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解答

合集下载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详解课件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详解课件

题目解析
01
题目二
羁旅思乡诗的主题探讨
02
题目内容
以《渡荆门送别》、《送友人》为例,探讨羁旅思乡诗中常见的主题及
其表现手法。
03
解题思路
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异同,总结羁旅思乡诗中常见的主题,如离
别之痛、漂泊之苦、归乡之愿等,并分析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比喻等手
法来表达这些主题。
题目解析
题目三
羁旅思乡诗的创作背景考察
情感。
语言优美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 奏感,通过平仄、韵律 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艺
术效果。
主题突出
羁旅思乡诗主题突出, 情感真挚,往往能够引 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02
羁旅思乡诗的意象与情感
常见意象
自然景象
如明月、夕阳、孤雁、秋 风等,常常用来表达离别 之苦和思乡之情。
人物形象
如旅人、船夫、离别之客 等,通过描绘他们的形象 和心境,表达羁旅中的孤 独和无助。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 详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羁旅思乡诗的背景与特点 • 羁旅思乡诗的意象与情感 • 羁旅思乡诗的创作技巧与手法 • 羁旅思乡诗的训练题解析 • 羁旅思乡诗的鉴赏与评价 • 羁旅思乡诗的实践与应用
01
羁旅思乡诗的背景与特点
背景介绍
01
02
03
历史背景
羁旅思乡诗源于古代交通 不便,人们常年在外漂泊 ,难以回家,因此产生了 浓厚的思乡之情。
意象运用
诗人常借助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如“明月”、“杨柳”、“ 孤雁”等。鉴赏时应注意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和运用手法。
语言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语言往往质朴自然,富有韵味。应注意体会诗人的遣词 造句,以及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高考诗歌热点之羁旅思乡诗习题精编

高考诗歌热点之羁旅思乡诗习题精编

高考诗歌热点之羁旅思乡诗习题精编高考诗歌热点之羁旅思乡诗题精编方法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赏析思乡诗。

在赏析思乡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弄清作者写思乡时的身份,不同身份情感侧重点也不相同;其次,要弄清意象,因为意象承载情感;最后,要弄清手法,如衬托、对比、细节传情、比喻、拟人手法和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

思乡诗赏析要点:1.弄清身份: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情感侧重点。

2.弄清意象:意象承载情感,需要注意每一个意象。

3.弄清手法:衬托、对比、细节传情、比喻、拟人手法和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

本文介绍了如何赏析思乡诗。

在赏析思乡诗时,首先要了解作者写思乡时的身份,因为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情感侧重点。

其次,需要注意每一个意象,因为意象承载情感。

最后,要了解不同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细节传情、比喻、拟人手法和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

思乡诗赏析要点:1.弄清身份: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情感侧重点。

2.弄清意象:意象承载情感,需要注意每一个意象。

3.弄清手法:衬托、对比、细节传情、比喻、拟人手法和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奉使道中作___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___,早起前山路正长。

注]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___宗派___到契丹国去___登位。

前山,有的写作山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奉使道中作”总括全篇,下文用梦境、角声、行人、马蹄等意象加以照应。

B.前四句虚实结合,通过虚写梦中凄厉的角声、艰辛的行人,衬托出使的艰难。

C.行人“共怨角声早”,写出了行人匆忙起身,对角声惊梦和路途辛苦的不满。

D.“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写马蹄整天踩踏着冰霜,表现出了塞外冬天的苦寒。

E.“还___”和“路正长”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愿旅途奔波劳苦的心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羁旅思乡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羁旅思乡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①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①这首诗作于金陵。

①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表现出自己离家已久,对家人的思念。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3.下面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独鸟背人飞”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蕴含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C.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展开景物的描写。

D.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

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发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4.首联用什么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羁旅思乡诗(详解+练习)

羁旅思乡诗(详解+练习)
第二部分知识详解
一、羁旅思乡诗简介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换句话说羁旅诗应指人们被抛出原本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被移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所创作的诗歌。
四、文言文重点实虚词回顾
1.穷山之高而止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故为之文以志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不知东方之既白8.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0.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五、名句默写
1.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羁旅行役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①诗人是怎样借用景物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的?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羁旅思乡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1】杜甫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

这首诗写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

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

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

2.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

C.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

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

羁旅思乡诗专练答案1.(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抓住关键词“雨”“萧萧”“江乡”“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

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和情感语言“萧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孤舟”既写“舟”之孤,又写“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可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

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

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时应结合词中运用的具体意象以及由此展现的意境,整体把握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出词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从下阕“寂静”“孤灯”“酒已都醒”“夜永”能看到词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3.(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作者习惯于即景生情,总是首先很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一、(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泊歙浦【注】[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诗人家在祁门,陆行到款州城,改由浙江水道东下。

本诗作于歙州府城江畔舟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因岸景“似去年”而今昔勾连,“此路”虽是暂时停泊,却也不忍分别。

B.颔联进一步渲染,把具体形象与抽象的感情结合起来,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C.颈联将江声与寒江有机融合,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D.尾联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人影。

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形象一致。

【参考答案】D“诗人形象一致”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是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而本诗'独立渺风烟”是孤独思乡的游子形象。

二者形象不同。

故选D。

(2)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

(意象答出3个1分,4个或以上2分;意境:凄清、孤寂各1分;感情2分)二、(郑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

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一、羁旅思乡诗: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娴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

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B.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也传达出诗人凭栏远眺的神情意态。

C.诗人被贬出京师,漂泊在海南,北归无期,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

D.诗人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游魂,苦苦地盼望天帝将它召还,“帝遣巫阳招我魂”隐喻自己的遭遇类同屈原,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前人评价:“这两首七绝抒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意趣隽永;而后一首以景写情,情感炽热绵长。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渐渐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七)杜甫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曾:同“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主人公骑马前行,天上下着雪,天气十分恶劣,与下文的“指落”遥相呼应。

B.出征的队伍进入高山,“高山”这一特定环境也为“径危”和“筑城”提供了合理性。

C.“指落曾冰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摹诗中主人公因手抱寒石而冰冷刺骨的感受。

D.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浅显易懂,多用白描,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

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羁旅思乡类诗歌常识及解题规律

羁旅思乡类诗歌常识及解题规律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为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一、高考真题体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答: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平易通俗)二、羁旅思乡诗常识及解题规律(一)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山水田园诗 羁旅行役诗 题型与答题思路.doc

山水田园诗 羁旅行役诗  题型与答题思路.doc

山水田园诗学案答题指导题型答题思路什么样的画面及景物描绘了……画面,写了……景物主旨结合诗句分析表现情感的手法(拟人借景抒情——注意区分于直抒胸臆)运用……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情感。

(即借……景,抒……情)分析诗句联系全诗分析写景方面(动景静景视觉听觉等声音色彩意象……)①方面+分析②方面+分析③……感情①……情感,……分析②①……情感,……分析③……什么样景象描绘……景象。

……分析写作手法运用……手法,……分析,……作用效果,表达……情感。

题目结合全诗内容与主旨分析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夏,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生日,姜夔赶往祝寿,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作此诗以和。

《定林》: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熙宁七年第一次被罢相,熙宁九年第二次被罢相,归隐金陵。

此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

(译文: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病齿生凉。

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躁的心情顿时宁静了。

脱掉鞋子,在岩石上铺上被褥,躺在上面。

只留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寻来。

真正的快乐不是不能寄托,悲鸣的虫声同样是悦耳的声音。

)山水田园诗内容总结写什么内容①山水美景田园风光旷野自然(动景静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声音色彩远景近景)②人家(村落农家)③人(归隐人赏景人):寄情山水欣赏田园风光向往、享受山林隐居或农家田园生活。

意境特点清新宜人清幽静谧幽美恬静淡雅悠远幽深凄清春意盎然充满生气闲适恬淡表达情感①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怡然自得,悠然自在,闲适自得,向往自由②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愤懑,向往归隐生活、田园生活③淡泊名利、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超然物外、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孤高清高的志趣与情操④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碌碌无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渴望被赏识⑤感悟人生哲理⑥反映农民生活的艰苦或歌颂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羁旅思乡诗歌(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羁旅思乡诗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注释】①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①居人下:指遭贬。

①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妒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切”“独”二字奠定了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

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即景生情,“同”“共”二字用得巧妙,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

D.全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杜甫年年至日①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②雪后临丹壑,鸣玉③朝来散紫宸④。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至日:冬至日。

①杖藜:拐杖。

①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①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了诗人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4.首联中的“长为客”是全诗的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唐)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元稹(唐)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语文答题模板 羁旅思乡诗 思路

语文答题模板 羁旅思乡诗 思路

语文答题模板羁旅思乡诗思路
羁旅思乡诗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题材,通常表达诗人在外漂泊、思念故乡的情感。

在解答羁旅思乡诗的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思路:1、识别诗歌类型:首先,要能够识别出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

这通常可以从诗歌的标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入手。

2、分析意象:羁旅思乡诗中常常出现一些特定的意象,如明月、孤舟、长亭、远山等。

这些意象往往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3、把握情感:羁旅思乡诗的情感通常是思念、忧伤、孤独等。

诗人通过描绘景物、叙述经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答题时,要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其内心的世界。

4、分析表现手法:羁旅思乡诗在表现手法上往往具有一些特点,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等。

通过分析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5、联系背景:诗人的创作往往与其生活背景密切相关。

在解答羁旅思乡诗的题目时,可以联系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等信息,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综上所述,解答羁旅思乡诗的题目时,要从识别诗歌类型、分析意象、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和联系背景等方面入手。

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答题思路。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

羁旅思乡诗训练题定稿-(1)
羁旅思乡诗鉴赏
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训练多角度品评,解读诗歌的能力; 4、把握意境类、作用类手法类等常见题型的解 题方法。
解读诗歌的十个切入点:
1、题材类别 6、手法 2、题目 7、章法结构 3、情语 8、细节 4、景语(意象) 9、知人论世 5、语言(练字、省略、 10、注释 倒装、活用、对仗)
品读探究:中间两联的艺术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以明媚春景衬托思乡哀情。 ②化静为动,“出”“渡”两个动词将不易觉察 的物候迁移的静态景物贴切传神地表达出来,使 人感受到春光的脉动。 ③拟人手法,“渡”、“催”两个动词赋予“梅 柳”“叔气”人的性灵,表现春气之浓,从而使 画面呈现一种流动的美感、美妙的意趣,把江南 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杜甫的《绝 句》,说说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之处。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①都是以乐景写哀情,以明媚春景衬托思乡哀情; ②都是触情生情,作者都由眼前盎然春景生发时光 匆匆,年复一年的感慨,于是触发迫切的归思之心。又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延伸:读一读,说一说下面两首诗与《望月 怀远》在情感及其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 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鉴赏题
《长安晚秋》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2、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景物。 • 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
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 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 部之景。 •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 远近结合,远景云雾、宫阙、残星、秋雁,
近景人倚楼、篱菊、渚莲。 • 视听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 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④“明”比照更符合本诗的平仄规律,读来更
点 明 效 果
上口。
鉴赏题
《长安晚秋》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2、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长安晚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杜甫的《绝 句》,说说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之处。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①都是以乐景写哀情,以明媚春景衬托思乡哀情; ②都是触情生情,作者都由眼前盎然春景生发时光
匆匆,年复一年的感慨,于是触发迫切的归思之心。又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尾联是如何抒发“悲故乡”之情的?
①衬托,杜陵是作者的寓居地,以对杜陵的思 念来衬托“悲故乡”之情;
②对比,以梦中之杜陵凫雁满塘的乐景和前两 联的眼前凄清冷寂之哀景对比,表现羁旅之苦 和思故乡之悲。
分析颔联和颈联的艺术特色
• 1、融情于景:融“客行悲故乡”之情于凄清孤 寂之景;
• 2、视听结合——视觉:残月、板桥、人迹、微 霜、山路落叶、驿墙花明听觉:茅店鸡声
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 (2)…揭示(暗示)主旨 (3)…点明时令、地点,交待背景。 (4)营造(渲染)…氛围,奠定诗歌…的感情基
调。 (5)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6)…暗合(照应)题目中的… (7)…与结尾…呼应
品读探究: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① 点明作者“宦游人”的身份,为全诗奠 定思乡思亲的感情基调;与尾联“归思”相呼 应,突出诗歌主旨。 ②“物候新”高度概括,点明时令,领起颔 联、颈联的早春之景。照应诗题中的“早春游 望”。 ③“独有宦游人”与“物候新”对比,用春 意盎然的早春之景和作者宦游在外的思归之苦 对比,深切反映主旨。
《长安晚秋》:简析尾联的艺术手法
• 明确:尾联用典来抒发情感。 •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
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 • “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
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 迟。
鉴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这首
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诗人是如何 以哀景写哀情的?(4分)
明确:
诗人将自己被贬谪的哀情寓于哀景的铺叙之中。
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芙蓉、雨中薜荔
岭树密林、曲回江流、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 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简要概述哀景)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 ①尾联由前文的写景转入抒情 • 第一句表达对寓居地杜陵的思念,更衬托对
故乡之思念。
• 第二句融情于景,写杜陵凫雁满塘的美景, 以梦中之乐景和前两联的眼前凄清冷寂之哀 景对比,突出羁旅愁苦和绵绵乡思。
• ②和首联“客行悲故乡”相呼应,深化诗歌 主旨,使全诗结构浑然一体。
和 晋 陵 陆 丞 早 杜春 审游 言望
解读诗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品读探究: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怀想远在 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在望月相思)。 颔联:由望月怀远心生其“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 相思之苦。 颈联:因“怀远”而产生的“望月”的客观情状(怀 人望月,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 尾联:由望月而生遐想,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 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相思之情。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的“明”,有 的版本写作“照”,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答: “明”好。 ①使……明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解释语境义
在明艳枳花的映衬下,驿墙也显出了亮色;带入描述
②“明”既体现了“照”的过程,也体现了
“照”的结果,使语意丰富;
③早晨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 虽明艳,但绝不刺眼,“明”字恰好和题目 中的“早行”相照应,突出了特定时间内的 景物的特点。而“照”夸大了花的色彩亮度。
诗人移情于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景中见情地把自 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和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表达 了出来。(明确揭示哀情)
品读探究: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鸟语花香,色彩鲜明, 春光明媚的江南春景图。(概括)清晨太阳从 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变成绚烂的彩霞, 梅花已开,杨柳抽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 上了迷人的春色。温暖的春的气息,似乎在催 促着黄莺婉转早啼;明媚的阳光,也使水中的 萍草渐渐变绿。 (描述)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品读探究:
1、尾联有什么作用?
2、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 哪些艺பைடு நூலகம்手法?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 有的版本写作“照”字,你认为哪个好,为什 么?
解释字词:
1、天涯共此时:远隔天涯的亲人此时共同 翘首望月,互相思念
2、情人:有情之人 3、遥夜:漫长的夜 4、竟夕:整夜、通宵 5、怜: 爱怜,怜惜 6、滋: 沾湿,侵袭 7、不堪盈手: 不能满手捧上月光
品读探究:赏析“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 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意境:雄浑阔大
自然景观:明月从海上升起的动态景象,海与月同生
共命的缠绵情态;
人事情思:作者视通万里,想到相隔天涯的“情人”
思念彼此。
手法:
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
之情;
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
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
望着这轮明月怀念自己,深
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
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品读探究: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 来写景抒情的?
4、题目中的“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归纳:尾句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强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
歌结构严谨 4、景语结篇,寓情于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
意无穷
•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 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拓展延伸:读一读,说一说下面两首诗与《望月 怀远》在情感及其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 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品读探究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赏析“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 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2、“生”改为“升”好不好?说明理由。 3、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 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赏析颈联的艺术特色。 (关注答题步骤)
•(指—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析—运用) 把飘零离散的兄弟比作离群的“千 里雁”,离根的“九秋蓬”, •(点—效果)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因战乱频年而带 来的家园荒残、兄弟离散的飘零孤寂相思之苦。
• 3、以动衬静——以声衬“早行”之静。 • 4、移步换景:以行踪为暗线,贯穿景物 • 5、意象组合:简笔凝练 含蓄蕴藉 给人想象
空间 • 6、突出时间变化过程
关注写景角度:远近、高低、俯仰、形声色味、 动静、哀乐、行踪、虚实、正侧
炼字炼意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语境义; (2)带入描述景象; (3)(点出表现手法)点出该字在 描摹意象特征、表现语意、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等方面的效果。
(这两联通过对“云霞”、“海曙”、“梅柳”、 “淑气”、“黄鸟”、“晴光”、“绿苹”的 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鲜明,春光明媚 的江南春景图。)
品读探究:中间两联的艺术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以明媚春景衬托思乡哀情。 ②化静为动,“出”“渡”两个动词将不易觉察
的物候迁移的静态景物贴切传神地表达出来,使 人感受到春光的脉动。 ③拟人手法,“渡”、“催”两个动词赋予“梅 柳”“叔气”人的性灵,表现春气之浓,从而使 画面呈现一种流动的美感、美妙的意趣,把江南 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