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化学方程式默写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化学方程式默写

1、电解饱和食盐水(工业制氯气)2、次氯酸见光分解(漂白粉失效原理)3、氯气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4、氯气和碘化钾反应5、氧化钠和水反应6、四氯化钛和钠反应7、镁和二氧化碳反应8、点解熔融氧化铝9、氢氧化铝胶体的制备10、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11、铁与水蒸气反应12、亚硫酸被氧化13、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14、乙烯和水反应15、苯和浓硝酸反应16、乙醛被氧气氧化成乙酸17、皂化反应18、电解氯化铜溶液阳极反应式19、碳酸钠电离方程式1、实验室制氯气2、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4、氧化钠和盐酸反应5、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6、镁和氧气反应7、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8、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9、硫单质和汞反应10、硫单质和铁反应11、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2、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13、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4、苯和液溴反应15、乙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16、淀粉水解17、电解氯化铜溶液阴极反应式18、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19、明矾溶于水电离20、次氯酸电离方程式1、铁和氯气反应2、氯气和次氯酸钙溶液反应(制取漂白粉)3、钠和水反应4、过氧化钠和水反应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6、铝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7、氢氧化铝受热分解8、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9、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10、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11、铜和浓硫酸反应12、甲烷和氯气光照生成一氯甲烷13、乙炔和溴单质反应14、乙醇和钠反应15、乙醇和乙酸反应16、葡萄糖水解成酒精17、铁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氢氧化亚铁18、硫酸氢钠电离方程式1、铜和氯气反应2、漂白粉生效原理3、钠在空气中氧化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5、点解熔融氯化镁6、铝热反应7、氯化铝和氨水反应8、铜和氯化铁溶液反应9、三氧化硫通入水中10、二氧化硫和碳酸氢钠反应11、碳和浓硫酸反应12、乙烯和溴水反应13、乙炔和氯化氢反应14、乙醇被氧气氧化15、乙酸乙酯的酸性水解16、锌铜原电池负极反应式17、双氧水分解18、乙酸电离方程式1、氢气和氯气反应2、氯气和溴化钾反应3、钠在氧气中点燃4、点解熔融氯化钠5、镁在氮气中点燃6、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7、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8、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9、二氧化硫通入水中10、硫化氢和浓硫酸反应11、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12、乙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13、乙炔和氢气反应14、乙醛被氢气还原为乙醇15、乙酸乙酯的碱性水解16、锌铜原电池正极反应式1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18、一水合氨溶液电离方程式19、。

高中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默写(加特殊反应)

高中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默写(加特殊反应)

1、甲烷燃烧反应:2、甲烷与氯气见光:3、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的混合物制备甲烷:4、乙烯燃烧:5、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6、乙烯与氢气的催化加成:7、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8、乙烯与水的加成:9、乙烯的加聚:10、实验室制备乙烯11、乙炔的燃烧:12、乙炔与溴水的加成:13、乙炔与氯化氢的加成:14、氯乙烯的加聚:15、电石与水反应制备乙炔:16、苯在铁的作用下与液溴反应:17、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水浴加热:18、甲苯和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溶液水浴加热制TNT:19、苯与浓硫酸共热:20、苯和氢气的加成:21) 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下水解反应22)氯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下反应23)乙醇与金属钠反应24)乙醇在空气中燃烧25)乙醇在铜催化剂加热下被空气部分氧化26)乙醇在浓硫酸170度下反应27)乙醇在浓硫酸140度下反应28)乙醛加氢被还原29)乙醛在空气中催化氧化30)乙醛发生银镜反应40) 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下发生酯化反应4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2)苯酚钠与碳酸反应43)淀粉发生水解反应44)氯乙烯在催化剂,加热下制备聚氯乙烯1 烃和有机物燃烧反应CxHy + O2:CxHyOz+ O2:C3H8 + O2:C2H6O + O2:CnH2n+2 + O2:2 加聚反应口罩面料丙烯聚合:氯乙烯聚合:苯乙烯聚合:2—丁烯聚合:人造羊毛丙烯腈聚合:3 酯化反应甲醇与甲酸反应:乙醇与苯甲酸反应:乙二醇与乙酸反应:丙三醇与乙酸反应:乙醇与甲酸反应:4 酯类水解乙酸甲酯水解CH3COOCH3 苯甲酸甲酯水解甲酸乙酯水解乙酸乙二酯水解甲酸丙三酯水解5 特殊加成反应丙烯与盐酸丙烯与水乙醛加氢反应6 有机酸性比较乙酸与纯碱反应乙酸与大理石反应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默写训练版)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默写训练版)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第一章 卤素第一节 氯气1、NaCl 2Cl Na 22−−→−+点燃2、22CuCl Cl Cu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点燃(光照)5、32PCl 2Cl 3P 2−−→−+点燃6、523PCl Cl PCl →+7、HClO HCl O H Cl 22+→+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见光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化学 第一册第一章 卤素第一节 氯气1、−−→−+点燃2Cl Na 2、−−→−+点燃2Cl Cu 3、−−→−+点燃2Cl Fe 4、−−−−→−+点燃(光照)22Cl H 5、−−→−+点燃2Cl P 6、→+23Cl PCl7、→+O H Cl 228、→+22Cl OH Ca )(9、→++O H CO ClO Ca 222)(10、→+2Cl NaOH 11、−→−+∆2MnO HCl 12、→+(浓)HCl KMnO 4 13、−−→−见光HClO 第二节 氯化氢 14、→+(浓)42SO H NaCl 15、−→−+∆NaCl NaHSO 4 16、−→−+∆(浓)42SO H NaCl (14、15结合) 17、→+3AgNO HCl18、33NaNO AgCl AgNO NaCl +↓→+19、33KNO AgCl AgNO KCl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1、O H Cu H CuO 22+−→−+∆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极稀)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第四节 卤族元素29、HF 2F H 22→+30、HBr 2Br H 22→+31、HI 2I H 22→+32、22Br NaCl 2Cl NaBr 2+→+33、22I KCl 2Cl KI 2+→+34、22I KBr 2Br KI 2+→+35、33NaNO AgBr AgNO NaBr +↓→+36、33KNO AgI AgNO KI +↓→+37、2Br Ag 2AgBr 2+−−→−光照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第一节 摩尔18、→+3AgNO NaCl19、→+3AgNO KCl20、→+3CaCO HCl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1、−→−+∆2H CuO 22、→+3HNO C 23、−→−+∆(极稀)3HNO Zn 24、→++O H CuSO P 24 25、→+(浓)HCl KClO 3 26、−→−+∆(极稀)3HNO Mg 27、→++4243722SO H O Fe O Cr K28、→++S C KNO 3第四节 卤族元素29、→+22F H30、→+22Br H31、→+22I H32、→+2Cl NaBr33、→+2Cl KI34、→+2Br KI35、→+3AgNO NaBr36、→+3AgNO KI 37、−−→−光照AgBr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第一节 摩尔38、22CO O C →+39、↑+→+22H MgCl HCl 2Mg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40、22H ZnCl HCl 2Zn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41、O H 2SO Na SO H NaOH 224242+→+第四节 反应热42、kJ 5.393CO O C 22+−−→−+(气)(气)(固)点燃43、kJ 6.483O H 2O H 2222+→+(气)(气)(气) 44、kJ 6.571O H 2O H 2222+→+(液)(气)(气) 45、kJ 3.131H CO O H C 22-+−→−+∆(气)(气)(气)(固) 第三章 硫 硫酸第一节 硫46、S Cu S Cu 22−→−+∆47、FeS S Fe −→−+∆ 48、S H H S 22−→−+∆49、2CS C S −−→−+高温 50、22SO O S −−→−+点燃 51、O H 3SO K S K 2KOH 6S 32422++−→−+∆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52、↓+−→−∆S H S H 22 53、2222SO 2O H 2(O 3S H 2+−−→−+点燃足)54、↓+−−→−+S 2O H 2(O S H 2222点燃不足) 55、↓+−−→−+S 3O H 2SO S H 2222点燃 56、HBr 2S Br S H 22+↓→+38、→+2O C39、→+HCl Mg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40、→+HCl Zn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41、→+42SO H NaOH第四节 反应热42、−−→−+点燃(气)(固)2O C 43、→+(气)(气)22O H 44、→+(气)(气)22O H 45、−→−+∆(气)(固)O H C 2 第三章 硫 硫酸第一节 硫46、−→−+∆S Cu 47、−→−+∆S Fe 48、−→−+∆2H S 49、−−→−+高温C S 50、−−→−+点燃2O S 51、−→−+∆KOH S 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52、−→−∆S H 2 53、−−→−+点燃足)(22O S H 54、−−→−+点燃不足)(22O S H 55、−−→−+点燃22SO S H 56、→+22Br S H57、↑+→+S H FeCl HCl 2FeS 2258、4224SO H CuS S H CuSO +↓→+59、HAc 2PbS S H PbAc 22+↓→+60、O H NaHS NaOH S H 22+→+61、O H S Na NaOH NaHS 22+→+62、O H 2S Na NaOH 2S H 222+→+(60、61结合) 63、HCl 2FeCl 2S FeCl 2S H 232++↓→+64、↑+→+S H FeSO FeS SO H 2442(稀) 65、3222SO H O H SO ⇔+66、3OV 22SO 2O SO 252∆−−→←+ 67、4223SO H O H SO →+68、↑++→+22424232SO O H SO Na SO H SO Na 69、O H SO Na NaOH 2SO 2322+→+70、32CaSO CaO SO →+71、O H CaSO OH Ca 2SO 2322+↓→+)(72、23232HSO Ca O H CaSO SO )(→++73、O H 2S 3S H 2SO 222+↓→+74、42222SO H HCl 2O H 2Cl SO +→++ 75、42222SO H HBr 2O H 2Br SO +→++ 76、42424422SO H 2SO K MnSO KMnO 2O H 2SO 5++→++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77、↑+−−→−+23222SO 8O Fe 2O 11FeS 4高温78、3OV 22SO 2O SO 252∆−−→←+ 57、→+HCl FeS58、→+S H CuSO 2459、→+S H PbAc 2260、→+NaOH S H 261、→+NaOH NaHS62、→+NaOH S H 2(60、61结合) 63、→+32FeCl S H64、→+FeS SO H (稀)42 65、⇔+O H SO 2266、∆−−→←+5222OV O SO 67、→+O H SO 2368、→+4232SO H SO Na69、→+NaOH SO 270、→+CaO SO 271、→+22)(OH Ca SO72、→++O H CaSO SO 23273、→+S H SO 2274、→++O H Cl SO 22275、→++O H Br SO 22276、→++422KMnO O H SO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77、−−→−+高温22O FeS 78、∆−−→←+5222OV O SO 79、4232SO H SO O H →+80、O H 2SO 2CO SO H 2C 22242+↑+↑−→−+∆(浓) 81、O H 2SO 3SO H 2S 2242+↑−→−+∆(浓) 82、O H 2SO PO H SO H P 224342+↑+−→−+∆(浓) 83、O H 2SO S SO H S H 22422++−→−+∆(浓) 84、O H 2SO CuSO SO H 2Cu 22442+↑+−→−+∆(浓) 85、HCl 2BaSO SO H BaCl 4422+↓→+ 86、NaCl 2BaSO SO Na BaCl 4422+↓→+ 87、NaCl 2BaCO CO Na BaCl 3322+↓→+ 88、↑++→+2223CO O H BaCl HCl 2BaCO 89、↑++→+222333CO O H NO Ba HNO 2BaCO )(90、↑++→+2223232CO O H S Na SO H CO Na 91、42232SO H 2O SO H 2→+92、42232SO Na 2O SO Na 2→+ 93、423CaSO 2O CaSO 2→+94、O H 6SO 3SO Fe SO H 6Fe 22234242+↑+−→−+∆)((浓) 95、O H SO Na SO Br SO H 2NaBr 22422242++↑+−→−+∆(浓) 96、↑+−→−+∆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2(浓) 97、O H 11C 12O H C 2SOH 11221142+−−−→−浓 第四章 碱金属第一节 钠98、O Na 2O Na 422→+99、222O Na O Na 2→+79、→+32SO O H80、−→−+∆(浓)42SO H C 81、−→−+∆(浓)42SO H S 82、−→−+∆(浓)42SO H P 83、−→−+∆(浓)422SO H S H 84、−→−+∆(浓)42SO H Cu 85、→+422SO H BaCl 86、→+422SO Na BaCl 87、→+322CO Na BaCl 88、→+HCl BaCO 3 89、→+33HNO BaCO 90、→+3232SO H CO Na 91、→+232O SO H 92、→+232O SO Na 93、→+23O CaSO 94、−→−+∆(浓)42SO H Fe 95、−→−+∆(浓)42SO H NaBr 96、−→−+∆(浓)42SO H NaCl 97、−−−→−42112211SOH O H C 浓 第四章 碱金属第一节 钠98、→+2O Na 99、→+2O Na100、NaCl 2Cl Na 22−−→−+点燃101、S Na S Na 22−−→−+研磨102、↑+→+22H NaOH 2O H 2Na 2103、↑++→++242242H SO Na OH Cu CuSO O H 2Na 2)(第二节 钠的氧化物104、NaOH 2O H O Na 22→+105、↑+→+2222O NaOH 4O H 2O Na 2106、3222CO Na CO O Na →+107、232222O CO Na 2CO 2O Na 2+→+108、O H NaCl 2HCl 2O Na 22+→+109、↑++→+2222O O H 2NaCl 4HCl 4O Na110、O H CO NaCl 2HCl 2CO Na 2232+↑+→+ 111、O H CO NaCl HCl NaHCO 223+↑+→+ 112、O H CO CO Na NaHCO 222323+↑+−→−∆113、O H CO Na NaOH NaHCO 2323+−→−+∆ 114、O H 2CO Na CaCO OH Ca NaHCO 2232323++↓→+(少量))( 115、O H NaOH CaCO OH Ca NaHCO 2323++↓→+(足量))( 116、NaCl 2BaCO BaCl CO Na 3232+↓→+117、NaCl 2CaCO CaCl CO Na 3232+↓→+ 118、O H 2CO 2CaCl HCl 2HCO Ca 22223+↑+→+)(119、O H 2CO Na CaCO NaOH 2HCO Ca 232323++↓→+)(120、O H SO NaCl HCl NaHSO 223+↑+→+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100、−−→−+点燃2Cl Na101、−−→−+研磨S Na 102、→+O H Na 2103、→++42CuSO O H Na第二节 钠的氧化物104、→+O H O Na 22105、→+O H O Na 222106、→+22CO O Na107、→+222CO O Na108、→+HCl O Na 2109、→+HCl O Na 22110、→+HCl CO Na 32111、→+HCl NaHCO 3 112、−→−∆3NaHCO 113、−→−+∆NaOH NaHCO 3 114、→+(少量))(23OH Ca NaHCO 115、→+(足量))(23OH Ca NaHCO 116、→+232BaCl CO Na117、→+232CaCl CO Na118、→+HCl HCO Ca 23)(119、→+NaOH HCO Ca 23)(120、HCl NaHSO +3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121、O Li 2O Li 422−−→−+点燃122、22KO O K −−→−+点燃123、MX 2X M 22→+(M 表示氧族元素,X 代表卤族元素) 124、MH 2H M 22→+125、↑+→+22H MOH 2O H 2M 2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本章内容、性质特殊,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均融在其他章节中。

有机复习方程式默写

有机复习方程式默写

高中化学方程式默写有机化学篇(班级:姓名:)《甲烷篇》烷烃的通式;C原子杂化方式:;空间构型:;(1)氧化反应:甲烷的燃烧:,甲烷使酸性的高锰酸钾或溴水褪色(2)取代反应:一氯甲烷的生成:;三氯甲烷又叫《乙烯篇》烯烃的通式;C原子杂化方式:;空间构型:;个原子共平面;乙烯是石油裂气的主要成分,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水平的重要标志。

乙烯的实验室制取方程式:;(1)氧化反应:乙烯的燃烧:;乙烯(“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反应。

写出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的产物;(2)加成反应:与溴水加成;与氢气加成;与氯化氢加成:;与水的加成;(3)聚合反应:乙烯的聚合反应:;苯乙烯的聚合反应:《乙炔篇》炔烃的通式;C原子杂化方式:;空间构型:;个原子共直线;乙炔的制取:;(1)加成反应:与溴水的加成;与氢气的加成;与1分子氯化氢的加成;(2)聚合反应:氯乙烯的加聚;乙炔的加聚《苯篇》苯的同系物通式;C原子杂化方式:;空间构型:;苯环中个原子共平面,个原子共直线。

(1)氧化反应:苯使酸性的高锰酸钾褪色(2)取代反应:①苯和(“溴水”或“液溴”)反应方程式;②硝化反应;(3)加成反应(与氢气):;《甲苯篇》(1)氧化反应: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时,要有H;(2)取代反应(与HNO3):;甲苯的硝化反应产物名称,又称,是一种烈性。

《溴乙烷篇》(1)取代反应:溴乙烷的水解:;(2)消去反应: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溶液:《乙醇篇》(1)与金属钠反应:;(2)乙醇的催化氧化:;(3)消去反应:浓硫酸170℃;140℃;(4)取代反应:与HBr的反应《苯酚篇》苯酚是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因氧化显色;(1)苯酚的酸性(NaOH);苯酚钠与CO2反应;(2)显色反应:遇溶液显色(3)(“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取代反应(与浓溴水反应)《乙醛篇》乙醛是无色无味,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体;(1)与氢气的加成反应;(2)氧化反应:①与氧气的反应:;②银镜反应:;银氨溶液制备的过程;请写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③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现象:)《乙酸篇》(1)乙酸的酸性:乙酸的电离;(2)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篇》乙酸乙酯是一种带有味的状液体。

高考必备高中化学方程默写大全

高考必备高中化学方程默写大全

一、高化学方程式总结(1)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2)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4) 木炭还原氧化铜:(5) 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6) 氧化物的反应a)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b) 氧化钙与水反应:c)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d)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e)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7)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 钠在空气中燃烧:b) 钠与氧气反应:过氧化钠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e) 钠与水反应:(8) 及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 铁与水蒸气反应:b) 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d)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e) 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g)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h)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i) 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9) 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c)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d)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e)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f)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g)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h)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反应:i)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j)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k)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a) 氯气与金属铁反应:b) 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d) 氯气与水反应:e) 次氯酸光照分解:f)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g) 氯气与消石灰反应:h) 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i) 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11) 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a)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b) 氧化氮与氧气反应:c)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d)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e)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12) 氨及其反应方程式a) 氨水受热分解:·b)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c) 氯化铵受热分解:d) 碳酸氢氨受热分解:e)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f)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g) 氯气与氢气反应:h)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i)(13) 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b)c) d)e)f)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g) 浓硫酸与铜反应:(浓h) 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浓i)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j)(14) 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a) 、的回收:b) 浓硝酸与铜反应:(浓c) 稀硝酸与铜反应:(稀(15) 硅的反应方程式冶炼纯硅a)b) 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c) 粗硅转变为纯硅:(粗(纯二、氯的化学方程式:1)2)3)4)5)(粗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 与浓发生如下反应: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 . : . : . :个由到,未变。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默写版)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默写版)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默写版)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一、烃1.甲烷烷烃通式:1) 氧化反应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H4 + 2O2 -。

CO2 + 2H2O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2) 取代反应一氯甲烷:CH3Cl二氯甲烷:CH2Cl2三氯甲烷:CHCl3四氯化碳:CCl42.乙烯烯烃通式:乙烯的制取:1) 氧化反应乙烯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2H4 + 3O2 -。

2CO2 + 2H2O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加成反应与溴水加成:C2H4 + Br2 -。

C2H4Br2 与氢气加成:C2H4 + H2 -。

C2H6与氯化氢加成:C2H4 + HCl -。

C2H5Cl 与水加成:C2H4 + H2O -。

C2H5OH 3) 聚合反应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

3.乙炔乙炔的制取:1) 氧化反应乙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2H2 + 5/2O2 -。

2CO2 + H2O乙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加成反应与溴水加成:C2H2 + Br2 -。

C2H2Br2与氢气加成:C2H2 + H2 -。

C2H4与氯化氢加成:C2H2 + HCl -。

C2H3Cl3) 聚合反应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

4.苯苯的同系物通式:1) 氧化反应苯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C6H6 + 15O2 -。

12CO2 + 6H2O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取代反应①苯与溴反应②硝化反应3) 加成反应5.甲苯1) 氧化反应甲苯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7H8 + 9O2 -。

7CO2 + 4H2O甲苯能使溴水褪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取代反应甲苯硝化反应生成2,4,6-三硝基甲苯,简称三硝基甲苯(TNT)。

二、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类别通式代表性物质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卤代烃 R—X 溴乙烷 C-X键有极性,易断裂 1.取代反应 2.消去反应醇 R—OH 乙醇有C-O键和O-H键,有极性;-OH与链烃基直接相连 1.与钠反应,生成醇钠并放出氢气 2.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3.脱水反应:乙醚、乙烯 4.酯化反应酚 -OH 苯酚 -OH直接与苯环相连取代反应醛 O || CH3-C-H C=O双键有极性,具有不饱和性氧化反应:生成酮羧酸 COOH 乙酸有C=O双键和C-OH单键,有极性 1.与碱反应,生成盐 2.酯化反应酯 R-COOR' 乙酸乙酯 C=O双键和O-C单键,有极性 1.水解反应:生成醇和羧酸 2.酸催化下的加成反应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 附答案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 附答案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附答案)1.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2. 氧气与铁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3. 氧化铝与铁反应生成铁铝合金:2Al2O3 + 3Fe → 3FeAl4. 氯气与钠反应生成氯化钠:2Na + Cl2 → 2NaCl5. 硫酸和钠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6. 硫酸和铜反应生成硫酸铜:H2SO4 + Cu → CuSO4 + H27. 碳酸钙分解成氧气和二氧化碳:CaCO3 → CaO + CO28. 硝酸和银反应生成硝酸银和氢氧化银:HNO3 + Ag → AgNO3 + H2O9.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OH + HCl → NaCl + H2O10. 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l(OH)3 + 3HCl → AlCl3 + 3H2O11. 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12. 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氧气:2CuO + 4HNO3 → 2Cu(NO3)2 + 2H2O + O213. 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2KOH + H2SO4 → K2SO4 + 2H2O14. 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2O + H2O → 2NaOH15. 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MgO + 2HCl → MgCl2 + H2O16. 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 O2 → CO217.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 + O2 → SO218. 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19. 氧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Fe2O3 + 6NaOH → 2Fe(OH)3 +20. 氧化铜和氢氧化铵反应生成铜氢氧化物:CuO + 2NH4OH → Cu(OH)2 + 2NH321. 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OH)2 + 2HCl → CuCl2 + 2H2O22.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氧气:SO2 + H2O → H2SO3 + O223. 氧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Fe2O3 + 6KOH → 2Fe(OH)3 + 3K2O24. 氮和氢气反应生成氨:N2 + 3H2 → 2NH325. 硝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HNO3 + KOH → KNO3 + H2O26. 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2O + 2HCl → 2NaCl + H2O27. 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28. 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KOH + HNO3 → KNO3 + H2O29. 氧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Fe2O3 + 6NaOH → 2Fe(OH)3 + 3Na2O30. 氢氧化钾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氢氧化铁:KOH + FeCl3 → KCl + Fe(OH)331.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 + H2O → Ca(OH)232. 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氢氧化铜:Cu(OH)2 + 2HNO3 → Cu(NO3)2 + 2H2O33. 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H2 + Cl2 → 2HCl34. 氧化铝和氢氧化铵反应生成铝氢氧化物:Al2O3 + 6NH4OH → 2Al(OH)3 + 3(NH4)2O35. 氢氧化铝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和氢氧化铝:Al(OH)3 + 3HNO3 → Al(NO3)336. 氢氧化钠和硫酸铝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铝:2NaOH + Al2(SO4)3 → 2NaAl(OH)4 + 3H2SO437. 氧化铁和氢氧化铵反应生成铁氢氧化物:Fe2O3 + 6NH4OH → 2Fe(OH)3 + 3(NH4)2O38. 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2KOH + H2SO4 → K2SO4 + 2H2O39. 氧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O + Cl2 → FeCl2 + O240. 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Al(OH)3 + 3HCl → AlCl3 + 3H2O41. 氢氧化锰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水:Mn(OH)2 + 2HCl → MnCl2 + 2H2O42. 氢氧化铜和氯化铵反应生成铜氯化物和氢氧化铵:Cu(OH)2 + 2NH4Cl → CuCl2 + 2NH3 + 2H2O43. 氢氧化钠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2NaOH + FeCl2 → 2NaCl + Fe(OH)244. 氢氧化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氢氧化铁:Cu(OH)2 + 2FeCl3 → CuCl2 + 2Fe(OH)345. 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2NaOH + CuCl2 → 2NaCl + Cu(OH)246. 氢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Al(OH)3 + H2SO4 → Al2(SO4)3 + 3H2O47. 氧化铁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铁氢氧化物和氧气:4Fe2O3 + 3Cu(OH)2 → 8Fe(OH)3 + 3O2 + 3CuO48. 氢氧化铁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氧化铵:Fe(OH)3 + 3NH4Cl → FeCl3+ 3NH3 + 3H2O49. 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2FeO + 2NaOH + H2O → 2Fe(OH)2 + 2NaOH50. 氢氧化铜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铜和氢氧化铁:3Cu(OH)2 + 2FeO → Fe(OH)2 + Cu3O + H2O51. 氧化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氧化铜:Fe2O3 + 6CuCl2 → 2FeCl3 + 6CuO + Cl252.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OH)3 + NaOH → NaAl(OH)453.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54. 氧化铁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铁氢氧化物和氧气:4Fe2O3 + 3Cu(OH)2 → 8Fe(OH)3 + 3O2 + 3CuO55.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铜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钡:Cu(OH)2 + Ba(OH)2 → Cu(OH)2 + Ba(O H)256. 氧化铁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铁氢氧化物和氧气:4Fe2O3 + 3Cu(OH)2 → 8Fe(OH)3 + 3O2 + 3CuO57. 氢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氢氧化铜:3Fe(OH)3 + 2CuO → Fe3O4 + 3H2O + 2Cu(OH)258.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铝和氢氧化铁:2Al(OH)3 + Fe(OH)2 → 2Al + 2Fe(OH)3 + 3H2O59. 氧化铁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铁氢氧化物和氧气:4Fe2O3 + 3Cu(OH)2 → 8Fe(OH)3 + 3O2 + 3CuOFe3O4 + 3H2O + 3Cu(OH)261.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铝和氢氧化钡:2Al(OH)3 + 3Ba(OH)2 → 2Al + 3Ba(OH)462.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锰反应生成铜和氢氧化锰:3Cu(OH)2 + 2Mn(OH)2 → Mn3O4 + 3H2O + 3Cu(OH)263.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铝和氢氧化铜:2Al(OH)3 + 3Cu(OH)2 → 2Al + 3Cu(OH)464. 氧化铁和氧化锌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锌:3Fe2O3 + 4ZnO → 6FeO + 4ZnO + 3O265.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铅反应生成铜和氢氧化铅:3Cu(OH)2 + 2Pb(OH)2 → Pb3O4 + 3H2O + 3Cu(OH)266.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亚铜反应生成铝和氢氧化铜:2Al(OH)3 + 3Cu(OH)2 → 2Al + 3Cu(OH)467. 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Fe2O3 + 3CuO → 2FeO + 3CuO68.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铅反应生成铝和氢氧化铅:2Al(OH)3 + 3Pb(OH)2 → 2Al + 3Pb(OH)469. 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3Fe2O3 + 4CuO → 6FeO + 4CuO + 3O270.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铜和氢氧化钡:3Cu(OH)2 + 2Ba(OH)2 → Ba3O4 + 3H2O + 3Cu(OH)271. 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Fe2O3 + 3CuO → 2FeO + 3CuO+ 2Fe(OH)3 + 3H2O73. 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Fe2O3 + CuO → 2FeO + CuO74.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铜和氢氧化铝:3Cu(OH)2 + 2Al(OH)3 → Al2O3 + 3H2O + 3Cu(OH)275. 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Fe2O3 + CuO → 2FeO + CuO76.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铜和氢氧化铁:3Cu(OH)2 + 2FeO → Fe3O4 + 3H2O + 3Cu(OH)277.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铝和氢氧化铁:2Al(OH)3 + Fe(OH)2 → 2Al + 2Fe(OH)3 + 3H2O78. 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Fe2O3 + 3CuO → 2FeO + 3CuO79.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铅反应生成铝和氢氧化铅:2Al(OH)3 + 3Pb(OH)2 → 2Al + 3Pb(OH)480. 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铜:Fe2O3 + CuO → 2FeO + CuO。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得分:【钠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氧气反应:与氯气反应:2、与水反应:3、与盐酸反应:4、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5、与水反应:6、与二氧化碳反应:7、|8、与盐酸反应:9、强氧化性:与二氧化硫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得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与氯气反应:2、与铝反应:与氧化铝反应:与氢氧化铝反应:3、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少量):(二氧化碳过量):4、~5、与碳酸氢钙反应(氢氧化钠少量):(氢氧化钠过量):6、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少量):(氢氧化钠过量):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3)得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2、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过量稀盐酸:3、与氢氧化钙反应:|4、与盐反应:硫酸铝:氯化铁:5、转化成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6、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7、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8、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4)得分:1、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过量)反应: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少量)反应:@2、碳酸氢钠与盐:与硫酸铝溶液反应:与氯化铁溶液反应:3、碳酸氢钠加热分解:【铝的化学性质】4、铝与氧气的反应:5、铝和稀盐酸:6、铝和氢氧化钠溶液:7、铝热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5)得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1、氧化铝和稀硫酸: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2、氢氧化铝的两种电离:3、氢氧化铝和稀硫酸: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4、不稳定性:5、制备:硫酸铝与氨水反应: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硫酸铝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6)得分:【铝离子、偏铝酸根的化学性质】1、铝离子与氨水反应:2、铝离子与氢氧化钠(少量)反应:铝离子与氢氧化钠(过量)反应:3、铝盐净水原理:4、铝盐与偏铝酸根、硫离子、硫化氢根、碳酸根、碳酸氢根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5、偏铝酸根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偏铝酸根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7)得分:【偏铝酸根、铁的化学性质】1、偏铝酸根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偏铝酸根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2、偏铝酸根与铝离子、铵根离子、铁离子、碳酸氢根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铁与硫单质、氯气、氧气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8)得分:【铁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三、铁及其化合物1、铁和水蒸气:2、铁与非氧化性酸(硫酸)反应:3、铁与氧化性酸(过量硝酸)反应:铁与氧化性酸(少量硝酸)反应:常温下与浓硫酸:4、与盐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铁与氧化铁:7、`8、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9)得分:【铁的氧化物、Fe(OH)X的化学性质】1、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与稀硝酸反应:2、氢氧化铁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制备:3、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4、氢氧化铁与稀硝酸反应:氢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反应:5、氢氧化亚铁至于空气中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0)得分:【Fe2+的化学性质】1、硫酸亚铁溶液呈酸性的原因:2、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氧化性:氯化亚铁与锌粉:4、还原性:氯化亚铁中滴入新制氯水:氯化亚铁置于空气中变质:、硝酸亚铁中滴入稀盐酸溶液:5、亚铁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偏铝酸根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1)得分:【Fe3+的化学性质】1、硫酸铁溶液呈酸性的原因:2、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氧化性:氯化铁与锌粉:氯化铁保存时加入少量铁粉:氯化铁溶液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氯化铁溶液滴入硫化钠溶液:用氯化铁溶与印刷电路版:4、铁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偏铝酸根等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2)得分:【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碳与氧气反应:2、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3、碳、一氧化碳与水的反应:4、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5、碳与二氧化硅的反应:6、碳与浓硫酸的反应:7、碳与浓硝酸的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3)得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1、二氧化碳溶液呈酸性的原因:2、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少量):(二氧化碳过量):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氧化钙:4、与盐溶液反应:与偏铝酸钠溶液:】与次氯酸钙溶液:与硅酸钠溶液:与苯酚钠溶液: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6、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原理: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4)得分:【硅、二氧化碳硅的化学性质】1、与单质反应:硅与氧气加热:硅与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二氧化硅与盐反应(工业生产玻璃的主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工业制粗硅: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5)得分:【硅酸、氯气的化学性质】1、加热硅酸:!2、硅酸与氢氧化钠反应:3、硅酸的制备:4、钠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氯气中燃烧:5、氯气和水反应:6、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6)得分:【氯气的化学性质】!1、工业生产漂白粉:2、漂白粉漂白原理:3、氯气与还原性离子(亚铁离子、硫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的反应:4、二氧化硫使氯水褪色:5、氯气与丙烯在光照时反应:氯气与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6、氯气与甲苯在光照时反应:氯气与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7)得分:>【氯气、X2的化学性质】1、实验室制氯气:2、氯气通入氢硫酸溶液: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氯气:4、其它制法:用酸性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氯酸钾与浓盐酸:电解饱和食盐水:5、卤素单质与铁或铜的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8)得分:【X2、硫单质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2、卤素单质常温下与稀氢氧化钠的反应: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4、硫的氧化性:与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氢气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19)得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硫单质的还原性:与氧气反应:与浓硝酸反应:与浓硫酸反应:2、硫单质与氢氧化钾的反应:3、二氧化硫表现出酸性氧化物通性:二氧化硫与水(显酸性原因):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氧化钙:二氧化硫与盐(碳酸钠、碳酸氢钠、苯酚钠):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0)得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氢: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SO2的催化氧化:使X2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通入硝酸钡:3、二氧化硫实验室制法:4、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显酸性原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氧化钙: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1)得分:【浓硫酸的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硫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氢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吸水性:可干燥酸性、中性气体:SO2、NO2、CO2、HCl、Cl2、H2、O2、CO等,不可干燥碱性、还原性气体:NH3、HI、H2S等;原因是:;4、脱水性:实验室制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常产生SO2、CO2、乙醚等杂质,原因是: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2)得分:【浓硫酸、N2、NOx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的通性: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氧化钙的反应:2、其他:苯的磺化:苯的硝化:乙酸与乙醇的酯化:-3、氮气的氧化性:与镁反应:与氢气反应:4、氮气的还原性:和氧气反应:5、一氧化氮的还原性:与氧气反应:一氧化氮与氧气混合通入水中: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3)得分:【NOx、NH3的化学性质】1、NO2通入水中:NO2、O2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2、二氧化氮的氧化性:与氨气:;3、实验室制一氧化氮、二氧化氮:4、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氢氧化钠溶液:5、氨水显弱碱性原因:6、用浓硝酸、浓盐酸检验氨气收集满: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4)得分:【NH3、氨盐的化学性质】1、氨具有较强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被氯气(过量)氧化:被氯气(少量)氧化:;还原氧化铜:2、实验室制氨气:3、氯化铵呈酸性原因:4、铵根离子与碱反应:常温:加热:5、氯化铵受热分解:6、碳酸氢铵或碳酸铵受热分解: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5)得分:【硝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与氢氧化铜:与氧化铁反应: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2、强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A、氧化金属单质:浓硝酸与铜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稀硝酸与银反应:稀硝酸与铁(少量)反应:稀硝酸与铁(过量)反应:B、氧化非金属单质:浓硝酸与碳反应:浓硝酸与硫反应:高三化学方程式默写(26)得分:【硝酸的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C、氧化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氧化亚铁反应:稀硝酸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稀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与亚铁离子、碘离子、硫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大量共存的原因:2、不稳定性:3、与部分有机物反应:苯的硝化:甲苯的硝化:。

高中化学方程式附答案

高中化学方程式附答案

无机方程式基础过关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物分别和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共三个方程式。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2、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注意产物颜色), 产物分别和水及二氧化碳反应,共三个方程式。

2Na+O22O2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3、钠与水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2Na+2H2O=2NaOH+H2↑4、铁粉与水蒸汽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3Fe+4H23O4+4H25、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写两个方程式,现象:先沉淀后澄清Ca(OH)2+CO2=CaCO3↓+H2O CaCO3+CO2+H2O=Ca(HCO3)26、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的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钙的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Ca(OH)2+ Ca(HCO3)2=2CaCO3↓+2H2O7、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H2O+CO2=2NaHCO38、加热碳酸氢钠2NaHCO32CO3+H2O+CO2↑9、铝粉、氢氧化钠和水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10、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11、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12、氯化铝和氨水的反应(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Al 3++3NH 3·H 2O=Al(OH)3↓+3NH 4+13、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要求书写三个离子方程式,分步完成,两个分方程式,一个总方程式。

注意反应现象,熟悉对应坐标图像)分:AlO 2-+H ++H 2O=Al(OH)3↓ Al(OH)3+3H +=Al 3++3H 2O 总:AlO 2-+4H += Al 3++2H 2O14、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要求书写三个离子方程式,分步完成,两个分方程式,一个总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默写

高中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默写

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离子方程式: ⑦※⑧ 离子方程式:⑨ ※⑩ ⑾ ⑿ ⒀※⒁ ※⒂⒃ 离子方程式 ⒄ 离子方程式:补充:①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HCO 3 : Ca(OH)2+NaHCO 3=CaCO 3↓+NaOH +H 2OCa 2++OH -+HCO 3-=CaCO 3↓+H 2O②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 3 : Ca(OH)2+2NaHCO 3=CaCO 3↓+Na 2CO 3+2H 2OCa 2++2OH -+2HCO 3-=CaCO 3↓+CO 32-+2H 2O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 ② ※③ 离子方程式:④ 离子方程式: ※⑤ 离子方程式:⑥ ⑦ 离子方程式: ⑧ ☆⑨※⑩ 离子方程式:☆⑾ ⑿3、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 ⑧※⑨ (现象: ) ⑩ ⑾ ⑿⒀ (离子: )NaCl Na NaOH Na 2CO 3 NaHCO 3 NaCl Na 2O Na 2O 2 ① ② ③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④ Fe 3O 4 Fe FeCl 2 Fe(OH)2 Fe(SCN)3 FeCl 3 Fe(OH)3 Fe 2O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⒁ ⒀ Al Al 2O 3 A l (O H )3 KAl(SO 4)2 NaAlO 2 AlCl 3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⑧ ⑨ ⑩ ⑾ ⑿4、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 ② ※③(刻蚀玻璃) ④⑤ 或 ※⑥ ※⑦ ⑧ ⑨5、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 ② ③ 离子方程式 ④※⑤ 离子方程式: ※⑥ 离子方程式 ※⑦※⑧ 离子方程式: ※⑨工业制漂白粉※⑩漂白粉的漂白原理6、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② ※③ ④ ⑤⑥ ⑦※⑧ 离子方程式※⑨ 离子方程式※⑩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① ※② ※③ 离子方程式 以上三个反应为“雷雨发庄稼”原理 ※④ Cu +4HNO 3(浓) 离子方程式: 或 C +4HNO 3(浓) 或硝酸见光易变黄的原因※⑤ 离子方程式 ⑥ 合成氨反应是人工固氮的主要途径⑦ ⑧补充:NH 4HCO 3 △NH 3↑+H 2O+CO 2↑ 氨气与酸均能反应生成铵盐,且与挥发性酸(如浓HCl 、浓HNO 3)相遇时空气中有白烟,铵盐受热都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分解出氨气,如NH 4NO 3、(NH 4)2SO 4※⑧NH 4Cl +NaOH※⑧ 实验室制氨气,此反应为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附答案)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附答案)

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附答案)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一1.钠块在空气中变暗:2.钠在空气中燃烧:3.钠与熔融四氯化钛(TiCl4)反应:4.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钠与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6.钠与硫酸铜溶液:7.氧化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9.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氧化剂:还原剂:1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13.电解熔融氯化钠:14.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离子方程式:__ ________________15.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16.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 17.碳酸氢钠与盐酸: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 18.碳酸氢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19.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20.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21.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 22.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SO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23.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SO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24.向碳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稀盐酸: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向碳酸钠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 26.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二1.铝与氧气的反应:2.铝与氧化铁反应(铝热反应):氧化剂:还原剂:3.铝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铝和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氧化铝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氧化铝和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氢氧化铝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氢氧化铝和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氢氧化铝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硫酸铝与过量氨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AlCl3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HCl: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HCl: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5.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7.电解熔融氧化铝:18.明矾净水原因:19.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电解熔融氯化镁:25.镁与热水反应:26.碳酸氢钙溶液与醋酸反应: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三1.铁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与硫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__3.铁在氯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___4.铁与碘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铁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铁与氯化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铁和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8.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9.氧化铁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0.CO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氢氧化铁加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除去FeCl2中的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17.FeCl2和Cl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FeCl3和Cu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19.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氯化铁溶液跟少量锌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25.镁与氮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26.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四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化氢气体与氯化铁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 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硫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 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硅与氧气加热:_______________ ______11.硅与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_______________ ______13.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二氧化硅与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___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___18.硅酸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____________ 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____________ 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二氧化硅与纯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2.二氧化硅与石灰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3.加热硅酸:_______________ ______24.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陌生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陌生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陌生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 、NO 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 2)2。

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 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NO -2+2H +===NO -3+2NO ↑+H 2O 2.生产硫化钠大多采用无水芒硝(Na 2SO 4)-碳粉还原法,若煅烧所得气体为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写出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Na 2SO 4+8C=====高温3Na 2S +4CO ↑+4CO 2↑3.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 2SO 3溶液,将废液中的I 2还原为I -,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SO 2-3+I 2+H 2O===2I -+SO 2-4+2H +4.向含Cr 2O 2-7的酸性废水中加入FeSO 4溶液,使Cr 2O 2-7全部转化为Cr 3+。

高三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

高三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

有机化学方程式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烃1、等体积甲烷和氯气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烷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烷烃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烯通入溴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烯水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乙烯聚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室制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单烯烃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3-丁二烯聚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3-丁二烯与氢气(1,4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3-丁二烯与氢气(1,2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乙炔使溴水褪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炔和氯化氢等体积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氯乙烯聚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乙炔聚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实验室制乙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苯和液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苯的硝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苯的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苯与氢气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苯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制三硝基甲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烃的衍生物1、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溴乙烷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和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和溴化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醇被缓慢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醇和乙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醇分子内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乙醇分子间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苯酚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苯酚显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苯酚和溴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乙醛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乙醛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醛的银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乙酸和碳酸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乙酸和氢氧化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乙酸和乙醇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乙酸乙酯碱性条件下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

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

乙烯与溴水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
班别姓名
5、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氧化反应)
16、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生成乙烯。

分子内脱水。

17、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40℃生成乙醚。

分子间脱水。

22、乙醛还原氢氧化铜:
27、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皂化反应)
29、两分子乳酸脱去两分子水:
2CH3CHOHCOOH
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答案
班别姓名
CxHyOz + (x+y/4-z/2)O2 xCO2 + y/2H2O
11、乙炔的制取:CaC2+2H2O HCCH↑+Ca(OH)2
16、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生成乙烯。

分子内脱水。

CH3CH2OH H2C=CH2↑+H2O
17、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40℃生成乙醚。

分子间脱水。

新课标选修5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_答案和题目

新课标选修5有机化学方程式默写_答案和题目

光照Ni△催化剂△催化剂Fe/FeBr3浓硫酸55~60℃Ni△H2O△浓硫酸140℃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方程式过关默写内容和题目一、烷烃:1. 甲烷与氯气光照生成一氯甲烷CH4 + Cl2CH3Cl + HCl二、烯烃:1.乙烯与氢气(加成反应) CH2 = CH2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反应2Br—CH2Br3.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CH2 = CH2Cl4.乙烯与水(加成反应)CH2 = CH2 + H25.乙烯生成聚乙烯(加聚反应)nCH26.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CH2 = CH——CH3或CH3—CH2—CH2Cl7. 丙烯生成聚丙烯(加聚反应)8.1,3—丁二烯与溴的1、2加成CH2=CH-CH=CH2 + Br2 CH2Br-CHBr-CH=CH29.1,3—丁二烯与溴的1、4加成CH2=CH-CH=CH2 + Br2 CH2Br-CH=CH-CH2Br10. 1,3—丁二烯与乙烯成环(1、4加成新应用)11.1,3—丁二烯生成聚合物(加聚反应) nCH2=CH-CH=CH2-CH=CH-CH2]n三、炔烃:1.乙炔与足量氢气(加成反应) CH≡CH + 2H2 CH3-CH32.乙炔制氯乙烯(加成反应)CH≡CH + HCl H2C=CHCl3.乙炔生成聚乙炔(加聚反应)nCH≡CH [ CH=CH ]n四、苯及其同系物:1.苯与液溴(取代反应2 Br + HBr2.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取代反应+ HO-NO2 NO2 +H2O3. 苯与氢气(加成反应)+ 3H24. 甲苯与溴蒸气光照(取代反应)5. 甲苯与液溴对位(取代反应)6.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取代反应)7.甲苯与氢气的反应五、卤代烃:1.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水解或取代反应)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2.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消去反应,标断键)3. 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消去反应,简式)六、醇1.乙醇与钠(取代反应) 2CH3CH2OH+2Na →2ONa + H2↑2.乙醇与氢溴酸(取代反应) CH3CH2OH+HBr(浓3CH2Br + H2O3.乙醇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标断键位置) CH3OH+HOCH2CH3 CH3CH2OCH2CH3+H2O 4.乙醇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结构式,断键位置)5.乙醇的消去反应(结构简式) CH3CH2OH CH2 = CH2↑+ H2O浓硫酸170℃+ Br2光照+ HBr32Br+ Br2+ HBrFe/FeBr333+ 3H233-NO2+3H2O浓硫酸55~60℃NO2NO2O2NCH3+ NaOH 醇△C CHBrHH HH C CHHHH + NaBr +H2O醇△CH3CH2Br+ NaOH CH2= CH2+ NaBr +H2OCH3[ 2CH ]nnCH2 = 3催化剂CHHH CHHO H CHH CHH + H2O浓硫酸170℃Ni △ 催化剂 △△ △ 稀硫酸 △△ 6. 乙醇的催化氧化(结构式,标断键位置) 7. 乙醇的催化氧化(结构简式)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8.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标断键位置) 9.1-丙醇催化氧化反应2CH 3CH 2CH 2OH+O 23CH 2CHO + 2H 2O 10.2-丙醇催化氧化反应(标断键位置) 七、酚1.苯酚与钠(取代反应) 2.苯酚与氢氧化钠(3.苯酚与碳酸钠(4.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 2 5.苯酚与浓溴水(取代反应)6. 苯酚遇FeCl 3溶液显 紫 色八、醛、酮 1.乙醛与氢气(还原/加成反应) 或CH 3CHO + H 2 CH 3CH 2OH 2. 乙醛的催化氧化 或2CH 3CHO + O 2 2CH 3COOH 3. 乙醛与银氨溶液(氧化反应) CH 3CHO+2Ag(NH 3)2OH CH 3COONH 4 +2Ag↓+3NH 3+H 2O4.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氧化反应) CH 3CHO+2Cu(OH)2 + NaOH CH 3COONa+Cu 2O↓+3H 2O5. 甲醛与银氨溶液(氧化反应) HCHO+4Ag(NH 3)2OH (NH )CO 3 +4Ag↓+6NH 3+2H 2O6. 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氧化反应) HCHO+4Cu(OH)2+ 2NaOH 2CO 3+2Cu 2O↓+6H 2O 7.丙酮与氢气的反应(还原/加成反应) 九、羧酸1.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CH 3COOH+NaHCO 3 CH 3COONa+H 2O+CO 2↑ 2.乙二酸与乙二醇成六元环(酯化/取代反应) 十、酯1.乙酸乙酯酸性条件下水解CH 3COOCH 2CH 3 +H 2O CH 3COOH+CH 3CH 2OH 2.乙酸乙酯碱性条件下水解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 + CH 3CH 2OH 十一、高分子合成 1.苯乙烯的加聚反应聚苯乙烯 泡沫塑料) 2.氯乙烯的加聚反应 (聚氯乙烯 PVC 管材) 3. 乳酸的缩聚反应(4.乙二酸与乙二醇的缩聚反应 5.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反应(涤纶)Cu/Ag △ Cu/Ag + CO 2 + H 2O + NaHCO 3 C + O 浓硫酸 △ CH 2 OH C O OH CH 2 HO HO C +2H 2O O CH 2 C O CH 2 O O 2CH 3 C O CH 3 + O 2 Cu/Ag △ +2H 2O 3 C H H 2H C HH O H + 2H 2O + O 2C H H 2H C H O Cu/Ag △催化剂 △ n CH C n OH CH 3 C O OH CH 3 H OH +(n-1)H 2O CH O O ] [ n 催化剂 △ +(2n-1)H 2O n HO CH 2 OH HO + HO [ CH 2 O ] n H CH 3 C O H + H 2 Ni △ CH 3 C OH H 2 (乙醇) 2↑+ H 2O + Na 2 NaHCO 3 +3Br 2 ↓+3HBr OH Br Br Br OH C CH 3 + H 2 H 3C O Ni △ CH CH 3CH 3C n[CH CH 2] n n 催化剂 △ [C C O CH 2 CH 2 O] nC O OH H HO +(2n-1)H 2O n HO CH 2 OH C O HO + O O [CH CH 2] n Cl 2CH 3 C O H + O 2 催化剂△ 2CH 3 C O CH 3 OH + HOCH 2CH 3 CH 3COOCH 2CH 3 +H 2O 浓硫酸 △ O C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方程式默写题目一、烷烃:1. 甲烷与氯气光照生成一氯甲烷二、烯烃:1.乙烯与氢气的反应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3.乙烯与氯化氢的反应4.乙烯与水的反应5.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6.丙烯与氯化氢的反应7. 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反应8.1,3—丁二烯与溴的1、2加成9.1,3—丁二烯与溴的1、4加成10.1,3—丁二烯乙烯成环10.1,3—丁二烯生成高聚物的反应三、炔烃:1.乙炔与足量氢气的反应2.乙炔制氯乙烯的反应3.乙炔生成聚乙炔的反应四、苯及其同系物:1.苯与液溴的反应2.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的反应(60℃)3.苯与氢气的反应4. 甲苯与溴蒸气气光照反应5. 甲苯与液溴反应(对位) 6.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的反应7.甲苯与氢气的反应五、卤代烃:1.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水解反应2.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消去反应,标断键)3. 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消去反应,简式)六、醇1.乙醇与钠的反应2.乙醇与氢溴酸的反应3.乙醇分子间脱水(成醚,标断键位置)4.乙醇消去反应(结构式,标断键位置)5.乙醇的消去反应(结构简式)6.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结构式,标断键位置)7.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结构简式)8.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标断键位置) 9.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10.2-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标断键位置)七、酚1.苯酚与钠的反应2.苯酚与氢氧化钠的反应3.苯酚与碳酸钠的反应4.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5.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6. 苯酚遇FeCl溶液显色3八、醛、酮1.乙醛与氢气的反应2. 乙醛的催化氧化3. 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4.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5. 甲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6. 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7.丙酮与氢气的反应九、羧酸1.醋酸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2.乙二酸与乙二醇酯化成六元环十、酯1.乙酸乙酯酸性条件下水解2.乙酸乙酯碱性条件下水解十一、高分子的合成1.苯乙烯的加聚反应(泡沫塑料)2.氯乙烯的加聚反应(PVC管材) 3.乳酸(α-羟基丙酸)的缩聚反应(可吸收缝合线)4.乙二酸与乙二醇的缩聚反应5.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反应(涤纶)。

化学方程式汇总默写

化学方程式汇总默写

钠的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的默写一、氧化钠(化学式与物理性质) 1.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2.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3.氧化钠与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二、过氧化钠(化学式、俗称与物理性质)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6.过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三、氢氧化钠(化学式与物理性质)碱的通性:a:b:碱+酸=盐+水化学方程式c:化学方程式d:化学方程式四、碳酸钠(化学式、俗称与物理性质)7.向碳酸钠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化学方程式a:b:离子方程式a:b:8.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9.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10.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五、碳酸氢钠(化学式、俗称与物理性质)9.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10.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11.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12.碳酸氢钠与少量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13.碳酸氢钠与过量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14.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15.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16.十水合碳酸钠的风化化学方程式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一、铝1、铝在氧气中燃烧:;2、铝在氯气中燃烧:;3、铝与硫共热:;4、铝与稀硫酸反应:;5、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6、铝与浓硫酸共热:;7、铝与浓硝酸共热:;8、铝与稀硝酸反应:;9、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11、铝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12、铝与四氧化三铁高温共热:;13、铝与氧化铜高温共热:;14、铝与二氧化锰高温共热:;二、氧化铝1、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2、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电解氧化铝的熔融液:;三、氢氧化铝1、氢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加热氢氧化铝:;四、硫酸铝1、硫酸铝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2、硫酸铝的水溶液呈酸性:;3、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6、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7、向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8、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9、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10、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11、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1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1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氢化钠溶液:;14、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溶液:;15、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偏铝酸钠溶液:;五、偏铝酸钠1、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2、偏铝酸钠溶液滴入少量盐酸:;3、向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7、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8、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1、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1) Fe在纯O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2) Fe与S的反应:化学方程式:;(3) Fe与Cl2点燃:化学方程式:;(4) Fe与I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铁与水反应:(1)与水蒸汽反应:化学方程式:;(2)常温下,铁与水不起反应,但潮湿的空气里形成原电池,铁易被腐蚀,最终形成铁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钠及其重要化合物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OClH1.钠在氯气中燃烧2.钠与硫化合3.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4.钠在空气中燃烧5.过量钠与盐酸反应6.钠与水反应(离子~)7.Na2O溶于盐酸8.Na2O与CO2化合9.Na2O与水化合10.Na2O暴露空气中变色11.CO2通过Na2O212.Na2O2投入水中(化学~)13.Na2O2投入水中(离子~)14.Na2O2投入盐酸(离子~)15.少量CO2通入烧碱溶液(离子~)16.少量烧碱溶液吸收CO2(离子~)17.足量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离子~)18.小苏打受热分解19.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离子~)20.小苏打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离子~)21.往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离子~)22.往纯碱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离子~)23.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24.电解饱和食盐水(离子~)25.电解熔融氯化钠26.饱和食盐水中先通NH3再通CO227.石灰纯碱法制备烧碱28.NaHSO4与NaHCO3溶液反应(离子~)29.Na投入CuSO4溶液(离子~)30.Na2O2投入足量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31.Na218O2与水反应32.SO2通过Na2O233.Ba(OH)2溶液与少量NaHCO3溶液混合(离子~)34.标况下6.72LCO2通入400mL1 mol·L-1烧碱溶液(离子~)35.等物质的量的FeSO4溶液与Na2O2充分反应(离子~)36.将Na2O2投入Na2S溶液(离子~)37.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混合第二部分 钙、镁及其重要化合物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2233)2N 2O H 通钙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Ca N 24通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3N2与水反应3.Mg3N2溶于硝酸4.镁粉使溴水褪色5.镁与水反应6.MgO与水反应7.MgO溶于盐酸(离子~)8.MgO与CO2混合加热9.Mg(OH)2溶于盐酸(离子~)10.Mg(OH)2受热分解11.从海水中提取镁制备金属镁所有反应的方程式(如果是离子反应写离子方程式)12.加热MgCO3浊液13.过量CO2通入MgCO3浊液14.高温煅烧Ca(HCO3)2固体15.Mg(HCO3)2溶液与过量烧碱溶液混合(离子~)16.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直至过量17.过量CO2通入石灰水(离子~)18.石灰石溶于醋酸(离子~)19.饱和CaCl2溶液中滴加足量浓烧碱溶液(离子~)20.煅烧石灰石21.工业上用石灰石、纯碱、石英制玻璃的主要反应22.Cl2通入石灰浊液制备漂白粉23.工业上用石灰石吸收有毒SO2得到石膏第三部分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KAl(SO 4)2O H 2O H 212.1.Al 溶于盐酸(离子~)2.Al 溶于烧碱溶液(离子~)3.Al 高温下与Fe 3O 4反应4.工业电解熔融Al 2O 3制备Al5.Al 2O 3溶于盐酸(离子~)6.Al 2O 3溶于烧碱溶液(离子~)7.AlCl 3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离子~)8.往AlCl 3溶液滴加烧碱溶液直至过量(离子~)9.AlCl 3溶液与过量烧碱溶液混合(离子~)10.往NaAlO 2溶液通入过量CO 2(离子~)11.往NaAlO 2溶液滴加盐酸溶液直至过量(离子~)12.NaAlO 2溶液与过量盐酸溶液混合(离子~)13.Al(OH)3受热分解14.明矾溶于水形成净水剂(离子~)15.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离子~)16.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Al2(SO4)3与小苏打溶液混合](离子~)17.NH4Cl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离子~)18.Al4C3与适量水混合19.Al(OH)3的电离20.往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Al3+完全沉淀(离子~)21.往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SO42-完全沉淀(离子~)22.Ba(AlO2)2溶液与少量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3.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反应24.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反应第四部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O34-2+3Na2FeO4O2胶体杀菌消 毒1.Fe溶于盐酸(离子~)2.Fe棒浸入CuSO4溶液(离子~)3.Fe粉、S粉混合加热4.Fe在氯气中燃烧5.Fe在氧气中燃烧6.Fe溶于过量稀HNO37.过量Fe与稀HNO3作用8.Fe粉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9.FeCl2溶液中滴入氯水(离子~)10.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离子~)11.酸性FeSO4溶液中滴入双氧水(离子~)12.酸性FeSO4溶液暴露在空气中(离子~)13.酸性FeSO4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离子~)14.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离子~)15.FeCl3溶液与KI溶液混合(离子~)16.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离子~)17.Fe溶于FeCl3溶液(离子~)18.Cu溶于FeCl3溶液(离子~)19.1~2mL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mL沸水(离子~)20.无水FeCl3暴露空气中产生棕色烟雾21.Cl2通入NaOH、Fe(OH)3混合物中制得高铁酸钠22.FeCl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离子~)23.Fe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离子~)24.往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离子~)25.Fe(OH)2浊液露置空气中变色26.工业炼铁原理(铁矿石以Fe2O3为例)27.等物质的量的FeSO4溶液与Na2O2充分反应(离子~)28.Fe(OH)3溶于氢碘酸(离子~)29.少量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离子~)30.过量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离子~)31.氯气通入FeBr2溶液将其中2/3的Br-氧化(离子~)32.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O2第五部分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2O 3)42+1.Cu 溶于稀硝酸2.Cu 溶于浓硝酸3.用灼热的铜除去氧气4.Cu 在硫蒸气中燃烧5.Cu 在氯气中燃烧6.Cu 溶于浓硫酸7.H 2还原CuO8.CuO 氧化乙醇9.CuO 溶于硝酸(离子~)10.Cu(OH)2溶于醋酸(离子~)11.新制Cu(OH)2氧化乙醛1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13.H 2S 通入CuSO 4溶液(离子~)14.CuSO 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离子~)15.电解CuSO 4溶液(离子~)16.CuSO 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离子~)17.加热条件下用氨还原CuO18.Na 投入CuSO 4溶液(离子~)19.Cu 2O 溶于酸性H 2O 2溶液(离子~)20.Cu 溶于酸性双氧水21.Cu 2S 溶于稀硝酸 22.对苯二甲醛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第六部分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碳及其重要化合物CaO2+NaOH 3)22CO 3Na 2CO 3NaHCO 32222O 2CuO O H 2①①②浓硫酸③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2CaSiO 3Na 2SiO 3H 4SiO 4H 2SiO 3SiF 4SiCl 42C 2CO 3CaO Ca(OH)2CaCO 3CO 2+H 2O H +2O 加热②①③高温①②1.C 燃烧可能反应的方程式2.C还原CuO可能的反应方程式3.工业上用水与煤反应制备氢气4.碳被浓硫酸氧化5.碳在热的浓硝酸中燃烧6.镁在CO2中燃烧7.C与CO2化合8.工业上用C还原SiO2制粗硅9.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10.少量C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离子~)11.Si粉在O2中灼烧12.Si溶于氢氟酸13.Si溶于强碱溶液(离子~)14.SiO2溶于强碱溶液(离子~)15.SiO2与CaO高温下化合16.SiO2溶于氢氟酸17.工业上用石英、石灰石、纯碱制玻璃18.在水玻璃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胶状沉淀19.原硅酸失水最终变成SiO2第七部分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NH 4+N 2O 433OH 2NH ClNH 4HCO OH-Mg 3N 2H 22O 22-I 2+2-2H 21.N 2与O 2反应 2.工业上合成氨 3.Mg 在N 2中燃烧 4.Mg 3N 2与少量水反应 5.Mg 3N 2与过量水反应6.氨与水反应(离子~) 7.浓氨水与浓盐酸靠近产生白烟 8.工业上制硝酸的3个反应 9.实验室制取氨 10.碳铵受热分解 11.将生石灰加入浓氨水12.NH 4Cl 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离子~) 13.NH 4Cl 溶液与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离子~) 14.NH 4Cl 浓溶液与烧碱浓溶液混合(离子~) 15.NO 2变成N 2O 4 16.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17.灼热的C在浓硝酸中燃烧18.铜与浓硝酸反应19.铜与稀硝酸反应20.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假设还原产物为NO)(离子~)21.银溶于稀硝酸(离子~)22.Fe2+溶于稀硝酸(离子~)23.SO2通入稀硝酸(离子~)24.稀硝酸使KI淀粉试纸变蓝(离子~)25.H2S气体通入稀硝酸(离子~)26.NO、O2混合气体(体积比4∶3)溶于水27.NO2、O2混合气体(体积比4∶1)溶于水28.氨与氯气混合产生白烟29.加热条件下用氨还原CuO30.在催化剂条件下用氨清除有毒的NO31.氨在纯氧中燃烧32.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O2 33.NO2与SO2混合34.NH4HCO3溶液与足量热Ba(OH)2溶液反应(离子~)35.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离子~)36.少量NH4HS固体与浓烧碱溶液混合(离子~)37.SO2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第八部分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32Na2SO Na2BaSO42SO2SO3232222223KMnO4/HFe Ca(ClO)2SO3H2SO4SO42-2等1.S的燃烧2.S与H2化合3.用硫粉处理洒落地面的液态汞4.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5.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6.H2S的不完全燃烧7.H2S的完全燃烧8.H2S通入CuSO4溶液(离子~,此反应可用于H2S的检验与吸收)9.实验室用FeS溶于稀硫酸或稀盐酸制备H2S气体(离子~)10.工业上制硫酸的3个反应11.实验室用Na2SO3粉末与浓硫酸制备SO212.SO2溶于过量烧碱(离子~)13.SO2溶于水14.SO2与CaO化合15.Na2SO3溶液(或亚硫酸)暴露空气中变质(离子~)16.少量Mg在SO2中燃烧17.过量Mg在SO2中燃烧18.SO2使氯水褪色(离子~)19.SO2与H2O2反应20.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离子~)21.SO2与H2S混合22.工业上用氨水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23.工业上用石灰石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生成石膏)24.灼热的C与浓硫酸反应25.铜与浓硫酸反应26.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混合27.SO2通过Na2O228.将Na2O2投入Na2S溶液(离子~)29.Cu2O溶于酸性H2O2溶液(离子~)30.Cu溶于酸性双氧水31.NO2与SO2混合32.O3与SO2混合33.O3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离子~)34.S溶于热的烧碱溶液35.SO2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第九部分氯及其重要化合物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相互关系FeClCuClNaClO2光照化1.H2在Cl2中燃烧2.Na在Cl2中燃烧3.Cu在Cl2中燃烧4.Fe在Cl2中燃烧5.Cl2与水的反应(化学~)6.Cl2与水的反应(离子~)7.Cl2通入烧碱溶液(离子~)8.工业上用Cl2与石灰浊液制漂白粉9.Cl2水滴入氢硫酸(离子~)10.Cl2水滴入亚硫酸(离子~)11.Cl2水滴入亚硫酸钠溶液(离子~)12.Cl2水滴入NaBr溶液(离子~)13.Cl2水使KI淀粉试纸变蓝(离子~)14.Cl2水滴入FeSO4溶液(离子~)15.MnO2氧化浓盐酸16.过量CO2通入漂白粉溶液(离子~)17.HClO见光分解18.AgX(X为Cl、Br或I)见光分解19.AgCl浊液中滴入NaBr溶液20.AgBr浊液中滴入NaI溶液(离子~)21.AgNO3溶液中滴入氨水直至沉淀恰好溶解(离子~)22.氨与氯气混合产生白烟23.Fe(OH)3溶于氢碘酸(离子~)24.少量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离子~)25.过量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离子~)26.甲苯与氯气混合光照27.氯气通入FeBr2溶液将其中2/3的Br-氧化(离子~)28.Cl2与热、浓KOH反应(产物之一可用于实验室制O2)29.KMnO4常温下可将盐酸氧化成氯气(离子~)11 Mg2++2OH-=Mg(OH)2↓,Mg(OH)2+2H+=Mg2++2H2O,MgCl2·6H2O Cl H MgCl2+6H2O,MgCl2(熔融)通电Mg+Cl2↑12 MgCO3+H2O Mg(OH)2+CO2↑13 CO2+H2O+MgCO3=Mg(HCO3)214 Ca(HCO3)2CaCO3+CO2↑+H2O,CaCO3高温CO2↑+CaO15 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16 CO2+Ca(OH)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17 CO2+OH-=HCO3-18 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19 Ca2++2OH-=Ca(OH)2↓20 CaCO3高温CO2↑+CaO21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SiO2+CaCO3高温CaSiO3+CO2↑2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3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第三部分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答案1 2Al+6H+=2Al3++3H2↑2 2Al+2OH-+2H2O=2AlO2-+3H2↑3 8Al+3Fe3O4高温9Fe+4Al2O34 2Al2O3(熔融)通电冰晶石4Al+3O2↑5 Al2O3+6H+=2Al3++3H2O6 Al2O3+2OH-=2AlO2-+H2O7 Al3++3NH3·H2O=Al(OH)3↓+3NH4+8 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9 Al3++4OH-=AlO2-+2H2O 10 CO2+AlO2-+2H2O=Al(OH)3↓+HCO3-11 AlO2-+H++H2O=Al(OH)3↓,Al(OH)3+3H+=Al3++3H2O12 AlO2-+4H+=Al3++2H2O 13 2Al(OH)3Al2O3+3H2O14 Al3++3H2O Al(OH)3(胶体)+3H+15 Al3++3AlO2-+6H2O=4Al(OH)3↓16 Al3++3HCO3-=Al(OH)3↓+3CO2↑17 NH4++AlO2-+H2O=Al(OH)3↓+NH3↑18 Al4C3+12H2O=4Al(OH)3+3CH4↑19 AlO2-+H++H2O Al(OH)3Al3++3OH-1 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2 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3 Ba2++2AlO2-+2H++SO42-+2H2O=2Al(OH)3↓+BaSO4↓4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Ba(OH)2少量】5 NH4++Al3++2SO42-+2Ba2++5OH-=AlO2-+2BaSO4↓+2H2O+NH3·H2O【Ba(OH)2过量】1 N 2+O 2放电2NO2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3 N 2+3Mg点燃Mg 3N 24 Mg 3N 2+6H 2O =3Mg(OH)2+2NH 3↑5 Mg 3N 2+8H 2O =3Mg(OH)2↓+2NH 3·H 2O6NH 3 + H 2ONH 3·H 2ONH 4+ + OH -7 HCl +NH 3=NH 4Cl 8 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 =2HNO 3+NO9 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10 NH 4HCO 3CO 2↑+NH 3↑+H 2O11CaO +NH 3·H 2O =Ca(OH)2+NH 3↑12 NH 4++OH -=NH 3·H 2O 13 NH 4++OH -NH 3↑+H 2O 14 NH 4+ +OH -=NH 3↑+H 2O15 2NO 2N 2O 416 4HNO 3或光照4NO 2↑+O 2↑+2H 2O174HNO 3(浓)+CCO 2↑+4NO 2↑+2H 2O18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19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20 3Fe +8HNO 3(稀)=3 Fe (NO 3)2+2NO ↑+4H 2O 21 3Ag +4HNO 3(稀)=3AgNO 3+NO ↑+2H 2O 22 3Fe 2++4H ++NO 3-=3Fe 3++NO ↑+2H 2O 23 3SO 2+2H 2O +2NO 3-=3SO 42-+2NO ↑+4H + 24 8H ++2NO 3-+6I -=3I 2+2NO ↑+4H 2O 25 3H 2S +2NO 3-+2H +=3S ↓+2NO ↑+4H 2O 26 4NO +3O 2+2H 2O =4HNO 3 27 4NO 2+O 2+2H 2O =4HNO 328 3Cl 2+8NH 3=6NH 4Cl +N 2 29 2NH 3+3CuO 3Cu +N 2+3H 2O30 4NH 3+6NO催化剂△5N 2+6HO314NH 3+3O 2(纯氧)点燃2N 2+6H 2O32 24FeSO 4+30HNO 3=8Fe(NO 3)3+8Fe 2(SO 4)3+3N 2O ↑+15H 2O 33 NO 2+SO 2=SO 3+NO 34 NH 4++HCO 3-+Ba 2++2OH -BaCO 3↓+NH 3↑+2H 2O35 HSO 3-+OH -=SO 32-+H 2O36NH 4++HS -+2OH -=NH 3↑+S 2-+2H 2O373SO 2+2H 2O +3Ba 2++2NO 3-=3BaSO 4↓+2NO ↑+4H +1 S+O2点燃SO2 2 S+H2H2S3 S+Hg=HgS4 S+Fe FeS5 S(g)+2Cu点燃Cu2S6 2H2S+O2=2S+2H2O7 2H2S+3O2点燃2SO2+2H2O 8 Cu2++H2S=CuS↓+2H+9 FeS+2H+=Fe2++H2 S↑10 S+O2点燃SO2或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2SO2+O2催化剂2SO3,SO3+H2O=H2SO411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12 SO2+2OH-=SO32-+H2O 13 SO2+H2O H2SO314 CaO+SO2=CaSO315 2SO32- (H2SO3)+O2=2SO42-(4H++2SO42-) 16 2Mg+SO2点燃2MgO+S17 3Mg+SO2点燃2MgO+MgS18 SO2+Cl2+2H2O=2Cl-+4H++SO42-19 SO2+H2O2=H2SO420 5SO2+2MnO4-+2H2O=2Mn2++5SO42-+4H+21 2H2S+SO2=3S+2H2O22 SO2+2NH3·H2O=(NH4)2SO3+H2O或SO2+NH3·H2O=NH4HSO323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24 2H2SO4(浓)+C CO2↑+2SO2↑+2H2O25 2H2SO4(浓)+Cu CuSO4+SO2↑+2H2O26 Na2S2O3+H2SO4=Na2SO4+H2O+S↓+SO2↑27 Na2O2+SO2=Na2SO428 Na2O2+S2-+2H2O=2Na++S↓+4OH-29 Cu2O+H2O2+4H+=2Cu2++3H2O 30 Cu+H2O2+2H+=Cu2++2H2O31 NO2+SO2=SO3+NO 32 O3+SO2=SO3+O233 O3+2I-+H2O=I2+2OH-+O234 3S+6OH-2S2-+SO32-+3H2O 35 3SO2+2H2O+3Ba2++2NO3-=3BaSO4↓+2NO↑+4H+1 H2+Cl2 点燃2HCl 2 2Na+Cl2点燃2NaCl3 Cu+Cl2 点燃CuCl2 4 2Fe+3Cl2点燃2FeCl35 Cl2+H2O HCl+HClO6 Cl2+H2O Cl-+H++HClO7 Cl2+2OH-=Cl-+ClO-+H2O8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9 H2S+Cl2=S↓+2H++2Cl-10 H2SO3+Cl2+H2O=2Cl-+4H++SO42-11 SO32-+Cl2+H2O=2Cl-+2H++SO42-12 Cl2+2Br-=Br2+2Cl-13 Cl2+2I-=I2+2Cl-14 2Fe2+ + Cl2=2Fe3+ + 2Cl-15 MnO2+4HCl(浓)MnCl2+Cl2↑+2H2O16 ClO-+CO2+H2O=HClO+HCO3-17 2HClO光照2HCl+O2↑18 2AgX光照2 Ag+X219 AgCl+NaBr=AgBr+NaCl20 AgBr+I-=AgI+Br-21 Ag++NH3·H2O=AgOH↓+NH4+,AgOH+2NH3·H2O=[Ag(NH3)2]++OH-+2H2O22 3Cl2+8NH3=6NH4Cl+N223 2Fe(OH)3+6H++2I-=I2+2Fe2++6H2O24 2Fe2++Cl2=2Fe3++2Cl-25 2Fe2++4I-+3Cl2=2Fe3++2I2+6Cl-26 CH3Cl2CH2ClClH++光照27 6Fe2++8Br-+7Cl2=6Fe3++4Br2+14Cl-28 3Cl2+6OH-5Cl-+ClO3-+3H2O29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