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之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绩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20之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20之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之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之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知道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运算方法,并通过公道的练习到达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形中学习数学知识。
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定一个真实的情形,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运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体会,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摸索,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运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成心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推敲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现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示学生独立视察发觉,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换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全的进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20之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之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之内加减法和20之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不足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00字(4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不足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00字(4篇)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不足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00字篇一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看动画等激起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本着上述思想,通过创设让学生点燃生日蜡烛、给小动物找家等情境,将学生带到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
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了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一个摆总数,另一个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小棒,然后讨论列式计算。
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学生学习破十法时,通过摆小棍,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的表象,然后利用表象,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我在13-9这道题的下面用连线把学生用小棍操作的过程表示出来,边画连线边让学生观察是分以下几步算的':第一步:老师用红笔把个位上的3和9描出来,学生知道了是“看个位3减9不够减。
”第二步:老师标出以下连线。
学生回答:算10-9=1。
第三步:老师写出数字3。
学生回答;算1+3=4。
这时,学生根据连线完整地叙述出13-9的计算过程是:个位3减9不够减,用10-9=1,1+3=4,所以13-9=4。
最后,我们把这三步过程概括为六个字:一看二减三加。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7篇)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7篇)《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7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由于本单元内容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一部分学生直接通过“想加算减”,就能比较顺利地学会20以内的减法,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加法不够熟练,在初学减法时会感觉无从下手。
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例1教学十几减9,情境图引出的是13-9的计算,学生摆出13根小棒(左边10根,右边3根)后,要从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体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意识是不明显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数出9根拿掉,(其中有从左边开始数的,也有从右边开始数的)然后数数还剩4根,知道了13-9=4。
至于从哪部分里拿走了9根,体现了怎样的计算方法?学生是不明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所以,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就在黑板上画小棒,再现了学生的拿法:(一)从左边起数出9根拿走,其实就是先从几里减去了9?剩下几根?右边本来有几根?一共剩下几根?边讲边板书:10-9=11+3=4。
(二)从右边起数出9根拿走的,先引导学生看清楚,13可以分成10和3,说一说你是先拿走了几根?这时剩下几根?还要再拿走几根,为什么?最后剩下几根?板书:13-3=1010-6=4。
我的意图是:学生有了这样的操作方法,教师就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这种方法,使学生基于操作的感性认识抽象成数学思维,掌握口算方法后,就可以将方法迁移到不同的题目上去了。
但是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抽象过程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第二种方法,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先要想13-3=10,由此我觉得,这个抽象的过程应逐步过渡,给学生一个认识上的坡度,使他们的思维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合适。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局部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到达一定的纯熟程度,实在为以后学习打好根底。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历,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根底展开想象和考虑,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详细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进步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展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敏、有趣的方法进步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展探究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好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局部学生是有学习根底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
所以孩子们学习这局部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异。
大局部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6篇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6篇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
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把握的并不是太好。
教材采纳“森林餐厅”的情境,将13-6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取6个杯子的问题,比拟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取法。
不同的取法对应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取杯子的方法并不困难,且学生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转化成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受着数学化的过程。
在情境的帮忙下,学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后,在让学生练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
计算后,让学生先说方法,再用小棒把计算方法演示出来帮忙孩子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先分哪个数,如何分?分过后再怎么算?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许多学生不情愿听。
这时候,嘉奖仔细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展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典范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
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
数学学问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学生经受了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建构自己的学问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
由于每个孩子的学问贮备与阅历积存都是不一样的,对于13-6这样的问题,不同孩子在解决过程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经受算法多样的根底上,结合着自己的.推断、理解、内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根底上就可能获得不同的提高。
因此,在练习时,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也表达出不同的要求,力量强的孩子可以选择直接计算,力量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小棒等学具的帮忙下计算。
“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拟简单发觉,在平常的计算中也用得比拟多,由于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熟悉规律。
但是需要让学生不仅对数有这样的感知,也能通过肯定量的训练,逐步的意识到数量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这样的加减关系,这就是本学期后面马上也学到的加减法关系,在这节课中进展渗透与孕伏。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在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部分知识时,原来我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36+8=44后,问:“这个4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让学生自己想,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在我班教学时,学生中产生了许多种算法:(1)用计数器算;(2)列竖式算;(3)从36起连加8个1;(4)把36看成40,40+8=48,48-4=44;(5)把36中的6和8里的4凑成10,左边变成40,40+4=44;(6)把右边的8和左边的2凑成10,左边变成34,34+10=44;(7)把8看成10,36+10=46,46-2=44;(8)6+8=14,30+14=44;(9)摆小棒算…教师在学生说不同算法时适当点拨竖式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满十进一。
可是,在上课的前一天见这里的学生时,我出了一道12+13这样的不进位加法题,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算的,结果全班竟然只有两种算法:即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和列竖式计算。
我想,也许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太深了,所以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策略。
上课时,这个班级的学生果然没有说出其他更多的算法。
所以,我只能牵一牵,放一放,努力去适应学生了。
另外,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要注意培养学生平日的一些学习方法。
比如,摆小棒的训练等。
还有,我觉得本课中用3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这个设计很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
如果这一环节只让孩子们凭空想像着买东西,效果并不一定好。
因为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还不太丰富,所以不如设计出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脑图画,让他们感到更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如果在通过摆小棒讲清竖式的算理之后,再回过头来对照着黑板上的竖式一一对应地讲一下,效果会更好一些。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给出的条件问题直接计算,到根据情景和信息提出问题再计算,最后到完全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谈话的方式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情境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并体现了层次性。
上完课的第一感受:学生的回答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回答问题还是比较积极的,至少比我想象的要积极,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问题在于我自己的引导。
让我觉得引导的不够巧妙。
经过领导与同事推心置腹地评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1、没有根据算式来理解图意,对题目的意思没有理解;2、在做一做的环节中,处理得不是很好,使得学生对题目没有完全理解。
3、本想从扶到放,结果好像并没有真正放手。
4、在教学语言上我觉得还是不够好。
基于以上问题,我深刻反思,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数学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经验不足。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1、应结合图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识图,读文字,只有理解了图才能提问题。
(最好让学生点着读,养成良好的读书、搜集信息的好习惯。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直观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减法和加法。
3、“还剩多少人没来?”当学生回答之后,我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问法。
“还可以怎么问?”学生可能回答:“还有几人没来?还差几人没来?“再让学生选取最合适的问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推荐14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推荐14篇〕篇1:《 20以内退位减法》数学教学反思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玩耍。
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
师:在你观察的同时,发现信息没有?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会解答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发现的问题多,解决的方法好?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捉迷藏游戏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
学生说得太好啊!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游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
总之,从上学期就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1、找信息。
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根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那么,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历。
在教学这一个单元时,我是通过预设生活问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孩子们有了认知的欲望,有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然后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小棍。
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通过孩子汇报、表演、分析^p 、比照不同方法的利与弊,达成共识,找到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最正确途径。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分享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学资源,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形成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共同语言和文化。
需要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坦诚交流和主动反思,从而将教学反思带向更加深入和实践的层面。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
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
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
”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
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
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
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
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
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
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秀6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优秀6篇)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因此在课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得出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理解了算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使知识条理、系统化。
在教学新课时,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
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并在练习中强化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在算理与算法上的不同,从而突破本课学习的难点。
2、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数学一题算法多样化。
当然在本课的学习中,个别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太好,因此,计算时出现错误和不熟练现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中应多重视,并于课后多辅导,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帮助他们,使其不断进步,不掉队。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二昨天上了一节第一单元的复习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先按照我自己的备课,我是完全按照书上题目的呈现进行教学的,在备课中,我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的不足,我忽略了本课的重点,在学习减法表上,发现减法表的规律,通过唐老师的指点,我知道了,重点要突出表中的三个重要的规律:竖着看:减号后面的数相同,横着看,减号前面的数相同,斜着看,得数相同。
所以这节课我以这张表为开始,慢慢发散题目。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课堂组织还要再抓紧。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他们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
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
如在教学例一时,我设计用两种颜色(10根红小棒、5黄小棒),让学生思考:从15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黄小棒合起来就是15-9的结果。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生计算方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
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
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平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习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
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
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
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
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
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
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2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本单元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最后一小节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这一节内容在全单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整理大量算式并从中找到规律是个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没有一开始出示完整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归纳,而是充分考虑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加以适当的处理。
我先出示一张有空缺的减法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算式寻找规律把表填完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积极投入。
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再让学生描述一行或一列的`具体规律(竖着看,第一列有什么规律?第二列呢?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第一行有什么规律?第二行呢?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引导他们由发现列或行的得数规律入手,去寻找、归纳行或列的算式规律。
这样,填表说理由——看表说规律——重新构建表格,螺旋反复,逐步递进,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有效强化了对整个表格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我认为我在本次教学中基本达到了这个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整理和复习是我们平常教学中老师经常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因而今天的教学中我也是比较保守的完成教学,因为在一年第一学期的整理10以内加法表和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就曾运用这样的整理方式,所以今天对学生我是比较放心的。
我觉得根据学生的表现,在根据规律来补充表格这个环节是否可以设计得更开放?如果充分引导学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规律以后,是否可以让他们自己根据规律去有创造性地排列出一个表格呢?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2023年《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
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
为了让他们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
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
如在教学例一时,我设计用两种颜色(10根红小棒、5黄小棒),让学生思考:从15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黄小棒合起来就是15-9的结果。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已经学完,这节课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减法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本学期后面的学校。
在这单元的学习中,我感觉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学当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够明确。
比如让学生在组内“开火车”将得数是5、6、7、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目的本是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检查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但学生开始并不清楚怎么进行,造成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一两个学生在说,其他同学当“观众”,没有切实参与到接龙中去。
应该先讲清说算式的方法,请一个小组示范,再全班活动。
二是教学当中的时间分配不够恰当。
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的时间或者自主活动的时间有时超出自己的预设。
如让学生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所花的时间较多,而且多数小组都不能完成,没能给予学生多次尝试的机会,巩固练习时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对新减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没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口算练习上来,造成后面很多练习没能完成。
三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从开学到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出现了些许程度上面的退步,课堂常规也有些退步,对低年级儿童来说也属正常现象。
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方面还是比较淡薄,“听”和“说”的能力还非常欠缺。
有的学生整节课都在摆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将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进行整理;有的学生对优等生过分依赖,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充当“看客”的角色;有的学生则对新的座位形式产生很强的新奇感,兴奋过度不能平静,或将注意力放在与同伴做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游戏上,等等。
凡此种种,一方面与我平时教学中对这方面训练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这学期因为时间紧赶进度,课堂上不敢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学准备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因此,学生学习这局部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到达一定的纯熟程度,实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根底。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历。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一年级小学生以详细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好动。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详细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进步学习效率。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展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敏、有趣的方法进步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教学探究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好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局部学生是有学习根底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
所以孩子们学习这局部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异。
大局部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表达了以下几点: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退位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给出的条件问题直接计算,到根据情景和信息提出问题再计算,最后到完全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谈话的方式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的情境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并体现了层次性。
上完课的第一感受:学生的回答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回答问题还是比较积极的,至少比我想象的要积极,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问题在于我自己的引导。
让我觉得引导的不够巧妙。
经过领导与同事推心置腹地评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没有根据算式来理解图意,对题目的意思没有理解;
2、在做一做的环节中,处理得不是很好,使得学生对题目没有完全理解。
3、本想从扶到放,结果好像并没有真正放手。
4、在教学语言上我觉得还是不够好。
基于以上问题,我深刻反思,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数学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经验不足。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
1、应结合图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识图,读文字,只有理解了图才能提问题。
(最好让学生点着读,养成良好的读书、搜集信息的好习惯。
)
2、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直观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减法和加法。
3、“还剩多少人没来?”当学生回答之后,我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问法。
“还可以怎么问?”学生可能回答:“还有几人没来?还差几人没来?“再让学生选取最合适的问法。
“还有几人没来?”这样就避免了看到剩就用减法,断章取义的弊端。
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或实物,让学生知道求还剩多少?不一定都用减法,有时加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总之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理解,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入了解学生,以便于更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