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蘑菇的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
关键词:双孢菇菇棚培养料发酵草预湿粪预堆翻堆接种
正文:
一、双孢菇特性
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县麦草丰富,夏季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生长,种植反季节双孢菇具有很大发展潜力[1]。
二.蘑菇生长的条件
1.培养料: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2]。
2.生长温度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 ~ 32 ℃;双孢菇长温度范围5 ~ 25 ℃[3]。
3.生长湿度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 20%。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双孢菇生长阶段85%~ 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4]。4.酸碱度(pH)
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双孢菇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5]。菌丝生长的pH 值范围是5 ~ 8,最适pH 7 ~ 8,进棚前培养料的pH 值应调至7.5 ~ 8.0,土粒的pH 值应在8.0 ~ 8.5。每采收完1 期菇喷水时,应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 值,抑制杂菌滋生[6]。
5.空气
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6.光照
双孢菇和菌丝的生长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双孢菇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表面硬化,畸形菇多。
三、生产季节安排
利用秋季自然气温播种是我区目前栽培双孢菇的主要方式。根据对我区历年双孢菇生产调查,较早出菇的菇房一般在10 月上中旬即开始采收,由于这时气温还不稳定,正在出菇的菇房常遇到偏高气温,致使成批死菇,而且高温高湿条件,极易导致杂菌侵染[7]。另外,早出菇的菇房即使没有发生死菇或杂菌,但由于在高温影响下,健壮旺盛生长的菌丝体往往加速衰老,前期产菇虽多,到中后期产量急剧下降,这是造成双孢菇不能稳产高产的
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我区气象资料分析和多年生产经验,北疆地区宜在8 月中旬建堆发料,9 月上中旬播种,9 月底~10月上旬覆土,10 月下旬~11 月上旬开始出菇,南疆地区生产农时可按此时间表下推1 个月[8]。
四、菇棚设置
菇棚是双孢菇生长的地方,要建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离水源近、环境清洁的地方,建好的菇棚要求有电源、通风好,保温、保湿性能强,风吹帘上再加盖一层防雪棚膜[9]。
五..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目前我国各产菇区的菇房规格、大小、结构及使用材料均不相同。但设计建造时考虑的因素是一致的。首先是菇房的合理利用率,其次是菇房结构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通气换气,还要考虑建造时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党见的菇房模式是:民房改建型、塑料大棚、露地草棚和依山而建的地下、半地下菇房[10]。菌种的优劣是蘑菇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选用优良品系的菌种,不增加成本,可增加产值。但由于菌种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同样的品系也有优劣之分。使用不良菌种,轻者减产,重者几平绝收。生产上常用的菌种有粪草料菌种,谷粒菌种,棉壳菌种和颗粒菌种。但选择优质菌种的标准是一致的。要选择品系纯正,菌丝生长均匀、整齐、色白、绒毛菌丝多、菌龄适宜、生活力和抗逆性强、无杂、无污染的菌种作为生产用种。
(一)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是双孢菇栽培的物质基础,制备优质、有选择性的双孢菇培养料,是丰产的关键。栽培原料:
双孢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麦草、玉米秆和动物粪便、油渣等有机肥,再加适量的磷肥、石膏、石灰和尿素等或使用食用菌专用肥。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畜禽粪便要提早收集,晒干贮存,防止阴雨干扰[15]。
常用原料配方有以下几种(按栽培面积100平方米干料用量):
1.(粪草料)麦草2000公斤,牛粪2000公斤,菜子油渣150—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70公斤,石灰40公斤[12]。
2.(粪草料)玉米秆2000公斤(无论干鲜都要压破成索状、铡成6—20厘米段),牛粪2000公斤,菜子饼150—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70公斤,石灰20公斤[11]。
3.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1000公斤(加入1000公斤鸡粪更好),食用
菌专用肥120-140公斤,石膏75公斤,石灰50公斤[11]。
4.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500公斤(鸡粪2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0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11]。
5.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8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
我地目前采用的栽培原料以合成料为主[11]。
(二)、培养料前发酵(一次发酵):
前发酵在室外进行,要求建好堆型,掌握好水分,达到高温(75℃以上)、快速的目的。具体操作工艺:
1.草预湿:建堆前2—3天用水将草浇湿、浇透,边洒水、边翻倒、边踩踏,完全湿到后堆起让水分向内部渗透,次日再翻一遍,洒足水[14]。
2.粪预堆:建堆前5—7天将干粪打碎,加水拌湿(含水量65%左右,手握成团,落地可散),堆成宽1.2米、高0.6米、长度不限的堆让其发酵,产生嗜高温菌类,第三天翻一次堆[14]。
3.建堆:堆长顺风向,先在场地画好线。按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料堆占地为:宽2.2米,长12米。再将麦草或玉米秆、牛粪等各分成10份,油渣、磷肥、石膏粉、尿素等辅料各分成6份。每层秸秆自然厚度0.3米,前3层每层只加秸秆和粪,从第4层开始加入其它辅料,并且开始浇水。堆料完毕后,高度为1.6米左右。半合成料、合成料堆法基本一致。堆周围不断有水渗出,注意收集堆内流出的肥水,循环浇到料堆上[14]。
4.翻堆:翻堆是为了发酵均匀。从堆料算起,夏季第6、10、14天进行3次翻堆后,第17天进入二次发酵;冬季第7、13、19、24天共进行4次翻堆,4天后直接铺床播种或翻3次堆后进行二次发酵。春秋季节根据气候灵活掌握。注意:每翻一次,堆宽缩窄0.20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