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课标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游山西村》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游山西村》课件

认渐在在 。浓曲青
茂折翠 ,的的 蜿溪山 蜒流峦 的中见 山淙漫 径淙步 也穿, 愈行清 渐,碧 依草的 稀木山 难愈泉
村庄景色诱人
5
柳山 暗重 花水 明复 又疑 一无 村路 。,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乡俗却很盛行。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
•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 古风:古老的乡俗.
丰 足
意泛
||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不 要 笑
解 释 :
为 贵 头 年 腊


农家







莫 笑 农家 腊 酒
||
却指


十猪 分
浑 浊
深 厚 。
, 酒 以 清
4


• •
颔联
2019/9/9
间暗正 ,,在 顿几迷 觉家茫 豁农之 然舍际 开,突 朗隐然 。 现看
于见 花前 木面 空花 疏明 之柳
4,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因其富于生活哲理,给人以鼓舞和希望,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
人们20喜19/爱9/9,流传甚广。
14
有时间 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 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 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 上.
2019/9/9
11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
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
思考:人生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当你遇
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你鼓足勇气挺挺,你就会 越过道道坎坷,体会到_山_重__水_复__疑_无__路___,柳_暗__花 ___明_又__一_村___.的真正含义.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0502古诗两首《游山西村》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0502古诗两首《游山西村》PPT、优质教学课件

表 35~37
页“几种简单的
自学 能力,充
行阅
片: 表 读,让学生
有 机物”
分发
自主

部分,并完成学
挥 学 生 的 归纳总结来
案 中的表
主体
获得
一,

作用。
新知识,应
哪组完成 的又快
没有
太大难度。 又
好! 投影部分 学生
比较修正 发 挥 学 生 了解这几种 PPT 幻灯
表格,让学生互评,内容,识 评功能。 有 机 物 不 几种简单
二.糖类、油脂、维生素
1、糖类
探究问题一: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有哪些糖类? 谷物中含有的淀粉、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以及蔗糖、葡萄糖等 物质统 称为糖类。生活中常用的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 蔗糖,它 是重要的甜味剂(媒体)
组成并填写学案中 建构检验 用 已 有 知 素的方法,
的相应
有机
识经
可通过
空格。让学生从中 物中含碳 、 验 建 构 回忆质量守
悟出检

新 的规 恒定
验有机物中是否 元素的共 律 性 认 识 律并结合投
碳、氢元素的方法。识。
的能
影部
力。在探 分学案,师
究中
生在纠
达 成 知 识 错评价中启
目标
迪学
3。 生悟出检验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 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 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疑:以为,怀疑。
一荫时道 个,,水 村花忽,一 庄色然正重 出明在疑重 现媚一惑山 在的片无, 眼地绿路又 前方柳可一 。,成走道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预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预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案
我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了!
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我来写一写:
二、我会问。
我没弄明白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做
1、你明白带点字的意思吗?请写在括号里。
2、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合实际谈一谈。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谁了解苏轼呢?谁会背他的诗?
2、引入题壁诗,简要介绍题壁诗形成原因。再出示最有名的题壁诗《黄鹤楼》读一读。
3、解读课题,问:西林在什么地方?生指出在江西庐山后,引导背诵《望庐山瀑布》侧面了解庐山。师介绍:庐山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盛誉。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古诗四步法〞。
二、合作展示
教师相机进展以下指导:
三、自测评估:
1、巩固、反应练习
2、互评学习效果
教学后记:
第一步:知诗人、解题意;
第二步:通诗句、析诗意;
第三步:想画面、入诗境;
第四步:吟诗文、悟诗情。
2、我要按照这种四步来学习《题西林壁》。
第一步:
我查找到了诗人苏轼的有关资料:
诗题的意思是:
第二步: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
我能把看到的和想像到的诗的内容画下来:
第四步:
四年级语文上册预学案第五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课题
《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学 科
语文
主备人
审核
教研组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单元目标
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在学习《古诗两首》时不仅要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古诗学习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要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教案(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教案(2)

20古诗两首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3. 联合说明、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的情目标感。

4.累积反应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觉友善、友谊的温馨。

教学联合说明、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领会诗人的感情。

要点难点1.收集并累积反应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1—2 首;课前准备 2. 预习这两首古诗,认识李白与王维的平生;教课课时教课过程3. 课文插页的挂图。

一课时第一课时春联导入,揭露课题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春联,并写下来:“黄金万两简单得,人间知音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活路上,除了亲情以外,还有一种感情也是必不行少的,那就是友谊。

有人说,友谊是诚挚且可贵的。

确实,正如春联中所说的,诚挚的友谊是人活路上值得收藏的一段记录。

今日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谊相关。

( 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朗读 ( 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

b.师范读 ( 也可录音范读 ) ,要修业生边听边想:古诗描绘了一件什么事 ?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带路”,自学古诗。

a、依据过去的学习经验,我们应如何来学习古诗?b.概括以放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

a、指名简介李白。

b.谈谈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 c.指名学生朗诵,注意咬音的正确。

4.明诗意。

a、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词典或借助课文供给的说明,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明在书中,追求伙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沟通。

5.入诗境,悟诗情。

经过学习这首诗,你能领会出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从详细的诗句中领会到的 ?6.环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 提示:指导各组采纳不一样的报告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诵逐句解说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要点词,解说、朗诵、品尝;抓课文插图,联合自己的理解论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其他情况表演出来等。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古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教学片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教学重点)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诗?生1:我想通过看注释理解诗意。

生2:我想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生3:我想画画。

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诗意,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

(生自学,师随机指导)现在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好吗?生1:我知道第一、二句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都不相同。

生2:我知道第三、四句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轻声读诗句,想想:有什么疑问吗?生: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请刚才画画的同学把你的画展示出来。

这是六个角度看庐山,老师想问问大家:苏轼只在这六个角度看庐山吗?生1:他只选了六个有代表性的角度。

生2:“六”在这里是虚指。

(多媒体课件出示庐山的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试着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生1: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生2:每个角度,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那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生1:从多角度看,就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生2:从各个方位看,就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生3:全面地看,就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看山如此,看事如此,看问题也一样。

该怎么看问题?生1:只有全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生2:只有多方位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片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运用查资料、看注释、画一画等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和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和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庐山谣”和“将进酒”两首古诗的意思和基本情感,并能够准确地朗读出诗歌;2.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古诗的美,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3.学生能够通过这两首古诗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和基本情感,并能够准确朗读出诗歌;2.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美,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请学生回忆在上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并发问学生这些古诗在他们的心中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2.学习新课①学习《庐山谣》1.教师先分别向学生介绍古诗《庐山谣》的起篇(楼船夜雪瓢泼大,),续篇(都门帐饮无绪),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这首古诗的神秘之美;2.教师展示带有拼音和注释的课文,让学生朗读,并教授一些生字生词;3.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强化记忆;4.教师对古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感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加深学生的体验感。

②学习《将进酒》1.教师先分别向学生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起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续篇(合欢桃李春色鲜,),让学生感受到这首古诗的奋发之美;2.教师展示带有拼音和注释的课文,让学生朗读,并教授一些生字生词;3.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强化记忆;4.教师对古诗的感情表达和抒情能力引导学生品味,加深学生的体验感。

3.应用1.让学生分组,自由发挥,配合老师的引导和提示,创作自己的小诗,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2.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验,感受,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成最适合自己的小诗。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对古诗的浅层次了解给予一个初步的总结。

四、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古诗名字2.古诗部分内容3.生字生词和注释,帮助学生记忆4.学生讲述的自己的小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学生所接触的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所以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古诗也相较于比较简短,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始终遵循着情感教育的原则。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黃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是中国史上三大名楼。 黃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是中国史上三大名楼。 黃鹤楼位于湖北武昌的黃鹄山顶,面对长江, 黃鹤楼位于湖北武昌的黃鹄山顶,面对长江,居高 临下,登楼远望,千里景物一览无遗。 临下,登楼远望,千里景物一览无遗。相传建于三 国时代,大约公元223 223年 距今将近1800 1800年 国时代,大约公元223年,距今将近1800年,楼高三 作为军事上的用途, 层,作为军事上的用途,三国演义中说孙权和刘备 曾在这里会面。原楼毁于明朝,从明到清、到民国, 曾在这里会面。原楼毁于明朝,从明到清、到民国, 历代多次重建,可惜重建之后不是遭战乱焚毁, 历代多次重建,可惜重建之后不是遭战乱焚毁,就 是因水灾而败坏,現在的黃鹤楼是1981年重建。 1981年重建 是因水灾而败坏,現在的黃鹤楼是1981年重建。向 来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建筑物, 来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建筑物,可谓历尽 沧桑。 沧桑。
由 黄 我鹤 伫楼 立出 江发 边, ,乘 目船 送东 友
繁 花 似 锦 的 阳 春 三 月 , 我 的 好 友 孟 浩 然 在
课外拓展
煙 波 江 上 使 愁 。 人
日 暮 鄉 關 何 處 是 ,
芳 草 萋 萋 鸚 鵡 洲 ,
晴 川 歷 歷 漢 樹 , 陽
白 雲 千 載 空 悠 。 悠
黃 鶴 一 去 不 復 返 ,
“孤帆”并不是说浩 孤帆” 孤帆 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 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 船上。 船上。
见 浩 浩 荡 荡 的 江 水 流 向 天 际 。
失 在 水 天 相 接 的 方 , 只 望 地
人行 的到 小扬 舟州 愈去 行。 愈 远 , 渐 渐 消

人教科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课件

人教科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课件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 水绕,花团锦簇,春光 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 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 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令人回味无穷。现在多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 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岭重叠,溪水迂 曲,远望好像前面已 经没有路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近前才知道在垂柳掩 映山花烂漫的地方又出现了 一个山村
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
表现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 光和农村的人情里 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 县人)。早年中进士,以 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 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 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 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有《东坡全集》。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陆游 ,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平生 作诗近万首,是古代 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 的,有《渭南文集》, 《剑南诗稿》。
莫笑农家腊酒浑
(你)莫因农家 的腊酒浑浊而笑 话他们
丰年留客足鸡豚
(他们)是用丰足的 菜肴款待你,没有把 你当成外人
烟云
远眺庐山
观音听琵琶 皇冠峰
龙虎山
锦绣谷
题: 书、写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ຫໍສະໝຸດ 只缘:只因为此: 这
身:自己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 山岭;从正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 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ppt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ppt课件

2019/9/9
15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 维
渭城朝雨 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019/9/9
16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2019/9/9
17
20、古诗两首
2019/9/9
1
鹤孟陵辞唯
2019/9/9
2
孟浩陵辞唯舍君
2019/9/9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 楼名,在今湖北武汉。 之: 去,到。
2019/9/9
4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 这里指老朋友。 烟花: 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 的烟雾。
2019/9/9
2019/9/9
10
送元二使安西
使: 出使。
2019/9/9
11
渭城朝雨 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湿润。
2019/9/9
12
诗句意思: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 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20感情: 从包含深情地的劝酒中,可以体会 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2019/9/9
14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 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 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 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 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 在即时的劝酒, 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 关切与祝福, 使人不难想到 这对好友频频 祝酒、殷殷话 别的情景。
5

小学语文_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1.古诗二首【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教材选编这两首古诗,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正确读写“蓑衣”、“牧童”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境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和人物形象。

3、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读背两首诗,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前置自学提纲】1、把两首古诗读正确、流利。

2、结合注释试着说一说两首古诗的内容。

3、搜集古诗作者的资料。

4、写一写“蓑”,观察一下“蓑”字,看看如何才能写好这个字(可以从结构、占格、主笔等方面思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课题1、学生展示课下积累的古诗。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四年级二班的孩子特别注重古诗词的积累,谁来给大家展示一首?几名同学自由展示。

2、出示古诗《所见》交流里面的牧童形象,感知里面小牧童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形象,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两首关于童趣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组 5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组  5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书有感
宋 朱熹Βιβλιοθήκη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半亩方塘一鉴开, 白日依山尽, 天光云影共徘徊。 黄河入海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 欲穷千里目, 为有源头活水来。 更上一层楼。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之
题西林壁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组 > 5 古诗二首 >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6.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6.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人黄 间金 知万 己两 最容 难易 寻得
2019/9/9
1
人生短暂,在漫漫人生路上,除 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必不 可少的,那就是友情。
友情是真挚而宝贵的。 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永 远珍藏的美好记忆!
2019/9/9
2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伫(zhù)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chóu,
chàng)之情油然而生,便挥笔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2019/9/9
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19/9/9
9
2019/9/9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
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
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
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
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
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
19
妙句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的目光望着远去的帆影,一直看到 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 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这两句看似写景,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及 自己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 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 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及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_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_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

近 处 瞧 , 这 些 山 都
什 从 呢 远 ? 处 , 看 , 从 么
姿山 于 的 态的 理解诗句的意思 真 各山 所从 认 清 正 不岭 见正 , 面 相绵 的面 这 目 同延 形看 是 让 。起 状, 为 我 庐伏 、庐 ; 难 山
宋—苏轼 苏轼
庐山位于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 庐山位于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平地突起于江湖之 山水掩映,风景秀丽,夏季凉爽宜人, 滨,山水掩映,风景秀丽,夏季凉爽宜人,是中国著名的 避暑和旅游胜地。庐山北部断崖形成的峡谷峭壁, 避暑和旅游胜地。庐山北部断崖形成的峡谷峭壁,奇险壮 锦绣谷、大天池、小天池、龙首崖、 观。锦绣谷、大天池、小天池、龙首崖、仙人洞等都是著 名景点。山的东南部有汉阳峰、五老峰、含鄱口等胜景。 名景点。山的东南部有汉阳峰、五老峰、含鄱口等胜景。 庐山断层叠起,形成许多瀑布:如王家坡双瀑、黄龙潭、 庐山断层叠起,形成许多瀑布:如王家坡双瀑、黄龙潭、 乌龙潭、石门涧等。最著名的三叠泉,三级跌水, 乌龙潭、石门涧等。最著名的三叠泉,三级跌水,总落差 120米 其形、 动态之美令人叹绝,被誉为“ 达120米,其形、声、动态之美令人叹绝,被誉为“庐山 第一奇观” 第一奇观”。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 山清水秀, 博,山清水秀,风景优 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风景名胜,说说看。 风景名胜,说说看。
观看庐山的录像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著名的北宋诗 人苏轼在观赏了庐 山后,写下10首诗, 10首诗 山后,写下10首诗, 其中一首就是《 其中一首就是《题 书写,题写。 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 西林壁》。
庐山的西北麓有晋释慧远建造的东林寺, 庐山的西北麓有晋释慧远建造的东林寺,是中国 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山中寺庙曾多达300余处,最 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山中寺庙曾多达300余处, 300余处 著名的有东林、西林、大林,称三大名寺。海会、 著名的有东林、西林、大林,称三大名寺。海会、秀 万杉、栖贤、归宗,称五大丛林。著名文人李白、 峰、万杉、栖贤、归宗,称五大丛林。著名文人李白、 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等都留有石碑题记。 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等都留有石碑题记。庐山南麓 秀峰一带,遍布历代文人墨客和著名人物的足迹, 秀峰一带,遍布历代文人墨客和著名人物的足迹,留 下众多古迹、传说和艺术价值很高的碑刻。五老峰南 下众多古迹、传说和艺术价值很高的碑刻。 麓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麓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时与岳 麓书院、石鼓书院、睢阳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麓书院、石鼓书院、睢阳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朱 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先后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 熹、陆九渊、王守仁等都曾先后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篇一《古诗两首》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6单元第20课 古诗两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6单元第20课 古诗两首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这首古诗。

(重点)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古人送别的方式:第一是设宴饮酒;第二是唱歌、赋诗;第三是折柳送别。

由于“柳”“留”谐音,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hèmènɡwéi línɡ鹤 孟 唯 陵 .自由朗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遇到不懂的字或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说一说这首古诗描绘了什么场景?描绘了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场景。

.结构:上下组词:孟子 姓孟造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姓孟的新同学。

音序:M 部首:皿书写指导:“皿”略扁,底部托住上面。

孟mè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略呈弧形,右部第二横稍长。

结构:左右组词:浩大 浩荡造句:如此浩大的工程,他们只用了一年就完工了。

音序:H 部首:氵浩hào.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攵”中的捺为斜捺。

结构:左右组词:丘陵 陵墓造句:考古队发现了一座帝王陵墓。

音序:L 部首:阝陵línɡ.孟浩然(mènɡ mèn ) 唯一(wéi wēi )广陵(línɡ lín ) 告辞 (cí chí )√√√√ ·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向西辞别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语文四年级上人教新课标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语文四年级上人教新课标5《古诗两首》--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游山西村>全诗紧扣“游”字,按时
间推移展开记叙,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
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
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 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 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 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10/29/2023
• 在山西村,正植社日临近,农 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 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陶醉 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 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10/29/2023
成语典故:柳暗花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 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 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 赏花吟诗,不务正业,皇帝偏听偏信,结果陆游被弃。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陆 游前往山西村拜访友人,友人及左邻右舍听说陆游来访, 都热情地接待他,家家户户摆酒设宴相迎。那淳朴的民风 使陆游十分感动,他诗兴大发,写下诗篇《游山西村》。 诗中有这样两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 予希望的心境。“柳暗花明”后用来比喻环境的突然转变; 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找到了解 决问题的方法。
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 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
农家虽衣冠简朴 ,但古老的乡俗却很盛行。
• 箫鼓:n.作v.,吹箫击鼓. • 古风:古老的乡俗.
10/29/202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 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 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 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 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 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 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 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 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 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两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惠崇〈春江晓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其诗歌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

主要作品:《示儿》《书愤》《卜算子•咏梅》《诉衷情》等。

1.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2.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海 豚hǎi tún腊(là nà )酒 浑( hún hùn )水摸鱼 莫( mò mè )笑 海豚( tún tén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课标版)
四年级语文教案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小语论坛网友秋夕
发布时间:2004 / 11 / 23 02: 28pm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
小语论坛网友 wuhm
发布时间:2004 / 11 / 22 03: 53am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
四年级语文教案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____(省、市、区、县)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