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精调施工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方案摘要:轨道精调是保证轨道高平顺性,满足告诉公路安全舒适的要求。
利用轨检小车进行数据采集、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制定调整方案,施工人员现场精调,从而满足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时的稳定、舒适。
该文主要进行研究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沧德特大桥DK259+431~DK285+903段的轨道测量与精调工作的方案。
关键词:高速铁路轨道施工1 编制依据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方案在编制中,应该根据以下编制依据进行实施:(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09年最新版)。
(2)福斯罗300型扣件系统安装技术手册。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86号)。
(5)客运专线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指导意见(铁建设[2009]183号)。
(6)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指导意见(铁集成[2010]166号)。
(7)京沪高速铁路正线轨道精调标准研讨会会议纪要([2010]第30期)。
2 施工准备在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施工前,为了保证铁路轨道精调施工方案顺利进行,在施工前,首先应该做好以下准备:(1)我单位对管段内的CPIII网再次进行复测,复测结果报铁三院经过评估合格后方应用于轨道精调。
(2)请按伯格培训人员来我项目部进行轨道小车使用的培训。
技术负责人了解轨检小车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调整方案制定等。
(3)整理管段内平面曲线、竖曲线、超高等线路参数,并输入安伯格轨道状态检测小车,经换手检查无误。
(4)换算运营贯通里程,与施工里程结合使用,方便动态检测数据的分析解读。
(5)对轨道板复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特殊地段进行重点精调。
并根据相对轨检小车进行快速测量结果估算调整件的用量,并提前备好各种型号的轨道调整配件。
(7)轨枕进行统一编号,采用“板号+流水号”的形式编号,流水号从0至9(如左线板号840345上第一个轨枕编号为8493450)。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
未来,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技术将继 续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 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02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技术
测量技术
测量设备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测距仪等,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方法
采用无砟轨道精调施工的专用测量方法,如CPⅢ 自由设站测量法等,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施工特点
施工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无砟轨道精调施工需考虑城 市环境的特殊性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如空 间狭小、交通繁忙等。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人员,确保施工安全 和效率,同时采取措施减小对周边环境和 交通的影响。
调整策略
质量监控
根据轨道几何尺寸偏差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调整策略,优先解决关键问题,确保轨 道平顺性和安全性。
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提高施工效率 和精度。
技术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施工单位或高校进行技术交流, 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管理挑战及解决方案
管理挑战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 相关者,管理协调难度大。
明确职责分工
清晰界定各部门职责,避免工作重叠或遗漏。
加强沟通与协作
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确保信息畅通,问题及 时解决。
质量检测与验收
质量检测
在调整作业完成后,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轨道几何参数进行检测,确保达到 设计要求。
验收程序
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确保无砟轨道精调施工质量符合标 准要求。
04
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案例 分析
案例一: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施工
精调施工流程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施工 涉及测量、数据分析和调整 等多个环节,需确保各环节 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无砟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附件7无砟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一、基本要求1.CPⅢ网重新复测,经评估合格方可应用于精调。
2.各位零配件安装到位,无缺少。
3.无碴轨道经过冲洗,无杂物,无灰尘。
4.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完毕且焊联、锁定。
二、准备工作1.各种规格材料基本到位。
2.绝对测量、相对测量小车经检验、调试合格。
3.各类机具齐备(轨距调整器、内燃扳手、无碴液压起道机、轨道仪、照明工具、数显道尺、塞尺、弦线、扭力测试仪、撬棍、改道小撬棍等)。
三、精调步骤1.总体流程。
2.精确测量。
为监测线路设备的变化,指导线路设备养护,需对轨道实测中线、高程进行绝对精度测量。
主要采用安博格小车与线路CPIII控制网实现对轨道精测。
⑴测量的前期准备工作①输入并核对设计数据(平曲线、竖曲线、超高、控制点,如存在断链,需分别输入,上、下行线也要分别输入)。
②设置项目属性,如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基准等。
③定期对全站仪及小车进行保养、检定。
⑵测量的现场工作①检查钢轨表面状态,检查扣件弹条与轨距挡板密贴。
确保零配件无缺少,扣件扭矩达标。
②正倒镜检查全站仪水平角和竖角偏差,如果超过3秒,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组合校准及水平轴倾斜误差(α)校准;检查全站仪ATR照准是否准确,有无ATR的偏差也应小于3秒。
③使用至少8个CPIII控制点自由设站,如果现场条件不满足,至少应有6个CPIII控制点,其中前后至少各使用一个60米以上的控制点。
根据天气条件确定最大目标距离。
状况好时控制在60m以内,不好时将距离缩短。
④设站的同时组装轨检小车,将双轮部分靠近低轨。
⑤在稳固的轨道上校准超高传感器,一般每天开始测量前校准一次,如气温变化迅速,可再次校准;校准后可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之和应在0.3mm以内。
⑥将全站仪对准轨检小车棱镜,检查通信,关闭全站仪强力搜索,并锁定棱镜。
⑦放样60米以上的一个控制点对设站进行检核。
⑧进入施工模式,看偏差数据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变化范围超过0.7mm),将小车向前推,找到数据相对稳定的距离,根据此距离再次重新设站。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轨道精调施工方案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轨道精调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是连接哈尔滨和大庆两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干线,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
然而,随着铁路使用年限增长,铁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磨损和变形,为确保铁路的安全和舒适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精细调整。
二、施工目的本次施工旨在对TJ轨道进行精调,通过对铁轨的维护和精确调整,提高铁路线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减少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噪音,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三、施工内容1.调整铁轨位置:根据实地测量结果,对TJ轨道的位置进行微调,确保轨道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避免出现偏差。
2.磨削铁轨表面:使用专业设备对铁轨表面进行磨削,去除磨损和锈蚀,恢复铁轨的光滑度。
3.检查铁轨连接处:定期检查铁轨连接处的固定情况,确保连接牢固,防止出现松动和脱轨的情况。
4.调整轨道坡度:对铁轨的横向和纵向坡度进行精确调整,以确保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四、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第一步:对TJ轨道进行全面测量,记录实际数据。
–第二步: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精细调整方案。
–第三步:使用专业设备对铁轨进行精确调整和磨削。
–第四步:再次对轨道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第五步:整理施工记录和数据汇总,进行最终验收。
2.施工时间安排:–本次施工计划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对列车正常运行的影响,施工周期为7天。
3.安全保障措施:–所有施工人员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相关安全装备。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确保通行人员不受影响。
–配备专业的安全监控人员,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五、施工效果通过本次精调施工,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 提高铁路线路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减少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噪音。
2. 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旅客的乘坐体验。
3. 延长铁路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和频率。
结语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轨道精调施工方案旨在对铁路线路进行精细调整,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确保铁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
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一、前言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和人员流动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作为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之一,轨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适度。
为了提高轨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相关的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精度:该工法采用了先进的激光测量技术和精确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轨道的高精度定位。
2. 高效率:该工法使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自动化工艺,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 环保节能:该工法采用了无砟轨道技术,减少了使用传统轨道所需的大量砟石,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4. 维护成本低:该工法采用了优质的轨道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了轨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三、适应范围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高速铁路线路的轨道施工,包括新建线路、重建线路以及提速改造工程。
四、工艺原理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智能精调施工工法的核心是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高精度的施工。
具体来说,首先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规划,在地面上设置基准点和参考线。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坑槽开挖和基础处理工作。
接下来,通过布置线路档案信息,确定轨道的位置和高度。
施工过程中,通过使用先进的激光测量仪器对轨道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计算,得出各个测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然后,使用自动化施工设备进行轨道的铺设和调整,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弧度满足设计要求。
最后,通过精密调整和测试,保证轨道的位置和高度的精度。
有砟轨道精调方案
有砟轨道精调方案摘要:本文主要综合现有有砟轨道精调技术,从设计方案入手,阐述有砟轨道精调必备的条件及精调方法,减少因前期施工方法不当,造成后期轨道精调任务加重,甚至精调不能进一步进行的问题。
关键词:有砟轨道精调200km/h引言目前国内铁路分为普通铁路、客运专线、高铁等几种,普铁及客专均采用有砟轨道,高铁采用无砟轨道,有砟轨道最高时速为250km/h,因有砟轨道道床稳定性相对较差,给有砟轨道速度提升造成很大困难。
如在轨道施工前,方案不合理,造成前期施工道床稳定性不够,会造成精调工作的无法进行,使资源浪费及成本增加。
所以设计一份好的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柳南客运专线施工,对有砟轨道精调问题进行阐述。
二、工程概况柳南客运专线是湘桂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东出至华东北上至华北等地区的主要骨架铁路,也是广西与珠三角地区交流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
对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推动区域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线路北起进德站南宁端(D1K546+200),南至南宁站昆明端(K791+000),线路全长212.409km,沿途经过进德、凤凰、来宾、小平阳、黎塘,南至南宁站。
设计标准:正线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全线采用有砟轨道;列车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
三、轨道精调方案设计㈠设计依据新建铁路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施工图客运专线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指导意见(铁建设[2009]183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㈡精调目的轨道精调的目的是控制轨道平面和高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轨道几何尺寸符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相关规定,确保直线顺直、曲线圆顺、过渡顺畅,结构达到设计时速要求。
中铁十二局大西客专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方案(修改版)
目录中铁十二局大西客专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方案 (2)1 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 主要作业内容 (2)3.1 施工准备 (2)3.1.1控制网复核 (2)3.1.3扣件安装 (3)3.1.3.1施工流程 (3)3.1.4 人员机具准备 (4)3.2轨道精调测量 (5)3.2.1 数据输入 (6)3.2.2仪器检校 (6)3.2.3全站仪设站 (6)3.2.4精调小车安装 (7)3.2.5数据采集 (7)3.3调整量计算 (7)3.4 调整 (8)3.5检查 (9)3.6清理 (9)4 注意事项 (9)中铁十二局大西客专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我标段负责施工的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起讫里程为DK497+170.42~DK596+633,全长99.463km。
正线全部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自上而下依次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板和底座板或支撑层构成。
钢轨:正线焊接用钢轨采用60kg/m、100m定尺长、非淬火无螺栓孔新轨,钢轨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扣件:采用WJ-8A型弹性扣件,扣件支点间距一般为650mm,施工时可根据道床板分段情况合理调整,但不宜小于600mm;梁缝处最大扣件节点间距按700mm 控制,但不应连续设置。
轨枕: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中铁十四局集团大西客专临汾轨枕厂厂内预制2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WJ-8A扣件安装说明书》3、《高速铁路测量规范》TB10101-2009;4、《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3 主要作业内容3.1 施工准备3.1.1控制网复核精调测量前,检查确认CPIII控制点工作状态良好,其精度符合精调作业要求。
对被破坏的CPIII控制点应及时恢复,并拉入整网进行平差。
连续梁上的控制点必须在精调前进行复核测量,精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在精调前一天对控制点坐标进行测量更新。
无砟轨道精调技术方案
无碴轨道精调技术方案1、编制依据1《无碴轨道铁路工程工程测量技术》。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
4 业主下达的相关文件。
2、编制范围新建兰渝铁路1标段DK84+950—DK100+707段范围黑山隧道无碴轨道施工。
3、无砟道床施工前具备的条件⑴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应在隧道施工结束后,并对隧道沉降变形等进行系统的观测和分析,满足《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要求并经业主指定的有资质的单位评估合格并出具评估报告后,开始安排施工作业。
⑵无砟轨道控制网(CPIII网)的测设工作已完成,测量精度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并已报设计单位评估合格。
4、测量网控制无砟轨道测量基础网采用CPIII控制网技术,测量精度严格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在道床施工准备期间,必须查验与铺设段轨道工程有关的线下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报告、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评估报告,接收线下工程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控制基桩,对线路范围内CPII网进行加密、复测后,在施工工点范围内建立独立、完整、精确的基标控制网。
CPIII控制基标每50-80m设一对。
成对布设在线路两侧的两个基标点里程差不超过1m。
一次布设的CPIII施工基标精密控制网最短长度不得少于2km。
5、测量放线步骤1:通过不少于4对CPIII控制点按设计道床板位置在每一个纵断面上放出道床板边线控制点(直线段10m 一个断面,曲线段5m 一个断面),采用钢钉精确定位做好标记,红油漆标识,用墨线弹出道床板边线。
步骤2:通过不少于4对CPI控制点按设计道床板轨面标高在两侧护墙上放出道床板轨面绝对标高点(直线段10m一个断面,曲线段5m一个断面),采用黑色记号笔在两侧护墙上做好标记,红油漆标识,用墨线弹出道床板轨面绝对高程线。
▲人员:测量员3人,普工2人。
▲机具、材料:测量仪器1套(放线定位);斗(弹线);钢卷尺;红油漆。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J轨道精调施工方案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 J—1标轨道精调施工方案中国中铁二局2010。
8目录1。
施工概况 (2)2.施工方案 (2)3。
精调前准备工作 (2)3。
1轨道板的复测 (2)3.1。
1复测仪器 (3)3.1.2轨道板精调复测流程图 (3)3。
1。
3轨道板的复测结果 (3)3.2扣件安装 (4)3.2。
1扣件组成部分 (4)3。
2.2扣件安装方法 (4)3。
2.3扣件铺设顺序及要求 (5)3.2.4人员配置 (5)3。
2。
5施工使用机具 (5)3。
2.6扣件安装注意事项 (6)3.3C PⅢ复测 (6)3.3。
1复测前准备 (6)3.3。
2C PⅢ复测 (6)4.轨道精调施工工艺及流程 (7)4.1工艺流程图 (7)4。
2轨道精调施工工艺 (7)4.2。
1施工准备 (7)4。
2.2轨道几何状态检查 (7)4。
2.3测量数据评估及调整量计算 (7)4.2。
4现场调整 (8)4。
2。
5轨道复测 (9)4。
3精调试验段情况 (9)4。
4动态精调 (9)4。
4。
1.主要技术指标 (9)4.4。
2.技术要点 (10)4.4。
3检测调整 (10)5.人员及设备配置 (10)5。
1人员配置表 (10)5.2测量设备及工机具配置 (11)5。
3施工组织 (12)6。
施工注意事项 (12)哈大铁路客运专线T J—1标轨道精调施工方案1.施工概况哈大客运专线T J—1标无砟轨道采用C R T S-Ⅰ型板式结构,扣件采用W J—7B (G)轨道扣件系统.中铁二局无砟轨道精调自营海特大桥D K233+000开始,到鞍辽特大桥D K308+665。
48结束,全段总长75。
665双线公里。
计划9月初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总工期70天。
2.施工方案轨道精调工作一般是在长钢轨铺设放散、锁定结束后开展,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静态调整阶段主要根据轨检小车静态测量数据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不断完善的调整过程,包括对轨道线型(轨向和高低)进行优化调整,合理控制轨距变化率和水平变化率,使轨道静态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动态调整阶段主要通过对动检车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静态调整的方式对轨道进行调整。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测精调施工工法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测精调施工工法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测精调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无砟轨道板作为一种新兴的轨道铺设工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为了提高轨道的平整度和精度,提升轨道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测精调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测精调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精确性高:该工法利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和精准的施工工艺,能够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2. 施工效率高:采用机械化作业和优化的施工流程,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工期。
3. 工艺先进:采用优秀的材料和工艺,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满足长期运营的需求。
三、适应范围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精测精调施工工法适用于地铁、高铁、城市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轨道施工工程,尤其适用于要求轨道平整度和精度较高的线路。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设置控制线、进行基础处理、铺设无砟轨道板、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等,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1. 设置控制线:根据设计要求,在轨道两侧设置控制线,确定轨道的位置和高度。
2. 进行基础处理:清理轨道底床,进行必要的修整和加固,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3. 铺设无砟轨道板: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要求,将无砟轨道板顺序铺设在基础上,并进行固定和连接。
4. 精确测量和调整:采用精确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轨道板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调整,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根据具体的施工规模和工期要求,合理调配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高速铁路长钢轨精调工法
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长钢轨精调工法1 前言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地处长江三角洲,连接上海和南京两大重要城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既有沪宁铁路已成为最紧张、最繁忙的一条干线。
为缓解沪宁间运输压力,加快推进客货分线运输,充分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早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建设一条具有世界一流快速、经济、安全、低碳、环保的现代化高速铁路迫在眉睫。
2008年7月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设计为双线电气化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线路。
轨道结构采用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钢轨扣件采用WJ-7B(G)轨道扣件系统,钢轨规格为60kg/m。
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长钢轨良好的几何状态是实现高速、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之一。
为保证无缝长钢轨满足相对平顺要求,沪宁城际高速铁路长钢轨精调采用在轨道控制网CPⅢ为基准测设的GRP基点上进行。
精调工作是在无缝线路铺设完成后,即长钢轨铺设放散、锁定结束后展开,前后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
只有静态调整达到验收标准后,才能开始联调联试。
开始联调联试后,精调工作进入动态调整阶段。
2 工法特点2.0.1 钢轨精调的测量是在CPⅢ基础上,分别在左右两股钢轨中心间距5m处设置轨道基准点GRP,保证了控制点测距短,精度高,搭接平顺。
2.0.2 利用GRP点作为数据采集的基准,采用智能型全站仪和轨道检测小车进行数据采集、根据随机软件进行测算调整量。
2.0.3 现场采用0.5mm级的调高垫板及道岔电子检测仪进行钢轨高程及轨距的调整控制,确保钢轨精调的质量。
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长钢轨精调施工。
4 工艺原理4.0.1 在基础平面控制网CPI和线路平面控制网CPII基础上,在桥梁防撞墙或路基路肩两侧混凝土立柱上设置纵向间距50~70m点对点的轨道控制网CPⅢ。
在CPⅢ的基础上,分别在左右两股钢轨中心间距5m处的凸形挡台上设置轨道基准点GRP,以保证钢轨精调的测量更加准确。
长轨精调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HQTJ-X标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哈齐客专项目部2014年05月01日无砟轨道静态精调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工管技[2011]35号);2)《哈齐客运专线CRTSI型无砟轨道板施工设计图》;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当地资源、交通状况、运输条件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4)《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函[2006]158号);5)《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07]150号);6)《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8)《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9)现行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0)哈齐客运专线有限公司下发的各类相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HQTJ-X标段由中铁XX局集团哈齐客专项目部承担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起讫里程为DK173+600~DK218+000, 途经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齐家、高家、泰康等地,全长44.4km。
哈齐客专线路设计时速250km/h;全线桥5座/19.672km,占线路全长的44.3%;路基长度22.678km,占线路全长的51.08%;站长2.05km,占线路全长的4.62%。
区间采用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共铺设无砟轨道双线88.8km。
三、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总体安排X标段无砟轨道单线长44.4km。
轨道精调首件工程计划于2014年5月15日前通过评估。
根据哈齐公司的各标段节点工期要求,轨道精调在2014年5月16日开始,2014年8月18日完成。
X标段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节点工期详见“附表一:哈齐客专铺轨及轨道精调进度计划表”。
轨道精调专项方案
轨道精调专项方案1 编制依据1.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2福斯罗300-1型扣件和WJ-7型扣件设计图;1.3扣件系统安装技术手册;1.4 施工合同文件及业主相关文件要求;1.5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指南及暂行规定。
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一工区无砟轨道工程,共铺设CRTS I型无砟轨道板2440块,CRTS II型板3056块,铺设长度为16.498km(DIK412+062.272.1- DIK428+560)。
铺轨由水电集团铺轨工区铺设,轨道板铺设范围内的轨道精调由我工区施工。
轨道精调的主要内容有:轨道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主要是静态调整)。
其中静态调整主要包括:轨道几何状态测量、数据整理、模拟调整、出具书面调整报表、统计调整/更换扣件种类、现场调整扣件、调整完成后扣件紧固、调整后复测轨道调整效果、回收更换下来的扣件、清理轨道板。
静态调整达到静态验收标准后,才能开始联调联试。
开始联调联试后,精调工作进入轨道动态调整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160km/h轨检车和350km/h动车组对轨道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
动态调整阶段主要通过对动态轨检车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静态调整的方式对轨道进行调整。
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整,最终使得无砟轨道轨道状态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3 扣件系统的组成罗斯福300-1型扣件系统(以下简称扣件)由Ss36轨枕螺栓、Skl15型弹条、Is15绝缘垫片、Wfp轨距挡板、Zw693轨下垫板、Grp铁垫板、铁垫板下弹性垫板和预埋绝缘套管组成。
此外为了钢轨高低位置调整的需要,还包括轨下塑料调高垫板和钢制调高垫板。
WJ-7型扣件(以下简称扣件)由T型螺栓、螺母、平垫圈、弹条、绝缘块、铁垫板、轨下垫板、绝缘缓冲垫板、重型弹簧垫圈、平垫块、锚固螺栓和预埋套管组成。
此外为了钢轨高低位置调整的需要,还包括轨下调高垫板和铁垫板下调高垫板。
250km - h有砟轨道精捣精调施工要点
浅谈250km / h有砟轨道精捣精调施工要点摘要:通过以一条新建250km/h有砟轨道线路的精捣精调为例,阐述了精捣精调施工的要点、步骤及方法。
关键词:250km/h 有砟轨道精捣精调施工要点铁路建设施工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很多有砟轨道线路设计速度已达到250km/h,在线路联调联试之前,必须对线路进行精捣精调,以满足250km/h运行速度联调联试的条件。
本文以正在施工的广西沿海铁路钦州站至防城港北站段新建250km/h有砟轨道的精捣精调为例,对有砟轨道精捣精调施工要点内容做简要叙述。
1、线路主要技术标准1.1 列车设计速度钦州至防城港北(dk9+500-k158+800)段250km/h。
1.2 钢轨正线钦州至防城港北段钢轨采用100m定尺长、60kg/m无螺栓孔、u75v无孔钢轨。
1.3 轨枕正线钦州至防城港北段采用2.6 m长的ⅲc型有挡肩钢筋混凝土枕(专线3451),铺设护轨地段采用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桥枕(ⅲc型混凝土桥枕、专线3452),每公里1667根铺设。
1.4 扣件正线钦州至防城港北段铺设ⅲc型有挡肩钢筋混凝土轨枕配套采用弹条v型扣件(研线0602)。
2、总体施工方案第一遍线路精调→第一遍测量数据→第一遍精捣→第二次线路精调→第二遍测量数据→第二遍线路大机→第三次精调→刷新标志标记,道床整理。
3、施工方法3.1有砟轨道人工精调施工方法3.1.1 全面补强轨道结构和调查薄弱地段:全面补充缺少、失效零配件,全线复拧扣件扭力;全线徒步调查硬弯、不良焊缝(含厂焊、铝热焊、接触焊)、未放散焊缝插入短轨处所状态,同时用油刷明显标记。
3.1.2 人工补强薄弱地段和处理焊缝硬弯:采用冲击镐或内燃直镐对高低、空吊严重处所进行人工捣实,均衡质量;采用仿型打磨机或高性能打磨机对不良焊缝进行精细打磨,利用弯轨器对硬弯处所进行矫直。
3.1.3 第一遍精调前,人工使用电子轨距尺测量全线线路轨距,并配合人工对线路轨距精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概述一、工程概况中铁四局石武客专项目部一分部全线共计7.878km,其中直线段7.029km,曲线段0.849米,最大超高115mm。
全线铺设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
二、轨道检测与调整轨道精调可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
2.1轨道静态调整轨道静态调整是在联调联试之前根据轨道小车静态测量数据对轨道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
通过轨道静态精密检测,可以对铺轨后的轨道平顺性进行量化评价,其评价指标包括轨距、超高、扭曲、平面及高程位置、长短波平顺性等,并针对轨道不平顺的地方给出调整方案,进而保证线路开通前的轨道处于最佳几何状态。
对于石武客运专线按照设计运营速度的顺利开通,轨道静态精密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轨道动态调整轨道动态调整是在联调联试期间根据轨道动态检测情况对轨道局部缺陷进行修复,对部分区段几何尺寸进行微调,对轨道线型进一步优化,使轮轨关系匹配良好。
动态调整可进一步提高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乘座舒适度,是对轨道状态和精度进一步完善、提高的过程,使轨道动静态精度全面达到350km/h及以上行车条件。
第二部分轨道静态检测与调整一、轨道静态精调说明我部全线无缝线路铺设完成,待长钢轨应力发散、锁定后即可开展轨道静态精测与调整工作。
轨道静态调整是轨道精调的第一阶段,也是重中之重,轨道静态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态调整的难度,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按期通车目标,因此,对轨道静态调整要加强重视。
轨道精调分为精测与调整两个阶段。
精测采用安伯格GRPS1000轨道精调小车,配合徕卡TCRP1201型全站仪进行,测量目的为采集轨道状态数据,该数据用软件处理生成调整量报表交到现场,现场根据数据对轨道进行调整。
调整工具包括扭矩扳手、轨距尺、起道器等,现场调整为根据精测成果,对应板号,对问题承轨台处的钢轨进行平面与高程两方面的调整。
二、精测流程2.1精测准备工作1、对精调人员进行精调工艺、程序、标准的专业培训,使参与轨道精调人员全面掌握相关要求。
2、根据轨道结构类型和设备数量,提前配备相应数量调整件。
包括塑料垫片和绝缘块等。
3、轨道检查:⑴钢轨。
全面查看,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⑵扣件。
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间隙≤0.5mm,轨底外侧边缘与轨距块间隙≤0.5mm,轨枕挡肩与轨距块间隙≤0.3mm。
⑶垫板。
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无空吊(间隙≤0.3mm)。
4、轨道静态精密检测前的资料准备:(1)CPIII坐标成果表(2)线路设计平曲线参数(左右线)(3)线路设计竖曲线参数(左右线;轨面高程)(4)线路设计超高参数(左右线)5、人员配备一台轨检小车人员配备情况如下表:表2-1-1 一台轨检小车人员配备情况表2.2轨道静态数据采集1、测量流程(1) 测量前,全站仪设站精度应满足要求,并对仪器进行校核。
(2)全站仪采用8个CPIII点进行后方交会设站,条件不足时至少应满足6个CPIII点设站。
(3)轨道精调小车组装并进行传感器校准,之后推到相距全站仪60米(约9块板)左右位置,打开CF-19电脑与全站仪进行连接,控制全站仪对小车上棱镜进行测量。
测量顺序由远及近,对轨道逐个承轨台进行连续测量。
如下图2-2-1和图2-2-2所示图1-2-1-1 轨道静态数据采集示意图Ⅲ控制点后方交会点轨检小车棱镜点轨道1轨道2图1-2-2-1 轨道静态数据采集建站示意图(4)当前测站数据采集完毕后,全站仪向后搬站,搬站后再次进行建站-数据采集,小车采集时应搭接上次测站一块轨道板以进行站间顺接。
(5)重复以上过程。
(6)区间轨道应连续测量,分次测量时,两次测量搭接长度不少于20m。
2.3轨道精测数据处理1、GRPwin软件输出Excel报表打开GRPwin软件,检核测量文件设置,平面高程基准设置,轨向高低等设置,点击报表,进入报表界面,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报表输出。
2、SlabRap软件输出报表打开SlabRap软件进行配置设置,设置完保存并设为当前。
点击处理,选择区间轨道,并选择轨道两旁的控制点,点击OK。
选择GRPwin软件输出的并保存在universial文件夹中中的TXT文件,选择正确的文件并点击打开,由软件自动进行处理。
3、调整量计算分析数据,确定调整区段。
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型分区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
采用轨道小车配套软件进行调整量计算,将轨道各项几何尺寸全部调整到允许范围之内,并对轨道线型进行优化。
计算整量时,考虑轨道短波与长波的平顺性,先消除红颜色超限点,再消除黄颜色超限点,将相邻承轨台间高程与平面偏差调整到±0.6mm,超高调整到±1.0mm内,轨距按-1mm控制,即把轨距))))))1.434m-1.435m调整完毕后生成调整量报表交到现场进行调整。
三、长轨精调基本方法长轨精调是应用轨道精测采集成果,根据调整量报表,对应现场板号,对应承轨台位置对钢轨进行调整。
3.1轨道静态调整标准表2-3-1-1 轨道静态调整标准表3.2调整基本原则长轨调整基本原则:“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
3.3调整流程(1)钢轨需调整时,松开相应扣件,连续松开数量不超过8个,松开太多用起道器顶钢轨时会把轨道板带起,使轨道板与CA砂浆分离,轨道板位置发生偏差。
(2)钢轨精调作业前应先确定基准轨,曲线地段以外轨为准,直线地段同前方曲线的基准轨。
(3)轨向调整,应先选定一股钢轨作为基准股(曲线地段选择上股,直线地段选择与前方曲线上股同侧钢轨),对基准股钢轨方向进行精确调整,线型平顺,无突变,无周期性小幅振荡。
调整前先用轨距尺测量承轨台轨距,并在轨道板上标示。
然后根据成果报表对基准轨进行调整,调整后轨距为调整前轨距值相应加减调整量。
(4)轨距调整时,固定基准股钢轨,调整另一股钢轨。
轨距控制在1.434-1.436之间,条件满足时应按1.434-1.435之间控制。
(5)高程调整时,用起道器将钢轨顶起,对照成果表,向钢轨底垫相应厚度的塑料垫片。
(6)水平调整时,固定经高低调整的钢轨,使用轨距尺调整另一股钢轨高低,校核水平精度,达到标准要求。
(7)调整完毕后,拧紧扣件螺栓,扭矩必须达到设计标准。
(8)回收更换下来的调整件,按照规格型号分类存放。
四、轨道复测1、复测前,对调整区段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装正确,扣压力达到设计标准。
2、对调整区段采用轨道小车进行逐根轨枕连续测量。
3、复测数据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地段应重新调整。
4、复测重复以上精测-调整过程。
第三部分轨道动态检测与调整一、轨道动态精调说明轨道动态调整是在联调联试期间根据轨道动态检测情况对轨道局部缺陷进行修复,对部分区段几何尺寸进行微调,对轨道线型进一步优化,使轮轨关系匹配良好,进一步提高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平稳性和乘座舒适度,是对轨道状态和精度进一步完善、提高的过程,使轨道动静态精度全面达到350km/h及以上行车条件。
目前主要的动态检测手段:低速(≤160km/h)轨道检测车、高速(250~350km/h)轨道检测车、高速轨道动力学检测车、动态车载式添乘检测仪。
二、轨道动态调整步骤动检车检测后应应分析检测资料、编制检查计划、现场检查、核实、制定调整方案、现场调整、复检2.1轨道检测资料分析1、波形图里程换算:由添乘人员给出的大致里程,配合波形图上的超高变化找到相对应的平曲线里程,推算出里程偏差。
(由于里程差是不断扩大的,故每一个平曲线都要有相应的里程差,以尽量提高定位精度)2、分析轨道检测车检测报告:轨道动检超限等级分为Ⅰ级~Ⅳ级,将超限表格复制到excel内,根据各区段里程差将里程换算成现场工里程。
并及时给现场调整人员进行交底。
(规定3、4级点当天消除、2级点两天内消除、1级点安))))))排计划消除,超限点Excel表格见下图图3-2-1-1 超限点Excel样表2.2现场检查现场检查范围为轨道缺陷里程前后各50米,必要时可适当扩大检查范围。
首先避居对区段范围内的扣件、垫板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异常再开始轨道几何尺寸检查。
现场检查主要工具:轨道小车、轨距尺、弦线、1米直钢尺、塞尺等。
1、局部短波(波长1~10m)不平顺的检查(1)检查项目:轨道检测报告中Ⅰ级及以上偏差处所,波形图中的突变点、轨向和水平复合不平顺,动力学检测报告中的减载率、脱轨系数、轨道横向力超标处所。
(2)检查工具:主要采用轨距尺、弦线、1米直钢尺、塞尺等。
(3)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超限点评定标准,对检查出来的结果认真分析,如确认已经找到真实缺陷地点,则可以据此进行现场调整,否则,应继续扩大检查范围,继续检查,直至找到为止2、短波不平顺的调整根据现场检查、测量情况可以当即确定调整方案,进行调整。
3、长波不平顺的调整使用轨检小车对轨道状态进行采集,根据轨道小车测量情况,对轨道超限指标进行调整,并对线型进行合理优化后形成调整量计算表,其程序及要求等同于轨道静态调整。
根据调整量计算表,现场进行调整,调整方法、精度要求等同于上述轨道静态调整。
调整完毕,应对轨道几何尺寸,扣件、垫板状态进行全面复检。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一、注意事项1.1测量注意事项1、设备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包括设备的充电、野外测量前后零件的清点以及设备的情节;2、测量前将轨道清扫干净,避免尘土等杂物对测量产生影响;3、每次测量作业之后要清理轮子上的锈迹及油污;4、仪器安装、回收和运送时注意保护;5、安装精调小车时,注意螺丝一定要拧紧,需要两个人操作,轨距传感器一侧轻拿轻放,以免损坏轨距传感器;6、注意精调小车电脑和小车之间的USB接口,避免沾到水;1.2安全注意事项1、对全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严禁点外作业,严格执行“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规定。
2、测量及调整人员上道作业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施工期间,列车跑行频繁,上道施工必须佩戴安全帽,必须穿反光防护背心。
3、见有列车运行时,必须提前远离线路,站到防护墙外侧,并及时搬离测量仪器,确保人员及设备安全,清理作业工具,以免影响行车安全。
二、测量质量控制措施1、定期检定、校准全站仪。
每天开始测量之前检查全站仪测量精度,测量过程中如对测量结果有疑问,也须及时检查,必要时进行校准;2、全站仪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天气恶劣禁止工作,一般中午到下午3点之间要避免测量作业;3、测量时棱镜要对准全站仪;4、采集数据时小车要停稳,全站仪应采用精确模式;每天测量之前都要在稳固的轨道上对超高传感器进行校准,校准后可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偏差应在0.3mm以内如发生颠簸、碰撞可以再次校准;5、测量时应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轨检小车应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的方向进行测量;6、测量时要时时关注偏差值,如果存在明显异常,需重复采集数据,覆盖之前采集的结果,如依然存在突变,要及时分析原因;三、常见问题与处理:1、警告“修改全站仪模式或选项错误”:全站仪和小车通信失败,原因包括GeoCOM未选用;GeoCOM设置错误(如波特率)RCS模式意外开启;通讯猫所用电池电量不足,通讯猫故障;Y型电缆损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