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行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行动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对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认识

2010开始贵州省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四个年头,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较好的让全省高中教师能尽快掌握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各地方教育局都相应的组了连续三年暑假教师的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每次培训的时间较短(就一到两天的时间)一线老师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新课改革的目的和教学理念及方法。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符合《物理》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新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丰富社会经验,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了“育人为本”而不是“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下,失去了对知识的主动思考过程、失去了思维发展及创新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一线老师们都普遍感觉到最令人困惑的现象有三个:

第一:教师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并且自己认为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学生下课依然有不少问题要求解答;困惑的是: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教师自己觉得上课已经讲解得很清楚了。

第二: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非常幼稚的问题,或者是提出一些我们教师觉得存在明显错误的方法,真不明白学生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正确的思路不用,偏偏选择一条错误的解题思路。

第三:为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却屡屡犯错,难道仅仅是记忆力不好、学习不专心等因素造成的吗?

仔细反思以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我们觉得问题主要就是出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上,简单的说,在上一节课前,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他们困惑的是什么?他们最需要老师解答的疑惑是哪些?即缺乏对学生的研究,没有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还会犯这样的毛病:埋怨学生之间的差异给自己的教学带来的不变,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同样的速度、沿同一的路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么牺牲学优生来换取学困生的进步,要么牺牲学困生获取小部分学优生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备课时都会确定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呢?不是来源于具体的学生,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手上的教学参考书籍。即便是每节课的教学重点相同,但面对全国各种层次的学校和各地区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怎么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的难点呢?所以,我们感到必须加强师生课前的沟通和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要解决好也绝非易事,它同样也困扰了我们许久,我们觉得,要切实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解决好二个问题:

第一:要了解你的学生上课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第二:要了解对这节课的某些问题学生是怎样思考的?

就是要认真研究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教师的备课才能切实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方法才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同时有了这些也不难解决上面提到的三个困惑的问题。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不完整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难免有失偏颇。教师上课如果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有些教学内容看似严密、科学、符合逻辑,但未必能与学生的思维“合拍”。所以,老师需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真实思路和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自己的教学,有目的性地解决学生头脑中的疑难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课题的提出及界定

根据以上认识,在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构建“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研究”的构想。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问题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

课题界定

(1)概念界定:问题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

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教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即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讲解过程,而是根据课本知识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教学问题问题化。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贯串教学过程。②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关键。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间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

(2)课题界定:本课题以本校本校高中物理学科为研究重点,以我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研究对象。研究和探索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中

物理学科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方式、具体策略。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19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问题教学法,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为己任。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后又对问题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

学习的基本策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过程,提出了抛锚式教学,也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而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2.国内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在我国,“问题教学法”已经在物理、历史、数学等各学科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的概念已经明确,操作程序也日臻完善,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概括总结”。对问题设计的原则也已得到明确,即科学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在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