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末到东汉初之间,约公元一世纪前后,《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九章如下表所示。原作有插图,今传本已只剩下正文了。
《九章算术》的作者不详。很可能是在成书前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多人之手逐次整理、修改、补充而成的集体创作结晶。由于二千年来经过辗转手抄、刻印,难免会出现差错和遗漏,加上《九章算术》文字简略有些内容不易理解,因此历史上有过多次校正和注释,其中重要的有:
《九章算术》的主要内容,可分成算术、代数和几何三部分。
一、算术部分
1.分数
《九章算术》中有比较完整的分数计算方法,包括四则运算,通分、约分、化带分数为
假分数(我国古代称为通分内子,“内”读为纳)等等。其步骤与方法大体与现代的雷同。
分数加减运算,《九章算术》已明确提出先通分,使两分数的分母相同,然后进行加减。加法的步骤是“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这里“实”是分子。“法”是分母,“实如法而一”也就是用法去除实,进行除法运算,《九章算术》还注意到两点:其一是运算结果如出现“不满法者,以法命之”。就是分子小于分母时便以分数形式保留。其二是“其母同者,直相从之”,就是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时不必通分,使分子直接加减即可。
关于分数乘法,《九章算术》中提出的步骤是“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
《九章算术》对分数除法虽然没有提出一般法则,但算法也很清楚。
2.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九章算术》中还有求最大公约数和约分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称为“更相减损”法,其具体步骤是“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这里所说的“等数”就是我们现在的最大公约数。可半者是指分子分母都是偶数,可以折半的先把它们折半,即可先约去2。不都是偶数了,则另外摆(即副置)分子分母算筹进行计算,从大数中减去小数,辗转相减,减到余数和减数相等,即得等数。
如方田章第六题:“又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将更相减损这一运算写成现代的图式就是
法实质上
是辗转相减法。辗转相减法与欧几里得的辗转相除法在步骤上虽然略有不同,但在理论上却是一致的。
《九章算术》在分数的加减运算中,已知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例如少广章第六题相当于分数
的运算,这个公分母420正是1,2,3,4,5,6,7的最小公倍数。
3.比例算法
在《九章算术》的第二、三、六等章内,广泛地使用了各种比例解应用问题。粟米章的开始就列举了各种粮食间互换的比率如下:“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粝米三十,粺米二十七,糳米二十四,……”(图1-23)这是说:谷子五斗去皮可得糙米三斗,又可舂得九折米二斗七升,或八拆米二斗四升,……。
例如,粟米章第一题:“今有粟米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它的解法是:“以所有数乘所求率为实,以所有率为法,实如法而一”。用现代的方式来表达,即为公式:
或所求数∶所有数=所求率∶所有率。
这个题是欲将粟米换成粝米,其中“粟米一斗(十升)”是“所有数”,粝米数即为“所求数”,按规定“粟率五十”为“所有率”,粝米30为“所求率”。于是得所求数为10×30÷50=6(升),这就是说一斗谷子可以砻得六升糙米。因而可以根据物与物的比率,再由今有数(所有数)即可求得未知数据(所求数),因为这类应用问题大都依据“今有”的数据,问所求的数,因此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用“今有术”作为这类比例问题解法的专用名词。
在《九章算术》中,今有术应用特别广泛,是一种普遍的解题方法。与比率有关的其他一些算法一般都是在今有术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九章算术》中另一个常用的比率算法是衰分术,所谓“衰分”就是差分。比例分配的意思,它是古代处理配分问题的一般方法,“衰分术曰,各置列衰(即所配的比率),副并(得所配比率的和)为法,以所分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而一”,刘徽“注”说:“列衰各为所求率,副并(所得的和)为所有率,所分为所有数”,用“今有术”计算,就可以得到各所求数。例如衰分章第二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所食),马主曰,我马食半牛(所食),今欲衰偿之,问各几何”,依照羊主人、马主人的话,牛、马、羊所食粟相互之比率是4∶2∶1,就用4、2、1各为所求率,4+2+1=7
《九章算术》中有相当复杂的比例问题,例如均输章中,既有按正比“列衰”也有按反比“列衰”的比例分配问题等等。因此《九章算术》已包括了现代算术中的全部比例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印度于五、六世纪间有“三率法”的算法。所谓三率法相当于
术。印度三率法传入阿拉伯国家,再传到西欧各国,于是欧洲在更晚的时期也有类似的算法,欧洲商人很重视这种算法,称它为“金法”。从《九章算术》的“今有术”逐渐演变到现在教科书中的比例,已有二千年的发展历史。
4.盈亏问题
《九章算术》第七章“盈不足”专讲盈亏问题及其解法其中第一题:“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答曰:七人,物价53(钱)。”“盈不足术曰:置所出率,盈、不足各居其下。令维乘(即交错相乘)所出率,并以为实,并盈,不足为法,实如法而一……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以约法、实。实为物价,法为人数”。如以算筹演算大致如图1-24所示。
用现代的符号来表示:设每人出a1钱,盈b1钱;每人出a2钱,不足b2钱,求物价u 和人数v。依据术文得下列二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算出每人应该分摊的钱数
因此上述的盈不足术实际上包含着三个公式。
《九章算术》的盈不足章的最前四个问题是正规的盈亏问题。而第五题是“两盈”问题,第六题是“两不足”问题则分子就得相减了,都是“以少减多”来进行的,第七题是“盈、适足”,第八题是“不足,适足问题。它们的解法也可以在盈不足术的基础上分别提出适当的公式。
盈不足章的第9到第20题,是一般的算术应用题,有些问题还相当难,初学者不易解答。如果通过两次假设(分别各假设一个答数)然后分别验算其盈余和不足的数量,这样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