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复习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1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专题11](https://img.taocdn.com/s3/m/3f904836f8c75fbfc67db261.png)
一.百家争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百家争鸣学派代表时间主张影响儒家孔子春秋晚期思想主要是仁和礼政治:“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体现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孟子战国“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体现民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体现和平发展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家庄子战国“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家韩非子战国法治;加强中央集权体现依法治国的方略(1)地位: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利用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法家思想2、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方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孔子)、战国(孟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创办私学,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儒家思想惨遭摧残――秦朝:“焚书坑儒”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政策,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西汉初期,儒家思想逐渐复苏.(3)儒家思想独尊地位――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儒学统治地位被动摇――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了反封建军阀的统治,提出在中国实现“德先生”“赛先生”“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把斗争矛盾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前期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倾向.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惊醒了梦中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向世界学习。
陕西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中国近代史板块(课前练习)
![陕西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中国近代史板块(课前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793f9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1.png)
陕西省2024年历史中考热点备考重难专题:中国近代史板块考点1:鸦片战争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
——摘编自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各阶级进行“社会转型”的探索。
(1分)并分析阻碍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2分)考点2:中英《南京条约》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A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鸦片战争后,一批接触西方知识较多的先进分子,开始了创办近代传媒,争取话语权的活动。
“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左右,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
这些报道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巧取豪夺的可耻行径,发出了“叱咤英俄,鞭笞欧美,振我夏声,昌我华种”的号召,并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新颖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大大提高了国人自办报刊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摘编自刘兴豪《从清末报刊看传媒话语权的争夺》(1)结合图A条约的相关内容,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积极争夺传媒话语权的背景。
(2分)3.《南京条约》签订过程中,没有中国通事参与,完全由英国翻译包办,且英国翻译同时是谈判者,是中英文条约的起草与定稿者。
这表明,《南京条约》( )A. 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B. 是强权下的不平等条约C. 促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 促进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考点3:洋务运动4.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
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2020年 中考特训方案 历史考点精讲 (1)
![2020年 中考特训方案 历史考点精讲 (1)](https://img.taocdn.com/s3/m/b3e6bbe2ddccda38366baf4d.png)
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9年毕节市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2020年中考备考策略一、试题总思路本书全面落实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体现了中高考的改革方向。
全面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所达成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园情怀素养。
从总体来看,历史学科继续贯彻和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标,贴近毕节市初中历史教学实际,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反映重要的历史现象、事件和重大历史发展,突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
总体上看,试题视野开阔,立意深远,形式活泼简洁、明确,考查角度新颖灵活,开放多元,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二、2019年毕节市中考试卷试题情况分析2019年毕节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点,2019年毕节历史中考题在贵州省出现统考趋势,大部分真题同黔南州、贵阳等地中考题一致;第二点,毕节历史在题型题量上渐趋稳固。
2019年毕节历史真题中国古代史占18分,中国近现史占22分,世界史占20分。
三、2020年中考备考策略毕节市的中考明确强调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和《毕节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所以教师要对课标和教材、考试说明进行深入解读和把握。
中考备考复习要依据部编教材的特点,实行相应的复习策略。
一般来讲是三轮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在复习中夯实基础。
对教材的历史事件的导火线、原因、开始标志、转折点、影响等准确记忆,做到心中有数,能对历史事件按时间发展顺序梳理清晰。
能够按照自己的记忆对历史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
对单元结构要牢记于心。
这样历史知识脉络清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掌握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第二轮:专题复习依据《考试说明》确定复习重点并联系当前的热点,整理历史专题。
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当前热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中考纵横复习
![中考纵横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46e0f0700abb68a982fb54.png)
《中考纵横复习》2011届中考历史冲刺复习[编写:徐奎] 之三专题复习~7: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梳理】一次冷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详细解读】b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
a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①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②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增加商品生产必须改进生产技术。
(3)开始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早出现的行业:棉纺织业(棉花来源于印度、美国南部种植园)(4)重大发明:①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③冶金、采矿等行业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④交通:汽船(富尔顿)、火车(史蒂芬孙)(5)扩展(结果):英国于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2024年中考历史周年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国通用)
![2024年中考历史周年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2fa4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c.png)
2024年中考历史周年知识归纳总结(全国通用)结合部编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4本,世界历史2本)内容,整理了2024年逢“5”和逢“10”的周年历史知识点,供师生中考复习时使用。
一、中国古代史1.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下,900多个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的农民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砍削树木,做成兵器,举起反抗的旗帜。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
3.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4.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5.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起义。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6.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8.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
9.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10.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六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1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12.1234年,蒙古灭金。
13.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4.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1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017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7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d3268151e79b89680226b8.png)
热点专题一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1. “历史常青,看长河奔涌,岁月峥嵘。
湘江鏖战,惨烈九死一生。
遵义会议,挽狂澜、路转回峰。
??凝聚力、初心不忘,我们砥砺前行。
” 材料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 甲午战争期间B. 北伐战争期间C. 红军长征期间D. 解放战争期间2. 长征途中,我们党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旗,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汇聚起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
这说明长征( )A.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图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1)两幅图片反映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重要特点?(2)两幅图片呈现的史实分别有何重大意义?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永远做红军的传人。
(1)据材料一,说出红军是什么样的军队?(2)据材料二,归纳“新长征之路”有哪些重要内容?(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长征和新长征路上胜利的根本保证。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考复习之人教版九学年级历史部分:专题复习(二)大国崛起风起云涌
![中考复习之人教版九学年级历史部分:专题复习(二)大国崛起风起云涌](https://img.taocdn.com/s3/m/f4f85c742af90242a995e555.png)
中考复习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部分:专题复习(二) 大国崛起风起云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使得“大国崛起”这一考点成为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常态考点,其形式虽变化多,样式新,但其所考内容未发生过根本性变化。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以某一大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事件、原因等基本知识点作为考查对象,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以某一大国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重大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知识的关联性,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迁移能力,主要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3)以某几个大国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发展性的迁移应用能力,主要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1)夯实基础,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内容;(2)能够从纵向上对大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人物事件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时空顺序;(3)能够从横向上对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加工、整合,形成全新的历史观念。
一、选择题1.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工业化的程度。
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查理一世时期的政治制度B.克伦威尔时期的政治制度C.《权利法案》确立的政治制度D.现在英国的议会制度2.有历史学家认为南北战争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是()A.南北战争使美国确立了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B.南北战争维护了联邦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C.南北战争为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消除了种族歧视3.(2015·广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在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49)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49)](https://img.taocdn.com/s3/m/ec1f07e0ff00bed5b8f31db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49)一、选择题1.《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年轻时曾对一起耕作的农民说过:“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来,陈胜做了一件惊天动地得大事,即A.刺杀秦始皇B.推翻了秦朝C.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建立汉朝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与这些成语的典故相关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八王之乱3.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在古代,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餐桌上除了稻米饭,也出现了各类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南方人口增加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口感更好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4.画时间轴是学习历史事件的高效方法。
图中能体现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的是()A.魏灭蜀B.西晋建立C.西晋灭吴D.西晋灭亡5.如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三国、秦朝B.商朝、秦朝、三国C.东周、东汉、三国D.秦朝、商朝、十六国6.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
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
他的医学创造有()①望闻问切四诊法②麻沸散③五禽戏④提出“治未病”理论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7.汉代,“丝綢、漆器从中国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西域的良种马、玻璃、宝石等物传入中国。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8.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西汉王朝前后一共存在()(注:公元纪年没有零年)A.193年B.194年C.210年D.211年9.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相互渗性,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主体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消化的强劲生命力。
2021年中考历史夺分宝典专题复习(四)(知识梳理+夺分宝典+参考答案)
![2021年中考历史夺分宝典专题复习(四)(知识梳理+夺分宝典+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0884f4fad6195f302ba6e2.png)
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 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
权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十月革命 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给俄
后退出一战
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 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
济的发展带来重大负担,激化了
社会矛盾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引起苏联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
后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多 迅速失控,最终导致 1991 年苏联
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 解体
多元化”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要走符合本国国情
的发展之路
考点五:日本
阶段 历史事件 封建社
认识
1640 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并于 逐渐形成,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1689 年颁布了《权利法案》
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 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
材料二:《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 世纪。国王逐渐 退出内阁(内阁原是指国王主持的议决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内阁会议转而 由内阁大臣主持,称“首相”。后来首相由在下议院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成为政府首脑,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但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必须对 议会负责......19 世纪的议会改革,扩大了人民的一部分民主权利。随着责任内 阁制逐步形成和完善,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1)请写出材料一中 A 处应填人的事件名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英国社 会政治制度转型的因素。(5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18 世纪后,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了哪些新发展。(4 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过程有何特点。从这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部分)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096bddf12f60ddccdb38a008.png)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形成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股强大势力。
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并组织士兵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共同迎战曹军。
2.赤壁之战: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1.220,史称曹魏,都城洛阳。
2.221,史称蜀汉,都城成都。
3.222(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
〖说明〗1、曹操生前并没有篡汉称帝,严格意义上他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后期,不属于三国时期。
2、230最早记录。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背景: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控制魏国大权,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西晋取代魏)3.4.二、八王之乱1.背景: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2.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主要在洛阳一带),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同时,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带;3.影响:①与汉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出现民族交融;②各族人民联合斗争,推翻西晋统治之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北方的15六国”)〖说明〗1.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或大规模人口迁徙)主要包括:北方民族内迁中原(促进了民族交融)、中原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①西晋统治腐朽;②“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衰落;③西晋对内迁各族的压迫政策激起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公元2.东晋初期政治的特点:“王与马,共天下”(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把持朝政)3.4.东晋的兴盛:东晋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如淝水之战),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横捭阖叱咤风云重要历史人物专题线索
历史长河
风云人物——政治领袖人物—民族英雄人物—思想解放创新人物
—探索人物—文学艺术人物—科学、技术、发明人物
考点串讲
中国近现代化探索的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中外历史上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代表人物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
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近代科学技术代表人物
中外近代思想文化、艺术代表人物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总的原则是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2)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与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相结合。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用辩证的方法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不足。
(4)应从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要看主流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5)不要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概述中外杰出历史人物具有的相似的优秀品质。
(1)中外杰出历史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的意志,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2)都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不怕牺牲的勇气。
3.反殖民侵略人物所具有的共同精神品质:为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精神;热爱祖国为正义事业献身,反抗侵略的勇气等。
4.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倡导者和发起者,引领社会的发展;是重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推动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加速历史任务的解决。
5.反动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给人类带来灾难,改变历史发展轨迹,改变人们的命运,延缓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