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会唱歌的瓶娃娃

合集下载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精选6篇)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精选6篇)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整理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精选6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1一、活动内容:会唱二、设计思路:托班幼儿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喜欢重复摆弄物品。

另外,幼儿手眼协调较弱,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

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因此选择《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个活动。

三、活动目标:1、学习用小勺舀起各种豆子,较平稳地放入饮料瓶中。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小饮料瓶(瓶口大些的)每人一只,各种豆子分别放在几只小碗中,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勺,磁带和录音机。

五、活动过程:1、出示瓶宝宝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选一个瓶宝宝作为自己的朋友。

2、引导幼儿比较(老师手上的瓶娃娃装有豆子会“唱歌”)。

让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手上的瓶宝宝也唱起歌来。

3、激发幼儿操作兴趣:让我们用豆子“喂”瓶宝宝,让瓶宝宝吃饱了唱歌。

4、老师示范:拧开瓶盖——用勺子舀豆——轻轻放进瓶内——拧紧瓶盖。

蚕豆一粒粒地喂,绿豆一勺一勺地喂。

5、让幼儿自由选择豆子,练习喂瓶宝宝吃豆子,最后拧上瓶盖。

6、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摇动.六、活动延伸:1、歌曲表演《瓶子操》。

2、把瓶宝宝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练习用勺子舀豆。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2设计意图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本活动利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洗净后成为孩子们游戏、实验、操作的资源;挖掘声音这一内容,让孩子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探索,培养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1、知道瓶子和别的物体碰撞可以发出声音2、初步探索软硬不同的材料与瓶子发生碰撞,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材质相同但数量不同的材料和瓶子发生碰撞,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感知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水、沙子、米粒等。

2.2 教具准备:瓶子、筷子、音乐玩具等。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往瓶子里装入不同物质,用筷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3.3 体验音乐游戏:教师带领幼儿用瓶子和筷子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乐趣。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声音的世界”主题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进一步巩固对声音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声音产生和变化的认知程度。

5.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6.2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材料,避免浪费。

6.3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七章:活动步骤详解7.1 准备阶段:教师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7.2 探索阶段: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往瓶子里装入不同物质,用筷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7.3 实践阶段:教师带领幼儿用瓶子和筷子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乐趣。

7.4 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的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小班是培养幼儿基本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次教案以歌唱活动为主线,采用亲子互动的方式引入宝宝瓶这一形象,通过歌唱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歌曲:《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学目标:让幼儿掌握歌曲歌词、旋律,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2. 教学方法•歌谣教唱: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唱歌,分段教学,反复练习;•游戏互动: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制作道具:让幼儿参与制作瓶宝宝道具,增强亲子互动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导入•创设宝宝瓶形象:教师通过介绍宝宝瓶形象吸引幼儿注意,引导进入歌唱氛围。

2. 歌曲教学•歌曲引入:播放《会唱歌的瓶宝宝》音频,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歌词教唱: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幼儿跟读模仿,加强节奏感。

•互动演唱:分组合唱或个别表演,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3. 游戏互动•瓶宝宝游戏:以宝宝瓶为中心,设计游戏环节,如唱歌比赛、宝宝瓶接力等。

•学习氛围:营造欢乐互动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音乐能力。

4. 制作道具•宝宝瓶手工:引导幼儿参与制作瓶宝宝的手工道具,如面罩、绳子装饰等,加深对歌曲角色的印象。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歌唱活动结合游戏互动和手工制作的方式,使幼儿在参与中提升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然而,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表演环节,引导幼儿自主发挥,并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绘画等,以提升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听取家长反馈,幼儿对歌曲《会唱歌的瓶宝宝》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学习和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含反思的文档,希望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2篇)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2篇)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设计意图:在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教师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玻璃球、黄豆、米和纸片,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发展了,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教育过程。

)一、活动目的:1、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重、难点: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敢于表达等积极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认识矿泉水瓶、黄豆、绿豆、米,能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小塑料碗、黄豆、绿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三、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跟着纪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黄豆、绿豆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①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黄豆、绿豆,只选一种)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塑料瓶的特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塑料瓶若干个(可以是各种形状、大小的瓶子)2. 水(适量)3. 颜料(适量)4. 画笔(适量)5. 沙锤、铃铛等打击乐器(适量)6. 音乐播放设备三、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塑料瓶,引导幼儿观察塑料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动手,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子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鼓励幼儿边唱边跳舞,感受音乐的韵律。

5. 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幼儿cleanup,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布置在教室环境中,增加教室的趣味性。

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塑料瓶的科学探索活动,了解塑料瓶的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园共育的效果。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应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在使用打击乐器时受伤。

2.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在绘画环节,教师应提醒幼儿使用颜料时的安全事项,如避免颜料入口、弄脏衣物等。

4.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限制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七、活动步骤详解1. 教师展示塑料瓶,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教师向幼儿讲解活动的步骤,并邀请幼儿一起动手操作。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班教案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介绍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会唱歌的瓶娃娃”这一趣味性的科学实验,促进小班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能力的培养,并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这一活动适合小班教育级别的幼儿,需要在教室内或者室外进行,通常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完成。

材料1.空透明瓶(可口可乐瓶或是水瓶都可以),6个2.沙子,适量3.彩带,适量4.铃铛,6个5.齿轮,6个6.贝壳,6个7.硅胶粘钩,6个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6个空瓶洗干净,并装满适量的沙子,为之后的实验做好准备。

2.在每个瓶子的外侧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方便幼儿们分别辨认。

步骤二:制作瓶娃娃1.拿出铃铛、齿轮、贝壳等材料,让幼儿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

2.将铃铛、齿轮、贝壳等材料放入空瓶内,洒上适量的沙子,将瓶盖盖上。

步骤三:唱歌的瓶娃娃1.将制作完成的瓶娃娃放在一起,幼儿们依次按顺序选取喜欢的瓶娃娃。

2.将瓶娃娃外侧彩带拧成一股,拉至一端的教师手中。

3.教师鼓励幼儿一起唱歌,唱歌的同时将彩带逐渐拧紧,直至瓶娃娃内的材料开始发声。

4.幼儿们可以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也可以选择学校常唱的歌曲,学习之余发挥自我,如此一来趣味性也更丰富。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和自我发挥的能力。

教学反思这一活动通过瓶娃娃实验来促进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感受能力的培养,幼儿们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还能够感受到瓶娃娃发声时所产生的声音,从而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还能够团队合作,通过彩带和瓶娃娃共同发出声音,让幼儿们在互动中更好地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而且,幼儿还能够发挥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铃铛和齿轮等材料,从而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我发挥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科学实验活动,虽然是个简单的瓶娃娃实验,但可以达到提高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自我发挥能力等多种教育目的。

【幼教】托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四篇)

【幼教】托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托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四篇)目录:
托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
托班教案:可爱的筒宝宝二
托班教案:太阳的个宝宝三
托班教案:好玩的响瓶宝宝四
- 1 -
托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
设计思路:
一活动内容:会唱
二设计思路:托班幼儿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喜欢重复摆弄物品。

另外,幼儿手眼协调较弱,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

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因此选择《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勺舀起各种豆子,较平稳地放入饮料瓶中。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小饮料瓶(瓶口大些的)每人一只,各种豆子分别放在几只小碗中,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勺,磁带和录音机。

五活动过程:1、出示瓶宝宝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选一个瓶宝宝作为自己的朋友。

2、引导幼儿比较(老师手上的瓶娃娃装有豆子会“唱歌”)。

让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手上的瓶宝宝也唱起歌来。

3、激发幼儿操作兴趣:让我们用豆子“喂”瓶宝宝,让瓶宝宝吃饱了唱歌。

4、老师示范:拧开瓶盖——用勺子舀豆——轻轻放进瓶内——拧紧瓶盖。

蚕豆一粒粒地喂,绿豆一勺一勺地喂。

5、让幼儿自由选择豆子,练习喂瓶宝宝吃豆子,最后拧上瓶盖。

6、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摇动.
活动延伸:1.歌曲表演《瓶子操》。

2.把瓶宝宝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练习用勺子舀豆。

2。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和创作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

难点:让幼儿掌握用瓶子制作音乐玩具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水、沙子、豆子等填充物,胶带、剪刀等工具。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瓶子的特点。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不同瓶子发出的声音。

3. 制作:教师示范如何用瓶子制作音乐玩具,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音乐玩具。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music 玩具,让幼儿分享制作的喜悦和成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幼儿的总结能力。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的瓶子,继续制作音乐玩具。

2. 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组织相关音乐活动,如音乐欣赏、歌唱表演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音乐玩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幼儿对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聆听幼儿制作的音乐玩具声音,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收集幼儿制作的music 玩具,观察其完成质量,评价幼儿的耐心和细致程度。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幼儿都能完成制作。

2. 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如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时,要小心谨慎。

3. 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创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比赛,让幼儿用自己的music 玩具演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小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唱歌的瓶娃娃》一、教学背景小班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的教学,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以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塑造幼儿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会唱歌的瓶娃娃》是小班教学内容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篇故事,我们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够学会唱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才艺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能够了解和理解《会唱歌的瓶娃娃》这个故事中的好坏评价,能够运用本文中对形象事物的描述词汇。

2.技能目标•唱出《会唱歌的瓶娃娃》这首童谣,并表现出积极热情的状态,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故事与歌曲中,引导幼儿体验友情、善良、勇敢等美好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教学环境需要设有投影仪和音箱等,以便于给孩子们呈现生动的教学画面和音响效果。

2.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准备篇章故事《会唱歌的瓶娃娃》以及教学卡片、音乐带等具体教学素材。

3.教学工具黑板、白板、粉笔、贴纸、玩具假发、道具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让孩子们认识主人公瓶娃娃,并通过故事中对瓶娃娃的表现进行介绍。

2.课堂活动•带着孩子们来唱《会唱歌的瓶娃娃》这首歌,帮助孩子们吸收歌曲的信息、节奏和动作的活动。

3.讲解•教师通过介绍童谣里面的主角和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对这个故事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4.歌曲教唱•教师通过语言、动作配合和教学卡片等方式,带领孩子们学唱《会唱歌的瓶娃娃》歌曲,并引导孩子们模仿拍手、嗨起来、歌唱等表现。

5.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爱上这个故事,喜欢这首歌曲,也锻炼了孩子们的音乐、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后期,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记录教学效果并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五、总结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严谨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音乐市场、语言表达、才艺表现等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招聘情况月度报表
制表时间
本期计划招聘人员数应聘人数到岗人数
序号岗位部门应聘人数录用人数录用人姓名性别备注
其中:男人,女人招聘成功率:%
招聘总费用:
人均费用:
招聘成功率的分析:
招聘存在的问题:
招聘改善措施。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发展听觉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塑料瓶、水、剪刀、胶带、彩纸、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幼儿:“你们听,这个瓶子会唱歌吗?它发出了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关注瓶子的声音。

2. 探索声音: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摇晃瓶子,让幼儿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提问:“我们是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的?瓶子里的水越多,声音会怎样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师分发材料,指导幼儿将彩纸、颜料等装饰品粘贴在塑料瓶上,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会唱歌的瓶宝宝。

4. 展示与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瓶宝宝,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提问:“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你们觉得哪个瓶宝宝的声音最好听?”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并记录下制作过程和感受。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瓶宝宝摆放在活动室中,营造一个富有创意的环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收集幼儿制作的瓶宝宝,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访谈幼儿和家长,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延伸活动及感受。

4. 通过活动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塑料瓶装水摇晃时,水的振动产生声音。

2. 艺术创作: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发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观察声音的产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 能够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些水。

2. 实验材料:沙子、纸屑、小豆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你们听到瓶宝宝唱歌了吗?它为什么会唱歌呢?”引导幼儿思考声音的产生。

2. 探索声音的产生:1. 教师引导幼儿将沙子、纸屑或小豆放入塑料瓶中,观察和倾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3.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3. 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摇晃塑料瓶,使其发出声音。

2. 幼儿模仿操作,尝试摇晃自己的塑料瓶,观察和倾听声音的产生。

3. 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4. 歌曲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关于动物的歌曲,如《小燕子》。

2. 幼儿模仿歌曲中的动物叫声,尝试用声音表达不同的动物。

3. 幼儿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提问:“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不要将实验材料放入嘴里。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在歌曲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培养自信心。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如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知道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一、猜想与验证:瓶宝宝吃了什么。

1、出示3个分别装有米、白芸豆、棉花的瓶子,摇晃,请幼儿比较瓶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逐一猜测每个瓶子内装有什么物品。

师:1.小朋友们,你们听,这些瓶宝宝肚子里有什么?2、出示米、白芸豆、棉花三种物品,请幼儿与发出不同声响的瓶子进行对比。

3、打开瓶盖,验证幼儿的猜测。

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打开瓶子,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猜对.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1、请幼儿自选瓶子,拧开盖子,自选一种实物和工具喂瓶宝宝吃东西。

师:(1)小朋友们,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我们来让我们的瓶子来唱歌。

2、喂好后要拧紧盖子。

(教师检查)师:小朋友要把盖子拧紧哦,老师来检查哦。

三、游戏“会唱歌的瓶宝宝”播放节奏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摇动瓶宝宝,为其配乐。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摇晃自己的瓶宝宝,让我们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以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普通的瓶子比喻成瓶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瓶宝宝,和这些瓶宝宝做朋友。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

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物体的发声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塑料瓶、水、沙子、纸片、小豆子等。

2.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颜料、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沙子的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宝宝会唱歌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探索声音:(1)教师将塑料瓶分别装入不同材料(水、沙子、纸片、小豆子),让幼儿摇晃瓶子,倾听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讨论哪种材料发出的声音最大、最小、最清脆等。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1)教师带领幼儿用颜料给塑料瓶上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幼儿用画笔在瓶子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4. 展示与演唱:(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轮流拿着自己的瓶宝宝,轻轻摇晃,感受声音的美妙。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儿歌,用歌声陪伴瓶宝宝一起“唱歌”。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装入塑料瓶,探索更多的声音。

2. 环境创设:在教室角落设置“音乐角”,放置各种自制音乐玩具,供幼儿自由探索。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愉悦的氛围中,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对声音特点的认识,理解音调和音量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制作独特的瓶宝宝。

3. 加强幼儿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4.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活动名称: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瓶子唱歌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瓶子,装入不同水位的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头或小豆子。

3. 准备一些颜料和画笔。

4. 准备一首简单的儿歌。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瓶子,发现瓶子唱歌的原理。

教师可以示范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到不同水位和材质的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3.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瓶子上进行创作,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创作的瓶子,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介绍瓶子的特点和唱歌的原理。

5. 结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一首简单的儿歌,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将幼儿创作的瓶子放在幼儿园的音乐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继续探索和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探索其他物体发声的原理。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操作瓶子时注意安全,避免尖锐物品伤害。

2. 引导幼儿轻轻敲击瓶子,避免声音过大影响他人。

3. 在创作环节,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不干涉幼儿的创作思路。

4.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瓶子唱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了解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活动反思:1. 教师应反思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考虑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和创作。

九、活动延伸建议: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共育。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瓶子发声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瓶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子、纸球或棉球。

3. 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子能唱歌吗?”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回答。

2. 探索瓶子发声的原理:a. 教师向幼儿演示,将石子放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摇晃瓶子,使其发出声音。

b. 教师引导幼儿亲自尝试,放入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物品,观察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a. 教师指导幼儿将小石子、纸球或棉球放入塑料瓶中,使其能够发出声音。

b.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瓶子发声的乐趣。

4. 瓶子音乐会:a. 教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圈,用自己制作的瓶宝宝进行音乐演奏。

b.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摇晃瓶子,感受节奏。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提问:“我们是怎么让瓶子唱歌的?”、“瓶子发声的原理是什么?”b. 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其他物品发声的原理,如铃铛、笛子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角设立“音乐区”,放置各种能发声的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和演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瓶子发声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

六、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瓶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子、纸球或棉球。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录音机、音乐带或音乐播放器。

5.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美工材料。

七、活动过程6. 制作个人专属的瓶宝宝:a.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瓶子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制作独一无二的瓶宝宝。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珍惜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让幼儿动手制作,将瓶子变成会唱歌的玩具。

4. 环保教育: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

2. 准备一些小石子、水等填充物。

3. 准备一些音乐玩具,如小鼓、铃铛等。

4.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以便幼儿进行实验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石子的矿泉水瓶子,摇晃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摇晃瓶子会发出声音?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声音的产生。

让幼儿把石子放入矿泉水瓶子中,摇晃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声音会随着石子的增多而变大?3. 探索声音的传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声音的传播。

让幼儿把一个音乐玩具放在瓶子里,摇晃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声音能够在瓶子里传播?4.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师引导幼儿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让幼儿把石子放入矿泉水瓶子中,用瓶子当乐器,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用瓶子敲击会发出声音?5. 环保教育:教师向幼儿讲解水的珍贵,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让幼儿明白,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要珍惜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活动中的表现,看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看幼儿是否能够说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瓶子发声的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2.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综合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若干、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颜料、画笔;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瓶子摆放整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 探索瓶子发声:a. 教师邀请幼儿用手摇晃瓶子,让幼儿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b. 教师向幼儿解释瓶子发声的原理:瓶子里的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摇晃时,会撞击瓶壁产生声音。

c.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填充物装入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a. 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用颜料给瓶子涂色。

b.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瓶子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c. 教师协助幼儿将涂好色、画好图案的瓶子晾干。

4. 瓶宝宝唱歌比赛:a.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瓶宝宝放在桌子上,邀请幼儿用手摇晃瓶子,让瓶宝宝唱歌。

b.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瓶宝宝的唱歌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瓶宝宝唱歌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四、活动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记录幼儿的制作过程和成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将在活动中制作的瓶宝宝摆放在活动室中,供幼儿随时观察和探索。

3. 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更多关于瓶子的教育活动,如瓶子绘画、瓶子科学实验等。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平衡木、呼啦圈、小障碍物等。

2. 环境准备: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环境,确保活动场地无障碍物。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邀请幼儿进行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四篇)

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四篇)目录: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一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案二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案三幼儿园会唱歌的纸教案四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一设计意图:在环保方面有许多幼儿不了解的知识点,环保就是环境干净吗?只要把垃圾都捡掉就环保吗?那么哪些行为是环保,哪些是影响环保呢?要求小班幼儿理解环保的真实含义毕竟有点困难。

所以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作为小班幼儿环保教育的一个活动。

主要是让幼儿有一种废物利用的意识,促使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举一反三,会联想到其他的废物的利用,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各种瓶子、制作并欣赏环保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学习用糨糊在瓶子上粘贴眼睛、嘴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粘贴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体验变废为宝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瓶子。

2.用蜡光纸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

3.沙、小石子、糨糊。

4.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欣赏环保小制作1.告诉幼儿这是哥哥姐姐的作品。

2.请幼儿说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请幼儿说说废弃物成垃圾后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主要是让幼儿意识到有些废弃物还能再利用)(二)“变戏法”引起幼儿的兴趣1.教师出示空瓶子,问:“这是什么?”接着出示已做好的瓶娃娃。

2.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看,瓶子变成了摇晃娃娃;听,什么声音?哦,这是个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

小朋友想要吗?我这里有许多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们把它变成幼儿园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好吗?”(三)幼儿制作瓶娃娃,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1.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先在瓶子合理的位置贴上眼睛、嘴巴,再用沙子或小石子装入瓶子,最后拧紧瓶盖,摇晃即可。

2.幼儿制作瓶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3.玩一玩:谁的瓶娃娃唱歌最动听。

(放些音乐)园长点评:这个活动是通过把幼儿收集的各种废弃的瓶子,制作成可爱的瓶娃娃,再让瓶娃娃发出悦耳的声音,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小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唱歌的瓶娃娃》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性、趣味性、互动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听觉感受、互动交流中掌握声音的产生和音乐的基本元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听觉感受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声音的产生和特性。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主创作,发挥想象力,制作出会唱歌的瓶娃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塑料瓶、水、颜料、画笔、剪刀、胶水、音乐播放器。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瓶、水、颜料、画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娃娃,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幼儿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实践操作:(1)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剪刀将塑料瓶剪开,制作出瓶娃娃的身体。

(2)幼儿用颜料和画笔为瓶娃娃上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教师教幼儿如何给瓶娃娃灌水,并讲解灌水过程中声音的产生原理。

(4)幼儿将音乐播放器放入瓶娃娃身体中,让瓶娃娃会唱歌。

4. 互动交流: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娃娃,与大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声音的产生和特性。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主创作,发挥想象力,制作出会唱歌的瓶娃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性、趣味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听觉感受、互动交流中掌握声音的产生和音乐的基本元素。

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语言教案:会唱歌的瓶娃娃
设计意图:在环保方面有许多幼儿不了解的知识点,环保就是环境干净吗?只要把垃圾都捡掉就环保吗?那么哪些行为是环保,哪些是影响环保呢?要求小班幼儿理解环保的真实含义毕竟有点困难。

所以我设计了这节《会唱歌的瓶娃娃》作为小班幼儿环保教育的一个活动。

主要是让幼儿有一种废物利用的意识,促使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举一反三,会联想到其他的废物的利用,从而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各种瓶子、制作并欣赏环保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学习用糨糊在瓶子上粘贴眼睛、嘴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粘贴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体验变废为宝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瓶子。

2.用蜡光纸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

3.沙、小石子、糨糊。

4.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环保小制作
1.告诉幼儿这是哥哥姐姐的作品。

2.请幼儿说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请幼儿说说废弃物成垃圾后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主要是让幼儿意识到有些废弃物还能再利用)
(二)“变戏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空瓶子,问:“这是什么?”接着出示已做好的瓶娃娃。

2.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看,瓶子变成了摇晃娃娃;听,什么声音?哦,这是个会唱歌的瓶娃娃。

小朋友想要吗?我这里有许多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们把它变成会唱歌的瓶娃娃好吗?”
(三)幼儿制作瓶娃娃,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1.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先在瓶子合理的位置贴上眼睛、嘴巴,再用沙子或小石子装入瓶子,最后拧紧瓶盖,摇晃即可。

2.幼儿制作瓶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3.玩一玩:谁的瓶娃娃唱歌最动听。

(放些音乐)
园长点评:这个活动是通过把幼儿收集的各种废弃的瓶子,制作成可爱的瓶娃娃,再让瓶娃娃发出悦耳的声音,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活动所需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玩会发出声音的瓶娃娃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整个活动
过程中孩子都非常愉悦,目标达成度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