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1节
地理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 日本试卷及参考答案
![地理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 日本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fe74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8.png)
地理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日本分层作业(基础版)一、选择题1.日本人最喜爱的花是()A.牡丹B.菊花C.梅花D.樱花2.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海道的关东平原是其最大的平原B.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气候四季分明,很少受到台风侵袭D.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融化3.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4.既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是()。
A.维多利亚湖B.苏必利尔湖C.贝加尔湖D.青海湖5.湄公河上游位于中国境内的名称是()A.红水河B.怒江C.澜沧江D.金沙江6.俄罗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有()A.核工业B.农业C.消费品制造业D.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7.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A.日本B.俄罗斯C.美国D.加拿大8.日本处于哪个板块的交界地带()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9.下列河流中流入太平洋的是()A.叶尼塞河B.恒河C.湄公河D.印度河10.俄罗斯的面积是世界()位.A.第三位B.第一位C.第二位D.第四位11.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是()A.符拉迪沃斯托克B.摩尔曼斯克C.圣彼得堡D.莫斯科12.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A.地域狭小,资源贫乏B.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C.岛国,多优良港湾,海上运输方便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13.图中A海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该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B.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C.中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必经之地D.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14.日本的主要民族是()A.汉族B.大和民族C.朝鲜族D.布依族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020年7月24日~8月9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日本东京举行。
概率论第七章 第1节
![概率论第七章 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30239e0aed630b1c59eeb5f5.png)
根据样本概率最大原则,m的估计值为3。
最大似然估计法原理
一般地,不仿设总体X是离散型分布X~p(x,θ),如果 X1,X2,…,Xn是来自这个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x1,x2,…,xn 是这个随机样本的样本值,则这个样本发生的概率为:
记这个概率为θ的函数:
16
最大似然估计法原理
如果在一次抽样中样本值x1,x2,…,xn出现了,我们就认为 它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它发生的概率最大导致的。因此我们 就选择能使这个概率最大的那个θ作为θ的估计值,这就 是极大似然估计法。 “样本值概率最大原则”
矩估计法理论依据
命题2:设总体X的l=1,2,…,k阶矩存在即E(Xl)=μk,则l阶样 本矩A1,A2,…,Ak的连续函数g(A1,A2,…,Ak)也依概率收敛于总 体矩的连续函数即
根据这两个命题,我们使用如下方法来进行矩估计: (1)用样本矩A1,A2,…,Ak来估计总体矩; (2)用样本矩的连续函数g(A1,A2,…,Ak)来估计总体矩的连续 函数g(μ1,μ2,…,μk)。
砍掉充分小的dxi,记这 个概率为θ的函数:
30
连续型总体中参数 θ的似然函数!
最大似然估计值 最大似然估计量
怎样求最大值点?
基于此通常先取对数,再求最大值点。
化成求 对数似 然函数 的最大 值点!
如果对数似然函数二阶可导,并且概率 密度函数是单峰函数,则驻点就是最大 值点!通过求一阶导数能得驻点:
第七章 参数估计
1、什么是参数估计? 当总体的分布类型已知,但其中仍有未知参数。比如总体 X服从参数μ,σ2的正态分布,但μ,σ2未知。但是我们 能根据来自总体X的一个简单随机样本X1,X2,…,Xn通过适 当的方法对这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它的一个近似值 或近似区间。 2、参数估计有哪些形式? (1)点估计: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 (2)区间估计:正态总体下区间估计法。
第7章-1 谷物干法加工
![第7章-1 谷物干法加工](https://img.taocdn.com/s3/m/7d9bbf4d59eef8c75ebfb34f.png)
蒸谷由三步组成:浸泡、汽蒸和干燥。
浸泡在~60℃下进行。如果温度低,则需长时间的浸泡, 可能引起发酵、发芽及其它副作用
浸泡之后除去多余的水,将湿稻谷用蒸汽加热,使淀粉 糊化,同时对稻谷杀菌消毒。淀粉糊化后,胚乳内的维 生素即被封住;然后可将稻谷快速干燥至含水约18~ 20%,再用慢速进一步干燥(避免爆腰及龟裂)
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对 直径相同的橡胶或塑 料辊筒。两辊以不同 的转速相向旋转,稻 谷在通过两辊之间的 小于稻谷厚度的一段 距离时,受到胶辊的 挤压和搓撕作用,完 成脱壳的过程
脱壳过程示意图
二、选糙
砻谷后得到的谷糙混合物需进行分离,纯净糙米去碾 米,稻谷回入砻谷机再脱壳。每kg纯净糙米中的稻谷<40粒, 回砻谷中含糙米<10% 稻谷和糙米的物理特性差别:粒度、比重、弹性、摩擦系 数和悬浮速度等
木质素 20~24
第二节 多道研磨制粉
小麦制粉就是将小麦各个解剖学部分尽可能 彻底地分离。小麦多道研磨制粉包括清理、 水分调节、研磨、筛分等工序。
一、小麦水分调节
包括给小麦添加水分(着水)、使加入的水分均匀(分散) 和静置(润麦)三个环节,调整麦粒内部水分 达到: (1)降低胚乳强度,使其易于磨碎; (2)增加皮层的韧性,在制粉时不致破碎成碎屑; (3)使皮层与胚乳易分离; (4)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粉的食用品质; (5)保证小麦粉的水分。
色选
去除白米中的有色米粒、有色杂质的方法
从大量散粒产品中将颜色不正常的或感受病虫害 的个体(球、块或颗粒)以及外来夹杂物检出并 分离出来
色选所使用的设备是色选机。在不合格产品与 合格产品因粒度十分接近而无法用筛选设备分离 或密度基本相同无法用密度分选设备分离时,色 选机却能进行有效地分离,其独特作用十分明显
组织行为学第7章
![组织行为学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d91011ce01f69e31433294d2.png)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因素的影响 (3)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4)班组的组合 (5)与外界隔离 (6)群体的绩效 (7)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8)群体目标达成的程度 (9)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10)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1)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2)有助于群体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有助于群体成员的沟通 (4)正确的凝聚力引导提高群体的生产率P128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几个主要特征: 1.自然发生 2.较强的凝聚力 3.独特的群体规范 4. 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 5. 信息沟通灵敏 6. 强烈的群体意识 7. 效率较高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满足成员多方面的心里需求 2.成员间可以交流感情与思想 3.信息沟通的渠道 4. 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制情绪 2.容易滋生自由主义 3.容易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处理政治群体成员和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关系: 1.支持和保护积极性的非正式群体 摄影协会、科研小组、球队 2.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组织目标 3.改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4.关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前阶段
第一阶段: 形成
第二阶段: 震荡
第三阶段: 规范
第四阶段: 执行
第五阶段: 解体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1)群体规模; (2)成员的构成: 任务型角色、 关系型角色、 自我中心型角色; (3)群体规范; (4)群体目标; (5)凝聚力; (6)地位 (7)外部环境; (8)群体结构:年龄、专业、知识、职称、智力、性格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7章--刘强--整理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7章--刘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9df38bbceb19e8b8f6ba5c.png)
第七章第一节降水的形成与诊断一、降水形成过程(一)一般降水的形成过程(有三个条件)1、水汽条件: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2、垂直运动条件: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3、云滴增长条件: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前两个条件决定于天气学条件,是降水的宏观过程,第三个条件主要决定于云物理条件,是降水的微观过程。
云滴增长的条件主要决定于云层厚度,而云层厚度,由决定于水汽和垂直运动的条件,所以在降水预报中,通常只要分析水汽条件和垂直运动条件即可。
一般任务云滴增长的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冰晶效应”可促使云滴迅速增长而产生降水,在中高纬度,这种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种是云滴的碰撞合并作用,尤其是云层发展较厚时,这种过程更明显。
(二)暴雨的形成条件凡是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0毫米的降水称为暴雨。
有三个普遍的主要条件,分别是充分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另外还有一个地形条件,就是有利的地形条件。
1、充分的水汽供应暴雨是在大气饱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的,700hpa上比湿≥8克/千克(对北京来说,比湿≥5克/千克),是出现大、暴雨的必要条件;有了相当高的饱和比湿条件,还必须有充分的水汽供应,因为只靠某一地区大气柱中所含的水汽凝结下降量很小,因此必须研究水汽供应的环流形势。
2、强烈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只有在不稳定能量释放时,才能形成,因此暴雨预报必须分析不稳定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问题,研究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
二、水汽方程和降水率(一)水汽方程水汽方程是表示水汽输送和变化的基本方程。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称为水汽通量。
水汽方程表达式:此式说明,一个运动的单位质量湿空气块,其比湿的变化等于凝结率及湍流扩散率之和。
单位时间内,某一体积所含水汽的变化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水平方向上水汽的净流入量,垂直方向上水汽的净流入量,凝结量,湍流扩散。
(二)降水率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率或降水强度。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一)](https://img.taocdn.com/s3/m/71456f0dcf84b9d528ea7aa1.png)
第7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1节土壤的组成第2节土壤的性质第3节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第4节土壤分类与土壤类型第4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第6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7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8节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引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述一、何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概念:生命有机体及其产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反复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2.过程:物能的吸收-同化-排放-分解-归还-流失3.性质:非封闭的循环(进入土壤、岩层、海底)4.主体:生物和土壤5.循环的介质:水和大气二、人类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1.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2.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集散3.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第1节土壤的组成引言:土壤与土壤肥力1. 土壤:在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的本质是肥力,指土壤中水、热、气、肥(养分)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匀、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能力。
3. 土壤是一种类生物体代谢和调节功能比生物弱(如温度)不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功能不具有功能各异的器官一、土壤的无机组成1. 原生矿物:在物理风化过程中产生的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的造岩矿物。
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土壤矿物质的粗质部分;经化学风化分解后,才能释放并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2. 次生矿物: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新生成的土壤矿物,如粘土矿物。
土壤矿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吸附保存呈离子态养分的能力,使土壤具有一定的保肥性。
二、土壤的有机组成1.原始组织:包括高等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动物分解原始植物组织,向土壤提供的排泄物和死亡之后的尸体等。
土壤有机部分的最初来源2.腐殖质:有机组织经由微生物合成的新化合物,或者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比较稳定的分解产物,呈黑色或棕色,性质上为胶体状(颗粒直径<1μm)。
具有极强的吸持水分和养分离子的能力,少量的腐殖质就能显著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土壤中生活的重要生物类群三、土壤水分1.土壤水分通常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检测:第7章 第1节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检测:第7章 第1节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709d5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f.png)
第七章第一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家明确发现了木卫二存在恒温的海洋和有机分子,据分析土卫二形成在数十亿年前,十亿年前很有可能存在微生物或已经有了更智慧的海洋生物,只是没被人类发现。
下列有关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BD)A.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子结构十分复杂B.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是通过极性键结合的C.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唯一原因D.烷烃的结构特点是碳原子之间通过单键结合,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解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且碳原子之间也能成键,A项错误;烃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通过极性键结合,B项正确;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C项错误;烷烃中碳与碳之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的剩余价键与氢原子相结合,D项正确。
2.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种类最多的是ⅣA族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种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双键和三键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可以带有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解析:碳原子性质稳定,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要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一般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故B项错误。
3.下列结构简式共代表了几种不同的烷烃(B)A.2种B.3种C.4种D.5种解析:结构简式不能体现出分子的实际空间结构,仅能体现出分子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
题干中的几种分子可分别表示为、、、,故有3种不同的烷烃。
4.最早的球棒分子模型是由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威廉·冯·霍夫曼所作,目的是用来讲课。
下图是CH4、CCl4、CH3Cl的分子球棍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CH4、CCl4和CH3Cl都是正四面体结构B.CH4、C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C.CH4和CCl4中的化学键均为非极性健D.CH4、CCl4的结构相同,性质也相同解析:CCl4分子的空间结构同CH4相似,为正四面体结构,CH3Cl中的C—H键和C—Cl 键不同,不是正四面体结构。
水力学第7章-1水跃
![水力学第7章-1水跃](https://img.taocdn.com/s3/m/59d98a895a8102d277a22f7c.png)
依据共轭水深方程,由一个共轭水深求另一个共 轭水深。
hc1 A1
1Q2
gA1
hc2 A2
2Q2
gA2
由于共轭水深方程是一个关于共轭水深的高次 方程,不便直接计算,常用的方法为试算法。
11
12
13
例7.2 棱柱形平底明渠,断面形状、尺寸、跃 前水深给定。问:水跃段中底槛的存在对跃后水 深有何影响?
效率越高。 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可知:
1 Fr1 1.7 ,为波状水跃,消能效果最差; 1.7 Fr1 2.5 ,为弱水跃, K j 20% ; 2.5 Fr1 4.5 ,为不稳定水跃,K j 20 45% ;
4.5 Fr1 9 ,为稳定水跃,K j 45 70% ; Fr1 9 ,为强水跃,K j 85% 。
b
q2 h12 q2 h22 gh1 2 gh2 2
17
q2 h12 q2 h22 gh1 2 gh2 2
2q 2 g
h1h22 h2h12
h1
h2 2
18 q2 gh23
1
h2 2
1 8Fr22 1
同样地
h2
h1 2
q2 1 8 gh13
1
h1 2
1 8Fr12 1
A1hc1
Q2 gA2
A2hc2
T
h
即
J
(h1 )
J
(h2
)
T
h2
可见,h1不变,有底槛时,
h1
h2 会减小。
J (h2) J (h1) J (h)
16
二、矩形明渠共轭水深的计算
共轭水深方程
Q2 gA1
A1hc1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7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7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e5e9973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e.png)
些原子是否相同,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四
个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最多有三个原子共平面。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1)甲烷的球棍模型是,甲烷的电子式是
构吗?
提示:因C—H与C—Cl的长度不同,故CH3Cl是四面体结构,
但不是正四面体。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2.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气味
气体
无
密度(与空气相比) 水溶性
臭
比空气 小
极难溶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3.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甲烷性质比较稳定,与 强酸 、 强碱 、
3.(1)碳原子数不多于10时,以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上“烷”字,如甲
烷、乙烷等。
(2)碳原子数在10以上时,以 汉字数字 表示,如C16H34(十
六烷)。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破
随堂训练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
(2)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 单键 、 双键 或
三键 。
(3)碳原子之间彼此以共价键构成 碳链 或 碳环 。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 第1节 第2课时 烷烃的性质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7章 第1节 第2课时 烷烃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50436e477232f60dccca126.png)
第2课时 烷烃的性质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结合实验,掌握甲烷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2.根据甲烷的性质,迁移理解烷烃的性质及应用,培养“证据推理与变化观念”的核心素养。
一、烷烃的性质1.烷烃的认识:天然气、沼气和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凡士林”、石蜡、汽油、煤油的主要成分是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烷烃。
2.烷烃的物理性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加) 烷烃均为难溶于水的无色物质。
(1)熔点、沸点与密度:逐渐升高。
(2)状态:由气态→液态→固态,其中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烷烃为气态。
3.烷烃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烷烃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
但在特定条件下可燃烧,在较高温度下会发生分解,与氯气等发生取代反应。
(1)氧化反应—燃烧反应CH 4、C 3H 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3H 8+5O 2――→点燃3CO 2+4H 2O 。
微点拨:煤矿中时常发生瓦斯爆炸,这与CH 4气体爆炸有关。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
(2)受热分解——应用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生产中。
(3)取代反应——以甲烷为例,写出化学方程式①CH 4+Cl 2――→光CH 3Cl +HCl②CH 3Cl +Cl 2――→光CH 2Cl 2+HCl③CH 2Cl 2+Cl 2――→光CHCl 3+HCl④CHCl 3+Cl 2――→光CCl 4+HCl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CH 4与Cl 2在光照下,能生成几种有机物?这些产物的状态和溶解性如何?提示:4种有机物,一氯甲烷(CH 3Cl)为气态,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四氯化碳)均为液态,4种产物都不溶于水。
二、有机物的一般性质1.物理性质:大多数有机物的熔点比较低,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个性差异与教育第1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个性差异与教育第1](https://img.taocdn.com/s3/m/663b9c7276a20029bc642d5f.png)
2、智力落后的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智商在70分以下者为智能不足。智能不足并不是某种心理
过程的破坏,而是各种心理能力的低下,其明显的特征是 智力低下或社会适应不良。智能不足可分为三个等级: ①轻度,智商70~50。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劳动,但 应付新奇复杂的环境有困难,学习有困难,很难领会学习 中抽象的科目。 ②中度,智商50~25。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可以或部 分有障碍,只能说简单的字或极少的生活用语。 ③重度,智商在25以下。生活不能自理,动作、生活都有 困难。
13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imitative ability)是指人们通
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 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 能力。 创造力(creative ability)是指产生新的 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14
(三)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是指人脑加工、储存
19
2.创造力测验
对于下列物品,把你所想到的用途尽量说出来: A.牙签 B.砖 C.曲别针 故事结尾 淘气的狗 一条淘气的狗过去常常悄悄地跟在行人的脚后,然后突然
咬他们。狗的主人只好将一个铃铛系在它的颈上,这样无论 它走到哪儿,都会发出响声。这条狗想真是太好了,于是很 骄傲地响着铃铛声走遍了全城。但是,一条老狗说…… 非直接联想 让被试给出第四个词并使之与下列每组三个词有联系: A.老鼠一蓝色一农舍小屋 B.轮子一电一高 C.外面一狗一猫 D.惊奇一线一生日
23
(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与教育 人的智力表现有早有晚。 人才早慧是和儿童优异的先天素质,良好的环境
力的程度)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
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 心理活动指向性特点(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
第七章第1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第七章第1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665278060b4e767f5acfce35.png)
定义1
由n个数 a1, a2,…, an 所组成的有序数组
= (a1, a2,…, an)
称为n维向量. 数 a1, a2,… an 称为向量 的分量 (坐标),aj 称为向量 的第 j 个分量(坐标). 一般地,我们用, , 表示向量,a, b, c 或 x, y, z 表示其分量.
线性相关.
定理3. 任意 n+1 个 n 维向量都是线性相关的.
推论3. 若1, 2,… m为 n 维向量.且 m > n
则此向量组 线性相关.
定义3. 设 T 是 n 维向量所组成的向量组.
如果 T 的部分组 1, 2,…,r 满足
(i) 1, 2,…, r 线性无关; (ii) T, 可由1, 2,…, r 线性表出, 即 , 1, 2,…,r 线性相关. 则称向量组1, 2,…, r为向量组T的一个极大线性无 关向量组,也称极大无关组.
0= 1 (1 + 2 )+ 2 (2+ 3 )+ 3(3 + 1 ) = (1+ 3)1 + (1 +2)2 + (2 +3 )3.
1+3 =0, 1+ 2 =0,
2+3 =0.
1+2+ 3=0, 1=2= 3=0. 故 1 , 2 , 3 线性无关. 证毕.
且 1, 2,…, r, 0, …, 0 不全为零,
即1, 2, …, r , r+1 ,…,m 线性相关.
推论1. 若1, 2,…, r 线性无关. 则其部分组 (由1, 2,…, r 中某些向量组成的向量组)
也线性无关.
推论2. 若向量组中含有零向量, 则 此向量组
第7章_缝隙流动
![第7章_缝隙流动](https://img.taocdn.com/s3/m/547e96e9941ea76e58fa049d.png)
e
是平行平板缝隙
13
第二节 偏心环形缝隙
p3 v0 dq 12 l 2 rd
v0 p 3 3 1 cos rd 1 cos rd 12l 2
q
2
0
p 3 3 2 v0 dq 1 d 12l 2 2
8
第一节 平面平行缝隙、同心环形缝隙 令 q 0 得 0
6v0l 0 p
0
无泄漏缝隙
i)对确定的 v0 , , l , p 可计摩擦力很大
iii)不适于往复运动及 v0 变化的场合
9
第一节 平面平行缝隙、同心环形缝隙
由N-S方程,得(类似于圆管层流的简化)
2v y 1 p 0 2 y z
1 p 0 x 1 p 0 z
由后两式可知: P是y的函数
vy 与y无关
(
v y y
0)
p 对y而言是常数,且应 y
p dp p ( p1 p2 ) dy l l 3y
p 2 B 3 Bv0 l 12l
2
第一项:压差流动功率损失 第二项:剪切流动功率损失 10
第一节 平面平行缝隙、同心环形缝隙
无论
p, v0
方向如何都有 P 0
dP 0 令 d
解得: 功率损失最小的 b
2v0 1 b l 0 p 3
11
第二节 偏心环形缝隙
第一节 平面平行缝隙、同心环形缝隙
vy 仅是z的函数 2v y d 2v y 2 z dz2 p 2 z C1 z C2 积分: v y 2l
由边界条件: v y 得: C2 0
第七章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
![第七章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49b304964bcf84b9d57b25.png)
1.人工呼吸急救法
图7- 6 心脏胸外挤压法 a)向下挤压 b)迅速放松
第三节
安全用电措施
一、安全用电制度措施
1.安全教育 2.建立和健全电气操作制度
2.建立和健全电气操作制度
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定期检查、校 验。 2)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 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严格遵守停电操作的相关规定, 操作前做好防止突然送电的各项安全措施。 4)安装高压油开关、断路器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 置于断开位置。 5)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 柄取下或锁上,悬挂标识牌,防止误合闸。 6)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同一设备可做接地和接 零,同一供电网不许有的接地和有的接零。
3.电气防爆措施
6.简述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挤压心脏法的步骤和要领。 7.什么是避雷器?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8.电气火灾的预防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7章
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电流 通过成年男性人体的平均电流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时,
人会有麻木感;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电流,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6m A(成年女性约为10.5mA);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电流引起的心 室颤动,人的最小室颤电流约为50mA,室颤电流也被称为致命电流,会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2)流经人体途径 电流直接通过心脏最危险,有可能导致死亡;电流通 过脑部中枢神经,会引起神经失调,严重的也可能致死;电流通过脊髓, 可能会导致半截肢体瘫痪。 (3)持续时间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人体受到的伤害就 越严重。 (4)电流频率 频率在25~300Hz的电流最容易导致生命危险,其中40~60 Hz交流电对人危害最大。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东南亚》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东南亚》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501db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8.png)
• (2)自西向东/自西南向东北 西高东低/西南高东 北低 沿河/河流沿岸
• (3)位于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名称可以 不写,若写错不给分)
• (4)马六甲 印度
• (5)游轮 经济实惠/运费低 飞机 速度快
印度洋
太平洋
大洋洲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地理位置 的重要性: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
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
马六甲海峡
1.马六甲海峡位于哪 个半岛和岛屿之间? 2.马六甲海峡沿岸有 哪些国家?
马来西亚
新加坡 马六甲海峡
印度尼西亚 马六甲海峡长1080千米,呈西北宽、东南窄的喇叭形, 水深25 ~200米,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有利于航运。
讨论: 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 大洋洲、印度洋的“咽喉”?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其中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联 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最重要航道。
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哪 些好的建议?并说出理由。
• (3)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B为_______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_________ 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 • (5)到巴厘岛旅游可以乘坐游轮或飞机,你会选择乘坐_______ ,理
由是: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 27. (每空1分,共10分)
• 6、人口与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下游及其两岸 • 7、人种:黄色
第7章_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
![第7章_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bbaa230b4c2e3f572763bc.png)
pD m 4S
相同的内压P作用下,球壳的环向应力要比同直径、同壁厚的 圆筒壳小一半。
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
关键问题是要确定椭球壳上任意一点的第一和第二曲率半径
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
1. 第一曲率半径R1
x2 y2 2 1 2 a b
一般曲线y =f(x)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
D 2sin
4
→
D 2R2sin
区域平衡方程式
m
pR 2 2S
三、环向应力计算-微体平衡方程
1.微元体的取法
三对曲面截取微元体: 一是壳体的内外表面; 二是两个相邻的、通过壳体轴线的经线平面; 三是两个相邻的、与壳体正交的圆锥面。
三、环向应力计算-微体平衡方程
二、经向应力计算公式-区域平衡方程
2.静力分析 作用在分离体上外力在轴向的合力Pz为: pz
4
D2 p
截面上应力的合力在Z轴上的投影Nz为: N z m DS sin 平衡条件 Fz 0 得:Pz-Nz=0,即: 2 D p - mDSsin 0 由几何关系知 R 2
2
12
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
3. 应力计算公式
经向应力
p m a 4-x 2 a 2-b 2 2Sb
p a 4-x2 a 2-b2 2Sb
环向应力
a4 2 - a 4-x2 a 2-b2
三、受气体内压的椭球壳(椭圆形封头)
第七章 社会工作过程 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与“案主”有关文档共39张)
![第七章 社会工作过程 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与“案主”有关文档共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779a59dd58fb770bf68a55cb.png)
一 、约定阶段
• (一)了解案主的来源
• (二)初步评估 • (三)建立专业关系
• (四)促使案主进入角色
• (五)与案主以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第18页,共39页。
二、评估问题阶段
• (一) 评估及其目的
1、 什么是评估
• 评估是认识、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与问 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初步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 和策略。
受助者的关系 • 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角色
第2页,共39页。
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它们是:社会 工作者,救助者,社会资源系统及环境。也有学者从系统论 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过程,认为社会工作过程包含改变媒介 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等四个基本系统。
第19页,共39页。
二、评估问题阶段
• (一) 评估及其目的
2、 评估的目的
• 第一,识别、发现受助者问题的客观因素,包括受助者的背景资料、 资源系统、问题存在的时间及曾经使用过的解决方法等;
• 第二,识别、发现受助者问题的主观因素,即受助者对问题的主 观实际感受;
• 第三,识别、发现造成和延续受助者问题的因素;
第7页,共39页。
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 2、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
• 社会支持是指各种社会形式对社会脆弱群体及社会生活困 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支 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
• 社会资本的概念首先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厄迪提出,他认为资本 有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 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 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资源与对 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占有密不可分,这种网络从集体性拥有的资 本的角度为各成员提供支持。
PLC第七章第一节 S7-200系列PLC新解读
![PLC第七章第一节 S7-200系列PLC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d18d797fd0a79563d1e7202.png)
1、装载与非装载指令——LD、LDN 当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起于左母线时,分别使用 以上命令。 例:
I0.0 I0.1 Q0.0 () Q0.1 () LD LDN I0.0 I0.1
2、与、或及输出指令 ( 1)常开触点的与、或——A、O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LD I0.0 例: A = I0.1 Q0.0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 TOF的工作 TOF用来在输入断开后延时一段时间断开输出。 当使能输入接通时,定时器位立即接通,并把当前值 设为0。当输入断开时,定时器开始定时,直到达到预 设的时间。当达到预设时间时,定时器位断开,并且 停止计时当前值。当输入断开的时间短于预设时间时 ,定时器位保持接以TOF指令必须用输入信号的接通 到断开的跳变启动计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 逻辑弹出栈指令 LPP (分支结束或主控复位指令) 逻辑弹出栈指令在梯形图中的分支结构中,用于将 LPS指令生成一条新的母线进行恢复。 注意:使用LPP指令时,必须出现在LPS的后面,与LPS 成对出现。
◆ 逻辑读栈指令 LRD 在梯形图中的分支结构中,当左侧为主控逻辑块时, 开始第二个和后边更多的从逻辑块。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 应用举例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例 组抢答器设计 控制要求1:设计一个4组抢答器,任一组抢先按下抢答按钮后 ,对应指示灯指示抢答结果,同时锁定抢答器,使其他组抢答按钮无 效。在按下复位开关后,可重新开始抢答。 (1) I/O分配:I/O分配表见表。
输入触点 I0.1 I0.2 I0.3 I0.4 功能说明 第一组抢答按钮 第二组抢答按钮 第三组抢答按钮 第四组抢答按钮 输出线圈 Q0.1 Q0.2 Q0.3 Q0.4 功能说明 第一组抢答指示灯 第二组抢答指示灯 第三组抢答指示灯 第四组抢答指示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说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2.结合实例,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P110-111)1.主要内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进步意义(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
(2)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的进化。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P111-113)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进步意义(1)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2)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3)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3.局限性(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4.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发展的原因①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对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判断正误:(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5)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是适应其生存环境的。
()(6)环境改变诱导生物产生变异,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变异得以保存,因此变异是定向的,选择是不定向的。
()答案(1)√(2)√(3)√(4)×(5)×(6)×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2.(1)历史贡献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②该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而来的以及物种是可变的,这对进化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局限性①拉马克将进化原因归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这大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②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
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③生物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
1.结合变异的知识,思考: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答案不一定。
只有环境改变导致了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的性状改变,才能遗传给后代。
2.利用拉马克的观点,如何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答案依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得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叶片,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1.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问题导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如物种不变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2)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3)“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答案B一题多变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__________。
①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由于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③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④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⑤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答案 ①②③④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分析(1)关系图解(2)分析①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②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包括三个方面: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竞争)。
而种内斗争对某个个体是不利的,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
③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生物变异⎩⎪⎨⎪⎧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 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存或淘汰。
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生物微小的变异得到积累。
一般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进化速度越快。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比较1.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如何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答案长颈鹿在繁殖后代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子长,有的脖子短。
在干旱的草原上,只有脖子长的才能获得更多食物,在代代相传过程中,有利变异(脖子长)逐渐积累,最后形成了长颈鹿物种。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具有怎样的关系?答案遗传变异在前,自然选择在后。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繁殖产生的大量变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保留下来。
2.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图中显示在使用农药前害虫中并不存在抗药性变异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从而保留了抗药性强的类型,并将逐代积累问题导析(1)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繁殖产生的大量变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在使用农药前,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保留下来。
(3)图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虫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从而被淘汰;BC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
答案B一题多变(1)图中AB段曲线为什么不可能达到零点?(2)据图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什么缺点?答案(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害虫具有抗药性。
(2)使害虫的抗药性得到积累,对环境造成污染。
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选项D不是拉马克的观点,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现代科学认为,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2.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
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答案C解析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漫长的过程,因此仅一代时间之后的性状是无法判断的,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
3.如图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颈鹿个体之间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并繁殖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可使生物朝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而不是朝向“符合人类需求”的方向发展。
4.下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____________。
变异只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长颈鹿能吃到高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长颈鹿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生存斗争是指______________。
(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指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二是指生物____________的过程。
适应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1)后代数目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不定向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3)性状改造自己形成适应环境的性状自然选择基础巩固1.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A.前一代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一代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答案A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答案C3.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答案B解析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题目中的①、④与之相矛盾,故正确答案为B。
4.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是()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因为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达尔文自然进化学说的局限性是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