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总结提升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章末总结体系构建素养提升综合思维——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及其描述维度1.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地貌类型景观特点 基本地形部位 山峰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坡度陡,地势起伏较大 洼地(盆地) 地势中部低,四周高;中部坡度缓,起伏小;四周坡度较陡,起伏较大山脊山脊线海拔较两侧高,从峰顶到山麓,山脊海拔降低 山谷山谷线海拔较两侧低,谷地内地势较平坦,两侧坡面坡度较陡 陡崖陡峭的山崖,地形特征近似于垂直的山坡 鞍部 为相邻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处;为相邻两个山谷之间的高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地形较平坦;形似马鞍风沙地貌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垄脊和沟槽相间构成;高起的垄脊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一致 流动沙丘 形状多呈新月形;移动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迎风的一侧坡度较缓,背风的一侧坡度较陡;沙的颗粒小流水地貌 河谷发育初期 “V”形峡谷,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发育中期河谷展宽,出现河湾 发育成熟期槽形河谷,宽而浅 瀑布陡崖处倾泻而下的水流 流水地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喀斯特地貌地表地表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地下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形态各异的奇特景观河流阶地河流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阶地上的沉积物与河流的流速、径流量密切相关,分选性好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平面上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地势低平,起伏和缓,海拔较低,相对高度较小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人海(湖)口,平面上呈三角形,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多沙洲和沙岛冰川地貌峡湾峡湾两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U”形谷(冰蚀谷)谷底较平直且宽阔,谷坡陡峻角峰有金字塔形尖峰,周围呈凹形陡坡,峰顶突出如尖角冰碛丘陵低洼处沉积较厚,高地很薄,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数十米到数百米,洼地往往积水成湖海岸地貌海蚀柱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形态各异的岩柱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拱桥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拱桥状海蚀穴呈凹槽形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海滩有的地势平坦,滩面广阔,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同2.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维度地貌景观特点主要从形态、物质组成、坡度大小和组成物质颗粒大小等方面描述,其中形态和物质组成是最主要的。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地形:指地表的形状,主要由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平原:坎坷小,海拔普通低于200米的平地。

平原主要有冲积平原与腐蚀平原。

前者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泥沙堆积构成;后者主要是冰川腐蚀作用构成,如欧洲西部的宽广平原等。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坎坷较小的大片平地,普通海拔在500米以上。

山地:多山的地带。

丘陵:延绵成片的小山,海拔普通在200-500米之间。

盆地:中间低,周围高的地域。

地势:地形上下坎坷的总趋向。

描画地形地势的方法:主要地形类型及其散布,主要地形类型及其散布;假设地形类型多样,可用〝地形复杂〞;地形上下坎坷趋向;沿海、岛屿、半岛应描画海岸线状况。

典型例题:地形特征以下图所示国度人口稀疏,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掩盖率为29%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读图回答以下效果〔10分〕2.描画图示地域主要地形区的散布状况。

〔4分〕地表形状:指地球外表的坎坷形状,又称地形或地貌。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蜕变作用,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发生的能量。

地壳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外表方向的运动。

地壳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外表方向的运动。

典型例题:内力作用3.以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结构的构成缘由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作用C.蜕变作用D.风化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表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惹起地表形状的变化。

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作崩解和破碎,构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腐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形状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停止破坏,称为腐蚀作用。

典型例题:外力作用4.鄱阳湖地域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总结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总结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总结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总结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总结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向斜②内力作用③侵蚀作用④断层⑤三角洲平原⑥交通运输[触摸高考]错误!1.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A.100 cm/s B.200 cm/sC.300 cm/s D.400 cm/s(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

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解析:(1)由图可知,鹅卵石颗粒直径的大小约为 6.4 cm,与之对应的河流流速为200 cm/s.(2)从图上可以看出河流搬运物质的沉积与河流流速的快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颗粒大、较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较轻的后沉积。

答案:(1)B (2)D主题升华外力作用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

(2)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显著,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重点展示]1.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1)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地壳运动①分类a.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b.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②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3.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3.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的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是指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常使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学指南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新学指南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梳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1)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①分类⎩⎪⎨⎪⎧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②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3.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判断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 × ) 2.东非大裂谷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

( √ ) 二、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的崩解和破碎。

(2)侵蚀作用是指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是指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堆积作用是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的作用。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思考从地理的角度“坚如磐石”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 不正确。

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能使岩石崩解、破碎。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类型及形成(1)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变质作用而成。

2.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几年来,丁河段含沙量不断增加。简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对下游河道的
可能影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花岗岩石块被塑造成桃子形状的主要外力作用方式是
A.风化、侵蚀 B.搬运 C.堆积 D.固结成岩
13.导致山顶杜鹃花开放时间比山下迟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热量 C.洋流 D.土壤
14.(18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处位于河口,由于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典型的__________地貌。阐述甲地貌
(3)说出B海域的发展趋势及形成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A半岛盛行图示风向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题)(2分)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黄河出现冰情
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
(4)判断A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归纳其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 地理 授课时间:第 19 周 星期 一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题一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及相互关系材料1: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下图为南斯拉夫的“猫咪山”。

(1)结合材料探究:①在“猫咪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是什么?②塑造“猫咪山”的内力作用其表现主要是什么?外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哪些?材料2: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这些风景画描写的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结合材料探究:①上面四幅景观图中,其地貌形成过程以内力作用为主的是哪一幅?其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是哪种形式?内力作用还有哪些表现?②形成海蚀柱、桂林山水、三峡的外力作用以流水溶蚀作用为主的是哪一种?主题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材料1: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1)结合材料探究:①什么是风化作用?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②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材料2: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

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

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

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

下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2)结合材料探究:①写出图A、B、C、F地貌名称。

②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主题三岩石及其转化材料1:《小岩浆的奇妙旅程》第一段: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

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

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人教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人教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材分析: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

本章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主要动力。

当然,自然科学和哲学总是相通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不仅有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才是最根本的。

本章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所以在教学时,选择了学生熟知的图片和例子,以及精选的视频材料来演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以更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

而今天要讲的第一节,是本章的总论,全面剖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

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知的例子说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第一个层次: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

第二个层次:各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地表的基本格局,而外力作用则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起伏。

按照课标的要求,重在地表形态变化原因的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

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是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

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就没有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是举例加以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向斜②内力作用③侵蚀作用④断层⑤三角洲平原⑥交通运输
[触摸高考]
主题一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
1.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 cm/s B.200 cm/s
C.300 cm/s D.400 cm/s
(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

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解析:(1)由图可知,鹅卵石颗粒直径的大小约为6.4 cm,与之对应的河流流速为200 cm/s。

(2)从图上可以看出河流搬运物质的沉积与河流流速的快慢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颗粒大、较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较轻的后沉积。

答案:(1)B (2)D
主题升华外力作用空间分布规律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

(2)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显著,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形成地貌差异。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主题二地质剖面图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D.丙甲乙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第2题,
第3题,图中
信息
―→
图中有两处岩层倾斜
情况,且倾斜角度不同
―→
出现过两次
褶皱过程
答案:2.B 3.B
主题升华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

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图1)、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2)、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图3)等。

图1 图2
图3
2.判读内容。

根据地质剖面图主要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①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④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

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③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④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①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②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③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