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身份标识确认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一)适用范围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4、将腕带环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5、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6、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差错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1、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认真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的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前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3、在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5、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6、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论的急诊无名患者,使用“腕带”填写无名氏-编号、性别、急诊时间、诊断,如需住院,填写住院号和科室。
7、关键流程识别(1)急诊科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登记簿上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班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急诊科护士电话通知病房,并携带病历、转科登记簿,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③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论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簿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
(2)病房与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簿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②由转出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簿,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就诊者身份识别制度

就诊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落实双向识别
(一)鼓励就诊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保健护理活动中的查对环节。
(二)护士在实施任何操作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至少核对两种以上联合信息(可选用就诊者“姓名”+“床号”或“年龄”或“出生日期”或“住院号”),确认就诊者身份,严禁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唯识别依据。
二、落实腕带识别
(一)所有急诊抢救和留观者、所有住院就诊者、无名氏、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就诊者、新生儿和婴幼儿,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手术部、产房、急诊科等均必须佩戴腕带做为就诊者身份的重要标识方式(腕带信息包含:入住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过敏史等)。
(二)就诊者入院后,护士及时填写腕带信息,向就诊者做好解释,与就诊者或家属或医护人员双人确认后协助其佩戴好腕带。
(三)就诊者转科或转床后,护士及时更换腕带信息。
(四)腕带为一次性使用物品,就诊者出院时,按医疗废物相关规定处理。
三、落实重点环节、重点就诊者身份识别
(一)就诊者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分别以住院病案号/门诊就诊卡号作为唯一标识
(二)无法正常交流的就诊者(昏迷、语言交流障碍、无名氏、弃婴等)必须佩戴腕带(包含:入住科室、床号、姓名/无名氏n、性别、诊断、住院号/门诊就诊卡号、过敏史不详等信息),落实腕带识别,同时查对床头卡信息。
(三)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必须采用双向识别和腕带识别,采取反问式查对,核实床头卡及腕带信息。
(四)就诊者转科交接时必须同时执行双向识别和腕带识别,采取反问式查对,双方共同核实腕带信息,包括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科、母婴同室病房之间的转接,落实交接流程并双方签名。
医院无名氏制度

医院无名氏制度背景介绍:医院无名氏制度是指在医院内部建立一个无名氏登记和管理系统,用于处理无名氏患者的相关事务。
无名氏患者是指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患者,如意外伤害、意识丧失等。
医院无名氏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无名氏患者的权益,提供更加规范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无名氏登记与管理1.1 无名氏登记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无名氏登记处,负责登记和管理无名氏患者的信息。
无名氏患者进入医院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其信息录入无名氏登记系统,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特征等。
1.2 信息保密医院无名氏登记处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确保无名氏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未经患者本人同意,无名氏患者的个人信息不得向外界透露。
1.3 信息更新医院无名氏登记处应定期更新无名氏患者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对于已经离院或身份得到确认的无名氏患者,应及时将其从无名氏登记系统中删除。
二、医疗服务2.1 优先救治无名氏患者在医院就诊时,应优先得到医疗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2 医疗费用无名氏患者的医疗费用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不得因为其无名氏身份而加收额外费用。
2.3 医疗护理医院应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疾病诊断、手术治疗、康复护理等,确保无名氏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照顾。
三、人道关怀3.1 心理支持医院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无名氏患者及其家属应对心理困扰和压力,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
3.2 社会帮扶医院应积极与社会福利机构合作,为无名氏患者提供必要的社会帮扶,包括但不限于临时住所、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
四、无名氏身份确认4.1 身份查找医院无名氏登记处应与公安机关、社会福利机构等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尽力查找无名氏患者的身份信息。
4.2 公告寻人对于长时间未能找到身份信息的无名氏患者,医院可通过媒体等渠道发布公告,寻求社会帮助,帮助找到其亲属或其他身份信息。
五、无名氏患者离院处理5.1 身份确认经过一定的努力和时间,若无法找到无名氏患者的身份信息,医院可与公安机关合作,进行身份确认工作。
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AQ-9 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1、对所有住院患者、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手术前、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辨识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成人腕带标识的内容为: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
3、新生儿应在手上、脚上各系一腕带,内容包括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出生(或入院)时间、体重等。
4、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氏患者,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就诊编号+性别”作为身份识别信息。
5、对需要佩戴“腕带”的患者,护士须于入院、留观及门诊输液时为其佩戴。
患者在院期间须佩戴“腕带”,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剪断、取下。
6、应认真、清晰、完整填写“腕带”内容,使用过程中注意及时更新,如信息更新时、字迹模糊时等。
7、佩戴腕带应松紧适宜,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如因病情无法佩戴手腕带时,应戴在脚腕处。
对于腕带过敏患者,可将腕带系于病员服第二个扣眼处,以便于核对。
三无人员身份核查

三无人员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1.三无人员即无家属、无意识、无证件的患者。
2.分诊护士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诊安排救治。
3.双人搜查患者衣袋,共同封存患者钱物并进行保管。
如有手机,
搜寻联系人信息,查找相关亲属。
4.如无家属信息,通知保卫处或行政总值班。
5.分诊护士填写“三无人员就诊记录”。
6.身份标示方法:
1)腕带填写内容:“无名氏”、性别、初步诊断、就诊时间。
2)按腕带使用方法正确佩戴。
3)联系家属后及时更改“无名氏”信息并交与其交接患者钱物,
同时双方签字确认。
【护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2009年01月制订
2015年09月修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正确识别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住院
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患者的床号和房间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凡急诊抢救、留观、门诊输血患者及住院病人均需佩戴腕带。
腕带中患者信息包含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条码等。
若为传染病人,可在腕带上有“C”标记处打勾。
若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在腕带上给予标识。
3.无名氏患者由接诊医护人员临时命名,临时命名的方法:“无名氏+接诊日期+数字”,从
“1”开始,按数字顺序命名,当年内数字使用不重复。
4.门诊和急诊的各个流程均需做好患者身份确认。
如挂号、预检分诊、药房发药、医生开
写处方和各种检查单、开写《入院通知单》时,常规核对“姓名、性别”,必要时核对“就诊卡号”或“医保卡号”。
住院处在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时,必须核对《入院通知单》中患者信息,核实无误后打印腕带。
5.对患者实施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采集标本等任何治疗、操作、检查时,转运、转科、
迁床时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患者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6.手术室接手术患者,在等候区核对腕带进一步确认手术患者身份。
接入手术间后、麻醉
之前、手术者切皮前及手术结束后,均必须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7.患者到达病区时,护士双人核对《入院通知单》、腕带中患者信息,核实无误后为其佩
戴腕带。
8.核对患者身份时,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
幼童、虚弱重病、智力不足、意识不清等无
法应答的患者由家属或陪伴者叙述其姓名、年龄,同时查看腕带信息,确保身份正确。
身份识别制度

身份识别制度(一)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二)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护士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三)应至少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项目),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并由患者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识别患者身份。
(四)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作为患者识别的补充信息。
(五)无名氏患者如何进行身份识别?皆以“无名氏+年+月+日+来诊序号”命名,以方便出现多个无名氏时能区分对象,统一佩戴手腕带作为辨识患者的方法。
(六)腕带使用与管理.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入院管理中心打印腕带并发放给患者。
1.患者到达病区后,责任护士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为患者佩戴腕带。
2.产房新生儿出生后,台下助产士、产妇、台上助产士三方核对新生儿性别,再次三方核对无误后为新生儿佩戴手腕带。
核对信息包括:母亲姓名、床号、出生日期、体重、身长、婴儿性别、住院号。
3.为患者佩戴腕带应松紧适宜,以能放入食指为宜。
4.责任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5.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可佩戴于下肢。
6.无腕带患者,护士不应为其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
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腕带取下。
7.腕带颜色管理:(1)儿童、成年患者:①普通患者:蓝色腕带;②传染病患者:黄色腕带;③药物过敏患者:粉色腕带。
(2)新生儿、婴幼儿:①男宝宝:蓝色腕带;②女宝宝:粉色腕带.如遇转科、腕带字迹不清或丢失,应及时更换。
8.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标识信息。
9.腕带是患者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10.患者出院离开病区时,病房护士应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严禁携腕带出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所有的住院患者均佩带“腕带”作为身份的识别标识。
3、“腕带”的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房床号、住院号、血型、过敏史等信息。
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氏患者,在“腕带”上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
4、“腕带”填写的识别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二人核对正确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5、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6、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方法,即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7、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新生儿、儿童,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8、对无名患者以“腕带”及床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9、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留观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10、急诊科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以及产房与病房之间交接患者时,以“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病房护士再
次核对病人信息。
11、门诊、急诊患者,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必须患者自述姓名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共同核对患者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管理制度一、目的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避免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一)适用范围一、需佩带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二、需佩带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利用注意事项一、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二、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发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笔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按照患者情况选择大小适合的腕带。
(三)腕带佩带要求一、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查对后佩带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带在脚踝上。
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二、佩带腕带前,应仔细查对病人病历。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进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映,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带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查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带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五、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需当即佩带新腕带。
(1)查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明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眷证明患者的身份。
六、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带腕带操作程序一、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二、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3、请患者或家眷查对无误;4、将腕带围绕于患者手腕或脚踝部,松紧及位置适宜。
五、向患者及家眷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六、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将腕带剪断取下。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避免因身份识别过失而发生各类医疗不良事件、医疗过失或医疗事故,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医的每位病人应当如实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医院无名氏制度

医院无名氏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无名氏患者,即没有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给医院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无名氏患者,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无名氏制度。
二、无名氏患者登记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无名氏患者登记处,负责接待和登记无名氏患者。
2. 无名氏患者登记处应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病情描述等。
3. 无名氏患者登记处应为每位无名氏患者发放一个惟一的标识号码,并在登记表上记录该号码和患者的基本信息。
三、无名氏患者管理1. 医院应建立无名氏患者档案,将每位无名氏患者的基本信息、诊疗记录、医嘱等相关信息进行归档保存。
2. 无名氏患者档案应妥善保管,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 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无名氏患者管理流程,确保无名氏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服务和关心。
4. 医院应加强对无名氏患者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无名氏患者服务1. 医院应为无名氏患者提供与其他患者相同的医疗服务,并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医院应提供必要的翻译服务,以满足无名氏患者的沟通需求。
3.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无名氏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
4. 医院应加强对无名氏患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医院无名氏制度的了解和认同。
五、无名氏患者权益保障1. 医院应制定无名氏患者权益保障政策,明确无名氏患者的权益和义务。
2. 医院应加强对无名氏患者的法律援助和维权工作,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 医院应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无名氏患者的投诉和意见。
六、无名氏患者信息的使用和保密1. 医院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无名氏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2.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限制无名氏患者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权限。
3.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无名氏患者信息保密的意识和能力。
医院无名氏制度

医院无名氏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无名氏制度是指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无名氏管理机制,对于无名氏患者进行统一管理和服务,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无名氏患者指的是因为意识丧失、身份不明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患者。
二、目的和意义1. 提高医院服务水平:通过无名氏制度,医院能够更好地为无名氏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2. 保护患者隐私:无名氏制度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避免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3. 促进医疗安全:无名氏制度能够减少患者身份混淆导致的医疗事故,提高医疗安全性。
4. 优化医疗资源利用:通过无名氏制度,医院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分配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无名氏制度的具体内容1. 无名氏登记:医院应当建立无名氏登记系统,对于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患者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所在病区等。
2. 无名氏标识:医院应当为无名氏患者统一发放无名氏标识,以便医务人员能够识别和管理无名氏患者。
3. 无名氏管理团队:医院应当组建专门的无名氏管理团队,负责无名氏患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等。
4. 无名氏信息保护:医院应当加强对无名氏患者信息的保护,确保患者个人隐私不被泄露,采取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
5. 无名氏治疗流程:医院应当制定无名氏患者的治疗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和护理。
6. 无名氏患者家属沟通:医院应当加强与无名氏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发展,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关切。
7. 无名氏患者出院转诊:医院应当对无名氏患者的出院和转诊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康复和转诊服务。
四、无名氏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医院应当制定无名氏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责任。
2. 建立信息系统:医院应当建立无名氏登记和管理的信息系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患者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
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科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院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3、住院的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三)无名患者身份核对流程无名患者就诊正确标识患者腕带信息二名护士核对腕带信息医务人员在各种诊疗、护理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式(性别、住院门诊号)患者身份确认后,更换腕带,二名护士核对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
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科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院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
无名氏身份标识确认制度与流程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
、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
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
、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三)无名患者身份核对流程。
医院无名氏制度

医院无名氏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无名氏制度是指在医院中,对于无名氏患者的管理和处理方式的规定。
无名氏患者是指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患者,包括流浪者、意外受伤者、精神病患者等。
医院无名氏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医院的合法权益,规范医院在处理无名氏患者方面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方式。
二、无名氏登记与管理1. 无名氏登记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无名氏登记处,负责接待和登记无名氏患者。
登记时应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患者的身体特征、伤情、症状等信息,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医学检验,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无名氏标识医院应为每位无名氏患者提供独立的标识,如编号或者特殊标志,以便于患者的识别和管理。
标识应保持完整和清晰可见,避免混淆和误认。
3. 无名氏信息保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无名氏信息保密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未经患者本人或者相关法律授权,任何人员不得向外界透露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病情资料。
相关医务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三、治疗与护理1. 无名氏患者的治疗医院应按照像关医疗规范和流程,对无名氏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
医务人员应全力以赴,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无名氏患者的护理医院应为无名氏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支持和社会匡助等。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需求,提供温暖和关心,匡助患者恢复健康。
3. 无名氏患者的康复与安置医院应积极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为无名氏患者提供康复和安置服务。
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匡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庇护和支持。
四、无名氏患者的处理1. 寻觅患者亲属或者监护人医院应竭力寻觅无名氏患者的亲属或者监护人,以便及时通知其患者的病情和处理情况。
医院可通过公告、媒体报导等方式,广泛寻觅患者的身份信息。
2. 无名氏患者的身份确认若医院无法找到患者的亲属或者监护人,可委托相关机构进行身份确认工作。
医院无名氏制度

医院无名氏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有时候患者可能无法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或者身份信息不完整,这给医院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引入了无名氏制度,旨在为无法提供身份信息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并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无名氏制度的定义和目的无名氏制度是指医院为无法提供身份信息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项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益,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并确保医院的工作秩序和医疗安全。
三、无名氏制度执行流程1. 患者到达医院后,若无法提供身份信息,则由医院工作人员引导患者进入无名氏制度流程。
2. 医院工作人员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包括患者的外貌特征、身高、体重等信息,并为其分配一个临时编号,以便后续医疗服务的跟踪和管理。
3. 患者被安排进行初步的身体检查,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医院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进行记录和跟踪。
5. 在患者治疗期间,医院将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的保密性,不对外公开患者的身份和病情信息。
6. 患者治疗结束后,医院将为其开具医疗费用清单,并提供相应的医疗证明。
四、无名氏制度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a. 保障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益,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治。
b. 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减少因身份信息不完整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c. 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的保密性,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2. 挑战:a.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无名氏制度管理体系,确保无名氏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b. 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无名氏患者的服务意识和技能。
c. 医院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对患者身份的核实和溯源。
五、无名氏制度的效果评估医院应定期对无名氏制度进行效果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无名氏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医院服务的评价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无名氏制度的运行。
医院无名氏制度

医院无名氏制度标题:医院无名氏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无名氏制度是指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的一种制度。
通过不使用患者真实姓名,而使用代号或者编号来标识患者,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这种制度在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旨在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一、保护患者隐私1.1 匿名就诊:患者在医院就诊时,可以选择使用代号或者编号代替真实姓名,确保个人隐私得到保护。
1.2 隐私信息保护: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记录时,采用无名氏制度,不记录患者的真实姓名和个人信息,以防止信息泄露。
1.3 安全保障措施:医院建立严格的信息保护制度,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利用。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1 专注医疗治疗:医护人员在不知道患者真实身份的情况下,更加专注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2.2 减少歧视和偏见:无名氏制度消除了患者的身份差异,减少了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歧视和偏见,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2.3 提升患者满意度:患者在医院就诊时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隐私的尊重,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防止信息泄露3.1 数据安全保护:医院采用无名氏制度,可以有效防止患者个人信息的泄露,保护患者隐私权。
3.2 法律合规性:医院在实施无名氏制度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信息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3.3 安全风险管理:医院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患者信息进行加密和备份,有效防范信息泄露的风险。
四、促进医患关系和谐4.1 建立信任关系:医院无名氏制度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个人隐私的尊重,建立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
4.2 减少矛盾纠纷:医院无名氏制度避免了因患者身份问题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4.3 提升医疗质量: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效率和满意度。
五、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5.1 信息化管理:医院无名氏制度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进步。
医院无名氏制度

医院无名氏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
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名氏患者,即无法提供身份信息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是因为意外事故、失忆等原因导致无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是因为社会底层的原因而无法正常办理身份证明。
为了更好地为无名氏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无名氏制度,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无名氏患者登记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无名氏患者登记处,负责登记和管理无名氏患者的相关信息。
2. 无名氏患者登记处应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与无名氏患者进行沟通和协助,确保登记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无名氏患者登记时,应尽量获取其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病情描述等,并给予一个临时的标识号码,方便后续的医疗服务和管理。
三、无名氏患者权益保障1. 医院应为无名氏患者提供与普通患者相同的医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就诊、住院、手术、药物配送等。
2. 医院应建立无名氏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机制,确保无名氏患者能够按照自身经济能力支付医疗费用,并避免因经济问题导致的医疗服务限制。
3.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无名氏患者咨询和投诉渠道,及时解答无名氏患者的疑问和投诉,并积极改进服务质量。
四、无名氏患者信息保密1. 医院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无名氏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确保其隐私权不受侵犯。
2. 医院内部应建立严格的信息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能访问和处理无名氏患者的相关信息。
3. 医院不得将无名氏患者的个人信息用于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推广、信息泄露等。
五、无名氏患者身份确认1. 医院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尽力确认无名氏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DNA比对等技术手段。
2. 在无法确认身份的情况下,医院应充分尊重无名氏患者的权益,不得因此拒绝提供医疗服务。
3. 医院应与公安部门等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解决无名氏患者身份确认问题。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腕带”利用制度与方法一、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样、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增强医治病房患者必需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利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查对。
佩带“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笔迹清楚标准,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眷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假设损坏或不清楚需要更新时一样需要经两人查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查对。
4、腕带佩带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缘故选择其他部位。
注意观看佩带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不是良好。
佩带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五、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六、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改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查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2021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原阳县人民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一、护士在给病人操作医治时,必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利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式,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关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样、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增强医治病房患者必需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二、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查对法,实施者除查对床头卡之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缘故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需利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需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严格执行腕带治理制度,腕带内容应填写正确、笔迹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和核对流程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一)身份标识方法
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
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
3、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信息。
(三)无名患者身份核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