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网法计算土方

合集下载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方格网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地表面不规则形状的土方量的方法。

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土木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计算土地表面的土方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方格网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方格网法的原理是将土地表面划分为一个个小方格,并通过对每个小方格的测量来计算土方量。

首先,需要在土地表面建立一个方格网,网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网格大小为1米×1米或2米×2米。

然后,对每个小方格的高程进行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来进行高程测量。

通过对每个小方格的高程测量,可以得到土地表面的高程数据。

在进行高程测量之后,需要对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测量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来计算出每个小方格的面积。

在测量完所有小方格的高程和面积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土方量了。

土方量的计算公式为,土方量 = Σ(高程差×面积)。

其中,Σ表示对所有小方格进行求和,高程差表示每个小方格的最大高程和最小高程之差,面积表示每个小方格的面积。

通过对所有小方格的高程差和面积进行求和,就可以得到土地表面的土方量。

在实际应用中,方格网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土木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计算土地表面的土方量,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土地表面,方格网法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土方量的计算。

通过合理设置方格网的大小和密度,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土方量计算结果。

总之,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通过对土地表面进行方格划分和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土方量的计算结果。

在工程实践中,方格网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土木工程师更加方便地进行土方量的计算,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土方的体积和步骤。

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土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差。

然后,通过计算每个方格的体积,并将其累加,即可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测量区域边界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土地或施工场地的边界线,并在各个角点处标记测量点。

这些测量点将作为方格网中每个方格的角点。

第二步:确定网格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格网的间距。

间距的选择应该根据场地尺寸和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间距可以选择为1米或更小。

第三步:建立方格网使用测量点确定的位置,可以使用绳子或钉子等工具在地面上建立方格网。

确保方格网的边缘和角点都严格平行和垂直。

第四步:测量高程差使用水准仪或其他测量工具,对方格网中的每个角点进行高程测量。

记录每个位置的高程数值。

第五步:计算体积根据高程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

通常情况下,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计算公式为:V=(A1+A2+A3+A4)/4*h,其中A为方格四个角点的高程数值,h为方格中心点的高程数值。

第六步:累加体积将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累加,即可得到整个土地或施工场地的土方体积。

如果方格网是等距的,可以直接将每个方格的体积相加。

如果方格网是非等距的,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体积调整。

方格网法可以用于计算多个区域的土方体积。

例如,可以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按照上述步骤逐个计算每个区域的土方体积,并将结果累加得到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方格网法只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场地。

如果场地地形复杂或存在斜坡等情况,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土方计算,如三角测量法或通过地形测量仪器获取高程数据。

总结起来,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土方计算方法,适用于平坦的场地。

通过将场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各个角点的高程数值,然后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并累加,可以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11.2.1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平缓的地形情况,用于计算场地平整的土方量计算较为精确。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建立地形的坐标方格网,方格网的一边与地形等高线或场地坐标网平行,大小根据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序和设计要求的精度确定,边长一般常采用20m ×20m或40m×40m(地形平坦、机械化施工时也可采用100m×100m)。

然后求出方格各个角点的自然标高、设计标高以及施工高程。

计算零点位置,在每相邻的填方点和挖方点之间总存在一个零点,零点的确定方法如下:
说明:
X t:零点据填方角顶的距离;X w:零点据挖方角顶的距离
h t:填方高度;h w:挖方高度;a:方格边长
连接每个方格上的相邻两个零点,根据零线将方格划分的情况,采用相应公式来计算,如表11-2所示。

汇总,分别将填方区、挖方区所有土方汇总,得到填、挖土方总量。

说明:
a:方格边长(m)
h1、h2、h3、h4:方格网角点的施工高度,正值代表填方,负值代表挖方V+、V-:填方(或挖方)的体积(m3)。

(整理)方格网法计算土方

(整理)方格网法计算土方

方格网法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1.方格网法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1.划方格网根据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尽量使其与测量或施工坐标网重合,方格一般采用20m×20m~40m×40m,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求出各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计算确定方格网中两端角点施工高度符号不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a):;式中、——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m;、——相邻两角点的高程 m,均用绝对值;a——方格网的边长 m。

零点亦可采用图解法求出,如图(b)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图形和下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4.汇总分别将挖方区和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该建筑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总土方量。

适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作为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精度较高。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项目图示计算公式一点填方或挖方(三角形)当时,二点填方或挖方(梯形)三点填方或挖方(五角形)四点填方或挖方(正方形)注:1)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3. 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1.划分横截面根据地形图、竖向布置图或现场检测,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横截面; ; ……,使截面尽量垂直等高线或建筑物边长;截面间距可不等,一般取10 m或20 m,但最大不大于100 m.2.划横截面按比例绘制每个横截面的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轮廓线。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然后通过计算方格中的土方高差来确定土方的开挖或填方量。

方格网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土方工程量的区域范围。

这个区域可以是整个工程场地,也可以是工程场地的一个部分。

第二步:划分方格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

方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根据工程的尺寸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大小。

第三步:测量高程在每个方格的四个角或者中心点测量地面高程。

可以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进行测量。

第四步:计算高差计算每个方格的高差。

可以通过将每个方格的最高和最低高程相减来得到高差。

第五步:计算土方量根据每个方格的高差,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开挖或填方量。

如果高差为正值,则表示需要填方;如果高差为负值,则表示需要开挖。

第六步:汇总计算将每个方格的土方量累加起来,得到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计算。

它不需要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只需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然后根据高差来计算土方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场地,无论是平坦的地势还是复杂的地形,都可以使用方格网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然而,方格网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方格网法假设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高差是均匀分布的,可能忽略了地势的复杂性。

其次,方格网法适用于土方高差相对较小的情况,如果土方高差差异较大,可能需要其他更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总之,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直观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土方工程量。

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汇总计算出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然而,在应用方格网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格大小和其他计算方法。

土方量计算网格计算法

土方量计算网格计算法

第五章1土方的网格法计算。

(试述方格网法计算土地平整挖填土方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计算原理: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项目区地块,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地形图比例尺以及精度要求划分成边长为10m~100m的方格,在水平面上形成方格网,分别测出各方格网四个顶点的高程,根据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计算各个格网挖填深度及土方量,最后汇总格网挖填土方量。

其中,地形图比例尺、施工高度、地形坡度、方格网边长及场地平整总面积都与土方量计算相对误差有直接的联系。

当方格网边长越短,场地平整总面积及施工高度越大,地形坡度越缓,地形图比例尺越大时,土方计算精度越高,反之越低。

(2)根据各方格划分为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方格网法又分为四方棱柱体法和三角棱柱体法。

①四方棱柱体法计算步骤:a)根据已有的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其方位尽量与测量纵横坐标网重合。

方格的大小,根据自然地面或设计地面的复杂程度而定。

由于地形图的比例一般也取决于地形的复杂程度,建议地形图比例为1:500时用20m×20m方格网;比例为1:1000时可采用40m×40m方格网;面积较大而地形简单、坡度平缓时,可采用100m×100m方格网;地形特别复杂的个别地段,也可采取局部加密方格网的措施,如可采用10m×10m方格网。

b)测量各方格角点的自然地面高程H1(m),或者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插值求出方格角点的自然地面高程H1(m)。

c)按项目区田块规划设计标明各方格角点的设计地面标高H2(m)。

d)计算自然地面高程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得出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Hs=(H1-H2)(m),也就是该角点的挖(或填)方向高度(“+”为填方,“-”为挖方)。

e)确定零点及零线。

f)计算方格角点的挖、填土方量情况,按方格网计算公式表中所列的公式计算。

求出各方格的挖(填)方土方量,把挖(填)方土方量分别加起来,汇总。

②三角棱柱法:三角棱柱体法是将场地平面划成方格网后,再沿地形等高线方向连接各方格的对角线,将方格划分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形成三角形网格。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它通过将地形图划分为等距的方格网,然后根据每个方格的高程数据来计算土方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地形复杂程度的场地,因此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方格网法的原理是将地形图按照一定的间距划分为方格,然后通过对每个方格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将所有方格的土方量相加得到整个场地的土方量。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首先,将地形图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方格划分。

划分的间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大间距,而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则需要缩小间距,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其次,对每个方格内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平均高程法,即将每个方格的四个角点的高程数据相加后除以4,得到该方格的平均高程。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方法,如最高点法、最低点法等。

然后,根据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土方量。

计算土方量的公式为,土方量 = 方格面积(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地表高程)。

其中,方格面积可以通过方格间距来确定,挖方深度或填方高度则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来确定,地表高程即为方格的平均高程。

最后,将所有方格的土方量相加得到整个场地的土方量。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场地的土方量计算。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场地的土方量。

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地形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方格网法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通过合理的划分和处理,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场地的土方量,为工程测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间距和处理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步骤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步骤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步骤
根据提供的原始地形数据和场地设计数据利用飞时达土
方计算软件进行土方量计算,分以下九步骤:
一、切换完整地形数据(主要包含高程点和等高线切换)
1、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高程点转换-生成离散点
2、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线性点检查
二、转换设计数据
1、切换横向设计高程点
设计数据-控制点-控制点转换-生成离散点
设计数据-控制点检查
2、转换设计等高线
设计数据-等高线-并无高程等高线切换设计数据-等高线检查-等高线线性化 3、构造设计台面
设计数据-特征线-通常特征线绘制-数据参数输出
三、生成土方计算范围
方格网法-确认排序范围-绘制区域
四、布置方格网
方格网法-自动布置方格网
五、采集自然地形标高
方格网法-收集自然标高
六、采集设计地形标高
方格网法-确认设计标高-收集设计标高
七、计算土石方量
方格网法-排序土石方量
八、出土方行列汇总表
方格网法-土方行列汇总
九、出土方量统计表
方格网法-土方量统计表
愿与全国各地土方量计算软件爱好者交流经验。

最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最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最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它基于土方工程中的工作量估算原理,能够准确地计算土方工程的数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和方格网大小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工程的具体区域。

通常,将工程区域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网格,以便更精确地进行计算。

方格网的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常考虑到土方工程的复杂程度和区域的大小。

第二步:测量方格网内的地面高程在确定了方格网大小之后,需要在每个方格网内测量地面的高程。

可以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将每个方格网内的地面高程记录下来。

根据测量得到的地面高程数据,可以计算每个方格网内的土方工程量。

通常,计算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用的有填土量和挖土量的计算方法。

填土量计算方法:填土量=方格网内土方块体积×(填方高程-地面高程)挖土量计算方法:挖土量=方格网内土方块体积×(地面高程-挖方高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填方高程为设计高程或者其他需要的高程,挖方高程同理。

将每个方格网内的土方工程量相加,即可得到总的土方工程量。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单位转换,例如将立方米转换为立方米或立方千米。

需要注意的是,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精度受到方格大小、测量误差以及地形复杂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格网大小,尽量减小误差,以获取更准确的土方工程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进行三维土方工程量计算,即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考虑土方的几何形状。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土方工程量,并适用于复杂的地形情况。

综上所述,最新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是一种准确、实用的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方格网大小,并根据高程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土方工程量。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土方工程量数据。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即通过在地面上划分方格网,并计算每个方格中的土方体积,进而得出总的土方量。

具体原理可分为以下几步:
1. 划分方格网:首先在待测量区域的地面上进行方格网的划分,通常使用水平标杆和粉笔线等工具,将地面划分为等大的方格。

2. 计算单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对每个方格进行土方体积的计算。

土方体积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
土方体积 = 方格面积 ×层高
其中,方格面积为方格的水平投影面积,层高为该方格内土
方堆积的高度,可以通过测量或估算得出。

3. 累加各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将所有方格内的土方体积累加起来,得到总的土方体积。

可以通过逐个方格计算土方体积,并将其累加到总体积中的方法来实现。

4. 随机抽查方格: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随机抽取部分方格进行测量和计算,然后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方格网计算土方量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方格的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应适当缩小,以
提高计算精度。

- 方格网的划分应在待测量区域的整个范围内进行,确保所有
区域被覆盖。

- 土方体积计算中的方格面积和层高都应该准确测量或者经过合理估算。

- 测量时要确保准确性,避免误差的产生,可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综上所述,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是通过划分方格网,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土方体积,累加得到总的土方体积。

该方法可以提高土方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方格网土石方计算

方格网土石方计算

土石方计算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

工程施工前的设计时期必需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

在现实中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因土方量计算的精准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常常碰到的。

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趋关切的问题。

比较常常的几种计算土方量的方式有:方格网法、等高线法、断面法、DTM法、区域土方量平稳法和平均高程法等。

一、断面法本地形复杂起伏转变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那么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上图为一渠道的测量图形,利用横断面法进行计算土方量时,可依照渠LL,按必然的长度L设横断面A一、A二、A3……Ai等。

断面法的表达式为(1)在(1)式中,Ai-1,Ai别离为第i单元渠段起终断面的填(或挖)方面积;Li为渠段长;Vi为填(或挖)方体积。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

可是这种方式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形下更为明显;假设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距离,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 因此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二、方格网法计算关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和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转变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

这种方式是将场地划分成假设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一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取得总的土方量。

在传统的方格网计算中,土方量的计算精度不高。

此刻咱们引入一种新的高程内插的方式,即杨赤中滤波推估法。

杨赤中推估杨赤中滤波与推估法确实是在复合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成立随即特点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待估点高程值的计算第一绘方格网, 然后依照必然范围内的各高程观测值推估方格中心O的高程值。

绘制方格时要依照场地范围绘制。

由离散高程点计算待估点高程为(2)其中,为参加估值计算的各离散点高程观测值,为各点估值系数。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方格网法(Grid Method)是土方工程计算和测量中非常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和不规则土方形状的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方格网法的原理是将土方区域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网格化划分,然后在网格交叉点上进行土方的高程测量,逐个点进行面积计算,最后通过累加得到总土方量。

该方法的精度较高,并且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土方工程。

方格网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测量范围: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测量的土方区域的范围,并对其进行界定。

通常可以使用地图或者现场测量工具进行范围的界定。

2.网格划分:将测量范围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网格划分。

尺寸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是根据土方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来确定。

较小的尺寸可以提高精度,但需要测量的点较多,较大的尺寸可以减少测量点的数量,但精度可能有所降低。

3.测量高程:在网格交叉点上进行土方的高程测量。

可以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水准仪、全站仪等。

测量时要注意测点的准确性和高程的精度。

4.计算面积:通过已测量的高程数据,计算每个网格的面积。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如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其他形状可以使用对应的公式。

5.累加土方量:将每个网格的面积累加起来,得到总土方量。

可以根据需要将土方量进行单位转换,如从平方米转换为立方米或者其他单位。

方格网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土方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土方区域,如山坡、堤坝等。

同时,方格网法还可以与其他测量方法结合使用,如全站仪、测量软件等,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方格网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复杂土方区域进行测量和计算。

它不需要对整个土方区域进行完整的测量,而是通过网格划分和高程测量,将复杂的土方区域分解为简单的网格,从而减少了测量的工作量和时间。

在使用方格网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网格尺寸的选择:网格尺寸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既要考虑精度的要求,也要考虑测量的效率。

-建筑工程技术土方量(方格网)计算

-建筑工程技术土方量(方格网)计算

建筑工程技术土方量(方格网)计算一、方格网识图: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

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考虑的因素: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A。

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

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

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H0=(∑H1+2∑H2+3∑H3+4∑H4)/4M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M --方格个数。

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

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 Li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 Lx ix ± L yi y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

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Hn-—-———角点设计高程,H-—-—--角点原地面高程。

4。

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图1—4 零点位置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 —方格网的边长,m.5。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准确计算土方工程量可以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保证土方工程的顺利进行。

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方格网法是一种将土地表面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然后通过对网格内全填全挖的体积进行计算,得出土方工程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网格大小。

网格大小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土方工程量计算的精度要求高时,网格的大小要适当缩小。

而计算的范围较大时,网格的大小可以适当加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格大小可以减少计算量,并提高计算效率。

第二步,划分网格。

将土地表面按照网格大小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方法是将土地表面划分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网格。

划分网格时需要注意网格之间的重叠与缝隙,做到严密贴合,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步,测量高程。

在每个网格内需测量地面高程,可以使用测高仪进行测量,获取每个网格内地面的高程数据。

第四步,计算体积。

根据测得的高程数据,对每个网格进行体积计算,包括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

填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升高的土方体积,挖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降低的土方体积。

体积的计算需将每个网格的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累加求和,得到整个土方工程的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填方和挖方体积时,需确定基准面的高程。

一般来说,基准面的选取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保持统一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操作方便,适用于较小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计算大范围土方工程量时会受到网格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能造成计算误差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并综合考虑,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方格网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通过确定网格大小、划分网格、测量高程和计算体积等步骤,可以准确计算土方工程的填方和挖方体积,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补充: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形图,分为若干数量的方格(或根据测绘的方格网图),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求出挖填高程,进行土方量的计算。

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

其计算步骤为:1、方格的划分常用的方法是在1/500的地形图上,以20×20或40×40m 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将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分别标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边的零点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按零点就得零线,它是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a h h h ⨯+=2111χ a h h h ⨯+=2122χ 式中1χ、2χ—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1h 、2h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a —方格网的边长(m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常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7-10所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法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

4、计算土方总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到该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20m ,试用公式法计算挖填土方总量。

解: (1)划分方格网计算方格各点的施工高度(2)计算零点位置:从图7-3(b )中知,8~13,9~14,14~15三条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在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a h h h ⨯+=2111χ 8-13线)(6.72026.016.016.01m =⨯+=χ 9-14线)(0.112021.026.026.01m =⨯+=χ 14-15线)(2.162005.021.021.01m =⨯+=χ 将各零点标于图上,并将零点线连接起来。

方格网土方计算

方格网土方计算

方格网法: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40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m居多(方格的大小根据地形繁简程度和施工方法而定,一般人工施工多用20×20米方格,地而起伏较大时用10×10米;机械施工多用40×40米或100×100米。

)。

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的差值即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习惯以“+”号表示填方,“-”表示挖方。

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量。

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为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分布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的位置。

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

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

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

方格中土方时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法。

①四角棱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V=a2(h1+h2+h3+h4)/4式中:h1、h2、h3、h4—方格四然点挖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绝对值,m;a—方格边长。

方格四个角点中,部分是挖方、部分是填方时,其挖方或填方体积分别为:V1、2=a2/4×[h12/(h1+h4)+h22/(h2+h3)]V3、4=a2/4×[h32/(h2+h3)+h42/(h1+h4)]方格中三个角点为挖方(或填方)另一角点为填方时(或挖方)时,其填方部分的土方量为:V4=a2h43/6(h1+h4)(h3+h4)其挖方部分土方量为:V1、2、3=a2(2h1+h2+2h3-h4)/6+V4②三角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计算时先顺地形等高线将各个方格划分成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点的填挖施工高度用h1、h2、h3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格网法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
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
1.方格网法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
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
1.划方格网根据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尽量使其与测量或施工坐标网重合,方格一般采用20m×20m~40m×40m,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求出各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计算确定方格网中两端角点施工高度符号不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a):

式中、——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m;
、——相邻两角点的高程 m,均用绝对值;
a——方格网的边长 m。

零点亦可采用图解法求出,如图(b)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图形和下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4.汇总分别将挖方区和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该建筑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总土方量。

适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作为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精度较高。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
项目图示计算公式一点填方或挖方
(三角形)
当时,二点填方或挖方
(梯形)
三点填方或挖方
(五角形)
四点填方或挖方
(正方形)
注:1)a——方格网的边长,m;
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
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
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
——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3. 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
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
1.划分横截面根据地形图、竖向布置图或现场检测,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横截面; ; ……,使截面尽量垂直等高线或建筑物边长;截面间距可不等,一般取10 m或20 m,但最大不大于100 m.
2.划横截面按比例绘制每个横截面的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轮廓线。

自然地面轮廓线与设计地面轮廓线之间的面积,即为挖方或填方的截面.
3.计算横截面面积按表格中面积计算分式,计算每个横截面的挖方或填方截面积.
4.计算土方工程量根据横截面面积计算土方工程量
式中——相邻两截面间土方量,m3;
——相邻两截面的挖方(+)或填方(-)的截面积,m2
——相邻两截面间的间距。

5.汇总按汇总表格式汇总全部土方工程量。

适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自然地面复杂的地区,或者挖直深度较大,截面又不规则的地区
计算方法较为简单方便,但精度较低。

常用横截面计算公式
项次图示面积计算公式
1
2
3
4
5
土方量汇总表
截面
填方面积
/m2挖方面积
/m2
截面间距
/m
填方体

/m3
挖方体

/m3
A-A` B-B` C-C`
合计
边坡土方计算步骤及方法
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
1.划分截面根据地形图、竖向布置图、设计边坡坡
度绘制边坡地段平面图、截面图,截面图的间距取10 m
或20 m,最大不超过50 m。

在边坡地段平面图上的边坡起
点的左上角分别填上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高度及两者标
高的差值,挖方为(+),填方为(-),同时填上原自然地形
坡度和设计边坡坡度值m(=tgφ)
2.计算横截面面积如左图示,挖方或填方截面面积
A(m2)及边坡的水平距离D(m)按下式计算:
式中 h——边坡的施工标高,m;
m——边坡的坡度值,即m ;
i——自然地形坡度,即 m
;
H——边坡的高度。

上两式设;
则得; .
当自然地形坡度为0~30%,常用边坡坡度的KV、KD值
可查表求得 .
3.计算土方量根据截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相邻两边坡截面间的土方工程量(m3);
, ——相邻两边坡截面间的挖方为(+),填方为
(-)的截面面积(m2)
S——相邻两边坡截面的间距(m)。

4.计算土方总量列表汇总边坡全部土方量,方法同
“截面法”(略) .
边坡土方计算K D、K V值表
m K D、K V
i(%)
1:0.5 1:0.75 1:1.0 1:1.25 1:1.50 K D K V K D K V K D K V K D K V K D K V
0 1 2 3 4 0.50
0.50
0.51
0.51
0.51
0.25
0.25
0.26
0.26
0.26
0.75
0.75
0.76
0.77
0.77
0.38
0.38
0.38
0.39
0.39
1.00
1.01
1.02
1.03
1.04
0.50
0.51
0.51
0.52
0.52
1.25
1.26
1.28
1.30
1.32
0.63
0.63
0.64
0.65
0.66
1.50
1.52
1.55
1.57
1.60
0.75
0.76
0.78
0.79
0.80
5 6 7 8 9 0.51
0.52
0.52
0.52
0.52
0.26
0.26
0.26
0.26
0.26
0.78
0.78
0.79
0.80
0.80
0.39
0.39
0.40
0.40
0.40
1.05
1.06
1.07
1.09
0.10
0.53
0.53
0.54
0.55
0.55
1.33
1.35
1.37
1.39
1.41
0.67
0.68
0.69
0.70
0.71
1.62
1.65
1.68
1.71
1.74
0.81
0.83
0.84
0.86
0.87
10 0.53 0.27 0.81 0.41 1.11 0.56 1.43 0.72 1.77 0.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