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丧葬礼仪

合集下载

壮族土葬的一般流程

壮族土葬的一般流程

壮族土葬的一般流程壮族土葬有着独特的流程,这里就给大家唠一唠。

一、报丧。

家里有人去世了,这可是件大事儿。

家人得赶紧把这个悲痛的消息告诉亲戚朋友们。

这报丧的方式也挺有讲究的,一般就是家里的年轻人,像儿子或者侄子之类的,挨家挨户地去通知。

那表情啊,都是沉重得很。

而且报丧的时候,话不能乱说,要规规矩矩地把去世的人的情况说清楚,啥时候走的,因为啥走的,都得告诉人家。

亲戚朋友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那心里也是“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没了。

二、入殓。

三、停灵。

接下来就是停灵啦。

棺材会放在家里的一个特定的地方,这个地方一般都比较宽敞。

在停灵期间呢,家里就像个临时的“纪念馆”一样。

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吊唁,来的时候啊,都会带上香烛啊、纸钱之类的东西。

大家围在棺材旁边,回忆着和去世的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说着说着就哭成了一团。

而且在这个期间,家里人还得守灵呢,不管白天黑夜,都得有人在旁边陪着去世的人。

这守灵的时候啊,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过去的美好时光,还有对去世的人的思念。

四、出殡。

出殡那天,那可真是人山人海。

天还没亮呢,家里人就开始准备了。

抬棺材的都是村里的壮劳力,他们把棺材稳稳地抬起来,就像抬着一份沉甸甸的思念。

一路上,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着,哭声也是此起彼伏。

大家跟着棺材慢慢地走,就好像舍不得去世的人离开一样。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走过村子里的大街小巷,大家都在默默地为去世的人送行。

这时候啊,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种悲伤的氛围里。

五、安葬。

到了墓地,那就是最后的安息之地了。

人们会把棺材小心翼翼地放进挖好的墓穴里,然后开始填土。

填土的时候,每一把土都像是对去世的人的最后告别。

亲人们的哭声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达到高潮,大家都知道,这一填,就真的是和去世的人阴阳两隔了。

填完土之后呢,还会在墓地上立个碑,碑上刻着去世的人的名字、生卒年月之类的信息。

以后啊,亲人们就可以来这里祭拜,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了。

壮族的土葬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也饱含着亲人们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

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葬礼:壮族人的葬礼有什么样的特殊仪式导语:人死后,停尸于正厅。

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

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

一般停尸三日。

亲戚故旧来人死后,停尸于正厅。

以柚叶、桃叶或姜煎水浴尸换装。

入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

一般停尸三日。

亲戚故旧来吊,洒酒供祭。

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置于尸旁,用铜钱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饭、茶叶,意为使死者在往阴间的路上有赶路饭和买路钱。

有的以朱砂点五官,叫做“开光”。

尸体遮盖白布。

擂鼓或燃放鞭炮志哀。

如死者为妇女,还必须向外家报丧,俟外家来人“见面”后方能入殓。

有些地区,子女为父母办丧事,要请两位歌师分扮舅甥,通宵达旦以问答形式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劝喻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

死后的第二十一天的时把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拿到坟前烧,这个叫做过三七。

壮族有“二次葬”的传统。

一般葬后三年揭棺,捡取骸骨放入陶缸内(此环节叫“捡金”,装尸骨的罐子叫“金罐”)置于岩洞或土洞中,选择“吉壤”再行安葬,称“二次葬”。

至此,死者才成为祖先神灵而受供奉。

对非正常死亡的,被认为将变成恶鬼,因此必须火葬。

请道公诵经打斋,骨灰随道公跳过火坑,才承认其阴魂与祖先神灵有同等地位。

巫师分巫和师两类,被认为能交通鬼神的人神中介。

巫又称小巫,多指巫婆。

作法时穿常服。

无师授,无经典。

以瓢为乐器,名之为“鼎”,也有摇着铃铛。

巫以巫术活动为主,自称能代人“神游”阴间,寻找死去的亲人,代为传言;或替人问神问鬼,以告吉凶祸福。

师又称师公。

由师徒传承,但无组织。

不吃素,可婚娶。

主要为人“驱鬼”、“祈鬼”、“择吉”、“求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

广西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懂,你还记得多少呢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在农村对于红白喜事最为重视,因此有着诸多的禁忌与讲究,前段时间回寨子里参加了一场白事,感觉好多规矩啊,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不懂了,今天说一下我们这边的丧葬习俗。

1、在我们这边如果有老人去世,那么孝子会在门口放两包鞭炮,注意不能放长鞭炮,意思是家里有人去世升天了,然后通知理事会的成员来家里开会,我们这边有老人去世是每户去一个人帮忙的,我们寨子有70多户人,等寨子里的人到齐后就开始抓阄,我们这边会把工作内容写在纸上,你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说我抓到不想干的就不干,然后就各自去做各自的工作。

2、从老人咽气后,就要点上香了,点上长明灯,要注意的是,香不能断掉,就是要一直有香烧着,长明灯也是不能灭的,要一直亮着。

3、让人去亲戚家报丧,我们这边不用自己去的,寨子里的人谁抓到报丧的工作,谁就去报丧,主家只要告诉他亲戚家地址是哪里的就可以了,现在报丧不比以前了,以前没有电话,都是全靠人去的,现在有电话了,一般的表亲都是直接电话通知,只有娘家这些是必须人去报丧的。

4、等采买的人回来后,孝子贤孙就要披麻戴孝了,但是现在也简化了,都是头上戴白布就可以了,女士要把头发放下来披着,腰系麻绳,一般看见白布很长差不多拖地的就是逝者的儿子,亲戚只有一小节,都是扎在手臂上的。

5、我们这边要砍“哀杖”,有的地方用的是柳树,我们这边用的芦苇杆,这个是不可以乱丢的,要随着逝者一起下葬的,会铺在逝者的棺材旁边,人家看这“哀杖”就知道墓主人的儿孙数量。

6、孝子贤孙要跪在路边迎客,不能一直呆在灵堂里,亲戚来的时候吹唢呐的师傅会提醒的,你只要听见唢呐声音就是有亲戚朋友来吊丧了,亲戚没有让你起来,你不能自己战起来,有的亲戚是很会哭丧的,你得陪着他们一起哭。

7、我们这边是在晚上进行入殓仪式,以前古代人入殓的时候会在逝者嘴里放玉石,现在都是放硬币,道公会在棺材里面放上铜钱,然后进行入殓仪式,在这时候孝子贤孙一定要大声哭出来,盖棺之后会用一块新的被子盖在棺材上,我们这边都是用红色的被子居多。

广西农村葬礼流程

广西农村葬礼流程

广西农村葬礼流程在广西农村,葬礼可是一件大事呀!那场面,那氛围,真的是很特别呢!当有人离世后,家里就会开始忙起来啦。

首先得找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来帮忙操持,他们可是这方面的行家呢!然后就开始布置灵堂,把逝者安放在那里。

灵堂周围会摆上许多花圈,那可是对逝者的一种敬意和怀念呀。

接下来,通知亲朋好友那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听到消息后,都会纷纷赶来。

远的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一下子都聚集到了一起,真有点像一场大聚会呢,只不过这场聚会的氛围有些悲伤和凝重罢了。

到了晚上,那可热闹啦!会有道士来做法事呢,各种仪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他们穿着特别的服装,嘴里念念有词,手里还拿着各种道具,就好像在演一场神秘的戏剧一样。

这时候,家里人就得一直守在旁边,不能离开。

这是对逝者的尊重呀,你说是不是?出殡的那天,那场面更是壮观!村里的人几乎都会来帮忙,抬棺的抬棺,送葬的送葬。

一路上,鞭炮声不断,哭声也不断。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毕竟是失去了一位亲人呀。

那长长的送葬队伍,就像一条缓缓移动的巨龙,带着逝者走向最后的安息之地。

到了墓地,还有一系列的仪式要做呢。

把棺材安放好,填上土,立上墓碑,这才算完成了整个葬礼的过程。

然后大家会在墓前烧纸、上香,再磕几个头,表达对逝者的最后敬意。

你说,这葬礼是不是很有仪式感呀?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和怀念呀。

这是广西农村的传统,是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相聚也有离别。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呀!广西农村葬礼流程虽然有些复杂,但它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不仅仅是一场送别,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让我们明白,生命虽然短暂,但爱和怀念可以永远存在。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仪式,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这就是我们的根呀!我们不能忘记它,要一直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浓浓的情感和文化的魅力。

难道不是吗?。

壮族丧葬文化

壮族丧葬文化

浴尸设道放三炮
三、入 殓
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 殓仪式。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草木灰,后 铺上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白布盖上, 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 棺外。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 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边哭边歌,以示 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 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 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 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 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 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 者灵位,点灯燃香烛, 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二、洗礼
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 忙各种丧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 ,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 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者擦 洗完毕,俗曰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 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 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 俗曰含金。
停丧期间,壮族对死者 亡魂的处置方式有赎魂 、开路、超度3种形式。 道公或师公选择的赎魂 场地一般先择在屋外十 余宽的空场上,设天汗 洪献祭台地汗洪献祭台 、主师台、将相台、龙 山神台、银河道。
五、出 殡
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 ,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 后。出殡时,先由亲属一 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 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 撒纸钱。道公一路敲锣打 鼓,持利剑在前开路。灵 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 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 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 面。行进途中,灵柩绝对 不能着地,直至墓地。
出殡
出殡后,丧家在 屋的一角安桌设死者 灵位,朝夕供奉饭菜 ,过节点灯烧香。满 三年孝男孝女才脱孝 服。
壮族丧葬的葬式
在死者的葬式上,壮族曾经有过 各种葬式。如岩洞葬、悬棺葬、 屈肢蹲式葬、水葬、火葬、拾骨 葬等。而民间普遍流行的是拾骨 葬。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

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

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

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

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

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

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

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

广西大新短衣壮丧葬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分析

广西大新短衣壮丧葬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分析

广西大新短衣壮丧葬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分析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大新短衣壮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及现代价值研究》文章描述了广西大新短衣壮丧葬习俗及仪式流程,包括入殓、挂燃灯、天祭、出殡等。

分析了短衣壮丧葬习俗的民族特色,包括奉行一次葬,殡出仪式独特,由逝者生育史决定殡葬祭祀仪式。

阐述了短衣壮丧葬文化的现代价值,认为其彰显繁衍子嗣的人类性,强调子女平等的民族个性,一次葬维持节俭风气。

标签:短衣壮;丧葬文化;现代价值短衣壮是壮族“布侬”支系的一个分支,男性上身穿大襟黑衣,下身穿大裤腰折叠黑裤,扎黑色绑腿,脚穿草鞋;女性头戴花头巾,上身穿绣有花边的蓝靛染制的无领无袖对襟短衫,下身穿黑色的百褶长裙,打黑色绑腿,脚穿船型花鞋。

[1]正是因为妇女穿短衣长裙而被人们称为“短衣壮”。

短衣壮人口稀少,目前仅有7000左右的人口规模,95%为农姓,全部聚居在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板价屯和板禄屯,距离县城70公里。

短衣壮聚居地历史上曾有“上化”、“上甲”等称谓,元朝末年划归安平州管辖,故短衣壮人在当地又被称为上甲人、上化人。

“化”在当地土话里意为“乞丐”,可见该族群在旧社会时期是受到周边其他民族歧视和排挤的。

该族群世代独居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与外界交通联系极其不便利,与世隔绝近千年,2008年大新县铺设从宝圩乡到板价村的水泥路后,短衣壮人开始逐渐与周边其他壮族支系互通往来。

短衣壮人是典型的稻作农耕南方边疆少数民族,族人中少有读书识字者,故该族群没有家谱、族谱或其他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全靠世代口传。

据传,该族群是北宋侬智高起义军的后人,当年侬智高起义反对封建统治王朝的剥削压迫,兵败后退守深山密林,起义军后人隐居上化地区少与外界往来,故千年来壮族特色文化保存得较为完整,极少被汉化。

随着“村村通道路”政策的实施,短衣壮古朴特别的风俗文化呈现于世人,媒体和学术界惊异于该族群历尽千年沧桑仍坚守不移的优秀古壮族文化传统,将该族群称为研究古骆越壮族文化的“活化石”。

壮族历史 壮族独特的岩葬是怎样的

壮族历史 壮族独特的岩葬是怎样的

壮族历史壮族独特的岩葬是怎样的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

岩葬,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士,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土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在下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

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

壮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年期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大部分的壮族岩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

古代壮族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呢?这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

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

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系在一起了。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壮民族的丧葬礼俗复杂多样,既有社会礼仪的特点,又有人类处理死者的信仰行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壮族的丧葬礼仪习俗人老临终,家人尽集身旁,以示告别。

有的地方,人死后由孝男、孝女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烧香焚纸钱以“买水”浴尸,然后鸣枪、放炮、敲锣打鼓或嚎啕痛哭以向村邻报丧。

Deuz bae 终别壮族老人病危时,儿女、媳妇们必须昼夜轮流守候身旁照料,当老人脸上泛起红晕、眼睛特别明亮时,有经验的人便知道,此乃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于是召集全部儿女、媳妇至床前,恭听老人的临终嘱托。

老人断气后,立即用白布将尸体盖好。

Naeuz fangz 报丧采取两种方式:(1)放炮、鸣枪、敲锣打鼓或嚎啕大哭,告知邻居和亲友。

房族兄弟和近邻闻之,即主动前来帮助料理后事。

(2)由丧家晚辈或请邻居到亲族、好友,特别是舅家报丧。

报丧人到死者亲友家门不能直接入门,而必须叫人用火灰撒在门口和门槛后,方可进门报丧。

Swiq ndang 浴尸浴尸之水必须由孝男持瓮到河边或井边投钱币后汲回来。

若死者没有生育儿子,则以族内兄弟的一个儿子来代替,此人因此便成为死者的继承人,有权继承死者的遗产。

孝男去买水时必须头戴竹制白布丧帽,身着白布孝服,脚穿草鞋,陪同的亲友也要头戴白布孝巾;将水汲回来后,加入柚子树叶或柑橘树叶、桃树叶、黄皮树叶等烧至温热,俗称“解秽水”,由孝男、孝女用此水亲自为死者浴尸。

浴尸后开始为死者剃发须(男性)和梳头(女性)。

剃下的发须必须丢至人迹罕至的岩洞里面,以免被他人踩着。

在剃发梳头后,还要给男性死者戴帽,女性包头巾,然后换上新的衣服和鞋袜,俗称“寿衣”或“冥服”、“寿鞋”。

一般人家给死者穿三、五套新衣,至少也要一套。

更衣后,有的地方还要在死者的口中放银币或硬币,俗称“含金”。

Haeuj faex 入殓入殓前必须请舅家人到场验尸,方可入棺。

入殓时,将棺材抬到灵床前,置放于两张长条凳上。

壮族丧葬习俗

壮族丧葬习俗

壮族丧葬习俗作者:周礼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0年第11期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

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

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

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两者2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

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各个民族又有不同的丧葬习俗。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

壮族的丧事依照传统的葬礼习俗操办,其流程大致是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

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

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

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

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日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

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日含金。

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入殓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仪式。

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八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

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

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

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停丧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

壮族丧葬习俗

壮族丧葬习俗
壮族 丧葬 习俗
文 /周 礼
死亡列 于人们 来说是 没有 办法避免 的 .茫茫宇宙 大千世界 人们在这里诞 生.成长 直到最
后的死t o几千年 来人们 形成的丧葬礼仪 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 .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 。在整个
丧葬 的过程 中 .是生者 与死者 的对话 .两者之 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 。这个结 .
孝 男孝 女 及 最 亲 者 给 死 者 擦 洗 完 毕 .俗 日 洗礼 。死 者 是 男 的
给他 剃 头 发 .是 女 的给 她 梳理 头 发 。 男 的戴
上新 帽 ,女 的包好 头 巾。 接 着给 死 者 穿新 衣
服 新鞋 .还 给 死者 口里 放一 枚 银 元 俗 日
含 金 。男 性死 者给 他 手 中拿一 把 扇 子 女 性

的队伍 在后 面 。行 进途 中 ,灵 柩 绝对 不能 着 地 .直 至墓 地 。到 要 阐述 一 番宗 旨 .宣 布 申请入 会 名单 .用协 商 办法 选下 一 任正 达 墓地 后 下 葬前 .道 公 将一 只 带去 的公 鸡 捧在 手 中 .转 了几 副会 长 。会 务 办完 .即共 饮 团结 酒 。谁 家老 人 去世 .会 长便 召
死者 给她 手 里 握一 块 手 巾。 目的是让 死 者 干
净体面地 去 到另一 个世 界生 活 。
入 殓
道 公 来 后 .儿 女 到 齐 . 由道 公 择 定 吉 时 ,便 举 行 人殓 仪 式 。 其仪 式 是 :由族 人在 棺 材 内放 一屋 草 木 灰 .后 铺 上 一屋 白布 .将 死 者尸 体 抬入 棺 里 ,再 用一 幅 白布 盖 上 .作 为 新被 .又 用 白布 缝 成蚊 帐 式 罩上 ,使 布 角 露 出棺 外 。诸 事 齐 备 ,就 将 棺 盖盖 上 .用大

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人固有一死,而葬礼是我们跟逝去的人最后的道别,所以很多地方的习俗都对它很重视,那么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广西钦州的丧葬习俗旧时钦州丧葬礼俗,大致为:1、病人弥留之际,家属到场送终;2、人死后,即为死者理发(或梳头)、更衣,派人或发电函将死讯告知亲友,请僧道做“斋”,家人披麻戴孝。

后由亲人捧死者头脚将尸体入棺。

3、出丧;4、死后第七日起至四十九日止,每隔七天一祭,俗称“做七”;死后百日祭坟;至周年,再设祭,称“做周年”或“脱服”。

50年代起,逐步用追悼会代替吊孝;用遗像代替灵牌;用花圈挽轴代替焚香摆供;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

70年代开始推行火葬;但在乡村中,由于各种原因,大都仍用土葬。

丧葬礼仪中的迷信活动则有所革除。

广西钦州婚嫁习俗旧时,本市婚嫁礼俗繁琐。

从“提婚说亲”到“三朝回门”,一般有七道排场:1.男方托媒向女方提婚;2.女方父母托人探听男方家庭,认为门当户对,便用庚帖将女儿生辰告知男方;3.男方请算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克”,男方即遣媒议聘;4.男方择吉日,将议定聘金和新郎生辰的庚帖放入小匣子内,连同财礼、点品由媒人护送至女家。

女家收下聘金、财礼、点品和男庚帖后,原匣内放入女庚帖,连同回送的衣着、喜果,由媒人带转,俗称“定亲”;5.成亲之日,男女双方各自设宴请客。

男方发花轿至女家,新娘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汗毛捻去),梳妆,拜别,红巾蒙面上轿;6.轿至男家,新郎出,向花轿三揖,谓“拜轿神”。

伴娘搀出新娘,依次唱拜天地、祖宗、父母后,新人对拜。

拜毕,新郎引新娘进入新房;7.第三日,与亲族分辈依次礼见后,新郎新娘双双去岳家,俗称“三朝回门”。

至此,旧式嫁娶礼仪才告结束。

贫穷人家婚嫁礼仪大同小异,限于条件,仪式、酒席从简。

解放后,旧的婚嫁习俗逐渐革除,向文明、简朴方向发展。

集体婚礼、新婚茶话会、旅行结婚逐渐增多。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很多,有一些与其他地区有一些类似之处,有一
些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广西的葬礼中,僧众会在家庭
成员的家里宣读佛经,并且要在葬礼上给予证言。

家属也会举行“开
香礼”,即在送走亡者后,拿出香草来把家里烤香,唤起记忆,以示
对亡者的怀念之情。

另外,在广西的葬礼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礼节。

比如,广西有一
种叫做“祭酒”的仪式,这是一种抚慰亡者的仪式,家属和朋友们会
拿出酒来祭奠亡者,并且要在祭酒仪式上奏乐,送别亡者。

此外,葬礼上的灵桥也是广西的葬礼习俗之一。

从古至今,家庭
成员会在葬礼上搭桥,以便亡者前往极乐世界。

而且,家人们会把亡
者的遗物放在桥的一端,来帮助亡者前往极乐世界。

此外,广西葬礼也有“红衣”。

这是一种把陪葬的人穿上红色衣
服的仪式,据说这会帮助亡者获得平安,并获得极乐国土的无上报恩。

最后,广西的葬礼也有“铜鼓醮”这一仪式,相传在古代,家人
在铜鼓醮仪式上会敲出铜鼓的声音,以帮助亡者前往其它世界。

在现代,这也是一种仪式,家人和朋友会在葬礼上拜祭天地,以显示对亡
者的报恩之情。

壮族的丧葬礼仪结婚必看

壮族的丧葬礼仪结婚必看

壮族的丧葬礼仪结婚必看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一些邻近的省市。

壮族的丧葬礼仪和婚礼仪式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家族观念和社会风俗。

壮族的丧葬礼仪非常庄重而严谨,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死者是需要家人和社会共同依依惜别和祭祀的。

丧葬仪式通常分为几个环节,包括告别、火化、安葬和祭祀。

在告别环节中,家人和亲友会聚集在丧家,进行哭丧和吊唁。

同时,壮族还有一种特殊的表达哀思的方式,那就是通过“柳条舞”,女性们手持柳条团团转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安抚逝者的灵魂。

火化是壮族丧葬仪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壮族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他们认为通过火化,可以使逝者的灵魂得到解脱和超渡,进入来世。

在火化仪式中,家人和亲友会与逝者一起祷告、献花和告别,然后将逝者的遗体送入火中。

火化过程中,家人和亲友会心诵祷词,诵读壮族特有的祈祷文,祈求逝者的灵魂得到超度和安息。

安葬环节是丧葬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次与逝者告别的机会。

壮族人认为逝者的身体是由五脏六腑构成的,所以需要将逝者的遗体埋葬,以使其得到永久的安息。

在安葬仪式中,家人和亲友会将逝者的骨灰装入棺木并进行祷告,然后将其安放在墓地或骨灰堂内,最后覆盖上石碑或墓碑,以示纪念。

与丧葬礼仪相比,壮族的结婚仪式显得更加喜庆和热闹。

结婚仪式中有着深厚的宗教色彩,同时也反映了壮族人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在婚礼前,新娘需要傣着壮族传统的盛装,穿着鲜艳的红色嫁衣,戴着金银首饰和花冠,以示庄重和喜庆。

婚宴是壮族婚礼仪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婚宴上,新婚夫妇会坐在主桌上,由长辈敬酒,祝福他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同时,还会有丰盛的宴席、歌舞表演,为新婚夫妇送上祝福和喜庆。

广西有一种埋葬方法

广西有一种埋葬方法

广西有一种埋葬方法广西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各个民族在埋葬方式上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的埋葬方式。

壮族人的埋葬方式分为三种:儿子坟、土葬和洞葬。

儿子坟是壮族人最为普遍的埋葬方式,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种。

传统上,壮族人的家庭一般都会选择一个寿地,用来埋葬家族的先辈和亲人。

这个寿地通常由先祖的儿子亲自选择并准备。

儿子坟的选址非常重要,一般选择在高坡或者山岗上,寓意着永远高高在上,给予先人最优越的安息之所。

壮族人崇尚和谐,因此,墓地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必须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选址,如山坡、河畔等地,以确保墓地的安详、静谧。

土葬是壮族人第二常见的埋葬方式。

土葬的具体程序是将逝者的遗体用细麻布包裹好,放入一个特制的木棺内,再将棺木掩埋在地下。

在土葬之前,还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如祭祀祖先、请请气等。

土葬在壮族人的埋葬习俗中非常重要,认为通过土葬可以保护和祈福逝者的灵魂,将其与大地相连。

洞葬是壮族人最为特殊的一种埋葬方式。

壮族人认为山洞中阳气深沉、阴气盛大,是埋葬先人的理想之所。

洞葬需要选取一个山洞,将棺木放置在洞中,再用石头封闭洞口。

洞葬被视为一种高贵的埋葬方式,只有一些显赫的家族才有能力进行。

洞葬不仅能保证逝者的安息,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家族的精神和文化,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除了这三种传统的埋葬方式外,广西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埋葬习俗。

比如,壮族人还崇尚把逝者的灵魂葬在家祠里,或者将火化后的骨灰安放在祖先灵柩的旁边。

此外,一些壮族村落还会有集体埋葬的习俗,即所有村民的坟墓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壮族村寨的特殊景观。

总的来说,广西的埋葬方式体现了壮族人对先人的尊重和追思之情。

他们通过精心选择墓地、进行祭祀仪式等环节,将逝者的灵魂和记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这种埋葬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观念的体现,对于壮族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民间调查

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民间调查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班级:汉本107新闻班姓名:潘芳荣民俗学民间调查报告: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武鸣县是一个壮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中仍然保留着独特的丧葬习俗。

武鸣壮族家中有白事时,那一年的丧事会在不同的时间陆续进行,总共分为死者去世当天及第二天、当年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这主要的四天,而死者去世第二天天是最主要最隆重仪式最繁杂的一天。

死者去世的第二天,丧事的重要仪式就正式开始。

首先是要在这一天提前请道公,一般道公队由四个人组成,另外还有吹奏丧乐的一批人,道公主要是农村里年长的具有一定道教经验的人组成。

祭祀的灵台经道公布置好后,道公便吩咐让四个不同姓氏的人找四种不同的草放到装了谁的容器中浸泡,用这些水洒在灵台前给去世的人洗魂,洗掉死者生前的霉运和疾病,用竹枝将水洒到戴孝的人身上保平安,葬礼的堂内若有与死者同生辰生辰的人不能在场。

另外,道公还设有一个天神台,神台上方南面挂有三位天神,道公先用桃木剑画符咒到地上,让妖魔鬼怪不敢靠近,然后用竹子做成一个架子,架子的顶上是一个圈,圈着贴上各种符咒,竹子圈外面四面各自点有三根香,子女和亲属跪在符咒圈前,道公念悼词,随着道公的指挥,亲属们一起围着符咒圈转圈,是让死者家属怀念失去的亲人,并祝愿死去的亲人能很好的升天,到更好的世界去,没有病痛苦难。

从夜幕降临到白天,亲属好友都要在灵位前守夜,道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念经文,几个道公一起,手中敲着竹子做的乐器配合孝经的反复诵读,死者家中有未婚的女孩子的,道公会准备八个莲花灯,每个莲花灯里面点上一根蜡烛,摆成一个八卦方阵,四个道公围着莲花八卦阵跳起方阵舞,莲花灯主要是为了给姑娘保留福气,以保佑姑娘将来嫁个好人家,生活能更好。

方阵舞跳完后,道公将糯米与朱砂混合与36枚硬币混合一起放在手中,道公会安排死者家属里面的子女辈的男男女女各自拿一个莲花灯绕着死者的灵位转圈,每走一步,停一步,道公作领头,一边走一边念悼词,转满七圈后,道公停下,将手中的36枚硬币发放到转圈的人手中,并说这些硬币可以放在身上辟邪,用来做生意可以保佑那个人生意兴隆,有钱可赚,用在出行路上可以保平安等等。

从丧葬文化看壮族:壮族地区的二次葬式

从丧葬文化看壮族:壮族地区的二次葬式

从丧葬文化看壮族:壮族地区的二次葬式摘要:二次葬是一种古老的葬式,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仍在壮族及其周边民众中流行。

本文运用考古学及民族学资料,从地理、政治、民俗等方面对二次葬及其在壮族地区留存原因进行梳理.关键词:壮族;二次葬;丧葬制度一、二次葬二次葬,是一种民间葬式。

指人死后以棺木殓尸,若干年后,待死者肉体腐烂,再开棺捡骨,将骨骸用水或稻谷、树叶等擦洗干净,重新安葬,也称洗骨葬或捡骨葬.。

二次葬一般分三步:1、寄土。

早期有把尸体置于树上自然腐烂或用火焚烧,现为装棺埋入土中。

为了让肉腐烂得快,大多是浅葬。

2、捡骨。

捡骨在葬后三五年,通常选择“大寒”日。

如果开棺时尸骨没有完全腐烂,仍葬回原处,一两年后再捡。

3.埋骨,也称为“山葬”、“复葬”。

将捡出的骨骸擦洗干净,请人把骨骸按一定的方式放入坛子,将脊椎骨串起来,头骨放在最上面,使整副骨骸显蹲势。

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二次葬形式有岩洞葬、悬棺葬、小棺葬、铜鼓葬和陶罐葬等。

新石器时代时期,二次葬在我国范围内一度流行,东北地区、西北甘青地区、西南云贵高原、东南沿海诸省及台湾地区均有发现,其中仰韶文化时期二次葬出现最早,到龙山文化时期,在中原地区则已基本消失。

直至今日,二次葬作为一种特殊葬式在客家人中间流行外,其它地区偶有见存,而在壮族聚居地——广西及云贵粤等地区与壮族杂居的民众中,仍是最常见的葬式。

二、二次葬产生原因丧葬文化是生死观、价值观的体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化过程。

关于二次葬产生及发展的原因,各有探讨。

云南《马关县志》中记载当地猎人“父母死,以火焚尸,捡骨置瓦器,以便迁徙”[1];祖先崇拜意识[2];有认为是“人士为安”的观念[3];也有说二次葬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4]108;还有观点认为“处于氏族社会中的人们,实行不同形式的二次葬,除了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受当时宗教观念的支配……同样是二次葬,不同地方不同氏族或部落,其动机与目的并非一致……与社会性质的变化似乎并无必然和直接的联系。

壮族土葬风俗

壮族土葬风俗

壮族土葬风俗壮族土葬风俗是中国壮族人民一种独特的葬礼方式,是他们对死者的一种特殊纪念和表达敬意的方式。

土葬是指将逝者的遗体直接埋葬在地下,而不进行火葬或其他形式的处理。

这种风俗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生死和祖先的敬仰之情。

土葬在壮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壮族人民的观念中,土地被视为生命的来源和归宿,土葬是将逝者回归大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方式。

壮族人民相信,通过土葬将逝者与大地连接起来,可以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宁和永恒的安息。

土葬的过程一般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是挖掘坟墓的工作,壮族人民会选择一个风水宜人的地方,挖掘出一个坟墓。

然后将逝者的遗体放入坟墓中,通常会有亲朋好友在旁边送别和祭奠。

在埋葬的过程中,壮族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祭祀,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最后,坟墓会被填平,上面会种上树木或植物,以保护坟墓并使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壮族土葬风俗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土葬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土地的崇敬和依赖。

在壮族文化中,土地被视为祖先的象征,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

土葬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土地和祖先的敬意。

土葬也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

壮族人民相信生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土葬将逝者与大地连接起来,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永恒的安息。

土葬是一种信仰的表达,也是对生命和死亡的一种理解和接受。

壮族土葬还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在壮族传统文化中,家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土葬是家族纪念和祭奠的方式之一。

通过土葬,家族成员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安葬,共同祭奠祖先,增强家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壮族土葬风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土葬方式受到了限制。

另一方面,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火葬和其他形式的葬礼方式逐渐取代了土葬。

然而,壮族人民对土葬风俗的热爱和坚持并没有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的丧葬礼仪
本文是关于壮族的丧葬礼仪,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壮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南方,范围东起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

关于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
报丧
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

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洗礼
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

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

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

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

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

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入殓
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仪式。

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

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

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停丧
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

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
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

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

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

道公日夜念经文。

给死者超度亡灵。

出殡
出殡日子时辰,由道公定,多在白天,且定在下午后。

出殡时,先由亲属一人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走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

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

灵柩紧跟道公之后,披麻带孝的孝男孝女扶着灵柩前面,亲友送葬的队伍在后面。

行进途中,灵柩绝对不能着地,直至墓地。

到达墓地后,下葬前,道公将一只带去的公鸡捧在手中,转了几转,放进墓坑里,以卜吉凶。

道公还把带去的谷粒抛向空中,以表示死者到阴间能丰衣足食。

随即将灵柩及陪葬物放下墓坑,先由孝男孝女填入一些泥土,之后他们及送葬队伍就转归路,由一些人在那里埋棺筑坟。

在回来的路上,道公不得再敲锣打鼓,孝男孝女及送葬的人们不得再哭,不得回头望。

人们在路上还摘路边的桃树枝叶来鞭打自己的衣服,以示驱邪,人们回到丧家门口,每人都要在装有桃叶的水盆里洗手,以为去邪。

人们吃了一餐饭后分散回家。

出殡后,丧家在屋的一角安桌设死者灵位,朝夕供奉饭菜,过节点灯烧香。

满三年孝男孝女才脱孝服。

在死者的葬式上,壮族曾经有过各种葬式。

如岩洞葬、悬棺葬、屈肢蹲式葬、水葬、火葬、拾骨葬等。

而民间普遍流行的是拾骨葬。

拾骨葬,又叫迁葬,是将棺尸埋葬,上土筑坟,过三五年后,择吉日良辰,再开棺拾骨迁葬,俗曰“拾金”再葬。

壮人认为,拾骨葬是帮助先人的灵魂从地下回到地面,以便逢年过节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如今拾骨葬之俗民间尤存。

1950年后,壮族民间的丧葬礼仪风俗文化有了不少的改变。

丧礼、礼服、脱服以及迁葬等均从简。

然报丧、入殓大体仍沿旧俗,一些地方还请道公做道场念经。

在壮族好些地方,有类似现在治丧委员会的“老人会”。

如果这家是“老人会”成员,必须马上去报葬,“老人会”立即出来协助办理丧事。

“老人会”现在依然存在,不过已经没有迷信的内容,变成纯粹是互助的团体。

参加该会的会
员,交十个碗,十个羹匙。

并把姓名写在传命牌上,该会积累了一大批餐具,供有丧事的会员借用。

平时可以租赁。

每年旧历六月初六为改选正副会长的日子,会员各派一名男子到指定地点赴会,各带家酿米酒若干。

宰一头猪作宴席。

会长主持会,照例要阐述一番宗旨,宣布申请入会名单,用协商办法选下一任正副会长。

会务办完,即共饮团结酒。

谁家老人去世,会长便召集会员齐心协力处理后事,壮语叫做“含卢过喝”,意思是划船过河滩,同舟共济过难关。

会长为死者家属征集钱、米、酒等物。

会员各家壮实男子要出来帮助打柴、修桥、铺路、挖坑、扶棺、料理吊唁事宜,事毕,会长设宴酬谢。

会长还要出任丧家办理丧事的总指挥。

有了“老人会”,即使是贫寒之家,丧事也能隆重举行,使儿女尽到孝道。

这是壮家人团结互助的好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