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古代汉语副词-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副词
一、关于副词
1、副词的性质及分类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方式等的词。
程度副词:很、略微范围副词:都、只
时间副词:已、正在情态副词:简直、偏偏
否定副词:不、别表敬副词:请、惠
2、副词的虚实问题
实词说:
《马氏文通》:“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
陈望到《文法简论》:“汉语里的名词、代词、动词……副词都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都是实词。”
虚词说: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代词、副词、连词、语气词的意义比较空灵些,可以称为虚词,和以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同。”
半实半虚说: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副词可说是介乎虚实之间的一种词。它不算纯虚,因为它们还可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然而它们不算纯实,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副词虽可认为半实词,然而它和纯粹的虚词是有密切关系的。”
二、程度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程度的副词。
表示程度高表示程度低表示程度更近一层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触龙说赵太后》)
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1、少
现代:不多;缺少;年轻
古代:稍微、略微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2、稍
本义:禾苗的末端。
古代:逐渐(时间副词)
现代:稍微(程度副词)
《说文解字》:“稍,出物有渐也。”段注:“稍之言小也,少也,凡古言稍稍者皆渐进之谓。”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项羽本纪》)
自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秦始皇本纪》)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史记·梁孝王世家》)
稍作副词,一方面有“渐”、“少”、“小”之义,一方面亦有“尽”义。先秦时这两种相对立的含义均已出现。
《广雅·释诂》:“稍,尽也。”
小、少
稍微
很,甚
尽
与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公以为忠,故有宠。(《左传·襄公28》)
译:齐侯赐给子尾城邑,子尾接受而又尽都奉还。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文选·恨赋》)
“稍”于中古时(大约唐代)演变为表程度,如:
《唐语林》:“稍不如意,相顾笑议。”
《因话录》:“妆饰稍过,上见之极不悦。”
在近代汉语,一般只用作表弱度的程度副词了。
3、颇
现代:很
古代:①稍微②很
本义:歪头,引申为偏差,如:
屈原《离骚》:“循绳墨而不颇。”
在先秦主要做形容词用,到《史记》已经用作程度副词,并既可表示强度又可以表示弱度,因偏差有大有小,大而多就是程度深,小而少就是程度浅。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很)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见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王充《论衡》)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颇’字自古就是不足的表示。”又:“纵使这里的‘颇’有‘甚’字意,也只是个例外。”
到宋时还有少数表示弱度的用例,元明时期则一般只用来表示强度了。
三、范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事物范围的副词。
强调范围大限定范围表示相互之间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战国策·楚策》)
寡人非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伯克段于鄢》)
1、但
现代:转折连词,但是
古代:只、仅仅
“袒”的古字,本义是脱去上衣。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无他,但手熟耳。(《卖油翁》)
现代汉语中的“不但”、“但愿如此”等词语中还保留“但”的古代用法。
2、徒、特、第(弟)、直
徒
本义:《说文》:“徒,步行也。”
现代:徒弟
古代:只、仅仅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特
本义:三岁兽
《伐檀》:“不狩不猎,胡瞻而庭有县特兮。”
引申为一头野兽。
《礼记·内则》:“庶人特豚,士特豕。”
虚化为“只”、“仅仅”的含义。
此特匹夫之勇也。(《汉书·韩信传》)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但”的通假字。
第(弟)
二字双声邻韵(第:定母脂部;但:定母元部)
《词诠》:“第、但一声之转。”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直
“独”的通假字(直:定母職部;独:定母屋部)。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3、仅
《说文》:“仅,材(才)能也。”
古今都用来限定范围。如:
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史记·乐毅列传》)
唐代诗文中“仅”克表示多,“将近”、“几乎”的意思。如: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某有中外亲族数千口,兄弟甥侄仅三百人。(《唐语林》)
四、时间副词
表示行为动作等发生的时间以及与时间有关情况的副词。
已经发生
《汉书·张骞传》:“骞既至乌孙。”
正在发生
《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
持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