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青铜时代》是他最具代表性和颠覆性的作品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存在及其意识形态的问题,以及对传统文化和权威的解构。

《青铜时代》通过叙述三个年轻人的成长故事,探讨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的种种问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孟二冬、孟庆东和孟老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各自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权威制度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小说颠覆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

小说中,传统文化被质疑和解构,不再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

孟二冬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的人,他对古代明君的褒奖和对历史人物的关注,表达了对官方历史解读的怀疑。

孟庆东则通过参与古代文化的演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这些角色的存在和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解构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小说解构了权威制度的存在。

小说中的孟老太是一位典型的权威代表,在她的眼里,一切都应该按照社会规范和权威的定义来进行。

小说通过描述孟老太的种种怪异行为和她对他人的暴力统治,将权威制度暴露得一览无余。

小说通俗地暴露了那些被权威控制的人和被权力控制的机构。

小说颠覆了社会存在的常规思维和行为。

小说中的孟二冬以其孤独、反叛和自我意识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年轻一代的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力量。

小说也展示了这种自由的局限性和迷茫。

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写,王小波试图探索中国社会当代主义者的困惑和矛盾。

小说颠覆了社会运动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对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革命的理想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观点。

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得小说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辩证性。

王小波以幽默而讽刺的方式,探讨了社会运动的局限性和意识形态的问题。

充满交叉小径的花园_王小波小说艺术特征

充满交叉小径的花园_王小波小说艺术特征

(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王小波在小说中善于运 用 反 讽 的 手 法 和 具 有 韵 律 、富 有 诗 意 的 语 言 , 通 过 超 凡 的 想 象 力 探 索 叙 事 的 多 种可能性, 在叙事时空中常常呈现出古今交错的特点。这些小说叙事方法构成了他小说艺术的主要特征, 使这些小 说区别于中国古典小说和其他现当代小说。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 王小波的语言有时又会显得过于粗 鄙和直露, 让有些读者觉得他的文字似乎不够纯净。因此我们 在阅读中会很有趣的发现, 王小波小说中的语言呈现出了两 种不同的 风 格 : 一 种 是 口 语 化 的 、毫 无 造 作 的 ; 另 一 种 则 是 诗 化的, 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这样的语言看起来似乎矛盾, 但又 统一于王小波的小说之中。虽然少有诗作, 但却体现了他对现 代汉语的美感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追求相对于直接继承古 典文学的传统来说, 更加难能可贵。
王晓明在《人文精神寻思录》中说: “如果我们的目光一直 专注于单向度时间结构的历史, 许多的生存体验就可能遗忘。 小 说 家 则 以 真 诚 的 感 受 瓦 解 了 线 性 时 间 的 链 条 。 ”%"王 小 波 在 叙事中采用了分裂和错位的方式, 因此时空状态呈现出弥漫 性和离散性。时空的交错打破了原有的叙述节奏, 形成了多重 画面, 使叙述显得摇曳多姿。但值得注意的是, 古今的类比往 往不是通过两段形象生动的文字, 而是由一段形象的文字推 衍出的抽象议论, 因此有时显得有些突兀生硬, 叙述不够流 畅。这可能与王小波过于注重借古讽今而忽视了艺术形式上 的需要有关。
( 二) 诗意的语言本身就是抒发情感的工具和体现个人生 活态度的载体。在王小波看来,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 够的, 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引言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艺术特征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成为主要的艺术载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美学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探讨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一、青铜器的形制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其形制丰富多样。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器皿等几大类。

1. 礼器礼器在青铜时代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朝廷的礼仪活动和贵族的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礼器有尊、爵、觚、豆等。

这些器物通常具有高耸的圆柱形,底部呈三角形或方形。

器物表面多有贵族的纹饰,如蛇纹、葱花纹等。

2. 乐器青铜时代的乐器多用于宗教仪式和宫廷音乐演奏。

乐器的形状多样,包括钟、磬、铙、钲等。

其中,大型的钟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多为圆形或方形,顶部配有柄或饰钮。

3. 兵器兵器是青铜时代的另一类重要青铜器。

这些器物多用于战争和防御,包括刀、剑、矛、戈等。

兵器的形状大多呈长条状,具有锋利的刃和坚固的柄。

4. 器皿青铜时代的器皿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器皿包括鼎、盆、罍、卣等。

这些器物的形状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螺旋状。

器物的底部通常有三个或四个腿,便于放置和使用。

二、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的纹饰是青铜时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纹饰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纹饰,一类是象征纹饰。

1. 抽象纹饰抽象纹饰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这些纹饰通常由线条、几何图案和符号等组成。

常见的抽象纹饰有雷纹、蛇纹、葱花纹等。

这些纹饰形式简化,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2. 象征纹饰象征纹饰是青铜器上更为常见的纹饰之一。

这些纹饰通常以动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符号和造型手法表达一定的意义。

常见的象征纹饰有龙纹、虎纹、鸟纹、人面纹等。

这些纹饰具有神秘、浑厚的艺术风格,多用于表达宗教和神话等。

三、青铜器的工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其艺术特征的关键之一。

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精神解读

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精神解读

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精神解读王小波的作品中,充满戏谑,狂欢的叙事风格,以其特有的深刻与冷静对中心话语权进行颠覆,使文本在无限延宕中消解其终极意义。

以一种决绝的解构主义精神解构了传统的宏大叙事下历史的神圣与庄严,解构了人生的深厚意蕴,将一种另类的,不同于当下的生活呈现在人们面前。

标签:王小波;解构主义;叙事艺术;狂欢《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与《青铜时代》并称时代三部曲,是已故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品。

作为一位九十年代初期的自由撰稿人,王小波的特殊的人生经历及特立独行的思想锐气,使其作品带有强烈的反叛精神,以一种桀骜不驯的自由主义精神消解传统的文学观念、文学模式,确定的情节、结构、语言以及道德、规范、价值消失了,留给人的是许许多多无尽的思考。

评介王小波就不得不将他放置于时代的文化大背景中去考量。

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到90年代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想文化革新,王小波先锋主义精神无疑是对我们自身历史的深刻的反思,其反抗权威,消解中心,强调边缘的思想脉络与解构主义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众语喧哗下解构主义精神的独语。

一王小波的作品以其发韧之作《黄金时代》为代表,而其宗旨则在游戏性话语下消解文革时期的以革命为最高价值的时代观念。

在其作品里彰显出形式上的探索精神与独特,最富启发性的便是其中不自觉流露的后现代性精神气质:解“元话语”,“元叙事”,不满现状,不屈服于权威和专制。

不对既定制度发出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冲破旧范式,不断地创新。

在其早期代表作《绿毛水怪》中,主人公“我”作为听故事者存在,从而确立了另一个讲故事高手“老陈”作为主叙述层的主角。

这一阶段的其他作品里,都暗示出一位文本之上的叙述者——一位无所不能的讲故事高手,在《战福》序里,作者假定了“有一个很大的村庄,我给你们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①在《最灿烂的阳光》里,对叙述者的叙事权限作了彻底的否定,因为“这是虚构的故事,马小军怎么从北京城到了这里,又怎么成了人家的爹,就无须解释。

黄金时代三部曲的读后感

黄金时代三部曲的读后感

黄金时代三部曲的读后感《黄金时代三部曲》是中国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系列。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这三部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读完这三部小说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黄金时代三部曲以其浓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背后透露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喧嚣和纷扰。

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各个角色在社会变革中的追求和抗争。

尤其是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描绘,使得这部小说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人物个体间的情感纠葛和生存困境。

其次,黄金时代三部曲中融入了大量的哲理思考和人生观念,使小说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思考和对话,探讨了人性、生命、自由意志等重大哲学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而耐人寻味,时而让人深思,给读者带来了启迪和思考。

例如,主人公李智在《黄金时代》中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漫长黑暗进行探讨,对于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关系进行剖析。

这些哲学思考的插入,使得小说更具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再者,《黄金时代三部曲》的独特叙事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运用了跳跃式的叙述手法,以及错综复杂的时间线索,使得小说更富有层次感和观赏性。

通过多角度的叙述,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幽默和讽刺,使得全篇阅读过程中既有思考的片刻,也有愉悦的笑声。

这种特殊的叙事风格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最后,黄金时代三部曲的读后感让我对生命和时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人物在历经各种困境和命运的摧残后,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或许身处乱世,但却能够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个系列的小说,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人生和时光的流逝。

我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并积极思考和追求真理和意义。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距今约4000年到3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代,青铜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物质和精神文化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状况。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铜器是青铜时代最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包括铸造、雕刻、镂空等多个工艺环节。

青铜器的造型丰富多样,有鼎、簋、觚等各种形制,其中以鼎最为典型。

青铜器的纹饰图案非常丰富,有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等多种形式,这些图案既有装饰作用,又富有象征意义。

青铜器的表面还常常铭刻着宗族、官职等信息,展现了当时社会等级和家族制度。

青铜器的制作材料对当时的艺术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铜器主要由铜和少量的锡合金组成,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使得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和复杂。

同时,铜的金属光泽和锡的白亮色使得青铜器在外观上更加美观,给人一种高贵和庄重的感觉。

青铜器的制作材料也决定了其在当时的社会中的珍贵地位,成为了统治者的权力象征和贵族地位的象征。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中。

当时的人们普遍崇拜自然神灵和祖先,认为通过祭祀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祖先的保佑。

青铜器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用来作为祭品和祭器。

这些祭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纹饰图案丰富多样,其中既有与自然有关的动物纹,又有宗族和祖先的象征图案。

通过祭祀活动和青铜器的使用,人们向神灵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当时的建筑和陶器艺术中。

青铜时代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竹木搭建,以土坯和木材作为外墙材料,建筑风格简洁朴实。

陶器艺术方面,青铜时代的陶器以灰陶为主要类型,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形制以盆、罐、壶为主,纹饰图案主要以几何纹和线条为主。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造型和纹饰上,青铜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物质文化象征。

石头城中的捉迷藏——浅析王小波的《青铜时代》

石头城中的捉迷藏——浅析王小波的《青铜时代》

现当代文学石头城中的捉迷藏——浅析王小波的《青铜时代》柴皓文海南大学摘要:王小波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且重要的作家,他以浪漫的想象,飞扬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文学世界。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对权力的认识和反思始终是一大主题。

《青铜时代》中的三部小说,以唐人传奇为原本,王小波不断地建构一个“历史”与“权力”的巨大迷宫,他笔下的所有人物都在这个结构中活动。

本文将《青铜时代》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大致分为三类,并分析这三类人分别代表着的人物形象和在王小波建构的权力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建构这个权力迷宫的过程中,王小波通过多次书写人物的“出逃”和“归回”,通过描写不同身份人物的反叛,达成对传统的政治高压,性别身份政治,以及充满无趣的现实世界的多重反叛,但同时又揭示出这种反叛的内涵的悖论。

在多次的出逃和回归中,进行着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关键词:王小波;《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权力王小波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这种独特一方面体现在他作为“游走于体制外的边缘人”角色,他不是任何一级的作协作家,在1992年辞去大学教职以后,他选择了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进行自己的创作。

这使他在失去了许多出版、发表便利的同时,也少了体制化的文学生产和评价机制的种种束缚。

①而这种身份的独立,也在他死后成为了他“自由”的象征。

另一方面,王小波的独特表现在他始终试图建构一个不同于传统道德人伦要求的现代个人主体,要求真正地将个人从过去专治压抑的权力体系带来的“非人”的异化中解放出来。

在王小波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到1997年因为突发心肌梗塞逝世,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创作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四本小说集(《黑铁时代》在王小波生前并未发表),一本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和近四十万字的杂文集。

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始终将对权力的认识和反思作为他小说书写的一大主题。

无论是《黄金时代》中的背景书写,还是白银时代中反乌托邦的叙事,始终充满了对极权的反思和对权力运作机制的探索。

有趣又有意义的书推荐

有趣又有意义的书推荐

有趣又有意义的书推荐1.《青铜时代》,王小波。

王小波的作品十分有特点,他的幽默体现在文字的老辣上,他的作品,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处处都洋溢着让人捧腹的本领。

喜欢他的人称他为天才,成为其门下走狗,不喜欢他的人将其贬到一文不值。

所以,如果你看到对他的评价,最好不要相信,自己去读一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事情。

这本书,便是其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由三部长篇组成(《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在时空穿越中为我们讲述王小波式的隐喻,幽默而又让人深思。

2.《看上去很美》,王朔。

故事讲述了一个在保育院长大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冷淡,在保育院中也不讨阿姨和其他孩子的喜欢,后来,他长大了,要上学了,他想积极表现,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却写申请入队失败,帮生病的老师批作业,却让老师更加生气。

再后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学校停课了,他的父亲被送入干校,他更加成为了没人管教的孩子了。

王朔用了许多笔墨,以方枪枪的视角为我们描述了那样的社会中,一个孩子的成长,让你在幽默之余,还能体味到更深的东西。

3.《我是猫》,夏目漱石。

正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而在这本书中,似乎要改一改了,那便是:人类一思考,小猫儿便发笑。

生活在教师家中的这只猫,带我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文人,有的没心没肺,有的古板刻薄,有的是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而这只猫咪的主人,同样是迂腐且没有耐心的人,是个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前朝遗老”,在猫咪的眼中,这群人整天在一起讨论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只会抱怨,活像苦沙弥。

或许在猫眼中发现的,更加接近事实。

4.《竞选州长》,马克·吐温。

近几年来,他们显然已将各种无耻罪行视为家常便饭!马克·吐温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一直以幽默而又犀利的文笔见长,这部小说同样是有着这样的风格。

这部小说,好像早就已经收入到了某个版本的语文课本中,也算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了。

马克吐温在这部作品中对当时的那个社会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判,人性的卑劣、政客的无耻,可以算得上是刻画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而其幽默辛辣的笔锋,又让人读着痛快。

叙事的游戏 ——论王小波的《青铜时代》

叙事的游戏 ——论王小波的《青铜时代》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叙事的游戏——论王小波的《青铜时代》李嘉文 上蔡县第一高级中学三(14)班摘 要:王小波是中国小说艺术创作中的异端,学术界针对王小波的研究也已经从现象研究进入到了文本研究。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更加已经被称为是经典作品。

但是,王小波的长篇小说却始终都被忽略,这也却成为了一种怪现象。

这也是《青铜时代》的知名度远远低于《黄金时代》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为王小波对中西诗学的不断研究与努力,更加从叙事开放性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叙事;游戏;王小波;《青铜时代》[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49-01王小波被认为是后现代小说家,其艺术作品的思考与实践均充分在《青铜时代》中得以表现。

但是,有别于《黄金时代》,青铜时代并未如《黄金时代》中作品那般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王小波的这部作品之中拥有大量纷繁复杂切支离破碎的效果艺术结构以及风趣幽默的艺术修辞。

单就叙事方法而言,《青铜时代》充分体现出了王小波的纯熟技艺,本研究中就结构以及语言两个方面探究阐述叙事手法。

一、交叉与重合《青铜时代》之中设置了一张类似“迷宫”式的结构,但是,这种迷宫式结构的设计与形成与博尔赫斯之间有所差异。

王小波的小说彻底打破了传统叙事之中的固定性结构,最终却又能够充分回归到文本之中。

王小波本人对小说结构的执着甚至已经超脱了小说叙事本身的封闭性特点,而是将叙事引入到了更加开阔的空间之中。

这就形成了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契约。

可读性文本的代码本身就是读者十分熟悉的,读者则属于其中的消费对象。

本研究从小说元叙事以及互文性等角度阐述叙事技巧。

1.元小说元叙述被称为是元故事叙事,元虚构或者后设并非通过当代小说,产生时间相对更早。

元小说更加看重的是作者采取何种方式对待小说,小说中往往声明作者本人只是在虚构作品。

但是,在进行叙述的过程中,仍然表现出自我意识、自觉以及反讽等特征。

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分析

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分析

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分析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位独特存在,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反讽,成为文学界的一抹亮色。

通过对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王小波的幽默可以说是一种戏仿性的幽默,他善于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之处。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常常被夸大和放大,以达到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

例如,在《黄金时代》中,当主人公李银河说自己坐在凳子上每次都被电到时,读者无法不被其荒诞可笑的遭遇所逗乐。

这种戏仿性的幽默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戏谑,更是对社会陋习和愚昧现象的一种嘲讽。

此外,王小波的幽默常常伴随着一种讽刺的意味。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批评,他揭示了现实中的种种荒谬和矛盾。

在《黄金时代》中,王小波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文革时期的普遍愚昧和虚伪,将之置于一个荒唐可笑的背景中,使得读者不禁对现实的荒谬感到讽刺和自嘲。

这种讽刺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更是对人性的一种启示和震撼。

与此同时,王小波的反讽艺术也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反讽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颠倒和扭曲来表现出事物本质的一种手法。

王小波善于运用反讽来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通过对事实的逆向解读,让读者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产生不同寻常的思考。

在《黄金时代》中,他以母女的关系为例,透过对母亲的反讽描述和对李银河的描写,表明了社会中性别、家庭和个人意识形态的种种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一种关怀和悲悯。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批判,他试图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对自我行为的改变。

他的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抱歉,从而引起了读者对现实的认同和反省。

正如他在《黄金时代》中所写道:“我很抱歉,我可能已死,但我曾有个好看的妹妹。

”这一句话在包含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之外,也表达了对人性尊严和幸福追求的一种坚持。

综上所述,王小波的幽默与反讽艺术既是对现实的一种戏谑和嘲讽,也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一种批判和启示。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位重要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而备受关注。

他的小说《青铜时代》是一部颠覆性和解构性的作品,通过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

在《青铜时代》中,王小波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他通过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活态度,揭示了传统道德观念的虚伪和不合理性。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冷漠和利益交换的状态,作者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描写,批判了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的虚伪和虚假。

王小波通过小说对传统道德进行解构,揭示了自由和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小说中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解构。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丑恶和荒诞。

小说中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开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如道德沦丧、人际关系的冷漠、社会阶层的不公等,作者对这些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足。

在《青铜时代》中,王小波的解构性思想体现在小说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上。

他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叙事手法,将故事碎片化呈现,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开情节,同时在语言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采用了大量生活化的口语和对话,使整个小说呈现出一种跳跃的、碎片化的风格。

这种叙事方式和语言表达,使《青铜时代》具有强烈的解构性,打破了传统叙事规则和语言表达方式,使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和阅读产生了挑战。

王小波的《青铜时代》还具有一定的颠覆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以反传统的方式进行塑造,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颠覆了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对权威和权力展现出一种挑战和抵抗。

小说中的情节和情感也经常出现不同寻常的转折和展开,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矛盾冲突,从而颠覆了传统的叙事和情节安排。

小说的结局也常常以意外的方式结束,使读者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青铜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于1991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其强烈的颠覆性和解构性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主题内容以及文学
形式等方面对其颠覆性和解构性进行分析。

在叙事结构上,《青铜时代》采用了多线叙事的形式,通过交错的故事情节和多个视
角来展示人物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的多样性。

这种叙事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不
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而是给读者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

通过多线叙事,王小波创
造了一个独特的叙事空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之间的纠
葛。

在主题内容上,《青铜时代》以其对现时代人们的迷茫与无助的描写,对中国现实社
会的批判,以及对性别和权利的解构,显示出其强烈的颠覆性。

王小波通过对人性、自由、人类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对现代社会的现象进
行了尖锐的批判。

他以独特的幽默和自嘲的口吻,让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呈现出一种颠覆传统的视角。

在文学形式上,《青铜时代》以其对文学形式的创新和突破进行了解构和颠覆。

小说中,王小波采用了大量的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对当时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人物进行了嘲讽
批判,展现了对权威、体制和权力的怀疑和不信任。

他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将小说融入
到真实的生活中,并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他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这种形式的
创新,王小波在小说中展现了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对现实世界的解构。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王小波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文化独特性的探究者”和“思想的颠覆者”。

他的小说《青铜时代》不但在描写中国智识分子的社会生活方面,更在文体和思想上都呈现出颠覆性和解构性。

首先,小说的文体呈现出颠覆性。

作品结构上,王小波采用了多种文体形式,如小说、杂文、日记等,而这些文体形式的不同组合,不断引导着读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观感发生转移和切换。

同时,小说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字、诗歌、小说等,如庄子的“鱼之乐”和《三言》中的故事,这些文字和文学作品被王小波加以引用、参照或进行重新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颠覆和挑战。

其次,小说的思想也呈现出颠覆性和解构性。

小说中的职场生活、性爱、婚姻、友情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都受到了王小波的批判和颠覆。

小说中描绘的职场生活让人们对企业的利益追求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进行思考;色情描写的存在,则让人们对性、爱、欲的界限和关系产生疑惑;而主人公的婚姻和朋友圈的意义,则被王小波在小说中进行了批判和颠覆。

这些颠覆性的思想让读者不能不对现实生活的主流价值观进行反思和审视。

此外,小说语言的运用也具有颠覆性。

王小波大量使用口语和方言,在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粗口和骂人的话,使得小说文化色彩浓厚、生动活泼。

即使王小波使用的是标准汉语,也常常配合特殊表达和神秘的语言游戏,让人读后难以理解,增加了小说的迷惑性和挑战性。

综上所述,王小波的小说《青铜时代》呈现出明显的颠覆性和解构性。

小说不但在文体和叙事结构上进行挑战,更是对传统文化和现实价值观进行批判和反思。

王小波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风格,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对社会生活进行重新诠释。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青铜时代》是王小波的一部关于爱情、性和婚姻的小说,以其颠覆性和解构性而著称。

小说以悲剧和讽刺的手法,对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展现出了对现代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本文将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探讨其颠覆性及解构性。

从主题上来看,《青铜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爱情观念和婚姻观念。

小说中的男主角方世玉和女主角毛豆豆之间的爱情关系并不遵循传统的爱情模式,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冲突。

他们之间的相爱和相守并非基于浪漫和甜蜜,而是充斥着痛苦和煎熬。

这种对爱情的重新定义,颠覆了人们对爱情的传统观念,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青铜时代》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和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女主角毛豆豆,不同于传统的温柔娴静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独立、坚强、有主见的女性,对自己的人生和婚姻有着清晰的认识和态度。

而男主角方世玉,则是一个颠覆传统男性形象的角色,他对传统家庭观念和婚姻制度持怀疑态度,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这种对性别和人物形象的重新定义,颠覆了传统的伦理观念,表达了对个体人格和自由选择的尊重和呼吁。

从情节设计上来看,《青铜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结局和故事走向。

小说中的故事并不以传统的美好结局收场,而是以悲剧和讽刺的方式呈现。

毛豆豆最终选择了离婚,方世玉也没有追随她,而是选择了另一段感情。

这种对结局的重新设计,颠覆了人们对美好爱情故事的期待,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婚姻关系和情感纠葛。

王小波的《青铜时代》以其颠覆性和解构性,深刻地挑战了传统的爱情观念和婚姻观念,重新定义了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对现代社会和个体自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在阅读和思考之余,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青铜时代》的颠覆性及解构性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观察和批判社会的锐利笔触而闻名。

他的小说《青铜时代》也不例外,通过对当代社会和人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颠覆性和解构性的文学风格。

《青铜时代》通过对主人公小羊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展示了作者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小羊身处的社会充斥着权钱交易、人情冷暖和道德沦丧,他在这种环境中一次次地受挫和沉沦。

小羊所处的社会被作者描绘得残酷而不公,而这正是对当代社会的颠覆和解构。

王小波利用小说中的形象和情节,将社会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力图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从而打破人们对社会的惯性认识,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叙事方式。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中对传统道德和人情关系进行了解构。

小羊在小说中的感情生活颇为复杂,他深陷于不伦之恋与情感纠葛之中。

作者对小羊的感情纠葛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揭示,将传统的人情关系和道德观进行了颠覆和解构。

通过对小说中角色的人际关系的描写和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王小波展现了他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和颠覆,以及对当代社会伦理风气的批判。

通过对传统道德和人情关系的解构,王小波试图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从而引发读者对社会伦理的重新思考。

在《青铜时代》中,王小波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对当代社会和人情关系的颠覆性和解构性。

他以小说中的形象和情节,对当代社会和传统道德进行了思辨和批判,以此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这种颠覆性和解构性的文学风格,使得《青铜时代》成为了一部批判当代社会的重要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摘要:王小波的《青铜时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时代三部曲的颠覆性创作,《青铜时代》以其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穿越性以及语言的幽默独特性,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价值观取舍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延续了王小波的语言幽默,而反乌托邦、反现实的创作创新也让《青铜时代》打上了独特的“黑色幽默”的烙印,这看似荒诞不羁的作品里,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是通过对《青铜时代》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特点,通过对王氏幽默的解读,来重新认识王小波的人生价值观:有趣。

关键词:王小波创作艺术特点人物形象一、王小波的个人生平及其创作生涯王小波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出生在1952年的北京,当时正是三反运动期间,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正在悄悄发生着巨变,王小波的父亲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就在王小波出生之际,很多人认为这也是王小波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20岁的王小波在牛街教学仪器厂做了工人,后来《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就是以工人生活为北京写作的。

1977年与当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李银河。

1980年在杂志《丑小鸭》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校教书。

1986年获硕士学位。

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

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

1988年,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2年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从人人羡慕的大学教师变成存在生活压力的自由撰稿人 , 获得了自由 , 同时也获得了追求自由的根底。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2年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

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机场上夫妻永别。

因此 , 王小波去世引起的轰动 , 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诗意的执着追求拨响了人们遥远的记忆之琴。

[ 1]王小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他短暂的45岁的人生里,并不算是高产的作家,他活着的时候,读者群体多是同龄人,而在其死后的岁月里,也同样吸引着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读他的作品,模仿他的风格。

时代不同,面对的苦恼和困惑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王小波的作品里感受到的对自由的渴望,对真诚的向往,都是时间永恒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独立思考、独立风趣、独立幽默的智慧,将指引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现实。

作为真正为当代中国小说注入了新元素的作家,在知青小说的创作中,王小波的语言和叙事方式在作品钟都体现出了独特的智慧,和清醒的现实生活认知。

在他同时代同时期的作家当中中,鲜少有人能达到。

二、《青铜时代》的文学价值及其艺术特点(一)文学价值及文学地位《青铜时代》是一部翻写唐人传奇的小说,唐传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被誉为中国短片小说先河的正典文本,分别以袁郊《甘泽谣》中的〈红线〉,杜光庭的〈纠髯客传〉,薛调的〈无双传〉为原型,作者将这三个故事演绎出充满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在作品当中,充斥着看似荒诞不经的插科打诨,反复使用与历史小说故意背离的语言,不断用“出格”来定位小说中的一个个荒谬的历史真相。

《青铜时代》是延续王小波一贯的文学风格社会主题,对于反乌托邦,反思想压制的文风承袭的又一力作,对于作品本身的“趣味性”的追求,让这部小说,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借鉴了诸多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和叙事策略,在叙事中显示出王小波独一无二的才华和思想,以繁复、复杂、冗长为特征的语言叙事风格却并不令人生厌,处处充满“有趣”的品格,让幽默的语言和匪夷所思的想象别具匠心。

《青铜时代》并没有完全抄袭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模式等负面思想,而是有选择地表达,有选择地创作。

在《青铜时代》里,虽然古今场景变换不断,历史的概念意识没有断裂,与现实当中形成更加强烈的对比,在结尾处一反唐传奇的大团圆结局,取而代之以悲剧结束收尾,这是王小波对既定文学规则的叛逆之处,对理想世界的怀疑态度。

叙述开放灵活自由,打破时序结构,不拘泥于传统,利用复杂的多线索交叉复式叙述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充分体验变异中的荒诞,在荒诞的体验感中感受到愉悦,从而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青铜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延续前两部的写作背景和风格,《黄金时代》以现实世界为背景,主要讲述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知识分子群体性的无能同时饱受政治“左”的泛滥横行的歧视,在民族和国家灾难泛滥的时代,无法拥有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遭遇到了一系列的不公平的待遇,在逐渐摆脱文化的过程中,主人公“王二”的心态变化,创造出一种新的知识分子形象和生存模式;而《白银时代》则是充满虚拟与想象的作品,主要讲述的是,跨世纪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

通过回忆来描述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的人生,给现代生活以深刻启示。

《青铜世界》源于唐传奇,改编于过去的故事,通过写古代的过去的知识分子的故事,刻画出追求个性,追求自由,追求创造欲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权力斗争控制的封建时代,自由和个性追求,被时代画上了滑稽的符号,不断扭曲的心态和行为,使智慧和爱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演变成闹剧。

时代三部曲的故事选材、人物方面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在主题表达方面,都是描写知识分子的处境,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处境,都无法脱离知识分子本身的特点和时代所赋予的特征,在叙事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在塑造人物方面也表现出特有的价值。

(二)艺术特点1、语言艺术的独特性小说的语言风格直白、幽默,延续了王小波诸多作品的语言风格,在《青铜时代》里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对主人公的思想进行思辨,这时的语言充满着辩证性,无论是引领读者思考还是通过主人公的反思引出故事情节都是作品语言的一种创新手法,这是王小波的高明之处。

除此之外,大量的“王小波式”的黑色幽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不断涌现出“别致”而特立独行的幽默感。

比如:他对我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我答道:您知道我早上吃了些什么吗?他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我说:这是对建筑行业的污蔑。

他说:你这样子怎么为人师表?我说:您的意思是我不够漂亮,这是女生的看法吗?他说:你要知道我国的国情。

我说:我怎么不知道?我每月挣30美元。

[ 2]这是王二与李主任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充分体现出了王小波的语言功力,这样的妙语连珠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幽默,更是作者思维及性格幽默的直接体现。

这也就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小说当中比如《寻找无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性的细节,展现出丰富的杂学写法,不仅使故事更加的丰满,也体现出作者语言风格的丰满性。

比如王仙客拥有的望远镜以及数学才能等都是语言独特性的展现。

不仅如此,大量的夸张调侃,是王小波在小说中常用的语言手段,他相信文字不是用来看的,需要有节奏的快慢,这是王小波作品里的语言筋骨,有意味的夸张不仅丰富着人物形象的刻画,更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语言体验。

比如,在红拂的死中,他明确地调侃着:“红拂上吊的准备事项就在专家领导下进行,和她自己没了关系。

”[ 3 ]这种不合逻辑的调侃和叙述,暗藏强烈的幽默和讽刺效果,同时又充满着快感,反衬现实丑陋的同时, 又拥有了一种“自我指涉”和“自我增殖”的转喻色彩。

2、叙事手法的独特性《青铜时代》独特的叙事手法,不仅仅表现在一反传统叙事的规范和有序,不断跳出人们的固定思维,采用荒谬的模式,增加黑色幽默。

《万寿寺》通过一个被汽车撞到导致失忆的人,以现实世界的王二和唐朝时代的薛嵩的生活交替为背景,通过想象不断穿越,在小说中,一反常态,不断通过交叉与穿越的手法进行情节的安排,通过这样不可预测不可预知的故事来表达一种对人生的不确定、多种可能性的主题,生活乃至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在《万寿寺》里人物的命运感减弱,甚至消失,追寻人生的不断变化的意义和体验,追求自由的主题就呼之欲出。

《万寿寺》的魅力就在于不按套路出牌的变化自由、天马行空的想象、情节荒诞无厘头、行文没有固定程式,简直是表达自由追求的典范。

在讲述的过程中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让人忍俊不禁。

在王二的第一叙事中添加第二叙事,在手稿中生成元故事事件,分别写了关于薛嵩和红线在失忆之前、恢复记忆过程中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想象和线索,从中蔓出枝故事的开始,将故事在发展中曼生出可能性,同时消除了叙事时间等确定性因素的描写。

在《寻找无双》中, 由“寻找”闯入宣阳坊的王仙客,因寻找而蔓生出“鱼玄机”的故事被虐待与杀戮逐渐替代了寻找无双的叙事线索,逐渐浮现出无双、彩萍等人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断纠缠,成为一个开放,又由再生机制的故事生成模式。

3、人物形象的独特性《青铜时代》是王小波根据唐传奇改变而成,但人物形象方面却与原来的人物关联不大,甚至有颠覆。

历史小说当中的风尘三侠,无疑是英雄美人的形象。

李靖是乱世英雄,不仅慷慨、才智过人,更是有运筹帷幄的智勇双全,而在王小波的小说当中,李靖只是洛阳城里的一个知识分子,以发明为乐趣,在洛阳城里随心所欲比如喝酒、纹身、吸大麻。

红拂女本应是位巾帼女英雄,而王小波的叙述中却发现,红拂其实只是在追求有趣的小女子,她的夜奔只是源于一种寂寞一种无聊的反抗。

与历史上的虬髯公英雄形象不同,在《红拂夜奔》里, 他虽然是个剑客,却非常的庸俗,盯梢红拂与李靖的夜奔却毫无意义。

在岛外做国王,集滑稽可笑于一身。

在这样的创作中,颠覆着人们心中旧有的固定形象,改变了传统观念,同时也不乏大胆的创新新的人物形象,在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情节中,对英雄形象进行反叛,荒谬夸张却又充斥着大量的讽刺。

这是对历史人物的创新,也是王小波小说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

三、从《青铜时代》看王小波的黑色幽默王小波把西方的幽默融进他所生活和经历的这个时代, 开创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小波式的幽默时代。

在描写手法上,通过塑造一些非正面的人物形象,借助可笑的言行表达对现实问题的种种不满,这种风格源于60年代的美国,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他们擅长突出人物与环境的不协调,通过对不协调的因素进行放大、扭曲、使读者忍俊不禁,同时又感到沉重。

在描写手法上喜欢打破传统,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 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调侃戏谑混成一团。

“黑色幽默”是一种集悲剧与喜剧特征为一体的文体。

它往往反映现实,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知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