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力学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3、屈服强度 σs=Fs/A 由于金属材料存在上下屈服点,或者屈服点不 明确,一般将σ0.2定为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工程上从静强度角度选择韧性材料 的依据。提高屈服强度,机件不易产生塑性变 形;但过高,又不利于某些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 重新分布,容易引起脆性断裂。
31
三、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1)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 位错运动的阻力:晶格阻力(P-N力);位错交互 作用产生的阻力。 P-N力 fcc 位错宽度大,位错易运动。 bcc 反之。 交互产生的阻力 平行位错间交互作用产生的阻 力;运动位错与林位错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2)溶质原子和点缺陷 形成晶格畸变(间隙固溶,空位)
2、应变硬化机理
(1)三种单晶体金属的应力 应变曲线
34
(2)应变硬化机理 易滑移阶段:单系滑移 hcp金属(Mg、Zn) 不能产生多系滑称,∴易滑 移段长。 线性硬化阶段:多系滑移 位借交互作用,形成割阶、 面角位错、胞状结构等;位错运 动的阻力增大。 抛物线硬化阶段:交滑移,或双交滑移刃型位错不 能产生交滑移。 多晶体,一开动便是多系滑移,∴无易滑移阶段。
17
四、弹性极限、弹性比功
1、比例极限 2、弹性极限 3、弹性比功 又称为弹性比能、应变比能。 物理意义: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几何意义: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阶段下的面 积。 用途:制造弹簧的材料,要求弹性比功大。
18
五、滞弹性(弹性后效)
1.滞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实际金属材料,弹性变形不 仅是应力的函数,而且还是时 间的函数。 ⑴ 定义 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 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⑵ 影响因素: (a)晶体中的点缺陷;显微组织的不均匀性。 (b)切应力越大,影响越大。 (c)温度升高,变形量增加。 ⑶ 危害:长期承载的传感器,影响精度。
24
一、塑性变形的方式及特点 1、塑性变形的方式
定义: 滑移面:原子最密排面; 滑移向:原子最密排方向。 滑移系:滑移面和滑移向的组合。 滑移系越多,材料的塑性越好。 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Fcc>bcc> hcp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τ=(P/A)cosφcosλ φ—外应力与滑移面法线的夹角; λ—外应力与滑移向的夹角; Ω= cosφcosλ 称为取向因子
(3)形变带
由晶体点阵畸变而使晶体表面出现的弯曲区域,由于 该区域贯穿整个试样截面并成带状,所以称为形变带。 相邻滑移带的交互作用。多个滑移系同时动作,正 常的滑移不能进行,所以产生点阵弯曲,形成形变带。
(4)三种变形机制的比较
相邻部分滑动,变形前后晶体内部原子的排 列不发生变化。 孪生 变形部分相对未变形部分发生了取向变化。 形变带 晶体点阵畸变。 滑移
7
二、虎克定律 1、弹性力场微分方程
平衡微分方程
∂σ ij 0 + f i = ∂ 2 ui ∂x j ρ ∂t 2 ( 静止 ) (运动 )
fi——作用力;ρ——密度 i,j=x,y,z 位移:x轴——u;y轴——v; z轴——w
8
几何方程
ε γ
ij
1 = 2 = 2ε
∂u ∂x
ij
i j
∂u + ∂x
j
i

ij
i,j=x,y,z 位移:x轴——u;y轴——v;z轴——w
9
2.广义虎克定律
10
11
12
13
源自文库4
广义虎克定律物理方程
15
3.狭义虎克定律
16
三、弹性模量
1.弹性模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⑴物理意义: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⑵用途:工程上亦称为刚度;计算梁或其他 构件挠度时必须用之。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 2.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⑴金属原子的种类和晶体学特性; ⑵溶质原子与其强化; ⑶显微组织; ⑷温度; ⑸加载速率; ⑹其他。
2、微观本质
3、包申格效应的危害及防止方法
23
§1.3 塑性变形与应变硬化
定义:外载荷卸去后,不能恢复的变形。 塑性:材料受力,应力超过屈服点后,仍能继续变形 而不发生断裂的性质。 “δ” 伸长率,“ψ”断面收缩 率。 δ%≥100%,常称为超塑性。
滑移 最主要的变形机制; 孪生 重要的变形机制,一般发生在低温形变或快速 形变时; 晶界滑动和扩散性蠕变只在高温时才起作用; 形变带 滑移和孪生都不能进行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37
2、抗拉强度 σb 实际材料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 力。 意义: (1)易于测定,重现性好 (2)韧性材料不能作为设计参数,但脆性材 料可以用它。 (3)σs/σb对材料成型加工极为重要。 (4)σb≈1/3HB;淬火钢σ-1≈1/2σb
38
六、塑性
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δ、Ψ) 比例试样: L0=5d0或 L0=10d0 由于大多数材料的集中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变形量, ∴δ5>δ10 (断后伸长率) Ψ>δ金属拉伸时产生缩颈;反之,不产生 Ψ反映了材料断裂前的最大塑性变形量。而δ则不能 显示材料的最大塑性变形。 冶金因素对Ψ的影响更突出,Ψ比δ对组织变化更为 敏感。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δqt,实际上 是金属材料拉伸时产生的最大均匀塑性变形(工程应变 量) ∵eB=ln(1+δqt) δqt对于评定冲压用板材的成型能力非常有用。
(二)外因
温度提高,位错运动容易,σs↓。 应变速率提高,σs↑。 应力状态 切应力τ↑,σs↓。
33
四、应变硬化 1、意义
或称形变硬化,加工硬化
(1)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适当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 匀塑性形变。 (2)使构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 (3)强化金属,提高力学性能。 (4)提高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7
2、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和不均匀性 ∵各晶粒的取向不同 即 cosφcosλ不同。 对于具体材料,还存在 相和第二相的种类、 数量、尺寸、形态、分布的影响。 (2)变形的相互协调性 多晶体作为一个整体,不允许晶粒仅在一个 滑移系中变形,否则将造成晶界开裂。 五个独立的滑移系开动,才能确保产生任何 方向不受约束的塑性变形。
§1-4 金属的断裂
一、断裂的基本类型
1、根据断裂前塑性变形大小分类 脆性断裂;韧性断裂 2、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分类 正断;切断 3、根据裂纹扩展的途径分类 穿晶断裂;沿晶断 4、根据断裂机理分类 解理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纯剪切断裂
42
43
二、断裂及断口特征
(一)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宏观) 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宏观) 1、韧性断裂; (1)断裂特点: 断裂前产生明显宏观变形; 过程缓慢; 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 并与主应力成45o角。 (2)断口特征 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杯——锥状。 断口特征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 纤维区:裂纹快速扩展。撕裂时塑性变形量大,放射 线粗。 剪切唇:切断。 (3)危害,不及脆性断裂,断裂前机件已变形失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1 应力-应变曲线 §1.2 弹性变形与弹性不完整性 §1.3 塑性变形与应变硬化 §1-4 金属的断裂
1
单向静拉伸实验特点:
1、最广泛使用的力学性能检测手段; 2、实验的应力状态、加载速率、试样尺寸、 温度等都有规定。 3、最基本的力学性能(弹性、塑性、断裂) 4、可测力学性能指标:强度(σ)、塑性 (δ、ψ)等。
2
§1.1 应力-应变曲线
一、拉伸力—伸长曲线
3
二、应力-应变曲线 σ=F/A ε=△L/L
4
如果按拉伸时试样的真实断面A和真实长度 L,则可得到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5
三、几种常见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6
§1.2 弹性变形与弹性不完整性
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
1.弹性变形 定义: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或 尺寸的变形,叫弹性变形。特点为:单调、可 逆、变形量很小(<0.5~1.0%) 2.弹性的物理本质 金属的弹性性质是金属 原子间结合力抵抗外力的 宏观表现。
21
六、包申格效应
1、现象
定义:材料经过预先加载并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 后,再同相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 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称为包申格效应。
22
预塑性变形,位错增殖、运动、缠结; 同相加载,位错运动受阻,残余伸长应力增加; 反向加载,位错被迫作反向运动,运动容易残余伸 长应力降低。 交变载荷情况下,显示循环软化(强度极限下降) 预先进行较大的塑性变形,可不产生包申格效应。 第二次反向受力前,先使金属材料回复或再结晶退 火。
(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
32
(3)晶粒大小和亚结构 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障碍。 要使相邻晶粒中的位错源开动,必须加大外应力。 霍尔——培奇关系式 σ=σi+Ksd-1/2 细化晶粒,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4)第二相 不可变形的第二相,位错只能绕过它运动。可变形 的第二相,位错可以切过。 第二相的作用,还与其尺寸、形状、数量及分布有 关;同时,第二相与基体的晶体学匹配程度也有关。
19
2、循环韧性
⑴弹性滞后环 由于应变滞后于应力,使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 合而形成的闭合曲线,称为弹性滞后环。
20
物理意义: 加载时消耗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释放的变形功。或, 回线面积为一个循环所消耗的不可逆功。 这部分被金属吸收的功,称为内耗。 ⑵循环韧性 若交变载荷中的最大应力超过金属的 弹性极限,则可得到塑性滞后环。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叫 循环韧性。 循环韧性又称为消振性。 循环韧性不好测量,常用振动振幅衰减的自然对数来 表示循环韧性的大小。 ⑶循环韧性的应用 减振材料(机床床身、缸体 等);乐器要求循环韧性小。
40
七、静力韧度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 裂功的能力。 J/m2 静力韧度: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断 裂所吸收的功。J/m3 静力韧度对按屈服强度设计,有可能偶 然过载的机件必须考虑。
41
材料完全破断为两个部分以上的现象,叫断裂。(断 裂使材料失去完整性)(机件三大失效形式之一) 断裂不仅出现在高应力和高应变条件下,也发生在低 应力和无明显塑性变形条件下。
39
1、塑性与塑性指标
2、塑性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意义: a)安全,防止产生突然破坏; b)缓和应力集中; c)轧制、挤压等冷热加工变形; 影响因素: (a)细化晶粒,塑性↑; (b)软的第二相塑性↑; (c)温度提高,塑性↑;高 (d)固溶、硬的第二相等,塑性↓。 3、塑性的综合性能指标 σs/σb (屈强比) σs/σb ↓,材料的塑性↑。 σb/V (体积比强度)σb/V↑,减轻构件的重量。
29
(2)位错塞积群 n个位错同相运动受阻,形成塞积群,导致 材料要继续发生塑性变形必须加大外应力;一旦 障碍被冲破,继续发生塑性变形所需的外应力降 下。 (3)应变速率与位错密度、位错运动速率的 关系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应变速率与位错密度、 位错运动速率及柏氏矢量成正比,即: ε=bρυ. 位错增值,ρ↑,ε↑ 提高外应力τ, υ↑, ε↑ 晶体结构变化,b↑, ε↑
28
二、屈服与屈服强度
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开始阶段,外力不增加、甚至下降 的情况下,而变形继续进行的现象,称为屈服。 上屈服点,下屈服点 (吕德丝带)
1、屈服
2、屈服机理
(外应力作用下,晶体中位错萌生、增殖和运动过程) (1)柯氏气团 位错与溶质原子交互作用,位错被钉扎。溶质原子 聚集在位错线的周围,形成气团。 提高外应力,位错才能运动;一旦运动,继续发生 塑性变形所需的外应力降低。
36
五、缩颈现象
1、缩颈 (1)缩颈的意义 变形集中于局部区域; 失稳的临界条件。 (2)缩颈的判据 S=ds/de (式1-22) 在缩颈点处,Sb=keBn 经过积分,得eB=n 即: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等于最大真实均匀塑 性变量时,缩颈便产生。 (3)颈部的三向拉应力状态 承受三向拉应力(相当于厚板单向拉伸,平面应变)
35
3、应变硬化指数 Hollomon关系式: S=ken (真应力与真应变之间的关系) n—应变硬化指数;k—硬化系数 应变硬化指数n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继续塑性 变形的能力。 n=1,理想弹性体;n=0材料无硬化能力。 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化程度大;高Mn钢 (Mn13),层错能力低 ∴n大 应变硬化指数,常用直线作图法求得 (见P19)。
25
(1)滑移
(2)孪生
孪晶:外形对称,好象由两个相同晶体对接起来的 晶体;内部原子排列呈镜面对称于结合面。 孪晶可分为 自然孪晶和形变孪晶。 孪生的特点: 比滑移困难;时间很短;变形量很小;孪晶层在试 样中仅为狭窄的一层,不一定贯穿整个试样。 孪生与滑移的交互作用,可促进金属塑性变形的发 展。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