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失眠的汇总

合集下载

经方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医案医话】光明中医 2021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 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1•125•经方治疗失眠经验总结滕立春摘要:失眠是影响人们健康状况的常见临床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生活水平,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经方是临床常用方 剂,效果好,见效快,本文针对不同证型导致的失眠,辨证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肾气丸、酸枣仁汤、半夏泻心汤等经方取得一定的 疗效,病例典型,效果突出,现总结如下,以资参考。

关键词:失眠;经方;中医药疗法doi :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1.01.047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1 -0125-03Experience Summary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TENG Lichun(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t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Shuangliu 610400, China)Abstract :Insomnia i s a c o m m o n clinical disease affecting people* s health, seriously affecting people* s mental and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incidence rate i 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Classical prescription i s a commonly used clinical prescription with good effect and quick effe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insomnia caused by different syndromes, 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 Shenqi pill, Suanzaoren decoction,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and other classical prescription were selected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was obtained. Typical classical prescription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ses and outstanding effec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or reference.Key words : insomnia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 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常见表现有人 睡困难、睡眠质量低、睡眠时间短、早醒,甚至出现记忆 力、注意力下降等,往往与精神压力、社会心理、躯体疾 病、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

《金匮要略》治疗不寐方总结起首,依据《金匮要略》的记载,治疗不寐的方剂可以分为各种病情的治疗。

对于心烦不宁、神经紧张引起的失眠,方剂中常用的是牛膝煎加味、五味子煎加味、抱龙煎加味等方剂,这些方剂都具有冷静安神的作用。

此外,针对血虚引起的失眠,可以使用黄连阿胶汤、党参党参玉屏风等方剂,这些方剂具有滋补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其次,《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单味药物对不寐的治疗。

例如,罗布麻、龙胆草、五味子、珍珠粉等药物在《金匮要略》中被推举用于治疗失眠。

这些药物具有安神冷静、滋养心肾的功效。

此外,《金匮要略》还强调了调整作息和养生的重要性。

依据《金匮要略》的观点,合理的作息可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调整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防止熬夜和过度劳累,可以有助于治疗失眠。

同时,《金匮要略》还提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例如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多摄取温柔的食物,例如温热的粥、小米、鸡肉等,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综上所述,《金匮要略》中关于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分外丰富,从调理心气、滋养心肾、养血安神等多个方面入手,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标。

在临床实践中,可依据患者的详尽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结合调整作息和饮食养生,综合治疗。

此外,鉴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失眠也需要个体化,因此在使用《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金匮要略》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援助我们缓解失眠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调整阴阳平衡和养生,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治疗失眠需要综合思量个体差异和详尽病情,遵循医生的指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综合思量《金匮要略》中关于治疗不寐的方剂和方法以及调整作息和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可以得出结论:《金匮要略》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通过调理心气、滋养心肾、养血安神等多个方面入手,能够援助缓解失眠症状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陆曙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

陆曙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
第一作者:夏成霞(1982一),女,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
师,心血管内科专业。shiecy@163.com
化累计服用20余剂,而获痊愈。
4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第七十一》,由半 夏、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方中秫 米,别名粟米、黄米、小米等,甘凉益胃,养营阴而利 大肠,《本草纲目》解释:“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 眠.半夏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 则阳不盛矣。”半夏能导引盛阳之气以交于阴分,阴 阳相和,营卫运行正常而失眠之证愈也。唐代孙思 邈在《千金要方・胆腑病》中立千金流水汤治虚烦不 得眠.方中除半夏秫米外.另增酸枣仁、生地、茯苓、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szy201405010.aspx
治》,书中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医圣张仲景用酸枣仁甘酸平养血而敛补心肝阴血 之体。川芎辛温,活血行气,调畅气血而顺应心肝 之用,一收一散,阴阳合一。知母、茯苓养阴清热, 宁心安神,使水足而神自宁,火清而魂自安。 案3.严某,女,60岁。2012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失眠3月余,症见:夜寐梦多,头晕眼花,
收稿日期:2014—02—19 编辑:傅如海
国目垫!兰竺璺苎竺堂苎!塑≯善中压药
万方数据
陆曙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夏成霞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 江苏中医药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4,46(5)
患者失眠1年余,症见:难以人寐,夜寐易醒,
心烦易怒,腰酸,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辨证属心 肝阴虚。治以养阴清热除烦。处方: 小麦309,甘草69,大枣7枚,焦山栀109,豆豉 lOg,生杜仲lOg。7剂。1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周后复诊:自述睡眠改善。以前方适当加减变 化累计服用60余剂,终获痊愈。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

严仲庆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验案四则沈昱颖;严仲庆【摘要】[目的]探讨严仲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以4则案例为本,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面论述严仲庆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经验,对其遣方用药特色予以总结。

[结果]严仲庆老师认为,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为阳不交阴,与心、肺、肝、肾有着密切的联系,阴血亏虚和肝阳不足均为临床上引起失眠症的常见病因。

其主要证型为心肺阴虚内热、心肾阴虚火旺、心肝阴血亏虚、肝郁肝阳不足等,常用养心润肺、凉血清热,滋阴清火、交通心肾,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理气、助阳益心之法。

[结论]严仲庆老师临证处方精当,临床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其经验值得学习。

%Objective] To conclude Yan Zhongqing clinical academic experience. [Methods] Discussed in term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reatment, therapies of Yan Zhongqing teacher using class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 clinical experience, herbal prescription summed up its characteristics, citing the case evidence. [Results] Yan Zhongqing teacher believes that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paying for the yin yang, and heart, lung, liver, kidney closely linked to inadequate blood deficiency and liver yang common causes of insomnia are caused clinically. The main syndromes of heart and lung deficiency heat, heart and kidney Huo, heart and liver blood deficiency, lack of liver stagnation of liver-yang, etc., are used to support the heart and lungs, cooling heat; yin and clearing fire, balance between kidney and heart; Yin and Yang blood, Anshen; liver qi, yang Yixin of the law, and achieves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clinical practice. [Conclusion]With appropriate clinical prescription of Mr. Yan, the treating method has clinical valu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190-192)【关键词】严仲庆;失眠症;阴血亏虚;肝阳不足;用药特色;经方;名医经验【作者】沈昱颖;严仲庆【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浙江,绍兴 312030;绍兴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严仲庆先生系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精研四大经典,虽出身绍派伤寒,但不持门户之见,对《伤寒论》颇有研究。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

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文章目录*一、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二、经常失眠是什么原因*三、失眠患者在饮食方法应该注意什么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1、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一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

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

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2、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二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

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

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3、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三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

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4、治疗失眠的其他方法4.1、药物治疗:西药抗失眠抑郁症,以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为治疗原理,有着起效快,见效显着,副作用明显的特点。

而中药标本兼治,温和调理,绿色安全,但是见效较慢。

4.2、移情治疗:享受阳光和运动的美好,能够让抑郁症患者的心情得到显着的放松。

同时培养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充实、积极,这是患者在寻求怎样治疗失眠抑郁症疗法时,不用花钱自己动手就能办到的方法。

4.3、饮食疗法:酸枣仁、百合、龙眼、莲子,蜂胶都有解郁、安神的功效,首乌和桑葚有滋补肝肾之效,可治抑郁症、失眠、健忘烦躁等症。

经常失眠是什么原因1、环境因素引起的失眠:经常失眠是什么原因?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如有声音嘈杂、灯光太亮、湿度太大、床铺不舒服、房间太拥挤等都会影响睡眠。

另外,患者睡前喝咖啡也会影响睡眠。

2、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心理因素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

中医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

中医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
后 电话 随诊 ,患者睡 眠安好 。
3 讨论
主症 。如 《 内科通 论 ・ 血证 论 ・卷六 ・ 心烦 》: “ 烦 者 ,心 不安也 。
心为 火脏 ,化 生血液 ,转 赖血 液 以养其 火 ,故心 字篆 文 。即是 倒
热化 证。少 阴热 化证 多 由素体 阴虚 ,复 感外 邪, 二三 日后 ,邪从
4 3 . 4 %的中 国人 在过 去 1 年 中 曾经 历过 不 同程度 的失眠 ,其 中约 绎无 苔,甚 则舌 尖红 赤起 刺 ;状 如 杨梅 ,脉细 数或 弦数 。为 少 阴 失 眠属 于中医 “ 不寐” 、“目不暝 ”、“ 不得眠 ”、“ 不得 卧 ”、 热化 ,少 阴属心 肾,心属 火在 上 ,肾属 水在 下 。肾水亏 虚 ,不 能
治法 :滋 阴 降火安神 。处方 :黄连 阿胶汤 。方 药:黄连 1 2 克 ,黄 效 。 黄连、 黄芩 、白芍 均有抗 菌作用 , 且 抗菌谱 较广 。 对痢疾 杆菌 、
芩 6 克 , 阿胶 1 O克 ( 烊化 ) , 白芍 1 2克 ,鸡 子黄 2 枚 。此 方 纳 葡萄 球菌 、脑膜 炎球 菌等 均有 较强 的抑 制作 用 ,此 三者 尚有 镇静 胶烊 尽 ,小冷 ,纳鸡 子黄 ,搅令相 得 ,温 服 , 日三服 。 2 结果 作用 。 受《 伤 寒论》 影 响, 心烦 、 不寐 为古代 众医书 中记载最 为广泛 ,
仍 不 明显 。 自诉 :夜 间 入睡 困难 ,辗转 反侧 ,心 烦 意乱 。望舌 红 及胱 氨酸 ,并含 钙 、硫等 。其主 要 有抗 贫血 作用 。对于 失血 性贫
无 苔 ,脉弦 细 而数 。脉证 合参 ,此 乃火 旺水 亏 ,心 肾不交 所致 。 血,其 可显 著增 加红 细胞及 血 红蛋 白数 量。 阿胶还 能改 善动 物体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

中医治疗失眠失眠经验方失眠的兼证古人失眠医案中医治疗失眠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

不寐之证,病因虽多,然阴阳的交通“不得从其道”乃为病之根本,凡气血精津环流不畅,代谢升降失其常度,皆可碍运滞血,瘀血阻络,心失血养,以致寤寐异常。

临床所见不寐患者,每以情志变化,精神刺激为主因,引起肝气郁滞,脾运失常,以致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或痰瘀互结,或瘀热扰心,服安神养心药物疗效不显,常以化瘀宁神之法治之而获效。

一、肝火扰心证【临床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指导方药】①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栀子、黄芩、益母草、朱茯神、首乌藤。

②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黄芩、栀子。

③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④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二、痰热扰心证【临床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指导方药】①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②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白茯苓。

③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

④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沉香、黄芩、熟大黄。

三、心脾两虚证【临床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指导方药】①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大枣、生姜。

②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③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④常用安神药: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首乌藤。

四、心肾不交证【临床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指导方药】①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黄、人参、丹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屡试屡效方之失眠秘方

屡试屡效方之失眠秘方

屡试屡效方之失眠秘方失眠——神经衰弱失眠验方(施今墨方)【组成】百合,知母,生地黄,磁朱丸,何首乌,寸麦冬,龙齿,紫贝齿,生熟酸枣仁,石菖蒲,甘松,糠皮,西洋参,白蒺藜,鹿角霜,炙甘草,白薇,紫河车,天麻,炒远志。

【用法】共研细末.枣肉适量和为小丸。

每日早、晚各服6g,白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本方主治用脑过度,心力衰弱,精神恍惚,犹类怔忡,日夜撞扰,毫无睡意,睡亦不熟,难解乏倦,杂念起伏,无能制止。

长此以往,势将趋于精神失常状态,亟宜治疗,以资挽回。

按此等症,患者痛苦虽深,而欲说明其症状如何如何,又不能具体指出,只能说失眠而已。

此由于百脉皆病,欲说无由,与《金匮要略》所载百合病相似。

【方解】本方以百合、知母、生地黄为主,再加磁朱丸交其心肾,甘麦大枣汤治其脏躁(糠皮易得,以代浮小麦)。

复用紫河车、鹿角霜补其内分泌。

酸枣仁、远志、寸麦冬、何首乌、西洋参以补心神,安脑生津,并敛肝气。

龙齿、贝齿镇惊安眠,配以白薇、菖蒲、天麻、白蒺藜、甘松,芳香祛风补虚。

俾其脑神经平衡,如是则肝木得以滋养,不致妄动;肾水得以上升,躁去惊定;心脑安和,失眠之症自愈。

【方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施今墨》失眠——血行不畅之失眠验方(施今墨方)【组成】当归6g,川芎4.5g,合欢花6g,酸枣仁6g,郁金6g,远志6g,柴胡5g,白芍6g,生地黄6g,西红花3g,丹参10g,炙甘草3g,夜交藤18g,琥珀粉(分2次随药送服)3g。

【功效主治】血液不能畅通而致失眠,妇女经行愆期而患失眠。

【方解】凡由于血液不能畅通而致失眠者,其血必滞。

肝藏血,血行不畅,肝必有郁。

故以四物汤为君,柴胡、合欢花、郁金疏肝顺气,酸枣仁、远志、琥珀安神补脑为之臣。

丹参活血生新以养其心,红花疏其瘀滞为之佐;炙甘草补中,并重用夜交藤以交其脑肾,为之使。

如是则血液循行畅通。

心、脑、肾均得安泰,失眠之症自除。

但血行迟缓,宜多服数剂以荡涤之。

凡妇女经行愆期而患失眠者,每多此症,用之收效尤捷。

经方:酸枣仁汤(肝虚失眠)

经方:酸枣仁汤(肝虚失眠)

经方:酸枣仁汤(肝虚失眠)酸枣仁汤【原文】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藭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组成】甘草茯苓酸枣仁知母川芎【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时机】1、用在老人家失眠、大病初愈的失眠;2、黄连阿胶汤也是治疗失眠,但是心血不足。

【现代剂量】酸枣仁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5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川穹10克【方解】1、酸枣仁可以让血回到肝脏里面;2、知母除烦。

因为知母能入肺,能够除烦。

那手足躁扰,晚上烦得不能睡觉,都可以加知母进去,好像抗忧郁药一样;3、茯苓能够把三焦系统的水排出来;4、川芎活血化淤、行血。

【应用】1、肝血不足,见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晕眩,咽干口燥,心肾不交,精血虚耗,痰饮内蓄,怔仲恍惚,夜卧不安,或惊不眠,脉弦或细数,及神经衰弱有上述症者。

【说明】1、睡不着常常是血没有办法完全归肝所导致。

到了晚上人体很大部分血液要进入肝脏,肝血会充满,最多可达一公斤,人的交感神经就会亢奋,人就会很放松,就会睡着。

2、如果肝脏没有办法收集大量的血(剩下的血得要维持身体其他部位的运作),人就睡不着。

中医认为,失眠是肝血不足造成的,所以要把血补足。

酸枣仁汤还有一点凉性,可以清热除烦。

3、补肝血就是补肝阴虚。

酸枣仁汤就是一个治疗精神衰弱、失眠的方剂。

4、方剂中酸枣仁补肝血;川穹是活血药;甘草补虚;茯苓去水、防止心悸;知母是凉润的药。

此方中的药性温、热、寒、凉药都有,补性较强,要滋补肝血、滋补肝阴。

5、在药物动力学上,升、降、收、散都有,可以让气机活泼,但整体是偏降性药为主,是要把阳往下带。

任何让人能够安眠的药都不能往上升。

6、整体方性以润、补、降、收、凉为主;偏凉一点,补性特强,以补肝血;收降性大,心神才能够收,才能够降;润性相当的大,要补肝阴虚。

治疗失眠的中医方剂十则

治疗失眠的中医方剂十则

治疗失眠的中医方剂十则一、失眠是阳不入阴治疗的组方: 黄连、黄芩、知母、茯苓、姜半夏、高粱米、鸡蛋黄。

这里用最简单的中医思维来给你解释:白天为阳,晚上为阴,从白天到黑夜的过程,就是阳入阴的过程,入睡的过程就是阳入阴的过程人能够入睡,说明身体的阳能够进入到阴分里去,那如果人不能入睡就说明阳不入阴问题的关键,阳为什么入不了阴?我举个例子:男人是阳,女人是阴,现在假设男主人不回家,不跟女主人会和,这就是阳不入阴,为什么男主人不跟女主人会和?1、男主人工作能力强,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能按时回家,这是阳太过。

2、男主人下班就往回走,但是路上堵车了,导致回家晚了,这是阳入阴的通道堵住了。

3、女主人老了,没有魅力了,色衰爱弛,所以男主人不愿意回家,这是阴不足,吸引不了阳的归来。

道理一样,阳不入阴的原因有3:阳太多了;阳入阴的通道不通了;阴太少了。

所以,这个方子,分为这么几部分:1、黄连+黄芩--清掉多余的阳热2、知母+茯苓--补阴3、姜半夏、高粱米--打通阳入阴的通道4、鸡蛋黄--鸡蛋本属阴,蛋黄就为阴中之阴,取蛋黄的极阴之“性”,引阳入阴这里主要说2个问题:1、打通阳入阴的通道,为什么要用姜半夏、高粱米呢?因为阳入阴的通道,是脾胃! 为什么?如果把人的上焦理解成阳,下焦理解成阴,那阳入阴的通道就是这个承上启下的中焦,自然是脾胃!2、补阴血,为什么要用知母+茯苓?知母擅长将“气”转化为“水”,茯苓渗湿,相当于拧湿毛巾,把身体里的水挤到血管里去,补充血管里的津液,也就是补充阴血的思路。

二、辨证属于阳虚水停中焦,阻遏清阳患者除了失眠,还伴随有胸闷、食欲差、大便次数多等情况,舌淡、苔薄白。

治宜温阳健脾。

开出方子:茯苓、白术、桂枝、附子、干姜、炙甘草、黄芪、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患者证属阳虚水停,部位在中焦,水气凌心而发病,所以治疗以温阳益气。

方中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上能扶助心阳,中能温助脾阳,下能补助肾阳,并有补助命门之火的作用。

经方治疗失眠

经方治疗失眠

经方治疗失眠1、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

2、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3、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4、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

5、胃虚痞满首选半夏泻心汤。

6、久病胸闷烦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7、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8、水热互结有猪苓汤。

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见发热口渴,心烦不寐,小便不利,渴欲饮水。

如临床见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

9、心血不足且脉结代用炙甘草汤。

10、邪去正未复用竹叶石膏汤。

/content/09/0727/17/161988_4489 675.shtml《伤寒论》条文中明确提出治疗失眠的几个方药,①清宣郁热的栀子豉汤,“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栀子豉汤主之”(《伤寒论》76条);②通腑泻热的大承气汤,“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伤寒论》第244条)。

③交通心肾的黄连阿胶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伤寒论)303条);④和解枢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论>l07条);⑤养阴利水的猪苓汤,“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伤寒论》19条);⑥化气行水的五苓散“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第7l条);⑦回阳救逆的干姜附子汤,“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伤寒论》第61条);⑧益心潜阳的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脉浮,医以火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伤寒论》112条)。

阳虚失眠: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瓜蒌瞿麦丸、附子理中丸。

《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的失眠指晚上无法入睡,或者入睡后易醒,或者睡眠不深。

在现代社会,失眠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许多人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下,难以入睡或者睡不深,从而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衰弱。

中医药具有疗效明确、疗效稳定的特点,在治疗失眠方面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总体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了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

经方治疗失眠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配方来改善患者的睡眠。

中药治疗的一般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使用不同的中药组合。

经过临床实践,中药治疗失眠是具有较好的疗效。

经方治疗失眠的主要方剂安神定志汤配方:黄连3克、黄芩6克、茯苓9克、半夏9克、泽泻9克、酸枣仁9克、益智仁9克、天花粉9克、牛膝20克。

功效:清热安神、解毒止痛。

主治:神志不宁、心悸失眠。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

加味逍遥散配方:金银花30g、酸枣仁20g、枸杞子20g、麦冬20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玄参10g、天麻10g。

功效:镇静催眠,解除焦虑。

主治:失眠多梦,神疲乏力。

此方出自《儿科心生学》。

夜光散配方:夜光粉(砒霜)10克。

功效:镇静催眠。

主治:失眠多梦。

此方出自明代李时中的《金匮子》。

注意事项1.在使用经方治疗失眠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指示服用,不能随意更改用量和服用时间。

2.尤其是针对自己不了解的中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3.由于药物反应会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经方治疗失眠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良反应等。

4.经方治疗期间应注意身体休息,避免精神大动脉和剧烈运动等刺激。

经方治疗失眠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和中度失眠患者来说,经方治疗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使用中,应注意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出现过量或者不良反应等情况。

失眠中药处方大全

失眠中药处方大全

失眠中药处方大全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中医药中,有许多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失眠,其中包括中药处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处方,希望对失眠患者有所帮助。

1. 安神补脑汤。

【组成】黄柏、龙骨、牡蛎、茯苓、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远志。

【功效】安神补脑、镇静安眠。

【适应症】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多梦、健忘、嗜睡、头晕目眩等症状。

2. 安神定志丸。

【组成】黄柏、龙骨、牡蛎、茯苓、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远志。

【功效】安神定志、镇静安眠。

【适应症】失眠健忘、多梦、健忘、嗜睡、头晕目眩等症状。

3. 安神补心丸。

【组成】黄柏、龙骨、牡蛎、茯苓、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远志。

【功效】安神补心、镇静安眠。

【适应症】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健忘、嗜睡、头晕目眩等症状。

4. 安神补肝丸。

【组成】黄柏、龙骨、牡蛎、茯苓、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远志。

【功效】安神补肝、镇静安眠。

【适应症】肝火上扰、失眠健忘、多梦、健忘、嗜睡、头晕目眩等症状。

5. 安神补脾丸。

【组成】黄柏、龙骨、牡蛎、茯苓、酸枣仁、枸杞子、五味子、远志。

【功效】安神补脾、镇静安眠。

【适应症】脾虚失眠、健忘、多梦、健忘、嗜睡、头晕目眩等症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处方,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失眠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用药需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2. 在服用中药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3. 饮食方面,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4. 心理调节也很重要,可以通过运动、音乐、读书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失眠带来的压力。

总之,失眠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睡眠障碍,中药处方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中药处方对失眠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摆脱失眠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大经方,看完你也会治失眠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大经方,看完你也会治失眠

张仲景治疗失眠的六⼤经⽅,看完你也会治失眠失眠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其实在两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早早就总结好了治疗失眠的⽅⼦给我们⼤家,只是没法继承拿来应⽤⽽已。

黄煌教授总结他的经验结合古⽅,让我知道⽅⼦的应⽤更加具体了,看完我相信普通⼈的你也会治失眠了。

第⼀⼤:温胆汤(半夏体质)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5-10g ⽣⽢草3-6g ⽵茹6-12g 枳壳6-12g ⼲姜3-6g/⽣姜3-6⽚红枣10-20g1、传统之壮胆⽅,治疗胆虚失眠:①胆怯、易惊恐。

②失眠、多噩梦。

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不集中。

④头昏头痛、⼼悸、⾃汗、恶⼼呕吐等。

2、本⽅适⽤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压、初期⾼⾎压、神经症、冠⼼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3、本⽅⾮经⽅(⾮仲景⽅,是宋朝时⽤经⽅⼩半夏加茯苓汤、橘⽪⽵茹汤加减⽽成)⼩半夏加茯苓汤(《⾦匮》,主眩悸呕吐)。

橘⽪⽵茹汤(《⾦匮》,治呕吐)。

4、加味⽅:①⾼枕⽆忧散(出⾃《古今医鉴》),即本⽅加⼈参、⽯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主治⼼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效者。

②黄连温胆⽅,即本⽅加黄连6g或更多,主治烦燥、肤⾊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慌等症。

要点:烦躁、肤红有光泽。

如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

③本⽅合⽤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

要点: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不红;中⽼年妇⼥较多。

④本⽅加⼭栀⼦、川朴(栀⼦厚朴汤),主治⼼烦不满、卧起不安。

第⼆、柴胡加龙⾻牡蛎汤经⽅:半夏2合⼤枣6枚柴胡4两⽣姜1.5两⼈参1.5两龙⾻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黄2两牡蛎1.5两伤寒107条:伤寒⼋九⽇,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尽重(情志低迷、疲劳、⾏动迟缓),⼩便不利(频、不出),谵语。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轻易背叛你,哪怕是⼀⽚阿斯匹林,也可以在你⽣龙活虎的⽇⼦⾥默默过期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

中医草药治疗失眠多梦的秘方

中医草药治疗失眠多梦的秘方

中医草药治疗失眠多梦的秘方失眠多梦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草药中含有许多治疗失眠多梦的有效成分,具有安神益智、调节睡眠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草药治疗失眠多梦的秘方,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一、枸杞茯苓汤枸杞茯苓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草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的临床实践中。

它的主要成分有枸杞子、茯苓、炙甘草等,这些草药具有养血安神、益气健脾的功效。

制作方法:取枸杞子5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待汤液温热时分2次饮用。

二、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一种中医草药方剂,有助于平衡情绪、舒缓紧张状况,因此可以用来治疗由焦虑或忧郁引起的失眠多梦。

其主要成分有柴胡、桂枝、生姜等,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散寒的作用。

制作方法:取柴胡10克,桂枝10克,生姜3片,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待汤液温热时分2次饮用。

三、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中医复方草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有南星、白芷、珍珠粉等,功能是安神养心、疏肝理气。

逍遥丸可以有效缓解失眠多梦的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3克,一日2次,空腹或饭后1小时服用。

四、五灵脂合剂五灵脂合剂是一种中医草药制剂,由牛黄、麝香、虎骨等多味草药组成,具有镇静安神、舒缓神经的功效。

适用于失眠多梦且伴有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状的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3克,一日2次,早晚空腹服用。

五、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精油是一种天然的中草药制品,拥有舒缓神经、促进睡眠的功效。

可以通过薰衣草精油的香气来改善失眠多梦,促进身心放松。

使用方法:将薰衣草精油滴在枕头上或者使用薰衣草精油的香薰灯,在睡前30分钟使用。

总结起来,中医草药治疗失眠多梦的秘方有枸杞茯苓汤、柴胡桂枝汤、逍遥丸、五灵脂合剂和薰衣草精油。

患者在使用这些草药之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法。

同时,在治疗失眠多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减少咖啡因和糖类的摄入等,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缓解失眠的中药药方推荐

缓解失眠的中药药方推荐

缓解失眠的中药药方推荐缓解失眠是很多现代人共同的问题,如果长期无法入睡,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药方来缓解失眠问题。

在本文中,将推荐几个常用的中药药方来帮助缓解失眠,并提供相应的用法和功效。

一、黄精当归汤黄精当归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问题。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黄精和当归,两者合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用法:将黄精30克和当归30克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改为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温热服用即可。

该药方可以有效调节神经系统,缓解失眠问题。

二、丹参枣仁汤丹参枣仁汤是另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方,被广泛用于调理失眠问题。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丹参和枣仁,两者合用具有安神养心的作用。

用法:将丹参20克和枣仁3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沸后改为炖煮2小时,滤出药液,分2次温热服用。

该药方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

三、远志地黄汤远志地黄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药方,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远志和地黄,两者合用有助于安神养心。

用法:将远志15克和地黄15克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沸后改为炖煮1小时,滤出药液,分3次温热服用。

该药方可以平抑情绪,缓解失眠带来的烦躁不安感。

四、柴胡酸枣汤柴胡酸枣汤是一种针对肝郁气滞引起的失眠问题的中药药方。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和酸枣仁,两者合用可以疏肝理气。

用法:将柴胡20克和酸枣仁2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沸后改为炖煮1小时,滤出药液,分2次温热服用。

该药方可以舒缓肝气不畅带来的失眠问题。

五、苦参丸苦参丸是一种方便携带的中药制剂,常被用于缓解轻度失眠。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苦参、菊花和柏子仁,三者合用具有安神的作用。

用法:每次服用苦参丸10粒,可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口服。

该药方可以平稳情绪,减少失眠带来的烦躁感。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中药药方来缓解失眠问题。

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药方,并按照正确的用法服用。

中医治疗失眠10大名方

中医治疗失眠10大名方

中医治疗失眠10大名方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记载了这样一幅药方:朱砂200g、黄连300g、地黄200g、当归200g、甘草100g,以上五味,朱砂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黄连等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加炼蜜35~45g与适量的水。

此药方是着名的养血镇静安神方。

方中黄连苦寒,清心火而除烦,朱砂质重性寒,专入心经,重可镇怯,寒能清热,两药配合,一镇一清,即除神烦热扰;当归养血,生地滋阴,一以补其耗伤的阴血,一以滋肾水,使心血足而下承于肾,肾阴足而上交于心;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具有镇定、安神清热、养血之功效。

合而成方,是为重镇安神,标本兼顾之方。

常用于心神不宁、烦乱怔忡、胸中烦闷、热入心血、失眠多梦、精神抑郁、神志恍惚等症的治疗。

另外,将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肉桂、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等药物按照中医所定剂量进行混合服用也可补气养血、安神,心气虚寒、心悸易惊、抑郁烦躁、失眠多梦的患者适于服用。

除此之外,治疗失眠还有以下10大中医名方,以失眠的10个证型辨证论治:失眠的10个证型与名方(1)热扰神明[证候] 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 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方药] 凉膈散(《和剂局方》):川大黄、朴硝各10g,甘草6g,栀子10g,薄荷6g,黄芩9g,连翘l5g,竹叶10g,蜂蜜少许。

(2)肝郁化火[证候] 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 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方药]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6g,黄芩、栀子各9g,泽泻l2g,木通、车前子各9g,当归3g,生地黄9g,柴胡、生甘草各6g。

同时,可加茯神、龙骨、牡蛎镇惊定志,安神入眠;如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郁金、香附疏肝解郁。

中药良方只有三味药的失眠特效方

中药良方只有三味药的失眠特效方

中药良方只有三味药的失眠特效方失眠是指人在正常睡眠条件下无法入睡或不能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给人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一种常见问题。

虽然有很多治疗失眠的方法,但中药仍然是很多人首选的疗法之一。

下面介绍的中药良方,只有三味药,经证实具有出色的失眠特效。

中药方名:安神香达散药材:1. 酸枣仁:具有镇静安神效果,可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2. 酸棘仁:具有镇静作用,对睡眠障碍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3. 天麻: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失眠引起的头痛和眩晕也有缓解作用。

用法用量:将以上三味药材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次取出10克,放入研磨研成细末。

每晚睡前,将3克药末冲入开水中冲服,温水送服。

建议连续服用7天,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1. 忌烟酒刺激: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影响药效。

2. 睡眠环境:服用药物后,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进入深度睡眠。

3. 长期服用:如需长期使用,请遵循医生的咨询和建议,以免出现药物依赖。

药方效果:该药方通过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改善失眠问题。

酸枣仁和酸棘仁具有镇静作用,可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入眠;天麻则能起到舒缓头痛和眩晕的作用,帮助稳定睡眠。

多数使用者反馈,在服用该药方后,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专家建议:1. 根据个体差异,药方的用量可以适当调整,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 若连续服用7天后未见明显改善,建议咨询医生,寻找更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

总结:失眠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中药方“安神香达散”仅由三味中药组成,经历了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失眠疗效。

酸枣仁、酸棘仁和天麻的组合能够有效地调节神经系统,舒缓紧张情绪,改善入睡障碍。

然而,为了确保药效的最大化,我们建议在使用前请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希望这个中药良方能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失眠问题,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如今社会得失眠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很多朋友还是很相信古方的,今天,中华秘方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就是4个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
1、小柴胡汤柴胡9克、黄芩6克、党参6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2枚,水五碗,熬剩两碗,早晚各一碗。

2、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2克,小麦18克,大枣9枚,先将小麦洗净,漂往浮末;再将大枣掰开(去核),和炙甘草,加800毫升净水;用小火慢慢煎熬,煮沸后煎至400毫升左右,去渣,取煎液二次(最后吃掉大枣即可)。

3、桂枝甘草汤桂枝12克、炙甘草6克,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4、百合枣仁茶把酸枣仁炒熟以后用它煎汤煮水,每次10克,加10克百合,6克桂圆、6克茯苓,各5克枸杞子和小麦,一起煮半小时当茶喝,常喝即有安神的作用。

治疗失眠偏方推荐
1、取大枣,小麦,冰糖,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
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2、附子15克,干姜21克,二者加水煎煮成汁,去渣取汁,顿服。

3、取50克白参,捣碎后倒入瓶子里,然后倒入500毫升的白酒,密封半个月,期间每天要摇一次,每天饮用15毫升。

4、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5、用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能催眠入睡。

6、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溶于一杯水中。

由于这种乳白汁液具有镇静安神功能,所以有一定的催眠疗效。

以上就是“张仲景治疗严重失眠药方”的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你!虽然张仲景的方子很有名,但是朋友们在使用上面的方子时还是需要咨询一下医生。

这样能够保证你的健康。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

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

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一般用炒酸枣仁,用量为6~ 15克。

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

茯苓宁心安神,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

知母清虚热。

川芎开郁调肝,用量不宜太大,一般以6克为宜。

甘草调理诸药,共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

临床中可随症加减,偏于阴虚肝旺者,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

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虽味腥难咽,但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

若阴虚明显,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四肢不温,胸痛气急,怔忡不适,脉细或迟。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

甘草要重用,《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与牡蛎、龙骨同分量,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临床上笔者用到15~20克.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苔腻,脉沉或濡。

半夏“治腹胀,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名医别录》)。

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肠中咕咕作响,夜间不寐,情绪不宁,嗳气,纳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疗失眠的汇总————————————————————————————————作者:————————————————————————————————日期:经方治疗失眠的总结一、虚劳不眠用酸枣仁汤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方,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病后体虚者、有慢性病者都可选用此方。

酸枣仁的用量临床需根据病人的体质、胖瘦决定,一般用炒酸枣仁,用量为6~15克。

根据现代研究证明,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催眠作用。

茯苓宁心安神,对心脾两虚的失眠健忘作用较好,若病人伴有心悸、健忘、胸闷则选用茯神。

知母清虚热。

川芎开郁调肝,用量不宜太大,一般以6克为宜。

甘草调理诸药,共治肝血不足,心失所养之不寐。

临床中可随症加减,偏于阴虚肝旺者,配白芍药、石决明、龙齿、牡蛎等;忧思劳伤心脾而出现虚烦出汗、口渴、心悸者,可配生地黄、白芍药、五味子、牡蛎等。

二、阴虚火旺、虚烦不寐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辗转不眠,手足心热,口干盗汗,小便短赤,舌质红、脉弦。

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虽味腥难咽,但效果明显,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

若阴虚明显,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

三、心阳虚不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四肢不温,胸痛气急,怔忡不适,脉细或迟。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

甘草要重用,《伤寒论》原文中甘草用到二两,与牡蛎、龙骨同分量,是桂枝用量的一倍(桂枝用一两),临床上笔者用到15~20克。

四、脾湿不寐用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辨证要点为不寐伴心悸、胸闷、纳呆,苔腻,脉沉或濡。

半夏“治腹胀,目不得瞑”(《本草纲目》),秫米“治胃不和,夜不得眠”(《名医别录》)。

若湿重加陈皮、茯苓、薏苡仁、白豆蔻等;纳差加苏梗、谷芽、麦芽、鸡内金等;伴脘闷嗳气加佛手、木香等。

五、胃虚痞满不寐首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证要点为心窝部胀闷,肠中咕咕作响,夜间不寐,情绪不宁,嗳气,纳差。

方中半夏既可蠲痰化饮,治心下痞闷。

此方是治疗胃肠病引起的夜寐不安的有效方剂。

六、久病胸闷烦惊之不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下后,胸闷烦惊,至夜兴奋不寐,精神惊怍不宁,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苔黄腻,脉滑。

七、邪在半表半里失眠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不寐,胸胁苔满,苔薄,脉弦。

笔者曾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妇女经期感受外邪,低热反复不愈,眠差心烦,口苦耳鸣,胃胀纳差,取得较好效果。

方中可加入黄连、牡蛎、珍珠母等宁心安神之品。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阳证为准,无少阳证者不可用。

此方对于妇女产后发热及疟疾、黄疸、急慢性肝炎等时期的失眠症均有较。

好疗效。

八、水热互结伴失眠用猪苓汤猪苓汤出自《伤寒论》,治疗阴虚而水热互结于下,见发热口渴,心烦不寐,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舌红、脉细数。

临床上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兼见失眠、心烦的病人,每每取效,可加用远志、夜交藤、珍珠母、黄连、龙骨、牡蛎等宁心安神之品。

九、心血不足且脉结代之失眠选用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重病后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虚羸少气,心悸失眠,虚烦不寐,大便干结,舌淡少苔,脉细或结代。

方中炙甘草重用,甘温益脾,补子而实母,以养心复脉;生地黄、麦门冬益阴养心以利脉;佐以人参益气生阳,阳中求阴;桂枝助心阳而通脉。

诸药合用,对心律失常伴失眠者往往有效。

十、邪去正未复之失眠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病后邪已去,正气未复,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辨证要点为低热心烦,眠差,口干唇燥,纳少,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可配合酸枣仁、五味子、浮小麦、柏子仁、龙骨等安神之品。

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

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可以有很好的疗效。

但需提出的是,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

而且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经方还可配合时方、土方,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失眠症的治疗是复杂而且持久的过程,不能偏执于方药的作用,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附录:酸枣仁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前提是“虚劳”,是由心肝阴虚血燥而引起。

表现为“虚烦不得眠”。

“虚烦”,心中郁郁而烦,特别是夜间,心中常因烦乱而不宁。

故仲景用酸枣仁养血而补心肝之体。

川芎调畅气血而顺心肝之用,一散一收,阴阳合一。

他药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使水足而神自宁,火清而魂自安。

但笔者初试此方,往往效不如期。

后读刘惠民医话,言“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名老中医医话》)。

并认为,用药之巧在于量,一般成人一次多在30g以上,甚至可达到75~90g,用量5~6倍于他人。

正由于刘氏善用枣仁,友人将其与善用生石膏的张锡纯相提并论。

余受启发,后每用枣仁量至30~60g。

其疗效果然不同。

曾治石女士,年32岁。

患病毒性心肌炎愈后失眠年余。

每至入眠必用安定方有睡意,白日精神疲惫,如此数月,痛苦异常。

望其舌嫩暗,苔薄润,脉弦而细。

拟酸枣仁汤滋阴养血,润燥清热。

服用10余剂,不见效果。

后将酸枣仁加至60g,当夜入眠4小时,甚为惬意。

继服10剂,睡眠可达6小时之多,精神也转而开朗,病痛基本消失。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者,心肾也。

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交于心火;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何患之有!今邪入少阴二三日以上,化热之时也。

热邪伤及肾阴,使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形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故而心中烦不得卧。

张仲景取阿胶、鸡子黄、白芍养血救阴;黄连、黄芩旨在泻火,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交泰,烦除而卧安。

应用此方,关键在于掌握阴虚火旺证,即伴有口燥咽干,舌红绛,脉细数。

刘渡舟氏指出:“此证每晚当阳入于阴之时,则烦甚而不能卧寐。

”(《伤寒论诠释》)即入睡困难,心烦不宁。

越不能寐越心烦,而越心烦则越不得入睡。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

余曾治一银行职员,因业务原因而致失眠3个月。

每至夜晚,心烦不宁,难于入眠,甚则彻夜不寐。

并见口干少津,手心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拟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取黄连6g,黄芩6g,生白芍12g,阿胶12g(另炖冲服),鸡子黄2枚(后入药汁内服)。

服药3剂,即可入睡5个小时,但时有尿热感,加入知母10g,黄柏5g。

继服10剂,每晚可睡6个小时;上方续服12剂,睡眠可达7个小时,兼症亦见减轻。

栀子豉汤《伤寒论》29条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

”本条乃系实邪虽去而余热扰于胸中所致的失眠证。

虚烦之“虚”是对有形之邪而言,非正气之虚。

其轻者,虚烦不得眠;其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反复颠倒”形容心烦之甚,身不宁也。

“懊忄农”二字,刘河间在《伤寒直格》中比喻为“似中巴豆、草乌头之毒药之状也。

”这种感受绝大多数人不曾经历过。

若推而言之,患热性病而又食辛辣食物的难受感多数人则有过。

因热在上焦,故取苦寒之栀子导热下行;豆豉轻浮上达,宣透解郁,并能调和胃气。

使用本方,要先煮栀子以取其味,后纳豆豉以取其气。

《名医类案》载江应宿治验:蕲相庄患伤寒十余日,身热无汗,怫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

投以栀子豉汤一剂,十减二三。

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

怫郁除而安卧,调理数日而起。

笔者每用栀子豉汤时,多与《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合用,治疗热病后肺胃阴伤,虚火上炎所致的失眠症,取其清养肺胃,收敛虚火之功。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云:“妇人脏躁,善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脏躁属神志病变,意谓心肝血虚,神不安宁,以致神志躁扰不宁。

临床见证多为发作性,情绪容易冲动,知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心烦失眠,时而哭泣,时而郁闷不语,大便燥结等。

有人指出,本方对于严重的神经衰弱、癔病、舞蹈病、癫、狂、痫、小儿多动症等,凡呈现阴虚阳亢,而表现为口干、心烦急迫难忍之状者,多服此方,自然取效。

笔者曾治疗一女青年,因失恋而情绪异常,时而默然少言,时而哭泣不止,夜难入寐,病发月余,仅作针灸治疗。

脉弦细数,舌质红赤,苔少。

属脏躁病。

拟生甘草30g,小麦10g,大枣15枚(切),炒枣仁30g,竹叶10g,灯心5g。

煎服3剂,未再哭泣,夜能入寐4~5个小时。

仍郁郁而闷,表情淡漠。

上方加石菖蒲10g,麦冬30g。

继服10余剂,夜寐安然,诸症告失。

是方小麦养心气,护心阴;甘草、大枣甘润缓急。

正合《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

此方亦治男子。

岳美中先生在青年时期,曾治一男子,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如“巫婆拟神灵”,投甘麦大枣汤,药尽7剂而愈。

百合知母汤及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有治疗百合病的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等类方。

虽然原文并未言及治疗失眠症,但历代医家用于治疗失眠症者不乏其例。

其因有二,一是百合病的一种症状就有“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躁不得卧”症(成无己语);二是百合味甘性平,本是一味清心润肺,益气安神良药。

这样,药证合拍,用于失眠症的治疗,自然顺理成章。

何任先生认为“余遇患热性病之后阶段,有口苦,尿黄或赤,并有某些神经系统见证者,往往先考虑分析其是否符合本病。

”(《湛园医话》)笔者曾治一产妇,32岁,由于出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低热半月,热退后,遗患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入夜难眠,并有手足汗出。

舌质嫩红,舌尖赤,苔少,脉细数。

脉证合参,显系心肺阴虚,热伏阴分所致。

拟方:生百合30g,知母10g,生地15g,青蒿30g,地骨皮30g。

初投3剂,汗出已止;又服1周,夜眠5~6小时,且口苦咽干已无,舌上布津。

恐其药物过凉伤气,遂去青蒿、地骨皮,加入生山药30g,继服10剂而安。

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篇记载了一首治疗失眠的名方,即半夏秫米汤。

其形成是因是由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分,形成阴虚,故夜间不能合目而失眠。

并说此方对于新发之病,有“覆杯而卧”的效果。

卫气不得入于阴分,何以用半夏秫米汤?伯高仅用交通阴阳几字概括之。

后世医家虽多论及,但切中要害者莫如清代吴鞠通。

他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特设条文:“温病愈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者,半夏汤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