出口商品进行补贴导致对手国产品受到负面影响时,其他国家采取的合法手段。

根据国际贸易法的规定,反补贴措施分为以下几类:1. 反倾销措施:也称为“反补贴关税”,旨在对抗补贴导致的低价倾销产品对市场的冲击。

反倾销措施通常是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数量限制等措施。

2. 反补贴税:针对补贴导致的倾销行为,有些国家会对受补贴产品征收额外税款,以减少竞争优势。

3. 反补贴调查:通过对补贴情况进行调查,进一步确认补贴是否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并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反制措施。

二、反补贴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尽管反补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所有贸易伙伴产生影响,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措施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本国产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往往相对脆弱,面临着发达国家低价产品的竞争。

反补贴措施可以有效阻止补贴国的倾销行为,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冲击,为其发展提供空间。

2. 提升贸易状况:反补贴措施有助于平衡贸易状况,减少贸易逆差。

通过限制低价补贴产品的进入,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提高出口份额,促进经济的发展。

3. 保障国内市场稳定:反补贴措施对于维护国内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限制倾销行为,可以减少市场中低价劣质商品的流通,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升产品质量标准。

三、反补贴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尽管反补贴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1. 贸易壁垒加重:一些发达国家使用反补贴措施时存在保护主义倾向,过度使用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这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失去市场份额,限制其贸易发展。

国际贸易中的防范补贴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防范补贴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防范补贴及其影响一、防范补贴的定义和类型防范补贴是指出口补贴、进口补贴或者本国生产和销售补贴等形式的补贴,其作用是保护国内产业或者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出口补贴、进口补贴和本国生产和销售补贴的不同形式,防范补贴可分为三种类型。

1.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指发放给出口企业或者出口产品的规定性金融或者物质支持,其目的是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或者保护出口企业。

2.进口补贴进口补贴是指发放给进口企业的规定性金融或者物质支持,其目的是降低进口成本或者保护本国产业。

3.本国生产和销售补贴本国生产和销售补贴是指发放给本国企业的规定性金融或者物质支持,其目的是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或者保护本国企业。

二、防范补贴的危害防范补贴的存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国际市场防范补贴的存在会扭曲国际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使国际贸易变得不稳定和不可靠。

2.影响其他国家产业防范补贴会对其他国家产业造成不公平竞争,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产业的关闭或者退出市场。

3.限制消费者选择防范补贴会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减少消费者的福利。

4.影响国际金融秩序防范补贴可能会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动荡和不稳定,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三、防范补贴的防范措施为了保护国际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和消费者的利益,国际社会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防范补贴。

1.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指国家采取的针对来自特定国家的补贴物质和金融援助的调查措施,以防范外国企业补贴本国企业的行为。

2.举报机制举报机制是指国际社会建立的一个针对防范补贴的机制,以便其他国家或者组织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防范补贴的申诉。

3.贸易救济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两种方法。

它们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外国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防范补贴措施的影响防范补贴措施的实施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实施防范补贴措施可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实现消费者的利益。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政府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本国产业。

其中补贴与反补贴措施是比较常见的手段。

本文将就补贴与反补贴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并讨论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重要性。

什么是补贴补贴是指政府以各种形式向本国企业或行业提供的财政或物质支持。

这些支持可以采取各种形式,例如贷款、税收减免、出口配额等。

补贴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补贴在国际贸易中是被禁止的。

因为补贴会扭曲市场竞争的情况,给其他国家企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所以,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除了特定的例外情况外,不允许政府对企业或行业提供补贴。

什么是反补贴措施反补贴措施是指为了打击补贴而向国家贸易伙伴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关税加征、反倾销税、出口管制等。

反补贴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本国企业的利益,预防贸易扭曲和不公平竞争。

反补贴措施通常与反倾销措施相关。

因为在实践中,很难区分补贴和倾销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因此,当其他国家的补贴使其企业在本国市场上价格更低时,受影响的国家往往会对这些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为什么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重要由于补贴和反补贴措施会扭曲国际贸易的市场竞争情况,故很多国家都认为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协议,以便在发生贸易纠纷时可以迅速、有效地解决争端。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各国提供了制定贸易规则的机制。

协议规定了补贴多少可以被允许、哪些措施可以用来反驳补贴、以及如何在互动中实行这些措施。

其次,该协议还包括了成员间解决补贴和反补贴措施争端的统一程序。

该机制为争端解决创建了相关规则和流程,并且允许任何提供信息的成员参与到解决争端过程中。

这些规则和流程使得争端处理变得更加公正、透明、高效。

最后,该协议还为各国提供了一个解决商业问题的机会。

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并不是一种宽松的机制,但它为各国解决未来的贸易问题提供了一个机会。

如果一方认为自己受到了另一方的不公平待遇,那么双方将有机会通过协议维护各自的利益。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

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犹如一道道关卡,影响着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反倾销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当一国的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时,进口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其中的核心在于判断产品的出口价格是否低于正常价值。

而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通常较为复杂,可能会参考国内市场价格、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或者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等。

反补贴措施则针对的是政府对出口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或价格支持。

这些补贴可能会使受补贴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例如,政府直接给予的资金补贴、税收优惠、优惠贷款,甚至包括政府提供的低价原材料、能源等。

那么,为什么会有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的出现呢?从经济角度来看,当一国的产业受到低价进口产品的冲击时,可能会导致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稳定。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进口国往往会采取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来限制进口。

从政治角度而言,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也会促使一些国家利用这些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以迎合国内某些利益集团的诉求,从而在政治上获得支持。

然而,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在判定倾销和补贴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正常价值的确定、损害程度的评估等,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这就容易导致贸易争端的产生。

其次,这些措施有时会被滥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

一些国家可能会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过度使用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对正常的贸易往来造成不必要的阻碍。

再者,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的实施可能会引发贸易报复。

当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时,被限制的国家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从而导致贸易战的升级,最终损害的是双方的利益。

为了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各国企业和政府都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1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1

WTO补贴与反补贴规则浅析一、反补贴的规则依据及特点规则依据主要是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农业协议》。

《反补贴协定》给出了补贴的定义。

简单地说,为了扩大出口或鼓励进口替代,由政府向特定产业或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价格支持等等,就构成补贴。

《反补贴协定》的目的并不是完全禁止任何成员方政府的补贴行为,而是禁止或不鼓励政府使用那些对其他成员方贸易造成不利影响的补贴。

为此,根据补贴的不同性质,《反补贴协定》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一)禁止性补贴1. 出口补贴。

指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以出口实绩为唯一或为其一条件而给予的补贴。

2. 进口替代补贴。

又称当地成分补贴,指以使用国产货物替代进口货物为唯一或为其一条件而给予的补贴。

《协定》规定,WTO农业协议规定可以给予或可以维持的补贴不在禁止性补贴之列。

(二)可诉性补贴又称“黄箱补贴”,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实施,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贸易利益会产生或者已产生不利影响,受到影响的成员方就可以向使用这类补贴措施的成员方提出反对意见和提起申诉。

在《农业协议》中还提出一个“蓝箱补贴”概念,主要是以农产品限产为前提的一些补贴。

“蓝箱”的设置给黄箱政策在执行上有了额外的灵活性,发达成员如美国、欧盟用得比较充分。

总的来说,“黄箱”是有潜力可挖的。

(三)不可诉性补贴又称“绿箱补贴”,分为两类:1. 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

这种补贴不会引发其他成员的反补贴措施,如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产补助等。

2. 有专项性特征,但又符合《协定》规定条件的补贴。

比如政府对科研、落后地区以及环保的补贴。

《协定》规定,具有专向性,但符合下列条件的补贴为不可诉补贴:①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开发活动补贴。

该类补贴不能超出项目成本的指定比例,且只能用于某些开支。

具体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合同基础上进行研究的补贴,该补贴不超过工业研究费用的75%,或竞争前开发活动费用的50%,并且该补贴仅限于人员开支、仪器设备、土地或建筑、咨询服务以及研究活动直接产生的其他费用等。

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类型

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类型

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类型核心内容: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类型?临时措施、承诺、反补贴税。

当反补贴调查结果有补贴、损害事实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就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

从临时措施、承诺和反补贴税中选择使用。

法律快车小编接下来为您一一介绍。

反补贴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

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调查当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补贴及损害事实,并且补贴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此时调查当局可以对补贴进口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协议》规定的反补贴措施有以下几种:1、临时措施《反补贴协议》第17条规定,调查当局只能在以下情况下使用临时措施:(1)已正式立案并已公告,且所有利害关系方已得到充分提供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机会;(2)经初步审查已肯定存在补贴并因此补贴造成对国内产业的损害;(3)调查当局断定采取临时措施对于防止调查期间损害的扩大是必要的。

临时措施的形式是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具体形式包括交付现金或存款保证书,其数额应与临时估计的补贴数额相等。

临时措施应自发起调查之日起方可采取,实施期限不得超过4个月。

2、承诺根据《反补贴协议》第18条规定,在调查当局作出肯定性的初步裁决之后,出口成员方政府或企业为了避免征收反补贴税可以自愿承诺取消或限制补贴,或提高价格以消除损害影响。

对于这种自愿承诺,调查当局可自主决定是否接受。

如果当局认为不能接受承诺,应向出口商提出其认为的理由、并为出口商提供修改承诺内容的机会。

如果是调查当局主动提出要求出口商作出此类承诺,应获得其所属出口成员方的同意。

调查当局与出口成员方或出口商之间一旦达成有关承诺的协议,调查应当终止。

调查当局可以要求出口成员方或出口商提供履行承诺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现其违反承诺,调查当局可以立即适用临时措施,并且其适用可追溯至采取临时措施之前90天的有关产品进口。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首先,补贴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向特定行业或个体提供财政资金或其他资源,以促进其发展,减轻其经营成本。

补贴的主要作用是为一些特定行业或个体提供竞争优势,刺激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国家可以向新能源行业提供补贴,以鼓励研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补贴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补贴、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向受益行业或个体发放资金,用于发展和运营;减税降费是通过减免税收、社保费等形式,降低受益方的经营成本;贷款贴息则是通过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为受益方提供融资便利。

这些手段都可以有效减轻受益方的经济负担,促进其发展。

然而,补贴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补贴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产生市场扭曲。

受益方因为补贴的存在,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导致市场上其他企业难以生存,甚至倒闭。

其次,补贴可能存在浪费和腐败的问题。

受益方可能会滥用补贴资金,或者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得更多的补贴,损害公共财政利益。

最后,补贴可能会对国家财政产生压力。

随着补贴规模的扩大,财政支出将不断增加,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与补贴相对的是反补贴措施,也称为制裁措施。

反补贴是指国家对一些行业或个体实施限制或惩罚性政策,以防止或纠正市场失灵问题。

反补贴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维护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秩序。

例如,对于严重倾销价格的进口产品,国家可以实施反倾销税,以制裁其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补贴的实施方式包括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

反倾销是指国家针对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调查,采取惩罚性关税等措施;反补贴调查是指国家调查是否有其他国家对本国产品进行不正当补贴,如果有,可以采取惩罚性关税或其他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正当竞争的损害,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然而,反补贴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使用反补贴可能引发贸易争端。

不同国家对于补贴的界定和实施存在差异,如果过度使用反补贴措施,容易引起贸易纷争,伤害多边贸易体制。

反补贴案例及分析法律(3篇)

反补贴案例及分析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反补贴案件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钢铁行业也面临诸多国际贸易争端。

本文将以某钢铁公司反补贴案为例,分析反补贴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9年,我国某钢铁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向国家商务部提出反补贴调查申请,指控某国外钢铁企业(以下简称“被告”)对原告进行补贴,损害了我国钢铁市场的公平竞争。

经过调查,国家商务部裁定,被告确实对我国某钢铁公司实施了补贴行为,并对被告实施了反补贴措施。

三、案例分析(一)反补贴法律概述1. 反补贴法律的定义反补贴法律是指旨在规范国际贸易中补贴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

2. 反补贴法律的特点(1)涉及国家主权:反补贴法律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涉及国家主权和国际贸易政策。

(2)程序复杂:反补贴调查程序复杂,包括调查申请、立案、调查、裁定、执行等环节。

(3)处罚严厉:反补贴措施包括征收反补贴税、禁止进口等,处罚严厉。

(二)案件分析1. 补贴行为的认定本案中,被告在出口过程中,通过政府补贴降低了产品价格,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根据《反补贴条例》,政府提供的财政资助、贷款补贴、税收优惠等均属于补贴行为。

2. 损害的认定本案中,被告的补贴行为导致原告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经济损失明显。

根据《反补贴条例》,损害包括直接损害、间接损害和威胁损害。

3. 因果关系认定本案中,被告的补贴行为与原告的经济损失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被告的补贴行为是原告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三)反补贴措施本案中,国家商务部裁定被告实施了补贴行为,并对被告实施了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措施包括:1. 征收反补贴税:对进口产品征收与补贴金额相当的税款。

2. 禁止进口:禁止进口涉案产品。

四、法律启示1. 加强反补贴法律宣传企业应加强反补贴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1.11.26•【文号】国务院令第329号•【施行日期】2002.01.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3月31日实施日期:2004年6月1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已经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朱镕基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进口产品存在补贴,并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反补贴措施。

第二章补贴与损害第三条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

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以下统称出口国(地区)政府。

本条第一款所称财政资助,包括:(一)出口国(地区)政府以拨款、贷款、资本注入等形式直接提供资金,或者以贷款担保等形式潜在地直接转让资金或者债务;(二)出口国(地区)政府放弃或者不收缴应收收入;(三)出口国(地区)政府提供除一般基础设施以外的货物、服务,或者由出口国(地区)政府购买货物;(四)出口国(地区)政府通过向筹资机构付款,或者委托、指令私营机构履行上述职能。

第四条依照本条例进行调查、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必须具有专向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补贴,具有专向性:(一)由出口国(地区)政府明确确定的某些企业、产业获得的补贴;(二)由出口国(地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某些企业、产业获得的补贴;(三)指定特定区域内的企业、产业获得的补贴;(四)以出口实绩为条件获得的补贴,包括本条例所附出口补贴清单列举的各项补贴;(五)以使用本国(地区)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为条件获得的补贴。

反补贴制度第一节补贴与反补贴概述一补贴的含义及特点

反补贴制度第一节补贴与反补贴概述一补贴的含义及特点

出口信贷按时间长短可分为 短、中、长期三种
短期信贷:通常指偿还期为180天以内的信 贷,一般适用于原料、消费品及小型机械设 备的出口。
中期信贷:通常指为期1—5年的信贷,多用 于中型机械设备的出口。
长期信贷:通常指为期5—10年的信贷,多 用于大型成套设备,对外大型工程。
4、边境税收调整:当商品通过边境出口以 后,政府将国内所征收的增值税退还给厂 商。
采取的应对措施。 七、加强政府机构、企业和经贸机构之间的
协调。 八、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
3、出口信贷补贴:即政府为了促进本国产 品出口,提供低利息优惠贷款。这种优惠贷 款又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1)卖方信贷:政府对于本国的出口厂商提 供优惠的低利息贷款,促进出口,称之为卖 方信贷。 (2)买方信贷:政府对于外国企业进口本国 的商品提供低利息优惠信贷,以鼓励购买本 国商品,称之为买方信贷。
(二)补贴的性质 1、政府实施补贴是不公平的竞争。 2、政府实施补贴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三)补贴的特点 1、补贴是一种政府行为。
中央政府 直接
地方政府、国有公司 政府或公共机构
间接:授权私人捐助
2、补贴是一种财政措施,或收入或价格支 持措施。
3、受补贴方可以从补贴行为中得到某种 “利益”,即从某项政府资助计划中得到某 些 它从市场上不能取得的价值。
(三)反补贴税 1、征收反补贴税的前提。 2、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 3、反补贴税的课征对象和纳税人。 4、反补贴税额。 5、追溯征税。
(四)反补贴税和承诺的期限与复审 1、反补贴税和承诺的期限。 2、对反补贴税和承诺的复审。
(五)司法审查
第五节 中国应对反补贴规则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的反补贴立法 二、充分利用好《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

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

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

03
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的程 序和规则
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的申请程序
申请人资格
具备有效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并受到进口产品损害的国内产 业可以申请贸易救济措施反补
贴。
申请文件
申请人需要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证 据材料,包括进口产品的补贴情 况、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因果 关系等。
申请时间
通常在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后的 3年内提出申请。
反补贴领域不断扩大
反补贴领域不断扩大,不仅包括传统产业,还逐渐涉及到新能源 、环保等新兴领域。
国家层面发展趋势与展望
制定更加严格的反补贴政策
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纷纷制定更加严格的反补贴政策。
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
各国政府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管,防止外资企业利用补贴政策进 行不正当竞争。
建立完善的反补贴预警机制
初步裁定
在调查过程中,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现有事实和证据,对是否存在补贴及损害 作出初步裁定。
终局裁定
在调查结束后,主管部门综合考虑所有相关证据,作出终局裁定,决定是否 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
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的实施规则
实施期限
贸易救济措施反补贴的实施期 限通常为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
延长。
税率确定
实施反补贴税的税率需根据进 口产品的补贴程度和国内产业
各国政府建立完善的反补贴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 的反补贴风险。
企业层面发展趋势与展望
积极应对反补贴调查
企业应积极应对反补贴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信息。
合理利用国际规则
企业应合理利用国际规则,寻求合法、有效的规避方式。
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共同应对反补贴风险。

反补贴措施有哪些

反补贴措施有哪些

反补贴措施有哪些核心内容: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答:临时措施、承诺、反补贴税。

临时措施采取现金保证金形式。

出口经营者可以不作出承诺。

如何确定反补贴税?根据不同出口经营者的补贴金额。

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介绍临时措施、承诺、反补贴税。

1、临时措施《反补贴条例》规定,对于初裁决定确定补贴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

临时反补贴措施采取以现金保证金或者保函作为担保的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形式。

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由外经贸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

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

临时反补贴措施实施的期限,自临时反补贴措施决定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不超过4个月。

但是,自反补贴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60天内,不得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

2、承诺《反补贴条例》第32条规定,在反补贴调查期间,出口国(地区)政府提出取消、限制补贴或者其他有关措施的承诺,或者出口经营者提出修改价格的承诺的,外经贸部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此外,外经贸部亦可以向出口经营者或者出口国(地区)政府提出有关价格承诺的建议。

调查机关不得强迫出口经营者作出承诺。

出口经营者、出口国(地区)政府不作出承诺或者不接受有关价格承诺的建议的,不妨碍对反补贴案件的调查和确定。

出口经营者继续补贴进口产品的,调查机关有权确定损害威胁更有可能出现。

外经贸部认为承诺能够接受的,经商国家经贸委后,可以决定中止或者终止反补贴调查,不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或者征收反补贴税。

中止或者终止反补贴调查的决定由外经贸部予以公告。

外经贸部不接受承诺的,应当向有关出口经营者说明理由。

调查机关对补贴以及由补贴造成的损害作出肯定的初裁决定前,不得寻求或者接受承诺。

在出口经营者作出承诺的情况下,未经其本国(地区)政府同意的,调查机关不得寻求或者接受承诺。

依照上述规定因接受承诺而中止或者终止调查后,应出口国(地区)政府请求或者调查机关认为有必要,调查机关可以对补贴和损害继续进行调查。

法律知识: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研究

法律知识: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研究

法律知识: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措施研究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会利用补贴政策来扶持本国的优势产业,这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可能破坏市场竞争,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

因此,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定了一系列反补贴措施,以保障公平竞争和维护世界贸易秩序。

一、反补贴措施的定义及类型反补贴措施(Anti-Subsidy Measures)又称反补贴税(Anti-dumping duties),是指对进口国家政府补贴产生的损害进行制裁的一种措施。

当一个国家通过补贴产品来增加其市场份额时,会对其他国家的免费市场构成威胁。

如果WTO成员国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或实际受到了威胁,就可以随时对补贴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包括:反倾销调查、暂定反倾销税、最终反倾销税、复审反倾销税和清洁卡司法程序等。

二、反补贴措施的法律依据WTO的反补贴协定规定了对补贴采取反制措施的规则,它是“多哈回合”谈判中协商的部分协议之一,2015年对其进行了修订。

该协定涵盖了反补贴调查、对补贴的计算和反补贴措施的实行等,是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措施的重要法律基础。

三、如何启动反补贴调查程序反补贴调查程序需要指定利益受到影响的企业提出申请,并由进口国政府启动程序。

申请人需要提交充分证据,证明进口国补贴已经损害了其本国相关行业的利益。

反倾销调查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启动调查:由进口国政府启动调查,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决定是否启动调查。

如果符合启动标准,将对进口行为、影响本国行业的因素以及补贴发放机构等进行调查。

2.确定周期:反补贴调查一般持续9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18个月。

3.裁定:法律程序的最后一步是对进口国的倾销行为和补贴进行裁定。

如果裁定结果证明进口国政府的补贴已经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利益,就可以启动反补贴措施,对进口国出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四、如何征收反补贴税反补贴税是反补贴措施中最常用的一种。

WTO规定,反补贴措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能超过受损产业的实际损失。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WTO框架下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是规范成员国反 补贴行为的国际法律文件。该协议规定了成员国实施反补 贴措施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包括禁止性补贴、可诉性补贴 和不可诉补贴的定义,反补贴调查的程序和标准,以及反 补贴措施的实施要求等。此外,WTO还设立了争端解决机 制,对成员国之间的反补贴争端进行裁决。
反补贴措施
国际合作与监督
各国在WTO框架下加强合作与监督, 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秩序。
当一国认为另一国的补贴措施对其造 成损害时,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来保 护本国产业。
03
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反补贴措施是对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的补贴所采取的抵消性措施,以消除其对 进口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协议的争议和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有观点认为协议存在贸易保护主 义倾向,一些国家利用补贴和反 补贴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
业。
发展中国家权益
发展中国家在协议实施过程中可 能面临挑战,需要更多关注其发
展需求和权益。技术Fra bibliotek问题协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性 问题,如补贴和反补贴措施的界 定和衡量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明
目的
该协议旨在限制成员国采取补贴和反补贴措 施的随意性,确保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中遵 守公平竞争原则,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全球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协议的主要内容
定义和分类
协议对补贴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将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禁止性 补贴是指对进口商品实施歧视性待遇的补贴,可诉补贴是指对进口商品造成损害的补贴, 不可诉补贴则是指不会对进口商品造成损害的补贴。
02
补贴措施
补贴的定义和分类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反补贴是指针对国外企业获得不公平补贴,进口国采取措施来抵消其对本国产业造成的伤害。

反补贴措施可以包括加征反补贴税、限制进口量及质量检验等。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对特定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来防止本国产业受到不公平竞争的冲击。

然而,反补贴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过度使用反补贴措施也可能损害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因为进口商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

反倾销是为了解决国内产业受到倾销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倾销是指企业将产品的售价设置低于其生产成本或市场价格,通过不公平竞争手段获取市场份额。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倾销的伤害,进口国可以采取加征反倾销税、限制进口量等措施。

反倾销措施有利于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地位,但也可能引发贸易争端,并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损害。

此外,过度使用反倾销措施也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扩散,导致全球贸易放缓。

保障措施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竞争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限制进口量、设置进口限制性措施、提高关税等。

保障措施可以为本国产业提供一定的保护,并减少竞争压力。

然而,保障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并破坏全球贸易的正常秩序。

过度使用保障措施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出现,不利于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反补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和不法行为的影响,但过度使用这些措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这些措施容易引发贸易争端,破坏全球贸易秩序。

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和促进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应更多地采取协商、合作和公正的态度,通过多边贸易机构的框架,共同制定更有效的规则和机制,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并实现共赢的贸易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类型
核心内容:反补贴措施有哪些类型?临时措施、承诺、反补贴税。

当反补贴调查结果有补贴、损害事实以及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就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

从临时措施、承诺和反补贴税中选择使用。

法律快车小编接下来为您一一介绍。

反补贴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

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调查当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补贴及损害事实,并且补贴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此时调查当局可以对补贴进口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

《反补贴协议》规定的反补贴措施有以下几种:
1、临时措施
《反补贴协议》第17条规定,调查当局只能在以下情况下使用临时措施:
(1)已正式立案并已公告,且所有利害关系方已得到充分提供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2)经初步审查已肯定存在补贴并因此补贴造成对国内产业的损害;
(3)调查当局断定采取临时措施对于防止调查期间损害的扩大是必要的。

临时措施的形式是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具体形式包括交付现金或存款保证书,其数额应与临时估计的补贴数额相等。

临时措施应自发起调查之日起方可采取,实施期限不得超过4个月。

2、承诺
根据《反补贴协议》第18条规定,在调查当局作出肯定性的初步裁决之后,出口成员方政府或企业为了避免征收反补贴税可以自愿承诺取消或限制补贴,或提高价格以消除损害
影响。

对于这种自愿承诺,调查当局可自主决定是否接受。

如果当局认为不能接受承诺,应向出口商提出其认为的理由、并为出口商提供修改承诺内容的机会。

如果是调查当局主动提出要求出口商作出此类承诺,应获得其所属出口成员方的同意。

调查当局与出口成员方或出口商之间一旦达成有关承诺的协议,调查应当终止。

调查当局可以要求出口成员方或出口商提供履行承诺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现其违反承诺,调查当局可以立即适用临时措施,并且其适用可追溯至采取临时措施之前90天的有关产品进口。

3、反补贴税
《反补贴协议》第19条规定,在调查最终结果表明存在补贴、损害及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是否征收反补贴税由调查当局自主决定。

如果决定征收反补贴税,所征数额应与补贴数额相等或比之更少。

反补贴税的征收应对所有被发现有补贴及造成损害的进口产品征收,不得对任何一方有歧视。

《反补贴协议》第20条规定,如果最终确定的反补贴税高于临时反补贴税,差额部分不再征收;如果低于,已征收的超过部分应当返还。

如果是对一项严重损害威胁适用反补贴税(此时没有任何实际损害发生),则只能从最终决定之日起征收,不能采取临时措施,已运用临时措施的应当返还。

如果最终决定是否定的,则适用临时措施所征收的现金等应立即返还。

《反补贴协议》第21条规定,反补贴税适用的期限应以足以抵销补贴造成的损害为限,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但在期满前经审查发现终止征收反补贴税有可能导致补贴与损害的继续或重新发生者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