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公开课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各成分的作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2. 各成分的作用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作用。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空气成分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4. 启发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介绍空气的概念及重要性1.2 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1.3 引导学生了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变化规律第二章:氮气2.1 讲解氮气的性质、用途和作用2.2 分析氮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2.3 引导学生了解氮气的保护与应用第三章:氧气3.1 讲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作用3.2 分析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3.3 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供给与利用第四章:稀有气体4.1 讲解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和作用4.2 分析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重要性4.3 引导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保护与应用第五章: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5.1 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作用5.2 分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重要性5.3 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减排与利用5.4 介绍其他气体成分的性质、用途和作用5.5 分析其他气体成分在空气中的重要性六、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1 介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2 演示实验:使用集气瓶、水银气压计、烧瓶等仪器,进行空气中各成分的实验分离。
6.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六、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1 介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讲解空气的密度、粘度、温度等性质。
3. 空气的用途:阐述空气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制作气压计、吹肥皂泡等。
5. 团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原理。
2.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气压计、肥皂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讲解实验原理。
3. 演示:展示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
6. 总结:讲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意义。
7. 作业:布置相关科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记录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理解或解释的地方,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分析学生讨论和作业中的问题,总结教学成果和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空气及其应用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特征和作用,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观念。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珍惜环境、尊重科学的态度。
3.思维方法和过程:启发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
4.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脸盆、纸巾、透明玻璃杯、吸管、气球。
2.教材:幼儿科学启蒙读物。
3.课外资源:图书、PPT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播放相关气氛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2)教师出示一幅蓝天白云的图片,引导幼儿思考:“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我们能看到这些东西吗?” 引导幼儿发现蓝天白云就是空气。
(3)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空气:“我是无色、无味,无法摸到,但我们每天都在呼吸我,你猜猜是什么?” (等待幼儿回答)“对,就是空气!”2.探究(10分钟)(1)教师拿出一个透明玻璃杯,让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这个杯子里面有什么?” (等待幼儿回答)“没错,是空气。
”(2)教师将杯子倒扣在桌面上,观察杯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看到了什么?” (等待幼儿回答)“是的,杯子里面变长气,在杯子里形成了一个空洞。
”(3)教师解释这个现象:“杯子翻过来时,空气被挡住了,气压变小,没有了支撑,所以形成了一个空洞。
”3.实验(15分钟)(1)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个气球,要求幼儿吹气球:“你们感觉气球里有什么?” (等待幼儿回答)“是的,气球里面有空气。
”(2)教师将气球的口封住,让幼儿按住气球的身体,然后打开气球的口:“你们看气球里面会发生什么?” (等待幼儿回答)“是的,气球会自动恢复原状。
”(3)教师解释这个现象:“气球里面的空气受到外面空气的压力,所以气球会自动恢复原状。
”4.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外出时戴着口罩的图片,询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外出的时候要戴口罩吗?”(2)引导幼儿回答:“为了保护我们的呼吸道,不让有害的物质进入到我们的身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无色的气体,填满宇宙的物质。
2.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3. 空气的重要性:生物生存的必需品,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和重要性。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吹、吸等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培养观察力。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结果,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教学课件:空气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操作实验。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吹气球、吸管喝水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空气的定义、成分和重要性。
3.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
让幼儿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讨论气球吹大的原因。
4. 实验二:塑料袋实验。
让幼儿将塑料袋套在杯子上,观察塑料袋的形状变化。
讨论空气对塑料袋的影响。
5. 实验三:吸管喝水实验。
让幼儿用吸管喝水,感受空气的作用。
讨论吸管吸水的原因。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对于实验操作,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
2. 搜集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感受空气》教案公开课
《感受空气》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定义:介绍空气的概念,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重要性:讲解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作用和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开场提问:询问学生对空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教师讲解:介绍空气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图片或实物演示空气的存在。
第二章:空气的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特性,包括无色、无味、无臭等。
2.2 教学内容空气的无色:讲解空气为什么是无色的,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空气颜色。
空气的无味:讲解空气为什么无味,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空气的无味。
空气的无臭:讲解空气为什么无臭,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体验空气的无臭。
教师讲解:讲解空气的特性,包括无色、无味、无臭等。
实验体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空气的特性。
第三章:空气的质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质量,包括污染和保护。
3.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空气保护:讲解如何保护空气,提出一些简单的环保措施。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讲解空气的质量问题,包括污染和保护。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提出一些具体的环保措施。
第四章:空气的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利用,包括呼吸和应用。
4.2 教学内容呼吸:讲解人类如何通过呼吸利用空气,介绍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
应用:讲解空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球、飞机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讲解空气的利用,包括呼吸和应用。
实物演示:进行简单的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应用。
第五章:课程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空气的概念、特性、质量和利用。
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2(公开课用)
教学活动 3
教学活动 4
教学活动 5
5、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
来的性质,没有专门的化学式。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有专门的化学式。 练习:1、阅读教材 P26 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填在讲学稿上。 最早通过实验测出空气是由 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的科学家是 __________, 教学活动 6 其中占 1/5 的是 ______,占 4/5 的是 ________。 2、完成讲学稿上练习题:选择题 1——6,填空题
2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科 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 析 空气 化学 2 节课 年级 九年级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学会初步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生活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
1
教学活动2
2、实验现象分析:红磷燃烧只消耗了空气中 1/5 体积的气体,剩余气体既不支持 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叫氮气(占 4/5) ,燃烧消耗的是能支持物质燃烧能供人体呼 吸的气体叫氧气(占 1/5) ,实际上科学家们通过精密实验测出空气中还有其他气 体,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氮气占 78%(4/5) 、氧气占 21%(1/5) 、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实验结论: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是一种混合物。 化学上如何简单地表示红磷燃烧的反应呢?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点燃 1、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点燃 2、化学方程式: P + O2 —— P 2O 5 反应物 条件 生成物 物质的分类 上面的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那么什么叫混合物, 什么叫纯净物呢? 1、混合物是指由 _______混合而成,相互间 __________________ ,各自保持原 来的 ______,没有专门的化学式。 2、纯净物是指由 __________组成,有专门的化学式。 3、说出下列物质哪些属于混合物哪些属于纯净物 纯净的空气、氧气、水、矿泉水、冰水混合物、糖水 课堂总结: 1、现代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来测定,实验时红磷要 放过量。 2、点燃红磷生成的白烟叫五氧化二磷,实验现象:冒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 进水量约占广口瓶气体体积的 1/5,剩余气体不能支持物质燃烧。 3、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体积分数为:氮气占______、 _____占 21%、 稀有气体占_____、 ____________占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 0.03% 4、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文字表达式:磷+氧气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讲解空气的密度、粘度、稳定性等特性。
3. 空气的作用:阐述空气在生物、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4. 科学实验:进行简单的空气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制作气压计等。
5. 生活现象解释:引导学生运用空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呼吸、气球升空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验原理。
2. 运用实验法,进行空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的奥秘。
4.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现象,掌握空气的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气压计等。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试剂:如澄清石灰水、红墨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讲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展示相关课件和实验现象。
3. 分组进行空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实验讲解:解释实验原理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知识。
5. 生活现象解释: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解析。
3. 生活现象分析:让学生提交关于运用空气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作业。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空气与气象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参观空气净化工厂,了解空气净化的原理和过程。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好玩的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空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感知空气的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2.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3. 探索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无形特性,探索空气的用途。
重点: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透明塑料袋、瓶子、水、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吹气球,观察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其中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无重量等。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如将透明塑料袋放在吹风机前,观察塑料袋鼓起来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空气让瓶子“跳舞”。
每组展示成果,分享交流。
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空气》2. 内容: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重量空气的用途:吹气球、吹风机、瓶子跳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空气的用途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空气应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发现。
在家庭中,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活动,共同探索空气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难点与重点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幼儿熟悉的、有趣的生活场景,如吹气球。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空气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燃烧、植物生长等。
3. 空气的污染:让幼儿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蜡烛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通风良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吹气球、拍塑料袋等动作,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 空气的概念:教师讲解空气的特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3. 空气的用途: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4. 空气的污染: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让幼儿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5.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如吹灭蜡烛、塑料袋捕捉空气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特性。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必要性。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空气质量的行动。
七、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让幼儿了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包括氮气、氧气等。
2. 空气的循环:简述空气在大气中的循环过程,让幼儿对空气的流动有基本认识。
3. 环保行动:讨论幼儿能参与的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透明瓶子、水、颜料、气球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设置实验区,确保安全。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空气知识的掌握。
2. 空气的组成:教师介绍空气的组成,并用实验展示不同气体的性质。
3. 空气的循环:教师简述空气循环的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气层和气候变化。
4. 环保行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环保行动,鼓励他们提出建议。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3.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掌握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的流动性、压力和体积变化等特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塑料瓶、吸管、水、漏斗、剪刀、胶带、吹风机等。
2.实验材料:气球若干、塑料瓶若干、吸管若干、水适量。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吗?(2)生:空气、水、阳光……2.认识空气(1)师: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空气。
请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2)生:无色、无味、无形……3.探索空气的流动性(1)师:空气会流动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2)实验一: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开,观察气球的运动情况。
(3)师:你们发现什么现象了?(4)生:气球飞走了,说明空气在流动。
4.探索空气的压力(1)师:空气不仅有流动性,还有压力。
我们来做个实验感受一下。
(2)实验二:将塑料瓶装满水,用吸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堵住吸管口,将吸管拿出水面,观察水是否会流出。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4)生:水没有流出,说明空气有压力。
5.探索空气的体积变化(1)师:空气的体积会变化吗?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2)实验三:将气球吹满气,然后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3)师:你们发现了什么?(4)生:气球变大了,说明空气的体积会变化。
(1)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基本特征和流动性、压力、体积变化等特性。
(2)生: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会流动,有压力,体积会变化。
五、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的基本特征和特性,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主题为《好玩的空气》。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1. 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2. 学习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性质。
难点:学习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袋、玻璃杯、水、吸管、蜡烛等。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袋,一个玻璃杯,一支吸管,一支蜡烛。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体验空气的存在。
游戏规则: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轻轻吹气,幼儿要用手抓住吹动的空气。
2. 认识空气(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并且无处不在。
3. 实验探究(10分钟)(1)吹气球实验教师示范如何吹气球,并提问:“我们是怎么吹起气球的?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塑料袋实验教师将一个塑料袋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塑料袋静止不动,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塑料袋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3)玻璃杯实验教师在玻璃杯中倒入水,让幼儿观察水的形状,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玻璃杯上吹气,水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4)吸管实验教师将一支吸管放在杯子上,让幼儿观察吸管静止不动,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吸管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5)蜡烛实验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然后提问:“如果我们在蜡烛上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幼儿预测并实验验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空气的特性1. 无色、无味、无形2. 无处不在3. 能被吹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的特性,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告诉家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2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空气》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空气一、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的存在;2、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难点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并进行积极探索。
三、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
(空气)2、(真能干,一下子就猜对了。
)那么,你觉得空气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呢,它在哪里?3、是的,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那么,你能把空气找出来吗?说说你的办法。
(二)第一次尝试:找空气1、介绍材料自由找这里有许多东西(逐一介绍),它们能够帮助你们找到空气,去试一试吧,想到的办法越多越好。
2、集体交流:你是怎样找空气的,找到了没有?3、过渡:大家真会想办法动脑筋,陈老师也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第二次尝试:纸团会不会湿1、教师演示将纸团塞进杯底,杯子直立倒扣在水槽中,并让幼儿猜猜杯里的纸团会不会湿,然后垂直提起杯子,让幼儿观察纸团有没有湿。
2、讨论:纸团为什么不会湿?(辅助问题: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3、小结:原来杯子里装满了空气,水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再次示范,请幼儿仔细观察实验操作方法。
5、幼儿操作。
(操作前先说明一下操作要求:每张桌子站三人,每人取一个塑料杯各自在面前的水槽里操作)6、集体交流:你成功了吗?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请失败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
)(四)第三次尝试:空气搬家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位子。
那么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尝试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实验。
2、师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目的和方法:取两只杯子,其中一只装满水,将空杯和装水的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然后想办法让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第二只杯子里去。
空气教案 优秀公开课教案
课题1 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2、空气的主要成分确定三、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言]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2.1、空气的成分[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
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
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26图2-1)。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本中的问题: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解答]1、瓶中装的是空气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2024年教科版《感受空气》公开课优秀教案
2024年教科版《感受空气》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包括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等。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基本特性及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空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袋、气球、水、食盐、白糖、酒精灯、火柴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气,提问:你们能看见空气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有什么特点?2.空气的基本特性(1)讲解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等特点。
(2)进行实验:将塑料袋套在嘴巴上,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3.空气的组成(1)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进行实验:将气球吹满空气,然后放入水中,观察气球的浮沉。
4.空气的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空气中的氧气有什么作用?(2)进行实验:将点燃的火柴放入盛有水的瓶子中,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
5.空气污染与防治(1)讲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燃煤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3)进行实验:将食盐、白糖、酒精灯等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2)提出拓展问题:如何利用空气为人类服务?五、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讲解空气的基本特性时,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描述空气的无色、无味和无固定形状的特性。
对话示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吗?生:空气!师:对,那你们能看见空气吗?生:看不见。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空气》优质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空气》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好玩空气》这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自然界秘密》中第一节“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解空气存在,探究空气性质,感受空气在生活中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气体,解空气性质和作用。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空气秘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感受空气在生活中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解空气性质,感受空气在生活中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秘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瓶、气球、风车、吸管、沙子、水、纸杯等。
学具:每组一套空气瓶、气球、吸管、沙子、水、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我拿出一个吹气气球,引发孩子们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气球里是什?”让孩子们猜测,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空气。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空气性质、作用等方面知识,让孩子们对空气有更深入解。
3.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感受空气存在和性质。
a. 空气瓶实验:将空气瓶倒置放入水中,观察水不会进入瓶内,说明空气占据瓶内空间。
b. 气球实验:用吸管向气球吹气,气球鼓起,说明空气具有压力。
c. 风车实验:将风车放在空气中,风车旋转,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一些关于空气练习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孩子们分享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好玩空气》2. 内容:a. 空气性质:无色、无味、无形气体,具有压力、流动性。
b. 空气作用:支持燃烧、供给吸、保持温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为什空气能支持燃烧?b. 空气在生活中作用有哪些?2. 答案:a. 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b. 空气在生活中作用有:供给吸、保持温度、促进植物生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孩子们对空气有更深入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孩子对实验现象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
空气的成分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1.4.2 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1.4.3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比例。
1.4.4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空气组成的认识和感受。
1.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
第二章:氮气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氮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易燃烧,不支持燃烧。
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保护作用,防止氧气导致氧化反应。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氮气的讲解。
2.4.2 讲解:讲解氮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2.4.3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氮气的认识和感受。
2.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氮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氧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氧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氧气在空气中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支持燃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氧气的讲解。
3.4.2 讲解:讲解氧气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作用。
3.4.3 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认识和感受。
《空气》公开课教案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能说出空气中主要气体的名称及含量大小的关系;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2.初步学习利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获取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的成分发现史,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研究是一个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过程;2.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联系,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所了解,知道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物质的了解,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法、实验法、启发法【演示实验】利用改进实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并在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说明: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带软木塞的燃烧匙,一个盛有水的水槽,燃烧匙上放有红磷。
点燃红磷后迅速将带软木塞的燃烧匙伸入玻璃管内,观察现象。
待玻璃管内冷却至室温,再次观察。
【引导思考】水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追问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压强差?红磷燃烧实际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导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根据等量代换的原则,进入玻璃管内水的体积就是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即: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讨论】从定量实验的角度分析,本实验要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进水量接近1/5和超过1/5都有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导致的?解释,并提出思考:与拉瓦锡所用金属汞相比,红磷在氧气浓度低至一定时就会熄【布置作业】学案相关作业。
苏教版空气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苏教版空气教学设计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人对空气的了解并不深入。
苏教版空气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提高对空气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介绍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小学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组成,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
2. 教学内容:(1)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2)空气的组成;(3)空气的压力和体积。
(1)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和注意;(2)通过实际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自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压力的作用;(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了解空气的组成;(4)通过简单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观察记录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空气概念的掌握程度。
二、初中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使学生系统了解空气的性质、组成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1)空气的性质和组成;(2)空气的净化和保护;(3)空气污染及其影响。
3. 教学过程:(1)通过实例、视频等方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组成;(3)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净化和保护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4)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测评和实践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空气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高中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结构以及污染问题,能够独立进行科学探究和相关技术开发。
2. 教学内容:(1)空气的成分和结构;(2)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控制;(3)空气治理的技术与措施。
3. 教学过程:(1)通过实验、图表等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独立研究,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结构;(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控制;(4)让学生学习和分析空气治理的技术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空气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空气组成成分的探究,加深学生对空气组成和科学探究的认识。
【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2.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判断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3.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现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空气的组成;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
【教学难点】1.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学会区分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引入】谜语引入【过渡】今天,我们正式学习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
【提问】我们周围存在着无色无味的空气,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自由回答】【提问】空气中到底有什么成分?首先跟随着老师来一起了解空气发展史。
(PPT 展示)【拉瓦锡定量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阅读书本26页,思考:(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结论?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太过复杂,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原理,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演示实验】(优教提示:教学素材“仿真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①介绍实验装置②操作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集气瓶里预留少量水(原因?),将水上方空气均分为五等分;(3)点燃燃烧匙内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瓶塞塞紧;(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代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和水面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1.装置必须密封 2.红磷必须过量 3.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位上升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二年级科学教案 空气-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特点。
(2)掌握水和空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说出空气的特点。
(2)通过观察图片,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感受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点】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和水的异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看一看,袋子里有什么学生:空气。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空气。
空气无处不在。
如何观察空气呢二、新知讲解1.观察空气,想办法证明袋子里面有空气。
师:怎么用简便的方法检验袋子里有空气呢老师引导:先用牙签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放在面颊上,我们会感受到什么学生:空气气流抚摸着脸颊。
老师:如果放进水里,我们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冒气泡。
2.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空气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感官感知空气学:用鼻子,眼睛,嘴巴。
师:用这三种器官可以知道空气是怎样的学: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气体。
3.空气有固定的形状吗引导作答:空气是没有形状的。
师:怎么证明学生:把气球充满气,可以捏出各种形状。
老师表扬,总结空气的概念: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三、拓展与应用:比较水和空气。
师: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展示两者图片)我们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水是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发表意见,老师总结:相同点:水和空气都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体。
不同点: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水往下流,空气往四面八方飘散。
师:前面我们学了,水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学生:水有溶解性。
师:对,水能溶解糖,盐等。
因此,水有溶解现象,而空气没有溶解现象。
【作业布置】1.阅读本课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授课时间
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主要成分的探究实验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了解氮气主要性质和用途;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空气。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学习: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辅手段实验探究课时 1 备课人刘统飞复查人授课人
教学过程自主空间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
2.“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
【板书】课题1 空气
【提问】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重要
性等)
2. 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
【阅读】课本P26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
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
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
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提问】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演示】实验2-1
1、按课本图2-3连接好装置,漏气会有什么后果?
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
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慢了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5、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
为什么?否则会怎样?【对比归纳】认识装置
【观察填写】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
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
打开止水夹
【小结】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黄色火焰,产生白烟;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
体积约占瓶内剩余体积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那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差?
1装置不严密
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空气没有冷却
4、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
实验成功的关键:
(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③未冷却至室温
【实验延伸】
实验结束后瓶内的气体是什么?你能得出该气体哪些性质?
该气体主要是氮气(N2)
物理性: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质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漏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4、会使瓶内的空气因为受热膨胀排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5、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小。
完成课本P29页表格并补充氮气的化学性质。
【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板书】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空气、石
灰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由单一的一种物质组成?哪些是有几种物质混合组成? 【观察】引导观察图示,选出分子模型一样的图片。
【分析引导】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理解概念】
混合物:
纯净物:
【课堂练习】
1.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两者大约共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洁净的空气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