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XXX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XXX,XXX不得进,XXX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XXX,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选自XXX 《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
及答案
简介
本文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的汇总。

这些训练题旨在帮助学生加强对古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目录
1. 古文阅读练题
2. 古文阅读答案
古文阅读练题
以下是一些古文阅读练题,每题后面都有选项。

请仔细阅读题目及选项,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题目一:古文摘抄
选项:
A. [摘抄文章一]
B. [摘抄文章二]
C. [摘抄文章三]
D. [摘抄文章四]
2. 题目二:填空题
选项:
A. 答案1
B. 答案2
C. 答案3
D. 答案4
3. 题目三:文言文翻译选项:
A. 翻译选项一
B. 翻译选项二
C. 翻译选项三
D. 翻译选项四
4. 题目四:句子排序选项:
A. 排序选项一
B. 排序选项二
C. 排序选项三
D. 排序选项四
请将你的答案记录在纸上,以便稍后核对。

古文阅读答案
以下是古文阅读练题的答案。

1. 题目一:答案为A
2. 题目二:答案为B
3. 题目三:答案为C
4. 题目四:答案为D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增强对古文阅读的能力,并且可以
通过核对答案进行自我评估。

希望这些训练题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
帮助。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日光下澈.( )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对比阅读期中21课《与朱元思书》(一)【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寒所勒勒: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①猿则百叫无绝B.②月景尤为清绝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C.②皆在朝日始出①梅花为寒所勒D.②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23、甲、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018届八年级下学期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8届八年级下学期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8届八年级下学期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八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共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2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3分)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13~16题。

(共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初二下期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初二下期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初二下期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1. 急阅读《童趣》,回答1~5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②须喷以烟③鹤唳云端④鞭数十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我的揣摩: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我的概括: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我的看法: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我的积累:参考答案:1.①通“僵”,僵硬;②慢慢;③鸟鸣;④用鞭子打。

2. 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3. 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

4. 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②游山林丘壑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癞虾蟆捕虫。

5. ①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②(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题一、《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

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完整word)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八年级下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八年级下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魏学洢《核舟记》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 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供陈设的食品。③欹:斜。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7.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3分) 答案: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写景以静景 为主。
8.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杜甫在穷愁中犹能择胜境而居的安详胸怀的赞赏之情。
参考译文:(乙)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 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珠子的美石,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呈 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 “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罢了。
参考译文:(乙)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大海,就是天池。有鱼(生长在那里),鱼身的宽度达 到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长度,它的名字叫作鲲。还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作鹏,(它的) 背就像泰山,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乘着像羊角般的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超越云层,背 负着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斥 笑话它说:“那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奋力 起飞,不超过几丈就落下来,盘旋在飞蓬和青蒿之间,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 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 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与在横线上(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 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一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____________ ②期: __________ ③劳: _____________ ④之: __________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标准答案和译文)

部编版古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专项练习(附有答案和译文)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晏子谏杀烛邹》【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

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

②作动词,列举。

二读“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规律,气数。

三读“shuò”,义项有: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读音:词义: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加点字词;①造.饮辄尽造:到、往②环堵.萧然堵:墙壁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③翼然..④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2、翻译句子;①因以为号焉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②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3、用文中句子填空.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加点字词;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①每有会意..②期.在必醉期:希望③援疑质.理质:询问④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⑤走.送了走:跑⑥俟.其欣悦俟:等到2、翻译句子;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利禄;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遍各种书;3、乙段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衬托对老师的恭敬,突出自己求学的勤恳和艰辛;4、两个文段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的相同点是:都喜欢读书;5、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同:都有对知识的渴求;异:五柳先生读书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宋濂读书除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加点字词;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②树林阴翳.翳:遮盖③太守谓.谁谓:是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⑤是进.亦忧进:在朝廷做官⑥微.斯人微:没有2、翻译句子;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3、两个文段创作的时代相同,作者的遭遇相同同为被贬官,请说说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与政治抱负;欧阳修:把被贬官的失意寄寓在游山玩水之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范仲淹:直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饱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选自满井游记1、解释加点字词;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②以①佁然..其境过清.清:凄清③土膏.微润膏:肥沃④泉而茗.者茗:名作动煮茶2、翻译句子;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3、甲文段中有“似与游者相乐”,乙文段中有“皆有喜气”,表面上是写鱼和动物的“乐”与“喜”,实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结合文段内容试分析这种“乐”和“喜”的异同;同:看了优美的自然风光都产生一种快乐的心情;异:柳宗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快乐是短暂的,一有凄清的环境就会触发凄苦、孤寂、悲凉的心境;袁宏道通过对初春欣欣向荣景象的刻画,表现自己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生字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二、重点解词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佳木秀而繁阴:繁茂、茂盛; 深秀者:秀丽;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之意:情趣;三、重点语句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四、复习题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着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3、“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4、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5、“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6、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7、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8、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9、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10、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1、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12、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13、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15、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16、全文的抒情主线,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7.体现全文核心命意是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金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一、生字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属zhǔ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何极:哪有穷尽;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郁郁:形容草木茂盛;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通“俱”;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四、复习题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2、归纳段意第一段:记叙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四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五段:抒情、议论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4、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5、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积极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7、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8、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10、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1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13、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14、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以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衬托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1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16、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17、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和友人共勉;18、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9、“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20、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21、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1.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2.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3.勉励友人;4.点明中心;。

第三单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第三单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袁宏道《观第五泄①记》(节选))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旅游胜地。

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qī):斜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光下澈(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疾趋度石罅( )____________ (4)山行之极观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1)《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二(含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二(含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二 ( 含答案 )2017-2018 学年度新蔡县现代双语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二)一、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乙) 齐桓公夜半不①嗛(qi è) ,②易牙乃煎敖③燔 (f án) 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④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

”晋文公得⑤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注:①舒服②齐桓公的使臣③把肉放在火上烤④睡醒⑤春秋时的美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劳其筋骨(2) 衡于虑,而后作..⑶所以动心忍性⑷人恒过...2、用现代汉语把文段 ( 甲) 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孟子认为应该如何造就担当“大任”的人才?结合文段 ( 甲) 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4、“生于忧患”的道理在齐桓公、晋文公的身上是怎样体现的?5、文段 ( 甲) 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二、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1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③。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⑦,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⑧,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⑨“雪窦山”字。

(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雨中上韬光庵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2)佁然..不动()(3)益.信声无哀乐也()(4)恨.僧少可语耳()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4.【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口技》(节选)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乙】《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

【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会.宾客大宴()(2)罔.不因势象形()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父利其.然也B.怒而.飞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我酌油知之D.彼且.奚适也且.父未尝语我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2)去以六月息.者也()(3)志.怪者也()(4)此亦飞之至.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此小大之辩也。

4.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钓鱼记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敢记。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注】①意:意愿,愿望。

②奚:怎么,哪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鱼之乐也()(2)安.知鱼之乐()(3)乙竟日亡.所获也()(4)故.易取也()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3.下面对【甲】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4.下面对《【乙】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君子之学必好问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3)君子之学必好.问()(4)舍.问,其奚决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