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与其他肌张力异常的评定

合集下载

11实训六、肌张力和痉挛评定教案解读

11实训六、肌张力和痉挛评定教案解读

教案教师姓名耿姣姣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班级13康复3班授课日期2014年 9月 25 日第 4 周授课顺序11 章节名称实训六、肌张力和痉挛评定教学目标掌握:掌握手法检查的分级标准和检查注意事项了解:摆动和屈曲维持试验、电生理评定、等速被动测试等评定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肌张力评定的操作程序、分级标准和检查注意事项,肌张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及其分类难点:肌张力评定的操作程序、分级标准教学资源1.教材:《康复功能评定》张绍岚主编2.参考书:《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操作规范》2012版3.教具:多媒体课件评估反馈1.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2.根据学生在实训课的反应及操作情况判断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1、简述肌张力评定的操作程序2、简述肌张力评定的分级标准课后记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实训六、肌张力和痉挛评定【实训目的和要求】1.掌握手法检查的分级标准和检查注意事项。

2.了解摆动试验和屈曲维持试验、电生理评定、等速被动测试等量化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仪器设备】治疗床、量角器、叩诊锤等。

【实训步骤】1.检查方法主要是手法检查。

首先观察并触摸受检肌群在放松、静止状况下的肌张力状态,并观察主动活动进行判断。

(1)肌张力减低(迟缓)(2)肌张力增高(痉挛)2.临床分级(1)肌张力减低(2)肌痉挛①手法检查:手法检查是按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阻力来进行分级评定的。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神经科分级和Ashworth分级,其他方法还有按自发性肌痉挛发作频度分级的Penn分级法和按踝阵挛持续时间分级的Clonus(阵挛)分级法,但不常用。

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法是临床上较常用的肌痉挛程度的评定方法,常在仰卧位进行检查。

②痉挛仪器评定法:常用方法有摆动试验测试、电生理测试、等速肌力测试及多通道肌电图测试等,可根据需要选用。

【注意事项】为了减少误差,应尽可能使检查操作规范化,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清醒受检者,评定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紧张。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为中枢性骨胳肌松弛剂,作用于单突触与 多突触反射,对α、γ神经元均有抑制作 用,可使肌梭兴奋性降低。 治疗剂量150mg-300mg/d 潜在的副作用有肌肉过度松弛,胃病、 恶心、厌食、脑骨、嗜睡
几种抗痉挛状态药物特征比较
药物
剂量
作用部位
副作用
疗效
巴氯芬 (baclofen) 15mg/d,逐渐调增 至80mg,要个体化
下肢: 髋关节: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足趾关节:屈曲
仰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患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健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导致痉挛加重的原因
疼痛 炎症 心理情况:兴奋、焦虑、喜悦、愤怒等 膀胱或直肠充盈 机械因素:过紧的衣服或鞋子 皮肤损伤
痉挛的评价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该表将肌张力 分为0-4级,使痉挛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
剂量不应超过80mg/d
副作用有:镇静作用(嗜睡)、头晕与乏力 (CNS抑制),并可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且可发生精神混乱,在肌无力影响功能时, 考虑停药,此外,尚可有低血压,癫痫发作 等;
在出现全身张力低下,呼吸抑制时应维持良 好呼吸,迅速由胃肠道排除药物,迅速由静 脉注射毒扁豆碱有助于症状恢复。
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少许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外展到45o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表2 改良Ashworth量表(0—4级)痉挛的几种徒手检查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和徒手肌力检查(MM—T)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检查日期:评估者:平衡能力评估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表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Barthel 指数(BI)Berg平衡量表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注;低于40分表明有摔倒的危险结论Fim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手法肌力检查(MMT)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部位功能检查评分标准上肢坐位1.上肢反射活动(1)肱二头肌肌腱反射(2)肱三头肌肌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上提(2)肩关节后缩(3)肩关节外展(至少90度)(4)肩关节外旋(5)肘关节屈曲(6)前臂旋后3.伸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内收和(或)内旋(2)肘关节伸展(3)前臂旋前4.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1)手触腰椎(2)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位0度)(3)肩关节0度时,肘关节90度前臂旋前、旋后5.分离运动(1)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2)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前臂中立位(3)肩关节屈曲30~90度、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0分:完全不能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没有明显活动1分:手仅越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0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或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1分:可部分完成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腕手6.反射亢进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指屈肌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7.腕稳定性(1)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伸腕(2)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3)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伸腕(4)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5)腕环形运动8.手指(1)集团屈曲(2)集团伸展(3)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检查抗阻握力(4)握力2:所有关节0度位时,拇指内收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该阶段者要得2分,那么在第V阶段必须得6分)0分: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0分:患者不能伸腕关节达15度1分:可完成伸腕,但不能抗阻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伸腕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性评分同(1)项评分同(2)项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0分:不能伸1分:能够主动伸展手指(能够松开拳)2分:能充分地主动伸展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0分:不能进行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下肢仰卧位坐位站位(5)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支铅笔(6)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7)握力5:握球形物体,如网球9.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进行5次)(1)震颤(2)辨距不良(3)速度1.反射活动(1)跟腱反射(2)(髌)膝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屈曲(2)膝关节屈曲(3)踝关节屈曲3.伸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伸展(2)髋关节内收(3)膝关节伸展(4)踝关节跖屈4.伴有共同运动的运动(1)膝关节屈曲(2)踝背屈5.分离运动(髋关节0度)(1)膝关节屈曲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评分方法同握力2评分方法同握力2、3评分方法同握力2、3、4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0分:明显或不规则辨距不良1分:轻度或规则的辨距不良2分:无辨距障碍0分:较健侧慢6s1分:较健侧慢2~5s2分:两侧差别〈2s0分:无反射活动2分:有反射活动0分:不能进行1分:部分运动2分:充分进行0分:没有运动1分:微弱运动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0分:无主动运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度2分:膝关节屈曲〉90度0分:不能主动背屈1分:不能完全主动背屈2分:正常背屈0分:在髋关节伸展位不能屈膝坐位仰卧位(2)踝背屈6.反射亢进膝部屈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7.协调性和速度跟膝胫试验(连续重复5次)(1)震颤(2)辨距障碍(3)速度临床意义:简化Fugl-Meyer评定最高分100分。

肌张力评定含正常异常肌张力的分类[专业知识]

肌张力评定含正常异常肌张力的分类[专业知识]

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 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专业培训
14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摆动检查
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肌快速交替收缩,观察 其摆动的振幅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 肌张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伸展性检查
检查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要两侧 进行比较,如果一侧肢体的伸展比另一侧出现过伸位 ,提示肌张力下降。
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
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专业培训
13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 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 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专业培训
1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 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 其阻力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 常肌张力的特征。
专业培训
2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姿势性肌张力
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 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 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三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 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正常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 致肌张力过强、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 要特征,肌张力的评定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控 制障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的分类
肌张力异常通常指的是肌肉过度紧张或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可能表现为肌肉过度紧张、僵硬或过度松弛。

肌张力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高肌张力:
•痉挛( Spasticity):(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和紧张。

这种情况常见于中风、脑性瘫痪等病症,导致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

•强直( Rigidity):(肌肉呈持续性的过度紧张状态,不像痉挛那样是短暂性的。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或药物反应引起。

2.低肌张力:
•松弛( Hypotonia):(肌肉过度松弛,缺乏正常的张力和紧张感。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萎缩或神经肌肉连接异常引起。

3.间歇性肌张力异常:
•肌阵挛( Dystonia):(表现为肌肉痉挛或异常姿势,可能持续性或间歇性出现。

常见的类型包括扭转性肌阵挛、颈部肌阵挛等。

4.其他类型:
•腱反射亢进(Hyperreflexia):(腱反射异常增强,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腱反射减退( Hyporeflexia):(腱反射异常减弱,可能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

肌张力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等。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根据病因和症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以改善肌张力异常引起的症状和影响。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第三节
痉挛定量评定
痉挛定量评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改良 Ashworth分级法 、钟摆试验法、屈曲维 持试验、测力计、肌电图评定等。
痉挛评定量表应用注意事项

(一)评定的影响因素
1.痉挛的神经性因素;2.痉挛的速度依赖
3.患者的努力程度;4.精神因素的影响
5.环境变化的影响;6.评定时患者的体位
六、痉挛的临床意义
(一)痉挛的积极意义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或行走; 2在无承重或失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 疏松; 3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4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5可见保持肌容积; 6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 缩肌力,但向心收缩力弱。
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况。
(二)评定指标
• 包括放松指数(relaxation index,RI)等。
特点
1.优点
(1)重测信度较高。 (2)与Ashworth分级法相关性好。 (3)可在普通的装臵上进行。 (4)可区分偏瘫痉挛和帕金森强直。 2.缺点 必须进行多次检查,并计算其平均值。
三、屈曲维持试验评定
第六章 痉挛与肌张力评定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松 弛状态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臵,支撑体重
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
臵,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二、肌张力分类
(一)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 肌张力增高(痉挛)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婴儿2岁还有,2岁后则出现与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现此 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
• 折刀样反射
当牵张肌肉的张力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便会引起相反的反应,不是肌紧张进一 步加强而是整个肌肉突然舒张,这叫做伸长反应.这种反应的过程类似装有弹簧的 折叠小刀对折刀的抵抗,所以又叫做折刀反应.
是一种持续的僵硬
• 肌张力迟缓
肌张力表现为降低和缺乏、被动运动时阻力消失、牵张反射衰减、肢体处于 关节频繁的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的现象。 主因:影响小脑或椎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肌张力迟缓,如 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原发性肌病, 如重症肌无力。
三、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 态,不能活动。
注意事项!
a) 评定沟通:应向患者 说明检查谜底、方法、 步骤、感受,消除患 者紧张。
b) 体位:评定前摆好体 位,先检查健侧,再 检查患侧,以便比较。
c) 时间:避免在运动后、
THANKS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 1、体位影响:不良的姿势和肢体摆放可使肌张力增高。 • 2、精神因素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可以使肌张力增高。 • 3、并发症的影响:感染、便秘、疼痛、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可使肌张力增高。 • 4、精神状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中枢易化系统失衡,可使肌张力发生变
化。 • 5、其他:如局部肢体受压、骨折等外伤或疾病、烟碱等药物、气温剧烈变
肌张力的评定技术
-----
一、概述
•肌张力: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 的收缩。 •临床所谓肌张力: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所感觉到的阻力。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肌张力是指肌肉对抗性伸张或屈曲的抵抗能力,是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强度的重要指标。

肌张力异常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以及肌肉功能障碍等疾病。

准确评定肌张力对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性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

1. 乔伊格测试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乔伊格测试法是一种常见的肌张力评定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痉挛或肌张力异常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对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进行测量,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

具体操作时,医生用手或仪器对评定部位的肌肉进行伸直和屈曲,观察肌肉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方式,并根据程度进行评分。

评分通常分为0-4级,0级表示没有肌肉紧张,4级表示严重肌肉紧张。

2. 修订托尼斯比例(Modified Tardieu Scale)修订托尼斯比例也是一种评定肌张力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肌肉痉挛的程度。

该方法通过观察肌肉在被动拉伸过程中的动作和反应,评估肌张力的轻重。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肌肉以不同的速度进行被动拉伸,并观察肌肉的反应特点。

根据肌肉在不同速度下的伸展情况,将肌张力分为不同级别,从而评定肌肉痉挛的严重程度。

3. 伸展反射法(H-reflex)伸展反射法是一种通过肌肉的伸展反射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的拉伸反射机制,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观察并记录肌肉的反应。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电刺激来诱发肌肉的反射。

通过测量肌肉反射的延迟时间和幅度,可以评估肌肉的张力。

4. 全电压阻抗法(Vibromyography)全电压阻抗法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的电压变化来评定肌张力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肌肉在伸展和收缩时电压的变化特性,观察并记录电压变化的幅度和频率。

在测试过程中,医生将一对电极贴在测试肌肉上,然后通过测量肌肉电压的变化,来评估肌肉的张力。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

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

简述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
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痉挛或肌张力异常程度的工具。

它是基于原始的Ashworth评定标准进行改进和修订的。

改良的Ashworth评定标准将肌张力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0级:没有明显的肌张力异常。

1级:轻微增加的肌张力,肌肉松弛时可以感觉到。

1+级:轻度肌张力增加,肌肉松弛时可以感觉到,但肌肉可被迅速移动。

2级:中度肌张力增加,肌肉松弛时可以感觉到,但肌肉移动需要更多的力量。

3级:重度肌张力增加,肌肉松弛时可以感觉到,但肌肉移动非常困难。

改良的Ashworth评定标准相对于原始的Ashworth评定标准的改进之处在于增加了1+级别,使评定更加细致和准确。

这个改进使得医生和治疗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肌张力异常程度,并据此制定更有效的治疗计划。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量表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岁评定日期:诊断:评定者:1.临床肌张力分级2.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SS)3.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一、肌张力分类1. 正常肌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2. 高张力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3. 低张力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4. 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

二、临床肌张力分级根据被动活动肢体时所感觉到的肢体反应或阻力,将其分为0~4级(表1)。

表1 临床肌张力分级等级肌张力标准0级软瘫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1级低张力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2级正常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3 级轻、中度增加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4级肌张力高度增加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三、痉挛分级1.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SS,表2)表2 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SS)等级肌张力标准0级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肢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肢在终末时有轻微的阻力1+ 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肢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肢时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活动3 级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肢时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4级肌张力高度增加患肢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2. 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1)跟腱反射:病人仰卧位,髋外展,膝屈曲。

用叩诊锤叩击跟腱。

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

(2)踝跖屈肌群肌张力:病人仰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被动全范围屈曲踝关节(背伸),感觉所受到的阻力0分:无阻力;2分:阻力降低;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到中度增加(可全范围活动关节);8分:阻力重度增加(不能全范围活动关节)。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

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肌张力及痉挛评估标准痉挛的几种徒手检查表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检查(ROM—T)和徒手肌力检查(MM—T)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检查日期:评估者:平衡能力评估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表姓名: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号:诊断:Barthel 指数(BI)Berg平衡量表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结论Fim评定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手法肌力检查(MMT)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部位功能检查评分标准上肢坐位1.上肢反射活动(1)肱二头肌肌腱反射(2)肱三头肌肌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上提(2)肩关节后缩(3)肩关节外展(至少90度)(4)肩关节外旋(5)肘关节屈曲(6)前臂旋后3.伸肌共同运动(1)肩关节内收和(或)内旋(2)肘关节伸展(3)前臂旋前4.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1)手触腰椎(2)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位0度)(3)肩关节0度时,肘关节90度前臂旋前、旋后5.分离运动(1)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2)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前臂中立位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0分:完全不能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进行1分:部分完成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0分:没有明显活动1分:手仅越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0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或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1分:可部分完成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腕手(3)肩关节屈曲30~90度、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6.反射亢进肱二头肌肌腱反射指屈肌反射肱三头肌肌腱反射7.腕稳定性(1)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伸腕(2)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3)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伸腕(4)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5)腕环形运动8.手指(1)集团屈曲(2)集团伸展(3)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检查抗阻位不正确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该阶段者要得2分,那么在第V阶段必须得6分)0分: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0分:患者不能伸腕关节达15度1分:可完成伸腕,但不能抗阻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伸腕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性评分同(1)项评分同(2)项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0分:不能伸1分:能够主动伸展手指(能够松开拳)2分:能充分地主动伸展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0分:不能进行下肢仰卧位坐位站位握力(4)握力2:所有关节0度位时,拇指内收(5)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支铅笔(6)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7)握力5:握球形物体,如网球9.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进行5次)(1)震颤(2)辨距不良(3)速度1.反射活动(1)跟腱反射(2)(髌)膝腱反射2.屈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屈曲(2)膝关节屈曲(3)踝关节屈曲3.伸肌共同运动(1)髋关节伸展(2)髋关节内收(3)膝关节伸展(4)踝关节跖屈4.伴有共同运动的运动(1)膝关节屈曲(2)踝背屈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评分方法同握力2评分方法同握力2、3评分方法同握力2、3、4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0分:明显或不规则辨距不良1分:轻度或规则的辨距不良2分:无辨距障碍0分:较健侧慢6s1分:较健侧慢2~5s2分:两侧差别〈2s0分:无反射活动2分:有反射活动0分:不能进行1分:部分运动2分:充分进行0分:没有运动1分:微弱运动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0分:无主动运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度2分:膝关节屈曲〉90度0分:不能主动背屈1分:不能完全主动背屈2分:正常背屈坐位仰卧位5.分离运动(髋关节0度)(1)膝关节屈曲(2)踝背屈6.反射亢进膝部屈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7.协调性和速度跟膝胫试验(连续重复5次)(1)震颤(2)辨距障碍(3)速度临床意义:简化Fugl-Meyer评定最高分100分。

痉挛与肌张力的评定

痉挛与肌张力的评定
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法是临床上较常用的肌痉挛程度的评定方法,常在仰卧位时进行检查,评定标准见表1
痉挛仪器评定法:应用仪器评定痉挛的优点是较为客观,但实用性一般,临床应用较少。常用方法有摆动试验测试、电生理测试、等速肌力测试及多通道肌电图测试等,可根据需要选用。
3
2
4
1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06
适应证
禁忌证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仪器设备
肌张力的评定有手法检查和器械检查。在器械检查方面,有电生理测试仪、等速测力仪及多通道肌电图等,可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仪器进行测定
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
2.临床分级 (1)肌张力减低: ①轻度:肌张力降低;把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上,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重力,随即下垂;同时有肌力下降,但有一定的功能活动。 ②中度到重度: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若把肢体放于可下垂的位置上,检查者松手时,肢体立即下垂;同时有肌力显著丧失,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活动。 (2)肌痉挛: ①手法检查:手法检查是按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阻力来进行分级评定的。常用的评定方法有神经科分级和Ashworth分级,其它方法还有按自发性肌痉挛发作频度分级的Penn分级法和按踝阵挛持续时间分级的clonus阵挛分级法,但不常用。 神经科分级:0级:肌张力降低;1级:肌张力正常;2级: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3级:肌张力高,活动受限;4级: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Ashworth分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轻度增高,被动活动时有一过性停顿;2级:较明显增高,活动未受限;3级:明显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肢体僵硬,被动活动不能。 Penn分级: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肢体受刺激时出现轻度肌张力增高;2级:偶有肌痉挛,少于1次/h;3级:经常痉挛,多于1次/h;4级:频繁痉挛,多于10次/h。 Clonus分级:0级:无踝阵挛;1级:踝阵挛,持续1~4s;2级:持续5~9s;3级:持续10~14s;4级:持续大于15s。

痉挛评定

痉挛评定
痉挛评定 (改良Ashworth 法)和Brunnstrom评定分期
痉挛定义

定义 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肌肉张力异常增 高的症候群,是一种由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 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
痉挛评定 (改良Ashworth 法) 级别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I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
一项充分 两项充分
Brunnstrom Ⅳ-1
Brunnstrom Ⅳ-2
8、踝关节背屈
作踝关节背屈动作 不能 不充分(能在柘屈范 围内) 充分(5度以上
9、踝关节背屈
髋关节屈曲60-90度 膝关节屈曲小于20度 做踝关节背屈动作 不能 不充分(小于5度) 充分(5度以上)
Ⅳ级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 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松开,手指能半随意、 小范围伸展 1.手能置于腰后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 3. 屈肘90°,前臂能旋前、 旋后
痉挛开始减弱,开 始脱离共同运动出 现分离运动 1.坐位,足跟触 地,踝能背屈 2. 坐位,足可向后 滑动,使其背屈大 于0
上肢 1-12期评定方法
1、联合反应
触摸患侧胸大肌
有无收缩
无_不充分
(Brunnstrom Ⅰ ) 有_充分 (BrunnstromⅡ-1)
2、随意收缩
触摸胸大肌有无收缩
无_不充分
(Brunnstrom Ⅰ) 有_充分 (BrunnstromⅡ-2)
3、协同运动
观察指尖能到达何处 不能 不充分(乳-脐) 充分(脐以下)
5、手触后背
注意动作要一次完成,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是评估肌肉强度和活动度的一种指标。

正常人在放松状态下,肌张力应该是轻微的,无论是被动或主动活动都不会受到限制。

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痉挛、僵硬、缩短等现象,常见于神经系统疾
病和肌肉疾病等。

评定肌张力通常使用的是Ashworth肌张力评分法。

该方法分为0到4级,0级表示无肌张力异常,4级表示严重的痉挛和肌紧缩,具体
评分标准为:
0级:无肌张力异常。

1级:轻微肌张力增强,在被动运动时可能感到轻微阻力。

2级:明显肌张力增强,但肌肉可以在被动运动时通过。

3级:明显肌张力增强,被动运动时很难通过。

4级:严重痉挛和肌紧缩,无法通过被动运动。

Ashworth评分法可以用于评估各种肌张力异常,特别是在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中被广泛应用。

肌张力评定技术 概述 痉挛的特殊表现

肌张力评定技术 概述 痉挛的特殊表现

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
神经性因素表现为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于牵张反射高兴奋性而增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素则 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分和肌肉的黏弹性成分的改变,尤其是肌肉处于 拉伸或缩短位制动时。
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因神经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 致非神经因素的继发性改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过强是神 经性因素和非神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痉挛与肌张力过强并非等同。
痉挛的特殊表现
(1)巴宾斯基反射: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特征性伴随表现,巴宾斯基 反射阳性时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趾背屈;
(2)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产生的较高阻力随之被 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 的现象;
痉挛的特殊表现
(3)阵挛:在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可发生,特点为以固定频率发生的拮 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发生于踝部,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4)去大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体和 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去皮质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干和下肢处于伸 展姿势,上肢处于屈曲姿势。两者均由于牵张反射弧的改变所致。
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
肌张力过高时的阻力包括动态成分和静态成分。动态成分为肌肉: 被动 拉伸时神经性(反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 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因素。

痉挛的评估

痉挛的评估
患侧卧位:
患侧肢体在下方。 患侧上肢:肩和肩胛骨向前伸,前臂往后旋, 使肘和腕伸展,手掌向上,手指伸开。 患侧下肢:健侧在前,患侧在后,患侧膝、髋 关节屈膝,稍稍被动背屈踝关节。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枕 支持,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

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 CSS)
腱反射
0分:无反射 1分:反射减弱 2分:反射正常 3分:反射活跃 4分:反射亢进
肌张力
0分:无阻力 2分:阻力降低 4分:正常阻力 6分:阻力轻到中度增 加 8分:阻力重度增加
阵挛
1分:无阵挛 2分:阵挛1-2次 3分:阵挛2次以上 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 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 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 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 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 抗感。
典型的痉挛模式:
早上肢,肩胛骨尽量前伸,在肩胛骨下面垫以软枕 肩关节向外展与身体成45度角 肘关节、腕关节伸展,掌心朝下 手指伸展分开,拇指外展 患侧下肢,在腰和髋部下面垫个软枕,髋关节稍内旋 膝关节稍弯曲,膝下可垫一小枕 踝关节背曲,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 脚底不要接触任何东西
件。


一、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二、常见的肌张力异常
一、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一)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坐、站 姿势性肌张力:坐-站协调 运动性肌张力:被动运动 弹性和轻度抵抗感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增高(痉挛、僵硬) 肌张力减低(迟缓) 肌张力障碍(不随意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与其他肌张力异常的评定
叶钦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1
概述 General overview
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请根据您 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Click to enter the specific text in this column to explain the sub item content briefly. Please modify it according to your specific content.
10
正常肌张力 特 征
1:关节近端肌肉可以有效的同时收缩。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具有保持某一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维持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运动及静止的能力。 6:具有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
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姿势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 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 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是保证 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 重要因素。
5
肌张力的神经分类 ▪ 肌源性肌张力 ▪ 脊髓性肌张力 ▪ 去脑强直
6
肌源性肌张力 指肌肉自身的静态张力。这种静态张力在支
11
二:肌张力异常的临床常见方式 (一)痉挛 定义:
Lance1980年定义痉挛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 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肌群 张力升高,被动快速牵拉时肌肉阻力增加)。为 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有腱反射的亢进。简 言之,痉挛是一种运动性疾病,表现为张力性 牵张反射速度依赖性增加,有腱反射的增高, 它通常是由于大脑或脊髓对脊髓发射弧的抑制 性降低或受损所致。
2
目的要求 1.掌握肌张力评定概念。 2.掌握肌张力形成的机制 3.熟悉肌张力评定的常用方法
3
第一节 概述
一、肌张力 概念
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 定紧张状态的能力,是对肢体进行被动运 动时所感受到的阻力,它是维持身体各种 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
4
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 有的张力。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硬度, 感觉被动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程度及其阻力来判 定。
8
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形式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体束损害,
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动患者关节 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 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痉挛 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 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9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
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 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 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 势。
小脑系统损害: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 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伴舞蹈样运动。
25
三 导致痉挛的常见疾病
(一)脊髓损伤
26
(二)脱髓鞘疾病 多发性硬化
27
(三)脑血管意外 (四)脑外伤 (五)去皮质强直和去大脑强直
28
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 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 僵直(强直)。是一种反射性的 伸肌紧张性亢进,是一种过强的 牵张反射。引起过强的牵张反射, 主要是由于中脑水平切断脑干以 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 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 的活动降低,易化系统的作用因 失去对抗而占优势,导致伸肌反 射的亢进。
12
2004年Pandyan 定义修改为“由于上运 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感觉-运动控制障 碍,表现为肌肉的间断性或持续性的不 自主运动”。实际上,痉挛是正常情况 下处于潜伏状态的牵张反射明显变化的 一种状态,此时腱反射阈值下降,对扣 击的反应增加,而且可引起邻近肌肉的 反射性收缩。
13
阳性表现:肌肉张力高、腱反射活跃或亢 进、阵孪。 阴性表现:运动笨拙(缺乏敏捷性、选 择性运动控制丧失)、肌无力、耐力下 降。
22
临床分级 (1)轻度:肌张力降低;把肢体放在可下垂的
位置上,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重 力,随即下垂;同时有肌力下降,但有一定的 功能活动。 (2)中度到重度: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若 把肢体放于可下垂的位置上,检查者松手时, 肢体立即下垂;同时有肌力显著丧失,不能产 生有功能的活动。
23
18
19
(三)肌张力障碍(dystonia) 定义: 以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 为特征。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缺陷
20
21
(四)肌张力减低(弛缓)
定义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
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特点 ▪ 检查者推拉患者肌群时几乎感受不到阻力 ▪ 患者自己不能抬起肢体 ▪ 检查者松手时,肢体将向重力方向下落 ▪ 肌张力显著降低时,肌肉不能保持正常时的 一定外形与弹力,表现松弛软弱
原因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脊髓休克、大脑休克 脊髓前角损害: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
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
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
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 感觉障碍。
24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 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 性共济失调步态。
配肌肉的神经纤维被切断后依然存在。 脊髓性肌张力
也称为反射性肌张力,指神经末梢的刺激沿 感觉神经上行的冲动在脊髓被整合,反射性地 通过运动神经纤维导致外周肌肉的收缩所产生 的肌张力。
7
去大脑强直 是γ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γ纤维、肌梭、
Ⅰa纤维后刺激α运动神经元,导致牵张 反射亢进的状态。
切断脊髓后根后肌张力亢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失,则 是γ型肌张力亢进状态;切断后根后仍是 肌张力亢进状态,则是α型肌张力亢进状 态。
14
痉挛的特殊表现形式 巴彬斯基反射 折刀样反射 阵挛--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发生 去脑强直、去皮层强直
15
鉴别 1 肌肉或关节疾患 2 外周神经或脊髓病变 3 破伤风
16
4 阵挛:短暂或不自主的单个或多个肌肉收 缩.(面肌抽搐)
5 痛性痉挛:阵发或自发迁延的伴疼痛的单个或 多个肌肉收缩.
17
(二)僵硬 定义: 原动肌与拮抗肌阻力一致性增加,导致 身体相应部位活动不便或固定不动的现 象。无巴氏征和生理反射亢进. 原因: 帕金森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