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4篇
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1. 介绍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因职业活动而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的情况。
这些有害因素可以是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职业暴露的类型、风险评估和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2. 职业暴露的类型2.1 化学暴露化学暴露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接触到有害化学物质的情况。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有毒气体(如氨气、氯气)溶剂(如甲醇、苯)重金属(如铅、汞)2.2 生物暴露生物暴露主要源自生物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对员工的影响。
常见的生物暴露来源包括:医疗行业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毒)实验室中的微生物2.3 物理暴露物理暴露指员工在工作中遭受的物理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噪声(如工厂、建筑工地)辐射(如X光、射线)温度极端(如高温、高寒环境)2.4 心理暴露心理暴露涉及到员工因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类暴露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3. 职业暴露的风险评估3.1 识别风险识别工作场所的潜在危险源是进行风险评估的第一步。
这包括:进行工作环境调查收集化学物质的安全数据表(MSDS)观察工作流程和操作3.2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对已识别危险的评估,包括:危险的性质和类型接触的频率和时长员工的易感性3.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措施包括:替代有害物质工程控制(如通风、密闭操作)行政控制(如轮班制度、限制接触时间)个人防护装备(PPE)使用4. 安全防护措施4.1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开展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危险物质识别与处理的知识应急处理措施的培训4.2 个人防护装备(PPE)个人防护装备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包括:呼吸防护设备(如口罩、呼吸器)眼部防护(如护目镜、防护面罩)身体防护(如防护服、手套、安全鞋)4.3 职业健康监测实施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控措施
3
职业暴露案例分析
典型职业暴露案例
01
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患者,导致感染
02
化工行业: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导致中毒
03
建筑行业:接触粉尘,导致尘肺病
04
食品行业:接触致病菌,导致食物中毒
05
科研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导致辐射伤害
0 6 教师:接触学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健康
职业暴露的特点包括:长期性、累积性、潜伏性、 多样性等。
职业暴露的类型
生物性暴露:接 触病原微生物, 如病毒、细菌、 真菌等
化学性暴露:接 触有毒化学物质, 如化学溶剂、农 药、重金属等
物理性暴露:接 触辐射、噪音、 高温、低温等物 理因素
心理性暴露:工 作压力、人际关 系、职业倦怠等 心理因素
职业暴露的危害
案例分析与启示
01
案例一:某医院护 士在给患者注射时, 不慎被针头刺伤,
导致感染
02
启示:加强防护意 识,规范操作流程,
避免针刺伤
03
案例二:某工厂工 人在操作机器时, 不慎被机器割伤,
导致感染
04
启示:加强安全培 训,提高安全意识,
避免操作失误
05
案例三:某实验室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 程中,不慎吸入有 毒气体,导致中毒
01
职业病: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职业病
02
健康损害:暴露于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健康损害
03
心理压力: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心理压力
04
经济损失:职业暴露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2
职业暴露防控措施
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
01 加强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口 罩、手套等
02 加强环境控制:保持工作环境整 洁、通风、无污染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
05
结论
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职业暴露危害
职业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导致感染、慢性病、癌症等。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标准预防措施在职业暴露防控中的地位
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指针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包括隔离、防护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监测计划与实施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周期、频次、时间等,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
报告范围
明确需要报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情况,如浓度超标、健康影响 等。
报告程序
规定报告的程序和流程,包括发现情况后的报告时间、途径和责 任人等。
报告审核与反馈
对报告进行审核,及时反馈处理情况,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 性。
对从事接触有传染性病人的人员,定期进行健 康监护,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危害。
标准预防的实践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均须按照污染性 物质处理。
对于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场所,应采取空气 流通、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 人防护用品。
对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的高危职业人群, 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和免疫防
锐器伤
01
在操作锐器时需小心谨慎,遵循正确的锐器使用方法,避免直
接接触锐器。
呼吸道暴露
02
医生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和手套,以
减少呼吸道和皮肤暴露的风险。
溅洒
03
手术过程中需避免血液、体液或其他有菌液体溅洒到口鼻眼等
部位。
护士职业暴露与预防
职业暴露的名词解释
职业暴露的名词解释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工作者长期或短期暴露在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中,如化学物质、放射线、噪音、震动、粉尘、细菌等,可能导致身体或精神方面的健康问题。
职业暴露的重要性:1. 健康问题:职业暴露是导致各类职业病和职业性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从短期暴露的眼睛受伤、呼吸系统问题,到长期暴露导致癌症、神经系统问题等,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 经济成本:职业暴露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包括医疗费用、生产力减损、社会福利支出等。
3. 环境保护:职业暴露与环境有关系,通过减少职业暴露,可以有效降低环境中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常见的职业暴露:1. 化学物质:例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药物等,工作者在制造、处理、施用或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容易受到暴露。
2. 放射线:工作中与放射线及放射性物质接触的人员,例如核工程师、放射线技师等,容易遭受辐射性暴露。
3. 噪音: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聋哑、听力下降等职业病。
4. 粉尘:例如煤尘、金属粉尘、光敏粉尘等,长期吸入或接触这些粉尘会引发各类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
5. 细菌:例如医务人员、农场工人等,接触到传染性细菌容易受到感染暴露。
职业暴露的防治措施:1. 风险评估: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了解潜在的健康风险。
2. 工程控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艺过程,减少暴露的机会,例如使用防护设备、隔离危险物质等。
3. 行政控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工作者的权益,例如限制暴露浓度、重新安排工作任务等。
4. 个人防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免受伤害。
5. 教育与培训:向工作者提供关于职业暴露的知识和培训,使其能够认识到潜在的健康风险,并学会正确的防护方法。
总之,职业暴露是工作者面临的一种健康风险,它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问题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有着重要影响。
职业暴露处理知识点总结
职业暴露处理知识点总结一、职业暴露的意义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危害。
正确处理职业暴露可以有效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另外,加强对职业暴露的管理也有利于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暴露的分类根据职业暴露的不同特点和危害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化学性暴露、物理性暴露、生物性暴露和心理性暴露等不同类型。
化学性暴露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化学物质对员工的危害,物理性暴露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理因素对员工造成的危害,生物性暴露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生物因素对员工的危害,心理性暴露则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对员工的危害。
三、职业暴露的评估为了有效控制职业暴露,必须首先对职业暴露程度进行评估。
职业暴露的评估包括对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和工作方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以确定职业暴露的程度和危害程度,从而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四、职业暴露的监测职业暴露的监测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检测,以及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
职业暴露的监测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存在,还可以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患病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职业暴露的控制措施对于职业暴露,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或消除职业暴露对员工健康的危害。
控制职业暴露的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工作过程、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等技术手段来降低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对员工的危害,管理措施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监测等管理手段,个人防护措施则是指员工在工作时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六、职业暴露的管理管理职业暴露是企业做好职业健康与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对员工健康的危害。
在管理职业暴露方面,必须要建立规范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宣传教育、加强职业暴露的监测和评估、加强对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的检测和控制等措施。
职业暴露的概念
1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答: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16、职业暴露后的伤口处理措施?★
答:轻挤、冲洗、消毒、上报、用药
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从近心端到远心端,禁止局部挤压);
2.流动水下冲洗;
3.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
4.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5.用药: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
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的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10ug、10ug(按0、1月、6月间隔)。
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处置流程
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处置流程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从业人员因接触生产环境、作业对象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
职业暴露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心理性暴露等多种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其处置流程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进行详细阐述。
一、职业暴露的定义职业暴露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环境、作业对象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
有害因素可能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压力等。
职业暴露可能导致从业人员出现急性或慢性疾病,甚至终身残疾。
二、职业暴露的分类1. 物理性暴露: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等因素。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受损;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中可能引发振动病;辐射暴露可能导致放射性疾病;高温或低温作业可能导致体温调节紊乱。
2. 化学性暴露:包括有毒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
接触有毒气体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引发尘肺病;接触有害化学品可能导致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损害。
3. 生物性暴露: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接触病原体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
4. 心理性暴露: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等。
长期处于心理压力状态下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心血管疾病等。
三、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1. 识别和评估暴露风险:企业应定期对生产环境、作业对象和职业活动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从业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
2. 制定防护措施:根据识别和评估结果,企业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如改善生产环境、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安全培训等。
3. 紧急处置: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如发生化学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清洗污染部位,必要时送医院救治;如发生生物暴露,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并跟踪观察健康状况。
4. 健康检查:对 exposed 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查。
职业暴露
危险性
(1)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 HIV的机率是很低的。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 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 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09%。2712名无破损 皮肤暴露者无一例发生HIV感染。 (2)可能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原因有:接触血量大;受损伤 口深;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刺入静 脉或动脉内;病人正处于感染早期或晚期(如于事故后 60天内死于艾滋病)。
级别及种类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 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 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 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 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 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 刺仿。
职业暴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业暴露是指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者 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 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 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 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病因
(1)没有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2)没有遵守安全作规程。 (3)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4)工作中发生意外,如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注射 时不慎被针头刺破手指;医疗护理和实验室工作中皮肤 或粘膜意外被针刺或其它锐器损伤;感染者分泌物或血 液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鼻、口中等。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3篇)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一、hiv暴露应急处理1.保持镇静。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3.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____%酒精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6.尽早实施预防性用药。
最好在____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____小时;即使超过____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7.随访和咨询。
在暴露后第____周、第____周及____个月,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暴露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8.登记和报告3.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以流动水冲洗。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周围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洁受伤部位。
4.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____%酒精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登记和报告三、登记和报告制度1.登记内容。
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hiv暴露还需登记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2.报告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科(或医务科)→hiv阳性职业暴露报区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血液及体液外溅的应急处理1.外溅物仅是少许点状飞溅,立即戴手套用____%酒精纸巾擦拭,再用清水清洁、干燥;丢弃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2.如果飞溅物较多,立即戴手套用吸水性能强的纸巾或一次性洁布擦拭外溅物后丢弃,再根据污染部位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1)地面或设备表面。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
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点1、什么是职业暴露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2、何谓“标准预防”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3、何谓“普遍预防”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7、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都有哪些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8、暴露于血液、体液后怎样进行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9、血源性疾病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现已证实大多数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病例几乎都是由这3种病毒所引起,此外尚有梅毒和疟疾;10、HIV职业暴露后开始治疗时间及疗程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 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 h,但即使超过24 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方案的疗程为连续服用28 d;11、HIV职业暴露如何分几级根据暴露程度分三级: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12、HIV职业暴露后哪些情况需要预防用药当HIV感染状态不明或暴露源不明时,一级暴露后通常不进行预防用药;HIV感染状态不明时,二级或三级暴露后通常不进行预防;暴露源不明时,通常不进行预防;如暴露源来源于HIV高危者则采取预防用药;对于有可能暴露于HIV感染者时采取预防用药;13、发生HBV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首先进行局部处理,其次及时上报,然后按以下方法处理: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μg;14、发生HCV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但仍需跟踪随访,医务人员在发生HCV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后,尽早检测HCV RNA,对于后期预防有很好的成本效益;15、HBV职业暴露后多久进行跟踪检测建议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个月~2个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如果3个月~4个月前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抗原抗体反应不能确定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16、HCV职业暴露后检测的时间和项目有哪些1接触4个月~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2如想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接触4周~6周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3通过补充检测,反复确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疫Elas水平;17、HIV职业暴露后的随访和跟踪检测包括哪些1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2如果疾病伴随反复出现的急性症状,则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接触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随访期间的再次传染;4在接触后72小时内评估接触者的接触后预防水平,并进行至少2周的药品毒性监测;18、医务人员如何预防职业感染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医务人员需要做好以下保护措施:1当皮肤与血液、体液、组织液、黏膜、血制品等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2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和其它黏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3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4正确处理锐器;5不要将针头重新戴帽、折断或进行其他人工操作;6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进食及吸烟或其他;7不得将食物和饮料存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8凡与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和物体表面均应消毒;9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飞溅或产生气溶胶危险时,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内进行;10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即除去,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洗、去污和其他处理;19、导致医务人员发生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是直接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经血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但在我国直到今日,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与职业感染;20、医务人员应如何预防针刺伤和锐器伤针刺伤和锐器伤的预防原则:1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2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4禁止针等锐器物回帽;5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什么是职业暴露
什么是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其他工作过程中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有哪些(1)没有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2)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缺乏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
(4)工作中发生意外,如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注射时不慎被针头刺破手指;医疗护理和实验室工作中皮肤或粘膜意外被针刺或其它锐器损伤;感染者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鼻、口中等。
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多大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HIV的机率是很低的。
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09%(1/1143)。
2712名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一例发生HIV感染。
可能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原因有:接触血量大;受损伤口深;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刺入静脉或动脉内;病人正处于感染早期或晚期(如于事故后60天内死于艾滋病)。
如何预防职业暴露(1)制订、实施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南。
(2)对有关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警务人员等)加强艾滋病传播途径及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防护能力,并持正确态度,既不能过度恐惧,也不能无所谓。
(3)设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4)落实好各项防止职业暴露的安全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
包括医疗实验室的布局,安全操作规章,废弃物的消毒处理,个人防护用品和健康监护等。
(5)出现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评估。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是什么(1)紧急局部处理*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职业暴露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 源不明型。
四、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
(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1、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 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四、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 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 度类型。
四、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
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 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 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后监测: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 12周、6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 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感染管理 科。
如伤口较深,必要时需扩大伤 口彻底清创,并进行缝合处理。
患者相关化验结果阴 性,无需特殊处理
患者相关化验 结果阳性
已知无保护性抗体 者或未接种疫苗者
接触者相关抗体阳 性,不需特殊处理
暴露源HIV阳性 暴露源HBsAg阳性 接触者无保护性抗体
暴露源抗 HCV阳性
可根据我院《职业暴露处置预案》 “接触后预防措施”进行处理。
目前尚无HCV疫苗和肯定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只能强调加强局部伤 口的局部处理,定期随访:
(1)如想早期诊断HCV感染,应在接触4周~6周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的遗传物质既HCVRNA。
职业暴露管理
职业暴露管理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情况;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二)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方法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和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 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口、鼻粘膜暴露后应该用清水反复冲洗,眼睛可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口诀:一挤,二冲、三消毒、四上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步骤1:确定暴露级别(Exposure Code)
2.步骤2:确定HIV暴露源头严重程度
暴露源的HIV情况如何?
HIV阴性
HIV阳性
暴露源不明
无需PEP 暴露源的HIV滴度低(无症 状、CD4计数高) 暴露源的HIV滴度高 (有症 状、CD4计数低)
HIV暴露源级别 1(轻度)
HIV暴露源级 别2(重度)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
1.药物的选择 AZT是唯一已被证明可以减少针头刺伤后 HIV感染发生的药物,但现已证明AZT加3TC 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而且3TC的耐受性 很好,一般不会增加预防用药的毒副作用, 这一组合更具合理性。双汰芝就是含有AZT 和3TC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
很多情况下,不知道是否有皮肤损伤
不知道暴露源是否感染者
步骤3:确定PEP使用的建议
暴露级别 1
1 2 2 3 原因不明
感染源级别 1
2 1 2 1或2 原因不明
PEP使用建议 PEP不一定使用,决定可由职业 (医务)暴露者本人根据利害比作出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使用强化PEP程序治疗 使用强化PEP程序治疗
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及
时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整 洁;
11、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 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 动水洗手;
12、遇到意外事故,应立即处理
并报告上级,并及时处理。
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
现场紧急处理 事故评估 预防用药 事故报告与登记 随访
紧急局部处理: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 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 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 酒精,0.2-0.5%过氧乙酸,0.2%的次氯酸钠, 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 净。
6)药物预防的局限性。暴露HIV的血液后, 使用齐多夫定(简称ZDV或AZT )作为暴 露后的预防用药措施,可使抗体阳转的危 险性减少79%。 7)除三名实验室人员是暴露于HIV病毒培养 以外,其余全部是由于污染血液或体液;
职业工作者有可能暴露于病原
职业暴露 职业感染
职业暴露的机会〉〉〉职业感染
使用基本PEP程序治疗
基本PEP治疗程序:2个逆转录酶抑制剂 强化PEP治疗程序: 2个逆转录酶抑制剂+1个蛋白酶抑制剂 *鉴于用药的毒、副作用很大,所以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
三、预防性药物治疗
HIV感染建立的过程
病毒经黏膜或皮肤破损进入体内 感染黏膜或皮肤层树突状细胞 病毒于24小时内在树突状细胞繁殖 病毒于24-28小时到达局部淋巴结 病毒于5天内出现在外周血液中每个感染细胞可产生 5000个病毒颗粒,每人每天可产1010病毒 如无治疗,外周血病毒载量持续升高,随病程发展
在我国因获准的药物品种有限,目前可采 用的基本用药程序是单用双汰芝(AZT+3TC 两种药物组合)。如果伤害很明显,具有更 高的危险性,应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服用双 汰芝的同时再加一个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 (PI),这样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 并且可以防止因污染源中的病毒对AZT或/和 3TC耐药而发生的治疗失败。鉴于用药的毒、 副作用很大,所以应严格掌握用药的指征。
一、严格有效的制度保障
1、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领导重
视,将制度落到实处。
2、全员培训上岗。建立培训与复
训制度。
3、建立实验室安全制度,由专人
负责实验室安全,定期检查实
验室。
4、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 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5、不得在实验室内喝饮料、 吸烟、吃食物和化妆等;不 得在实验室内会客;
6、实验室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
(二)职业暴露后一定会感染HIV吗?
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1)刺伤的深度; 2)针头刺破了静脉或动脉;有可见的血 液从伤口溢出; 3)暴露源的感染状态,特别是晚期HIV 感染者(病毒载量高)。 4)暴露类型,如接触量的大小和时间的 长短。
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因素包括
5)暴露后的处理及用药是否及时正确。
国外职业暴露与感染情况 国内职业暴露与感染情况
国外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机率
• 上述人员职业暴露HIV后,存在感染艾滋 病毒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艾滋病毒的机率 是很低的。研究资料表明,医务工作者被HIV 污染的针具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 0.33%(20/6135),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HIV 的机率为 0.09%(1/1143),2712名无破损皮 肤暴露者无一例发生HIV感染。
临床检验与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护、预防保 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在从 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 意外被艾滋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 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 道粘膜,或被HIV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 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HIV感 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一旦暴露尽快处理,报告,请专家评估 如果需要用药,应尽早,2小时内最好,24小时内 为宜,1周仍主张用药; 职业暴露预防用药,处理的负责单位省CDC
我国HIV职业暴露事故发生实验室类别统计 (1997-2003)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பைடு நூலகம்
确认实验室 初筛或以下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职业暴露可以避免吗?
• 对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及其它介入性治疗过程 中应严格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当进行直接接触HIV感染者血液、 体液的操作时应戴双层手套。 • 妇产科医护人员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及戴防护眼镜,以避免羊 水喷溅的污染。 •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引进安全技术设备,比如真空采血管及相应 蝶形针具等,保护抽血者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 • 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暴露是 可以避免的。数据表明,医护和预防保健等人员对HIV和艾滋 病患者从事医疗和实验检测活动是比较安全的。
HIV暴露源级 别不明
职业暴露评估——案例介绍及分析
案例一:医护人员针刺伤 采血时刺伤,手术中割伤,运 送伤员时伤及皮肤,穿刺时刺伤……
案例二:实验室操作时出现的暴露
培养物溅入眼睛/口腔/皮肤
碎玻璃刺伤/载玻片割伤
离心管破裂
离心机事故
液氮罐冻存样品爆裂 过滤膜破损 ……
损伤和暴露咨询要点: 注射器 —— 是否穿刺入感染者或病人血管, 注射器内是否有血液; 受伤人 —— 注射器在给病人用后多长时间 刺伤工作人员,是否直接导致 皮肤破损,损伤面积大小,有 否出血,出血量多少等 皮肤溅上血液或分泌液,如果没有破口,不 会导致感染
用于其他用途;不可将私人和无 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
7、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衣,
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 并带上新手套。 8、不要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 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9、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 具;宜用不易破碎材料制品; 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10、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 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 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时有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
基本用药程序: 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 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 300 mg/次, 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 疗指导方案。本程序适用于轻度低危暴露。 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 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本程序 适用于严重暴露。
服用药物的时间 原则上:越快越好 2小时内最好 尽可能在24小时内服药 暴露后3天,甚至1周仍然主张用药
暴露后处理由各省CDC负责
(动物实验显示,预防用药的时间推迟至2436小时之后将无预防作用。)
要点: 职业暴露不等于职业感染; 职业暴露完全可以预防,重在日常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很低,药物预防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