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奔马讲解词
秦陵铜车马讲解词
秦陵铜车马讲解词一、铜车马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铜车马是秦始皇陵中的重要文物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随着骑马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具也逐渐进化,从最初的皮条、麻绳绑扎,逐渐发展为铜、铁制马具。
而铜车马的制作则是在这一背景下,结合了当时的冶铜技术和艺术水平,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而成。
二、铜车马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铜车马的制作工艺精湛,采用了铸造、锻打、焊接等多种工艺,经过精细的打磨和抛光,使得车马形象栩栩如生,极具艺术价值。
其造型生动、逼真,马匹栩栩如生,马车华丽壮观,细节之处无不彰显出当时高超的冶铜技术和艺术水平。
三、铜车马在秦始皇陵中的地位和作用铜车马在秦始皇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铜车马不仅代表着秦朝时期的高超工艺水平,更是秦始皇对马匹和骑马技术的热爱和推崇的体现。
同时,铜车马也是秦代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秦代礼仪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四、铜车马所反映出的秦代交通和礼仪文化铜车马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设计,反映了秦代交通和礼仪文化的发展状况。
马车的设计和装饰风格体现了秦代高超的冶炼技术和艺术水平,同时也展示了秦代礼仪文化的庄重和威严。
车马的尺寸和结构也反映了当时马车的使用方式和交通礼仪的特点,为研究秦代交通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五、铜车马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铜车马作为秦始皇陵中的重要文物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它不仅展示了秦代高超的冶铜技术和艺术水平,更是秦始皇对马匹和骑马技术的热爱和推崇的体现。
同时,铜车马也是秦代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秦代礼仪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铜车马的出现也对后世的车辆设计和制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铜车马的保护和展示现状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文物,目前铜车马已经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展示。
在秦始皇陵博物馆中,游客可以通过专门的展示窗口欣赏到铜车马的精美造型和华丽装饰。
同时,博物馆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控制展示环境、定期维护等,以确保铜车马能够长久保存下去。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词范文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本次展览的讲解员,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博物馆。
今天,我们所展示的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汉武帝铜马蹄”。
这件文物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见证。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件文物的外观。
铜马蹄高约30厘米,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
整体呈现出优美、流畅的弧线,马蹄的纹路和花纹都非常清晰,反映出了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铜马蹄是在西元前2世纪汉代的时候铸造的,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汉代,马是军队的主要交通工具,马的品种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强大程度。
因此,马在汉代的军事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武帝铜马蹄就是为了纪念汉武帝时期的马匹而铸造的。
铜马蹄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要制作一个精致的马蹄模型,然后将模型放进沙子里,再用炭火加热,等到沙子变硬后,再用铜水倒入沙子里,等铜水冷却后,再将沙子切开,取出铜马蹄,最后再进行打磨和装饰。
铜马蹄在汉代的时候,不仅仅是作为一件青铜器被人们所珍视,更是被用于军事上的象征。
当时的将领为了表彰忠诚、勇敢的军士,
就会把铜马蹄送给他们,作为一种荣誉的象征。
因此,铜马蹄在当时的人们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想说的是,汉武帝铜马蹄不仅仅是一件青铜器,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当时的人们对于马匹的崇敬和军事力量的追求。
我们希望通过这件文物的展示,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谢谢大家的聆听!。
雕塑鉴赏方法浅谈——以《铜奔马》为例
雕塑鉴赏方法浅谈——以《铜奔马》为例发表时间:2020-12-10T12:25:37.530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5期作者:陈冬燕[导读] 传统美术鉴赏中,我们欣赏较多的艺术品种类有国画,油画,版画,水彩,书法等陈冬燕(广东省深圳中学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传统美术鉴赏中,我们欣赏较多的艺术品种类有国画,油画,版画,水彩,书法等。
在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里,国画,油画,水彩,书法等课程也容易开展,学生也相对接触较多。
这些课程易配备专业的教师,好操作,有可实施的场地,学生能快速呈现简单有效果的作品,但大多为平面艺术领域。
雕塑作为艺术中的重工业,一种历史悠久的立体造型艺术,却鲜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创作,形成造型。
接触和了解雕塑的途径较少,自然对雕塑的鉴赏一知半解。
由于雕塑鉴赏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角度,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雕塑专业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快,更准确,更饱满的理解雕塑的美感,一睹它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关键词】雕塑鉴赏;美术鉴赏;雕塑雕塑通常以综合材质作为媒介,材料使用灵活多变,有硬质材料,有软质材料,甚至不乏声,光,电等介质,由此可见,雕塑是一门复杂的,综合的艺术形式。
按照材料的属性和范畴划分,大致可把雕塑分为传统雕塑,公共雕塑,当代雕塑。
所以,理解雕塑作品时不仅要从雕塑的材料属性出发,还要从雕塑的社会属性出发,这样有助于理解雕塑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属性。
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一定的雕塑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进一步感受雕塑作品所传递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艺术素养,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简而言之,雕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这种直接的“场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
由于雕塑的独特性,我们去鉴赏雕塑时,直观上觉得容易了,实际上难度增加了不少。
所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个雕塑真好看”,其实这样的评价,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就是观赏者高度概括了雕塑的内在和外在的美的因素,形成和提炼出的一个精华的认知。
甘肃马踏飞燕大景区导游词
甘肃马踏飞燕大景区导游词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马踏飞燕大景区参观游览。
我是此次马踏飞燕大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马踏飞燕大景区。
相信大家对铜奔马“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雷台汉墓却不是那么太熟悉,别急,现在就请先听我把雷台汉墓给你慢慢道来。
大家眼前这个长方形的土台就是雷台,长 106 米,宽 60 米,俗称“灵均台”。
据说为前凉国皇帝张恭所筑,到了明代,在此台上建筑了道教的雷祖观。
因此被称为雷台,雷祖观在清初毁于战火,一度重修,再次彻底毁于 1927 年的武威大地震,现为 1933 年重修,有三星殿、雷祖殿、北斗七星殿等古建筑,规模庞大,气势壮观。
沿台阶而上,进里面参观,雷台之下就是汉墓了。
这座汉墓由前、中、后三室构成。
墓的进深为 40 米,通往墓室的道路两旁画有树状的灯台,一为三阶十二灯,一为三阶十三灯,非常奇特。
前室的两边有耳室,大家所知道的铜奔马和铜奔马仪仗当时就摆放于前室,有的佣身背面写有“张奴氏”、“张婢氏”的字样。
根据铭文,此墓应为张掖地方官张君和他妻子的合葬墓。
根据史书记载,张君推测为当时的张秀将军,他当时是张掖、武威的地方官,是一员勇猛的武将,擅长射箭,无人能及。
曹操的儿子率领军队与之作战,张秀射杀了曹子,操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心,但他又是一位广纳人才的英雄,他使用各种手段使张秀降伏,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张秀与曹的儿子关系并不好,曹的儿子继位后经常故意刁难张秀,没过多久张秀就抑郁而死。
去世后葬礼依照皇亲国戚的标准,随葬品非常多,除铜奔马外,还有金银铜铁、骨器、漆器、陶器等合计 231 件,艺术价值很高,这也难怪被称为“地下博物馆”了。
因身份贵贱、家资贫富而有很大差别。
西汉前期,贵族官僚大都把死人当作活人看待,将生人所用的车马、金银珠玉佩饰、丝织衣物、铜漆器皿、食品、钱币等葬入墓中;将房屋、田地、武士、奴仆和牲畜等制成模型和偶像随葬。
铜奔马开场白
铜奔马开场白关于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马踏飞燕也称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
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
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
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
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铜奔马(马踏飞燕)(东汉)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1969年甘肃省武威县雷台汉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科技小品如何写“科技”,是指文章内容以反映总结自然科学的成就为主。
这类文章大都是前沿性的科技动态或边缘性学科,代表着当前最新的科研成果,体现着科技发展动态。
“小品”,一是指这类文章多运用的是文艺性笔调,有趣味性、人文性,像《南州六月荔枝丹》《沙尘暴》;二是指这类文章内容是科学普及性的,不是专业知识的教科书;再者,文章篇幅短小,千字左右。
“鉴赏”是说阅读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学习掌握文章所介绍的科技知识,重要的是理解欣赏文章的表达思路、方式方法、语言运用等。
高考选这类文章也不是考科技知识,而是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科技小品毕竟是科技知识的介绍,文章常常运用一些新的概念,长句较多,内容集中,信息密度较大,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不过,仍然属于说明文的范畴,我们沿着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思路,即说明的对象、介绍的要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修辞手法运用、语言特点等去顺藤摸瓜,就不难获得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介绍马踏飞燕的说明文200字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别有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小学美术老师招聘的基础知识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主要考:1、文化综合考核,专业技能考核2、文化考试题目不定,笔试一般会考一些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时会考美术史方面的知识)3、口试,会就校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口头回答(也和美术有关啦)很像面试。
铜奔马
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 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 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 空掠过燕背的飞驰。据说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 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又将之命名为 “马踏飞燕”。郭沫若发出了:“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就是拿到世 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郭沫若回到北京后即与当时文物局 负责人商定,将铜奔马调京参加了正在北京故宫举办的“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期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土文物展览”。其后并经郭老推荐,外交部长陈毅安 排马踏飞燕与一批国宝级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发动了一 场“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国家展出期间,观众如潮, 将它誉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从此,马踏飞燕名扬世界。 郭沫若并曾泼墨挥笔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 豪迈诗句。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 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于大汉天威,而纷 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雷台汉墓出 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 千年之后,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 次惊人发现。
铜奔马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 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 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 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 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 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 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 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 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 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 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 法式。
漫谈“马踏飞燕”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漫谈“马踏飞燕”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马超龙雀”,1969年10月在甘肃省武威城北雷台下的东汉墓中发掘出土,它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公斤,纯铜铸造,现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已成为重点保护的国宝。
1983年10月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现在它已闻名海内外,飞(奔)向了世界的大洲、大洋。
高超的艺术造诣我有幸第一次看到这件稀世珍宝,还是1971年10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次全国性出土文物展览会上。
这尊“马踏飞燕”,一蹄着燕,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嘶鸣长空,呈飞奔壮。
它体形矫健俊美,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是现实和浪漫想象的完美结合。
站在这尊瑰宝面前,我深深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作的艺术才华所折服。
无名氏作者把奔马的一足摆在了一只飞燕身上,让飞燕收足展翅,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瞬间凌空的骏马已超过了流星般急翔的飞燕。
作者用大胆的构思,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和娴熟精湛的技巧,使这个固定在平面上的马的艺术造型,变得腾飞起来,使人感到它有风驰电掣、瞬间千里的动感,有“天马行空”,势不可挡的气势,给人以豪迈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享受。
从这尊稀世的艺术珍宝使我联想到,过去看到的壁画、雕塑、浮雕或者马俑,表现“天马行空”及其神速飞奔的艺术手法,不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是给马背上插上翅膀,就是用云雾去衬托;有的壁画则用四名飞奔的“天人”各捧天马一蹄,表示天马的行空飞奔。
凡此种种,其结果只能把人引入神话传说中去,或者给人一种笨拙的感觉和缥缈的感觉。
而“马踏飞燕”则不然,古代无名艺术家奇妙而和谐地排除了地面和空间的障碍,解决了造型艺术中重量和速度、现实和想象之间的矛盾,同时又科学地合乎力学原理达到了平衡稳定的效果,完美、传神地在平面上塑造了一个凌空飞奔的天马形象。
“马踏飞燕”出土后,先在甘肃省博物馆展览。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亲王从新疆回来,在访问兰州参观省博物馆过程中,当看到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铜马群时,郭老忍不住拍案叫绝:“真有气魄!”“这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宝。
雕塑“马踏飞燕”鉴赏
雕塑“马踏飞燕”鉴赏摘要“马踏飞燕”这尊东汉的青铜器,是我国汉代艺术家智慧与丰富想象的结晶,艺术家将浪漫主义精神融入高超艺术技巧之中,“马踏飞燕”自出土那天起便被视为我国古代铸造业高超技术的象征、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1]。
关键词艺术作品;马踏飞燕;鉴赏1 “马踏飞燕”的来历青铜雕塑“马踏飞燕”(图1)于1969年在我国甘肃省的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的军事长官及其妻的合葬墓中出土,现在被甘肃省博物馆珍藏。
造型为一匹奔驰的骏马长45cm,宽13cm高约35cm,通高约43cm,材质为青铜,创作于东汉时期。
因为骏马的右后蹄处附有飞鸟,形状跟燕颇为相似,因此得名“马踏飞燕”[2]。
1.1 飞马造型东汉正是龙马文化流行的时期,这与汉武帝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当时武帝一生铁马金戈,凭借雄才伟略开疆拓土,击退匈奴,是历史上很伟大的皇帝,可他和其他皇帝一样,也追求长生,渴望“乘龙飞升”,当汉武帝翻开《易经》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所谓的龙跟马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认定龙就是可以飞升的马。
骏马在那个时代被用于作战、通讯和运输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汉武帝在马背上打下了江山,所以对马有着特殊的好感。
当他发现了这一点的时候,不惜重金,命10万大军,跋涉千山万水,征战了4年光景,只为寻回“汗血马”,圆他的乘龙马飞升之梦。
上行下效,一时之间举国上下对马龙的崇拜思潮日益高涨,文人墨客、道家术士乃至一般的百姓,将龙和马视为一类,由于古书上将龙描绘成一个不可得的神物,汉武帝便将骏马看作是龙马的化身,将大把的精力投入到寻找宝马的事情中去。
“天马者,乃神龙”的词句自文人口中而来,《淮南子》还有“应龙生健马”的说法。
当时的人们崇拜飞马就等同于崇拜龙,不难看出,那个时代的建筑中的青龙造型,其实躯干与骏马极其相似,大量的骏马造型流行于那个时代,于是有了“马踏飞燕”的艺术创作。
1.2 飞燕造型我国地大物博,多元文化并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马的形象由于地域的不同而没有完全一致,东汉的文化背景中,“马踏飞燕”中的“飞燕”并不是今天人们的印象中的“飞燕”,而是风神“飞廉”,飞廉是一种神鸟,还有一种说法是代表“凤”。
无损检测揭秘“马踏飞燕”铸造工艺
铜奔马,造型优美,构思巧妙,铸造精美,工艺高超,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铜奔马高34.5 cm、长44.5 cm、宽10 cm、重7.15 kg。
马的造型呈飞速奔跑状,三足腾空,右后蹄掠踏一只展翅飞翔、回首惊顾的飞鸟背上,全身着力点集中于超蹑飞鸟的一足之上,即表现了马奔跑中的姿态,又显示出了马的迅疾速度,再利用鸟展开的双翅,恰好起到了平衡支撑作用,十分准确地把握了力学原理,如图1所示。
整个作品集造型、速度和力学原理于一体,构思非常巧妙。
与铜奔马一起出土的还有一支阵容庞大的铜车马仪仗队,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3辆大车、2辆小车、1辆牛车、17个手持戟矛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
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
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50多年来,许多学者对铜奔马的发现、年代、造型及其命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章。
但是,对铜奔马铸造工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1974年2期《考古学报》的《武威雷台汉墓》发掘报告曾提到其铸造工艺是范铸法制造的,但是后来有学者认为是用青铜失蜡铸造工艺制作而成。
而马臀上左右两块铁锈斑,则被认为是失蜡法铸造时留下的铜液浇注口和排气孔。
博物馆展览铜奔马时,也解说为中国古代失蜡法铸造而成。
甘肃省博物馆为了进一步研究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乙型马的铸造工艺,在兰州石化重装金属无损检测试验中心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对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中的甲型马、乙型马分别进行了检测分析。
1铜奔马01射线检测利用DZ-9/30000型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和Yxlon Smart Evo 300D型X射线探伤机对铜奔马进行金属射线探伤,通过造影图像分析,如图2所示。
在马头颈、身躯和腿足相接处可以明显看到有颜色深浅不同的铸接痕迹,显示出其铸造工艺为陶范铸接法,系先铸造马头颈、身躯,分铸腿足,再将各部铸接一体,耳、雄胜头饰和尾巴分别另铸,插入马身上相应部位的洞孔里。
甘肃武威出土铜奔马铸造工艺初探
第33卷第2期20214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Vol.33,No.2Apr , 2021文章编号:1005 -1538(2021)02-0030-06DOE 10. 16334/kl. cn31 - 1652/k. 20200301694甘肃武威出土铜奔马铸造工艺初探王琦(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兰州730050)摘要: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 表 中华的一种象征°甘肃 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分析发现: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是 法铸造的;铜奔马铸造 铜质马腿铸了 芯骨, 强马腿的强支 ;铜马仪仗队中 马和刻有 的 马,是铸造工艺不同的两批制品° 发现一步研究铜奔马及 人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铜奔马;铸造工艺;检测;研究中图分类号:K876.4 文献标识码:A0弓I 言铜奔马,造 优美,构思,铸造精美,工艺高,是我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现收藏于甘肃。
铜奔马高34. 5 cm 、长44. 5 cm 、宽10 cm 、重7.15 kg 。
马的造型呈飞速奔 ,三空,后一只 飞翔、回 的飞 1, 着 集中于 飞鸟的一足之上,即表现了马奔跑中的, 示出了马的 速度,再利开的,恰好起到了平衡支撑作用,十分准地 了力学原理(图1)° 个作品集造型、速学原理于一体,构思非常。
图 1 东汉铜奔马Fig.1 Eastern Han Dynasty Bronze Gallopiny Horse与铜奔马一起出土的还有一支阵容庞大的铜车 马仪 队, 38 铜马、1 铜 、1 、4、3 、3 大 、2 、1 、17 个的武士 28个 组成。
这是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 大,铸造精湛,示出汉代 铜雕的杰出成就。
铜奔马1969 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50多,多学者对铜奔马的发现、年代、造及其命名 等 ,了深入探讨,发表了大量研究 。
《如果国宝会说话》1-3季解说词摘选
《如果国宝会说话》1-3季解说词摘选央视出品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如今已播完第三季,该片每集用5分钟的时间讲述一件文物,令我们惊艳的不仅是那一件件传世国宝,还有其文采飞扬的解说词。
01人头壶——最初的凝望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02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影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03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抔六千年的泥土也捧起一抔中华文明起源的泉水04红山玉龙——寻龙玦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05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谁能读懂这双眼睛他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的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06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这眼神在甘肃天水见过,在四川三星堆见过那是三千多年前中原西北西南的先民们跨越千山万水,相互往来的见证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07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08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从高贵到不详,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09何尊——这里有中国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10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玉组佩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这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11三星堆青铜人像——人性的光辉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12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13莲鹤方壶——莲花怒放仙鹤欲飞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制造莲鹤方壶的工匠将荷花盛开在青铜器上凝重得以盛开成一种轻盈14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15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16木雕双头镇墓兽——天地一角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17跪射俑——帝国的镜像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18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那时的小吏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和时光19五星出东方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大地的经纬,纵横交叠标志出山川和城市坐标连接,足迹踏成道路示意来处,遥指去向来自东方和西方的风,在每一个路口相遇20熹平石经——破碎与重聚汉人早已用行动表明回溯是为了接近本真石头冷硬,字藏深意它召唤着历代有心人,将残片从各处找寻如今,我们已经收集到八千多个熹平石经文字一片一块,一字一句,等待破碎后的重聚21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溯源定本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他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22长信宫灯——来自汉代的一束光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23错金铜博山炉——烟云的计算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24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万物有灵犀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25击鼓说唱陶俑——唱响我人生我的灵魂从未死去它成为一个行业、一种思想、一门哲学我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是高贵的隐士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26铜奔马——天马行空马,是地表优美的尤物,云端轻灵的使者天马傲首行空,一如人类的想象神游万仞即使没有羽翅它也能飞驰如光电,平步于天际27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六朝模范站在砖壁前,我们仍能感到迎面拂来的那阵山风吹来的未泯的典范,和对纯真生命的深深渴望28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生命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29飞天——天衣飞扬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我们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30云冈石窟昙曜五窟——世界在这里大同我们用“仿佛”这个词语描绘心念的状态人类的身体,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仿如佛在仿佛天地间,时光里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一场雕刻就在此刻,就在这里,世界在这里大同31花树状金步摇——一步一欢喜乱世纷争,军队僵持于国境内外只有美,不经意间,越过了边境看见美好,美好就会路过这片土地路过西亚平原时花开路过东亚深林时鹿鸣路过不同的姓氏与国别路过千万河流与山前32鎏金银壶——远来的风物件让人新奇物件背后的故事同样让人新奇在它身上,仿佛可以触摸到每日目光所及的生活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33唐代仕女俑——胖妹的春天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不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让你们绽放,是大唐做的最让人激动的一件事能够这样绽放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了34黄河铁牛——穿越时空的基建它们用铁索拉起蒲津渡浮桥见证了黄河改道,时光流转黄河铁牛可能是历史上最励志的牛仍然在黄河岸边,默默伫立看河山依旧35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时间之门海枯石烂曾经是我们关于时间最久远的想象我们把字刻在石头上期待它可以载着我们的故事,穿越时光36阿斯塔那俑与文书——折叠时空大唐西域的时空被折叠在这火焰山边收藏当时的一个字,现在的一个谜一些鸡毛蒜皮的大事一些惊天动地的小事就是阿斯塔纳的故事37阿斯塔那伏羲女娲图——化生万物虽然世事如苍狗,生命终凋零但在无常中去追求永恒与绚烂的生命伸张却保存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极目不见故土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38鎏金铁芯铜龙——龙行在唐千年过去盛大的宫殿已化为尘土长安的街巷已成为灰烬风云已经万变,飞龙神色不改侧耳细听,它的泠泠龙吟正是古老文明的深沉回响39镶金兽首玛瑙杯——一杯敬万国葡萄美酒夜光杯中那个强盛的唐帝国散发着一种不可复制也不可雕饰的气息绽放着深入骨髓的灿烂和骄傲40敦煌经变画——出尘入画俗世生活的斑斓与信仰世界的叠加生成极乐幻境天人如世人,彼岸如此生唐人佛国之梦的彼岸却是我们回访故国的大门这是唐人的想象也是我们想象中的唐。
考古公开课秦朝铜马车解说词
考古公开课秦朝铜马车解说词
从古至今,车的造型变化了很多,但是它象征身份的属性却一直没有变。
秦始皇帝陵出土的铜车马,作为秦代皇家属车,更是车中的极品。
铜马车的大小约为真实马车的1/2,车、马、御手全用青铜铸造,通体彩绘,车马器和部分装饰则用金银制作。
它是中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开播之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就铜车马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多年的修复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要建设铜车马博物馆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1978年,考古队员在对秦始皇帝陵周围区域进行系统考古勘探时,在封土西侧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马头上的零饰件,后来经过详细的勘探,确认了这里存在一个陪葬坑,编号为3号陪葬坑,后来改为铜车马陪葬坑。
陪葬坑的面积很大,有三千多平方米。
1980年11月到12月,对其中的一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两乘铜车马。
铜奔马演讲稿
铜奔马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要为大家演讲的主讲人。
演讲的题目是《铜奔马》。
在限定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展现铜奔马的历史瑰宝与文化内涵。
铜奔马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一种形式,它是从顾炎武所著的《续资治通鉴》中得名的。
铜奔马实际上是古代中国皇陵的陪葬品,它们通常被放置在陵墓的前面以示尊崇。
中国古代皇陵是各个王朝帝王的永久安息之地,也是他们的象征。
铜奔马的出现和使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铜奔马是中国古代工艺的杰作之一。
它们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铜奔马通常由铜或青铜制成,制作过程相当复杂。
首先,艺术家需要设计出奔马的姿态和表情,然后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将其铸造出来。
最后,他们会对奔马进行精细的打磨和上色,以使其更加生动和逼真。
其次,铜奔马还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
它们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珍贵见证,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王朝的兴衰。
铜奔马不仅仅是奔马的雕塑品,更是历史的记录者。
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铜奔马,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最后,铜奔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象征着勇敢、奔放和自由。
奔马则寓意着冲击前进的进取精神。
铜奔马作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对进取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亲爱的同学们,铜奔马的历史瑰宝与文化内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的辉煌与智慧。
这些铜奔马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但它们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却永远存在着,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感悟和启迪。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铜奔马正是这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铜奔马不仅仅是雕塑品,更是一种寄托着人民精神和聪明才智的符号。
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前往那个看似遥远却又如此近的古代,感受铜奔马的傲气和智慧。
《马踏飞燕》——寓动于静,踏燕而行
《马踏飞燕》——寓动于静,踏燕而行摘要:《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马踏飞燕艺术文化现实生活汉代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于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非常精美的雷台汉墓青铜陪葬器物,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青铜器,于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
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
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燕身上。
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飞燕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
这正是诗句“扬鞭只共鸟争飞”的真实再现。
“马踏飞燕”以其精妙的神采表现和高明的铸造工艺使人惊叹,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
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的神速,就不那么容易了。
东汉铜奔马解说词
东汉铜奔马解说词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要一同领略一件举世闻名的珍贵文物——东汉铜奔马。
大家看,这尊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它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古墓。
它的造型可谓独具匠心,令人称奇。
从整体上看,这匹马呈飞奔之态。
它的头部高高昂起,马嘴微微张开,似乎在嘶鸣,那炯炯有神的双眼目视前方,充满了力量与灵动。
马的鬃毛随风飘扬,就像真实奔跑时被风拂动一般,每一根鬃毛都雕刻得细致入微,体现出了当时工匠极高的技艺水平。
再看它的身姿,膘肥体壮却不失矫健,肌肉线条清晰可见,显示出这匹马的强壮有力。
它的四肢舒展,前腿向前伸展,后腿用力后蹬,马蹄下仿佛生风,将马飞奔时的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最令人惊叹的部分,无疑是马脚下的那只飞燕。
这只燕子回首惊视,翅膀展开,燕尾上翘。
马的一只蹄子正好踏在燕子的背上,却给人一种燕子即将振翅高飞,而马正轻盈地掠过它上方的感觉。
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马奔跑速度之快,快到可以踏在飞鸟之上,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让整个作品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
东汉铜奔马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它融合了写实与浪漫的手法,既真实地反映了马的形态特征,又通过马踏飞燕这一充满想象力的设计,赋予了作品无尽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
它在艺术史、文化史和科技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
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让全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马踏飞燕——文博解说词
马踏飞燕1.简介: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2.地位: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於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千年之後,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惊人发现。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2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布什总统来华访问,国家主席江泽民将原大仿制24K镀金青铜仿制品“马踏飞燕”作为国礼赠与来访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3.出土经过:1969年,武威新鲜公社社员在雷台南部开挖战备地道,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了。
几镐头下去,只听轰隆一声,砖墙上出现了一个黑洞。
当人们爬到里面才发现,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
里面遍地是排列整齐的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还有座棺床,里面呈放着两具尸骨架,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
第二天傍晚,公社王队长叫人将原来封好的洞口又重新打开,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装进了麻袋,悄悄用架子车转移到大队库房里藏了起来。
在没有保护措施和任何考古工作者参与的情况下,这座古墓就这样被揭开了。
雷台汉墓的导游词
雷台汉墓的导游词导语:武威雷台汉墓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雷台汉墓的导游词,了解一下雷台汉墓吧!在很多旅游城市,都可以见到“马踏飞燕”的雕塑形象,这是*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
这个著名的青铜奔马标志,就来源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的出土文物。
雷台,因供奉道教神仙、雷部正神闻仲而得名。
据传说,姜子牙封神伐纣,把闻太师封为雷部正神,统领风雨雷电等各路神仙。
雷台汉墓景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部,依托旧有的雷神观而建成。
景区正门朝南,是一座仿秦汉风格的建筑。
门楣上用隶书写着两个大字雷台。
透过大门向里看,一座高台冲天而起,顶部就是著名的“马踏飞燕”雕像。
这个设计,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天马行空”的典故来,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可谓匠心独运。
相信大家对铜奔马“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雷台汉墓却不是那么太熟悉,别急,现在就请先听我把雷台汉墓给你慢慢道来。
雷台位于武威市北门外,是一座长方形扛筑的土台,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高8.5米。
原先叫做“灵钧台”,据说还是前凉国主张茂修筑的呢。
到了明代天顺年间,人们在台上修建了雷祖观等道教建筑,便把它叫做“雷台”了。
现在雷台的保存基本完好,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十座,建筑宏伟,规模宏大。
周围还有参天古柏和荡漾湖波。
称得上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雷台之下,有一座汉代墓葬,前凉夯筑土台时,把它压在了土台之下。
听说在1969年,武威新鲜乡的一位农民老伯在雷台旁的一棵老槐树下打瞌睡,结果意外的发现了这座大型墓葬,也就是著名的雷台汉墓。
哈哈,您老人家也想找个老槐树寻宝?那就祝您好运啦!根据出土马俑胸前的铭文记载呢,雷台汉墓应该是一个张姓的将*和他妻子的合葬墓。
说不定啊,风流倜傥的将*和他倾国倾城的妻子之间有一份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传奇呢,大家去想象吧。
这座雷台汉墓,虽遭盗墓贼的多次盗掘,但还是遗留了不少宝贝。
铜奔马正名铜奔马正名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铜奔马正名铜奔马正名说明文阅读原文附答案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铜奔马正名》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铜奔马正名》说明文阅读原文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
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
“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
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
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间有冗杂虚构之病。
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
《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
”《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
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
”《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
”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
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
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
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
也谈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作者: 魏翔行
作者机构: 武威市文物局,甘肃,武威,733000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140-141页
主题词: 中国旅游标志 铜奔马
摘要:全国各类博物馆迄今为止收藏保存的各类古代文物数以千万计,在这众多精美文物中,铜奔马是一件举世无双、技艺双绝、工艺水平极高的文物精品.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家级文物;被国家定为全国绝世极品原件禁止对外展出的72件(套)珍贵文物之一.它以绝妙的构思和完美的艺术造型享誉世界;它那高度的科学造型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博得世人的喝彩;它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件铜奔马就是1969年9月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奔马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展品就是中国旅游标志,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铜奔马”,也是我们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铜奔马是1969年10月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00克(7.15公斤)。
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头顶花缨,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飞鸟惊愕回首”说明马的速度比飞鸟的速度要快,更增强了马疾速向前的动势。
铜奔马马蹄所踩的飞鸟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飞燕”,有人认为是“龙雀”,也有人认为是“飞隼”等等,因此铜奔马又有“马超龙雀”、“马踏飞隼”的叫法。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在兰州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的历史文物陈列,为铜奔马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马踏飞燕”。
铜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越飞燕的一足上,这件艺术品精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
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河西走马,大宛马、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的对侧步特征,使凉州骏马遨游丝路的不凡气质淋漓体现。
这件艺术品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2002年正值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将原尺寸仿制24K镀金青铜仿制品“马踏飞燕”作为国礼赠与来访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