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化锌说明书
氧化锌说明书氧化锌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ZnO。
它是一种白色固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锌矿石中。
氧化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医药、防晒、化妆品、橡胶制品、涂料和陶瓷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氧化锌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主要应用。
一、性质氧化锌的物理性质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氧化锌的熔点为1975摄氏度,沸点为2360摄氏度。
它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和碱溶液中。
氧化锌的热导率较高,电导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二、制备方法1. 肖夫法:将锌粉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锌。
这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制备方法。
2. 水热法:将锌盐与碱性溶液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则可以得到氧化锌。
3. 溶胶-凝胶法:利用合适的溶胶,通过凝胶作用将其转化为固体氧化锌。
三、主要应用1. 医药领域:氧化锌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常用于舒缓皮肤刺激和治疗皮肤炎症,例如湿疹和痱子。
此外,氧化锌还可以用于防治烧伤。
2. 防晒领域:氧化锌被广泛应用于防晒霜和日常护肤品中。
它能够吸收和反射紫外线,起到有效的防晒作用,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3. 化妆品领域:氧化锌是化妆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提供白皙效果、吸附油脂和控制皮肤油脂分泌等。
它还可以用于控制面部出油和改善肤色不均匀的问题。
4. 橡胶制品领域:氧化锌常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作为催化剂和活性剂。
它可以增强橡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提高耐磨性和耐候性。
5. 涂料和陶瓷领域:由于氧化锌具有良好的遮盖性、抗侵蚀性和耐热性,因此在涂料和陶瓷制造中广泛应用。
它能够改善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四、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氧化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直接接触,以免引起过敏或刺激。
2. 存放时,将氧化锌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3. 在处理氧化锌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面具和防护眼镜,避免范围过大的粉尘。
4. 如意外接触或误食氧化锌,请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具体的接触情况和症状。
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回目录
危险特性:
具有强还原性。与水、酸类或碱金属氢氧化物接触能放出易燃的氢气。与氧化剂、硫磺反应会引起燃烧或爆炸。粉末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被明火点燃引起爆炸,潮湿粉尘在空气中易自行发热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锌。
灭火方法:
采用干粉、干砂灭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43014
UN编号:
1436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钢板厚0.5毫米,每桶净重不超过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胺类、氯代烃、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运输用车、船必须干燥,并有良好的防雨设施。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氧化锌MSDS
氧化锌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露,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氧化锌
≥99.0%
1314-1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氧化锌烟尘4-8小时后,可出现金属热烟。口内有金属甜味、口渴、咽痒、进而胸部发闷、咳嗽、气短、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然后出现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增加。有人报道,氧化锌接触者全身虚弱,体重下降。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5
TVLVTN:
ACGIH 5mg/m3(烟) 10mg/m3(尘)
TLVWN:
ACGIH 10mg/m3(烟)
过氧化锌MSDS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过氧化锌
50~60%
1314-22-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鼻、喉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性。口服引起恶心、呕吐。反复接触其粉尘对皮肤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化妆品、药品、硫化促进剂、防腐剂、收敛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15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水、酸类、易燃或可燃物、醇类、活性金属粉末、硫、磷。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醇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氧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化锌(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化锌化学品英文名:zinc oxide;分子式:ZnO相对分子量:81.39(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1314-13-2(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氧化锌烟尘引起锌铸造热。
其症状有口内金属味、口渴、咽干、食欲不振、胸部发紧、干咳、头痛、头晕、四肢酸痛、高热恶寒。
大量氧化锌粉尘可阻塞皮脂腺管和引起皮肤丘疹、湿疹。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洗胃。
就医。
(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镁、亚麻子油发生剧烈反应。
与氯化橡胶的混合物加热至215℃以上可能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口罩、护目镜,穿工作服。
小心扫起,避免扬尘,倒至空旷地方深埋。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7)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GBZ2.1-2007)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5mg/m3,时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3mg/m3。
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建议佩戴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浅黄色粉末或六方结晶。
氧化锌标准品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氧化锌标准品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氧化锌标准品的安全操作方法和保养规程,以保证氧化锌标准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氧化锌标准品安全操作2.1 实验室准备在使用氧化锌标准品前,必须保持实验室干净、明亮,并保证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称量器具、试管、烧杯等各种器具干净无油。
2.2 操作准备•穿戴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阅读使用说明书,熟悉安全注意事项,并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严禁单独操作,必须得到实验室管理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2.3 操作步骤•将标准品取出,并研磨成粉末状或溶解成适当浓度。
•用干净无油的称量器具称取所需量的标准品。
•对于粉末状的标准品,应当先将其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风干,避免吸湿。
•对于溶液状的标准品,应当先搅拌均匀,并在标准曲线范围内适当稀释,以保证准确性和精度。
•操作完毕后,确保所使用的器具及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2.4 安全注意事项•避免直接接触标准品,可以溶解后使用。
•现场操作时,必须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氧化锌粉尘。
•操作时注意个人卫生和手卫生,不得随意触碰嘴、鼻和眼睛等部位。
•禁止在不具备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3. 氧化锌标准品保养规程3.1 安全存储•将氧化锌标准品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受热、曝晒和接触有害气体等影响。
•对于固态标准品,保持密封状态,避免吸湿或挥发,防止失效。
•对于液态标准品,最好采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进行存储。
3.2 定期检查•对于长时间未使用的标准品,需定期检查其状态及有效期,确保可靠性和准确性。
•液态标准品在存储期间可能会出现相分离、沉淀等现象,需要在使用前搅拌均匀。
•实验室管理员或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存储环境和检查记录,保证标准品的良好状态和准确性。
3.3 安全处置•当氧化锌标准品使用完毕或者失效时,需要使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氯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3504
UN编号:
2331
IMDG规则页码:
8247
包装标志:
20
包装类别:
Ⅲ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烟雾。
建规火险分级:
null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使其溶于a.水、b。酸、或c.氧化成水溶液状态,再加硫化物发生沉淀反应,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TWA:OSHA 1mg[烟尘]/m3;ACGIH 1mg/m3 美国STEL:ACGIH 2mg/m3[蒸气]
氧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1000字氧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名称:氧化锌二、化学名称:氧化锌三、化学式:ZnO四、CAS号:1314-13-2五、用途:1. 用于精细化学品、医药制剂、橡胶、塑料、印染、助焊剂、电子材料等的生产。
2. 用于婴幼儿防护膏、润肤霜、口腔护理制品、防晒霜等的生产。
六、危害性与安全性1. 氧化锌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酸和碱性溶液,对皮肤和眼睛具有刺激作用。
2. 长时间的接触或吸入氧化锌粉尘会引起呼吸系统刺激、喉炎、气喘、咳嗽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肺炎或甚至死亡。
3. 如不慎误食或者吸入较大的氧化锌粉末,会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肽质过程,严重者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和死亡。
4. 遇到火源和高温容易发生爆炸。
五、预防及急救1. 在取样、包装、装卸、搬运、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并注意氧化锌粉尘的防爆措施。
2. 地面防滑、定期清洁、及时处理粉尘溢出,避免氧化锌火源及高温地点附近的堆垛。
3. 工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口罩和工作服等个人防护设备,如发现呼吸不畅和眼睛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和处理。
4. 如不慎接触氧化锌,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生诊治。
5. 如氧化锌粉末误食或者吸入较大,应立即口服或者吸入大量清水,立即进行抢救处理,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贮存与运输1. 氧化锌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距离火源和高温区域保持一定距离。
2.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包装密封,避免碰撞和撞击,避免受潮,氧化锌与有毒物质对运输路线和方式有一定的要求。
七、包装1. 氧化锌一般采用铁桶或塑料桶包装,每桶净重25公斤或50公斤。
2. 具体包装和标志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以上内容有任何不理解之处,建议咨询专业人员。
MSDS 氧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回目录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与镁能发生剧烈的反应, 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锌。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锌
化学品英文名称:
zinc oxide
中文名称2:
锌白
英文名称2:
znic wh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320
CAS No.:
1314-13-2
分子式:
ZnO
分子量:
81.3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氧化锌≥99.0%1314-13-2
氧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氯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烟雾。
建规火险分级:
无资料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灭火方法:
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填表部门:
审核部门:
常见用途:
1.用作有机合成工业的脱水剂、缩合剂及生产香兰素、兔耳草醛、消炎止痛药物、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剂。可作聚丙烯腈的溶剂。染织工业用作媒染剂、丝光剂、上浆剂。纺织工业用作生产棉条桶、梭子等材料的原料(棉纤维的助溶剂),可提高纤维的黏合力。染料工业用作冰染染料显色盐的稳定剂,用于生产活性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用作石油净化剂和活性炭的活化剂。用于浸渍木材使具有防腐性和阻燃性。用作硬纸板和布制品的阻燃剂。用于电镀。用作电焊条的焊药。冶金工业用于生产铝合金、轻金属脱酸、处理金属表面氧化层。用于晒图纸的生产。用作电池电解质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
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365
沸点(℃):
732
分子式:
ZnCl2
主要成分: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13/428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意义
燃烧性:
不燃
溶解性:
TLVWN:
无资料
MSDS氧化锌
产品安全数据表氧化锌1/31.产品成分/组成信息产品名称: 氧化锌CAS:1314-13-2含量: 99%2.危害性概述接触途径吸入、误服。
吸入吸入氧化锌烟尘4-8小时后,可出现金属烟热。
误服口内有金属甜味、口渴、咽痒,进而胸部发闷、咳嗽、气短、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然后出现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增加。
3.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眼睛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皮肤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的清水和肥皂水冲洗。
被污染的衣服需洗干净后再用。
误服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洗胃就医。
4.消防措施燃烧性不可燃闪点1436℃。
产品安全数据表氧化锌2/3自燃温度无意义。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锌。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特殊灭火措施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5.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操作处置和储存储存与作业要求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7.接触控制/个人防护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5前苏联MAC(mg/m3):6[尘]TLVTN:ACGIH5mg/m3(烟)10mg/m3(尘)TLVWN:ACGIH10mg/m3(烟)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催化极谱法。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氧化锌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T-22氧化锌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锌1.2化学品英文名:Zinc Peroxide1.3化学品别名:二氧化锌1.4分子式:ZnO22.危险性概述2.1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2.2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 2。
2.3标签要素2.3.1象形图2.3.2警示词:危险2.4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2.5防范说明2.5.1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2.5.2事故响应:不适用2.5.3安全储存:不适用2.5.4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2.6危害描述2.6.1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2.6.2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2.6.3环境危害请参阅MSDS第十二部分。
3.成分/组成信息4.急救措施4.1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M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4.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4.3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4.4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4.5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4.6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存储和使用区域应当有贮留池以便在排放和处理前调整pH值,并稀释泄漏液。
氧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氧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锌化学品英文名称: zinc oxide中文名称2: 锌白英文名称2: znic white技术说明书编码: 1 320CAS No.:1314-13-2分子式: ZnO分子量:81.3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氧化锌 ?99.0, 1314-13-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 吸入氧化锌烟尘,,,小时后,可出现金属烟热。
口内有金属甜味、口渴、咽痒,进而胸部发闷、咳嗽、气短、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然后出现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增加。
有人报道,氧化锌接触者全身虚弱,体重下降。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与镁能发生剧烈的反应 , 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锌。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氧化锌使用说明书
氧化锌使用说明书一、产品描述氧化锌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以白色结晶或粉末形式存在。
其化学符号为ZnO,其分子量为81.38,密度为5.606 g/cm³。
氧化锌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橡胶制品、塑料添加剂、陶瓷材料、化妆品等。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氧化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使用方法1. 安全操作在使用氧化锌前,请确保您已阅读并理解本说明书的内容。
使用氧化锌时,请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面具和护目镜,以避免接触到皮肤、呼吸道和眼睛。
2. 储存条件氧化锌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避免与酸、氧化剂和有机物接触,以防止化学反应和危险品的产生。
3. 氧化锌的用途和操作步骤a) 橡胶制品:将适量的氧化锌加入橡胶中,通过混合、加热等工艺步骤,制成橡胶制品,如轮胎、密封件等。
b) 塑料添加剂:根据所需的塑料材料类型和比例,将氧化锌与塑料混合均匀,并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模压或注射成型。
c) 陶瓷材料:将氧化锌与其他原料混合,并按照所需的比例和工艺,通过成型、烧结等步骤制成陶瓷制品。
d) 化妆品:根据所需的配方和用途,将适量的氧化锌加入化妆品中,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进行灌装或包装。
4. 安全注意事项a) 避免吸入:使用氧化锌时,请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氧化锌粉尘中,并使用防护设备。
b) 避免接触皮肤:避免将氧化锌直接接触到皮肤上,以免引起不适或过敏反应。
如不慎接触,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c) 避免接触眼睛:使用氧化锌时,请小心避免将氧化锌颗粒或溶液溅入眼睛中。
如不慎发生,请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并立即就医。
d) 避免儿童接触:请将氧化锌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造成误食或其他意外事故。
三、紧急措施1. 发生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部位,如果症状严重,请寻求医疗帮助。
2. 发生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约15分钟,如果症状持续,请立即就医。
氯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化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氯化锌化学品英文名:zinc chlorid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1264CAS号:7646-85-7分子式:ZnCl2分子量:136.2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类别:第8.3类其他腐蚀品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吸入氯化锌烟雾可引起支气管肺炎。
高浓度吸入可致死。
患者表现有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胸骨后疼痛、咳嗽等。
眼接触可致结膜炎或灼伤。
可引起皮肤刺激和烧灼,皮肤上出现“鸟眼”型溃疡。
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严重者可致死。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遇水迅速分解,放出白色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阿拉丁氧化锌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GHS09:环境危害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无数据资料4.3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无数据资料5消防措施5.1灭火介质火灾特征无数据资料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无数据资料5.3救火人员的预防如有必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行消防作业。
5.4进一步的信息无数据资料6泄露应急处理6.1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环境预防措施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参考其他部分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7安全操作与储存7.1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特定用途除1.2部分提到的用途外,未预见其他具体用途。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控制参数最高容许浓度成分 CAS No. 值控制参数基准氧化锌Zinc oxide 1314-13-2PC-TWA无数据资料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国家标准中的工作场所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无数据资料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8.2暴露控制适当的技术控制按照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氯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
氯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第九部分
第二部分
第十部分
第三部分
第十一部分
第四部分
第十二部分
第五部分
第十三部分
第六部分
第十四部分
第七部分
第十五部分
第八部分
第十六部分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化锌
化学品俗名:
氯化锌
化学品英文名称:
Zinc chloride
英文名称: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null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RTECS:
ZHl400000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十三部分:废பைடு நூலகம்处置
废弃物性质: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3504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
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过氧化锌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
过氧化锌
中文别名:
二氧化锌
英文名称:
zinc peroxide
英文别名:
zinc dioxide
CAS号:
1314-22-3
技术说明书编码:
XXX-MSDS-00X
供应商名称: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地址: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182.2(分解)
沸点(℃):
无资料
分子式:
ZnO2
主要成分:
含量: 50~60%。
临界温度(℃):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接触限值: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氧化锌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化锌化学品英文名:zinc 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资料GHS危险性类别: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
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
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封闭排水管道。
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7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
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7°C。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保持容器密封。
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
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8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生物限制:无资料监测方法:GBZ/T 160.1 ~ GBZ/T 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EN 14042 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工程控制: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
加强通风。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装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携气式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第9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气味:无资料pH值:无资料熔点/凝固点(°C):1975 °C沸点、初沸点和沸程(°C):2360ºC自燃温度(°C):无资料闪点(°C):1436分解温度(°C):无资料爆炸极限[%(体积分数)]:无资料蒸发速率[乙酸(正)丁酯以1计]:无资料饱合蒸气压(kPa):无资料易燃性(固体、气体):无资料相对密度(水以1计):5.6蒸气密度(空气以1计):无资料气味阈值(mg/m3):无资料n-辛醇/水分配系数(lg P):无资料溶解性:水溶性:1.6 mg/L (29 ºC)。
黏度:无资料第10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危险反应: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禁配物:强氧化物,强酸,强碱。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11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经口: 无资料吸入: 无资料经皮: 无资料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12部分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无资料。
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无资料。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无资料。
对微生物的毒性: 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13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化学品: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弃处置本品。
污染包装物: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第14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编号危险货物编号(UN号):UN3077联合国运输名称: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SUBSTANCE, SOLID, N.O.S.联合国危险性分类:9包装类别:III包装方法: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例如:开口钢桶。
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等。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第15部分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止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 列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品化学品目录(2015): 未列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 未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首批和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未列入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 未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品种目录: 未列入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未列入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13): 列入第16部分其他信息编写和修订信息:本版为第1.0版,按照GB/T 16483-2008、GB/T 17519-2013、GB 30000系列分类标准编制。
参考文献:【1】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网址:/dyn/icsc/showcard.home。
【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网址:http://www.iarc.fr/。
【3】OECD 全球化学品信息平台,网址:/echemportal/index?pageID=0&request_locale=en。
【4】美国CAMEO 化学物质数据库,网址:/search/simple。
【5】美国医学图书馆:化学品标识数据库,网址:/chemidplus/chemidlite.jsp。
【6】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危险性信息系统,网址:/iris/。
【7】美国交通部:应急响应指南,网址:/hazmat/library/erg。
【8】德国GESTIS-有害物质数据库,网址:http://gestis-en.itrust.de/。
缩略语和首字母缩写:MAC: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h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允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
免责声明:本SDS的信息仅适用于所指定的产品,除非特别指明,对于本产品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等情况不适用。
本SDS只为那些受过适当专业训练的该产品的使用人员提供产品使用安全方面的资料。
本SDS的使用者,须对该SDS的适用性作出独立判断。
由于使用本SDS所导致的伤害,本SDS的编写者将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