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一试验的目的与任务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通过试验教学,是学生掌握工程集料、水泥及水泥混凝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等试验检测方法,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

其目的是根据施工要求,熟悉有关检测的技术规范,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提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适应工程一线的要求。

二试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工程集料部分1、粗细集料筛分实验实验要求:掌握筛分方法,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级配曲线。

细集料要求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确定砂的名称。

2、粗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实验实验要求:掌握粗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的测定方法。

正确使用天平。

要求掌握三种计算密度的方法(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理解他们的含义。

(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实验1、水泥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水泥标号。

2、水泥混凝土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验方法,以及和易性指标的实验方法。

根据初步配合通过实验调整、强度复合、密度校正,确定实验配合比。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水泥混凝土标号。

(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1、沥青实验实验要求:掌握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实验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石油沥青的标号。

2、沥青及粗集料的粘附性实验实验要求:了解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评定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等级。

3、沥青混合料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备方法(马歇尔实验法)。

掌握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的测定方法。

掌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密度、孔隙率。

并绘制其与沥青用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三实验学时及分配总学时:2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道路建筑材料-全套教案

道路建筑材料-全套教案

道路建筑材料教案学习情境一 绪论 岩石与集料性能检测与分析学习目标:掌握评价砂石材料技术性质的主要指标,学会检验砂石材料技术性质的方法,学会应用级配理论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的方法。

教学内容:砂石技术性质,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重点难点: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以及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 同时对矿渣集料也作简要介绍。

情境导入:砂石材料广泛应用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以及道路与桥梁施工中。

教学单元一 岩石的技术性质及应用按照不同的用途,砂石材料可分为岩石、集料和矿质混合料。

一、岩石的技术性质岩石的技术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三方面进行评价。

(一)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物理常数(如真实密度、毛体积密度和孔隙率等)、吸水性(如吸水率、饱水率)和抗冻性。

1、物理常数岩石的物理常数是岩石矿物组成结构状态的反映,它与岩石的技术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岩 (1)用t ρ表示。

st sm V ρ=(2)毛体积密度。

用字母b ρ表示。

sb s n im V V V ρ=++(3)孔隙率。

100V n V=⨯ 2、吸水性岩石的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

(1)吸水率1100a m mw m-=⨯ (2)饱和吸水率 2100sa m mw m-=⨯ 3、抗冻性主要因浸入其孔隙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对孔壁产生的应力所致。

另外,冻融时的温差应力,亦产生破坏作用。

抗冻性良好的材料,其耐水性、抗温度或干湿交替变化能力、抗风化能力等亦强 (二)力学性质如抗拉、抗压、抗剪、抗折强度,还应具备如抗磨光、抗冲击和抗磨耗 1、单轴抗压强度 PR A= 2、磨耗性岩石抵抗撞击、剪切、摩擦121100m m Q m -=⨯ (三)化学性质 酸性、碱性及中性。

二、道路和桥涵用石料制品 (一)道路路面建筑用石料制品 1、高级铺砌用的整齐块石 2、路面铺砌用半整齐石块 3、铺砌用不整齐块石 4、锥形块石教学单元二 集料技术性质及应用 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类 一、细集料的技术性质 1、物理常数物理性质: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装密度,空隙率,含水率,砂中有害杂质含量 (1)表观密度 (2)堆积密度 (3)紧装密度 (4)含水率 (5)孔隙率 2、级配①分计筛余百分率 ii m a M=⨯100 ②累计筛余百分率 12i i A a a a =++⋯+ ③通过百分率 100i i P A =- (3)粗细程度2345611()5100x A A A A A A M A ++++-=-粗砂:x M =3.7~3.1 中砂:x M =3.0~2.3 细砂:x M =2.2~1.6 二、粗集料的技术性质 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物理常数①表观密度 ss nm V V αρ=+ (2-8) ②毛体积密度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材料实体、闭口孔隙和开口孔隙)的质量。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

教学内容讲解(1)真实密度: 是石料在规定条件下, 烘干石料矿质单位体积旳质量, 用ρt 表达, 则:因: 因此:测定措施: 李氏比重瓶法测定, 将石料磨细至所有过0.25mm 旳筛孔。

(2)毛体积密度:在规定条件下, 烘干石料(包括孔隙在内)旳单位体积旳质量。

测定措施: 用静水称量法, 亦可用蜡封法测定。

V----石料旳毛体积(g/cm3 )(3)孔隙率: 石料旳孔隙率是指孔隙体积占总体积旳百分率n----石料旳孔隙率V0-----石料旳孔隙体积(cm3)。

(4) 吸水率: 20 ℃± 2 ℃和大气压状态下,石料试件最大旳吸水质量占烘于质量旳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 W体=(m2-m1)/V*1/ρW体积吸水率:W体=(m2-m1)/V*1/ρW讲授法结合课件演示教学内容讲解W x-------石料旳吸水率(%)m1-------石料试件烘干至恒重时旳质量(g)m2--------石料试件吸水至恒重时旳质量(g)(2) 饱水率: 20 0± 2 0 C , 真空条件下,石料最大吸水质量占烘干试件旳百分率。

饱水率是在石料吸至真空旳条件下测定旳, 饱水率不小于吸水率, 可计算饱水系数:当s r > 90% 时, 抗冻性较差。

3 )耐候性:抵御大气自然原因目前重要考虑抗冻性, 常用抗冻性标号表达, 测定通过冻(-15 0 C,4h) 、融(20 0 ± 2 00C,4h) 循环, 质量损失不超过5% , 抗压强度不超过25% 旳次数。

2 、力学性质1 )单轴抗压强度教学措施讲授法结合课件演示教学内容讲解试验条件规定: 试件形状、尺寸、吸水饱和、加荷速度等。

2 )磨耗性: 指石料抵御撞击、边缘剪力和磨擦等联合作用旳性质。

①洛杉矶式磨耗试验 Y原则措施5kg 石料+12 个5kg 旳钢球磨500 转测定过2mm 或1.6mm( 方筛) 旳筛余质量②狄法尔法磨耗试验Y 代用措施用100 块50-70mm 旳试件分两份, 每份磨10000 转。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道路工程材料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4、课程总学时:56
5、实验学时:6
6、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是通过试验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主要道路工程材料的检验技术与方法,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并可加强学生对材料性能的戌认识,以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得到试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实验共安排6学时,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学时数为6学时。

五、实验课成绩考核与评定标准
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完整详细,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考核方式:出勤率、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质量相结合。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其中出勤率占20%,操作过程占40%,实验报告占40%)。

道路建筑材料指导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指导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宋少民主编)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人员应该熟悉和了解的基本道路建筑材料的知识,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基础理论和经验总结。

是研究道路与桥梁专业用材料的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道路与桥梁用材料的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优质复合材料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道路与桥梁用材料石灰、水泥、钢材、水泥混凝土、沥青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学习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了解金属材料的技术性质和各种外加剂的技术性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以及能在水泥混凝土中正确实用外加剂;能够独立地、熟练地完成道路建筑材料的工程试验。

三、课程基本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熟悉道路建筑材料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2)初步了解这门课的意义以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1)我国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状况及趋势(2)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3)建筑材料的检验与标准(4)本课程研究的内容、教学思路第1章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了解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

理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一节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一、材料组成:化学组成、相组成、矿物组成二、结构1、晶体:(1)化学稳定性好(2)固定的形状(3)固定的熔点(4)各向异性2、非晶体:(1)化学稳定性差(2)无固定的形状(3)无固定的熔点(4)各向同性3.胶体:凝胶、溶胶、溶-凝胶、触变性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不包括开口和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概述(一)依据《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道路、桥梁和排水工程建筑用材料性能的一门学科,它即是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知识,又是一门应用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桥梁、道路、排水工程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了解材料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选择、级配、检验和应用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1•前期课程名称《零件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课程的需求,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开发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按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典型的工作任务,以行动导向为特征,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前提,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典型的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后续专业课的需求,服务于专业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起到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

接工学结合与职业技能的要求选取工程实际案例“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等作为教学载体,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突出职业技能的原则,结合学生基本素质与学习能力,围绕减速器设计的综合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引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具备常用材料的试验能力。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教学设计概述《道路建筑材料》是公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教材是一份全面说明道路建筑材料的综合性文献。

本次教学设计是基于第四版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路建筑材料这一重要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和术语;2.熟悉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3.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4.学习常用的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教学内容1.道路建筑材料基础知识–道路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道路工程的分类;–道路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要求。

2.道路建筑材料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材料耐候性能测试;–材料抗滑性能测试。

3.土工合成材料–高速公路路基加筋材料;–高速公路路基防反射裂缝材料;–固结带材料。

4.道路路面材料–沥青路面材料;–混凝土路面材料;–玻纤增强沥青材料;–石英砂石料。

5.道路绿化材料–草坪材料;–路树材料;–绿化带材料。

6.道路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演示、讨论和案例分析。

1.讲解:以PPT和教材为基础,结合实践案例讲解课程知识点。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3.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工程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1.《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高校出版社。

2.《普通公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3.《道路工程材料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评价及考核1.平时成绩占总评分的6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

2.期末考试占总评分的40%。

结语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路建筑材料这一重要课程内容,以期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道路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道路建筑材料》编写大纲(1)

《道路建筑材料》编写大纲(1)

《道路建筑材料》编写大纲(1)《道路建筑材料》(高职)编写大纲一、教材编写概述1.课程的性质《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是五年制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平台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训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员、施工员、试验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熟悉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测方法和试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解决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材料试验相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桥涵施工技术》、《工程检测技术》等专门化方向课程作前期准备。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五年制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质检、试验、检测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构建了本课程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模块化,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本课程从材料试验与检测能力分析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知识的培养。

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设计,不但涵盖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建设的常用材料,更是通过改变知识与能力在课程中的排序,达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合一,即达到教学内容与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一致。

同时结合“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达到中、高级试验检测工的基本职业能力,同时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事求是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知识目标1)掌握土的概念、特点及组成,土的常用物理指标,粘性土界限含水量的概念,土的压实原理、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概念;2)掌握细、粗集料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概念、计算公式、颗粒级配类型;3)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4)掌握水泥混凝土主要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以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5)了解石灰的消化和硬化原理;掌握石灰和无机结合料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6)掌握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化学组分、特性、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7)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组成材料和技术要求,掌握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8)掌握钢材的技术性质及其指标,掌握桥梁建筑用钢材及其制品的特性,掌握钢材的分类。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教案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教案

《道路建筑材料》教案i(PercentagePassing) 通过某筛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酸要求的工程,如硫酸池等。

(5)配制耐热胶泥、耐热砂浆和耐热混凝土。

耐热胶泥主要用于耐火材料的砌筑和修补。

水玻璃耐热砂浆和混凝土主要用于高炉基础和其他有耐热要求的结构部位。

(6)防腐工程应用。

改性水玻璃耐酸泥是耐酸腐蚀的重要材料,主要特性是耐酸、耐高温、密实抗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可拌和成耐酸胶泥、耐酸砂浆和耐酸混凝土,适用于各种结构的防腐蚀工程,是贮酸池、耐酸地坪以及耐酸表面砌筑的理想材料。

2.1.3石膏1.石膏的生产将天然二水石膏(或主要成分为二水石膏的化工石膏)加热,由于加热方式和温度的不同,可生产不同性质的石膏品种。

当温度为65 ℃~75 ℃时开始脱水,至107 ℃~170 ℃时脱去部分结晶水,得到β型半水石膏(βCaSO4·0.5H2O);当加热温度为170 ℃~200 ℃时,石膏继续脱水成为可溶性硬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外加剂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外加剂的掺量虽小,但其技术经济效果却很显著。

因此,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6.掺和料掺合料是指以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在混凝土中可以代替部分水泥、改善混凝土性能,且掺量不小于5%的具有火山灰活性的粉体材料。

矿物掺合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它起着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混凝土性能的作用。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加入较大量的磨细矿物掺合料,可以起到降低水化热,改善工作性能,增进后期强度,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耐久性,节约资源等作用。

其中某些矿物的细掺合料还能起到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作用,并可以将这种磨细矿物掺合料作为胶凝材料的一部分。

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水胶比是指水与水泥加矿物细掺合料之比。

道路建筑材料程-教学大纲(严家伋)

道路建筑材料程-教学大纲(严家伋)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道路交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4)《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6)《公路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9)《公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1)《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3)《交通工程学A》课程教学大纲 (15)《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8)《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0)《交通管理与控制A》课程教学大纲 (23)《交通规划与公路网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6)《交通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8)《计算机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30)《路基路面工程(交通)》课程教学大纲 (32)《物流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34)《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36)《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A》课程教学大纲 (38)《运筹学A》课程教学大纲 (40)《公路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2)《运输经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4)《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46)《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8)《道路交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道路运输系统工程(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22013总学时数:32学时讲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教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刘舒燕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黄世伶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

孙荣兴主编,《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韩彪主编,《交通运输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胡思继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佟立本主编,《交通运输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课程内容简介:本书根据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在编者多年从事“运输系统工程”教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系统地介绍了运输系统工程的思想、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工程、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控制、运输系统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应用案例等。

《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道路建筑材料编制人:邹静蓉吴丽君鲁敏芝池漪陈泽之将余静姜辉授课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学时:90课时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道路建筑材料》制定人:邹静蓉学分:5学时:参考学时90课时授课对象:路桥专业学生先修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后续课程:《公路设计》、《桥涵设计》、《公路施工技术》、《桥涵施工技术》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道路与桥梁常用材料材料的选用、材料性能测试、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本课程是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工程监理专业、高等级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思路全课程根据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和典型工作任务,以施工、检测单位常见的三大混合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稳定土为教学内容载体,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一个具体的项目载体,每个项目载体又设计了若干个学习情境,要求完成材料的选择和配比设计,这样以三大载体为主线将单个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中以三大综合训练项目贯穿全课程,以学生为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2.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①能对常用道路与桥梁工程材料识别;②能运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对常用材料的性能测试;③能按相应规范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与评价;④能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材料;⑤能按道路与桥梁工程中设计要求,对混合材料(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及施工配合比调整。

(2)知识目标①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常用材料的性能特点。

②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常用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并按现行标准对材料进行质量评定。

③掌握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3)素质目标①具有团队协作精神;②具有吃苦耐劳、工作严谨认真的品质;③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④工作中具有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

3.课程内容设计4.能力训练项目设计5.进度设计6.第一堂课设计梗概1)多媒体演示公路工程由于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造成质量事故的实例,引起学生对建材质量的关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道路建筑材料12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方法和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11 物理性质212 力学性质213 化学性质214 工艺性质22 常用道路建筑材料221 石料与集料222 水泥223 水泥混凝土224 沥青材料225 沥青混合料226 钢材227 其他建筑材料(如木材、土工合成材料等)23 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与评定231 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232 质量评定的程序和要求24 道路建筑材料的选用与配合比设计241 选用原则和依据24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三、课程实施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1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2 教学资源321 选用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22 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23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作业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3 教学评价3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332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 30%、30%和 40%。

33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课程要求41 学生学习要求411 按时参加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412 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保证作业质量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道路建筑材料教案

道路建筑材料教案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任务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

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

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料改善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本方法。

7、掌握钢材和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并能按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规格的钢材和木材。

三、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的能力:掌握各种常用筑路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绪论第一章石料与集料第一节石料第二节集料第三节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四节石料与集料的工程应用第二章沥青材料第一节石油沥青第二节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第三节改性沥青第四节乳化沥青第三章沥青混合料第一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第二节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三节间断级配-SMA混合料第四节常温沥青混合料第四章水泥与石灰第一节硅酸盐水泥第二节掺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第三节其它水泥第四节石灰第五章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第一节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第二节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第三节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和料第四节路面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第一节稳定混合料的技术性质第二节稳定类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三节土壤固化剂第七章建筑钢材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同济大学严家及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道路工程材料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 Material in Roadway 课程编号:021030270适用专业:交通工程学时数:32 学分数:2课程性质:选修应开课学期:4执笔者:张亚伟审核人:朱成明批准人:定稿日期:2010.7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道路工程材料》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道路、桥梁和排水工程建筑用材料性能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知识,又是一门应用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桥梁、道路、排水工程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了解材料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选择、级配、检验和应用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桥梁、道路、排水工程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了解材料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选择、级配、检验和应用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以下分章阐述。

绪论(2学时)知识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性质、检验方法、常用的技术标准。

目标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对专业课学习的指导性。

采用课堂教学,2学时。

第一章砂石材料(6学时)知识要点:本章主要介绍砂石材料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图解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组成。

其中难点在于级配理论、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和级配调整。

目标要求:掌握石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路用石料技术分级的依据和技术标准。

掌握集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掌握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方法。

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图解法)。

采用课堂教学,6学时。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道路建筑材料是交通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生产、使用和测试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贴近实际施工情况,强化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学习掌握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2.学习掌握常用道路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方法;3.学习掌握对道路建筑材料进行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本章介绍各类道路建筑材料(如沥青、水泥、砂石料、路面材料等),重点介绍它们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第二章道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本章介绍各类道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法,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介绍了各种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第三章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道路建筑材料的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同时,还要介绍测试设备和测试流程以及测试结果的判断方法等。

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授课、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其中实验教学占据重要地位。

学生将在实验室中学习各类道路建筑材料的制备、测试和评价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手段本门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手段:1.讲授课程内容2.实验学习3.案例分析4.课程作业六、考核方式本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包括学习笔记、实验报告、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实验教学成果对课程总评成绩占到了重要比例,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道路建筑材料学》吕建中,盖之镔著参考资料•道路建筑材料模拟实验系统•《公路工程材料》符勇著八、总结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该能使学生明确所学的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掌握其生产和应用方法,掌握常规试验和性能评价方法,具备实际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和用途。

2. 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检测方法和质量要求。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道路建筑材料概述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分类及作用道路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2. 第二节:沥青材料沥青的性质、种类和用途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施工要求3. 第三节:水泥混凝土材料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应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要求4. 第四节:石灰和粉煤灰石灰和粉煤灰的性质和应用石灰和粉煤灰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施工要求5. 第五节:填料和集料填料和集料的性质、分类和用途填料和集料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沥青、水泥、石灰、粉煤灰、填料和集料等样品及检测设备。

2. 教学课件和教材。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第六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

学会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计算。

掌握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实际操作步骤。

2. 教学内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配合比设计中的各项参数确定。

配合比设计实例分析。

七、第七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

学会如何进行道路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掌握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教学内容: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流程。

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八、第八节:道路施工安全与环保1. 教学目标:掌握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依据《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道路、桥梁和排水工程建筑用材料性能的一门学科,它即是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知识,又是一门应用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桥梁、道路、排水工程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了解材料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选择、级配、检验和应用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1.前期课程名称2.后续课程名称(三)课程设计思路《零件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课程的需求,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开发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按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典型的工作任务,以行动导向为特征,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前提,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典型的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四)课程容选取的依据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后续专业课的需求,服务于专业课程,在容选取上起到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

接工学结合与职业技能的要求选取工程实际案例“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等作为教学载体,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突出职业技能的原则,结合学生基本素质与学习能力,围绕减速器设计的综合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容。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引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具备常用材料的试验能力。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字:课程编号:021030080总学时及其分配:32学时,授课学时:24,实验学时:8,线上学时0。

实践周数:无。

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任课学院、系部:能源学院、交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道路建筑材料》是道桥工程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石灰、水泥和沥青的生产工艺、组成、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和组成设计,钢材的分类、技术性质和桥梁建筑用钢等基本内容,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了解道路和桥梁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如:石灰、水泥和沥青)的产源和生产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合理的选用、保管及运输;2、了解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3、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和其技术性能之间的关系;4、熟练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方法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一)绪论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⑴介绍的本课程的研究的内容和任务;⑵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性质;⑶道路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⑷道路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异与控制。

教学要求⑴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性质;⑵道路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⑶道路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异与控制。

重点、难点:材料的性质与检验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该课程基本框架。

(二)砂石材料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⑴石料的技术性质和要求;⑵粗集料的技术性质;⑶细集料的技术性质;⑷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范围曲线。

教学要求:⑴了解石料、粗集料和细集料的技术性质;⑵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范围曲线的绘制;⑶熟练应用数解法和图解法进行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110010 适用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计划学时: 52学时计划学分: 3.0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

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验收、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

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料改善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本方法。

(7)掌握钢材和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并能按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规格的钢材和木材。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砂石材料技术指标及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2)沥青材料组成、结构、性能、标准;(3)沥青混合料料组成、结构、性能、设计方法;(4)水泥与石灰技术性能;(5)水泥混凝土技术性能与配合比设计方法;(6)建筑钢材技术性能与应用。

难点:(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2)水泥混凝土强度与变形特性。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应在修完《材料力学》、《公路工程地质》等课程后,学习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1.教学基本内容绪论第一章石料与集料1.1 石料1.2 集料1.3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二章无机结合料2.1 石灰2.2 粉煤灰2.3 水泥第三章有机结合料3.1 普通石油沥青3.2 改性沥青3.3 其他沥青第四章水泥混凝土4.1水泥混凝土的组成及特点4.2 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4.3 普通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4.4 道路混凝土组成设计4.5混凝土外加剂及掺合料第五章普通沥青混合料5.1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结构5.2 沥青混合料强度及影响因素5.3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5.4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及标准5.5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5.6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5.7 GTM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6.1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6.2 石灰稳定类混合料6.3 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混合料第七章建筑钢材7.1 钢材的基本概念7.2 钢材的技术性质7.3 常用钢材简介2.课外作业1-1 石抖的主要物理常数与集料的主要物理常数有哪几项?它们之间有何异同?1-2 石料应具备哪些力学性质,采用什么指标来反映这些性质?1-3 简述道路工程用石料的分类和分级方法?1-4 什么是集料的装填密度?什么是松装密度?什么是紧装密度?1-5 压碎值、磨耗值、磨光值及冲击值分别表征粗集料的什么性质,对路面工程有何实用意义?1-6 什么是集料的级配?如何确定集料的级配?用哪几项参数表示集料的级配?1-7 为什么研究集料的级配?连续级配类型与间断级配类型有何差别?1-8 简述最大密度级配范围计算公式的意义。

1-9 常用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有几种?简述设计过程的主要步骤。

1-10 级配型碎石与填隙碎石结构层的强度形成有何不同?这种差异对它们的路用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2-1 什么是水硬性胶结材料?什么是气硬性胶结材料?2-2 硅酸盐水泥熟料是由哪些矿物组成的?它们对水泥的技术性能(如强度、水化反应速度和水化热等)有何影响?2-3 什么是水泥混合材料?掺加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应具有什么技术特性,为什么?2-4 道路硅酸盐水泥在矿物组成上有什么特点?在技术性质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2-5 评价水泥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几项?各自反映水泥的什么性质?2-6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是如何确定的?2-7 为什么同强度等级的水泥要分为普通型和早强型(R型)两种型号?道路路面选用水泥时,应优先选用哪种型号的水泥,为什么?2-8 什么是水泥的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废品?2-9 水泥石腐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防止?2-10 下列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品种的水泥:P.I、P.Ⅱ、P.S、P?P和P?F。

2-11 高铝水泥在矿物组成和技术特性上与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12 简述石灰的消化和硬化机理。

2-13 什么是生石灰、消石灰和磨细生石灰?石灰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是什么?3-1 沥青的体膨胀系数与沥青的路用性能有何关系?3-2 采用沥青化学组分分析方法可将沥青分离为哪几个组分,与沥青的技术性质有何关系?3-3 沥青可划分为几种胶体结构,与其技术性质有何关联?3-4 沥青常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反应沥青的哪些性能?3-5 表征沥青粘滞性的试验方法有哪些?3-6 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反应沥青的那些性能?简述主要试验条件。

3-7 沥青的低温性能可采用哪些方法来测试?3-8 沥青的感温性最常采用哪些指标来表征?3-9 什么是沥青的粘弹性,采用什么技术指标给以评价?3-10 影响沥青与石料粘附性的因素有哪些?3-11 重交通道路沥青的技术标准有哪几项指标?4-1 试述混凝土拌合物施工和易性的含义,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

4-2 解释下列关于混凝土强度名词的含义:(1)立方体强度标准值;(2)强度等级;(3)混凝土配制强度;(4)劈裂抗拉强度;(5)抗折强度。

4-3 试述“水灰比定则”的意义,简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途径。

4-4 水泥混凝土热胀冷缩特性对其路用性能有何影响?4-5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在技术性质上有哪些主要要求?4-6 简述普通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步骤。

经过初步计算所得的配合比,为什么还要进行试拌、调整?试拌、调整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4-7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功能可分为几类?试述减水剂和引气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

4-8 粉煤灰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质有何影响?4-9 简述路用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5-1 沥青混合料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特性?5-2 符号AC-16、AM-20、AK-16、SMA-16、OGFC-16分别表示哪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5-3 什么是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影响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4 简述沥青混合料应具备的路用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5-5 简述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评定方法和评定指标。

5-6 对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主要有哪些主要技术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对沥青混合科的技术性质有什么影响?5-7 试述我国现行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组成的设计方法。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和沥青最佳用量是如何确定的?5-8 采用马歇尔法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时,为什么由马氏试验确定配合比后还要进行浸水稳定度和车辙试验?5-9 与连续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科相比,SMA混合料材料组成特点是什么?6-1 简述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形成机理,并分析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

6-2 什么是悬浮式二灰粒料和密实式二灰粒料?在技术性能方面有何不同?7-1 钢材的力学性能包括哪些内容?7-2 弹性模量、屈强比的含意是什么?它们反映钢材的什么性能?7-3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热轧钢筋和冷轧钢筋有几种牌号?适宜何种用途?3.实验课集料试验、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水泥与水泥混凝土试验。

4.集中实习安排无。

四、使用大纲说明1.学时分配表2.教学方法提示授课方式以传统手段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3.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课程教材申爱琴主编,《道路工程材料》,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

2.主要参考书[1] 申爱琴. 改性水泥与现代混凝土路面.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 申爱琴. 水泥与水泥混凝土.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 陈拴发, 陈华鑫, 郑木莲. 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4] 张登良. 沥青路面.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5] 黄晓明.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