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试题参考答案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cd04eb52acfc789ebc99f.png)
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一、单选1.()是在各种各样的科学共同体中进行的,它本质上是共同体的产物。
A 实践活动2. () 是在人们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步骤。
A 科学研究方法3.()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代表而举办的学术会议。
A 代表会议4.()是指那些人们暂时无法打开或不允许打开并且也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结构,只能从外部输入和输出来认识的系统。
B 黑箱5.()是指学术团体定期组织的主要由本学术团体成员参加的会议,会议周期短的为半年,长的为一年或两年不等。
D 团体定期会6.()是现代通信理论、控制论、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的综合运用。
A 信息方法6.()是利用反馈的手段,对系统进行控制调节,以增强系统稳定性或实现系统目标的方法。
C 反馈控制方法7 .()在制定生物分类系统的过程中,创立了分类方法,开创了生物分类学,促进了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
D 林奈8.()不断地给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新的课题。
B 社会现实的需要9 .()第一次把试验的经验研究方法和几何的演绎推理巧妙地结合起来,建立了著名的杠杆原理。
A 阿基米德10.报刊论文和()共同构成了社会研究的最主要的两大信息源。
B 图书专著11.巴门尼德、柏拉图等人的研究为()创立形式逻辑体系奠定了基础。
A 亚里士多德12.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一类系统是指()。
A 灰色系统13.查阅建国后的报刊资料,可以利用()。
D《新华日报》15.从阅读报纸、书刊或其他途径得来的少量信息出发,加上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运用一系列假设性、创造性的演绎推理,导出一系列结论,然后在实践中加以证实的方法,这是指()。
C 信息推理术16.从根本上讲,科研课题的产生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
D 矛盾17.“重复别人的,不搞创新,盲目立项,甚至专门跟着别人后面模仿”的行为属于()。
A 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18.对逻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他的著作《论逻辑》中研究了归纳的人是()。
第2章 医学模式
![第2章 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ccb9121482fb4daa58d4b96.png)
“五星级医生”: 五星级医生” 五星级医生
• 卫生服务的提供者 • 诊疗方案的制定者 • 健康教育的指导者 • 社区卫生的领导者 • 卫生事务的协调者
生物-心理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四节 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的健康观 健康观(outlook on health) 健康观 即“现代健康观” 现代健康观”
(三)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1.需方:健康需求提高。 需方:健康需求提高。 需方 (1)从治病 ) 防病 心理健康 形体健美
(2)从生理健康 ) (3)从身心健康 )
2.供方:健康服务范围扩大。 供方:健康服务范围扩大。 供方 (1)从治疗 ) (2)从生理 ) 预防; 预防; 心理; 心理; 院外服务; 院外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
3 生物遗传因素 4 卫生服务因素
中国居民心脏病有关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心脏病有关因素分析 心脏病 死亡有关因素 1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2 生物遗传因素 3 环境因素 4 卫生服务因素 构成比( ) 构成比( %) 47.6 28.6 18.1 5.7
中国居民恶性肿瘤有关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恶性肿瘤有关因素分析 恶性肿瘤 死亡有关因素 1 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 2 生物遗传因素 3 环境因素 4 卫生服务因素 构成比( ) 构成比( %) 45.2 45.2 7.0 2.6
4、亚临床疾病: 、亚临床疾病: 无症状、无体征、理化检查有轻度异常。 无症状、无体征、理化检查有轻度异常。 例如:“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 例如: 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 仅仅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仅仅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仅仅发现“血脂增高” 仅仅发现“血脂增高”
思考题: 思考题:
1.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的类型; 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的类型; 医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变的类型 2.疾病谱及死因谱转变趋势; 疾病谱及死因谱转变趋势; 疾病谱及死因谱转变趋势 3.现代医学模式包含的四大因素; 现代医学模式包含的四大因素; 现代医学模式包含的四大因素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5.名词解释:现代医学模式、健康、亚健 名词解释:现代医学模式、健康、 名词解释 康状态、疾病、 康状态、疾病、亚临床疾病
中医教育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医教育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b2fccdfb6bec0975f565e228.png)
3、五行学说
4、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 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 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 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 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 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2、中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 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 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一门综合科 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 1、科学理论体系: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
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 的完整体系。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天人合一
人---(生物心理)—自然—社会
形神合一
的整体医学模式
三、中医学的文化特征
1、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的指 导思想。首先,中医学把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和生物的人来看待。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 性,把人放在天地自然之间来考察。
中医讲“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 指导思想——整体观念 核心内容——脏腑经络 诊疗特点——辩证论治
1、气一元论
气的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其核心思想 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 的学说,渗透并融入中医学理论体系,深刻地 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由于气的 学说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中 国古代哲学相关理论的发展。
5、脏腑经络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另有心包(又 称心包络,也称膻中)
六腑即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等。 五脏对人体素质的所主:肝主筋,心主血,脾 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与髓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ppt课件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89bbf81ed9ad51f11df25b.png)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假说的地位
六、项目申请书 填写要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填写要点 ➢ 四川省科学技术项目申请书填写要点 ➢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申请书填写要点 ➢ 四川省卫生厅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填写要点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讲义内容
四川省卫生厅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填写要点
属
性
填写要点
卫生厅基金申请书
(二) 近代实验医学 -- 分析方法论 (1 6 世纪~1 9 世纪)
(三) 现 代 医 学 -- 系统方法论 (1 9 世纪~
)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医学科学研究概述
古代经验医学— 整体方法论(公元前400年至16世纪)
以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 “四体液说”和古罗马医学家盖伦的 “肝为生命中枢”模型为代表。
寻 找 形成 切入点 思 路
论证 条件
制定 方案
提出 问题
查阅 文献
确定 假设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讲义内容
提出 问题
(一) 充 分 占 有 资 料 (二) 提 出 初 始 意 念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课题设计思路
(一) 充分占有资料
最好的方法是批判地阅读,力求 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一个问题时,对此问题已经 解决到什么程度一无所知,是最 为严重的障碍。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查阅文献
(三) 医学文献评价的意义
每一位科研 课题申请者必须 对所有相关文献 进行评估。
如如如何何如何如正选何避何确择选免选运论择偏题用证和倚、统强分、计度学高方、 法可混以行配杂及性研立因如好究素何的题对的撰设象影写计响高方质法量
的科研论文
医学科研课题设计与申报
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9cf931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d.png)
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系统评价循证医学是指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专家经验和患者价值观贯穿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的一种方法论。
而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通过严谨的流程筛选出高质量的、可靠的研究结果,提供医疗决策的最佳证据。
系统评价考虑的是所有有关问题的证据,并且使用预先定义的、题目相关的搜索策略来寻找和筛选相关的研究。
评价的方法通常是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该方法能够控制影响结果的众多变量,包括随机误差和偏差的影响。
传统医学的决策往往基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意见,而这些个人的经验和观点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也不一定能够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越来越依赖于系统评价中提供的科学证据,这些证据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疗决策,并帮助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更具体、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系统评价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确保最佳证据的安全和可靠。
由于对不同研究的筛选和分析过程强调了严谨的方法论,系统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非常高,可以让医生、患者和医保机构都更加放心地使用这些证据作为基础来作出治疗决策。
此外,系统评价的结果还能够反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患者特征下治疗效果的差异,有助于制定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治疗计划和标准。
绸缪吕洞宾曾说:“道听途说,只信其一;偏信片言,误事百端。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
只有基于最佳证据作出治疗决策,才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病患风险,让医疗体系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公平、公正。
通过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最佳证据将被应用于实践中,这将有助于消除由于单一情况所导致的误判和错误,以确保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和护理。
总的来说,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之一,也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系统评价通常被用来评估特定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或阐明在特定人群中使用特定治疗方法的建议级别。
在进行系统评价时,会使用某些定义明确的方法,包括关键问题的选择、研究收集和筛选、数据提取和处理,以及评价该预防和治疗方法的证据质量。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5556bc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d.png)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概述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中医基础理论旨在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在整个中医学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它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2.中医学理论体系:体系是由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
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物理学的完整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者所构成的”(《爱因斯坦文集》)。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按照中医学逻辑演绎程序从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科学结论,即科学规律而构成的,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而孤立地存在与发展。
科学体系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要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中医基础理论1.绪论(形成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1.绪论(形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72f9d69b8f67c1cfbd6b843.png)
(1) 《脉经》:
晋·王叔和著《脉经》,是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记载24种病脉。 确立“寸口脉法“。提 出两手寸、关、尺与脏 腑对应的脉学理论。 归纳24种脉象,并进行 具体描述,使脉象名称 规范化。 阐述脉象的临床意义, 将脉与证统一起来
(2)《针灸甲乙经》
晋·皇甫谧:著《针 灸甲乙经》
(三)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 深刻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 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 的发展都 离不开哲学的作用。
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说: “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他们总还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髓。
形成于秦汉时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自然而然地受到当时哲学思想的深 刻影响,这也决定了中医学的发展 方向和历史嬗变的轨迹,为中医学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自然观和方法 论的基础。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 体,又带有鲜明的社会科 学属性特点,受到古代哲 学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 识相互渗透的医学科学。
(一)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 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
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 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 和防治规律 。
中品——120种(补养兼攻病药)
下品——125种(攻病类药)
对药物的四性五味,七情和合,方剂的君、 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作了阐述,并对药物 的产地、采集、炮制方法和剂型与疗效的关 系,成为了历代本草之蓝本。所载药物疗效 确切,如水银治疗疥疮、常山截疟,麻黄止 喘发汗等。
至此,从基础理论的确立,辨 证论治体系的应用,药物专著 的问世,相对完整的中医理论 体系已经形成,为中医学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模式及其演变过程
![医学模式及其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d31b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05.png)
死亡率(1\百万)
图 1900年—1970年美国传染病和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来自慢性病 传染病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00
1910
1920
1970(年)
死亡率(1\10万)
1930
1940
1950
1960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
健康的概念是一个动态过程 希望得到生理、心理服务;在机构内、院外的服务;医疗技术,社会、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和健康服务 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
家庭补助法
(1875)
(1902)
(1911)
(1918)
(1927)
(1946)
(1946)
(1945)
(1948)
(1959)
(‰)
1~2
婴儿死亡率
(‰)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851 1871 1891 1911 1931 1951 1971年
心理
四大因素与八种主要死因的关系(中国) (一岁以上男女合计)
死 因 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保健服务 人类生物学
心脏病 47.6 18.1 5.7 28.6 脑血管病 43.2 14.8 6.0 36.1 恶性肿瘤 45.2 7.0 2.6 45.2 意外死亡 18.8 67.6 10.3 3.4 呼吸系病 39.1 17.2 13.3 30.5 消化系病 23.8 19.5 28.4 28.4 传染病 15.9 18.9 56.5 8.8 其 他 8.7 19.6 18.9 52.9
世界古代科技发展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科技发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32c4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7.png)
世界古代科技发展知识点总结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古代科技的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技术成就。
以下是对世界古代科技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埃及的科技发展1. 蒸汽动力:在古埃及,人们利用热水和蒸汽来推动机械装置,例如提升重物的起重机。
2. 数学和工程学: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测量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他们使用金字塔原理建造了引人注目的金字塔。
3. 船舶技术:古埃及人掌握了船舶建造和导航技术,可以通过尼罗河进行长途贸易。
二、古罗马的科技发展1. 水道系统:古罗马人建造了庞大而复杂的水道系统,供应城市的居民饮用水以及浴室和公共场所。
2. 建筑工程:罗马人以其石灰混凝土建筑技术而闻名,例如他们建造的斗兽场和大型浴场。
3. 道路和桥梁:古罗马人建设了高度工程化的道路和桥梁网络,方便军队和贸易的运输。
三、古中国的科技发展1. 造纸术:在古代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2. 指南针: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使航海和探险成为可能。
3. 火药:中国人还发明了火药,其应用范围从军事到民用等多个领域。
四、古印度的科技发展1. 数学和天文学:古印度人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贡献,例如发明了零的概念和十进位制计数法。
2. 天文观测:古印度人通过精确的天文观测,制定了复杂的历法系统和天文表。
3. 医药学:古印度人发展了众多的草药和药物,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古希腊的科技发展1. 数学和几何学:古希腊人在数学和几何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欧几里得几何等。
2. 哲学和逻辑学:古希腊哲学家们通过推理和辩证法的运用,为后来的科学方法论奠定了基础。
3. 剧院和舞台设计:古希腊人建造了宏伟的剧院,并对舞台设计和布景做出了重要探索。
通过对以上几个古代文明的科技发展进行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们的智慧和成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激励着后代不断追求科技进步和创新。
现代医学模式的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现代医学模式的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9339c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4.png)
现代医学模式的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意义:
1. 科学性指导:现代医学模式强调科学方法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实证主义、客观性、可重复性等科学原则。
这种科学性的指导意义使得医学实践更加符合科学规范,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综合性指导:现代医学模式鼓励综合性思考和综合性实践。
医学问题通常是复杂的,需要综合多个因素进行判断和处理。
现代医学模式提醒医生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3. 以患者为中心指导:现代医学模式将患者的需求和价值放在医学实践的核心位置。
医生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权益,在医学实践中更多地考虑患者的意愿和需求。
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医患关系的良好互动,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4. 预防为主指导:现代医学模式倡导预防为主,强调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医学实践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应该注重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预防疾病。
这种预防为主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具有科学性、综合性、患者中心性和预防为主性的指导意义,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的满意度。
【推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
![【推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9a3dbf284ac850ad02427e.png)
【推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理论认识,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生物医学模式,是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把人看作纯生物体,运用分析实验的方法,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从而形成的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总的观点。
现代医学的主要成就,都是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运用医学还原论的科学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如依靠生物学手段,建立起特异性病因学;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使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
故生物医学,表达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轨迹和赖以取得成就的科学方法论,概括了现代医学的总特征。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医学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于生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把复杂的生命现象仅仅归结为物理、化学过程是不够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在生命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医学的明显缺陷是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在它的框架中,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
故在七十年代,医学界提出了医学模式的转换,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指导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
它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背景,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对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认为人体自身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形与神俱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是其健康的保证,而这种人体自身的稳态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被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学在讨论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
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求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又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精神情志异常,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1)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bf08a7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5.png)
自然辩证法资料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自然哲学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
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
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
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课件-社会医学】_2-医学模式_
![【课件-社会医学】_2-医学模式_](https://img.taocdn.com/s3/m/210ae29c2cc58bd63186bdb8.png)
东西方早期医学理论
古国名 自然观
人体观
疾病观
万物由火、气 黏、液、血液、黑 四 体 液 的 失 衡 与
古希腊 水、土组成
胆汁、黄胆汁构 成人体四元素
破坏则生病
万物由地、水 气、、胆、痰构成 三 要 素 平 衡 破 坏
古印度 火、风组成 人体三要素
则生病
万物由金、木 经、络、藏象与阴
古代 水、火、土组 阳五型类比,人 阴 阳 、 五 行 失 衡
31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 因
1.医学发展的 社会化趋势
2.疾病谱和死 因谱的改变
3.医学学科内部
融合与外部交叉 发展
4.人类卫生保 健的需提高
5、健康影响因
素的多元化
32Biblioteka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应对许多健康问题,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已无法解决,
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综合社会化的措施才能取得
古老而落后,但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
12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 式
Naturalistic philosophical medical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natural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解释 健 康和疾病现象,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联系起来,以直观 的 自然因素现象说明生理病理过程的一种医学模式。
代表性学说: 古 希 腊 的 “四液体”学 说 、 印 度 的 “三元素” 学说、中国的“ 阴阳五行”学 说 等 。
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 和 “五行”学说
五行学病理学说 金 木 水 火 土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西方世界
Naturalistic philosophical medical
医学模式的分类与演变过程
![医学模式的分类与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95d4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6.png)
医学模式的分类与演变过程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一种方法论,用于解释和理解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医学模式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分类。
一、经验模式(Empirical Model)经验模式是医学发展的最早期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依据经验和观察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种模式的代表是古代的中医和民间医学,医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和规律,但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二、证据模式(Evidence-based Model)证据模式是现代医学的主流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基于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的证据来指导医学实践。
这种模式强调医学决策应该基于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证据模式的兴起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方法的进步。
三、分子模式(Molecular Model)分子模式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主要关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的疾病机制和治疗靶点。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医学研究倾向于从分子层面解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分子模式的兴起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系统模式(Systems Model)系统模式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医学模式,其主要思想是将人体看作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
系统模式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动态平衡,通过研究人体内部的调控机制和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经验到科学、由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经验模式是基于医生的经验和观察,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科学方法的进步,证据模式兴起,强调医学实践应该基于可靠的证据和临床试验结果。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分子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关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的疾病机制和治疗靶点。
最近几年,系统模式逐渐兴起,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动态平衡,研究人体内部的调控机制和相互作用关系。
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
![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76aebc6529647d272852b6.png)
图像—数字—图像的转变,是101010这种数码 起了决定作用,其中奥秘是邵雍发现的。他把 阴爻¦看作0,把阳爻(Yao)︱看作1,二者不 同组合叠加,可实现任何事物的象(图像)与 数(数码)之间的转变。通过0与1引申,八卦 符号就可以变成一切数字,如乾111,坤000, 震001,离101,坎010,兑011,艮100,巽 110,,可分别与易经八卦阴阳二爻变幻对应, 所有卦象都是0和1的组合。复卦坤卦就是 000000,乾卦就是111111,大有卦就是111101 等等。邵雍的伏羲图的六十四个卦象,正好是 二进制从0到63有规律的数码排列图,是前无古 人的创新。
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怀德海(1891-1947年) 1925年发表《科学与近代世界》, 认为分析 方法把人引入歧途,提出用机体论来代替决定 论,主张把科学理论建立在完整机体的概念上。
美国的劳特卡1925年发表《物理生物学原理》
德国人克勒在1927年发表《论调节问题》,提 出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这些对当时学术界都 产生影响。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思想就是在 如此条件下孕育而成。
周敦颐(北宋,公元1016-1073年)
《太极图》提出 了一个描述世界 的构成和发展的 系统模型。
邵雍(北宋,公元1011-1077年)
创立了系统的象数体系,以《先天图》作为解释宇宙 发生的系统模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本体“太极” 演化出来。太极演为两仪,两仪演为四象,四演为八, 八演为十六,十六演为三十二,三十二演为六十四。 认为演化的过程好像“根之有干,干之有技,枝之有 叶”。这里的两仪(动、静 )、四象(阴阳刚柔)、 八卦 (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柔、太刚、少 柔、少刚)是“象”,与这“象”相适应的一、二、 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是“数”。用这种一 演为二,二演为四,四演为八,八演为十六……的简 单方法,推演出一个神秘的数的系统,用它来说明宇 宙的形成。
医学伦理学-第二讲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医学伦理学-第二讲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1f5bdc9284ac850ad02429f.png)
四、社会主义医德规范
(一)规范的含义 … (二)规范的表现形式… (三)医德规范的特点… (四)制定的必要性… (五)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含义
医德规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
遵守的道德规则和道德标准。它概括了社 会对医务人员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的基本要 求,反映了医德关系中的普遍原则,是医务 人员的医德观念和医德行为的具体标准。
第七条 医疗单位都应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 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定期或者随时进 行考核,并建立医德考核档案。
E
第八条 医德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社 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特别要注重社会 评价,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人 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条 对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应聘、 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首要条件。
高技术水平。
C
第四条 使本规范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必须 坚持进行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匡风没设, 认真进行医德考核与评价。
第五条 医疗单位都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 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 衡量和评价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D
第六条 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放育为主,理论联系实 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懈。要实行医院新成 员的上岗前教育,使之形成制度。未经上岗前培 训不得上岗。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 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 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 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 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 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 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 鬼神实共殛之。
(四)公益原则
医疗服务机构的特殊性(患者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消费者)
分析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530260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d.png)
分析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与联系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医学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作为两种不同的医疗方法,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将分析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与联系,以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个相互关联却存在差异的领域。
二、现代医学1. 定义现代医学是以西方科学为基础,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医药方法。
它注重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并依托大规模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2. 特点(1)科学性:现代医学注重依据客观数据和科研成果做出判断,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来确保诊断准确性。
(2)技术化:现代医学借助高端技术设备如CT、MRI等进行检查与手术,提供更精准细致的治疗方案。
(3)综合性:现代医学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能够综合考虑病人的全身情况。
3. 优势(1)快速确诊:现代医学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技术以及实验室检测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微创治疗:现代医学中广泛使用的微创手术技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3)药物研发:现代医学不断推动新药物的研发,并根据特定基因信息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愈效果。
三、传统医学1. 定义传统医学是多元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医药方法,主要依靠丰富经验总结和对生命力原理的认识。
它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原则,在预防与治疗上强调调节身心健康之间的平衡。
2. 特点(1)经验性:传统医学通过长期沉淀积累的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体系,并将这些知识代代相传。
(2)综合性:传统医学不仅包括草药治疗,还包括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及饮食调理等方面。
(3)个体化:传统医学将患者视作整体,在治病过程中注重因人而异的管理。
3. 优势(1)综合治疗:传统医学注重平衡身心健康,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改善疾病的防治。
(2)副作用较少:许多传统医学方法使用天然植物材料制成的草药,相对于化学合成药品,副作用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代医学——系统时代的科学方法论19世纪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自然现象过程的辩证性质逐渐被揭示出来,于是开始了自然哲学向辩证法复归的过程。
至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缺陷和近代机械唯物论的弊病,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使医学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系统时代的辩证综合现代医学。
系统时代的医学,注重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辩证联系,注重整体联系和动态联系。
无数事实说明,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相互作用中构成了整体联系,任何局部的变化一方面引起整体联系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以整体联系的变化为前提。
所以,医学在向局部深入的过程中,日益形成对认识整体联系的要求,以深入把握局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20世纪后,神经学说、内分泌学说、体液学说和免疫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正是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这个历史要求。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神经内分泌学说、稳态学说、应激学说、受体学说等相继问世和免疫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从不同侧面进一步揭示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和集成功能,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细胞、分子等实物转向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运动、人体与环境等种种关系上来,表明医学科学的分析时代即将过去,系统时代已经来临。
巴甫洛夫(Lvan Petrovich Pavlove,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的慢性(假饲)实验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从整体动态联系中去探索人体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属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
巴甫洛夫创立的独特研究方法及其科学成就,是其中的一个早期的杰出代表。
在巴甫洛夫以前,在生理学研究中主要应用急性实验方法,即活体解剖法。
这种实验方法,由于破坏了机体的完整性,破坏了机体各部分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难以获得对生理过程的真实认识。
巴甫洛夫通过巧妙的设计,于1889年完成了闻名于世的“假饲”实验,以后又创建了涎腺瘘管、胰腺瘘管和“小胃”等慢性实验方法。
比之急性实验的分析研究方法,慢性实验研究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对完整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细致的分析性研究,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完整机体的复杂功能进行动态综合研究,从而能够揭示各器官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
巴甫洛夫的慢性实验法所依据的思维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综合方法和系统方法。
慢性实验方法的出现,标志着医学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的进步。
进入20世纪后,巴甫洛夫开始探索人的大脑功能。
在大脑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急性实验方法的割除法和刺激法,巴甫洛夫师承谢切诺夫的脑反射论,把条件反射作为大脑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手段。
这种方法,开辟了对当时无法直接探视的大脑高级部位的活动进行客观研究的途径。
运用条件反射法,巴甫洛夫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医学、心理学以至哲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巴甫洛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发扬了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传统,逐渐接近于辩证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形成了客观性原则、决定论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等方法论原则。
20世纪30年代,塞利学派提出应激学说,发现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从另一侧面论证了人体的整体统一性。
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使各组织器官的活动具有整体联系,实现各系统器官的统一,并使生命活动与内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实现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后来,细胞分子水平的内分泌学的发展,更说明机体整体联系中的体液调节。
20世纪70年代,吉尔曼和萨里确定了下丘脑多肽激素,进一步揭示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调节控制的关系,表明人体是一个自我调节控制的体系。
近年来研究还表明,松果体也分泌多肽激素;在神经系统之外,胃肠系统也存在分泌肽类激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肽类激素的发现提示:与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相并列,神经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神经系统的第三部分;它们所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现代医学的科学成果更加论证了人体整体统一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自然科学已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致它再也不能逃避辩证的综合了。
”现代医学已经不再是仅仅孤立地研究某一局部、某个因素,而是揭示各个局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相互关系中对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整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做出本质的说明。
现代医学所要回答的问题,已经不仅在于“是什么”,而是着重研究联系与运动,力求回答“为什么”。
现代医学这种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内因与外因、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更加要求辩证的思维方法,更加要求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
由于还原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人们开始注意和强调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即构成论方法(compositionistic approach)。
构成论认为机体是由各种结构和过程综合构成的高度组织化的整体,因此,应从机体的各种结构和过程同整体的动态联系去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
20世纪是人类向“系统”进军时代。
20世纪20年代贝塔朗菲的有机论;20世纪30年代巴纳德的组织论和贝尔纳的科学学;20世纪40年代的系统工程学、维纳的控制论,申农和维沃尔的信息论,哈肯的协同论等等,构成了通向“系统论”的阶梯;20世纪50年代,一般系统论已作为关于世界的一般规律的认识理论和方法,从科学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这表明,人类认识的焦点已经从“实物中心论”转向“系统中心论”,科学跨入了系统时代。
医学也同样经历着整体一分析一系统的发展过程而进入系统时代。
适应于现代科学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生命科学的系统方法,经过30多年的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方法论,成为科学方法论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系统论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科学思维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范畴。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把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
可见,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综合功能和属性的整体。
系统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和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思想,从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动态地考察对象,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从本质上讲,唯物辩证法是系统方法的哲学基础,系统方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系统方法有以下三个方法论原则:1.整体性原则列宁曾经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
”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正是“全面性”辩证思想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近代实验医学几百年来一直流行的简单分解和简单相加的研究方法,不可避免地陷入形而上学,离开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孤立地、片面地研究各个局部的功能和变化,人为地割裂了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生理与病理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不能不成为阻碍医学科学深入发展的思想方法上的障碍。
以分析方法获得的认识,主要是局部规律性认识,但整体(系统)的性质、功能、规律不总是各局部(子系统)的性质、功能、规律的简单总和,而是各局部性质、功能、规律的对立统一体。
例如,大脑的功能不是单个神经元的功能简单相加,而是无数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的综合功能;生物体有生物钟,而构成生物体的分子本身却没有生物钟。
这说明,整体规律与局部规律有着质的差异。
贝塔朗菲针对机械论简单的分解和简单的相加的错误观点方法,提出一个著名定律: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整体>局部+局部+……),称做“非加和原则”。
系统论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方法。
即从整体联系为前提,在整体水平系统中把局部的变化,即把整体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又把整体作为研究落脚点,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系统论要求进行系统分析,即从系统总体出发,考察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环境之间在结构与功能、时间与空间、水平层次与垂直层次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多种多样的联系,以及由这些联系的“多项式”集成的总和。
这也就是系统论的综合性原则。
2.互相联系的原则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必须通过相互联系的原则而具体化。
人体是一个广泛联系的整体,人体各个不同层次存在着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式的联系,人体还同外环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人与社会还发生各种复杂的联系。
就人体内部,各个组织、器官、系统总是处于相互联系的整体运动中。
人体内部的联系多种多样,既有本质的内在联系,又有非本质的外在联系;既有因果联系,又有结构联系、功能联系;既有生理联系,又有病理联系,等等。
因此,在考察人体的各种联系时,不能把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方式的联系简单地归结为因果联系,这样就无法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于人体内部的种种联系。
3.动态原则列宁说:“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当了解为不是'僵化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系统方法的动态原则,就是这一辩证法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体各部分、各层次,是动态联系的整体,这就要求医学科研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研究联系,而要在运动中把握联系,在联系中研究运动。
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之内才能运动。
这就要求医学科研要有唯物辩证法的时空观,建立起人体生命活动及其疾病变化同空间、时间不可分的三位一体的观点。
按照系统方法科学方法论的原则,现代医学科研的方法,已由分门别类的研究发展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由静态定性研究发展为动态定量发展。
在综合动态研究中,从研究内容上达到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外因与内因、人体与环境的统一,达到形态结构、功能活动与物质代谢三者之间,人体各层次之间的统一,以揭示人体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内在机制。
20世纪以来,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医学的渗透,为医学的动态定量综合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手段。
现代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量子生物学的发展,确定了人体的一系列纵深层次,建立起“辩证层次”人体观,这是人类对自身理性认识的第三个高度。
人体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是最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在人体这个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系统里,从整体层次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层次,再到细胞器、生命大分子、小分子、生命量子活动等各级层次,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人体整体的高级生命活动。
人体又是由这些多级层次按照一定联系方式形成的一个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开放系统,同他所存在和进行活动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这就又构成了“人一环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