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顶级设计师教育背景

合集下载

设计大师生平简介

设计大师生平简介

1.德国招贴大师冈特·兰堡1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和美国的平面设计形成了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

这个强调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性的新流派是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之一,在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它与现代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设计运动的艺术影响因素之一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各种风格,特别是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等。

[1](P.26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觉诗人"派。

它反对所有传统的、保守的、商业化的设计,强调现实存在的东西与想象结合,表达出个人的想法与观念,让海报等平面设计达到明确的视觉传达功能。

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人"派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2 冈特·兰堡简介冈特·兰堡(Gunter Ram bow,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GI)。

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2]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荷兰黄金时代大师:伦勃朗的生平

荷兰黄金时代大师:伦勃朗的生平

荷兰黄金时代大师:伦勃朗的生平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被誉为荷兰黄金时代的大师。

他的作品不仅以绘画技巧卓越而闻名,而且还通过精细的肖像和富有情感的描绘,展示了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本文将介绍伦勃朗的生平,探索他艺术成就的背后故事。

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出生在荷兰莱顿市的一个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磨具商人。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显示出了绘画的才华,并得到了莱顿大学的教授雅各布·冯·斯旺恩伯赫的赏识。

然而,他的家庭却希望他成为一名学者,于是他被送往莱顿大学学习文科。

然而伦勃朗对绘画的热情使他决定辍学,成为画家。

在莱顿,伦勃朗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徒,并在1619年成为油画大师彼得·拉斯波尔的学生。

他接受了拉斯波尔的严格训练,学会了精确的绘画技巧和对光影的运用。

这种技术对伦勃朗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后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使用光线来创造戏剧性的效果。

在早期阶段,伦勃朗主要从事肖像画的创作,他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和逼真的面部表情来捕捉每个人的个性和情感。

他的肖像画被认为是当时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的象征,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伦勃朗的作品在荷兰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他赢得了宫廷和富有权势的保护者。

在财富和声望的巅峰,伦勃朗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历史画作和宗教画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夜巡》(The Night Watch),这幅画展示了荷兰市民武装组织的壮丽场景。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对紧张氛围的运用,伦勃朗创造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现场的热闹与紧张。

然而,伦勃朗的事业在1650年代开始出现转折。

他的妻子逝世后,他遭遇了一系列的个人和财务困境。

他的绘画风格也逐渐变得更加内省和深沉,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和痛苦。

尽管面临着挑战,伦勃朗依然坚持创作,并通过描绘自画像来表达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

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

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

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

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

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

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

所以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

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

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

库哈斯

库哈斯

伦敦蛇形画廊

库哈斯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新作品是一个“大气 球”。这个画廊会定期地展示一些世界著名建筑 师的作品。这个气球是临时建筑,过一段时间将 被拆除。伦敦的海德公园不仅是普通人发表政见、 游客追思历史的名胜,也是艺术家、建筑师表演 的舞台。这里的蛇形画廊是以经营当代艺术品著 称,过去7年他们每年邀请一位著名建筑师设计临 时展览馆,诸如扎哈· 哈迪德、伊东丰雄等著名设 计师设计的展厅仅仅使用一年后就拆除。
瑞姆 . 库哈斯
生平简介
库哈斯1944年生于荷兰鹿特丹,8岁时随父亲移居独立后 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12岁又回到荷兰;19岁起在荷兰的一 家报纸担任记者,并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因采访过电影大师费 里尼还一度想终生从影;1968年,24岁的他经历了“五月风 暴”的“革命洗礼”后,作出了职业生涯的巨大转向——赴伦 敦著名的建筑协会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而后再赴美国 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在美期间,开始了对纽约的“大都会” 研究,并于1978年出版了《癫狂的纽约——一部曼哈顿的回溯 性的宣言》,从此开启用社会学研究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道路。 1975年,他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创立了荷兰大 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简称为OMA);以建筑实践证明其著述所提出的理论原型;试 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 路。 2000年5月,库哈斯因对建筑承上启下的历史影响而被授 予被喻为“建筑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建筑奖。目前,库哈斯是 OMA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

库哈斯认为,在摩天楼的创作中,“大多数只是按照预先 的方式进行布置,在其中进行的只是惯常的活动。”他洞 察到,摩天楼创作中“裙楼----中部韵律布置----顶部” 这种模式已成为定式,应该有新的创作逻辑与思路。同时, 在对摩天楼高度的认识上,他认为不必“参与对终极高度 的无谓竞争”,而应建造“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群.基于 对建筑形式和建筑高度两方面的认识,库哈斯创造了一个 环状的形式----一个在竖直方向呈6度斜角的方状环形.这 种造型既从形式上化解了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还设计出一 种新的上下贯穿一气的形体。从动画上来看,建筑在竖直 方向上确有一种进深感,这种进深感大大区别于以往摩天 楼“高耸入云”的形象。旧建筑的搭建形式来看,比之德 方斯拱门和原广司的东京大楼,这幢建筑更具水平方向的 立体感;比起艾森曼的环形大厦,则更显出纯净感和现代 感。这幢楼也延续着库哈斯的某些一贯手法:倾斜的玻璃 幕墙、现代建筑的体块感及不大的高宽比例

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作品浅析

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作品浅析

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作品浅析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作品浅析摘要:通过对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生平简介和其代表作品的介绍,简要的阐述高伊策的景观设计风格与特点,及其对艺术、功能和技术,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

关键词:荷兰景观;高伊策;设计作品;艺术与生态;园林形式不论如何变化发展,它始终离不开“人的需要”,脱离这一点,就背离了园林的宗旨;然而仅仅侧重功能,景观的面貌不免陷于平淡。

景观要不断发展,艺术和科学就成了突破的方向。

在许多人看来,景观设计中艺术成分的增加肯定会忽略对生态的考虑,而侧重生态效益又必然会削弱景观的艺术性。

然而,有一些设计师却用他们的实践告诉人们,艺术与生态在景观设计中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努力被认为是领导了这个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Adriaan Geuze 1960~)是这些景观设计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荷兰景观特征简介要理解荷兰景观设计师高伊策的作品,应该首先了解荷兰景观的本质。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面濒临北海,国土地势低洼,全国有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因此曾被称为低地国家(Nederland)。

荷兰是一个与自然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由于国土狭小,长期以来荷兰人不断围海筑堤,以便获得更多的土地用于耕作和居住,土地的缺乏导致荷兰人口的高密度,高密度的人口又影响了荷兰的城市文化以及城市设计和城市街区住宅设计。

2高伊策简介高伊策1960年出生于荷兰的Dordrecht,高伊策1979~1987年在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学习景观设计,获得硕士学位。

学习期间,他对建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欣赏俄国的构成派艺术家的作品。

1987年,高伊策毕业以后,与贝克(P. van Beek)合作,在鹿特丹的码头上创办了自己的事务所。

事务所在成立之初就力图模糊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已久的人为的界限,否认工程和设计之间的区别。

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有观念提出挑战,如人与自然、城市和自然、人类和生态、技术和自然之间往往被认为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而他们却认为这种思想不过是陈词滥调,这些事物是可以共生的。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人物简介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人物简介

• 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建筑设计竞 赛,展现出卓越的设计才能 • 毕业设计:以**“城市扩张”**为 主题,探讨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1978年与荷兰建筑师 艾利亚·贝尔塔·弗米尔 (Elia Bergamo)共
同创立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OMA)
• 初创时期:以**“荷兰风格派”**
雷姆·库哈斯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启示与影响
强调建筑与城 市的共生,关 注城市的发展、 环境和人文等 多方面因素
01
• 通过**“高密度、高透 明”**的设计手法,实现建筑 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倡导解构主义, 强调建筑结构 的多样性和不
确定性
02
• 通过**“拆解、重组”**的 设计手法,展现建筑的多维度 和开放性
03 “新古典主义”
• 受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艺术风格的影响,强调建筑的 美学和历史价值 • 通过**“古典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实现建筑的 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雷姆·库哈斯的设计风格特点
高强度、高透明
• 通过**“开放式、多层次”**的空 间设计,实现建筑的高强度和高透明 • 强调建筑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展现 现代建筑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 初创时期:以**“荷兰风格派”**
为设计理念,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

• 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独特的
**“库哈斯风格”**,成为当代建筑
界的领军人物
雷姆·库哈斯的重要建筑作品与荣誉
• 1985年设计的荷兰鹿特丹鹿特丹中央火车站 • 项目背景:作为鹿特丹市的地标性建筑,需要在城市中心地带实现交通、商业和文化等多重功能 • 设计特点:采用**“高强度、高透明”**的设计理念,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 荣誉:获得荷兰国家建筑奖

荷兰家艺术的天才

荷兰家艺术的天才

荷兰家艺术的天才荷兰家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荷兰是欧洲近现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产生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家,他们被誉为家艺术的天才。

本文将介绍一些荷兰家艺术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与特点。

一、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艺术荷兰黄金时代是17世纪的荷兰,这个时期是荷兰绘画艺术取得巅峰成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荷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荷兰的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二、荷兰家艺术天才之一:伦勃朗伦勃朗是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堪称荷兰家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画作以独特的光影效果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名。

伦勃朗的作品《夜巡》、“卡夫”。

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于人物表情和光线效果的深刻把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洞察。

三、荷兰家艺术天才之二:凡·迪克凡·迪克是17世纪时的一位杰出画家,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画作以其逼真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

凡·迪克的作品《夜巡》、“夜安”。

他通过对于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层次和真实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荷兰家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四、荷兰家艺术天才之三:维米尔维米尔是一位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也是荷兰家艺术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以其精确的构图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受到赞誉。

维米尔的作品《借酒消愁》、“饭席”。

这些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交生活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

结语荷兰家艺术的天才为我们展示了绘画艺术的辉煌。

他们通过对于光影、色彩和构图的精湛运用,创造出了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技艺的展示,更是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荷兰家艺术的天才们,用他们的才华和智慧,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感受着他们油画中的深邃与美。

文章总字数:327字。

高伊策Adriaan-Geuze

高伊策Adriaan-Geuze
• (2)广场的平面布局是基于不同时段可能出现的活动 及其与光照的关系。地坪由多种不同材料拼贴而成。广 场西侧是环氧树脂地坪,而更多阳光能够照到的东侧则 采用更温暖的橡胶和木质地板,并在其上布置了总长70 米的木质椅,供市民作憩。这些轻质材料能够减少车库 屋顶的荷载。广场的木质铺装允许游客在上面雕刻名字 和其他信息。这能够使广场随着时间不短发展来承载记 忆,并自我完善。
• 荷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解决如何从大海中获得土地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景 观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奢侈品,它贯穿于荷兰的整个国土,是不可或缺的。同 时,理性的、利用技术上的方法来处理自然和环境的思想也影响到荷兰的景 观设计。
7
东斯尔德大坝 Oosterschelde Weir
8
9
• Oosterschelde Weir(东斯尔德大坝)项目
阿德里安.高伊策 Adriaan Geuze
1
“基本来说一个好的园林应该营造一 种幻境,通过叙事性的情节,园林能 够反映历史或文化影响。一个优秀的 设计能够向参观者传递情感和梦幻般 的意境。”
“在我的国家,景观自然而然作为了空间规划的一部分,就像基础设 施,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阿德里安•高伊策
高地上吸引人的黑白韵律。巨大的
黑白相间的图案形成大地艺术的作
品,随着车速的不同,景观也不同。
高伊策的设计中也含生态的因素,
他和生态学家一起合作,为那些濒
临灭绝的海鸟建立了一个繁殖的环
境。
10
11
案例分析
• 二.Schouwburgplein(舒乌伯格广场)——剧场广场设计 • 项目地点:荷兰鹿特丹 • 面积:1.5 h㎡ • 完成时间:1996年 • 广场位于鹿特丹市中心紧邻步行商业去及市剧院,音乐

著名设计师008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

著名设计师008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

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一、人物简介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1888-1964),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也是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颜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的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红蓝椅和施罗德住宅。

里特维尔德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里特维尔德从7岁起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中学习木工手艺。

l911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的木工作坊,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

里特维德不是建筑学或设计方面的科班出身,但他对所学的任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终有独到的理解。

在现代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是创造出最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大师。

二、设计思想里特维尔德是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风格派”运动是几乎与德国包豪斯齐名的现代艺术设计运动。

该运动提倡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元素,以形成基本设计语汇,从而使设计因其内在的可认可性在全世界找到共同语言。

风格派一个共同的主张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他们主张艺术应脱离于自然而取得独立,艺术家只有用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表现宇宙根本的和谐法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和谐的追求与表现是风格派艺术设计师们的共同目标。

即要创造一种普遍的形式语言,追求绝对抽象原则,采用基本的几何形象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世界的法则,追求和谐与表现。

三、设计成果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里特维尔德建造了很多商店、住宅和坐椅,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构成风格。

他是1928年“现代建筑国际学会”最初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红蓝椅和施罗德住宅。

红蓝椅是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是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尔德受《风格》杂志影响而设计的。

红蓝椅的理性化设计与设计家对一战的反思和对抗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形式上,它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相间》的立体化翻译。

该画家以利用处于不均衡格子中的色彩关系达到视觉平衡而著称。

结合荷兰风格派的设计师和作品,简述设计中的几何学基础

结合荷兰风格派的设计师和作品,简述设计中的几何学基础

结合荷兰风格派的设计师和作品,简述设计中的几何学基础1. 引言1.1 概述设计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它通过对空间、形状、材料和色彩的运用,创造出美学上令人满意的作品。

设计中几何学的基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探索形状、线条和比例关系的数学方法。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结合荷兰风格派设计师和作品,来简述设计中几何学基础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并介绍荷兰风格派设计师和作品的背景。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荷兰风格派设计师的背景、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以及代表作品。

然后,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探讨几何学基础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包括几何图形与比例关系、对称性与平衡感以及空间构成与视觉效果等方面。

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荷兰风格派设计作品中几何学原理的运用情况,以及几何图形与色彩、材料的关联等内容。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设计中几何学基础的重要性,并展望如何结合荷兰风格派设计实践进行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荷兰风格派设计师和作品,探讨并强调几何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荷兰风格派设计师所创造的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将解释他们如何巧妙地应用几何学原理来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和人类观感满足需求的作品。

通过理解荷兰风格派设计师的精神和方法,并将其与普遍适用于设计中的几何学基本原则相结合,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几何学在自己的设计实践中。

此外,我们还将对未来结合荷兰风格派设计实践进行展望,探索设计领域中几何学基础更广泛且深远的应用前景。

2. 荷兰风格派设计师介绍:2.1 设计师背景:荷兰风格派是20世纪初期在荷兰兴起的一种设计风格,它强调简约、功能主义和几何形状的运用。

荷兰风格派设计师们在当时的艺术和设计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些设计师们往往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并深受包豪斯学派等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

2.2 风格特点:荷兰风格派设计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美学之间的平衡。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 凡.杜斯堡莱克蒙德里安奥德凡.杜斯堡: 凡·杜斯堡于1917年在荷兰创建了几何抽象的"风格派",他是该组织的内驱力和整个运动的精神领袖。

他坚持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包豪斯提升抽象艺术的地位,进而对现代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素"的解构与重组、几何化基本形与骨架的建构、三原色与中性灰的使用以及非对称均衡的追求是他对抽象艺术语言的运用。

抽象艺术的扩张,抽象语言的探索使他术的伟大开拓者。

凡.杜斯堡简介:1883年出生于荷兰的乌得勒之。

他在早期撰写过寓言、剧本以及通过临摹博物馆的名画自学绘画。

25岁那年,他首次举行个人作品展。

其后,他开始发表艺术评论,创作了诗歌作品《满月》。

自1916年(33岁)起,他参加了先锋派的所有重要活动,相继成为斯芬克司派运动及其同名杂志社的创始人之一。

1917年(34岁),杜斯伯格在荷兰莱德创建"风格派"及其同名杂志。

1921年(38岁),加入达达运动组织,进行达达艺术活动。

1926年(43岁),在《风格》杂志上发表《元素主义宣言》,标志着他与新造型主义的早期原则的彻底决裂,同时也与蒙德里安分道扬镳。

1930年(47岁),杜斯堡成为"具体艺术派"和同名杂志的创始人之一。

1931年(48岁)创建发展了抽象--创造团体。

同年,他在瑞士的达沃斯去世,"风格派"也因其早逝而解散。

[3](P.281)在风格派期间,杜斯伯格领导整场运动并以《风格》杂志为纽带维系成员的关系,传播"风格派"抽象主义的艺术理念。

代表作品:《玩牌者》这幅《玩牌者》的母题来源于塞尚的同名作品,杜斯堡将塞尚画中的那种几何构成的处理,进一步引向抽象。

我们看到,玩牌者的形象已被抽象成为无法辨认的直线和矩形。

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个疏密聚散变化有致的网格结构。

这两所超牛的荷兰设计大学留学介绍

这两所超牛的荷兰设计大学留学介绍

【导语】荷兰是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故乡。

作为伦勃朗和凡⾼们的后代,荷兰⼈从不匮乏艺术家⽓质,但你若回看历史⼜很容易发觉他们强烈的实践派作风。

今天,想跟你们说说荷兰的设计…… 提到荷兰,对于很多⼈来说再熟悉不过的其实是永远笼罩在“⽆冕”悲剧⾊彩下的“橙⾐军团”!“⾜球飞⼈”克鲁伊夫,“荷兰三剑客”:范巴斯滕,古⼒特,还有⿊天鹅⾥杰卡尔德这些让⽆数球迷们⼼怀景仰的⼤名…… 荷兰在记忆⾥⼀抹绚烂张狂的橙⾊,也是闻名于世的荷兰国花郁⾦⾹,或是古朴雅致,数量众多的巨型风车。

对于设计来说,我虽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却难以抑制忠于欣赏美丽事物的炽烈热情它们可以趣味横⽣,⼜能为⽣活凭添⼏分别样滋味。

“只有依靠设计,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个可以⽇⽇⽣存的地⽅。

” ——荷兰⿅特丹布宁根博物馆馆长、杰出设计师威廉•克罗威尔(WilliamCrosswell) 荷兰是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故乡。

作为伦勃朗和凡⾼们的后代,荷兰⼈从不匮乏艺术家⽓质,但你若回看历史⼜很容易发觉他们强烈的实践派作风。

荷兰设计是⼆者的融合:朴素实⽤、谦逊⽽流露出幽默感。

荷兰设计重视概念、想法和创新⼿法。

荷兰很多设计师会主动推荐值得⼀看的博物馆、⼩店,⼼态开放、团结,欣赏彼此优点。

荷兰⼈真切、直接、不浮夸、不贪⼼的个性,成就了整个荷兰设计的氛围 在这⾥推荐两所院校: 海⽛皇家艺术学院 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荷兰语:KoninklijkeAcademievanBeeldendeKunsten,简称KABK)成⽴于公元1682年9⽉29⽇,是荷兰王国最古⽼的艺术学院,也是欧洲最古⽼的皇家艺术学院之⼀,坐落于荷兰中央政府及皇室成员所在地海⽛。

该校所有课程均为英语授课,⼤约50%的学⽣来⾃世界其他60个国家地区,其中欧盟学⽣主要来⾃法国、意⼤利和德国,⾮欧盟学⽣主要来⾃于韩国、美国和俄罗斯。

[1]该校和世界其他的顶尖艺术学院签有合作交换协议,其中包括英国的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等。

荷兰建筑师威尔_阿雷茨作品浅析

荷兰建筑师威尔_阿雷茨作品浅析
78 警 察 局 中 都 有 这 种 ( 游 走 ) 的
痕迹$ 图 9 % # 细部的处理 & 光线的控制和空间 序列的微妙变化 使 这 些 建 筑 更 像 按 一 部 电 影 剧本布置的场景 # 即 使 在 纽 约 现 代 艺 术 博 物 馆$ :;:" % 这样的大型公共建 筑 的 方 案 中 ! 各层平面也被不 同 高 度 的 中 庭 & 缝 隙 和 孔 洞 划分为若干个水 平 面 ! 然 后 通 过 一 系 列 的 坡 道 & 台阶 & 楼梯和天 桥 构 成 迷 宫 般 迂 回 的 路 线 $ 图<% # 冷峻的线性外皮包裹的是非线性的空 间 ! 因而很难从 外 部 对 阿 雷 茨 的 作 品 作 单 一 地阅读 # 蒙太奇 式 内 部 空 间 的 丰 富 性 促 使 每 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 如 "#$ 养老基金会整体 建立在抽象的极 少 艺 术 之 上 ! 却 覆 盖 了 复 杂 而多层次的生活# ( 事实上我们想要盖的房 子 ! 看似非常简 单 ! 其 实 令 人 难 以 置 信 地 丰 富 # 丰富之处不 在 于 那 些 不 可 想 像 的 形 体 或 细部的发展 ! 而 在 于 它 们 对 可 能 的 解 释 的 表 达方式 # ) 阿雷茨诠释了对这种内外分裂特点 ( 我探讨内容的复调对位 ! 因为它提 的看法 ’ 供多种解读 # ) 他所追求的不是复杂的形式而 是复杂的内容 #
国外建筑与建筑师
$ 荷兰建筑师威尔 阿雷茨作品浅析
$<)+ 9:)4/>H*)/I)4.:C)&>:+ *
赵 榕
S9G/)1/<L
摘 要 威尔$阿雷茨是颇具国际影响力的荷兰建筑师 ! 他的作品外形纯净透明 + 体形规整 ! 看似严肃实则宽容丰富 ! 形式有力而不呆板 ! 并潜藏对城市

库哈斯

库哈斯

荷兰建筑设计大师——库哈斯来源:设计艺术家网作者:发布时间:2005-08-01冉·库哈斯(Rem Koolhass),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

1968-1972年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早在1978年,库哈斯就将关于纽约这个城市的研究,纳入《癫疯的纽约--曼哈斯的宣言》一书中。

在这本书里,他设计了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如:囚禁中的城市(The City Of the Captive globe)、斯芬克斯旅店(Hotel Sphinx)、福利宫殿大厦(Welfare Palace Hotel)、游泳池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Pool)。

他想证明,即使是建筑上最不重要的细节,它所展现的永久性和大都会不断变更的不稳定性也是互不相容的。

在这场冲突中,大都会无疑是胜利者。

在这个事实不断渗透的现实中,建筑被降格至一件玩物的位置上,它不过是历史和记忆幻影的装饰载体。

在曼哈顿,这个冲突用一种聪明的方法解决了:一座变化发展的建筑都应具备纪念性的氛围和内在(表现)操作的不稳定性这样的双重关系。

它的室内是不同计划和活动的动态组合,不断改变,但又独立于建筑外表。

曼哈顿的天才之处在于建筑外表和其内部表现之间的简单分裂,它保留了建筑外部形象的完整性,这才是曼哈顿真正的迷人之处。

荷兰风格派画家:皮埃特·科尔人物简介

荷兰风格派画家:皮埃特·科尔人物简介
• 传播和推广皮埃特·科尔的艺术理念和作品 • 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当代艺术创作的发展 • 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倡导简约、纯粹、理性的设计风格
皮埃特·科尔的艺术作品及其在公共空间的应用
皮埃特·科尔的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应用
• 在荷兰、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公共空间如博物馆、画廊、公园等展示皮埃特·科尔 的作品 •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运用皮埃特·科尔的艺术理念,如荷兰风格派的建筑和室 内设计 • 在公共艺术项目中运用皮埃特·科尔的艺术元素,如壁画、雕塑等
03 《巴黎的屋顶》
• 是皮埃特·科尔的城市风景画作品 • 以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巴黎城市的风貌 • 体现了皮埃特·科尔对城市生活的关注和对艺术的创新
皮03埃特·科尔在荷兰风格派运动 中的贡献
皮埃特·科尔在荷兰风格派运动 中的独特地位
• 皮埃特·科尔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 创立了“新塑造艺术”理论,为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 作品体现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简约、纯粹、理性的设计风格 • 对后世艺术及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埃特·科尔的代表作品及其解析
01 《红、黄、蓝》
• 是皮埃特·科尔的代表作品之一粹、理性的设计风格
02 《果园》
• 是皮埃特·科尔晚期的重要作品 • 以抽象的形式表现自然景物 • 体现了皮埃特·科尔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探索
皮埃特·科尔(Piet Cornelies Mondrian)
• 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 创立了“新塑造艺术”(Neoplasticism)理论 • 代表作品有《红、黄、蓝》等
西奥·范·多斯堡(Theo van Doesburg)
• 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重要艺术家 • 创立了“风格派”杂志,宣传荷兰风格派理念 • 代表作品有《巴黎的屋顶》等

【名人故事】凡高的故事

【名人故事】凡高的故事

【名人故事】凡高的故事凡高(Vincent van Gogh)是著名的荷兰艺术家,他以其富有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艺术生涯短暂,仅持续了十年左右,但他的作品却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凡高生于1853年,在荷兰一个小镇上长大。

他的父亲是一名牧师,家中有五个孩子。

凡高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兴趣和才能。

他在家中的小屋中常常画画,对于自然景色和农田的描绘尤为擅长。

凡高的艺术天赋并未在他的童年时期得到充分的重视。

在凡高的生活中,一幕幕悲剧发生。

首先是他的职业生涯。

凡高曾在一家艺术经纪公司工作,但由于与公司发生冲突而被迫离职。

他接着试图从事其他行业,如教书和牧师,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使得凡高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他开始对生活感到绝望。

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凡高开始认真地投入到绘画中。

他租了一个小房子,将其当作自己的画室。

为了能够专心致志地追求绘画,凡高甚至停止了与家人的联系。

他开始大量创作,每天几乎都会画出多幅作品。

凡高的绘画风格是非常独特的。

他以饱和的色彩、粗糙的笔触和夸张的形象而闻名。

凡高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内省,他经常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他的画作大多以自然景色、人物和静物为题材,但凡高通过独特的技巧和视角将这些平凡的事物变得非凡。

尽管凡高的艺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他的生活却依然很贫困。

由于缺乏财力,凡高只能使用低廉的画材,甚至将一部分旧画修改成新作。

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的赏识,许多画作无人问津。

1890年,凡高因精神疾病而自杀。

他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孤独,但他的作品却幸存下来,并逐渐得到广泛的赏识。

如今,凡高的画作被世人所珍爱,他被誉为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重要代表。

凡高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家的道路并不容易。

他们需要充满激情和奉献精神,始终坚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凡高的故事也启发了后来的艺术家,让他们明白艺术的真正力量在于个人表达和创造力。

凡高的作品不仅是他的个人表达,也是对整个世界的艺术探索。

访荷兰设计师 Maurice Mentjens

访荷兰设计师 Maurice Mentjens

访荷兰设计师 Maurice Mentjens
钟广丽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06(141)006
【摘要】@@ Maurice Mentjens 1964年出生于荷兰西塔得(Sittard),83-88年,就读于马斯垂特(Maastricht)艺术学院珠宝与产品设计系,后来又先后受训于艾恩德霍芬市(Eindhoven)设计学院、马斯垂特艺术学院室内及产品设计系,以及米兰的Domus学院等.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钟广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快乐哲学”——访上海世博会荷兰国家馆设计师约翰·考美林 [J], 张小千;赵多睿;
2.用眼睛思考的人--访荷兰著名设计师 Kees Marcelis [J], 田云飞
3.用眼睛思考的人——访荷兰著名设计师Kees Marcelis [J], 田云飞;
4.解读地方性知识 Maurice Mentjens访谈录 [J],
5.解读地方性知识—Maurice Mentjens访谈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德里安简介

蒙德里安简介

蒙德里安简介蒙德里安是荷兰著名的画家,是非具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也是风格派运动运动的幕后艺术家,蒙德里安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蒙德里安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蒙德里安简介蒙德里安出生于公元1872年,在荷兰的阿麦斯弗特,其父亲是一个小学的校长,他的父亲也十分喜爱美术,所以蒙德里安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开始接触美术。

八岁的时候,蒙德里安就已经立志要做个画家了,当时蒙德里安的家人认为画家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事业,所以并不是很赞同蒙德里安画画,后来蒙德里安和家里商量的结果是要拿到美术教师资格证,这样就嗯呢该保证以后的生活,后来蒙德里安虽然拿到资格证,但是他并没有从事教美术的行业。

17岁之前,蒙德里安是跟随他的叔父学习画画的,他的叔叔是个海牙派的画家,所以蒙德里安算是得到了写实浪漫的真传。

1907年到1912年,蒙德里安在阿姆斯特丹的国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技术,这段时期奠定了蒙德里安深厚的写实能力。

1911年到1914年,蒙德里安吸取立体画派的风格将自己的作品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并且开始在自己的画中加入自己的风格,渐渐脱离了立体派。

1914年到1919年,蒙德里安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了不少创作理念。

1919年到1938年是蒙德里安的重要转变时期,他开始使用基本元素进行创作,蒙德里安生命的最后四年里,他的作品画面的音乐性达到了最高境界。

蒙德里安作品1910年之后,蒙德里安便开始非常喜欢和崇拜立体主义。

蒙德里安有一幅名叫《灰色的树》的作品,树木是蒙德里安非常喜欢的题材,在这幅画中,他把梵高的表现性和野兽派色彩的非描述性与法国的新艺术运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成型的而且造型感十分强烈的作品,非常具有个人特色。

这幅画的尺寸大小是78*107,完成于1912年,现在这幅画被珍藏在荷兰海牙格敏特博物馆。

由这幅画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蒙德里安已经是陷入立体主义的块面结构中不可自拔。

1917年蒙德里安和几位好友一同创立了风格派社团,还为这个社团创立了杂志。

【名人故事】凡高―只卖出一幅画的巨匠

【名人故事】凡高―只卖出一幅画的巨匠

【名人故事】凡高―只卖出一幅画的巨匠凡高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他是荷兰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凡高的作品在创作时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直到今天才被世人所称赞,他的画作已被评为世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凡高出生于1853年,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

凡高的童年时期生活在荷兰的南部,这里的风景极其美丽,这也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兴趣。

凡高的成年生活充满了较多的波折。

他曾在荷兰担任过一名书商的职位,但并不满足这份工作,于是他开始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他曾在英国和法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期间他的艺术天赋也得到了不断的发掘。

尽管凡高在艺术创作上有着很高的天分,但他的生活并不像他的绘画那样精彩。

他曾在荷兰接受艺术家学徒的培训,但并未取得成功。

他之后曾在法国期间担任汉普顿路美术馆的书记员,后来还送了一幅他的画作给那里的馆长。

凡高的艺术风格特点是采用的是深色的调子和沉重的笔触,表现出一种天生的粗犷和迷惘的感觉。

他的绘画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因此一直缺乏市场上的认同。

在他38岁的时候,凡高因为创作困难而去了法国的阿尔勒,那里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风景、以及迷人的花海,深深地吸引了他。

在那里,他完成了《向日葵》这一杰作,这幅画作是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然而,在那个时代,凡高的作品并不得到当时市场的认可。

他的作品难以卖出,只为挣得微薄的收入。

因此,凡高一生中只售出了一幅画作,他的艺术才华因此只得到了有限的认可,直到他逝世的时候,他的作品才开始逐渐地得到了认可。

凡高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艺术风格以特立独行而闻名,他从来没有为了追求市场而矫揉造作,保持了一种独立的声音。

凡高用他的画作,注入了无穷的情感和力量,这些情感和力量延续了世代,沿袭着艺术的精神。

总之,凡高不仅是荷兰艺术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传达出一种深刻而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语言的界限,不断地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rel Martens卡尔•马藤斯(Karel Martens)是荷兰现代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字体设计的特殊贡献者,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于1939年,1961年于荷兰阿纳姆(Arnhem)艺术学院毕业,毕业后他便成为一个自由平面设计师,专攻印刷体裁。

与此同时,他还自发地做一些没有委托人的平面设计和三维造型设计工作。

卡尔•马藤斯自1977年起开始教平面设计。

他的第一个委任是在阿纳姆艺术学院,并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94年。

然后在1994年到1999年间他得到了马斯特里希特(Maastricht荷兰东南部城市)的杨•凡•艾克学院(Jan van Eyck)的垂青。

自1997年起,他被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聘为访问讲师。

1998年,他和Wigger Bierma一起在阿纳姆艺术研究院成立了字体版面研究所(Werkplaats Typografie),用于开展研究生教育。

自2001年起,他和阿曼德•莫斐斯(Armand Mevis)、Paul Elliman一起作为这个研究所的美术指导。

2006年研究所被授权为一个硕士项目。

机器理查德•尼森,1972年生于荷兰沃尔丹的小镇Edam,1996年毕业于格利特•里特费尔德学院(Gerrit Rietveld Academy),届时起便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1999年至2001 年间与哈门•林伯格(Harmen Liemburg)共同组成了著名的Goldenmasters组合。

2005年与Esther de Vries合作创立Niessen & de Vries工作室。

2002年至2007年间任教于格利特•里特费尔德学院。

曾为Jennifer Tee、How to plays乐队、Ad de Jong、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苹果、Rijksgebouwendienst、SKOR、SNCF、olkswagen、和VPRO等客户工作过。

艾斯特•德弗里斯,1974年生于荷兰海牙市,1998年毕业于格利特•里特费尔德学院。

届时起,便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2005年起与理查德•尼森成立Niessen & de Vries工作室。

2005-2007任教于海牙市的皇家艺术学院。

曾为荷兰邮局、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海牙市立美术馆、德巴列、Juul van den Heuvel、奥克•德弗里斯(Auke de Vries)、Ad de Jong、SKOR、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等客户工作过。

伊玛•布伊玛•布是一位书籍设计的拓荒者。

早年的伊玛•布在AKI艺术学院学习平面设计。

毕业后在海牙的荷兰国家印刷出版局工作了5年。

1991年,她在阿姆斯特丹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从事以书籍为载体的创作。

教学:阿恩海姆Beeldende Kunsten学院、阿姆斯特丹Rietveld设计学院、恩斯赫德Kunst en Industrie学院(AKI)、美国普维敦斯罗德州岛设计学院、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耶鲁大学设计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纽约的美国平面设计研究院、美国葛兰布鲁克艺术学院、伦敦字体设计师协会、海牙Stroom hcbk学院等。

格尔•登贝1977年格尔•登贝(Gert Dumbar)建立了登贝设计。

登贝设计是荷兰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擅长为大型机构提供形象设计,他们为荷兰政府机构和大型商业集团所作的设计对荷兰社会有很大影响,拉近了机构与民众的距离,比如他们为荷兰警察局和荷兰邮政做的著名的设计。

登贝设计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包括D&AD 金奖、红点设计大奖、国际平面设计师大奖、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大奖等等。

米歇尔•德布尔(Michel de Boer)目前为登贝设计的合伙人兼创作总监。

他1954年毕业于鹿特丹高等美术工艺学院。

作为自由设计师工作了两年之后,1980年成为登贝设计的全职设计师。

1989年成为格尔•登贝创意管理合作伙伴,共同承担登贝设计的创意职责以及管理公司业务等事情。

由来自阿姆斯特丹的保罗•杜•波戈斯-雷蒙德(Paul du Bois-Reymond)和马克•克拉维斯廷(Mark Klaverstijn)在2001年共同建立的工作室。

二人任教于阿姆斯特丹格利特•里特费尔德学院(Gerrit Rietveld)。

图录树信息图表设计专家“图录树”是一个多学科性的设计工作室,它由丹尼尔•格罗什(Daniel Gross)和尤瑞斯•马尔塔(Joris Maltha)在2001年成立。

工作室不断的接受委托工作,还进行自发的设计项目。

他们的日常工作有独立媒介设计、编制程序、字体设计以及把量化的复杂数据转化成简明的图形。

丹尼尔•格罗什1973年11月4日生于德国汉堡;尤瑞斯•马尔塔1974年5月5日生于荷兰奈美亨。

他们两个都曾在阿纳姆字体版面研究所(Werkplaats Typografie)学习,格罗什于2001年9月毕业,马尔塔毕业于2000年9月。

自2003年9月起,两人都在阿纳姆艺术设计学院教交互设计。

Lust色欲(Lust)是试图为平面设计、软件开发和新观众开拓出一片新领域的平面设计公司。

Lust于1996年由托马斯•卡斯特罗(Thomas Castro)和伊戎•巴尔德斯(Jeroen Barendse)在荷兰海牙创立,1999年迪米特•纽文惠岑(Dimitri Nieuwenhuizen)也加入其中。

教学:托马斯•卡斯特罗:从2002年起任教于阿纳姆艺术设计学院。

曾担任鹿特丹市Willem de Kooning学院和阿姆斯特丹Sandberg研究院毕业课程的外邀顾问和国家主考官。

伊戎•巴尔德斯:从2001起任教于阿纳姆艺术设计学院。

迪米特•纽文惠岑:从2002起任教于乌得勒支艺术学校。

Mevis & van Deursen莫斐斯&范德尔森组合是由阿曼德•莫斐斯(Armand Mevis)和琳达•范•德尔森(Linda van Deursen)共同创立的工作室。

两人在1986年从格利特•里特费尔德学院(Gerrit Rietveld)毕业之后,开始作为莫斐斯&范德尔一起合作。

教育背景:1981-1982,琳达就读于提尔堡(Tilburg)的Beeldende Vorming学院。

1981-1982,阿曼德就读于布瑞达(Breda)的St Joost艺术学院。

1982-1986,二人就读于阿姆斯特丹的格利特•里特费尔德学院。

教学:1990年起,琳达任教于阿姆斯特丹格利特•里特费尔德学院学院平面设计系,自2001年起任该系主任。

2003年起,琳达和阿曼德被美国新港口的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聘为讲师。

1995-1998年,琳达任艺术、设计、建筑基金会委员。

2002年起,阿曼德任阿纳姆字体版面研究所(Werkplaats Typografie)讲师。

2004年,二人在马特里希特的杨•凡•艾克(Jan van Eyck)学院任高级研究员。

NLXLNLXL的三个合伙人鲍伯•凡迪克(Bob van Dijk)、奥斯卡(Oscar Smeulders)和乔斯特(Joost Roozekrans)在创立工作室以前曾在登贝设计一起工作多年。

Bob van Dijk,生于1967年,1992年毕业于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荣获平面设计和字体设计专业优秀毕业生称号。

1993-2000年在登贝设计做设计师。

2000-200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从2001年起至今,一直在NLXL工作,是NLXL的合伙人和设计师。

2007年成为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的会员。

曾为耐克、可口可乐、意大利电信、Hewlett Packard、荷兰舞蹈节、国家剧院、Zeebelt剧院、KPN电信、壳牌国际、丹麦邮政、伦敦Leagas Delaney、荷兰Laurentien王子、欧洲空间公司ESA等客户工作过。

曾荣获荷兰设计奖、伦敦国际字体设计师协会银奖、伦敦STD金奖、纽约字体导演俱乐部字体设计优秀奖、ADCN提名、荷兰设计奖提名等多项大奖。

其作品在欧洲艺术双年会、国际森林荷兰海报文化节、TypeCon2008等重大国际展览上展出。

Oscar Smeulders,生于1975年,1999年毕业于St. Joost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

数字媒体方面的天分使他在20世界90年代得以在荷兰广播公司VPRO工作。

之后,他进入了饱富盛名、获奖无数的登贝设计,在那里他负责设计网页以及为荷兰皇家邮政的Renzo Piano大厦设计电子灯光装置。

2001年后,他成为了NLXL工作室的合伙人并成为了新媒体设计方面的一颗新星。

曾为MTV、耐克、3FM调频、Elsevier、Hewlett Packard-NS、荷兰铁路公司、荷兰皇家邮政电信、KLM、荷兰皇家航空公司、Schiphol Group、ABN AMRO 银行、RABO 国际银行、ThiemeMeulenhoff出版商、Wieden + Kennedy、阿姆斯特丹、Goodby Silverstein & Partners、Bremerhaven–ESA、欧洲空间公司等客户工作过。

其作品在TypeCon2008(美国布法勒)展出。

获Cannes360度奖、疾驰奖的等提名奖。

Joost Roozekrans,生于1962年,1990年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于St. Joost艺术学院。

1990-1997年间就职于登贝设计。

他为荷兰国家警察总署设计新的徽章在世界各地获奖无数。

1997-1998,伦敦Guardian报纸网页高级设计师,主要负责网页设计。

1999年,登贝设计邀参与一些大型团体合作项目,并担任团队领导和创意主管。

2001年,他和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创立了他自己的工作室NLXL。

曾为荷兰国家警察局、荷兰海关、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荷兰皇家邮政、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汽车联盟、荷兰农业部、自然和渔业管理处、荷兰交通部、伦敦Guardian 报纸、乌特勒支大学、耐克、Antwerp等客户工作过。

曾获德国通信奖、美国国际警察传媒奖、高质量红点奖、荷兰设计奖提名、近100年来第5个荷兰设计符号等重大奖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