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工业区位论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和目的
在上述背景及目的之下,韦伯在经济活动 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三大基本环节中,挑 选了工业生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 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解释人 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 产业的集聚原因。韦伯在提出工业区位论 之前,对1860年以后德国的工业区位进行 了详尽的调查,著有《工业分布论》一文, 这成为其工业区位论研究的实证基础。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区位因子;原料指数 1)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 所得到的利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 业区位论角度讲,即在特定区位进行特定 产品生产可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
1)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 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 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 如,空气湿度、水质等。
4、最小运费指向的图示分析(掌握概念)
(1)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
(2)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等费用线 综合等费用线 市场 原料
图4 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
(二)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1、主要观点:仅限于节约劳动力成本大于因偏离运 费最低点而增加的运费,此时廉价劳动力成本指向占 主导。(图5)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和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 家,他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 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提出工 业区位论的时代,是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 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地 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 象极为显著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 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 (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 制。
3、主要观点(分阶段构建起工业区位论)
(一)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二)劳动力成本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 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三)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 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一)运费指向论
1、主要观点: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条件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 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吨· 公里)【重量· 运距】最小的 区位。 2、工业原料的性质与重量
单位运费率 是相同的
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图1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注意:单位 运费率相同
图2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图3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Inc,1995.190)
遍在原料
(1)原材料 纯原料 局地原料
粗Fra Baidu bibliotek料
(2)原料指数与区位重量,前者为局地原料重量与产品 重量之比;后者为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总重量,区位重量 形式上等于原料指数+1。原料指数大小,决定理论上工 厂的区位。
原料指数
区位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 Wm 产品重量 Wp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产品重量 局地原料重量 1=原料指数+1 产品重量
3、运费最小企业区位的讨论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 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这里,可以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 法则。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原料地;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市场;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自由区位。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 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从工业产品的生产到分 配过程中,主要成本包含如下方面: (1)原料、燃料费 (2)劳动成本 (3)运费 获取同种同质量的原料与动力燃料的价格,因产 地不同而不同,工厂区位接近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料、 燃料地,将有利于成本的节约,因此原料、燃料费是 一个区域性区位因子。劳动成本、运费均是区域性区 位因子。 出于理论研究以及便于处理,可将原料、燃料价 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来替代,这样,影响工业区 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
劳动费 劳动系数 区位重量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 向转为劳动费指向 仅限于节约的劳动 费大于增加的运费。 即在低廉劳动费用 节约额比由最小运 费点移动产生的运 费增加额大时,劳 动费指向就占主导 地位。 与低廉劳动供给地 L的劳动费节约额 相等的那条综合等 费用线成为 临界等 费用线。
2、理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前提条件 a.区位论的指导思想 (1)理想的工业区位应选择在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最 小的地点 (2)工业布局应尽量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b .主要前提条件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 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2、理解劳动力成本指向的几个概念 (1)劳动力成本——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
(2)劳动力成本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 成本。如果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 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3)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力成本,其值 越大,则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其值越小则运 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或者说,劳动系数越高,企业就 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考虑两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时的区位:
当两个均为遍在原料(或一个为遍在原料,一个为局地纯
原料或两个均为局地纯原料)时,区位指向市场;
当两个均为局地粗原料时,采用区位三角形确定企业指向。
考虑多个原料地与多个市场时,用区位多边形或范力农 构架确定企业指向重力中心。(如图1、2、3)
区位三角形最先是由经济学家龙赫德在其1872年的《商业 趋向的理论》和1882年发表的《工业合理区位的确定》提 出并应用分析企业区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