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
12.22
23026N 3.21 00
23026S
思考:地球在B位置时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 日前后, 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1、读下图: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2. 读下图:
①画出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的地球赤道。
②画出在A,C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12月22日 冬至日
S
6月22日 夏至日
3月21日 春分日
12月22日 冬至日
切点 N S 切点
N
6月22日
夏至日
3月21日 春分日
9月23日 秋分日
12月22日 冬至日
S
6月22日 夏至日
N 切点
3月21日 春分日
9月23日 秋分日
12月22日 冬至日
切点 S
N
此时结论:太阳直射点会发生移动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23º26´N
春分 3月21日

冬至 12月22日
23º26´S
思考: 今天,太阳 直射点在南 半球,向南 (南、北)移动。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
(1)规律
23º26´N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3·21)
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 线间随季节 而移动
“太阳直射点位移简图”的多种用途
(一)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方向
例: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 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C)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上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6.以22北,并向北移动 远日点 9.23
③下列日子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何处附近:(用字母代号)元旦 A 处,
“七一” C 处,国庆节 D
处。
④在A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比C位置附近要 快 日地距离说,A位置接近 近 日点。
,因为从
B
❖ 3、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23 ◦ 26′
地轴
❖ (1)角a的度数是______,
北极
❖ 平面A的名称:_黄_道__平_面_
2.A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春分,日期是 3月21。日两幅图 与A点代表的节气相同的点还有E、G 。
3.两幅图中,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时段用字母
4.表直示射分点别一直是向A南→移B动和的G时→段H用。日期表示分别是6月22日到 12月22日。
N 切点
12月22日 冬至日
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N
3月21日 春分日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为0°)。
黄道平面
E
S
赤道平面
太阳直射点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为0°)。
N
N
N
N
此时结论:太阳直射点不发生移动,全年直射赤道
但是实际上存在黄赤交角(且黄赤交角为23°34´)
N
N N
N
但是实际上存在黄赤交角(且黄赤交角为23°34´)
N
N N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 年。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影响
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移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 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从而为产生四季奠定重要基础。 ②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 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
夏至—— 秋分
秋分—— 冬至
冬至—— 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的 太阳直射点移
半球
动的方向
北半球 向北移动
北半球 向南移动
南半球 向南移动
南半球 向北移动
立 小夏 满 芒 种
夏至
春分 谷清 雨明
冬至
秋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运动(2)
【学习目标】 1.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2.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 动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以动态的思维思考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一)、太阳直射点
1.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 直照射的点。
2.地心与日心连线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S
A
N

(2)当太阳直射在C点时, 6月22日前后
可能的日期是______
C
A
a
基础知识练习: 某两位同学用如下实线和虚线两种图表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北回归线 •
B
赤道 •
E


A
C
南回归线
D•
北回归线

赤道
GH

L

南回归线
F

K

1.B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直射点 纬度是23º26`N。
“三角度”指:
黄赤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 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个基本不变”指: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3.影响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为0°)。
赤道 秋分 (9·23)
次年春分 (3·21)
23º26´S
冬至 南回归线 (12·2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日期
节气
直射点位置 运动趋势
3月21日 春分日
赤道
向北
6月22日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向南
9月23日 秋分日
赤道
向南
12月22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向北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日期
春分—— 夏至
③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黄赤交角的变 化与寒、温、热三带范围的关系密切,如表所示:
黄赤交角
热带
温带
寒带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小
变小 变大
变大 变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地轴北端在宇宙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
E
C
(二)黄赤交角
1、定义: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存在一 个夹角,叫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轴(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过 地心并与地轴 垂直的平面)
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变
2、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一轴”指 :地轴
“两面”指: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