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调动和提高农村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调动和提高农村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2015年第10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关于调动和提高农村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曹改琴(中共长武县委党校,陕西长武713600)1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偏低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调查发现,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习惯于用旧思想、老观念看待新事物,缺乏改革的勇气和胆识;满足现状,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愿意下功夫钻研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懒散怠惰,缺乏勤奋苦干的精神,不善于思考钻研,不能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出新见解、理出新思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不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上交或者拖延。

主要原因如下:1.1待遇偏低,缺乏保障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

1.1.1工资难提高。

从目前的工资制度来看,乡镇干部的职务上不去,工资级别也很难上去,很多乡镇干部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仍然是“科员”。

1.1.2生活条件差。

乡镇干部每天风尘仆仆地来回,奔波于乡镇与县城之间;如果乡镇干部长期住在乡镇,还会存在子女的入学教育、夫妻分居、文体生活、住房等问题。

1.1.3工作费用多。

实行阳光工资后,乡镇干部的下乡工作交通费,联系工作电话费、进城办事差旅费都没有了,干部工资都在一个等次上。

领导安排工作后,干得越多、越好,相应的费用也越多,工作起来也没有积极性。

1.2政治前途,待遇不公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

1.2.1身份制约,有为无位。

在乡镇干部的身份构成中事业人员占到了绝大多数,而占少部分的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又占多数。

相对于事业干部而言,乡镇公务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

据了解,30%以上的乡镇事业干部都在行政岗位上串岗。

从政治待遇来看,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规定和其身份的限制,乡镇事业干部干得再好也只能是个事业干部。

1.2.2难出成绩,提拔渺茫。

乡镇行政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任务繁重,条件清苦,工作难度大,难出成绩。

关于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精简篇)

关于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精简篇)

关于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关于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

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我们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笔者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主题,就如何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村干部队伍现状平水乡下辖6村1居,目前共有村(居)干部29人。

总体来说,绝大多数村干部工作认真积极,对群众负责,能以党和人民利益的大局为重,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村干部待遇差,工作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农村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对农村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添了更重的压力。

二、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原因1、村干部待遇偏低,导致军心不稳。

一是工资偏低。

由于农村干部是村民自治选举出来的,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仅能领取极少的报酬。

而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农村工作的量不断加大,导致多数干部把80%以上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来,成为事实上的半脱产干部。

而大部分村干部都是当地的能人,致富能力强,如果不当干部会获得比干部工资高得多的收益,导致村干部职位越来越缺少吸引力,军心不稳,后备力量匮乏。

二是前途无望。

虽然已经实施了村干部考录事业单位制度,但是由于门槛较高,名额有限,难度太大,大部分村干部只能望而却步。

2、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太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都需要由村干部去完成。

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排解群众矛盾纠纷、公益事业建设等工作都往村干部身上压,工作责任大,权力小,上级交办的任务在群众中不好执行,不能按期完成上级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村干部左右为难,上下受气,缺少疏通情绪的方式。

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对提高乡镇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思考皈大乡人大主席团办公室在乡镇机关,事业编制干部大多处在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农技服务等工作一线,处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位置,是乡镇职能的直接承担者和服务群众的主体。

因此,做好乡镇工作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事业干部的积极作用。

然而据调查,目前我市乡镇事业干部作用发挥状况并不如人意,受种种因素特别是体制因素影响,乡镇事业干部普遍处于社会地位下降、工资待遇缺乏保障、发展愿望得不到实现的境地,这种困境直接导致事业干部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的下降,造成他们不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工作被动、敷衍了事、不思进取,极少数人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这表明,如何改善乡镇事业干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近期专门走访调查了部分事业干部,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现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影响我市乡镇事业干部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因素调研表明,当前影响我市乡镇事业干部积极性发挥的因素主要存在于现行事业干部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弊端:1、事业干部待遇缺乏保障,后顾之忧重。

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是影响事业干部积极性最主要的因素,也是事业干部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职事业干部的工资待遇缺乏保障。

当前事业干部工资实行的是市财政差额拨款,不足部分由所在单位支付,由于各乡镇财力状况不尽相同,大多数乡镇难以承担不足部分,这样,事业干部按工资便分成三类,一是在党政办上班的干部,工资由乡政府支付;二是在公益性部门如民政所上班的干部,工资由上级垂直部门支付;三是在经营性部门如农办、林办上班的干部,工资由办公室自行解决。

这三类干部中,第三类干部由于近年来推行体制改革后原有收费项目逐步取消,办公室收入大幅减少,工资福利也就失去了保障,上班几个月领不到工资对他们来说是常有的事,甚至旅差费也无从报销。

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因素及对策建议(含五篇)

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因素及对策建议(含五篇)

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因素及对策建议(含五篇)第一篇: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因素及对策建议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因素及对策建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贫困山区部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存在着“情绪低落,不愿当;工作状态差,等着换”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而且也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充分调动贫困山区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现就影响我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公务员准入门槛高,使村干部感觉进无奔头。

实事求是地讲,过去,干部管理制度确实为农村干部的成长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村干部,被聘用到乡镇机关工作,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有的特别优秀的村干部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县、乡(镇)机关公务员队伍中的排头兵。

据了解,自1993年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谷拉乡无一名村干部能进入县乡干部队伍,成为国家公务员。

直到2007年,才有每年从村社干部中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好事。

当年,富宁县招考名额只有3名,就谷拉乡而言,遗憾的是33名村干部却没有一人符合报考条件,今年,该乡有6人报名参加招考,但由于文化、年龄等的因素,再加上工作任务繁重,仅报着试试的心态,而更多的村干部只能“望考兴叹”,堵死了村干部升迁的大门。

他们觉得现在当村干部实在是没了奔头,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当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继续推行在村(社区)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有必要适当增加招考名额。

一方面要提高政治待遇,要畅通优秀村干部“上”的渠道,在每年的国家公务员录入时,可打破身份界线,确定一定的比例,将一些特别优秀的村干部择优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政策上给予倾斜,特别要对有突出贡献、优秀乡土人才实行奖励加分,有效降低村(社)干部进公务员队伍的门槛。

影响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和途径分析

影响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和途径分析

影响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和途径分析发布时间:2007-11-20 来源:随州市工商局阅读次数:276 【字体:大中小】影响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因素和途径分析程延杰一、影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一)成就动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

强烈的成就动机使人具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

成就动机是影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基本的内部因素。

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有机会得到各种成功的体验,培养和提高干部职工成就动机的水平,将有助于改变干部职工对工作的消极态度,提高自我的工作积极性。

就工商部门而言,脚踏实地、扎实肯干、业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就是为他们创造了实现成就动机的条件,是对其努力和付出给予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的工作积极性。

(二)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干部职工对自己产生特定水准的,能够影响自己生活事件的行为能力的信念。

自我效能的信念决定了干部职工怎么样感受、怎么样思考、怎么样自我激励以及怎么样做出自己的行为,决定了干部职工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判断。

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感使干部职工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由此将持有积极的、进取的工作态度;怀疑自身能力的人逃避自认为对其个人有威胁的困难任务。

他们对自己选择的目标缺乏热情,难以承担。

面临困难的任务时,他们念念不忘自己的缺陷、将遇到的障碍和种种不利的结果,却不会仔细考虑如何去成功地行动,在困难面前他们减少并很快放弃努力。

比如说,一个对执法办案业务精熟的干部,总是希望自己能在公平交易执法时担负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以此来证实自己的能力,而一个不爱学习、业务知识浅陋的干部在承担具体工作任务时总是扮演从属被动的角色,缺乏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有的甚至还会“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问题踢皮球”。

每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有人由此而降低成就动机,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我们每个人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以维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高水平的自我效能。

影响基层纪检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影响基层纪检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影响基层纪检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发布时间:2008-03-21作者:李月洁来源:纪委阅读次数:1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总书记的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精辟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要求全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坚决地惩治腐败,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这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作为基层的纪检干部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工作部署,准确把握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切实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是摆在我们基层纪检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课题。

近年来,各级纪检机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纪检干部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工作作风更加扎实,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办案能力更加增强,深入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理念、思路、方法、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为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纪检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纪检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需要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对此,笔者结合当前监狱系统纪检干部队现状,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影响基层纪检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一)双重领导体制缺少实效性。

党章规定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但实际情况是,同级党委对纪检机关享有绝对的支配权,纪检机关在组织人事、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存在很强的依附性,上级纪检机关的领导仅仅限于业务指导,尤其是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办案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上级机关很难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致使纪检系统合力不足。

关于基层村干部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思考分析

关于基层村干部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思考分析

关于基层村干部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思考分析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主力军,是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宣传者和直接实施者,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部署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稳固,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期,笔者通过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结合近几年在两河乡的工作实践,就如何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和思考。

一、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一)村级组织职能的转变,村干部工作压力加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央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绝大多数工作还要村干部挨家逐户做动员,抓落实,特别是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以来,村干部尤其是村总支书记工作量大幅增加,管不完的事,做不完的计划生育,具体工作多而杂,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捉襟见肘,难以兼顾。

同时,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村干部的约束越来越多,相反,却缺乏对村民有效的制约手段,使村干部往往工作无抓手、落实难到位。

(二)待遇差距较大,付出与所得失衡。

按目前的工作运行机制,一个好的村干部,实际工作量很大,每个月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村上工作。

他们承担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过多的政府职能工作,工作任务和工作难度和乡镇干部相当,但在待遇方面,则远远不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国家工作人员工资上调以后,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

导致大部分村干部认为当干部不如外出打工,从而影响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出口渠道不畅,政治上无前途。

过去能力强、工作出色的村支书可以破格提拔安排到乡镇担任副乡镇长,解决工资待遇问题。

但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不再提拔任用村干部,村干部没有任何机会升迁。

虽然实行在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但招考条件和要求太高,名额极少,很多村干部根本没有报考机会,无法进入公务员队伍,待遇报酬得不到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胡海军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农民富裕的历史重任。

在我国现阶段体制改革、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乡镇干部在改革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加之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等因素,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农村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

现就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1、思想因素:年龄老化,对前途不抱希望,思想缺乏动力近年来,乡镇干部年龄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据调查,某县现有的397名乡镇干部中,平均年龄41.5岁。

40岁以上的266名,占67%。

40岁以下的131名,仅占33%。

其中35岁以下的只有42人,占整个干部人数的11%。

乡镇干部存在后备力量明显不足,缺乏活力的现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从乡镇改革开始,乡镇干部基本上是只出不进。

部分年轻干部在竞争上岗中,因为资历、经历及农村工作经验等原因,自己主动或者被迫自主择业。

二是《公务员法》的实施,严把了入口,从大学生中公开招考公务员成了干部进入的唯一渠道。

然而许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使到了基层,也不安心基层工作。

以选调生为例,1998年以来某县共分配选调生25人,这些人首先都是分配在乡镇工作,然而,现在能在县内工作的人也就很少了。

其中2004年以前的15人中,目前只有5人继续在县内工作,其它的大多数选调生要么从基层调走,要么干脆辞职另谋高就。

三是乡镇即使有极少数的年轻干部,由于乡镇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许多优秀干部不愿待在乡镇工作,都想方设法往城里“挤”,而县(市)直机关年轻干部极少愿意到乡镇交流任职锻炼。

长此以往,人员只出不进,特别是进口不畅导致了乡镇干部年龄的老化。

而现在的干部政策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往往在年龄上要求在35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因为年龄老化,乡镇干部普遍不对自己的前途抱太大的希望,工作因此缺乏动力。

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第一篇: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浅谈如何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农民富裕的历史重任。

农村基层干部包括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农村工作直接面对的是最广泛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群众,其基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完成。

其实多数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尽责尽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但是在部分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笔者通过几个月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以及结合相关资料。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认识及对待:一、首要要充分认识到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党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而我国最广大的地域处于农村,人口最多的也是农民,只有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找准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不强的根源。

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不强可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分析。

客观因素:1、基层干部待遇难落实。

要求干部努力工作,必须给予相当的待遇。

村级干部大多是家里的顶梁柱和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受家庭责任感的驱使,他们必须为家庭带来更多的物质收益,而做为农村的基础干部得到的往往只是最低的生活补贴。

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必然会部分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

2、农村工作、生活单调枯燥,干部的精神文化需要无法满足。

目前基于我国国情,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艰苦,枯燥的工作环境及沉重的工作压力往往也会磨掉不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

由于精神文化需要无法满足,也容易滋生消极、懒惰的工作作风。

3、由于农村基层往往资金严重缺乏,这样无形中给村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觉得工作难以开展。

4、缺乏完善的基层干部选拨、管理及升迁机制。

关于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关于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关于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大连陆军学院五大队政委王志刚当前影响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原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笔者想就与我们关系直接、在部队范围内、力所能及的几方面问题谈点看法。

一、基层干部任用选拔机制上存在的弊端,导致一些基层干部进取心下降,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干部制度改革,实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用人问题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问题上的不公正是最大的不公正,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是挫伤广大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最主要原因。

应该说,面对部队新的调整改革,基层干部大多数比较安心,积极要求上进,想在基层岗位认真摔打自己,干出点明堂。

可我们在对基层干部的任用选拔上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一是论资排辈。

干部的使用常常是看年龄、兵龄、任职时间长短,而考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够,不能让一些年轻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早期得到重用;二是缺乏淘汰机制。

任用选配干部常常是“大帮轰”、“齐步走”,比如有的单位阶段性干部调整时,不称职的干部也可下基层,晋职晋衔时,工作平平者也照提照用,只要不出大问题,进步不受影响。

这种干部使用当中的不分优劣的情况,极大地损害了优秀基层干部所应有的自豪感和积极性;三是在干部任用选拔时有认人为亲、认人为钱、认人为关系的现象。

由此导致了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不求进取,整天混日子;有的四处挖门子、找靠山、拉关系。

不是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而是处心积虑的琢磨人际关系,跑官要官买官的现象时有发生。

必须大力改进干部任用选拔制度,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作到以下几点:(一)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选配基层干部,把好入口关。

这一关把好了,提高干部的素质就有了好的基础,有益于增强基层干部的信任感、自豪感,激发干好工作的激情。

这就要求在选拔干部时要严格用人标准,不搞迁就照顾,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如群众推荐、公开述职、党委把关等方法,避免那些“过渡官”、“照顾官”进入基层,力求用人上的公平与公正。

(二)实行降劣罚懒和全程的严格淘汰。

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的思考

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的思考

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的思考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是建设先进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变革的加速,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和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的效果,需要结合自身战略和组织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调动基层干部的体系。

我认为,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一、激发干部的归属感干部的归属感是组织和干部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入的关系。

一个高度认同组织的干部,是非常容易调动其工作热情和干劲的。

因此,建立具有强烈根本的企业文化便成为激发干部的归属感的必要手段。

要在文化建设上大力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树立让人们群众人心向善的良好形象,以此来激发广大干部队伍的奋斗热情和热情。

二、设定肯定机制激励与肯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设定肯定机制是调动基层干部干劲的必备工作。

一是要针对每个干部特点及工作贡献量给予相应表彰,树立良好的榜样干部,以此达到干部之间的互相促进,成为模范的干事。

二是要设立考核等评审制度,一方面鼓动干部队伍自觉进步,一方面并推动部门和企业工作的迅速发展,从而达到组织目标。

三、循序渐进提高工作观念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企业在保持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才能把握市场机会。

但要让干部群体主动地接受并贯彻执行这些新工作方法,需要渐进式的工作改革。

这种改革应该带着慢性但又不失力量的强度,让干部适应这种渐进的改革,把更加重心放在创新和工作的提升上。

四、努力维护干部的权益不论领导还是基层干部,在较为困难的时间及排斥的情况中,都需要有一言为定的认知赞同。

因此,需要把维护干部的权益放在首要位置上。

一方面,为干部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通道,让他们的知识、技能、成就及才智多角度得到更好展示,同时,提高他们的工作收入,保障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切实维护其身心健康以及一定的工作保障,让每个基层干部能够以安心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浅谈如何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摘要:如近年来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作岗位需要更高的敬业精神、责任担当等,这使得研究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显得更加必要和重要。

工作积极的职工更倾向于自我管理和责任分担,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本文即以乡镇事业单位为探究范畴,围绕人员工作积极性展开分析,基于对工作积极性的定义了解、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解析,再具体分析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从而结合社会背景与事业单位发展提出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路径建议,以作交流。

关键词: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路径建议乡镇事业单位是地方政府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形象和声誉。

工作积极的职工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高工作绩效。

如何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十分必要。

一、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积极性概述1、工作积极性的定义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积极性指职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热情、主动性、责任感等积极因素的总和,是职工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一种表现。

工作积极性不仅对组织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单位能否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指标之一。

2、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工作积极性高的职工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主动,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解决问题,因此工作绩效相对较高。

相反,工作积极性低的职工则会表现出工作消极、不作为、推托责任等,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工作绩效相对较低。

在乡镇事业单位中,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也具有类似的特点。

因此,提高乡镇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的原因分析1、组织结构和制度方面的问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与组织结构和制度方面的问题有密切关系。

乡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乡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乡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健全。

乡镇工作人员很大程度上都是混岗混编使用,同一部门干同样的工作待遇却不一样,一些事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消极懈怠,造成工作人员之间干工作存在比较工作心理。

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后,只要是同职级、同年限,不管是一般人员,其待遇都一样,也造成工作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平衡心态。

同时,受上级精神限制,政府不能自行制定激励制度,导致工作开展和推进困难。

二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表现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

目前乡镇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都是因人定岗;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

乡镇虽然制订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乡镇年终考核评奖时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三是干部交流力度不够,干部进出口不畅。

受工作地域环境的影响,目前干部交流出去的机会极少,让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在同一地方长期工作,造成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

这是影响干部队伍结构不甚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生活条件差,待遇低。

乡镇干部特别是偏远乡镇干部普遍工作条件差、住宿不好、出行不便、休闲娱乐项目少。

乡镇干部福利待遇低,却要干大量艰巨的工作。

目前大部分乡镇负债累累,正常运转困难,有的乡镇连下乡差旅费都无法兑现,导致有的干部生活艰难,要兼做其他事情来补贴生活,难以一心一意工作。

五是工作任务多,关心支持的少。

乡镇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有着许多困难和后顾之忧,他们非常希望得到上级和领导的关心和理解。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处于矛盾多发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乡镇干部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更是常事;饥一顿饱一顿,风里来雨里去,还要充当受气包,受辱而不敢出声现象时有发生,但往往以乡镇干部流汗又流泪而告终;有的乡镇干部工作起来任劳任怨,但因缺少工作方法,有时会做多错多,得到的是指责和批评,影响了工作的热情。

我国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探究

我国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探究

我国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对工作积极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中,存在一些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我国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我国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岗位不清晰。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中,由于岗位职责不明确,公务员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导致工作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制定明确的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明确每个公务员的职责范围和任务要求,使其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部分地区和部门存在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且升职机制不完善。

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公务员心理负担过重,工作积极性降低。

升职机制不完善也会使公务员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不论他们工作得有多好,升职的机会都很少。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对于工作压力过大的情况,应该加强工作的合理分配,建立健全的工作调度制度,减轻公务员的工作负担。

应该建立完善的升职机制,为工作出色的公务员提供晋升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个别公务员缺乏职业素养,工作效率低下,也是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有的公务员对工作缺乏责任心,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

对于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的公务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其进行纠正。

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利益不公平、人际关系复杂的问题,这也是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在利益丛生、人际网络复杂的环境中,公务员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公正的评价机制,实行阳光工作制度,避免利益输送和人际关系影响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要提高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要减轻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建立完善的升职机制;还要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要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利益输送和人际关系对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写作提纲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1、工作轻松,热情降低,安于现状。

2、制定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

3、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4、部分干部素质差。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原因分析1、我县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2、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

3、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

4、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

最后,从“物”的方面向乡镇倾斜。

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

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经济欠发达、工作条件相对而言较艰苦的全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全南撤并乡镇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干部学习培训等有效措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但由于全南特殊的历史、政治、自然、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调整后全南面临发展历史机遇和压力下,如借鉴外区县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全南经济社会发展,摆脱贫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应该说是我县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

一是工作拖拉,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不深、不细,调查研究少,“泡”在农村、浮在会上的多;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不足,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四是“干油了”。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工作动力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工作动力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工作动力乡镇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石,是我党的执政基础,是联系农民最直接、最紧密的基层组织。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工作动力、精神状态如何,不仅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但因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体制机制、福利待遇、价值诉求等因素影响,当前有相当部分乡镇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充分调动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干部的工作动力,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现状(一)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部分乡镇干部因编制性质、工资福利、工作繁琐、理想追求不高等原因,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等现象,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二)工作作风不扎实。

具体表现为:干部没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乡镇发展目标没有计划性,措施不力;部分驻村干部吧自身的角色变成了“传达员”,平时入村工作只是简单的转一转,直接到村干部、村中大户、村中富户等家中坐一下、聊一下就回办公室,没有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讲究方法。

(三)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贫困山区乡镇大多数办公经费较为紧张,乡镇干部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普遍较差,条件十分艰苦,与省、市、县级干部形成了巨大反差。

一些乡镇干部日常下村交通费都要自己掏腰包;有些想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干部因经费问题也只能望“学”兴叹。

(四)缺乏系统知识学习.由于乡镇工作比较繁杂、时效性较强,大多数乡镇对干部职工学习抓的不紧,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无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即使有时开展学习活动也多以“集体学习”为主,形式性质,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更是缺乏;相当部分年年青干部上进心不强,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或长时间不进行学习。

(五)群众对工作不理解.乡镇工作上对县级各部门,下对社会广大群众;乡镇工作往往以应付上级各类检查、各类考核评选为工作重点,而没有把全部资源、精力用在农村工作上,加上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有些政策不理解,于是产生对乡镇干部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胡海军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农民富裕的历史重任。

在我国现阶段体制改革、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乡镇干部在改革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加之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等因素,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农村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

现就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1、思想因素:年龄老化,对前途不抱希望,思想缺乏动力近年来,乡镇干部年龄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据调查,某县现有的397名乡镇干部中,平均年龄41.5岁。

40岁以上的266名,占67%。

40岁以下的131名,仅占33%。

其中35岁以下的只有42人,占整个干部人数的11%。

乡镇干部存在后备力量明显不足,缺乏活力的现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从乡镇改革开始,乡镇干部基本上是只出不进。

部分年轻干部在竞争上岗中,因为资历、经历及农村工作经验等原因,自己主动或者被迫自主择业。

二是《公务员法》的实施,严把了入口,从大学生中公开招考公务员成了干部进入的唯一渠道。

然而许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使到了基层,也不安心基层工作。

以选调生为例,1998年以来某县共分配选调生25人,这些人首先都是分配在乡镇工作,然而,现在能在县内工作的人也就很少了。

其中2004年以前的15人中,目前只有5人继续在县内工作,其它的大多数选调生要么从基层调走,要么干脆辞职另谋高就。

三是乡镇即使有极少数的年轻干部,由于乡镇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许多优秀干部不愿待在乡镇工作,都想方设法往城里“挤”,而县(市)直机关年轻干部极少愿意到乡镇交流任职锻炼。

长此以往,人员只出不进,特别是进口不畅导致了乡镇干部年龄的老化。

而现在的干部政策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往往在年龄上要求在35岁以下,甚至30岁以下.因为年龄老化,乡镇干部普遍不对自己的前途抱太大的希望,工作因此缺乏动力。

2、政策因素:激励政策难以真正落实,政策缺乏诱惑力应该说,多年来各地、各级都出台了一些对乡镇干部的鼓励政策,比如优先提拔、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进城、提高工资待遇等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是“纸上的烧饼”,很难真正落实。

乡镇干部是“提拔无望、进城无门、工资和福利待遇难以落实”。

一是提拔无望。

乡镇干部的职数有限,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职数都控制在9人左右。

而一些重要职位,比如书记、镇长等,往往都是从县市单位下派的。

有的地方好不容易空出一个职位来,结果却让下派干部给挤占了。

二是进城无门。

乡镇干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弄不到一个乡镇一二把手,往往在基层工作一辈子。

即使有交流的机会,也只是在乡镇之间交流,几乎不可能到市、县直属机关任职。

乡镇干部无论工作干得好坏、成绩大小,永远只能是乡镇干部,直到退休还是科级干部或者一般干部,打击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经济上的特殊待遇不能落实。

某地为了体现对乡镇干部的关心,专门制定政策,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每个干部每月给予200元的补贴,但政策制定好几年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最终没有落实,不仅没有温暖乡镇干部的心,反而冷了乡镇干部的心。

3、岗位因素:乡镇机关缺编现象严重,岗位缺乏无竞争力乡镇干部目前的岗位状况是:“上面不愿抢,外人不能抢,职位空荡荡”。

一是1997年以来,有的地方先后进行过4次机构改革,每次改革,都鼓励一部分人员离岗分流。

现在一些大的乡镇干部人数控制在45个内,小的乡镇干部人数控制在35人内,已经到了不能再少的地步。

乡镇目前基本上是一人一岗,或者一人多岗。

一些干部已经有了改革到位的思想,认为自己是经过大浪淘沙,现在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二是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一编一卡制度的落实,乡镇干部的公务员身份得到了确认和加强,乡镇干部也端上了“金饭碗”,没有人能把这个饭碗抢走。

三是一些乡镇干部空编的现象严重。

以某县为例,现有乡镇干部378名,缺编29名,偏远乡镇9个,缺编18名,高达15.1%;空编现象使许多岗位有编无人,干部都是身兼数职。

四是乡镇干部人员长期不流动,不能产生“鲶鱼效应”。

长期工作无压力导致精神上无动力,乡镇干部也因此认为高枕无忧了。

4、能力因素:能力不能适应改革要求,自身无工作力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及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整个农村都或大或小地发生着震荡。

面对新形势,许多乡镇干部在工作中面临着“思想工作不管用,粗暴执政不敢用,依法行政不会用”的困惑,工作不知怎么着手。

一是角色转换不适应。

以前干部与农民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现在变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一些干部却还没有从“管理者”的角色中转变过来。

二是工作方法不适应。

农业税时代,乡镇干部忙着催粮、催收、催款,以农业税费为抓手,用简单的行政命令迫使农民种这种那。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经没有了市场和空间。

然而大多数乡镇干部还没有这个意识。

三是能力素质不适应。

由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工作手段弱化,表现为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不敢用,经济手段不能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农村工作的如何开展出现新问题。

四是知识更新不适应。

正像有的干部自己说的那样,固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工作模式,固定的区域、套路和抓法,使人思想僵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除了当干部,什么也不会”。

加之乡镇干部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视野不开阔,在学习上制度不健全,结合工作学习少,新政策新方法学得不深入,在学习方法上往往是形式主义,根本没有学懂学透学精,知识更新慢,缺乏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5、领导因素:主要领导作风不实,对干部缺乏影响力乡镇主要领导对干部作风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班子中,主要领导(书记和镇长)一般都是“空降”下来的,真正从乡镇直接提拔起来的是少之又少,由此带来一些问题:一是主要领导干部“走读”现象严重。

乡镇主要领导一般都配有专车,周一到乡镇,周五回县城(有的甚至是早出晚归),时间都浪费在路上,根本没有心思搞工作。

加之主要领导的会议多,到乡镇工作的时间几乎微乎其微,工作都是处于“摇控指挥”状态。

二是各项工作难以推动。

有的乡镇主要干部都是“从学校门进机关门”、最后被派到乡镇工作的年轻人。

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加之在乡镇工作时间有限,不能真正深入农村、农民中间,导致工作只是浮在面上,作风不够扎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所以许多工作难以推动。

三是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

撤乡并镇后,每个乡镇所管辖的区域面积更广,然而一些乡镇主要领导却深入到村的机会更少,与农民交流的机会就更少。

长此以往,难以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导致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

四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

农村工作千丝万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存在经常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然而有的乡镇主要领导下乡镇主要是“度金”,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这种用人办法,使乡镇干部心浮气躁,他们做几篇表面文章、搞几项“形象工程”,追求短、平、快的经济项目、政绩工程,缺少持续发展的宏远目标,结果“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回报率相当低,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风背向而行。

个别干部非但没给农民带来利益,反倒拉下了一堆债务。

这样的主要领导在干部没有号召和影响力,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热情。

6、制度因素:各种制度只是贴在墙上,制度缺乏执行力乡镇干部不能象市县机关干部一样,整天呆在办公室里,必须到一线去解决问题。

这样就带来了干部管理上的一些问题。

乡镇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干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往往得不到落实。

部分乡镇对干部基本实行的是“自由式”管理,既没有实行签到制,也没有其它的工作纪律约束。

有的乡镇长年实行轮休制,平常只留几个人值班,遇事实行“喊工”,其他时间各行其事。

有的干部每周有效工作时间越来越短,工作时间从五天变为四天、三天、两天,甚至一天。

有的乡镇干部整天藏在宾馆或者酒店里吃喝玩乐,打牌赌赙。

有的乡镇干部常年以“下乡”为名,没事下乡,下乡没事;名为包村,实不到村。

整个乡镇干部的管理基本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

对干部的监督,常常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干部之间碍于情面,不去行使监督权;群众怕干部报复,不敢行使监督权;纪检监察部门不能面面俱到,造成督促力度的欠缺不强,很容易纵容一些乡镇干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情趣。

7、考核因素:考核欠科学,结果难转化,考核缺乏约束力对于乡镇干部的考核措施很多,但是考核对于干部来说没有多大的约束力,考核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并不明显。

一是考核方法不科学。

乡镇除了几个党委班子成员由市县考核外,大多数干部的考核基本上还是由乡镇来确定。

许多地方的考核还是停留在一年一次的公务员年度测评上。

“一票定音”的考评方法过于简单。

干部不管平时工作咋样,只要平时能够把干部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就能在考核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二是考核结果难以运用。

考核结果出来之后,关键是如何奖惩。

然而,乡镇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奖惩都显得无能为力。

这样以来,考核也是白费功夫。

比如:在政治上,干部的升降去留不是乡镇党委自己能左右的,干部只要不犯大的错误,谁又能奈之如何?在经济上,干部工资往往由县一级财政统发,直达个人帐户,根本与乡镇无关。

在福利待遇上,乡镇几乎没有实力来落实。

同时,即使乡镇能够管住干部的工资,谁又敢随意扣干部的工资?考核落实难、考核量化难、考核兑现难,以至于个别乡镇年终考评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

8、环境因素:生活和工作环境差,环境缺乏吸引力基层的生活环境差是留不住人的关键。

由于乡镇的经济条件差从而导致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差。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乡镇平均负债达400万元。

笔者曾对一个县的乡镇作过调查,乡镇最高负债1.2亿,最少也在200万元以上。

由于债务的沉重,乡镇所能给予干部职工的,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物质上是微乎其微。

由于经济条件的问题,使乡镇干部一差俱差:一是工作环境差,乡镇干部出入在田间地头,风吹雨淋,一身泥来一身灰,许多基本的办公条件不能满足;二是生活环境差,衣食住行都很不方便;三是精神生活贫乏。

娱乐活动单调乏味,与县城有天壤之别。

在正当的物质利益难以保证、精神上也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乡镇干部难以安心工作,出现了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

有的乡镇干部即使全家都在乡镇,也把房子建在了县城,当上了“走读生”,等到一有机会调入县城,或者退休之后到城里安度晚年。

上述因素,导致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具体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一是要疏通进出口,搞活干部,特别是要让年轻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让他们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