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综述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综述
【摘要】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世界经济持续不振,刺激国内需求成为各国政府稳定经济的重要选择,社会保障支出在此时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先后出台了诸多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结构不平衡性。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贡献作用很低。要想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在外贸出口和启动内需之间保持平衡。从长远来看,启动内需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内需和提高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增长理论
收入水平及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功能的弱化是制约消费需求增长和需求结构升级的主要瓶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功能,对于改变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进而提升消费需求增长率和优化消费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应对金融危机、消除消费梗阻、支撑我国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有效消费需求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强化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广大居民的未来收支预期、通过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是未来引导合理消费和实现消费升级的关键。
中国30年的转型历程与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支出政策在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财政支出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
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期关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讨论,主要源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即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一国储蓄水平的高低,因此讨论社会保障制度是降低还是提高一国储蓄率是研究两者关系的关键。由于社会保障的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差异,这对人们储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结论是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对国民储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降低了国民储蓄率妨碍了经济增长。而基金制可以提高国民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以弗里德曼(1957)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个人退休后的后顾之忧,也会显著减少人们在就业时期的储蓄需求。Barro(1974)认为人们储蓄目的不仅是保障退休生活,还想为子女留下遗产以提高其福利水平(遗产动机)。其结论是社会保障制度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私人储蓄和社会财富积累的作用是中性的。Lainter(1987)在Barro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如果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大于父母给予子女的财产时,社会保障制度更有利于私人储蓄和物质资本的积累。
20世纪80年代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物质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学家们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分析在社会保障的引入下,个人预算约束是如何影响人们对人力资本水平的选择,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在探讨不同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时经济学家大都偏向现收现付模式,即人力资本的积累有着很强的正外部性,现收现付制可以达到社会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手段。老年人获得的养老金是由年轻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作为支持的,即现收现付
制下的养老金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教育投资的回报。这种联系鼓励了父母对子女的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基金制缺乏鼓励人们积累人力资本的激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以Sala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本与生产能力直接挂钩,讨论社会保障如何通过对当期的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作用。Becker、Muphy(1988)认为教育和养老金福利是存在于两代人之间的“社会契约”,即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投资―――
教育、食物、时间等,同时下一代人在现收现付制度中为上一代人养老供款。kennitz、wigger(2000)认为个人增加教育投资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也会提高下一代的人力资本水平。
Casey B. Mulligan(2003)认为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关于社会保障支出是否要纳入财政预算,国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PeterA.Diamond,Peter R.Orszag(2004)认为政府预算的财务不应该被社会保障收支扭曲,社会保障收支应该放在联合预算管理中。但是Martin S.Feldstein(2005)认为收入分配并不是社会保险的特定目的,并且提倡不要将社会保障收支纳入政府的联合预算中。
二、国内研究现状
蔡社文关于社会保障支出问题,在对中国未来5―10年社会保障支出的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未来5―10年间,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能够被财政收入的增长基本满足(蔡社文,2002)。扬骥川对未来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提出了应该建立养老保险财政储备金制度,他提出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列出养老保险财政储备金的三种来源(扬骥川,2003)。田存志和杨志刚(2006)同样透过社会保障对储蓄,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视角,建立一个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当资本投资与养老金投资不是完全替代的情况下,养老金投资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张海星(2002)对我国1981-2001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其中模型以实际GDP三年平均移动增长率、固定投资增长率和各项财政支出比重以及出口依存度为变量,并考虑财政支出对产出的时滞效应,将财政支出变量设定为滞后三期。其得出结论: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该文引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依存度到模型中来,将社会保障支出项目看作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而非全部,使得模型更具有解释力,并考虑到社会保障支出的滞后效应。不过,该论文在模型计算和检验方面还做的并不细致,这些都会影响结论的可信性。柏杰(2000)运用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不同情况下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和帕累托有效性的
影响,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有挤出效应,不利于资本形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