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二)

合集下载

202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2节 第1课时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全等(SSS)

202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2节 第1课时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全等(SSS)

=BF.请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ADE≌△CBF,△CDE≌△ABF,△ADC≌△CBA
.
第7题图
基础巩固
能能力力提提升升
核心素养
-11-
第1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全等(SSS)
8.如图,在方格纸中,以BC为一边作△PBC,使之与△ABC全等, 则这样的点P(不与点A重合)有 3 个.
第8题图
基基础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巩固固
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
-8-
第1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全等(SSS)
AE=CE, 证明:在△AOE 和△COE 中, OA=OC,
OE=OE,
∴△AOE≌△COE(SSS),
∴∠AOE=∠COE.
同理可得∠COE=∠DOF,
∴∠AOE=∠EOF=∠DOF.
基基础础巩巩固固
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
-9-
第1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全等(SSS)
知识点3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6.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 ∠A'O'B'=∠AOB的依据是 SSS .
基基础础巩巩固固
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
-10-
第1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全等(SSS)
限时:15分钟
7.如图,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DE
SSS .
基基础础巩巩固固
能力提升
核心素养
-7-
第1课时 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全等(SSS)
5.数学家鲁弗斯设计了一个仪器,它可以三等分一个角.如图 所示,点A,B,C,D分别固定在以点O为公共端点的四根木条上, 且OA=OB=OC=OD,点E,F可以在中间的两根木条上滑动 ,AE=CE=BF=DF.求证:∠AOE=∠EOF=∠DOF.

八年级数学培优.竞赛资料(共24讲)

八年级数学培优.竞赛资料(共24讲)

B AC D EF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方法·破译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 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 BC CB =⎧⎪=⎨⎪=⎩∠∠ ∴△ABC ≌∴△DCB (SAS ) ∴∠A =∠D ⑵在△ABE 和△DCE 中A DAED DEC AB DC =⎧⎪=⎨⎪=⎩∠∠∠∠ ∴△ABE ≌∴△DCE ∴BE =CE 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BE CEEF EF=⎧⎨=⎩ ∴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 【变式题组】 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A F C E DB 02.(丽水)已知命题:如图,点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03.(上海)已知线段AC 与BD 相交于点O , 连接AB 、DC ,E 为OB 的中点,F 为OC 的中点,连接EF (如图所示).⑴添加条件∠A =∠D ,∠OEF =∠OFE ,求证:AB =DC ; ⑵分别将“∠A =∠D ”记为①,“∠OEF =∠OFE ”记为②,“AB =DC ”记为③,添加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______命题,命题2是__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例2】已知AB =DC ,AE =DF ,CF =FB . 求证:AF =DE .【解法指导】想证AF =DE ,首先要找出AF 和DE 所在的三角形.AF 在△AFB 和△AEF 中,而DE 在△CDE 和△DEF 中,因而只需证明△ABF ≌△DCE 或△AEF ≌△DFE 即可.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证明它们全等的条件.证明:∵FB =CE ∴FB +EF =CE +EF ,即BE =CF 在△ABE 和△DCF 中, AB DCAE DF BE CF =⎧⎪=⎨⎪=⎩∴△ABE ≌△DCF (SSS ) ∴∠B =∠C在△ABF 和△DCE 中, AB DC B C BF CE =⎧⎪=⎨⎪=⎩∠∠ ∴△ABF ≌△DCE ∴AF =DE【变式题组】01.如图,AD 、BE 是锐角△ABC 的高,相交于点O ,若BO =AC ,BC =7,CD =2,则AO 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5A B C D O FE A CEFBD0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AE ⊥CE 于E ,BD⊥AE 于D ,DE =4cm ,CE =2cm ,则BD =__________. \ 03.(北京)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例3】如图①,△ABC ≌△DEF ,将△ABC 和△DEF 的顶点B 和顶点E 重合,把△DEF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 与DF 相交于点O .⑴当△DEF 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DCA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⑵当△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⑴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⑴∠AFD =∠DCA⑵∠AFD =∠DCA 理由如下:由△ABC ≌△DEF ,∴AB =DE ,BC =EF , ∠ABC =∠DEF , ∠BAC =∠EDF ∴∠ABC -∠FBC =∠DEF -∠CBF , ∴∠ABF =∠DEC在△ABF 和△DEC 中, AB DE ABF DEC BF EC =⎧⎪=⎨⎪=⎩∠∠∴△ABF ≌△DEC ∠BAF =∠DEC ∴∠BAC -∠BAF =∠EDF -∠EDC , ∴∠FAC =∠CDF∵∠AOD =∠FAC +∠AFD =∠CDF +∠DCA∴∠AFD =∠DCAB (E )OC F 图③DAAE第1题图A BCDEBCDO第2题图AFECB D【变式题组】 01.(绍兴)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CDE =48°,则∠APD 等于( ) A .42° B .48° C .52° D .58° 02.如图,Rt △ABC 沿直角边BC 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 ≌△DEFB .∠DEF =90°C . AC =DFD .EC =CF0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⑴求证:AB ⊥ED ;⑵若PB =BC ,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例4】(第21届江苏竞赛试题)已知,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 C 和AB 边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 AP =AQ ;⑵AP ⊥AQ【解法指导】证明线段或角相等,也就是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经观察,证AP =AQ ,也就是证△APD 和△AQE ,或△APB 和△QAC 全等,由已知条件BP =AC ,CQ =AB ,应该证△APB ≌△QAC ,已具备两组边对应相等,于是再证夹角∠1=∠2即可. 证AP ⊥AQ ,即证∠PAQ =90°,∠PAD +∠QAC =90°就可以.证明:⑴∵BD 、CE 分别是△ABC 的两边上的高,∴∠BDA =∠CEA =90°, ∴∠1+∠BAD =90°,∠2+∠BAD =90°,∴∠1=∠2. 在△APB 和△QAC 中, 2AB QC BP CA =⎧⎪=⎨⎪=⎩∠1∠ ∴△APB ≌△QAC ,∴AP =AQEFB ACDG第2题图21ABCPQE F D⑵∵△APB ≌△QAC ,∴∠P =∠CAQ , ∴∠P +∠PAD =90° ∵∠CAQ +∠PAD =90°,∴AP ⊥AQ 【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AB =AE ,∠B =∠E ,BA =ED ,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02.直距离MA 为am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的墙上,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m ,梯子倾斜角为45°,这间房子的宽度是( )A .2a bm + B .2a bm - C .bm D .am03.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 中,∠ ABC =∠AED =90°,AB =CD =AE =BC +DE =2,则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__________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海南)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 .72°B .60°C .58°D .50°02.如图,△ACB ≌△A /C /B /,∠ BCB /=30°,则∠ACA /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40° 03.(牡丹江)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第1题图a αcca50° b72° 58°AECBA 75° C45° BNM第2题图第3题图DA .SASB .ASAC .AASD .SSS 04.(江西)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 CB =CD B .∠BAC =∠DAC C . ∠BCA =∠DCAD .∠B =∠D =90°05.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如图,当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ABE ≌△CBDB . ∠ABE =∠CBDC . ∠ABC =∠EBD =45° D . AC ∥BE06.如图,△ABC 和共顶点A ,AB=AE ,∠1=∠2,∠B =∠E . BC 交AD 于M ,DE 交AC 于N ,小华说:“一定有△ABC ≌△AED .”小明说:“△ABM ≌△AEN .”那么( ) A . 小华、小明都对 B . 小华、小明都不对 C . 小华对、小明不对 D .小华不对、小明对07.如图,已知AC =EC , BC =CD , AB =ED ,如果∠BCA =119°,∠ACD =98°,那么∠EC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08.如图,△ABC ≌△ADE ,BC 延长线交DE 于F ,∠B =25°,∠ACB =105°,∠DAC =10°,则∠DFB 的度数为_______.09.如图,在Rt △ABC 中,∠C =90°, DE ⊥AB 于D , BC =BD . AC =3,那么AE +DE =______10.如图,BA ⊥AC , CD ∥AB . BC =DE ,且BC ⊥DE ,若AB =2, CD =6,则AE =_____. 11.如图, AB =CD , AB ∥CD . BC =12cm ,同时有P 、Q 两只蚂蚁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爬行,P 的速度是0.1cm /s , Q 的速度是0.2cm /s . 求爬行时间t 为多少时,△APB ≌△QDC .DA C .Q P.BA E FB DC 12.如图, △ABC 中,∠BCA =90°,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 ⑴求证:AE =CD ;⑵若AC =12cm , 求BD 的长.13.(吉林)如图,AB =AC ,AD ⊥BC 于点D ,AD 等于AE ,AB 平分∠DAE 交DE 于点F ,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1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l 上,从另两个顶点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⑵若DE =a ,求梯形DABE 的面积.(温馨提示:补形法)15.如图,AC ⊥BC , AD ⊥BD ,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⑴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明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ABC 、△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 =A 1B 1,BC =B 1C 1,∠C =∠C 1.求证:△ABC ≌△A 1B 1C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⑵归纳与叙述:由⑴可得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ABCDA 1B 1C 1D 1D B A C EF A E B F D CAEF C DB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01.如图,在△ABC 中,AB =AC ,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 =AF ,BF 、CE 相交于点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 .4对 B .5对 C .6对 D .7对02.如图,在△ABC 中,AB =AC ,OC =OD ,下列结论中:①∠A =∠B ②DE =CE ,③连接DE , 则OE 平分∠AOB ,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03.如图,A 在DE 上,F 在AB 上,且AC =CE , ∠1=∠2=∠3, 则DE 的长等于()A .DCB . BC C . ABD .AE +AC04.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B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05.在△ABC 中,高AD 和BE 所在直线相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_______.06.如图,EB 交AC 于点M , 交FC 于点D , AB 交FC 于点N ,∠E =∠F =90°,∠B =∠C , AE=AF . 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 =CF ; ③△ACN ≌△ABM ; ④CD =D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序号)07.如图,AD 为在△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点F ,且有BF =AC ,FD =CD .⑴求证:BE ⊥AC ;⑵若把条件“BF =AC ”和结论“BE ⊥AC ”互换,这个命题成立吗?证明你的判定.08.如图,D 为在△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 =AB ,∠BDA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 =2AE .09.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E 为△ACD 内一点,满足AC =AD ,AB =AE , ∠BAE +∠BCEF第6题图2 1AB CE N M3 21ADEBC FADECOA E O BFCD 第1题图B第2题图第3题图ABE D CAB C DEAEBDC=90°, ∠BAC =∠EAD .求证:∠CED =90°.10.(沈阳)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⑴求证:AF +EF =DE ;⑵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⑶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 、EF 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三角形全等培优讲义

三角形全等培优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第4题第5题第6题
;,则此三角形()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D.15°
2 图
3 沿其对角线BD翻折得到△BED,若∠1
°,∠B=48°;
D=48,E=52,
EBC绕B点逆时针旋转90ABD,若∠E=35°,求∠
第1题
如图所示,ΔABC≌如图所示,ΔABC≌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求证:AC=EF.
.如图,已知△ABC和△DBE,B为AD的中点,=BC,请增加的一个条件____________
.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AB=DF,AC=DE,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
DE折叠,点A落在点
附加:
(1)已知△ABC中, ∠BAC=900, AB=AC, AE是过A的一条直线, 且B、C在A、E的异侧, BD⊥AE 于D, CE⊥AE于E.试说明: BD=DE+CE.
(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
(3)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3)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请直接写出结果, 不需说明.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
,求证:AC=AE+CD.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A.
第1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模型一:手拉手模型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结论:(1)△ABD ≌△AEC (2)∠α+∠BOC =180°(3)OA 平分∠BOC例 1.如图在直线 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 AE 与CD ,求证: (1) ∆ABE ≅ ∆DBC (2) AE = DC (3) AE 与 DC 之间的夹角为60︒(4) ∆AGB ≅ ∆DFB (5) ∆EGB ≅ ∆CFB (6) BH 平分∠AHC (7) G F // AC变式精练1: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与∆BCE ,其中AB =BD , CB =EB, ∠ABD =∠CBE =α,连结AE与CD,问:(1)∆ABE≅∆DBC是否成立?(2)AE是否与CD相等?(3)AE 与CD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B 是否平分∠AHC ?变式精练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与DEFG ,连结AG, CE ,二者相交于点H问:(1)∆ADG≅∆CDE是否成立?(2)AG是否与CE相等?(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 是否平分∠AHE ?模型二:对角互补模型(1)全等型——90°条件:① ∠AOB =∠DCE = 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辅助线之一:作垂直,证明∆CDM ≌∆CEN辅助线之二:过点C 作CF⊥OC,证明∆ODC≌∆FEC结论:①CD =CE ;②OE -OD = 2OC ;③S∆OCE -S∆OCD=1OC 22条件:① ∠AOB =∠DCE = 90︒②CD =CE结论:①OC 平分∠AOB;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2)全等型——120°条件:① ∠AOB = 2∠DCE = 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OC ;③ S四边形ODCE 模仿(全等型——90°)辅助线之一完成证明=S∆OCD+S∆OCE=3OC 24辅助线之二:在OB 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3)全等型——任意角α条件:① ∠AOB = 2α,∠DCE = 180︒- 2α结论:OC 平分∠AOB②C D =CE例:四边形ABCD 被对角线BD 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直角三角形CBD ,其中∠A 和∠C 都是直角,另一条对角线AC 的长度为2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AB DC变式精练1:已知∠MAN ,AC 平分∠MAN .(1)在图 1 中,若∠MAN = 120︒,∠ABC =∠ADC = 90︒,求证:AB +AD =AC ;(2)在图2 中,若∠MAN = 120︒,∠ABC +∠ADC = 180︒,则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精练2: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⑴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B、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AC、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⑶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CA、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模型三:角含半角模型(1)角含半角模型90°-1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② ∆CEF 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 周长的一半;也可以这样: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F =DF +BE结论:① ∠EAF = 45︒;口诀:角含半角要旋转(2)角含半角模型90°-2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辅助线:(2)角含半角模型90°-3条件: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②∠DAE = 45︒结论:① BD2+CE2=DE2;(勾股定理知识)辅助线:将△ACE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F,并连接DF.若∠DAE 旋转到△ABC 外部时,结论BD2 +CE 2 =DE 2 仍然成立。

全等三角形培优

全等三角形培优

全等三角形培优关键信息项1、培优课程的目标和预期成果明确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提升目标预期学生在相关考试和竞赛中的表现提升2、教学内容和方法涵盖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定理等核心知识点采用讲解、练习、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3、教学时间和进度安排总课时数每周的上课时间和时长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进度计划4、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责任按时参加课程,完成作业和练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求帮助5、教师的职责和教学质量保障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及时批改作业和答疑解惑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改进6、费用和退费政策课程费用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退费的条件和流程7、保密和知识产权对教学资料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保密规定知识产权的归属11 课程目标和预期成果111 本全等三角形培优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复杂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培优课程,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各种证明技巧,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全等三角形,并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几何难题。

112 预期成果方面,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在学校的数学考试中有关全等三角形的题目得分率应显著提高,能够在数学竞赛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时,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内容和方法121 教学内容将全面涵盖全等三角形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的详细讲解和应用举例。

全等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全等三角形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求解图形面积等问题中的应用。

复杂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和构造。

122 教学方法将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讲解:由教师系统地讲解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培优精编讲义教师版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培优精编讲义教师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精读】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2.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若△ABC和△A′B′C′是全等的三角形,记作“△ABC ≌△A′B′C′其中,“≌”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 全等三角形的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 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1)根据对应顶点找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

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

①翻折如图(1),∆BOC≌∆EOD,∆BOC可以看成是由∆EOD沿直线AO翻折180︒得到的;②旋转如图(2),∆COD≌∆BOA,∆COD可以看成是由∆BOA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的;平移如图(3),∆DEF≌∆ACB,∆DEF可以看成是由∆ACB沿CB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

5.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边边边公理、斜边直角边公理(2)推论:角角边定理6. 注意问题:(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b :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

在平面几何知识应用中,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或需要移动图形或移动图形元素的位置,常常需要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全集)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全集)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一)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 B A4321FDOE CB A【解析】 BE CD BC +=,理由是:在BC 上截取BF BE =,连结OF , 利用SAS 证得BEO ∆≌BFO ∆,∴12∠=∠,∵60A ∠=︒,∴1901202BOC A ∠=+∠=,∴120DOE ∠=,∴180A DOE ∠+∠=,∴180AEO ADO ∠+∠=,∴13180∠+∠=, ∵24180∠+∠=,∴12∠=∠,∴34∠=∠,利用AAS 证得CDO ∆≌CFO ∆,∴CD CF =,∴BC BF CF BE CD =+=+.【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 E B M A DGNEB M A D【解析】 猜测DM MN =.过点M 作MG BD ∥交AD 于点G ,AG AM =,∴GD MB =又∵120ADM DMA +∠=∠,120DMA NMB +=∠∠ ∴ADM NMB =∠∠,而120DGM MBN ==∠∠, ∴DGM MBN ∆∆≌,∴DM MN =.【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 CDE B M A NCDEB M A【解析】 猜测DM MN =。

第4讲.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培优

第4讲.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培优

等等…腰漫画释义满分晋级阶梯4全等三角形的 经典模型(二)三角形11级特殊三角形之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10级 勾股定理与逆定理 三角形9级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OFEC BA A F COBEDHABCDO EO GFE CB A“手拉手”数学模型:⑴ ⑵ ⑶【引例】 如图,等边三角形ABE 与等边三角形AFC 共点于A ,连接BF 、CE ,求证:BF =CE 并求出∠EOB 的度数.【解析】 ∵△ABE 、△AFC 是等边三角形∴AE =AB ,AC =AF ,60∠=∠=︒EAB FAC知识互联网思路导航例题精讲题型一:“手拉手”模型NM C B A B N CN∴∠+∠=∠+∠EAB BAC FAC BAC 即∠=∠EAC BAF ∴AEC ABF △≌△ ∴BF =EC ∠=∠AEC ABF又∵AGE BGO ∠=∠ ∴60∠=∠=︒BOE EAB ∴60∠=︒EOB【例1】 如图,正方形BAFE 与正方形ACGD 共点于A ,连接BD 、CF ,求证:BD =CF 并求出∠DOH 的度数.【解析】 同引例,先证明ABD AFC △≌△∴BD =FC ,∠=∠BDA FCA ∵∠=∠DHO CHA ∴90∠=∠=︒DOH CAD【例2】 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CN △是等边三角形.⑴ 求证:AN BM =.⑵ 将ACM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点A 落在CB 上,请你对照原题图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⑶ 在⑵得到的图形中,结论“AN BM =”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⑷ 在⑵所得的图形中,设MA 的延长线交BN 于D ,试判断A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 这是一个固定后运动变化的探索题,且在一定的条件下,探究原结论的存在性(不变性); 需要画图分析、判断、猜想、推理论证.【解析】 ⑴ ∵ACM △、BCN △是等边三角形∴AC CM =,BC CN = 60ACM BCN ∠=∠=° ∴∠=∠ACN MCB在ACN △和MCB △中典题精练OHG DFE CB ADNMCBA=⎧⎪∠=∠⎨⎪=⎩AC MC ACN MCB CN CB ∴ACN MCB △≌△(SAS ) ∴AN BM =⑵ 将ACM △绕点C 旋转如图:⑶ 在⑵的情况,结论AN BM =仍然成立.证明:∵60BCM NCA ∠=∠=°,CA CM =,CN CB =. ∴CAN CMB △≌△(SAS ),∴AN MB =.⑷ 如图,延长MA 交BN 于D ,则ABD △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60CAM BAD ABD ∠=∠=∠=°. ∴ABD △是等边三角形.【例3】 在ABC △中,90∠=BAC °,⊥AD BC 于D ,BF 平分∠ABC 交AD 于E ,交AC 于F .求证:AE=AF .54321A BCDE F【解析】 90∠=BAC °,390∴∠+∠=DAC °90⊥∴∠=︒AD BC ADC 90∴∠+∠=︒C DAC 3∴∠=∠C43152∠=∠+∠∠=∠+∠C ,BF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2∴∠=∠ 45∴∠=∠∴=AE AF【例4】 如图,已知ABC △中,90ACB ∠=°,CD AB ⊥于D ,ABC ∠的角平分线BE 交CD 于G ,交AC 于E ,GF AB ∥交AC 于F .典题精练题型二:双垂+角平分线模型ENMD CBA NMD CBA 求证:AF CG =.【分析】 要证AF CG =,一般想到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由图形可知,不存在直接全等三角形,因此要想到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析】 作EH AB ⊥于H∵12∠=∠,90ACB ∠=°∴EC EH =(角平分线定理) 又∵CD AB ⊥ ∴3A ∠=∠∵431∠=∠+∠,52A ∠=∠+∠ ∴45∠=∠ ∴CE CG = ∴CG EH =又∵GF AB ∥,90∠=∠=AHE FGC ° ∴A CFG ∠=∠∴CFG EAH △≌△(AAS ) ∴=CF EA ,∴-=-CF EF EA EF , ∴CE AF = ∴AF CG =【例5】 已知:正方形ABCD 中,45MAN ∠=︒,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线段CB DC 、于点M N 、.求证BM DN MN +=.【解析】 延长ND 到E 使DE B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AB在ADE △和ABM △ =⎧⎪∠=∠⎨⎪=⎩AD AB ADE B DE BM ∴ADE ABM △≌△∴AM =AE ∠=∠BAM DAE典题精练题型三:半角模型54321HG FE DCBA54321G FE DCBADHFECBA∵45MAN ∠=︒ ∴45∠+∠=︒BAM NAD ∴45∠=∠=︒MAN EAN在AMN △和AEN △中 =⎧⎪∠=∠⎨⎪=⎩MA EA MAN EAN AN AN ∴AMN AEN △≌△ ∴MN =EN∴DE +DN =BM +DN=MN【例6】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80∠+∠=︒=B D AB AD ,,E 、F 分别是线段BC 、CD 上的点,且BE +FD =EF . 求证:12∠=∠EAF BAD .ABCDEF【解析】 延长FD 到H ,使DH =BE ,易证ABE ADH △≌△, 再证AEF AHF △≌△1122∴∠=∠=∠=∠EAF FAH EAH BAD【例7】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三角形ABC 外一点,且︒=∠60MDN ,︒=∠120BDC ,BD=DC . 探究:当M 、N 分别在直线AB 、AC 上移动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AM N BCDCBN M A图1 图2⑴如图1,当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DM=DN 时,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⑵如图2,点M 、N 在边AB 、AC 上,且当DM ≠DN 时,猜想⑴问的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解析】 ⑴如图1, 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BM +NC=MN .⑵猜想: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延长AC 至E ,使CE=BM ,连接DE . BD=CD 且120BDC ∠=.∴ 30=∠=∠DCB DBC . 又△ABC 是等边三角形,∴90MBD NCD ECD ∠=∠=∠=. 在MBD △与ECD △中:BM CE MBD ECD BD CD =⎧⎪∠=∠⎨⎪=⎩∴MBD △≌ECD △(SAS ) . ∴DM=DE , BDM CDE ∠=∠ ∴60EDN BDC MDN ∠=∠-∠=在△MDN 与△EDN 中:⎪⎩⎪⎨⎧=∠=∠=DN DN EDN MDN DE DM ∴MDN EDN △≌△(SAS) ∴MN NE NC BM ==+第04讲精讲:典型的旋转全等构图:“手拉手”全等模型探究; 【探究一】“手拉手”模型基本构图;如图1,若ABC ∆与ADE ∆旋转全等,则必有ABD ∆与ACE ∆为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相似的等腰三角形);反之,如图2,若有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ABD ∆与ACE ∆共顶角顶点,则必有ABC ∆与ADE ∆旋转全等;而图2正是“手拉手”模型的基本构图;图1EDC BA图2EDC BA【探究二】将探究一中的普通等腰三角形换成特殊的图形,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然后再探究结论如何变化;ENM DC BA图3EDCBA 图4E D CB A FG 图5ED CB A如图3、图4、图5,当两个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共顶点时,ABC ∆与ADE ∆仍然旋转全等,并且有两个共同的结论; 结论1:ABC ∆≌ADE ∆;DE BC =;结论2:BC 与DE 所夹锐角等于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倒角方法如下图6、图7、图8的八字模型)图6图7图8【探究三】将探究二中的特殊图形旋转后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如下图9、图10、图11易得探究二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图9E图10图11【探究四】深化探究二中图3的结论; 如图12,可得结论1:ABC ∆≌ADE ∆;DE BC =;结论2:︒=∠=∠=∠=∠60CAE BAD COE BOD ; 结论3:如图12、图13、图14,可得三对三角形全等(ABC ∆≌ADE ∆;AHD ∆≌AGB ∆;AGC ∆≌AHE ∆)图12图13图14结论4:如图15,连接GH ,可得AGH ∆为等边三角形;(由结论3可得AH AG =)图15NM O 图16EDC BA 结论5:BE GH ∥;(由结论4可得︒=∠=∠60BAD AGH ) 结论6:连接AO ,可得AO 平分BOE ∠;(如图16,分别作BC AM ⊥、DE AN ⊥,AM 与AN 分别是全等三角形ABC ∆与ADE ∆对应边BC 和DE 上的高,故相等)SFEDCBA MP N MH GFE DCBA N M DCBA题型一 手拉手模型 巩固练习【练习1】 如图,DA ⊥AB ,EA ⊥AC ,AD=AB ,AE=AC ,则下列正确的是( )A. ABD ACE △≌△B. ADF AES △≌△C. BMF CMS △≌△D. ADC ABE △≌△【解析】 D【练习2】 如图,正五边形ABDEF 与正五边形ACMHG 共点于A ,连接BG 、CF ,则线段BG 、CF 具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并求出∠GNC 的度数. 【解析】 先证ABG AFC △≌△ 可得BG =CF ,∠=∠ACF AGB∵∠=∠NPG APC∴108∠=∠=︒GNC GAC题型二 双垂+角平分线模型 巩固练习【练习3】 已知AD 平分∠BAC ,⊥DE AB ,垂足为E ,⊥DF AC ,垂足为F ,且DB =DC ,则EB 与FC 的关系( )A. 相等B. EB <FCC. EB >FCD.以上都不对 【解析】 A题型三 半角模型 巩固练习【练习4】 如图,△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且∠BDC =120°.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连接MN ,则△AMN 的周长为 . 【解析】 6【练习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80∠+∠=︒B ADC ,AB AD =,E 、F 分别是边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复习巩固F E DCBAFD BAE H GD CBA FDEGCB A12EAF BAD =∠∠,求证:EF BE FD =-【解析】 证明:在BE 上截取BG ,使BG DF =,连接AG .∵180B ADC +=︒∠∠,180ADF ADC +=︒∠∠, ∴B ADF =∠∠. ∵AB AD =,∴ABG ADF △≌△.∴BAG DAF =∠∠,AG AF =.∴12BAG EAD DAF EAD EAF BAD +=+==∠∠∠∠∠∠.∴GAE EAF =∠∠. ∵AE AE =,∴AEG AEF △≌△. ∴EG EF =∵EG BE BG =-,∴EF BE FD =-.训练1. 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 、CB 为边在AB 同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AE 交DC 于G 点,DB 交CE 于H 点,求证:GH AB ∥.【分析】 本题中,ACD △与BCE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AC CD =,BC CE =,60ACD ECB ∠=∠=°,因为A 、C 、B 在同一条直线上,故60DCE ∠=°.这样可以得到ACE DCB △≌△,AEC DBC ∠=∠,故可以得到CEG CBH △≌△,则GC HC =,60CGH CHG ∠=∠=°,所以60ACG CGH ∠=∠=°,故GH AB ∥.【解析】 ∵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AC CD =,BC CE =(等边三角形的各边都相等)思维拓展训练(选讲)A B C DH QNM60ACD BCE ∠=∠=°(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180ACD DCE BCE ∠+∠+∠=°∴60DCE ∠=°,120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AC DC ACE DCB CE CB∴ACE DCB △≌△(SAS )∴AEC D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在BCH △和ECG △中,60∠=∠=⎧⎪=⎨⎪∠=∠⎩BCH ECG BC CE CBH CEG °∴BCH ECG △≌△(ASA )∴CH CG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GH CHG ∠=∠(等边对等角)∵180GCH GHC CGH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60GHC CGH ∠=∠=°.∴60ACG CGH ∠=∠=°(等量代换) ∴GH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训练2. 条件:正方形ABCD ,M 在CB 延长线上,N 在DC 延长线上,45MAN ∠=︒.结论:⑴ MN DN BM =-;⑵ AH AB =.【解析】 ⑴在CD 上取一点Q ,使DQ =BM先证AMB AQD △≌△可得AM =AQ再证AMN AQN △≌△∴MN =NQ∴DN DQ DN BM NQ MN -=-==⑵可证△ANH ≌△AND ,∴AH=AD=AB训练3. 如图,在Rt ABC △中,锐角ACB ∠的平分线交对边于E ,又交斜边的高AD 于O ,过O引OF BC ∥,交AB 于F ,请问AE 与BF 相等吗?理由是什么?A B M C H N DDOEOO 12ABCD E F FEDCBA21543G O54321G FE DC BA【解析】 相等.理由如下:如图,过E 作EG BC ⊥于G ∵EC 平分ACB ∠,∴12∠=∠ ∵90EAC ∠=°,AD BC ⊥∴1490∠+∠=°,2390∠+∠=° ∴34∠=∠ ∵35∠=∠, ∴45∠=∠ ∴AE AO =∵EC 平分ACB ∠,EA AC ⊥,EG BC ⊥ ∴EA EG =,∴AO EG =,∵FO BC ∥∴AFO B ∠=∠,90BDA FOA ∠=∠=° ∴BEG FAO ∠=∠∴AFO EBG △≌△(AAS ) ∴AF BE =∴AF EF BE EF -=- ∴AE BF =.训练4. 如图,△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MAN ,求证:以BM 、MN 、DN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析】 过B 作BD 的垂线并取BQ =ND ,连接AQ 、QM先证∴=AQB AND AQ AN △≌△, 再证∴=AQM ANM MN QM △≌△∴以BM 、MN 、DN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测试1. 如图,等腰直角△ADB 与等腰直角△AEC 共点于A ,连接BE 、CD ,则线段BE 、CD具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解析】 先证明ABE ADC △≌△∴BE =CD ,再类似例1倒角即可得到BE ⊥CD课后测N M DBA测试2. 如图,△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MAN ,求证:以BM 、MN 、DN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析】 过B 作BD 的垂线并取BQ =ND ,连接AQ 、QM先证∴=AQB AND AQ AN △≌△, 再证∴=AQM ANM MN QM △≌△∴以BM 、MN 、DN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N M DA第十五种品格:创新学会变通,变则通一天早上,一位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许诺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拼起这些碎片,我就给你二角五分钱。

全等三角形(培优2动点问题)

全等三角形(培优2动点问题)

培优部分(一)与全等相关的动点问题例1如图,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蜗牛爬行过程中∠CQE的大小保持不变.请利用图(2)情形,求证:∠ CQE =60°;(3)如果将原题中“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BC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交AC于F”,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否正确.练习、如图,已知△ABC 中,AB=AC=10cm ,BC=8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点B 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点C 向A 点运动.(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F 分别同时从点A 、B 、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AB 、BC 、CA 上运动,连结DE 、EF 、DF .(1)证明:△DEF 是等边三角形;(2)在运动过程中,当△CEF 是直角三角形时,试求DEF ABCS S △△的值.例2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点C重合).以A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①求证:△ABD≌△ACE;②直接判断结论BC=DC+CE 是否成立;(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写出BC、DC、CE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当点D在边CB的延长线上时,且点A、点E分别在直线BC的异侧,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BC、DC、CE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1)如图①,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直接写出∠BAD和∠CAE的大小关系;(2)如图②,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猜想∠DC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大小;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在△ABC中,AB=AC,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设∠BAC=α,∠DCE=β.(1)如图(1),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请说明理由;(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请在图(3)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猜想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1)学完全等三角形以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点M、N分别在等边△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试说明:∠BQM=60°.(2)小丽做完后,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图2: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②如图2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如图①,在△ABC中,若AB=10,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二)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二)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二)【知识点精读】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2.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若△ABC和△A′B′C′是全等的三角形,记作“△ABC ≌△A′B′C′其中,“≌”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 全等三角形的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 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1)根据对应顶点找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

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相等的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

①翻折如图(1)∆BOC≌∆EOD,∆BOC可以看成是由∆EOD沿直线AO翻折180︒得到的;②旋转如图(2)∆COD≌∆BOA,∆COD可以看成是由∆BOA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的;③平移如图(3)∆DEF≌∆ACB,∆DEF可以看成是由∆ACB沿CB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

5.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边边边公理、斜边直角边公理(2)推论:角角边定理6. 注意问题:(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b :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

在平面几何知识应用中,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或需要移动图形或移动图形元素的位置,常常需要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全等三角形培优材料 (2)

全等三角形培优材料 (2)

FEDCBA平行带来的全等1.M 是△ABC 的BC 边上一点,BE ∥CF ,且BE=CF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2.D 是△ABC 边上一点,DE 交AC 于点F ,DF=FE ,EC ∥AB ,求证:AF=CF两次全等的理解1.如图,CE ⊥AB 于E ,BD ⊥AC 于D ,BD 、CE 交于O ,且OA 平分∠BAC ,求证:OB=OC2.如图,AB =AC ,AD =AE .求证:①∠B =∠C ;②FE=FD ;③AF 平分∠BAC .ABC DE OABC E F MABCD EFGF EDCBAFE DCBA3.已知:如图∠BAC =∠EDF =900,BE 与AD 相交于G ,C 、F 是BE 上两点,AB=DE ,BF=EC . 求证:AG=GD .4.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AC ∥DB ,E ,F 为AB 上的两点,且AE=BF ,OC=OD ,求证:CE=DF5.已知:如图,AB =AC ,AD =AE ,AB 、DC 相交于点M ,AC 、BE 相交于点N ,∠DAB =∠EAC ,求证:AM =AN6.如图, AD =BC, AB =DC, DE =BF. 求证:BE =DF.ABC DE FOAB CD E MN全等有关的线段和差问题:1.如图,∠DCE=90º,CD=CE,AD⊥AC,BE⊥AC,垂足分别为A、B,求证:AB+AD=BE2.△ABC中,∠A=90º,AB=AC,过顶点A作直线MN,分别过B、C作M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DB=3,EC=7,求DE的长度.3.上题中,若MN与BC相交,其它条件不变,则DB、EC、DE 三条线段有何数量关系?4.已知,如图,AD∥BC,AE、BE分别平分∠A、∠B,点E在CD 上,求证:(1)E为CD的中点;(2)BC+AD=AB5.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AD,∠B=∠D=90°.(1)如果BE+DF=EF,求证:①∠EAF=45°;②FA平分∠DFE.ABCDEAB CDEMNAB CDEMNAB CDEAB CDEF(2)如果∠EAF=45°,求证:BE+DF=EF.(3)如果点F在DC的延长线上,点E在CB的延长线上,且DF -BE=EF,求证:①∠EAF=45°;②FA平分∠DFE.(画图并证明)6.正方形ABCD中,M为CD的中点,E为MC上一点,且∠BAE =2∠DAM,求证:AE=BC+CE.7.如图,P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任一点,PF⊥DC于F,PE⊥BC于E,求证:①AP=EF;②AP⊥EF.8.如图,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OC上一点,AG⊥BE于点G,直线AG交直线BD于点F.(1)试问线段OE、OF存在什么关系?写出你的结论.(2)若E为OC延长线上一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画图并证明你的结论.AB CDEMPF AB CDEFOGAB CD AB CDEM与中点有关的全等1.如图,△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21(AB +AC)2.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3.△ABC 中,D 是BC 中点,DE ⊥DF ,E 在AB 边上,F 在AC 边上,判断并证明BE+CF 与EF 的大小?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全等1.P 是△ABC 外角∠DAC 平分线上一点,比较AB+AC 与PB+PC 的大小2.已知AM ∥BN ,AC 平分∠MAB ,BC 平分∠NBA① 过C 作直线DE ,分别交AM 、BN 于点D 、E ,求证:AB=AD+BE ;ABC DEFABCD PABCDE M NABCDA BCDEFDCBA② 将直线绕C 转动,使DE 与AM 交于点D ,与N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AB 、AD 、BE 三条线段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于E ,并且AE =21(AB +AD ).①求证:BC=DC .②求∠ABC +∠ADC 的度数.4.如图:在△ABC 中,AB =AC ,∠A =100°,BD 平分∠ABC ,求证:BD +AD =BC .AB CDEMNABCDEE DCBA旋转全等变换1.如图,已知:AB=AC,AD=AE,∠BAC=∠DAE.求证:△ABD≌△ACE.2.如图,AB=AD,BC=DE,∠1=∠2,求证:(1)AC=AE;(2)∠CAE=∠CDE3.如图,△ABE和△ACF分别是以△ABC的AB、AC为一边在形外所作的等边三角形,BF 与CE相交于O.①求证:BF=EC.②求∠EOB的度数.③求证:OA平分∠EOF.4.如图,△ABD和△ACE是△ABC外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BAD=∠CAE=90°.(1)判断CD 与B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探索DC与BE的夹角的大小.(3) 求证:FA平分∠DFE.(4)取BC的中点M,连MA,探讨MA与D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AB CDE21OFECBA5.△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AB=AC.⑴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 求证:DM =DN .⑵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6.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长AD 上一点,BF 平分∠EBC ,交CD 于F ,求证BE=AE+CF.(提示:旋转构造等腰)M NDCBAM ND C BAD FHGFE D C BAEDCB A基本图形1.已知: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 和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连结AE 、BD ,交于F ,AE 交CD 于G ,BD 交CE 于H ,连FC 、GH . ① 求证:AE =BD ;② 求证:CG =CH ;③ 求证:GH ∥AB ;④ 求∠AFB 的度数;⑤ 求证:FC 平分∠AFB ;⑥ 求证:FA 平分∠DFC ;FB 平分∠CFE ;2.已知:如图,AB ∥CD ,AE 平分∠BAD ,DE 平分∠ADC ,过E 的直线分别交AB 、DC 于B 、C . ①求证:AE ⊥DE ;②求证:EB =EC ;③求证:AB +CD =AD .EDCBAEDCBAEDCBA3.已知:如图,AB ∥CD ,AE 平分∠BAD ,AB +CD =AD . ①求证:EB =EC ;②求证:AE ⊥DE ;③求证:DE 平分∠ADC .4.已知:如图,AB ∥CD ,AE 平分∠BAD ,AE ⊥DE . ①求证:DE 平分∠ADC ;②求证:EB =EC ;③求证:AB +CD =AD .5.已知:如图,AB ∥CD ,EB =EC ,AE ⊥DE . ①求证:AB +CD =AD ;②求证:AE 平分∠BAD ;③求证:DE 平分∠ADC .EDCBAEDCBA EDCBAEDCBAEDCBAE DCBA6.已知:如图,AB ∥CD ,EB =EC ,AB +CD =AD . ①求证:AE ⊥DE ;②求证:DE 平分∠ADC ;③求证:AE 平分∠BAD .7.已知:如图,DE 为过等腰Rt △ABC 直角顶点C 的任意直线,AD ⊥DE 于D ,BE ⊥DE 于E .求证:AD +BE =DE .8.已知:如图,DE 为过等腰Rt △ABC 直角顶点C 的任意直线,AD ⊥DE 于D ,BE ⊥DE 于E .求证:AD -BE =DE .9.已知:如图,DE 为过等腰Rt △ABC 锐角顶点A 的任意直线,CD ⊥DE 于D ,BE ⊥DE 于E .求证:CD +BE =AD .10.已知:如图,DE 为过等腰Rt △ABC 锐角顶点A 的任意直线,CD ⊥DE 于D ,BE ⊥DE 于E .求证:│CD -BE │=AD .FEDCBAHF ECBAGFEDCBAEDCBAN MDCBA11.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AC ,AF ⊥AB ,且AE=AC ,AF=AB .求证:AD =21EF12.如图:AD 平分∠BAC ,CE ⊥AD ,EF ∥BC .求证:EC 平分∠DEF .13.如图:在△ABC 中,BD 、CE 为两条高线,F 为BD 上一点,G 为CE 延长线上一点,BF=AC ,CG=AB . ① 求证:△A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 当F 为BD 反向延长线上一点,G 为CE 反向延长线上一点,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画出图形,并证明的结论.14.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BDC =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于M ,交AC 于N ,连结MN ,求证:△AMN 的周长等于2.。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讲义全等三角形定义:若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则它们是全等形三角形。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均重合。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SSS):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2.边角边定理(S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且另一条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3.角边角定理(ASA):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4.角角边定理(AAS):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典型例题举例:1.已知△ABN≌△ACM,对应角为∠B和∠C,对应边为AB和AC。

2.已知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

3.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

4.在△ABC中,D在AB上,E在AC上,AB=AC,∠B =∠C,求证AD=AE。

5.已知∠1=∠2,∠3=∠4,求证AC=AD,其中D是线段BC上的一点,且BD=DC。

6.在图中,B、E、F、C在同一直线上,AF⊥BC于F,DE⊥BC于E,AB=DC,BE=CF,判断AB是否平行于CD,说明理由。

7.在图1中,△ABC的边AB、AC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连结EG,判断△ABC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8.在图中,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的一点,PD⊥OA交OA于D,PE⊥OB交OB于E,F是OC上的另一点,连接DF,EF,求证DF=EF。

第5讲 全等三角形培优2

第5讲  全等三角形培优2

明士教育集团个性化教学辅导导学案教学课题 全等三角形培优2 课时计划 第(5)次课 授课教师 学科 数学 授课日期和时段上课学生 年级 准初二 上课形式阶段 基础( ) 提高(√ ) 强化( )教学目标 1.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总体思路(分析技巧:拆解图形)2、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边边边3、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三——角边角、角角边4、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边角边重点、难点 重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总体思路难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学习与应用知识点一: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总体思路(分析技巧:拆解图形)已知条件 可供选择的判定方法一边和这边邻角对应相等 选边:只能选角的另一边(SAS)选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 、ASA)一边及它的对角对应相等 只能再选一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两边对应相等 选边:只能选剩下的一对对应边(SSS)选角:只能选两边的夹角(SAS)两角对应相等 只能选边:可选三条边的任意一对对应边(AAS 、ASA)知识点二: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Ⅰ、知识梳理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复习与本次课程相关的重点知识与公式及规律,认真听老师讲解本次课程基本知识要点。

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知识点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三——角边角、角角边1.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2.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知识点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边角边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全等三角形培优讲义

全等三角形培优讲义
第 3 页 共 10 页
求 证 ;AB
E
B
C
=AC+BD
3、如图,已知在
ABC
内,BAC

0
60
,C

400
,P,Q
分别在
BC,CA
上,并且
AP,BQ
分别是
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
A
B Q
P
C
4、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BC>BA,AD=CD,BD 平分 ABC,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 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 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A
B
D
C
例 2、如图,△ABC 中,E、F 分别在 AB、AC 上,DE⊥DF,D 是中点,试比较 BE+CF 与 EF 的大小. A
.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
精准诊查
【知识导图】
概念
三边之和大于等于第三边 稳定性
三角形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高 中线 角平分线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
性质
直角三角形
判定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导学】全等三角形
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

【八年级数学几何培优竞赛专题】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几何培优竞赛专题】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含答案】

专题2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选择知识解读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选择已知条件可供选择的判定方法一边和这边邻角对应相等选边:只能选角的另一边(SAS )选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 ,ASA )一边及它的对角对应相等只能再选一角:可选另外两对角中任意一对角(AAS )两边对应相等选边;只能选剩下的一边(SSS )选角:只能选两边的夹角(SAS )两角对应相等只能选边:可选三条边的任意一对对应边(AAS .ASA )典例示范一、从变换的角度理解“全等”1.轴对称变换例1如图1-2-1,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BE 和CD 相交于点O ,且AB =AC ,∠B =∠C ,求证:BD =CE .【提示】从结论“BD =CE ”来看,有两种思路,思路一:通过证明△BOD ≌△COE 得到对应边相等;思路二:通过证明“△ACD ≌△ABE ”得到AD =AE ,然后运用等式性质证得.从题设看,由“AB =AC ,∠B =∠C ”加上公共角∠A ,可得△ACD ≌△ABE ,所以我们考虑使用思路二给出证明过程.图1-2-1B【技巧点评】哪些情况下,可考虑利用全等的性质来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呢?本题中,这个图形很显然是轴对称图形,而BD 和CE 也是轴对称的,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把BD 和CE 置于一对轴对称的三角形中,且BD 和CE 恰好是一对对应边.跟踪训练1.如图1-2-2,已知AB =DC ,AE =DF ,CE =F B .求证:AF =DE .图1-2-22.旋转变换例2如图1-2-3,AD 是△ABC 的中线,在AD 及其延长线上截取DE =DF ,连接CE ,BF ,试判断△BDF 与△CDE 全等吗?BF 与CE 有何位置关系?【提示】若△BDF 与△CDE 全等,需要寻找三个相等的要素,题中已知一对对顶角相等,由中线可得到BD =CD ,加上DE =DF ,即可根据“SAS ”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图1-2-3B【技巧点评】本题是一个简单的全等证明题,本题意在说明图中△BDF 与△CDE 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其中一个三角形可以看作另一个三角形绕点D 旋转180°得到.从中心对称的角度寻找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可以为证明全等提供方便.跟踪训练2.如图1-2-4,AB =AE ,∠1=∠2,∠B =∠E ,求证:BC =E D .图1-2-4二、线段和角度相等,常考虑证全等例3如图1-2-5,AC 交BD 于点O ,AC =BD ,AB =CD ,求证:∠C =∠B .【提示】要证明∠C =∠B ,可考虑将∠C 和∠B 置于一对三角形中,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于本题图中△AOB 和ACOD 全等不容易证明,可考虑连接AD ,证明△ACD 与△DBA 全等.图1-2-5跟踪训练3.已知,如图1-2-6,AD ⊥DB ,BC ⊥CA ,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 ,求证:AD =B C .图1-2-6B【技巧点评】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因此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思路:对应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可以看出全等三角形类似于一个桥梁,建立起角度相等与线段相等、线段相等与另两条相等的线段、角相等与另一对相等的角之间的联系.跟踪训练4.如图1-2-7,A ,D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C ,△BDO 均为等腰三角形,AO ,BC 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如何?证明你的结论.图1-2-7三、借助“同角的余角相等”寻找相等的角例4如图1-2-8,在△ABC 中,BD ⊥AC 于D ,CE ⊥AB 于E ,F 是BD 上一点,BF =AC ,G 是CE 延长线一点,CG =AB ,连接AG ,AF .(1)求证:∠ABD =∠ACE ;(2)探求线段AF ,AG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提示】(1)∠ABD ,∠ACE 都和∠BAC 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证明∠ABD =∠ACE ;(2)由已知条件“BF =AC ”“CG =AB ” “∠ABD =∠ACE ”可证明△ABF ≌△GCA ,AF ,AG 恰好是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所以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是相等.又由于∠G =∠BAF ,∠G +∠GAE =90°,因此∠GAF =90°,所以AF 和AG 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图1-2-8B 【技巧点评】(1)当已知两条边相等,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同角的余角相等”是常用的证明夹角相等的手段.(2)要证明两直线垂直,证明夹角等于90°也是常用思路,当夹角是由两个角的和组成的时候,常考虑证明这两个角的和等于90°.跟踪训练5.如图1-2-9,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E 点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 =F C .图1-2-9A四、从等腰、等边、正方形中获取全等所需的元素例5如图1-2-10,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D 为BC 的中点,CE ⊥AD ,垂足为E ,BF ∥AC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B =BF .【提示】要证明DB =BF ,由于D 为BC 的中点,所以CD =BD ,因此本题可转证CD =BF ,将这两条线段放置到三角形中,可证明△ACD ≌△CBF .图1-2-10A【技巧点评】本题证明△ACD ≌△CBF 需要的三个要素AC =BC ,∠CAD =∠BCF ,∠ACD =∠CBF 都和△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关.当题目中出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条件时,往往图形中隐含着一对全等三角形,这对全等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往往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边长相等有关.跟踪训练6.如图1-2-11,在Rt △ABC 中,∠BAC =90°,AC =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接BE ,E 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图1-2-11B拓展延伸五、AAS 华丽变全等例6 如图1-2-12,在△ABC 中,∠DBC =∠ECB =∠A ,求证:BE =CD .21ABCD E F【提示】要证明BE =CD ,一般考虑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而△DCF 和△EBF 显然不全等,本题有三种构造全等的方法,如图1-2-13①②③.图1-2-12GFE D CBAHFE D CBAFE D CBAH G 【技巧点评】本题△BEF 和△CDF 虽然不全等,但是∠BFE =∠CFD ,加之可证FB =FC 以及待证的BE =CD ,可见这两个三角形虽然不全等,但也有3对相等的要素.构造全等三角形可将小三角形补上一部分,或者将大三角形截去一部分.跟踪训练7.如图1-2-14,OC 平分∠AOB ,点D 、E 分别在OA 、OB 上,点P 在OC 上,且有PD =PE ,求证:∠PDO =∠PEB .(有三种解法)P OD C BA E竞赛链接图1-2-13图1-2-14②③①例7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题)如图1-2-15,在四边形ABCD 中,∠A =∠BCD =90°,BC =CD ,E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若DE =AB =3cm ,CE =4cm ,则AD 的长是.2【提示】如图1-2-16,连接CA ,构造△BAC ≌△DEC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 的长.EDCB AAB CDE【技巧点评】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跟踪训练8.(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17,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AC 与BD 相交于O ,AE ⊥BD 于E ,CF ⊥BD 于F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A .5对B .6对C .7对D .8对F OABCDE 培优训练1.如图1-2-18,AC ,BD 交于点E ,且∠1=∠2,∠3=∠4,求证:AC =BD .4321ABCED2.如图1-2-19,已知AD =AE ,AB =AC .求证:BF =FC .图1-2-17图1-2-15图1-2-16图1-2-18ABCDEF3.如图1-2-20,已知△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F ⊥CD 于F ,AH ⊥BE 于H ,问:(1)BE 与CD 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2)AF 、AH 有何数量关系?O HFEDCBA 4.如图1-2-21,△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BCE =90°,AE 交DC 于点F ,BD分别交CE ,AE 于点G ,H 试猜测线段AE 和BD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DBCFH AE G 5.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1-2-22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 +EF =DE ;(2)若将图1-2-22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且0°<<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αα图1-2-22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AC BABCE FD①图1-2-19图1-2-20图1-2-21②图1-2-226.如图1-2-23,AD 是△ABC 的高,作∠DCE =∠AC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点F 是点C 关于直线AE 的对称点,连接AF .(1)求证:CE =AF(2)在线段AB 上取一点N ,使∠ENA =∠ACE ,EN 交BC 于点M ,连接AM 请你判断∠B 与∠MAF 2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DBEAF CN M直击中考7.★★(2017江苏常州)如图1-2-24,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BCE =∠ACD =90°,∠BAC =∠D ,BC =CE .(1)求证:AC =CD ;(2)若AC =AE ,求∠DEC 的度数.ECDBA 8.(凉山州中考题)如图1-2-25,△ABO 与△CDO 关于O 点中心对称,点E 、F 在线段AC 上,且AF =CE .求证:FD =BE .FBECDAO9.(内江中考题)如图1-2-26,△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AE =BD .图1-2-23图1-2-24图1-2-25CDEBA10.(重庆中考题)如图1-2-27,在△ABC 中,∠ACB =90°,AC =BC ,E 为AC 边的中点,过点A 作AD ⊥AB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D .CG 平分∠ACB 交BD 于点G ,F 为AB 边上一点,连接CF ,且∠ACF =∠CBG .求证:(1)AF =CG ;(2)CF =2DE .GCDFEBA挑战竟赛11.(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28,在△ABC 中,∠ACB =60°,∠BAC =75°,A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交于H ,则∠CHD =.HBCE ADBGF E ADC12.(希望杯竞赛题)如图1-2-29,在△ABC 中,∠BAC =90°,AD ⊥BC 于D ,∠BCA 的平分线交AD 于F ,交AB 于E ,FG ∥BC 交AB 于G .AE =4,AB =14,则BG =.图1-2-26图1-2-27图1-2-28图1-2-29。

精讲精练: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培优

精讲精练: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培优

things 3.如图,AB=AC,AD=AE,BE 和 CD 相交于点 O,AO 的延长线交 BC 于点 F。 ll 求证:BF=FC。
A A
and D
E
e O
tim B
F
C
t a 4.已知:如图 1,AD∥BC,AE=CF,AD=BC,E、F 在直线 AC 上,求证:DE∥BF。
ing a .
ethin 7、 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BD=CE
good for someth 6.如图,已知 AB=EF,BC=DE,AD=CF, re 求证:① ABC ≌ FED
a ②AB//EF ing E
ir be D
A
F C
in the B
d All things 7.如图,已知 AB=AD,AC=AE,BC=DE,求证: BAD CAE
time an B at a D ing .
ir 上.
the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 in 边”或“SSS”.
s AB DE ing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BC EF
th AC DF B ll ABC ≌ DEF
A CE
D F
d A 【典型例题】 an 例 1.如图, ABC ≌ ADC ,点 B 与点 D 是对应点, time BAC 26 ,且 B 20 , SABC 1,求
6.如图, ABE ≌ DCF ,点 A 和点 D、点 E 和点 F 分别是对应点,则 AB=
, A
,AE=
,CE=
,AB//
,若 AE BC ,则 DF 与 BC 的关系是

(完整版)精讲精练: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培优

(完整版)精讲精练: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培优

ACD ,所以 AEB
E ,
BAE
, BAD

9.如图, ABC ≌ DEF , C 90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C与 F互余
B
、 C与 F互补
.
A 、7cm B 、 5cm C 、 8cm D 、无法确定
C、 A与 E互余
D
、 B与 D 互余
10.如图, ACF ≌ DBE , E 30 , ACF 110 , AD 9cm,CD 2.5cm,
B
C
【巩固练习】
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 ① 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 ② 若两
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
③ 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
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其中正确
的是(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1.如图,已知 AB=AC, AD=AE, BF=CF,求证: BDF ≌ CEF 。
A
D
E
F
B
C
2.如图,△ ABC,△ B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 (1) CF=AD;( 2) CE⊥ AD。 A
FE
C
BD
.
D
1
E
A
5. 如图,已知 AB⊥AC, AD⊥AE, AB=AC, AD=AE, 求证:( 1)BE=DC,(2) BE⊥ DC.
由. 小明的解答:
OA=OB
OD=OC
12
SAS
△ AOD≌ △ BOC
而△ BAD=△ AOD+△ ADB 所以△ ABC≌ △ BAD
D

初二培优讲义20920

初二培优讲义20920

第3讲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专题(二)一.知识归纳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四种;2.直角三角形的全等,除了上述四种判定方法外,还有独有的一种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 L”).二.基础回顾例1 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DE⊥AB于E,DF⊥AC于F,且AE=AF.连接EF。

求证:AD垂直平分EF.例2如图,△ABC的高BD、CE相交于O,且OD=OE.求证:AB=AC.练习1.如图,已知AD⊥BD,AE⊥EC,AD=AE,AB=AC,BD、CE交于点0.求证:(1)BD=CE; (2)OE=OD; (3)BE=CD.2.如图,AD、BE是△ABC的两条高,它们交于点F,且BF=AC,CD=DF,ED平分∠BEC.求证:∠ABE=∠ADE.三.方法运用例3 如图,正方形ABCD中,E和F分别是边BC和CD上的点,AG⊥EF于G,若∠EAF=45°,求证:AG=AD.例4 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于M、N,连接MN,试求△AMN的周长.练习3.已知△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在AC上,连BP,过B点作BE⊥BP,BE=PB.连AE 交BC于F.(1)如图(1),问PA与CF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若点P在CA的延长线上,问上结论是否仍成立,画图证明.图(1) 图(2)四.问题探究例5 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试证明它们全等.(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例6如图,已知A(-2,0).(1)如图①,以A为顶点,AB为腰在第三象限作等腰Rt△ABC,若B(0,-4),求C点坐标;(2)如图②,P为y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以P为顶点,PA为腰作等腰Rt△APD,过D作DE⊥x轴于E点.当P点沿y轴负半轴向下运动时,试问OP-DE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已知F点坐标为(-4,-4),G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以FG为直角边作等腰Rt△FGH,H点在x轴上,∠GFH=90°.设G(O,m),H(n,O),当G点在y轴负半轴上沿负方向运动时,m+n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图①图② 图③练习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 =120°的等腰三角形,∠MDN=60°,点M在AB的延长线上,点N在CA的延长线上,连接MN.试探求线段BM、MN、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5.如图,AC⊥CB,AD为△ABC的中线,CG为高,DE⊥AD,BC=2AC.求证:AD=DF+DE.6.如图,等腰Rt△ABC中,∠BAC= 90°,AB=AC,已知A(O,2)、C(5,0).(1)如图①,求点B的坐标;(2)如图②,BF在△ABC的内部且过B点的任意一条射线,过A作AM⊥BF于M,过C作CN⊥BF于N点,写出BN-NC与A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①图②五.课后训练:1.如图所示.∠A=90°,AB=AC ,M 是AC 边的中点,AD ⊥BM 交BC 于D ,交BM 于E .求证:∠AMB=∠DMC . ED MAB C2.如图,在△ABC 中,∠A=100°,∠ABC=40°,BD 是∠ABC 的平分线,延长BD 至E ,使DE=AD.求证:BC=AB+CE.E D A B C3. 已知: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于M,交AC于N连结M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二)【知识点精读】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2.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若△ABC和△A′B′C′是全等的三角形,记作“△ABC ≌△A′B′C′其中,“≌”读作“全等于”。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 全等三角形的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 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1)根据对应顶点找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

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相等的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

①翻折如图(1)∆BOC≌∆EOD,∆BOC可以看成是由∆EOD沿直线AO翻折180︒得到的;②旋转如图(2)∆COD≌∆BOA,∆COD可以看成是由∆BOA绕着点O旋转180︒得到的;③平移如图(3)∆DEF≌∆ACB,∆DEF可以看成是由∆ACB沿CB方向平行移动而得到的。

5.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边边边公理、斜边直角边公理(2)推论:角角边定理6. 注意问题:(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b :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

在平面几何知识应用中,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或需要移动图形或移动图形元素的位置,常常需要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分类解析】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应用(1)证明线段(或角)相等例1:如图,已知AD=AE,AB=AC.求证:BF=F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出ΔACD≌ΔABE,而BF和FC分别位于ΔDBF和ΔEFC 中,因此先证明ΔACD≌ΔABE,再证明ΔDBF≌ΔECF,既可以得到BF=FC.证明:在ΔACD和ΔABE中,AE=AD∠A=∠AAB=AC.∴ΔACD≌ΔABE (SA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又∵ AD=AE,AB=AC.∴ AB-AD=AC-AE即 BD=CE在ΔDBF和ΔECF中∠B=∠C∠BFD=∠CFE(对顶角相等)BD=CE∴ΔDBF≌ΔECF (AAS)∴ BF=F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证明线段平行例2:已知:如图,DE⊥AC,BF⊥AC,垂足分别为E、F,DE=BF,AF=CE.求证:AB∥CDDCB AE F分析:要证AB∥CD,需证∠C=∠A,而要证∠C=∠A,又需证ΔABF≌ΔCDE.由已知BF⊥AC,DE⊥AC,知∠DEC=∠BFA=90°,且已知DE=BF,AF=CE.显然证明ΔABF≌ΔCDE条件已具备,故可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再证∠C=∠A,进一步证明AB∥CD.证明:∵ DE⊥AC,BF⊥AC (已知)∴∠DEC=∠BFA=90°(垂直的定义)在ΔABF与ΔCDE中,AF=CE (已知)∠DEC=∠BFA (已证)DE=BF (已知)∴ΔABF≌ΔCDE(SAS)∴∠C=∠A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证明线段的倍半关系,可利用加倍法或折半法将问题转化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例3: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BD=AB,取AB的中点E,连接CD和CE. 求证:CD=2CE分析:(ⅰ)折半法:取CD中点F,连接BF,再证ΔCEB≌ΔCFB.这里注意利用BF是ΔACD中位线这个条件。

证明:取CD中点F,连接BF∴ BF=12 AC,且BF∥A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ACB=∠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AB=AC∴∠ACB=∠3 (等边对等角)∴∠3=∠2在ΔCEB与ΔCFB中,BF=BE ∠3=∠2CB=CB∴ ΔCEB ≌ΔCFB (SAS)∴ CE=CF=12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CD=2CE (ⅱ)加倍法证明:延长CE 到F ,使EF=CE ,连BF.A EB DCF4123在ΔAEC 与ΔBEF 中,AE=BE∠1=∠2 (对顶角相等) CE=FE∴ΔAEC ≌ΔBEF (SAS)∴ AC=BF, ∠4=∠3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BF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CB+∠CBF=180o ,∠ABC+∠CBD=180o , 又AB=AC ∴∠ACB=∠ABC∴∠CBF=∠CBD (等角的补角相等) 在ΔCFB 与ΔCDB 中,CB=CB∠CBF=∠CBD BF=BD ∴ ΔCFB ≌ΔCDB (SAS) ∴ CF=CD 即CD=2CE说明:关于折半法有时不在原线段上截取一半,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得到原线段一半的线段。

例如上面折道理题也可这样处理,取AC 中点F ,连BF(如图)(B 为AD 中点是利用这个办法的重要前提),然后证CE=BF. (4)证明线段相互垂直例4:已知:如图,A 、D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ΔADC 、ΔBDO 为等腰三角形,AO 、BC 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如何?证明你的结论。

CBAOED分析:本题没有直接给出待证的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先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结论,然后再证明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通过观察,可以猜测:AO=BC,AO⊥BC.证明:延长AO交BC于E,在ΔADO和ΔCDB中AD=DC∠ADO=∠CDB=90oOD=DB∴ΔADO≌ΔCDB (SAS)∴ AO=BC, ∠OAD=∠B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AOD=∠COE (对顶角相等)∴∠COE+∠OCE=90o∴ AO⊥BC5、中考点拨:例1.如图,在△ABC中,AB=AC,E是AB的中点,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结ED,并延长ED到点F,使DF=DE,连结FC.求证:∠F=∠A.分析:证明两个角相等,常证明这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已知图形中∠A、∠F不在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中,但由已知可证得EF∥AC,因此把∠A通过同位角转到△BDE中的∠BED,只要证△EBD≌△FCD即可.证明:∵AB=AC,∴∠ACB=∠B,∵EB=ED,∴∠ACB=∠EDB.∴ED∥AC.∴∠BED=∠A.∵BE=EA.∴BD=CD.又DE=DF,∠BDE=∠CDF∴△BDE≌△CDF,∴∠BED =∠F . ∴∠F =∠A .说明:证明角(或线段)相等可以从证明角(或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入手,在寻求全等条件时,要注意结合图形,挖掘图中存在的对项角、公共角、公共边、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等相等的关系。

例2 如图,已知△ 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并且使AE=BD ,连接CE 、DE.求证:EC=EDB C DEF A分析:把已知条件标注在图上,需构造和△AEC 全等的三角形,因此过D 点作DF ∥AC 交BE 于F 点,证明△AEC ≌△FED 即可。

证明:过D 点作DF ∥AC 交BE 于F 点 ∵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 △BFD 为等边三角形 ∴ BF=BD=FD ∵ AE=BD ∴ AE=BF=FD∴ AE -AF=BF -AF 即 EF=AB ∴ EF=AC在△ ACE 和△DFE 中,EF=AC (已证)∠EAC =∠ED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E=FD (已证)∴ △AEC ≌△FED (SAS )∴ EC=E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题型展示:例1 如图,△ABC 中,∠C =2∠B ,∠1=∠2。

求证:AB =AC +CD .分析:在AB上截取AE=AC,构造全等三角形,△AED≌△ACD,得DE=DC,只需证DE=BE问题便可以解决.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AE=AC,∠1=∠2,AD=AD,∴△AED≌△ACD,∴DE=DC,∠AED=∠C.∵∠AED=∠B+∠EDB,∠C=2∠B,∴ 2∠B=∠B+∠EDB.即∠B=∠EDB.∴EB=ED,即ED=DC,∴AB=AC+DC.剖析: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外两条线段之和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截长法(即在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两条短线段的一条,再证余下的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如作AE =AC是利用了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的特性,构造全等三角形,另一种方法是补短法(即延长一条短线段等于长线段,再证明延长的部分与另一条短线段相等),其目的是把证明线段的和差转化为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实际上仍是构造全等三角形,这种转化图形的能力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考查的内容.【实战模拟】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已知: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3. 如图,已知C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ACM 和∆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和CM 相交于F 点,BM 和CN 交于E 点。

求证:∆CEF 是等边三角形。

ABCMNE F124.如图,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12(AB+AC)5. 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D 是斜边上AB 上任一点,AE ⊥CD 于E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CH ⊥AB 于H 点,交AE 于G .求证:BD =CG .【试题答案】1. D2.证明:∵AO平分∠ODB,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E交于点O,∴OD=OE,∠ODB=∠OEC=90°, ∠BOD=∠COE。

∴△BOD≌△COE(ASA).∴OB=OC3.分析由∠ACM=∠BCN=60︒,知∠ECF=60︒,欲证∆CEF是等边三角形,只要证明∆CEF 是等腰三角形。

先证∆CAN≌∆MCB,得∠1=∠2.再证∆CFN≌∆CEB,即可推得∆CEF是等边三角形的结论。

证明:在∆CAN和∆MCB,∵AC=MC,CN=CB,∠CAN=∠MCB=120︒,∴∆ACN≌∆MCB中,∴∠FCB和∆CEB中,∵∠FCN=∠ECB=60︒,∠1=∠2,CN=CB,∴∆CFN≌∆CEB,∴CF=CE,又∵∠ECF=60︒,∴∆CEF是等边三角形.4.分析:关于线段不等的问题,一般利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三边关系来讨论,由于AB、AC、AD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应设法将这三条线段转化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也就是将线段相等地转化,而转化的通常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来完成,注意AD是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即可得到△ACD≌△EBD.证明: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BE在∆ACD与∆EBD中∴∆ACD≌∆EBD(SAS)∴ AC=E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ABE中,AB+EB>AE(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AC>2AD(等量代换)说明:一般在有中点的条件时,考虑延长中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