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管壳式换热器0终稿

合集下载

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注意事项
避免选用不合适的材料导致设备损坏 或安全事故;注意材料的兼容性和与 其他材料的接触情况;考虑材料的可 加工性和安装维护的便利性。
04
管壳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传热效率优化
01
传热效率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优化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温度,以及采用强
化传热技术,如增加翅片、改进管子形状等,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管件与结构
优化换热器内部的管件和 结构,减少流体流动过程 中的局部阻力,降低压力 损失。
结构强度优化
1 2
应力分析
对换热器进行详细的应力分析,确保其在正常操 作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材料选择
根据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厚度, 以提高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和耐腐蚀性。
3
支撑与固定
合理设计换热器的支撑和固定结构,以减小应力 集中和振动,提高其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新型材料
采用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新型涂层
利用先进的涂层技术,如陶瓷涂层、金属氧化物涂层等,增强换热器的抗腐蚀和 耐磨性能。
节能减排与环保要求
高效节能
研发低能耗的换热器,优化换热器结构,降低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环保设计
采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减少换热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对换热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
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应用
发电厂
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加热和冷却发电厂中的各种 流体,如锅炉给水、凝结水和冷却水等。
船舶工程
在船舶工程中,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船舶发动机 的冷却和加热,以及生活用水的加热和冷却。
采暖系统
在供暖系统中,管壳式换热器可用于将热量从热 源传递到水中,为建筑物提供热水供暖。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目录1 引言 (1)1.1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 (1)1.2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趋势 (1)1.3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研究 (2)1.3.1 螺旋板式换热器国内研究进展 (2)1.3.2 螺旋板式换热器国外研究进展 (2)1.4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3)2.2 确定管程软水的物性参数 (3)2.2.1 定性温度 (3)2.2.2 热容 (4)2.2.3 黏度 (4)2.2.4 导热系数 (4)2.2.5 密度 (4)2.3 确定壳程气氨的物性参数 (4)2.3.1 定性温度 (4)2.3.2 热容 (4)2.3.3 黏度 (4)2.3.4 导热系数 (4)2.3.5 密度 (4)2.4 估算传热面积 (4)2.4.1 热负荷Q按大的传热量 (4): (5)2.4.2 平均有效温差tm2.4.3 传热面积 (5)2.5 工艺结构尺寸 (5)2.5.1 决定通入空间,确定管径 (5)2.5.3 确定管程(数)、传热管数n、管长L及壳体内径 (5)2.5.4 拉杆 (5)2.5.5 折流板 (5)2.5.6 画布管图 (6)2.5.7 接管 (6)2.6 换热器核算 (7)2.6.1 传热能力的核算 (7)2.6.2 换热器内流体阻力计算 (9)3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12)3.1 换热器筒体及封头的设计 (12)3.1.1 筒体设计 (12)3.1.2 封头与管箱设计 (12)3.2 换热器水压试验及其壳体应力校核 (13)3.2.1 压力试验的目的 (13)3.2.2 试验压力及应力校核 (13)3.3 开孔补强 (13)φ管程接管的补强计算 (13)3.3.1 对mm9219⨯φ壳程接管的补强计算 (15)3.3.2对mm480⨯103.4 法兰的选用 (17)3.4.1 筒体法兰的选用 (17)3.4.2 管法兰的选用 (17)3.5 折流板设计 (17)3.6 管板设计 (17)3.6.1换热气的设计条件 (17)3.6.2结构尺寸参数 (17)3.6.3各元件材料及其设计数据 (19)3.6.4设计计算 (19)3.7 支座形式的确定 (30)3.7.1 已知条件 (30)3.7.2 校核 (31)3.7.3 计算支座承受的实际载荷Q (31)M (31)3.7.4 计算支座处圆筒所受的支座弯矩L4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31)4.1 传热工艺计算 (31)4.1.1 传热量计算 (32)4.1 .2 冷却水的出口温度 (32)4.1.3 螺旋通道截面积与当量直径de的计算 (32)4.1.4 雷诺数Re和普朗特数P (32)r4.1.5 给热系数α的计算 (33)4.1.6 总传热系数K (33)4.1.7 对数平均温差t∆ (34)m4.1.8 换热器传热面积F (34)4.1.9 螺旋通道长度L (34)4.1.10 螺旋圈数n与螺旋体外径D (34)4.2 流体压力降ΔP计算 (35)4.2.1 按直管压力降的计算公式 (35)4.2.2 按大连工学院等单位推荐的公式计算 (36)4.3 螺旋板的强度、挠度与校核 (36)4.3.1 强度计算 (36)4.3.2 螺旋板的挠度 (37)4.3.3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稳定性 (38)4.4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尺寸 (38)4.4.1 密封结构 (38)4.4.2 定距柱尺寸 (38)4.4.3 换热器外壳 (38)4.4.4 进出口接管直径 (39)4.4.5 中心隔板的尺寸 (39)4.4.6 水压试验时应力校核 (40)结束语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1 引言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动力、能源、冶金、食品、机械、建筑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设备。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药、食品等行业。

它由壳体、管束、管板、管箱等组成,能够有效地将两种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

下面将从换热原理、设计要求和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换热原理管壳式换热器通过管壳两侧的介质进行热量传递。

其中,一个介质在管内流动,被称为"壳侧流体",另一个介质在管外流动,被称为"管侧流体"。

壳侧流体通过壳体流动,而管侧流体则通过管束流动。

热量传递主要通过壳侧流体和管侧流体之间的传导和对流传热方式进行。

二、设计要求1.热量传递效果好:要求在换热器内两种介质之间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以满足工艺要求。

2.压力损失小:为了保证介质流动的稳定性和降低能源消耗,设计时需要尽量减小换热器内的动能损失。

3.适应不同工艺条件:换热器的设计要能适应不同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工艺条件的变动。

4.安全可靠: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到换热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尽量减少故障率。

三、结构设计1.壳体:壳体是换热器的外壳,一般采用钢质材料制造。

壳体的选择应考虑到介质的性质、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并采取相应的增强措施。

2.管束:管束是由多根管子组成的,一般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造。

管束的设计要考虑到介质对管材的腐蚀性、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同时也要考虑到换热面积的要求。

3.管板:管板位于管束两端,起到支撑和固定管束的作用,一般采用钢质材料制造。

管板的设计要考虑到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流动特性,并采用合适的孔洞布置,以保证流体的均匀流动。

4.管箱:管箱是安装在管板上的设施,主要用于集流壳侧流体并将其引导出换热器。

管箱的设计应考虑到壳侧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流量等参数,以实现流体的顺畅流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换热器的热力计算和结构力学计算,以确定壳体、管束和管板等部件的尺寸和选材。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工艺和使用条件的要求,进行热交换面积的计算和确定。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在化工、石油和能源等领域中,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换热设备。

本文将详细探讨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包括材料选择、传热原理和应用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和可靠性。

一、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折流板、进出口接管等部件组成。

其核心部分是管束,它由许多平行排列的传热管组成。

这些传热管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则通过封头与进出口接管相连。

在操作时,一种流体(例如水或油)在管内流动,另一种流体(例如蒸汽或冷凝液)在壳侧流动,两种流体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

二、材料选择与优化管壳式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对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壳体通常采用碳钢、不锈钢和钛等材料,而管束则通常采用不锈钢、铜和钛等具有优良传热性能和抗腐蚀性的材料。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对关键部位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抗腐蚀性和耐磨性。

三、传热原理与优化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流传热和热传导的组合来实现的。

为了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改变折流板的形状和布置,以增加壳侧流体的湍流度。

2、选择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料,以提高管壁的热传导性能。

3、适当增加管束数量和布置密度,以增加传热面积。

四、应用特点与优势管壳式换热器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特点有:1、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易于布置。

2、材料选择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艺条件和腐蚀性介质。

3、传热效率高,能够实现两种流体的有效热交换。

4、制造工艺成熟,操作维护方便,使用寿命较长。

五、结论本文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材料选择、传热原理和应用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可靠性,使其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也将不断提升,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价值。

六、展望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能源紧缺的压力日益增大,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总结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总结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总结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行业。

其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换热原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进行总结和分析。

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是通过管内流体与壳侧流体之间的热传导来实现热量的交换。

管内流体一般为待加热或待冷却的介质,而壳侧流体一般为冷却剂或加热介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两种介质之间的热量转移,达到加热或冷却的目的。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它由管束、壳体、管板、管侧流体进出口以及壳侧流体进出口等部分组成。

管束是换热的核心部分,通过将多根管子固定在管板上,形成流体的通道。

而壳体则是管束的外部保护壳,起到支撑和密封的作用。

管侧流体通过管侧进出口进入管束内,与管内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再通过壳侧进出口流出。

这样的结构设计,既保证了换热效率,又方便了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管壳式换热器的材料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由于在换热过程中,介质可能存在腐蚀、高温等问题,因此需要选择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钛合金等。

对于特殊的工况,还可以采用陶瓷、镍基合金等材料。

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首先是换热面积的确定,它与换热效果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

其次是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它们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压力损失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尺寸和重量,以及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和要求进行换热器的定制设计。

例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需要采用密封性好、耐高温高压的结构和材料;在对流体的温度变化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多级换热器或增加管程等方式来提高换热效果。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换热原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和要求进行定制设计,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最终版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最终版
-管程侧 试验环 阳极牺牲保护板 部分卡环(化工装置用) 活套法兰(化工装置用)
无损 检测
-射线(RT)(比例/级别) -超声(UT)(比例/级别) -其它(比例/级别)
热处理
壳程
管程
管子与管板连接型式
检验机构
批准机构 使用语言-图纸
-铭牌
结构图
说明书
附件要求
强度焊加贴胀
环首螺栓 带阳极牺牲保护板否? 鞍座/支座 带重叠鞍座否? 带鞍座滑板否?
管壳式换热器数据表
碳四预热器(E-4001) 开口数据表
档案号 10Q-W22-艺 1/E01(1) 设计阶段:详细设计 共 3页 第3页
编号
数量
开口名称
PN DN 伸出长度 (MPa) (mm) (mm)
法兰 结构型式
密封面 接管 型式 等级
备注
a
1 碳四烯烃入口 4.0 100
200 HG/T20592-2009B FM
气体入口/出口 潜热
壳程 1.0Mpa 蒸汽
385 /385 385/ 184.1 184.1 1.0/1.2 0.12/50 0.60/ 8737.6 0.00017 2.254/822
0.016/0.145
18 2.254/5.045
0.675/0.675
管程
单位
名称
醋酸
总热负荷
11998
kg/h 有效温差
325
2 76 1 19 2.0 3000 25 正三角形
mm
管子形式:
mm
折流板形式:
折流板切口方位:
折流板切口尺寸:
折流板中心间距
mm
第一块折流板间距
mm
折流板厚度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过热蒸汽0.65MPa,295℃;水0.8MPa,50℃)摘要本设计说明书是关于固定管板是换热器的设计,设计依照GB151-19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进行,设计中对换热器进行化工计算、结构设计、强度计算。

设计第一步是对换热器进行化工计算,主要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估算换热面积,初定换热器尺寸,然后核算传热系数,计算实际换热面积,最后进行阻力损失计算。

设计第二步是对换热器进行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对换热器的各零部件进行设计,包括管箱、定距管、折流板等。

设计第三步是对换热器进行强度计算,并用软件SW6进行校核。

最后,设计结果通过图表现出来。

关键词:换热器,固定管板,化工计算,结构设计,强度计算。

AbtractThe design statement is about the fixed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In the design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e chemical calculation,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must according to GB151-1999“Steel System Type Heat exchanger ”.The first step of the design is the chemical calculation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given design conditions to estimate the heat exchanger area and select heat exchanger size.Then check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alculate the actual heat transfer area,and finally calculate the resistance loss.The second step of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i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part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first step of calculation.such as tube boxes , the distance control tube, baffled plates .The third step of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is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and using SW6 software to check. Finally, the design results are shown in figures.Key words: heat changer, fixed tude plate, chemical calculation,structure design, strength calculation.一、前言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换热设备,它具有结构坚固、可靠性高、适用性强、选材广泛等优点。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用于传递热量。

而管壳式换热器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选择了管壳式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结构和性能的优化,提高换热效率,实现更节能环保的工业生产。

首先,我将对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研究。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管束、管板等组成。

壳体是换热器的外壳,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管束则是热交换的核心部件,由许多平行布置的管子组成。

管板则用于固定管束和壳体之间的密封。

通过对这些组成部分的研究,我将探索如何改进其结构,提高换热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其次,我将对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

换热性能是衡量换热器优劣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我的设计中,我将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压降和热损失等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我将找出影响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除了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我还将关注管壳式换热器的节能环保性。

在当今社会,环保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因此,在我的设计中,我将探索如何通过改进换热器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我将考虑使用高效换热材料和优化流体动力学设计,以提高换热器的能效和减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还将考虑管壳式换热器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适用性。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石油等行业,而不同行业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我的设计中,我将研究不同行业对换热器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例如,在化工行业中,换热器需要具有耐腐蚀性能;在电力行业中,换热器需要具有高温高压的稳定性。

通过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进行设计,我将使我的毕业设计更加实用和有针对性。

最后,我将通过实际制作和测试,验证我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制造过程和测试数据的分析,我将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我的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和节能环保效果。

总之,我的毕业设计将围绕管壳式换热器展开研究。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管壳式换热器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管壳式换热器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传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石油、制药等行业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壳程和管程之间的传热来实现不同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

本文将介绍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并讨论其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流体在壳程和管程中的流动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热量从热源通过内管道传递给壳程,再通过壳程传递给冷却介质,从而实现热量的交换。

管壳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操作灵活等优点,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清洗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

管壳式换热器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工行业中,它被用来处理高温高压的化学介质,实现热量交换和回收;在电力行业中,它被用来冷却发电设备中的循环水;在制药行业中,它被用来进行药物生产过程中的热量交换。

除了上述行业,管壳式换热器还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食品加工等行业中。

尽管管壳式换热器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其传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处理高粘度介质时。

此外,由于设计和制造的复杂性,管壳式换热器的成本较高。

因此,改进和发展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和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改进和发展管壳式换热器的方向有多个。

首先,可以采用新材料来提高传热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高导热性材料来制造管壳式换热器,从而提高其传热效率。

其次,可以改进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以减小流体的阻力和压降,从而提高其传热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换热表面增强技术,例如使用换热增强剂来增加传热表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最后,可以结合智能化技术来改进管壳式换热器的操作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运行和故障诊断,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重要的传热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并且能够适应多种工况。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和降低成本,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其工艺和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1-zhongguo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1-zhongguo
换热器设计
—管 浮头式换热器包括一个固定管板和一个浮动管板, 浮动管板可连同管束自由伸缩。
• U形管式换热器: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作为U字形、两端都固定在 同一块管板上;管板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管束和每根管 子可以自由膨胀,管束可以移动。
适用: 1 管程走清洁流体; 2 一侧的压力特别高; 3温度条件需膨胀节缓解热应力; 4 高压氢气,采用不可移动管束的全焊接结构; 5允许壳侧进口接管位置在管束之外。 6形管换热器的缺点: 7管内机械清洗困难,但可用化学清洗; 8最外排的管子U形弯曲段因为无支撑的跨度大会导致流动诱发振动问题; 9不能更换单根管子。
二、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合部件有前端管箱,壳体 和后端结构(包括管束)三部分,详细分类以及 代号(英文字母)如下所示:
三、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公称直径 DN: 卷制圆筒 圆筒内直径(mm) 钢管制圆筒 以钢管外径(mm) 换热面积A: 计算换热面积 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 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一般不包 括U形弯管段的面积,m2; 公称换热面积 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m2 公称长度LN 以换热管的长度(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 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 管程和壳程 管程:介质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其相贯通部分 壳程:介质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管程数Nt:介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 壳程数Ns:介质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
管子根数
• 管子根数取决于流体流量和允许的压降。通常要使得管侧水或类似流 体的流速为0.9~2.4m/s;壳侧流速为0.6~1.5m/s。 • 最低流速是为了防止结垢,最高流速是为了避免管侧腐蚀、对壳侧的 撞击和流动诱发振动。对于带有泥沙和颗粒的流体,高流速可以防止 沉积。 • 决定管数的因素: • 壳体直径; • 管外径; • 管心距; • 管子排列方式———正方形、三角形、转角正方形、转角三角形; • 壳体内侧和管束之间的间隙; • 换热器的类型,如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等; • 管侧的程数; • 设计压力; • 接管直径; • 拉杆和密封装置所占空间; • 流道折流板的类型,即板条带状、饼状或垂直的等。 • 获得管数的传统方法是通过画出管子的布置图然后计算管数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报告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报告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报告2014-6-13设计任务书设计一个管壳式换热器,用冷水冷却工艺废水。

参数如下:一、设计计算1、方案确定(1)热交换器的类型选择:管壳式换热器(2)流程的选择:由于逆流换热的换热温差大,换热效果好,采用逆流换热,由于自来水易结垢,自来水走管程,所以工艺废水走壳程。

2、计算物性参数(1)热流体(工艺废水)的物性参数:100'1=t ℃ 30"1=t ℃ kg/s 56.5/201==h t q m /s m 1067.5331-⨯=v q定性温度:652301002"1'1=+=+t t ℃ 查65℃下饱和水的物性参数如下: 31kg/m 45.980=ρ K)kJ/(kg 183.41⋅=p C K)W/(m 664.01⋅=λ/s m 10447.0261-⨯=ν 77.21=r p(2)自来水的物性参数:15'2=t ℃ 假设50"2=t ℃ k g /s 11.11/402==h t q m /s m 1017.11332-⨯=v q 定性温度:5.32250152"2'2=+=+t t ℃ 查32.5℃下饱和水的物性参数如下: 32kg/m 83.994=ρ K)kJ/(kg 174.42⋅=p C K)W/(m 622.02⋅=λ/s m 10769.0262-⨯=ν 14.52=r p3、估算传热面积(1)热流量 W 1063.1)30100(418356.5)(6"1'111⨯=-⨯⨯=-=Φt t C q p m条件 热流体 冷流体 工质 工艺废水自来水进口温度 C t 100'1=C t 15'2= 出口温度 C t 30"1=?"2=t流量20t/h 40t/h若按纯逆流计算,其温差为5050100"2'1max =-=-=∆t t t ℃ 151530'2"1min =-=-=∆t t t ℃ 1.291550ln 1550ln min max min max =-=∆∆∆-∆=∆t t t t t m ℃(3)初算传热面积查表得水水换热的传热系数为1000~2500K)W/(m 2⋅,所以初选 K=1000K)W/(m 2⋅,则估算的传热面积26m 01.561.2910001063.1t =⨯⨯=∆Φ=m K A 估4、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mm 219⨯Φ的碳钢传热管,查表得,取管内流速m/s 8.0=i u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根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05.798.0015.0414.31017.1142322=⨯⨯⨯==-i i v s u d q N π 取80根按单程,所需传热管长:m 7.1180019.014.301.56d 0=⨯⨯=∏=s N A L 估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换热管规格标准,选取换热管长为m 8=l ,则该热交换器的管程数为25.73.13≈==l L N p 则传热管总根数 160280=⨯=n 根(3)对数平均温差和壳程数该换热器为1-2型,首先计算两个无量纲参数4.0151001550'2'1'2"2=--=--=t t t t P 2155030100'2"2"1'1=--=--=t t t t R 查图6-13得其温差修正系数为8.0=ψ,3.231.298.0)(=⨯=∆ψ=∆m m t t ℃,采用单壳程。

管壳式换热器及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及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及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一种换热设备,它通过与介质流过的管道间的传热,完成工艺过程中的冷热交换。

在各种工业生产中,管壳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造纸、食品、制药等行业。

下面将对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由管束和外壳两部分组成,其中,管束是由多个管子组成,介质通过管子流过,外壳用于固定管束,并通过进出口与介质连接。

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换热面积、介质流速、传热系数、流体阻力和温度梯度等。

首先,换热器的设计需要确定合适的换热面积,以满足工艺要求。

换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换热效率,一般情况下,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

确定面积需要考虑介质流量、温度差以及传热系数等参数,通过计算得出合适的面积。

其次,设计中需要确定合适的介质流速。

介质流速对传热和阻力都有一定的影响,流速过高会增加介质压降,流速过低会影响传热效果。

通过流速的选择,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经济性。

然后,传热系数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传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内的热量传递速率,影响着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传热系数与介质流速、管道材料、传热面积等相关,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性能。

此外,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流体阻力的问题。

流体在管壳内的流动会产生阻力,影响介质的流速和能量损失。

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流道的宽度和形状,以减小流体阻力,提高流量。

最后,温度梯度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温度梯度是指介质在管壳内的温度差异,直接影响换热效果。

通过合理布置管束和外壳,可以减小温度梯度,提高传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率。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换热面积、介质流速、传热系数、流体阻力和温度梯度等。

通过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效率和性能,满足工艺过程中的换热需求。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一、设计原理:二、工艺要点:1.确定热媒: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媒,包括流体的物性参数(如密度、比热等)、热传导性能等。

2.确定传热面积:根据传热工质的物性、进出口温度差、热媒的传热系数等参数,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公式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3.确定流量与速度:根据热媒的性质及工艺需求,计算出所需的流量和速度。

流量一般通过流量计进行测量,速度通过壳体内径和流量计算得出。

4.确定壳程和管程流体的传热系数: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壳程和管程的传热系数,用于后续的热传导计算。

5.确定传热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热过程,包括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等。

6.确定材料和结构:根据工艺要求和运行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造。

同时,结构设计要考虑到换热效果、运行安全性和维护方便性。

三、常见设计问题:1.壳程流体和管程流体的温度差:对于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温度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

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温度差对换热器的尺寸和传热效率的影响。

2.压降:壳程和管程的流体在换热过程中会产生压降。

设计时需要考虑压降对流体流速和传热系数的影响,并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折减和控制。

3.热媒的物性参数:热媒的物性参数对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有很大影响。

需要考虑热媒的密度、比热、热传导系数等参数,并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计算。

4.材料选择:根据工艺要求和运行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造。

必须考虑材料的耐受性和耐腐蚀性,以及对流体和环境的影响。

总结: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参数和工艺要求,包括热媒选择、传热面积计算、流量和速度确定、传热系数估算、传热过程选择、材料和结构设计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按照工艺要求和运行条件合理选择参数和材料,并通过模拟计算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同时,需要注意常见的设计问题,如温度差、压降、热媒物性参数和材料选择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可以实现管壳式换热器的高效工作和长期稳定运行。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1. 管壳式换热器概述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换热设备。

它主要由壳体、热交换管束、管板、进出口管道和支撑结构等组成。

通过壳体内外流体的传热和传质,实现不同流体之间的能量交换。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对于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选择合适的换热管材料、确定合适的管束结构、优化流道布局等。

2.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步骤2.1 确定操作参数在进行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操作参数,包括流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对于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尺寸和换热面积至关重要。

2.2 选择合适的换热管材料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根据流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换热管材料。

常见的换热管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铜合金等。

根据流体的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选择耐腐蚀、导热性好的管材。

2.3 确定管束结构管束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压降。

通常有多种不同的管束结构可供选择,如固定管板式、浮动管板式和U型管式等。

根据具体需求和操作参数,选择合适的管束结构。

2.4 流道布局优化流道布局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性能至关重要。

良好的流道布局可以提高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传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通过合理的流道设计,可以减小压力损失,降低能源消耗。

2.5 确定热交换面积根据操作参数和所选的管束结构,计算出所需的热交换面积。

通常使用LMTD (Log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法进行计算。

2.6 设计壳体结构和管道连接根据热交换需求和操作参数,设计合适的壳体结构和管道连接。

壳体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要考虑便于清洁和维修的因素。

3.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的优化方法3.1 流体动力学模拟利用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对管壳式换热器的流动状态进行模拟和分析,以优化流体的流动路径和流速分布,提高传热效率。

3.2 换热管材料优化选择通过对不同换热管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性能更好的材料,以提高换热效率和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件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课件

支撑结构设计要点
考虑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 、防腐和防震等方面,以确保支撑 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有限元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支撑结构进 行强度和稳定性分析,优化结构设 计,降低成本并提高设备性能。
密封设计
01
02
03
密封类型选择
根据工艺操作条件和介质 特性,选择合适的密封类 型,如垫片密封、机械密 封、磁力密封等。
计算公式法
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和物性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计算传热系数。
热平衡计算
热平衡方程
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流体温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可以根据热 平衡方程计算换热器的效率。
效率计算
根据热平衡方程和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换热器的效率,从 而评估换热器的性能。
05
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度设计
压力设计
压力等级
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条件,确 定管壳式换热器的压力等级, 确保设备在正常操作和异常工 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密封设计要点
考虑密封性能、耐腐蚀性 、寿命和维护性等方面, 以确保密封装置在长期运 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密封失效预防措施
为防止密封失效,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检 查、更换密封元件、加强 设备维护等。
06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与检验
制造工艺
制造流程
01
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切割、焊接、组装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多个环节。
关键工艺参数
02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关键工艺参数,如焊接温度、压
力、时间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标准
03
制造完成后,应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设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毕业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热传导设备,在化工、冶金、石化、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篇关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毕业设计,文中内容包括设计原理、设计过程、计算方法、模块化设计等方面。

设计原理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进出口管道、泄漏报警装置等部分组成。

热媒通过进出口管道进入壳体内,对管壳壁面的管束内的流体进行热传递。

换热后的流体通过出口管道排出,完成一次换热过程。

设计过程在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时,需要确定换热面积、换热量、热媒流量和温度等参数。

具体设计过程如下:1. 确定换热器的工艺参数,包括工作压力、进出口温度、进出口流量等。

2. 确定管子的材料、管径、壁厚和长度等参数,同时考虑管子间距和数量等因素。

3. 计算管束的面积,包括管子内径、管子长度、管子数量、管子间距等因素。

4. 通过热平衡方程计算热媒流量、进出口温度差和热传导系数等因素。

5. 计算壳体的体积和壳体表面积。

6. 选取合适的维修孔、检查孔和清洁孔,并设计泄漏报警装置。

7. 根据设计参数绘制图纸并进行模拟和优化,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计算方法管壳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包括管子面积、管束面积、传热系数、热交换器效能等多个方面。

1. 管子面积计算公式为:A=πDL。

其中,A为面积(m2),D为管子内径(m),L为管子长度(m)。

3. 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为:K=1/[(1/αi)+(Δx/λ)+(1/αo)]。

其中,K为传热系数(W/m2K),αi为管子内侧对流传热系数(W/m2K),Δx为管子壁厚(m),λ为管子材料的导热系数(W/mK),αo为管子外侧对流传热系数(W/m2k)。

4. 热交换器效能计算公式为:ε=Q/(mCpΔT)。

其中,ε为效能,Q为换热量(J),m为热媒流量(kg/s),Cp为热容量(J/kgK),ΔT为进出口温差(K)。

模块化设计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和优化设计方案。

管壳式换热器的高效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高效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高效设计现在换热器的设计可以由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完成。

然而,只有对换热器设计设计原则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你才能高效的使用这些计算机软件。

本篇论文讲述了换热器的设计基础,内容包括以下主题:管壳式换热器的零部件;管壳式换热器根据结构和应用的分类;换热设计所需要的数据;管程设计;壳程设计,包括管子布局,管程阻力和壳程压降;平均温差。

管程和壳程的基本换热方程式和压降方程式已被大家熟知,我们的重点在应用这些统计的数据对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

接下的关于换热器设计的先进主题,例如管程和壳程的液体流动配置,多壳程的使用,超安全标准的设计,和污垢处理,会在接下的期刊涉及。

管壳式换热器零组件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了解管壳式换热器的特征以及这些会怎么影响换热器的设计是必要的。

主要的零部件有:·壳体·封头·换热管·管箱·管箱盖·管板·折流板·法兰其他零部件包括拉杆,隔板,分程隔板,纵向挡板,密封圈,支座。

管式换热器制造标准详细的描述了这些零部件。

管壳式换热器分为三部分:前端部分,壳体,后端部分。

图1阐明了美国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对各种结构的命名。

换热器由3个缩写字母来分类描述,例如:BFL型换热器有一个阀盖端盖,双壳程带纵向隔板,和一个固定管板封头。

图1美国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为管壳式换热器定义的标准名称按结构分类固定管板式。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图2)的管子是两头被焊接固定在壳体上的。

有可移动的管箱盖,椭圆形管箱封头,或者整体的折流板。

固定管板式主要的优点是建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实际上固定管板是最便宜的一种管板形势,只要是管板上没有附属物。

其他的优势包括管子拆下后便于机械化清洗;壳程没有使用法兰以致泄露几乎没有。

这个设计的缺点是由于管束是固定在壳体上的,所以管子的外端没法用机械的方法进行清理。

也因此,对壳体的清洁是有限的。

然而,如果一种令人满意的清洁化学制剂能被发明使用,固定管板式结构在清洁壳体时会容易。

有效地设计壳管式换热器

有效地设计壳管式换热器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G r a d u a t i o n D i s s e r t a t i o nTitle Effectively DesignShell-and-Tube HeatExchangersName ShenWeiSchoo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Instructor Raojiyang2011-6-8有效地设计壳管式换热器设计壳管式换热器(STHEs)需要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软件。

然而,对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还是需要更好地了解并有效的使用这个软件。

本文阐述器热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主题:壳管式换热器元件;根据施工条件和服务对壳管式换热器的分类;管程设计;壳程设计,包括管布局,节流,和壳程压力降;以及平均温差。

管程与壳程的换热与压力降基本方程是很有名的;在这里,我们着眼于这些相关应用的换热器优化设计。

先进的主体关于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如壳程和管程液体的分配,使用多壳程,超标准的污染,将在下一期的随访文章。

壳管式换热器的组成设计师具有良好的知识关于壳管式换热器的机械特性和他们如何影响散热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壳管式换热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壳;·壳罩;·管;·通道;·通道罩;·管板;·挡板;·喷嘴。

其他组件包括拉杆和垫片,通过分区板,冲击板,纵向挡板,密封条,支持板和基础板。

壳管式换热器制造协会(TEMA)的标准详细描述了这些不同的组成。

壳管式换热器被分为:前部,壳,后部。

图一说明了各项建设的可能性和壳管式换热器制造协会的命名。

换热器是由字母代码描述为三个部分-例如,一个BFL式的换热器具有盖罩,挡板与纵向两通外壳,以及固定管板的后部。

基础设备的分类固定管式一个固定管换热器(图2)有许多直管固定在管板的两端焊接到外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壳式换热器的有效设计STHEs表示管程壳程式换热器的热能计算。

为了充分利用交换器设计软件,人们需要了解STHE分类,比如换热器组件,管程布局,挡板位置,压降,以及平均气温差异。

壳管式换热器的热设计(STHEs)是由精密的电脑软件设计的。

然而,为了有效使用该软件,需要很好地了解对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这篇文章解释了换热量设计基础,包含的如此主题例如:STHE 成份;依照工程和依照服务STHEs 的分类;对热设计需要的数据;管程设计;壳程设计,包括换热管的排布和壳程边压力下降和不同的平均温度。

一个著名的基本方程用于换热器管程壳程的热传导和压力降,这里我们着眼于这些对换热器优化设计的相关应用。

在后续的前沿课题中,如换热器壳程,使用多壳程,重复设计以及浪费,是将在下一期提及。

STHEs的组件设计师有一个良好的STHEs的机械特性的知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散热设计,这是必不可少的。

STHE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壳程;•封头;•管程;•管箱;•管箱盖;隔板;•喷嘴其他内容包括:拉杆和间隔,分区板,冲击板,纵向挡板,密封条,支持和基础部件。

该管程换热器制造商协会(和互助)标准(1)详细描述了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

一个STHE分为三个部分:前端封头,壳体和后端封头。

图1说明了对各项建设的可能性和互助的名称。

热交换器是描述三个部分- 例如字母代码,后焦距有交换网覆盖,双通的纵向挡板外壳程,和固定管程板。

基于建设的分类固定管板。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图2),包含了两端固定在壳程体焊接管程板直管程。

建造有可移动的渠道覆盖,管程内型通道覆盖(如边界),或(如尼日利亚)的综合管程板。

固定管程板建筑的主要优势是因为它结构简单,成本低。

事实上,固定管程板是最便宜的建筑类型,只要没有伸缩缝的要求。

其他的好处是可以管程清洗后的渠道盖或发动机罩,因为没有法兰接头,也可以清除机械和减少器壳程液体泄漏。

这种设计的缺点是,由于捆绑固定在外壳程上,不能移除,所以管程子在外边不能清洗机械。

因此,它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干净的壳程侧的服务。

但是,如果一个满意的化学清洗程序可以执行,那么固定管程板的结构可能会选择防污器壳程上的服务。

在管程壳程和温差大的情况下,管程板将无法吸收差应力,从而需要一个伸缩缝。

在很大程度上,这带走了低成本的优势。

图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图3 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程。

顾名思义,一个U型管程式换热器(图3)是在变形时,一个管程板的形状为U型。

然而,较低成本的单管程板通过弯曲管程道和罐体直径稍大(弯曲半径偏移),使成本高的U型管程换热器可以同固定管程板换热相媲美。

U型管程换热器的优势,是因为一端是空置的,捆绑可以扩大或合同要强调的差异。

此外,因为管程束可以去掉所以管程子在外边可以清洗。

U型管程换热器的缺点是,施工的管程道内侧,不能有效地清洗,因为U型弯道,需要灵活的高端清洁钻轴。

因此,U型管程换热器不应使用不洁净的流体。

浮头。

浮动头换热器,是STHE最通用的类型,也是最昂贵的一只种。

在设计中,管程板是相对固定的外壳程,另一个是自由“内浮动的外壳程”。

这允许自由膨胀的管程束,以及便于双方的内侧和外边的管程道清洗。

因此,浮动头SHTEs可用于肮脏流体器壳程和tubeside,诸如石油精炼的时候。

这里有浮动头的各类结构。

两个最常见的是通过与支持设备(互助S)和渡过(互助T)的设计。

互助S设计(图4)是在化学过程工业(CPI)的最常见的配置。

浮动头盖浮动保证管程板的螺栓连接到一个巧妙的分裂支持环。

这个浮动头位于超出壳程第并由壳程体中直径较大包含的地方。

为了拆除换热器,首先壳程盖被裁掉,然后分裂支持环,然后浮动盖头,之后管程束后管程束可以从固定的位置消除。

在互助结构中(图5),整个管程束,包括浮动头组装,可以从固定的位置消除,因为壳程的直径大于浮动头法兰。

由于浮动头盖螺栓直接与浮动管程板连接,因此分裂荷兰环是不必要的。

这个建筑的优点是管程束可能会被裁处而从壳程不删除任何船壳程或浮动盖头,从而减少了维护时间。

这种设计特别适合于有一个肮脏的再沸器加热介质。

在这个结构中U型管程不能使用。

由于扩大外壳程,这方面的结构是所有类型的交换器成本最高的一种。

有两种包装的浮动头结构- 外部包装填料盒(P)和外部包装套环(w)类型(见图1)。

然而,因为它们容易渗漏,其使用仅限于器壳程流体是非有害物质,无毒,具有温和的压力和温度(40 kg/cm2和300℃)。

基于服务分类基本上,一个服务可以是单相(如冷却或加热液体或气体)或两相(如冷凝或蒸发)。

由于双方有一个STHE,这可能导致服务的几种组合。

从广义上讲,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单相(包括器壳程和管程端);•冷凝(一方冷凝和其他单相);•蒸发(汽化一方和对方单相);和•冷凝/蒸发(冷凝一方,另一方蒸发)。

下列术语通常用于:换热器:双方单相和过程流(即不是一种实用工具)。

散热器:流的过程和其他液体冷却水或空气。

电热水器:流的过程流体和其他公用事业的热点,如蒸汽或热油。

冷凝器:冷凝水蒸气和其他冷却水或空气冷却器:气流的过程被浓缩在负压的温度,另一个是制冷剂或煮沸过程流。

再沸器:气流从一个蒸馏塔底部流,另一个是热公用事业(蒸汽或热油)或过程流。

本文将具体侧重单相应用。

设计数据在讨论实际的散热器设计之前,我们必须提供流程许可才可以开始数据设计研究。

1.两个流的流速。

2。

入口和出口温度均流。

3。

工作压力流。

这是所必需的气体,尤其是当没有提供气体密度时;并非真正液体必需的,因为它们的属性不随压力变化。

4。

两个流允许的压降。

这是设计换热器非常重要的参数。

一般而言,液体,外壳程有0.5-0.7 kg/cm2允许值。

粘稠液体由较高的压降,特别是在管程端。

对于气体,是典型的允许的值是0.05-0.2 kg/cm2一般为0.1 kg/cm2。

5。

污染阻力流。

如果这不是家具,设计者应采取互助标准规定值或根据过去的经验。

6。

两流物理性质。

这些物理性质包括粘度,导热系数,密度,比热以及最好在这两个入口和出口的温度,。

粘度数据必须提供入口和出口的温度,特别是液体,因为随温度变化可能是巨大的,是不规则的(不是直线,也不对数)。

7。

热负荷。

规定器壳程和管程端的双方职责应当一致。

8。

换热器的种类。

如果没有提供,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前面所述不同类型的特点,选择这个结构。

事实上,设计师通常比一个工艺工程师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9。

行的大小。

这是可取配合喷嘴口径大小,以避免扩展或减速。

然而,通常的行,特别是对进口器壳程,喷嘴尺寸的标准更为严格,因此,喷嘴大小有时必须(或在特殊情况下)比相应的行规模较大,特别是对小线。

10。

首选管程大小。

管程大小被指定为O.D.厚度长度。

有些工厂业主的首选O.D.厚度(通常基于库存因素),并可用绘图决定管程的最大长度。

许多车主基于库存的考虑喜欢将所有三个方面的标准化。

11。

最大壳程的直径。

这是基于管程束约束要求,由起重机的能力限制。

这种限制仅适用于移动管程束,即U型管程和浮动头换热器。

固定管程板换热器,唯一的限制是制造商的制造能力和利用的组件的能力,如抛出两端法兰。

因此,浮动头换热器往往局限于外壳程编号在1.4-1.5米,6米或9米,而管程长度固定管程板换热器可以有壳程大如3米管程长度可达12米以上。

12。

材料建造。

如果管程和外壳程是相同的材料制成,所有元件应该是这种材料。

因此,只有壳程管程材料的结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

但是,如果壳程管程不同冶金组成,所有主要组成部分的材料应当明确说明,避免模棱两可。

主要成分是外壳程(和外壳程覆盖),管程,渠道(和渠道覆盖),管程板和挡板。

管程板可以衬里或穿套。

13。

特殊的考虑。

其中包括循环,环境破坏,经营情况的选择,以及是否有连续或间歇性操作。

管程端设计管程端的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因为管程侧流是通过循环管程道的流量。

传热系数和压降都随管程端速度,后者更强烈的。

一个好的设计将充分利用允许的最佳下降压力,因为这将产生最高的传热系数。

如果所有的管程侧流体是通过所有的试管程气体,会导致一定的速度。

通常,不可接受的速度很低,因此必须增加。

通过隔板(适当的密封)的渠道,流体流经的管程道总人数的一小部分。

因此,在有200管程道和两个传递,流体流动换热器通过100管程在某一时间,速度将超过它会如果只有一个通过。

管程证的数量通常是一,二,四,六,八,等等。

传热系数管程侧换热系数是雷诺数功能,普朗特数和管程直径。

这些可以分为以下基本参数:物理性质(即粘度,导热系数和比热),管程直径,而更重要的是质量流速。

在液体粘度的变化是相当巨大的,因此,这种物理属性的热最引人注目的影响系数。

埃杰维特传热管程内为图尔的基本方程是:Nu = 0.027 (Re)0.8 (Pr)0.33 (1a)or(hD/k) =0.027 (DG/μ)0.8 (cμ/k)0.33 (1b) Rearranging:h = 0.027(DG/ )0.8(c /k)0.33(k/D) (1c)粘度影响的两个对立的方式传热系数- 作为雷诺数参数,并作为普朗特数的参数。

因此,从方程。

集成电路:h ( )0.33–0.8(2a)h ( )–0.47(2b)换句话说,在传热系数成反比粘度的0.47次方。

同样,传热系数是成正比的热电导率为0.67次方。

这两个事实,导致对传热泛泛有趣。

高导热促进高传热系数。

因此,冷却水(导热系数约0.55大卡/小时•米•° C)有极高的传热系数通常是6000大卡/小时•平方米•℃,随后由碳氢化合物液体(0.12之间0.08and大卡/小时•米•°的热传导c)在250-1,300大卡/小时•平方米•° C,然后烃类气体(0.02和0.03之间的热传导大卡/小时•米•℃)在50-500大卡/小时•平方米•° C的。

氢是一个不寻常的天然气,因为它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大于液体烃类)。

因此,其传热系数是朝着为碳氢化合物液体幅度的上限。

一系列的热量转移的碳氢化合物液体系数是相当大的是由于其粘度大的变化从不到0.1乙烯和丙烯指,超过1000 cp或沥青以上。

烃类气体系数是因为在工作压力大的变化。

由于经营的压力降成正比大规模速度的平方和密度成反比。

目前,突出了同样的压力下降,较高的质量流速,可以主要不引起当密度较高。

这种较高的传热系数。

压力降质量流速强烈影响传热系数。

对于湍流流动,管程侧换热系数的变化是管程端质量流速0.8倍,而管程侧压降是不同质量流速的平方。

因此,大规模的增加速度,压降上升的速度比传热系数更有效。

因此,将有最佳的质量流速,这里将进一步浪费大量增的加速度。

此外,这将导致非常高的速度侵蚀。

然而,压力降的限制,通常早在成为控制侵蚀速度之前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