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发展循环经济:宁海的实践
开发。宁海县 自然景色优美 , 旅游资源丰
富 , 展 生 态 旅 游 有 独 特 的优 势 , 是 调 发 也
整产业 结构 重要途径之一 。为此 。 及时编
划 》 《宁海 县循环经 济发展 规划 》 积 和 , 极 构建 以循环经 济为核心 的生 态经济体
同类火 电厂之最 , 将建成环保示范 l 。 程
确 立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19 年 。宁海县在提前实现 小康 目 99
新型工业化道 路 。 是加 大披改投 入 。 一 推 行清 沽生产 ,淘汰落 后的牛产 没备和工 艺。努 力实现资源利 用的最大 化和环境
污染 的最 小化 。近年 全县 业 企业 技改
标后 , 开始考虑 “ 十五”期间发展 战略和 F标 。宁海 县认 为 ,创建全 国生 态示 范 1
维普资讯
市 县 走 笔
¨
I 氏
发展循环经济 : 宁海的实践 ≈ ຫໍສະໝຸດ , ¨ 0
¨
“
“ 0
十
;
瓣
0
{
● 文, 宁海 县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00
1
、
..
= _q 三
0.
. ,
l r
发 展循 环经济是党 中央和目务院作 出的重大决策 , 是求 真务实 、 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有效载体 。从 宁海 的发展实践来
2 .围绕 农 业 双 增 。推 进 生态 农 业 发
制 了旅游发展规划 , 出台了 《 宁海县旅游 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 法》. .通过几年的努
力, 逐步形 成 “ 一带 ”、 两 区”、 多点 ” “ “
系、 可持续利 用的资源 环境体系 、 的 宜人
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
**市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浙江**群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不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海洋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全国独特的群岛型花园城市,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从2011年起,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循环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提高与改善民生需求相适应,循环经济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循环型产业不断扩大。
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培育形成一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循环型产业链构建取得成效,形成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区域循环经济格局和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循环经济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
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5年,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开发及十二五规划
关于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的初步设想宁海县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以下简称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岸线资源良好,在宁波市域经济格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加快该区域综合开发步伐,是拓展宁海发展空间、贯彻宁波南统筹战略、培育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客观需要。
本文拟从重要意义、功能定位、重大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的开发思路问题。
一、加快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的重要意义(一)加快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是深化实施宁波“南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南北区域发展差距,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南统筹”发展战略,这对于加快宁波南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构筑宁波大都市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宁海积极实施“南统筹”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008年,宁海县实现生产总值217.9亿元,人均GDP 3.6万元,财政收入32.2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1.9倍、1.8倍和2.4倍。
但是,对照宁波市和余慈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南北区域发展差距趋于扩大。
2008年南三县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 28.6%,但GDP仅占全市的15.8 %,比2004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
2000-2008年南三县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5.8%,低于全市同期16.4%的平均增速。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南统筹战略,在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的同时,需要寻求新的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三门湾区域鉴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无疑成为实施“南统筹”战略的重要载体。
(二)加快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是拓展宁波发展后备空间的战略支撑。
2008年,宁波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宁波经济总体上处于快速上升的轨道中,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由以轻型制造业为主向以重型制造业为主转变。
临港大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推动宁波工业迈上新的台阶。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缓解成为宁波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宁海县六大新兴产业介绍
宁海县六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数控机械、临港工业(家居和建材业)、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用品等是宁海县的六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县从培育“6+6”产业出发,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并落实到“二区八园”产业基地建设上,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二区”即宁海经济开发区和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八园”即文具、模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与家居、数控机械、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园)。
目前,宁海六大新兴产业已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势头很好,今年1-8月份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增长80. 4%。
一、新能源行业以太阳能单晶硅电池切片项目为样板,引导资本向光伏生产企业转移,促使产业适度转型投向“绿色能源”,加速培育成龙头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照明灯具”的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内重要的太阳能产业基地。
宁海光伏产业起步并不早,但发展很快。
目前已规划在宁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光伏产业园,扶持该产业快速发展。
龙头企业宁波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9月2日已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该公司现已形成太阳能灯具、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等系列800多个品种的生产规模,其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正逐渐成为浙江省太阳能行业的领跑者。
二、新材料行业依托已有的特色产业,抓住电动汽车,新型可充电固态、液态电池等发展机遇,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改善经济效益,迅速提高出口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把金属复合材料、光电新材料、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碳纤维材料等项目作为战略重点,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新材料产业的集聚效应。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光伏电池材料等新材料行业正在逐渐兴起。
三、数控机械行业依托长街数控城,不断提高数控机械产品档次,促进产业配套,注重产业交叉,与模具、木器加工、石材加工、金属制品加工和广告制作等领域进行产业融合。
宁海海洋经济强县建设蓝图
宁海海洋经济强县建设蓝图张伟标【摘要】宁海县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宁海县地处浙江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节点位置,海域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海洋资源;宁海县;经济强县;环杭州湾产业带;生态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基本建设【作者】张伟标【作者单位】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宁海县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南北两翼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滨海旅游先行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宁海县地处浙江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节点位置,海域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宁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十二五”时期宁海将继续发挥“陆—海—岛”的组合优势,以海洋经济大平台、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旅游建设等为重点,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县建设,为宁波和浙江海洋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现实基础——产业基础。
宁海对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1年,全县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54亿元,占GDP比重达48%,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渔业等产业初具规模。
一是海洋临港工业。
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已构建起以港口开发为先导,以国华电厂为龙头,围绕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临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目前已集聚企业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5.3亿元,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877万吨,同比增长50%,创历史新高。
图/金川二是现代海洋渔业。
宁海加大对海水养殖的政策扶持,形成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带,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带动渔业乃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宁波3315计划
宁波3315计划宁波3315计划是指宁波市政府提出的“三三五”城市发展规划,旨在实现宁波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该计划包括三大重点领域、三项重点任务和五大发展目标,是宁波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首先,宁波3315计划的三大重点领域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宁波将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宁波将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宁波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宁波3315计划的三项重点任务包括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
在城市功能提升方面,宁波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空间,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宁波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宁波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最后,宁波3315计划的五大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稳定、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改善。
在经济发展稳定方面,宁波将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城市功能完善方面,宁波将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宁波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的高质量。
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宁波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
在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宁波将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总之,宁波3315计划是宁波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通过实施该计划,宁波将加快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浙江省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4 最 初 的纳 税筹 划 都是 通 过 财务 手段 , 但 随着 筹 划 条件
的不断 变化 , 税法 、 税 收 政策 、 税 收征 收管理 等 方面避 税 方法 已 日益 被广泛 利用 , 因此 , 以财务 手段 的避 税 已变 为财 务手段 与非财 务手段 并用 , 纳税 筹划 日渐成 为企业 的一种经 营行 为 。
一
在传统海洋 渔业方 面 , 宁海 县从传 统养殖 方式人 手 , 累计
投入超过 2 0 0 0 0万资金进行池 塘标 准化改造 、 大棚 设施精养基
种 方式 , 更是企业 领导 决策 的重要 内容 , 同时 它在客 观上又
地建设等工程。除此之外 , 宁海县还实施仿生态 、 无公 害养殖等
措施和方法来提 升海产 品质和产量。宁海县充分利用 临港循环
纳税筹 划》 . 北京 : 京华
相应对策。
来 运作 , 而是 要借 助社 会专 业 力量 , 例如会 计 师事 务所 、 律师
事 务所 、 税 务师事 务所 等 , 都 将成 为企业 纳税筹划 的主要依靠 力量 。越 来越 多的财务会 计 人员 、法 律工作 者也加 入这一 队 伍, 成 为筹 划专家 , 把 为企业 进行 纳税筹划 当作 一种职 业 。 3 . 因各 种历史 和现实 的原 因而产 生 的避 税港 、 低 税 区的 日
【 2 J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 员办公室. 《 财务 成本 管理》 川. 北京 : 经
济科学 出 版社 , 2 0 1 2 年1 月
2 0 1 2年 2月 , 《 浙 江海 洋经 济发展示 范区规划 》 得到 国务 院 的正式批复 。同时, 浙江省 、 宁波市和宁海县分别从省市县三个
浙江省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浙江省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自中央政府提出“开发海洋”战略以来,浙江省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强省,积极部署符合本省特色的海洋发展战略。
本文在对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宁海县海洋经济发展进行PEST分析,提出了宁海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应对策。
标签:海洋经济循环浙江宁海一、宁海县海洋经济建设主要成就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上,宁海县秉承“循环经济”的思想来发展临港循环经济和改良传统海洋养殖业。
2005年宁海县启动了以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区和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工作。
1.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宁海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宁海强蛟湾内的强蛟半岛,规划总面积为87.30万平方米。
在临港经济循环示范区,宁海县以龙头——国华宁海电厂为依托,积极引进水泥粉磨站、纸面石膏板、新型墙材下游企业,构建了完整的“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脱硫石膏—石膏板”、“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等循环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2.生态渔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传统海洋渔业方面,宁海县从传统养殖方式入手,累计投入超过20000万资金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大棚设施精养基地建设等工程。
除此之外,宁海县还实施仿生态、无公害养殖等措施和方法来提升海产品质和产量。
宁海县充分利用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内宁海国华电厂资源,秉承“循环发展”理念,利用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温水着力打造温水性鱼类越冬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该项目体现了宁海发展“循环生态经济”的突出成就。
二、宁海县发展海洋经济的PEST分析1.在政治上,宁海发展海洋经济拥有强大政策支持2012年2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
同时,浙江省、宁波市和宁海县分别从省市县三个层次分别出台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海县实施方案》。
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都为宁海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意味着宁海县结合本地特色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坚实的政策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夯实和谐宁海物质基础的必然选择
物 质 基础 的必 然 选 择
金 美莲
宁波 同 三 建设 集 团 有限 公 司
3 1 5 6 0 0
文 【 章摘 要 】 构 建 和 谐 宁 海是 个 系统 工 程 其 发 展 宁 海 经 济 是 项 重 要 的 内容 宁 中 结 合 宁海 更 快 地 发展 海 经 济要 更 好 当前实 际 转 变经 济 增 长 方 式 发 展 循 环 经 济就 成 为 种必 然 的 选 择 宁海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实 践 探 索 既 是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和 十 五 规 划 精神 的 生 动 体 现 也 是 构建 和 谐 宁海 的 个 重 要 方 面
一
,
一
。
、
,
,
、
一
。
“
”
一
,
一
。
关 【 键词】 循 环 经 济 ; 增 长方 式 ; 和 谐社 会 ; 宁 海
所 谓 循 环 经 济 即在 经 济发展 中 遵 循 生态 学规律 将清 洁生 产 资源 综合利用 生 态设 计和 可 持 续消费 等融 为 体 实 现 废 物 减量 化 资源化 和无 害化 使 经 济 系统和 自
, ,
,
、 、
一
,
、
,
然生态 系统 的物质和谐循环 维护 自然 生 态 平 衡 社会要 和 谐 首先 要 发展 社 会 和谐 在 很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社 会 生 产 力 的发 展 水 平 取 决 于 经 济 的 发 展 近几 年来 宁海 的 经 济 取得 了 长 足 的进 步 但 也 暴 露 出 些 深 层 次的问题 其 中之 就 是 经 济 增长方式 的 落后 而 转变 经 济增 长 方 式 的途 径和方式 之 就 是 发展 循环 经 济 因此 发展 循环 经 济 既 是 宁海落实科学 发展 观 和 十 五 规划 精神的生 动体 现 也是 夯 实和谐宁海物质 基 础 的必 然选 择
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小 康 社 会 ” 发 展 任 务 , 中 一 个 重 的 其
点 就 是 构 建 循 环 经 济 示 范 区 ,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确 立 为 宁 海 县 新 时 期 的 发 和循 环 经济
列 入 省 循 环 经 济 “ 91行 动 计 划 ” 9 的 契 机 , 制 实 施 《 港 循 环 经 济 试 点 编 临
海 县循 环 经济 发展 规 划》 制 工作 , 编
现 已通 过 省 市 专 家 评 审 ,明 确 了 宁 海 县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目标 和 任 务 。
设 为 重点 , 进循 环型 工业发展 。 推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合 理 调 整 产 业 发 展 布 局 ,促 进 工 业 园 区 生 态 化 建 设 和 改 造 ,努 力 形 成 清 洁 生 产 、 源 节 约 、 境 友 好 的 工 业 发 资 环
学 指 导 。宁 海 县 从 自身 的 发 展 实 践
种 媒 体 和 手 段 ,大 力 开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宣 传 教 育 , 一 步 提 高 了 社 会 各 进 方 面 对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重 大 意 义 的 认
区 总 体 规 划 》 按 照 “ 体 规 划 、 度 , 整 梯 推进 、 业 联 动 、 环 开 发” 原则 , 产 循 的
以 浙 江 国 华 宁 海 电厂 为 龙 头 ,着 力 推 进 资 源 循 环 式 利 用 、产 业 循 环 式 组 合 ,积 极 引 进 年 产 3 0万 吨 的 海 2 螺 水泥 粉 磨 站 、 产 3 0 年 0 0万 平 方 米
维普资讯
循 经 济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奶牛养殖一有机肥加工一农作物” “ 、 畜 业 和 服 务 业 等 为重 点 的第 三 产业 ,从
牧 养 殖一 粪 ( )一 有 机 复 合 肥 一 瓜 而 加 快 了 农业 产 业 结 构 转 型 升级 。一 肥 果 菜 ” 鱼 虾 一 贝 藻 ” 等 多种 立 体 化 是 促 使 农 业产 业 向重 点 区域 集 中 ,东 、“
1%, 县受 益于 循环 经济 的农业 产值 波 市循环 经济 试点企 业 。 0 全 已 占农业 总产值 的 7% 以上 。 0
一
个 县 域 范 围作 为 发展 农 业 循环 经 济 的 试 验 田和 责 任 田 ,按 照 “ 色 东 部 ” 蓝
和 “ 色 西部 ” 的生 态 产 业 格 局 ,着 绿
抓 好服 务 平 台这 一 关 键 基 础 。一
建 设 循 环 经 济 示 范 区、 最 佳 生 态 宜居
区、 和 谐 发 展 先 行 区的 总 体 战略 ,以
业 ,发展 蔬 菜瓜 果保 鲜 、农产 品加 工 、 农 业 休 闲产 业 ,并 利用 城 区市 场 优 势 , 成 为 农 产 品集 散 中心 。 二 是 加快 了农
大 力发展循环农业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萎 霎
切入 点 ,在 实 践 中积 极 探 索 ,逐 步 形 成 了宁 海 模 式 。2 0 0 9年 ,全 县农 业 增 1 3 7元 , 分 别 比 上 年 提 高 9 2 和 16 .%
◆ 中共宁海县委
宁海县人 民政府
、 r一 年 来 ,宁 海 县 坚 持 以科 学 发 在 种 养 殖 业 产 业 的废 弃 物 上 做 文 章 , 采取 农 牧 结 合 的 发展 方 式 ,大力 实 施
以线 促 片 ,构 建 以互 利为 纽 带 的
宁海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践
2 《 4/经济丛刊》20/ / 82 0
维普资讯
循 经苈 一
养 模 式, 成 生态 农业 发 展体 系 。 形 大 力 推 进 土 地 流 转 ,加 快 发 展 高 效 生 态 农业 , 成 大棚 西瓜 、 机 柑 桔 、 建 有 无 公 害 蔬 菜 等 一 批 规 模 化 绿 色 农 产 品 基 地 ;加 快 推 广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先 进 技 术 ,大 力 发 展 以 沼 气 和 畜 禽 粪 便无 害化 处 理 为纽 带 的 生态 农业 开 发 模 式 ,以 及 以 海 水 内 循 环 养 殖 为 代 表 的 生 态 养 殖 模 式 。三 是 以 生 态 休 闲 旅 游 为 重 点 ,推 进 循 环 型 服 务 业 发 展 。全面 实施 《 海 县服 务 业 宁
一
实 实 的 创 建 活 动 ,实 现 了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与 生 态 建 设 “ 赢 ”, 为 宁 波 双 成
各 个 领域 积 极 探 索 发 展循 环 经 济 。
经 过 全 县 上 下 共 同 努 力 ,循 环 经 济
市 第 一 个 全 国 生 态 示 范 区 ,并 跻 身
循 环 经 济 发展 战 略 奠 定 了基 础 , 提
供 了 依 据 。 “ 五 ”期 间 , 县 突 出 十 全 生 态 主 题 ,把 建 设 生 态 型 经 济 强 县
岸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示 范 园 区建 设 规 划 》 等 专项 循 环 经 济规 划 。 ( ) 强 示 范 建 设 , 索 循 环 二 加 探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维普资讯
■ 循环 经济 l
宁 海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节约型社会实践
应 国建 陈善 杰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现代示范农场
害柑桔、花卉苗木、优质畜禽 、海水 内循环养殖等 七大 主导 产业 。
二 是抓 好 主体 培 育 这一 市 场 基础 。按 照 “ 府 政
( ) 一 重点谋划 ,夯实农场核心区建设三大基础 支撑
一
是抓 好 土地 流 转这 一 核 心 基础 。在 坚 持 “ 依
法 、 自愿 、有 偿 ”原 则 的 前提 业示范农场创建单位 ,为此 ,农场精心编制 了 宁海县青珠农场现代示范农场建设整体规划 、 ( 《 宁海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核心区建设 总 体规 划》 ,重 点发展 种子 种苗 、有机 肥 生产 、花卉 苗 木 、名 特 优 水产 养 殖 、有 机 柑桔 、畜 牧养 殖 、优 质 瓜 果 蔬菜 等 七 大优 势产 业 ,以开 发 劳动 密 集 型优
一
合在一起构成生态农业评价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 建立 ,有 利于生 态循环 农 业模 式的复 制和推 广 。 在 江 苏 宿 迁 ,川 东 正 在 以 “ 明 模 式 ” 为 样 光 本,建立 以 1 万亩耕地与5 . 5 万头生猪养殖为基本依 托 的生 态 循环 农 业基 地 ,同时 结合 当地 实 际延 伸产 业 链 ,在促 进 当地 经济发展 、增 加农 民收入 的 同时 , 保 护好 农村环 境 。
2 4f中丽农垦 I 0 7 2 q 2
特 别 策 划
一
退 休 职 工 一 次 性 剥 离 到 社 保 部 门 ,42 在 编 职 工 3名 转 换 劳 动 关 系 ,共 获 得 3 8 亩 土地 3 年 承 包 经 营 85 0 权 。 二 是 以科 学 规 划 为 先 导 ,明 确 农 场 发 展 目标 。 20 年 ,省农 业厅 农 场 管理 局 确定 农 场为 首 批省 级 06
宁海县加快构筑现代都市行动纲要
宁海县加快构筑现代都市行动纲要(2011-2015)2011年10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城市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新一轮城市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机制、提升理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谋划和实施城市发展项目,全面加速推进现代都市建设进程。
坚持新型城市化道路,推进城镇发展,注重扩容提质,着力构筑“中心城区-副中心-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四级体系,努力形成“一核、两翼、六心、多点”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
加快实施“东崛起、北跨越、西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三改三联三突破”城市建设思路,推进中心城区“六六建设工程”,加快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协调有致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初步建成生态型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二)基本原则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构筑各种要素集约配臵、优化组合、合理运行的现代都市,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则:更加注重转型升级。
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切实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在继续推进城市形态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的同时,更加突出重点功能区块的整体开发和城市功能的转换提升,推动土地集约、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实现城市发展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功能提升的战略性转变。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坚持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作为构筑现代都市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普遍提高城乡居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品质。
更加注重城乡统筹。
把统筹协调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环境共保、品质共享,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
积极打造区域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
NINGBO N WSR ORTIN NONG CUN J I AN SHEX新农村建设宁海县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现实基础,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在农业领域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循环型农业园区为载体,以生物物种共生互利为基础,以农资投入减量增效为手段,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主要内容,区域内不同产业系统的物流与价值流的共生耦合及相互依存,跨产业、跨区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为进一步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目前,全县受益于循环经济的农业产循环。
紧紧抓住市第一个农村沼气池国债项目县建设的机遇,引导农民利用畜禽粪便、废秸秆,开发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生态能源,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条生态化。
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23座,沼气用户2000户,建立了“畜—沼—果”、“畜—沼—粮”、“畜—沼—鱼”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养猪不垫圈、做饭不烧柴、种菜无农药、产业无污染”的“家庭绿岛”式循环系统。
引导广大农业企业发挥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三大比较优势,形成源头减量、过程减量、排放减量等系列化生产流程。
目前,已建成“减◆中共宁海县委书记王剑侯积极打造区域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332元。
一、坚持系统性与紧密性相统一的原则,合理构建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我县于2006年编制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浙江东海岸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点、线、片、面紧密结合,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次环环紧扣的“三级循环农业体系”。
一是构建农户、企业“点—线”排”典型农业企业15家,其中6家被列为宁波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二是构建产业“线—片”循环。
按照产业“组合化”促进循环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2003年启动的县域东部长街、胡陈、力洋等镇乡11万亩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使区域内的水稻、柑橘、西瓜、西兰花、牧业、海水养殖等看似分散的多种产业相互依存、环环紧扣,逐步形成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2002-2020基础资料集目录概况县域城镇体系人口现状工农业经济概况公共设施县域旅游业城市综合交通城市环保、环卫、园林绿地工程设施第一章概况一、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宁海县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宁波市南端,隶属宁波市管辖,东邻象山县,南接三门县,西界天台、新昌,北毗奉化,地理位置优越。
象山港横贯东北,三门湾瀛环于东南,海岸线长达176公里,港区开阔,水深浪静,不淤不冻。
甬台温高速公路、甬临线、象西线等省道贯穿境内,在建的沿海南线一级公路和规划的甬台温铁路也穿过宁海县,交通便利。
(二)自然条件气象:宁海县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水充沛,光热较优。
年平均气温16.2 oC,39.7 oC,极端最低气温-9.6 oC;年平均无霜期230天;日照1885.3小时;年降雨量1628.8mm,最大日降雨量355.7mm,雨量大多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8%;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东和东南东,夏季东南季风最盛,历年最大风速 18m/s ,7~8月,常有强台风影响。
地理特征:宁海县处于新华夏系一级第二段隆起地带的南端,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变,为沿海多山丘陵区。
境内山体系天台山余脉。
全县海岸线长166.48公里。
沿海有岛屿44处。
全县陆地总面积中,海拔500~1000米低山占10.1%,50~100米丘陵占61.5%,50米以下台地、平地占28.4%,向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水文:宁海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独立水系共有13条,其中:自西向东入港的有:王市溪、紫溪、凫溪、白溪、清溪;自东向西入港的有:汶溪、石门溪、虎溪;自北向南的有:巾堡溪、西苍溪、力洋溪、车被溪;自南向北的有:颜公河。
矿产资源:县境内矿产资源,已发现有金、银、铜、铅锌、辉铜、磁铁、褐铁、赤铁、镜铁、黄铁;粘土、瓷土、高岭土、耐酸土、砖瓦粘土、铸工陶土、紫泥;叶腊石、迪开石、伊利石、明矾石;珍珠岩、沸石、萤石、方解石、钴土;锰、褐煤、泥煤;石英、装饰石材、建筑石村、砂;温泉(地热)、饮用矿泉水,共36种。
因地制宜走生态循环之路
因地制宜走生态循环之路作者:赵鸣婵王璐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3期浙江省宁波市的宁海县与象山县近年来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如今已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生态循环之路,为农业经济和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对于污染种类繁多、分布面积较广、人均资源贫乏的农村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宁海:三级循环助推生态生产力从2003年开始,宁海县开始在农业领域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经过8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之路,并被誉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
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分为三级循环:一是点循环,为基础环节,即企业内部循环;二是产业内部循环,为关键环节;三是区域循环,以示范区为区块,建立面上大循环,为提升环节。
以点带线,构建以企业为重点的内部小循环。
宁海县采取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实施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等资源循环,建立了“畜—沼—果”、“畜—沼—粮”、“畜—沼—鱼”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引导企业开展清洁与减量化生产,形成了源头、过程、排放减量等系列化生产流程。
目前,园区已建成减排典型企业15家,其中6家被列为宁波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以线促片,构建以互利为纽带的产业中循环。
宁海县以建立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为目标,逐步建成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生物物种共生互利、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相结合的设施农业、农作物秸秆利用、农资减量化等7种循环发展模式,实施“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混肥—瓜果菜”等多种立体化种养。
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连片成面,构建以园区为载体的区域大循环。
宁海县把整个县域范围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试验田和责任田,按照“蓝色东部”和“绿色西部”的生态产业格局,着力推进“连片成面”循环农业建设,县域内循环农业整体联动,农业产业逐渐向重点区域集聚,形成了三大特色产业区。
以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发展生态县规划——以宁海县为例
生 态规 律 的基 础 上 实现 经 济 社 会 的可 持 续 发 展 , 立和 落 树 实 以人 为本 , 全面 、 调 、 协 可持 续 的科 学 发展 观 . 实现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根 本 性 转 变 , 化 经 济 结 构 , 使 产 业 结 构 升级 . 优 促
培 植新 的经 济 增长 点 , 学 、 科 合理 、 合 、 综 有效 地 利 用现 有 资
高 人 民 生 活质 量 为根 本 出发 点 , 面 推 进 经 济 社 会 与 人 口 全 资 源环 境 的协 调发 展 。 海县 于 2 0 宁 0 3年创 建 国家 生态 示范
和 谐了 , 生态 系统 保 持在 良性 循 环水 平 , 生产 的发展 才 能 获
得永续的空间 。 此 , 因 我们 必须 促 进 人和 自然 的 协 调 与 和 谐 , 理 好生态 环 境 与经 济建 设 的 关 系 , 尊 重 自然 规 律 和 处 在
摘要
生 态县 是 社会 经 济和 生 态环境 协调 发 展 , 个领 域基 本 符合 可持 续 发展 要 求 的县级 行 政 区域 。 人 与 自然 和 谐理 论 贯 穿 于整 各 将
个 生态县 规划 中, 能有 利 于生 态县的 建设 。 以宁海 县生 态规 划 为例 , 其将 和谐 理 念与 规划 相结 合进 行 分析 。 就
关 键 词 生 态县 ; 划 ; 与 自然 和 谐 ; 江 宁 海 规 人 浙
生态 县 ( 县级 市 ) 社 会 经 济 和 生 态环 境 协 调 发 展 . 含 是
社 会 化 的 自然 , 自然 制 约 并改 变 着 社 会 , 过 来 , 会 也 改 反 社
变 着 自然 , 会 是人 与 自然 的统 一 。 结 历 史经 验 教 训 . 社 总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不应 是统 治 被统 治 的 、 征服 被 征服 的关 系 . 而 应 是一种 和 谐 共生 、 协调 发展 的 关 系 , 是一 种 平等 对 待 的 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县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宁海县人民政府二○○六年八月.目录前言 (1)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2)(一)有利条件 (2)(二)约束条件 (5)(三)重大意义 (6)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发展模式设计 (7)(三)基本原则 (7)(四)发展目标 (8)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2)(一)产业重点 (12)(二)区域重点 (14)(三)设施重点 (16)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16)(一)工业园区建设重点 (17)(二)清洁生产建设重点 (21)(三)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21)(四)“静脉产业”发展重点 (22)五、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 (23)(一)现代物流业建设重点 (23)(二)旅游业建设重点 (24)(三)信息服务业建设重点 (25)(四)餐饮业和旅馆业建设重点 (25)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6)(一)节约利用能源 (26)(二)节约利用水资源 (26)(三)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26)(四)节约利用原材料 (27)(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27)七、建设循环型城镇 (27)(一)推进循环型城镇建设 (28)(二)推进循环型社区建设 (28)(三)推进循环型村庄建设 (29)(四)推进绿色学校建设 (29)(五)建设节约型机关 (29)(六)倡导绿色消费 (30)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 (31)(一)示范工程 (31)(二)重点项目 (33)(三)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36)(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36)九、保障措施 (36)(一)加强组织领导 (36)(二)完善政策法规 (36)(三)优化科学考评 (37)(四)强化科技支撑 (37)(五)引导公众参与 (38)附表附图前言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党中央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面向新世纪、新阶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迅速上升的快通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资源约束矛盾和生态环境压力已成为全局性和长期性难题。
编制《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本规划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进行编制。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重点提出我县“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是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性文件。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纲要》、《宁波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宁海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等重要规划和法规。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一)有利条件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和诸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无论是从自然资源的种类、总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县都是宁波市自然资源相对富集地区,这使得我县循环经济建设具有先天之利。
——水资源相对丰富。
我县产水面积为185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30.48亿立方米,县域水资源总量约17.2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46立方米,已开发水资源3.39亿m(含3白溪水库),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0%(国际警戒线为40%)。
——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
象山港底部的黄墩港、三门湾北部的岳井洋,可分别建成装机容量5.9万千瓦、4.1万千瓦的潮汐电站。
规划的双峰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60MW,茶山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可达到1800MW。
海岸线长达176公里,风场资源比较丰富。
每年利用畜禽粪便的沼气开发利用量约可达到上亿立方。
——森林面积占地很大。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62.5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44%。
森林覆盖率62.0%,森林总面积占宁波市的25%左右。
目前我县已划定81.81万亩林地作为生态公益林,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5.46万亩, 省级24.76万亩,县级31.59万亩。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陆域海岸线长176公里,河口岸线2.81公里。
县辖象山港海域面积91.60平方公里。
县湿地总面积85.71万亩,其中天然湿地面积35.65万亩。
目前滩涂养殖已达15万亩。
(其座,44港口岸线以及水运条件十分优越。
县辖海域内共有岛屿中群岛3组),礁55座。
岛屿面积5.17平方公里,岸线总长59.03公里。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旅游资源涵盖7大主类,20个亚类,涉及到51种基本类型,其资源丰度在国内属于中等水平。
古镇和古家具等人文旅游资源,很有自身特色;温泉度假资源具有独占性,海岸风光、海岛资源中群岛、海岸整体组合优势好,有利于整体开发。
2、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29.42亿元,“十五”时期年均递增13.5%;人均生产总值2688美元,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分别列第82位和72位。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模具、文具、灯具、五金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等特色行业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服务业较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继续扩大。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52.91亿元,专利授权数由2000年的167项增加到2005年的268项。
教育事业得到高度重视,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快速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验收。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19元。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
,建48%年城市化水平达到2005——城乡统筹能力不断增强。
.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中等城市雏形初具规模,正逐步成为宁波重要的交通节点和能源基地。
“五大网络”工程推进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行政村通公路率超过90%;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力度加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卓有成效。
3、各项工作基础较为扎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思想渐趋统一,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着,我县在循环经济工作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发展战略一以贯之。
“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在思想渊源上是一脉相承的。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我县就开始了建设生态县的有关工作。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2005年县委、县政府专题召开循环经济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县的主要抓手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
目前全县资源环境意识、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逐步统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成为各级各部门的普遍共识。
——工作抓手扎实有效。
为推进生态县建设,适时启动并扎实推动“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
2005年以来正式启动了以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区和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工作。
以国华宁海电厂为依托,引进和实施了一批资源循环利用生态链接项目。
目前正积极探索建立以万元GDP 能耗、水耗和排污量为内容的绿色GDP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循环经济成就喜人。
宁海1999年底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验收,成为宁2003建设试点县,波市第一个全国生态示范区。
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被列入省循环经济建设“991”工程,目前发展形势良好。
以生态县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为载体,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
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明显提高。
(二)约束条件近年来,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体上保持全市乃至全省领先水平,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循环经济体系尚未根本建立。
我县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人均耕地不足全国一半,且后备资源有限。
水资源虽比较丰富,但面临着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和外调的压力,局部地区经常发生严重缺水现象。
经济增长仍继续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体系尚未根本建立。
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尘类颗粒物污染物高于省定标准(每月8t/km),且有持续增高的趋势;2由于多种原因,我县属于重酸雨区,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颜公河等局域水环境不容乐观,水环境保护任务仍十分繁重。
固体废弃物大部分能得到回收利用与合理处置,但利用与处置的水平仍然不高。
3、发展循环经济意识仍需加强。
全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尚未完全深入人心。
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性政策法规还不健全,环境执法不够有力,部门、地区之间的统一协调有待加强。
我县生态环境及承载力分专1主要污染物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①大气环境状况大气环境质的标准略高于浙江省暂定的每·月降尘年均值尘类颗粒物8.61t/k8t/k2.(三)重大意义1、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动力。
我县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面临很大压力,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将难以为继。
今后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必须通过循环经济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外延式粗放型的扩张到内涵式集约型增长模式的转变。
2、发展循环经济,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县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但是区域性、结构性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只有通过建设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才能进一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