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绩效指标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荟萃。

随着人们对知识含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宗教机构中进行的,而且通常只面向少数人群,如贵族、士兵和祭司等。

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全球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部智力,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和谐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教育等。

而最近提出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是“反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它们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等。

而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最近有不少研究成果,它们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一个人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各个层面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始终在不停地变革和前进。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类型。

每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在进行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时,文献综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供您参考。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在教育理念方面,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张三(2010)认为,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李四(2012)则提出,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课程与教学方法在课程与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者们关注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王五(2015)指出,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赵六(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3.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陈七(2016)认为,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刘八(2019)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九(2011)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学习动机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赵十(2014)则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关注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1.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与策略;2.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4.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设备、师资、学校环境等。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高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可以提升教育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1. 教育资源的现状目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地区相对较好的资源更多,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再者,教育资源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滞后于科技的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均等现象。

2.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教育的公平性、质量和效益。

高效利用教育资源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高效利用资源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进步。

3.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1)优化资源配置。

在与资源分配相关的政策上采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确保每个地区和每个学校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3)借助科技手段。

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学习资源。

(4)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增加资源的使用寿命,减少浪费,延长资源的使用周期。

4. 成功案例以某个国家的教育系统为例,通过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改革成果。

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

此外,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了全国性的教育资源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可以共享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些举措使该国家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明显提升。

5. 结语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效率的问题日益凸显。

而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旨在对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资源是指供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资产、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等。

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要素,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能够反映高等教育机构在使用现有资源的过程中所实现的经济、社会效益,能从一定程度上检验高等教育机构是否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只有合理配置和使用高等教育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2.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3.提高社会效益合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可以赋予高等教育更大的社会效益。

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

因此,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从资源配置、资源使用效果、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

1.资源配置方面的指标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影响其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资源的配置情况。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绩效管理文献综述一、前言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

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主要方面,对绩效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由此我我们可以得出,绩效经历了由十分单一的评估机制,逐步向系统性,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首先,来确定一下绩效的定义。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一样”。

【1】另外,从管理学的角度将,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绩效与员工薪酬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是组织对员工作出的承诺。

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责任。

他的神圣权利是对由其他人的绩效保证的,而他的绩效有保障其他人的生存权利。

绩效有组织和员工两个方面的绩效。

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结果。

绩效是结果的观点是认为绩效是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

[2]2、把绩效看作为个体的行为。

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3]3、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特征或胜任力(competence)。

把绩效看作胜任特征的看法符合现在有些企业和管理者提出的“向前看”的绩效标准。

即通知测量个的胜任力来说明个人的绩效。

因为拥有这些胜任力的员工拥有获得成功的更大可能性。

在各组织越来越看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员工的胜任力的考察日益受到了重视。

综上所述,不同行业的组织,对绩效的看法会不同,它包括结果、行为以及胜任特征。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一、前言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

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主要方面,对绩效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由此我我们可以得出,绩效经历了由十分单一的评估机制,逐步向系统性,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首先,来确定一下绩效的定义。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一样”。

【1】另外,从管理学的角度将,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绩效与员工薪酬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是组织对员工作出的承诺。

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责任。

他的神圣权利是对由其他人的绩效保证的,而他的绩效有保障其他人的生存权利。

绩效有组织和员工两个方面的绩效。

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结果。

绩效是结果的观点是认为绩效是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

[2]2、把绩效看作为个体的行为。

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3]3、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特征或胜任力(competence)。

把绩效看作胜任特征的看法符合现在有些企业和管理者提出的“向前看”的绩效标准。

即通知测量个的胜任力来说明个人的绩效。

因为拥有这些胜任力的员工拥有获得成功的更大可能性。

在各组织越来越看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员工的胜任力的考察日益受到了重视。

综上所述,不同行业的组织,对绩效的看法会不同,它包括结果、行为以及胜任特征。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大多数组织经常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衡量员工的绩效。

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四方面其实就是结果、行为、和胜任力的综合。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前言本文毕业设计的论题为XXXX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文本从绩效管理的概述、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综述,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发展趋势和重点。

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套科学的、综合的、整体的管理制度.发挥了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科学完整绩效管理不但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潜在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所以说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发展趋势下,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绩效管理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列举大量国外和国内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而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绩效管理方案、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原则、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及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等方面的观点,并且对引入本文中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绩效管理制度的文献期刊.国外研究文献:(1)Robert Bakwa 2003 《Performance management: how to appraise employee performance 》提出主要是通过对员工能力的分析,对员工岗位业绩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的比较,识别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甄别高素质和低素质员工,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真实、可靠数据,为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发展提供可塑的空间,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2)Daniel Raquel (2008)《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upport organization innovation》提出组织支持程度无疑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诸多因素中其关键作用的因素。

要使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断成功应从:培育企业家精神、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健全绩效管理制度等方面。

(3)Stephen Pilbeam Marjorie Kobnaki, 2003《The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分析到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一切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围绕着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而开展的。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成都理工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学生姓名:邓菲学号: 201107060229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绩效考核文献综述引用文献:中文13 篇;英文 3 篇;其它语种0 篇其中期刊:3 种;专著0 本;其它:13 种引用文献时间跨度: 2006 年~ 2013 年指导教师审阅签名:摘要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关键一环,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绩效考核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激励效果,相反会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带来重重障碍,对组织的团结,以及组织内部人际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组织良性发展。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就绩效考核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我国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现状以及如何改进绩效等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字:绩效考核功能改进绩效一相关概念(一) 绩效“绩效”对于组织的命运和发展,以及对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职位的升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绩效”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关于“绩效”的概念,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的认知和理解。

从我收集到的参考文献来看,各个管理学家和作者对“绩效”的理解包括:1.刘大卫认为,绩效(performance)是劳动物化后的成果。

研究绩效包括两个视角:第一是关注它的过程,二是关注它的结果。

2.Brumbrach(1988)定义“绩效”指行为和结果。

3.H.J.Bernardin(1992)认为,“绩效”是员工最终行为的结果,是员工行为过程的产出。

4.Murohy(1990)对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5.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影响。

6.Olian和Rynes(1995)指出绩效是产出和行为的综合。

7.杨新荣认为,即:一方面指工作结果,如:工作的效果、工作产生的效益和利润等;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关键性行为、技能等。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绩效评价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绩效评价是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和监督,以此推动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绩效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文献积累。

本文拟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探讨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以期为高校绩效评价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1.1 国外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国外高校绩效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评价,主要通过学术地位、科研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对高校进行评价。

英国和澳大利亚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高校评估体系,主要采用学术评价、研究评价等方式对高校进行评价。

这些国家的高校绩效评价主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科研能力为目标,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一定的成效。

1.2 国内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国内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晚起步,主要集中在近二三十年。

以往的高校评价主要以政府对高校的督导检查为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高校绩效评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者们开始积极探讨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主要分析了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价值取向、指标体系建构、评价方法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在实践探索方面,国内高校也积极尝试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学术评价、科研评价、教学评价等,以期为高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高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2.1 指标体系构建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指标体系往往过于片面,只关注学术水平和科研产出,忽视了对学生素质、就业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绩效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

绩效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

绩效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绩效评价简单说是对既定目标执行结果的评价,是综合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和相关评价程序,对管理层既定目标实现进行全面的客观评价。

绩效评价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国际金融界开始研究商业银行业绩评估。

1996年,西方企业高度重视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工具从美国引进到中国,受到中国经济界,管理界,商界和学术界的热烈欢迎。

1、国外研究现状上世纪90年代初,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 在《哈佛商业评论》,公布了平衡计分卡的结果,其中阐述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过程和原理。

作为绩效考核模式的重大突破,引起广泛关注。

此后,Kaplan和Norton在实践中继续关注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1993年,他们继续总结发表了一篇关于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制定适当评估指标的文章,说明将战略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结合来选择绩效评价关键指标。

2006年,Robert和David发表《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计分卡创造企业合力》一文,文章中描绘了“企业价值定位法”理论,阐述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建立协同效应,运用革命性的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协调和监督高层次战略的实施。

2009年,Robert和David又在《平衡计分卡战略实践》提出,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平衡计分卡体系,应把运营管理,运营成本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引导企业构建并运行一套有效的闭环管理体系,其其体系包括从战略制定到业务执行,从战略监督再到战略检验修正。

2014年,Stan和Tom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研究不同银行在使用与未使用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差异,通过实践论证说明,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模式要好于那些不引入的,其效用也高于旧用绩效考核体系。

20013年,Zahirul使用主成因素分析来研究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劣,分析其市场地位行业特点,并根据这些特征构建其自身的预警风险体系。

2002年,Wesley和Friedman根据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特点,综合概括出商业银行的评价目标,并综合不同银行的绩效评价指标,经过概括将其指标大体分为四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能力指标评价、资产质量评价指标和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管理者和研究者们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绩效评价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价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有助于了解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一、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统的绩效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和现代评价理论。

传统的绩效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绩效评价的定期性和目标导向性,通过设置绩效指标和标准,对高校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质量管理理论则注重于高校内部管理的优化和流程的改进,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和效率。

而现代评价理论则强调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数据的有效利用。

这些理论为高校绩效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为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二、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在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深入挖掘高校绩效评价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探讨如何改进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而定量研究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高校的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体系进行量化分析,客观评价高校的绩效水平。

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为高校绩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手段。

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绩效评价、科研绩效评价和管理绩效评价三个方面。

教学绩效评价主要关注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包括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评价。

科研绩效评价主要关注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包括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和科研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价。

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关注高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评价。

这些研究内容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高校各方面工作的表现,为高校的绩效提升提供依据和方向。

论文范例-文献综述

论文范例-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绪论对于教育经济学方面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做过研究,研究成果非常多丰富。

在国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世界著名的比较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继1986年提出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代教育凭证思想的先驱弥尔顿•弗里德曼在1955年发表的《府在教育中作用》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教育市场化的观点;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市场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不必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选拔。

对学生进行选择的唯一途径是竞争和市场过程。

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也针对我国近年来教育市场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学费市场价格西方有些高等学校从七十年代开始己经推行成本核算,因此他们有许多的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教育成本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对教育的成本、收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系统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和效率、教师的工资及其决定因素、教育财政以及教育计划等作了深入研究。

他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

认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二是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

第一部分成本包括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成本,维持学校运行耗费的要素成本,以及房屋、土地等的折旧及利息成本。

但不能包括与教育服务无关的附属活动的成本,如学生食堂、住宿、运动队活动等项成本,也不能包括向学生提供的奖学金、补助等“转移支付”性质的支出。

第二部分成本可用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来衡量。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世界著名的比较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继1986年提出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之后,主持了多项由世界银行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等机构资助的高等教育财政国际比较方面的大型研究项目,不断完善和发展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目前,该理论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纳和借鉴。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经老师推荐,我仔细研读了四本书。

分别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制度制度设计》,《卓越绩效准则》和《平衡计分卡》。

将其中对我比较有帮助以及比较有感悟的内容进行了整理。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体系是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为驱动力,以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设定为载体,通过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来实现对全公司各层各类人员工作绩效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从而调动全员积极性并发挥各岗位优势以提高公司绩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的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为:制定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绩效指导;最终评估、考核绩效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个人回报。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绩效管理促进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绩效管理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外科学的绩效管理还可以强化完成工作的动力;增强员工的自尊心;;使得管理者对下属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加清晰地界定工作的内容及其需要达到的标准;强化员工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开放;使得管理获得更加公平和适宜;使得企业目标更加清晰;使得员工更加胜任;使企业能更好的免受法律诉讼;使企业能更快、更及时地区分绩效优良与绩效不佳的员工;上级对员工绩效的看法能够更清晰地传递给员工;使企业变革更加容易推动;事实上,企业文化变革是由绩效的改变推动的。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不能被植入的。

它会受到企业所实施和强化的各种政策、实践、技能以及程序等指导和影响。

改变企业文化的的唯一方法是改变员工每一天工作的方式。

相对的,糟糕甚至不适合企业的绩效管理也会给企业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综述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1-03-29T10:51:46.11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作者:华丽[导读] 近年来,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各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的资金使用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赋予高校财务自主权的同时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效率显得尤其重要。

财务绩效评价及其结果运用是高校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以此为后续研究探索建立全面且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华丽 610039摘要: 近年来,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各利益相关者对于高校的资金使用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赋予高校财务自主权的同时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与效率显得尤其重要。

财务绩效评价及其结果运用是高校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以此为后续研究探索建立全面且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如何设计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方面,英美首先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指标体系。

国内学者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以下三类比较有代表性:投入-产出类、投入-过程-产出类、任务导向与高校职责类。

(一)投入-产出类在对高校进行评价时,不仅仅考虑其所产出的贡献大小,仍需要考虑成本投入的多少,需要对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研究(John vaizey,1958),在项目投入的基础上增加项目产出来分析评价项目的绩效(Cordero,1990)。

高校财务绩效评估既要注重高校在运行职能过程中投入的资源,也要注重效益产出(吴燕,2003),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更应该侧重于产出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可以从资源投入、产出与效果、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刘国永,2007)。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各项经营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价的过程。

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的财务、市场、组织、技术、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水平,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取得的进展和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的经济学研究,随后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绩效评价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关的理论模型不断涌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平衡记分卡”模型和“利润链”模型。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绩效评价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其设计和选取对于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财务指标的设计和评价,而后逐渐扩大为包括非财务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体系。

研究者通过理论模型和数据分析,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的设计和选取,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

三、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绩效评价方法是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的工具和手段。

主要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通过主观评价、专家评价等方式进行,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而定量评价方法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数学模型等方式进行,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研究者对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尝试,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路。

四、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绩效评价是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绩效进行评价,而绩效管理是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监控和管理,促使企业实现目标和改进效能。

研究者通过对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为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水平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领域。

通过对绩效评价理论、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和效益水平,而且可以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和决策提供依据。

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模板范文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模板范文(7篇)文献综述,顾名思义,就是对与自己论文相关的已有文献进行总结评价,也就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模板范文,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模板范文精选篇1商业区位选择及商圈实务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国际性商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进驻中国市场。

为了扩展商圈范围,提升企业竞争力,跨国商业企业往往选择那些具有优势的区位,以达到策略的可实施性和目标的可实现性。

基于商圈实务理论,就沃尔玛超市进驻浙江省金华市这一实例,研究了沃尔玛商圈的范围及其实务,在此基础上指出沃尔玛超市在商圈扩张过程中应该规避的区位选择问题。

关键词:沃尔玛;商圈实务;区位选择一、商圈理论和商业区位(一)商圈与商圈实务所谓商圈,是指以零售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的、能吸引顾客的范围。

简单地说,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

商圈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即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理论。

本文所指的零售店的销售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

不同的零售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和经营条件的不同,其商圈的规模和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同一个零售店在不同的经营时期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商圈规模也是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不规则的多角型。

为了便于分析,把商圈视为以零售店为中心,向四周展开的同心圆型。

商圈包括三个层次,即中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

国内外学者对商圈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有“地理范围”说,有“空间范围”说,还有“心理范围”说。

可以说商圈是“地理范围”和“心理范围”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一定的地理位置为基础,满足顾客不同时期的购物需求的企业的销售空间。

商圈分析是指对商圈的构成、特点和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也称为商圈实务,主要包括需求状况分析和竞争状况分析两个方面。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300字》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300字》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1)2教师绩效管理研究 (3)1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自从教师出现以来,他们就一直接受着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的评价,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评价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欧美各国20世纪初开始探讨教师评价体系,但是,直到70年代后期,教师评价体系才在各类学校广泛采用,并在9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英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白皮书,像1983年的《教学质量》、1985年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等,都强调了有必要进行教师绩效评价,通过评价奖励、晋升优秀教师,解聘不合格的教师,但是该制度引起了教师的不满。

1998年12月,工党政府在《英国教师职业现代化的绿皮书》中提出PRP(Performance Related Pay)这一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将绩效与薪金挂钩的国家教师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为学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的校长进行奖励;保持有才华青年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以实现提高教育水平的最终目标。

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按量化指标决定教师薪金,二是促进教师个人职业的发展。

美国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从教育绩效责任制产生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美国绩效责任之父莱辛杰(Leon Lessinger)指出:“很显然,我们正在把三项基本权利确立为公共政策:首先,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权,以便他们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其次,纳税人及其选举代表有权知道教育投入所产生的教育结果;第三,学校有权从社会各部门获得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支持。

”1因此,作为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师也必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担负起责任。

我国的教师评价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更是在9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

目前我国的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教师绩效评价的著作很少,只是在学术期刊上看到一些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绩效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
(1)美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 美国较早对高等教育投资实行绩效评估制度。 田纳西州是执行以绩效为依据 投资高等教育的第一个州,并已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田纳西州高等教育委 员会在 1975 年发起这项改革计划,绩效评估标准每 5 年修订一次。目前,州内 的高等教育机构若绩效良好就可获得自由支配资金,该资金可占其所有预算的 5.5%。在田纳西州绩效评估计划的影响下,阿肯色州、密苏里州、俄亥俄州以及 亚利桑那州等也制定了高等教育绩效评估计划。同时,堪萨斯州 1997 年的财政 预算、 肯塔基州 1994~1996 拨款法等对于高等教育拨款的增长也都是基于绩效投
70
表 1 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和 权重 二级指标和权重 评分标准 优 良 中 较 差 A(0.3) 人力资源利 用效率 A1 生师比(0.3) A2 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重(0.2) A3 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书(0.3) A4 教职工人均社会服务收入(0.2) B (0.25) 财力资源利 用效率 C(0.2) 物力资源利 用效率 D(0.25) 人才培养质 量指标 B1 生均经常费(0.4) B2 教学性开支占经常费比重(0.3) B3 人员性开支占经常费比重(0.3) C1 教师平均利用率(0.3) C2 实验室平均利用率(0.3) C3 图书周转率(0.35) D1 生均占有高级职称教师数(0.3) D2 生均图书数量(0.2) D3 毕业生全国外语定级统考通过率(0.3) D4 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率(0.3) 差
谌启标,柳国辉.美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政策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6.
44 45 43
肯塔基州高教委员会报告. Concept paper on performance funding[R],1995,(10). 赵春晖,安应民. 国外大学评价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 (2).
46
80 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EB/OL]. /jiaoyushi/xkxxmain asp?id=431,2005.
74
主要原因是这些指标缺乏足够的,能够直接获取的数据。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 效指标体系第二次公布的指标共计 39 项,其中大部分为可以获取的财务指标数 据,具体参见表 3 所示:
71
教育结构,使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的计量模式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计量。 现有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定义 模式和单项模式。定义模式即以“投入——产出法”为代表的计量模式。直接来 自于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定义,它要求分别求出教育投入量和教育直接产出量。 教育投入量的计量相对容易,复杂的是教育直接产出量。直接产出量的计量一种 是厉以宁教授提出的“能力工资” 、 “知识与技能标准分” 、 “专业改变率” 、 “培养 周期”等指标,这套指标总的来说还是一种设想,在实践中难以进行操作。另一 种是考虑出数量和质量的折算法,这里的难点是直接产出质量的计量。一种意见 认为,应该以德、智、体等多方面来全面衡量教育产出,并给出了不同的质量转 化公式(韩宗礼、刘道玉) ;一种意见认为,除“智”以外,其他方面难以量化, 主张用统考分数来衡量教育产出(袁连生、袁强) 。从现实情况看,折算法受客 观条件限制,在高等教育中难以进行。单项模式是对影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因 素进行分析的模式。 逐项指标法和生产函数法是单项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方 法,逐项指标法以教育投入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类,每一类又包含若干 指标(如生师比、生均固定资产占有率、生均经费等) ,分别反映人力、物力、 财力投入的利用效率。在现实中便于探讨实际操作,主要缺点是对教育直接产出 的质量难以很好的处理。迟为国等人提出的“内外参照标准分评定法” ,实际是 逐项指标法的一种形式。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规定标准不 多,此方法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生产函数法是运用模型研究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的方法,它利于对影响教育指出的教育投入进行综合的单项比较,易于对各项教 育投入之间的效益进行比较,但其应用条件比较严格。
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绩效指标研究的文献综述
王征 1,潘昆峰 2 (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2.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关注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对相关研究文献进 行了梳理。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构建出了大量理想的绩效指标体系,用来衡量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现有研究在关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方面已经 比较完善,而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计量方法以度量教育产出。本文对美国、 荷兰和英国当前采用的绩效指标体系做了对比, 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构建高校绩 效指标体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绩效指标、绩效拨款
e)
指标应简明扼要; 指标应提供有关学校运作的有效信息,并能反映其中的问题; 指标应系统地反映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各方面的情况
d) 指标应具有可接受性、可信度,避免偏见; f)
依据这些原则,1987 年 CVCP/UGC 组织在第二次报告中对第一次报告的内 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其中将第一次报告所列示的 16 项指标删去 7 项。修改的
73
的职责则是负责组织和协调整个评估过程。 美国与荷兰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比见表 2:
表 2 美国与荷兰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对比
起始时间 美国 1975 年
评价作用 分配经费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如何确定 州政府、 外部评价 官方委员 会确定
评估对象 大学
政府作用 执行
荷兰
20 世纪中 制定政策 期 分配经费 管理学校
二、关于提高高等教育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
对于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国内外均进行了不少研究。国内有些 研究达到了较高的理论程度。如王善迈教授着重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探讨影响教 育效率的一般因素,进而给出提高教育效率的对策,他对影响教育效率的因素从 教育投入的数量与质量、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规模等方面做了论 述;靳希斌教授等运用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提高教育效率的途径;魏 新教授等人关于通过拨款方式改革提高效率的研究等; 范先佐教授从确立合理的 教育发展目标、学校规模适度、教育布局合理、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 教育产权社会化等方面做了研究。 国外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少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但由于各人研究结 论不尽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因而其建议也就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综合来看, 有如下几方面:1、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更有力的学校投入要素;2、提供良 好的由社会决定的投入要素,改善某些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3、调整学校规模, 寻求最佳投资效益;4、大量吸收外国人才,提高本国教育投入的效益;5、调整
表 3 序号 1 指 标 学生人均费用 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47 序号 指 标 21 计算机服务费用占一般费用的比例 计算机服务人员费用占计算机服务费 用的比例
2
教学人员人均费用 教学人员人均配备辅助人员费 用 人均教学人员设备费用 人均科研收入 科研研究生占学生的比例 教学研究生占学生的比例
一、有关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的研究
西方国家对教育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比较重视,相关论述比较多,李福华博 士在《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研究》一书做了概述。如马丁.凯夫等人认为绩效 指标是通常用数量形式测量高等学校活动特征的一种官方的工具, 这种测量可以 使序数的,也可以是基数的;既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既包括有固定 的机械的程序,也包括一些非正式的如同行评议或者声誉排行等过程。绩效指标 的分类也由很多方法, 目前比较全面的是英国副院长与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 会工作小组联合编制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 、美国泰勒等人在 《改进高等教育效率的战略指标》一书中编制的指标体系,前者列举了 39 个指 标,或者列举了 55 个指标。 我国目前关于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设置, 大多数教育经济学书籍中均有论 述。北京大学魏新、张万奇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设计 了九项指标。 李福华的文章《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2000)首先对高等教 育资源利用效率给出了定义(高等教育投资内部效益,是高等教育投入与直接产 出之比) ,并对研究利用效率的意义予以肯定。随后其根据“全面性原则、少而 精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具体内容如 表 1 所示:
72
入的概念和原则。43 亚利桑那州则是第一个分析和评估高等教育预算和投入经费的州。 1995 年, 亚利桑那州对高等教育的评估, 从入学率为本的投入政策转向产出率为本的投入 政策。亚利桑那州公共机构产出委员会和学校董事会制定了 16 项绩效指标。随 着亚利桑那州税收稳定法案的修订,高等教育产出基金协会也应运而生,政府在 1996 年和 1997 年分别给该机构额外提供 500 万美元和 1 000 万美元,用于绩效 评估制度。 南卡罗莱纳是推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最为积极的一个州。从 2000 年开始, 州政府决定将投资高等院校 100%款项全部依据绩效评价的 37 项标准进行分配。 目前,全美已超过 48 个州实行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制度。 美国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主要是作为政府教育拨款的一个参考因素, 最 具代表性的是 1998 年美国肯塔基州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 共包括教育质量、 教育培养、机会均等、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以及协调与倡议精神等五大类 25 项 指标。44该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通过绩效拨款的方法,使高教拨款能更好地 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2)荷兰高校绩效指标体系 在 20 世纪中期荷兰出台了《高等教育:自治与质量》政策后,绩效评价逐 步成为荷兰政府制定教育政策、 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 荷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完全按照绩效评价拨款的国家之一。 荷兰的大学评价体 系较为复杂,由荷兰大学协会、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联合会的两个非官方机构负责 对高校进行外部评估。 高校则进行自我评估, 每个大学自己组建本校的评估小组, 小组成员主要聘请校外专家组成,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专家。评估小组同时评 估该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并且注重于对大学各项活动或过程进行实质性的评 审。需要指出的是,在荷兰,绩效评价不是以大学而是以大学内的院系作为评估 对象,各专业组织的专家将考察拥有这一专业的全国所有学院,以保证评价的可 比性。45 在高等教育评估过程中,绩效评价标准大体上是由各大学自己确定。但这并 不意味着荷兰政府脱离具体的评估活动,政府虽不直接插手评估,但隶属于教育 科学部的高等教育视察团(IHO)负责对校外评估以及后续评估进行监督、复查, 因此政府对绩效评估仍然发挥着重要的间接调控作用。而荷兰大学协会(VSN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