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看成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 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二.心理学基础(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视觉有明显的感觉后象。正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闭眼,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负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目光移到白色背景上出现的黑色灯光形象。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嗅觉的适应性最强,听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为少见。
4)感受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
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沉重的乐曲、甜蜜的微笑。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系统具有把感觉到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整合为整体的功能。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直觉事物时,不仅依赖于当前信息,还根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给它赋予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和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视觉的恒常性最明显。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错觉: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
记忆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保持时间长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识记: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
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
提。
保持:识记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
程。
再认和再现:再认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重现时能够识别出
来;再现是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不在眼前时大脑将
它们重新呈现出来。
遗忘进程也变得缓慢,最终保持在一定水平。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与保持相
反。
遗忘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遗忘与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活动。集中性是注意时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的紧张程度。
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是一种被动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是客观事物具体特征和主体的状态。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是一种主动的注意。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活动目的与任务、兴趣等。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是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注意的特征:1.广度:即范围,单位时间内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
2.稳定性: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特性。保持的时间越长,表明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注意的稳定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间歇性的加强和减弱,这叫注意的起伏。
3.分配: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前提是只能存在一个注意的中心。
4.转移: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原来注意的紧张性越高,新信息越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注意转移就
思维的重要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人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概括性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 根据思维方式: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独立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过程:1)分析、综合
2)比较
3)抽象、概括
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功能:1)预见
2)对认识有补充作用
3)对情绪有调节作用
4)代替
5)调节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
物的一种反应形式,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本源。当客观
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引起人的高兴、愉快等积极
区别:
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2)情绪具有情境性,变化快,某种情境的消失会使得某种
情绪消失;情感一般不受情境影响,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