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 1 , 1 )5~ 4 0 0 (5 :2 5
H nnA r utrl cecs u a gi l a S i e c u n
氮肥施用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 率的影响
李向辉 鲁艳红 2 育林 汤海涛 黄科延 , 廖 , ,
( . 沙县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 1长 湖南 长 沙 4 0 3 ; . 1 1 7 2 湖南省土 壤肥料 研 究所 ,
i c a ig n t g n a p i ain r t.C n i e n ih e ce tu e o i o e et ie n ih y ed o c r i , h n r sn i o e p l t ae o sd r g h g f in s f t g n fri z ra d h g il fr e g an t e e r c o i i n r l i
杉乡晚稻产量 、 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低氮水平下 , 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 穗数、 稻谷产量, 稻谷和稻草的氮吸收量 , 但施氮量超过 10 g m 后则随施氮量 的增加而其效果相应降低。 8 / kh 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
效应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 , 推荐该地区晚稻的氮肥适宜用量为 15 10 k/m。 3 ~ 8 gh 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水稻氮素基因表达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水稻氮素基因表达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摘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了对低拷贝基因表达量的快速、准确定量,综述了目前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水稻氮素相关基因表达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稻;氮素;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应用研究;展望20世纪60~70年代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稻三系配套的成功和应用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同时导致氮肥施用量的急剧增加。
尽管氮肥在提高水稻产量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地下水、土壤、河流、湖泊和大气等农业环境的污染严重,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目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素利用率较低,只有28%~40%[1],而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因此如何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是当前亟需攻克的重要课题。
笔者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水稻氮素基因表达中的研究应用,以期在基因水平上为水稻育种提供一种方法。
1水稻与氮素的关系研究1.1氮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水稻生产越来越注重于优化籽粒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危害[2]。
限制水稻生产的投入之一是氮,氮素对水稻是重要的,约75%的叶片氮与叶绿体有关,而后者通过光合作用在干物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在营养生长期水稻吸收氮素促进生长和分蘖,从而决定潜在的穗数;在穗形成初期氮素有利于小穗的形成;而在穗形成后期,则通过减少退化小穗数增加谷壳大小而增加库容。
氮素在抽穗前增加了茎和叶鞘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而在籽粒灌浆中则有助于增加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1.2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现状长期以来大量施用氮肥一直是稳定和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因不断增加水稻植株中的氮素含量导致回报率降低,并不是总能增加水稻产量,因此从经济方面考虑这一措施并不总是最优的。
同时,过量施用氮肥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并增加病害的发生和倒伏。
水稻的种植容易导致氨挥发、硝化-反硝化脱氮、淋溶以及径流而使氮素丢失。
水稻生产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试验研究
1 4 试 验设 计 .
按照 1 个试 验 品种 , 4个氮 肥水 平处 理安 h / 区 , 区面 积 2 l, E, 小 l 0I 随机 区组 排 列 , l 4次
重 复 , 1 个 小 区 , 区 间筑 田埂 , 用 薄膜包 裹 , 共 6 小 并 避免 串灌 串排 , 验 田 四周 设 1 5m 宽 的保 护行 . 试 .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2 5 0 基 金项 目 :国 家 现 代 农 业 水 稻 产 业技 术 体 系项 目( 0 9 2 1 ) 20 — 0 2 资助
作 者简 介 :许 晖 (9 4 ) 男 , 理 研 究 员 ; 忠 清 , 信 作 者 , mal jn yz@ sn. OI 17 一 , 助 周 通 E i z k zq iaC F : I
摘要 : 过中稻氮肥效应试验 , 果表 明 : 所设处理 中 , 通 结 在 随施 氮 量 的 增 加 , 稻 产 量 增 加 , 获 得 了 氮 肥 水 并 效 应 函数 方 程 y— O 6 X2 4 8X- 43 1通 过 对 植 株 吸 氮 量 和 氮 肥 利 用 率 的 比较 , 明 当 地 施 氮 水 平 . 5 +2 . 8  ̄ 4 . . 表
文章 编 号 :0 0 3 52 1 )4— 4 1 3 1 0 —2 7 (0 0 0 0 5 —0
水 稻 生 产 氮 肥 需 要 量 与 利 用 率 试 验 研 究
许 晖 , 忠清 , 举 , 正 猛 , 方春 周 文 徐 史
( 北省荆州农业科学 院 粮 油作物研究所 , 湖 湖北 荆 州 4 4 0 ) 3 0 0
第 3 卷 第 4期 2 21 0 0年 1 2月
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
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摘要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区较无氮区油泥土地区增加产量4 095.0~4 222.5 kg/hm2;砂土地区增加产量3 624.0~4 600.0 kg/hm2,精确施氮氮素利用率油泥土地区在32.2%~34.5%,砂土地区在33.9%~39.6%,较常规施肥油泥土地区高6.7~7.3个百分点,砂土地区高9.5~11.1个百分点。
关键词水稻;精确施氮;氮素利用率;江苏响水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17-01为尽快建立水稻精确施氮技术指标体系,切实提高氮肥利用率,特设响水县水稻精确施氮技术试验,以期为该县水稻高产提供参考[1-6]。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设在7个地点,各试点的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状见表1。
供试水稻品种为徐稻4号。
1.2 试验设计每个试验点设3个处理,分别为:无氮区(a),不施氮肥,磷、钾肥按高产栽培统一基施,施用量为五氧化二磷60 kg/hm2,氧化钾60 kg/hm2,小区面积为33 m2;精确施氮区(b),施用量油泥土地区为(n)300 kg/hm2,砂土地区为270 kg/hm2,磷钾肥用量同处理a,小区面积为66.64 m2;常规施肥区(c),按农民的施肥习惯施用,油泥土地区施12%普钙750 kg/hm2、尿素825 kg/hm2,砂土地区施复合肥(10-8-7)600 kg/hm2、尿素675 kg/hm2,小区面积333.2 m2。
试验区与大田之间筑埂内包塑料薄膜隔离,以防串水串肥,无氮区设在上水口,精确施氮区的氮肥运筹为基蘖肥∶穗肥=5.5∶4.5(基肥∶分蘖肥=7∶3,促花肥∶保花肥=7∶3),促花肥在倒四叶期施用,保花肥在倒二叶期施用。
1.3 试验实施统一生产管理,施肥管理:小区施肥种类与施肥数量,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根据小区面积大小称量施入,除氮肥外磷钾肥一次性基施;同一施肥分区内播栽方式一致;病虫草害防治方法相同。
水稻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式计 算 出水 稻一 生 总施 氮 量 , 以基 蘖 肥 与穗 肥 为 55 45 . :.
的配 比, 确定 基蘖肥 用氮 量 , 以此 为标准 。 置 一定 的增 减 设
总施 氮量处 理 和空 白 ( 生 不 施 氮 肥 ) 理 , 一 处 旨在 验 证 标
准施 氮量 的准确 性 , 为精 确施 氮提供 理论 和实 践依据 。
134 土壤 速 效 氮 ..
在水 稻 各 主要 生 育期 , 每小 区 5点
2 1g空 白区 为 16 g 氮 肥 当 季 利 用 率 4 % 的生 产 条 .k , .k , 0 件 , 扬辐 粳 8号 150 gh 2目标 产 量 , 据 作 物 施 实现 00 k/ m 依
肥 量公式 : 施 氮 量 =(目标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W1SiB l 20 1 ( ) A hi .c. u1 0 8,4 3 .
水 稻 精 确 施氮 量 的 验证 与 氮 素 利 用 效 率 研 究
赵成 波 吴 国峰 周 大川 马 卉 王建 法 郭 昌林 匡小红
l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验 时 间和地 点 试 验 于 2 0 . 0 6—2 0 0 7年在 江 苏 省 建湖县 上 冈镇 黎 明村 农 田进 行 , 茬 小 麦 ,0 7年土 壤 全 前 20 氮含 量 0 15 , 解 氮 8 . rg k , 效 磷 2 . / g . 1% 碱 14 / g 速 a 0 7mg k ,
10 g 0k 稻谷 吸 氮 量/ 料 当 季 利 用 率 , 算 出 目标 产 量 肥 计
1 50 g h 2 需 总施氮 量为 3 1 2 k / m ( k , 0 0 k/ m 所 . 5 g h c ) 基蘖 肥 l 与穗 粒肥 配 比为 5 5 4 5 . : . 。基 蘖 肥按 8 2分别 于 移 栽 3 : d
水稻精确施氮效果研究
大 田农 艺
《 代农 业科 技} 0 8年 第 1 现 20 5期
水 稻 精 确 施 氮效 果研 究
刘 洋 王 莉 王存 言
( 苏 省睢 宁 县 土 肥 站 , 江 江苏 睢 宁 2 10 ) 2 2 0
摘 要 通过 精 确 施 氮 与 常规 施 氮 比较 的 方法 , 究 水稻 精 确 施 氮节 本 增 收 效 果 。 果表 明 : 确 施 氮 比 常 规施 氮节 约 用 氮量 3 . 研 结 精 4 5 k / m 节约 成本 1 4 5. /m2产 量提 高 4 3 g h , gh , 3.  ̄ h ; 5 3 k / m2增加 收入 7 94 / m ; 确施 氮 处理 的 氮肥 当季利 用 率 比常规施 氮的 高 87 %。 7 . 元 h 精 . 6
关 键 词 水 稻 : 确 施 氮 ; 效 精 肥 中 图 分 类 号 8 1 .6 文 献 标 识 码 5 10 2 A 文 章 编 号 1 0 —5 3 ( 0 8 1 — 2 0 0 0 7 7 9 2 0 )5 0 2 — 2
氮肥 的 用量 对 水稻 产量 的影 响至 关重 要 。 目前 , 稻施 水
随着 氮肥 用量 增 加 , 稻 分 蘖数 增 加 ( 图 1 。 水 如 ) 由图 1
222 对水 稻 产 量构 成 因素 的 影 响。 .. 氮肥 用 量 不 同 , 稻穗 水 数、 每穗 总粒 数 、 穗 实粒数 和 干粒 重 也不 同( 表 1 。 每 见 ) 由表
可 以看 出 , 时期 的茎 蘖数 始 终是 常 规施 氮 > 确 施 氮>无 各 精 氮。 常规 施 氮的 高峰 苗 比精确 施 氮高 89 但常 规 施 氮 的基 . %,
22 对 水 稻 产 量 及 其 构 成 因 素 的 影 响 .
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_徐新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3):763-772doi:10.11674/zwyf.2015.0324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http://www.plantnutrifert.org氮肥用量和密度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徐新朋1,周卫1*,梁国庆1,孙静文1,王秀斌1,何萍1,徐芳森2,余喜初3(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3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进贤331717)摘要:【目的】高量化肥投入不仅不能使作物产量进一步增加,相反还会造成肥料资源的浪费并威胁到生态环境安全,同时导致肥料吸收利用率、农学效率等不断降低。
为了明确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的相互作用,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设4个施氮水平(N0、135、180和225kg/hm2,以N0、N135、N180和N225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ˑ104、27ˑ104、33ˑ104、39ˑ104hole/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等指标。
【结果】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增加移栽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有效穗数、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氮量;在高施氮量下,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素吸收利用率(REN)、氮素偏生产力(PFPN)、氮素生理利用率(PEN)、氮素内在养分效率(IEN)和氮素收获指数(NHI)降低;氮素农学效率(AEN)则是先升高后降低,而产量并未增加。
与其它处理组合相比,施氮量为180kg/hm2和39ˑ104hole/hm2密度的组合产量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9823.0和11354.7kg/hm2,此时早稻和晚稻的氮素吸收率分别为42.4%和47.5%。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1 年 1 01 2月
农 业装 备技 术
Ag iu t a u p e t& Te h lg rc lur lEq i m n c noo y
Vo .7 N . 13 o6 De . 2 1 c 01
不同氮肥用量对 l 稻产量和氮素吸收\ ( 利用的影响
高 。南粳 4 、 稻 1 :2 N PK 两处 理 的产 5镇 1 PK 与 N 量差 异 均表 现不 显 著外 ,与其 它处 理 均达 显 著水 平 与极 显著 差 异 。 从表 3可 以看 出 ,不 同氮 肥用 量对 水 稻产 量 及 基构 成 因素 的影 响 。 1 有效 穗 : 粳 4 () 南 5以 NPK 处 2: 理最 多 , N PK 处 理 最少 , 与 N 笛 N PK 以 oo 。 除 : PK 与 :: 处理 的有 效 穗差 异 不显 著外 ,与其 它处 理 问 均差 异
吴吹 成 口
摘
( 镇江市丹徒区土肥站)
要: 以水稻 品种 南粳 4 、 稻 1 5镇 1为材料 , 究不 同氮肥 用量在 不 同土 种上 种植 不 同水稻 品种 对 研
产量 及 氮肥利 用率的 影响 。结 果表 明 , 南粳 4 、 稻 1 5镇 1在 2030k /m2 7 、0 gh 的施 氮水平 时 , 、 、 氮 磷 钾
12 试验 设计 .
用量试验 , 结果表 明, 中等土壤 肥力条件下 , 在 两品
种 最佳 施 氮量 分别 为 20k/m 和 30k/m。氮 肥 7 gh z 0 g , h 利用 率较 常规 施 肥状 况下 提 高 3 5 % %。
表 1 供 试 土壤 理 化 状况
试 验 设 9个处 理 , 各处 理编 码见 表 2 。
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品质的影响
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其品质的影响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施氮量在0-180kg/hm2范围内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80kg/hm2后,水稻产量下降。
依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氮量为192.9kg/hm2。
施氮可以提高水稻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并能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天数,其中施氮量180kg/hm2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吸收总量、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最高,出现的天数最早。
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49.7%、21.1kg/kg、149.5kg/kg和42.5kg/kg下降至29.0%、9.4kg/kg、41.5kg/kg 和32.5kg/kg。
施氮可显著提高稻米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指标,对稻米糙米率、直链淀粉和胶稠度等指标影响较小。
关键词: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07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27.1% [1],是我国65%以上人口的主食,在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在不断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十分重要。
水稻产量与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2-3]、土壤环境条件[4-6]和施肥技术[7-9]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在品种特性较为优化和土壤环境一定的前提下,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合理施氮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人们为了追求高产,出现了氮肥施用过量,施肥方法不当等现象,不仅没有使水稻产量提高,反而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导致水稻品质和肥料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10-11],为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及稻米品质影响,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氮肥合理施用提供技术支撑。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氮素是影 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氮素的施用量
及水 稻 对 氮 素 的吸 收 利 用 问 题 , 人 进 行 了大 量 研 究 , 结 论 前 但 不 尽 相 同 。 。 关 于 氮 素 的 吸 收 利 用 问 题 , 量 的 研 究 认 为 大 因水 稻 的 产 量 水 平 、 长 阶段 、 育 时 期 等 不 同 而异 生 生 。对
业 技 术 教 学 与研 究 工 作 。T l( 5 2)6 9 5 3 e:0 1 6 0 8 2 ;E —m i:cy @ alshe
l 3 e l。 6 . Ol a
设 施 纯 氮 为 7 k/ m N 、 5 k/ m N 5 g h 。( 1) 10 g h ( 2)和 2 5k/ m ( 3 3个 水 平 , 施 氮 ( O 为 对 照 , 蘖 肥 与 穗 2 g h N ) 不 N) 基
3 .4,gk , 效 钾 为 9 . 3m / g 3 6 n/ g 速 12 g k 。
1 2 供 试材 料 .
迟 熟 中粳 品 种 广 陵 香 粳 、 粳 4 香 9和杂 交 中籼 稻 组 合 两 优 培 九 、5优 6 4 ( 名 丰优 香 占 ) 汕 优 6 肥质量分数 比为 7: , 3 其中 , 肥 、 基 蘖肥质 量分数 比为 7: , 3 穗肥在倒 4叶和倒 2叶期分 2次施 用 , 比例为 1: 。栽插 行 1
距 粳 稻 为 2 1, 稻 为 2 . m, 插 株 距 均 为 1 l。肥 料 0O1籼 1 ' 6 5c 栽 2el T 为 主 区 , 种 为 裂 区 , 重 复 。 区 面积 为 1 。 品 3次 小 5m 。小 区 间用 塑料 薄膜 包 埋 。5月 1 日播 种 , 3 6月 1 日移 栽 , 稻单 本 栽 , 3 籼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作者:耿维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7期耿维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营养元素,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水稻品种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施肥方式与土壤条件也会形成一定的制约。
在同一个地区内,即便应用了相近的耕作条件与管理手段,仍然会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到水稻养分的吸收,其对氮肥的施用有指导意义。
一、不同土壤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在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随着水稻品种的不同,其对于氮肥的反应情况也有所区别。
在砂土与黏土当中,氮肥的施用均会带来产量的提升,其中在武香粳14号与华粳2号的种植中,在每公顷施用氮肥300kg,可以达到增产效果;而在黏土条件下的生产,在每公顷施用氮肥225kg 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其后则随着氮肥产量的提高而降低。
在不同水稻基因型当中,最高产量均为黏土较高,而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肥量则砂土较高,不难看出,氮肥施用量与土壤本身的肥力呈反比。
而无论土壤条件怎样,水稻基因型的不同均会给最高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土壤类型与品种类型选择方案进行施肥。
二、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氮元素利用效率分析1、氮素收获指数应用氮肥对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水稻氮素利用率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氮素收获指数即是指所吸收的氮元素在地上总氮元素量中的占比。
随着施氮肥总量的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均呈现出随着施用肥料量提高、氮素收获率降低的趋势,能够证明施氮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同步提高氮素在稻草当中的氮素比例。
结合土壤条件来看,多数稻种均呈现了砂性土壤中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黏土的情况。
2、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这一数值是指在施氮区域内,水稻氮素积累总量与空白区域内的氮素积累总量之间的百分比,学界大多应用此参数来表示氮肥吸收利用特性。
很多学者认为,应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可以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对于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水稻氮肥精确定量试验总结
水稻氮肥精确定量试验总结摘要:通过试验结果可知,亩施纯氮总量是5.2kg时,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85.96%;应用斯坦福(stanford)公式精确计算,当亩产量为600kg时,每亩需纯氮4.32kg。
关键词:水稻氮肥产量0 前言氮素是作物生产上施用量最多的肥料,氮肥施用量过多是垦区水稻生产上的突出问题。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应用斯坦福(stanford)公式精确计算施氮量的关键是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等三个参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此设计本试验旨在确定本地区水稻精确定量的参数值,提高氮肥运筹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种植户科学施肥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依据,同时促进稻作技术的创新、发展。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二道河农场科技示范园区水稻试验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9﹪,碱解氮142.7mg/kg,有效磷31.9mg/kg,速效钾201.8mg/kg,PH值5.62,秋翻地,耕层18—20㎝。
1.2 试验材料供试肥料: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43%)硫酸钾(K2O50%)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 主茎11片叶1.3 试验设计氮肥的施用时期、施用量和比例,详见表1表1 不同处理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单位:% kg/667㎡)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氮肥施用量和运筹均参照水稻高产田;处理2:不施用氮肥(磷、钾肥同处理1)。
采用小区对比,随机区组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0.1亩,在生产田进水口处筑埂围成30~40㎡的不施氮区。
小区间筑埂复膜隔离,各小区有独立的排灌系统。
各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如下:过磷酸钙(P2O543%)6.4kg/667m2,纯磷 2.8kg/667m2;硫酸钾(K2O50%)10kg/667m2,纯钾5kg/667m2。
磷肥100%基施,钾肥60%基施、40%做穗肥。
2 结果与分析2.1.1 水稻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动态表2 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动态单位:g/㎡研究表明植株器官中干物质生产的分配(积累比例)表现为:抽穗前茎秆积累的比例减少,叶片积累的比例增加,在分蘖中期、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变化一致;抽穗后则稻穗(稻谷、枝梗、秕谷)积累的比例减少,稻草(茎秆和叶片)积累的比例增加, 导致成熟期谷草比(稻谷/稻草)下降。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株干物质积 累量 、 氮素积 累量 和干物 质生产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 明 : 施氮提高 了水稻干物质和 氮素的积 累 , 但不
同基 因型水稻 品种 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 同。随施氮水平 的提 高 , 同基 因型 水稻植 株氮含量 、 素积 累量 以及 不 氮
干物质积 累量 显著上升 , 氮素 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 降。植 株氮素 积累量 与植株 氮含量 、 但 干物 质积 累量呈极
施 氮 量 对 不 同基 因型 水 稻 品种 氮 素 吸收 利 用 的影 响
宋 智 勇 吕 凯 罗 凤 练 兴 明
华 中农业 大学作物遗传 改 良国家重点 实验室 , 武汉 4 0 7 300
摘要
以1 O份干物质生产效率 不同的水 稻品种为材料 , 用土 培盆栽试 验研究 4种不 同施氮水 平对 水稻植
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 , 而达到水稻优质高效生 籽粒 生产 效率 与水 稻产 量 的关 系作 了分 析_ ] 从 2 。上
产 的 目的E] 。同 时 , 给复合 氮 源 可 在不 影 响 水 稻 述研 究反 映 了不 同基 因型水 稻在 大 田条件 下 的氮肥 供
生长 的条件下 , 降低植株氮损 失 , 提高其氮肥利 用 吸 收 、 用效 率 , 是 , 固定供 氮量 的条 件下 , 同 利 但 在 不 率 ]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 率 基因型材料氮素积累、 干物质积累、 氮素干物质生产 是评 价水 稻 氮素利 用 率 的两 个 重 要 指 标 , 高 水 稻 效率 之 间 的关 系 相关研 究 较少 。 提
显著正相关 , 植株氮素 干物质生 产效 率与植株氮含量 、 氮素积 累量呈极显 著负 相关 。种植 不 同基 因型水 稻 品种
水稻精确施氮的效果
8 .5k , 8 g O 2 g K O 10k 。氮 肥 中 基 蘖 肥 : 肥 为 6: , 节 孕 穗 4拔 穗肥 在倒 3 0叶 时 施 用 。 水 稻 栽 插 方 式 为 机 插 秧 或 人 工 手 .
[] J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0 8,4 1 :6 2 0 2 ( ) 17—19 6.
[ ] 世 民, 6杨 谢
1 3. O
力 , 顺 林 , .氮 肥 水 平 和 栽 插 密 度 对 杂 交 稻 茎 秆 郑 等
理化特性与抗倒伏性 的影 响 [] J .作 物 学 报 ,09,5( ) 9 20 3 1 :3— [ 杨 长 明 , 林 章 , 廷 梅 , .不 同 养 分 和 水 分 管 理 模 式 对 水 稻 抗 7] 杨 颜 等
基 金 项 目 : 业 部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项 目( 06 20 农 20 - 0 9年 ) 。
作者简介 : 苏建平 (9 8 , 江苏 如皋人 , 16 一) 男, 高级农 艺师 , 主要从事 土壤肥料技术 的研究及推广 工作 。T l( 5 3 85 2 4 E~ma : e:0 1 ) 73 6 0; i l
( 江苏省如皋 市土肥站 , 江苏如皋 2 6O 25 O)
摘要: 根据水稻无 氮区基础地力测 试结果 , 用斯坦福公式 计算不 同土壤类 型在 一定 目标产量 下 的推 荐施氮量 , 利 并经进一 步修正 , 建立 了主要土壤类 型水 稻精确施氮技术 指标体系 。在 江苏省如皋市灰夹缠土 、 夹缠土等 中等肥力 土 壤上 , 水稻 目标产量 为 900 k/ m 0 g h 时 , 推荐施 氮量为 30 k/ m ; 0 g h 在高沙土等低肥力 土壤上 , 目标产量 820k/ m 5 gh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稻米储藏特性的研究》一、引言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优化一直是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氮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施氮对稻米储藏特性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期为水稻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优化稻米的储藏条件。
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施氮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增强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适量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育,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养分的运输能力,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然而,过量的施氮会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甚至产生环境问题。
(三)施氮量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氮素对稻米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适宜的施氮量能够改善稻米的品质,使米粒饱满、光泽度好、垩白度低等。
然而,过量的施氮则可能导致稻米品质下降,如垩白率增加、食味品质变差等。
三、施氮量对稻米储藏特性的影响(一)储藏过程中稻米品质的变化稻米在储藏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其中,施氮量也会影响稻米的储藏特性。
适宜的施氮量可以提高稻米的抗虫、抗病能力,延长稻米的储藏时间。
(二)施氮量对稻米水分吸收的影响适量的施氮可以提高稻米的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储藏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然而,过量的施氮可能导致稻米水分吸收能力增强,容易吸湿变质,影响储藏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梯度,研究施氮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同时,分析不同施氮量下稻米的储藏特性及变化规律。
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干物质生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研究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 验 设 计 .
氮素积 累量 =单位 面 积植株 ( 鞘 、 、 ) 茎 叶 穗 氮
素积 累量 的总和 ;
以晚熟 杂交 水稻 品种金 优 2 为试 验对 象 , 1 前
茬 油菜 , 20 于 0 9年 在 汉 中 市 农 科 所 试 验 农 场 进 行
常关 联 的经 济系 数 、 穗 率 指 标 ( 1 结合 比较 成 表 ) 分析 :
日插 植大 田, 田间管 理 同 当地 常规栽 培 。
收 稿 日期 : 0 0 0 — 9 2 1 — 32
・8・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1() 0 0 4
在齐 穗期 和成熟 期 叶干重 经方差 分析在 四个
理调控, 以达 到水 稻 群体 、 体 与 环境 的协 调 , 个 又
是 目前 杂交 水稻 栽培 生理 特征研 究非 常重 要 的一 部分[ 。 。 ] 本 试验 在 当地 常 规施 肥 方 式 下 , 过 不 同 的 通 氮 肥施 人量 处理 , 研究 水 稻 齐 穗期 和成 熟 期 干 物
运 以及 氮肥 的吸 收 利 用特 点 , 明 在 1 5k h 施 肥 处理 下 , 以 获得 较 优 化 的水 稻 群 体 结构 。 表 0 gN/ m。 可
关 键 词 : 稻 ;氮肥 用量 ;干 物 质 生 产 ; 水 氮素 利 用 率
随 着 超 级 杂 交 稻 育 种 和栽 培 技 术 研 究 的深 入 , 素作为 水稻 生产 的重 要 限制 因素 , 氮 如何 合理
以普 通 过 磷 酸 钙 全 部 做 基 肥 施 人 ; 肥 用 量 为 钾
K O 1 5 0k /h ,用 氯 化 钾 以 基 肥 和 穗 肥 方 3 . g m。 式分 两次 施入 。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含氮量 ; 氮素 回收率 ( R N E)=( 施氮 区植 株 总吸 氮 量 一 白区植 株 总吸 氮量 )施 氮量 ×10 ; 空 / 0 % 氮素 收 获指数 ( H )=籽粒 吸 氮量/ 株 总 吸氮 量 ; 素 生 N I 植 氮
理利用率( P ) ( N E = 施氮区产量 一 白区产量) ( 空 / 施 氮 区植 株总吸氮量 ~空 白区值株 总吸氮量 ) 。
1 5 数 据处 理与 分析 .
h 常规 施 氮量 )T : 氮 2 5k/ m 。3个 氮肥 m( ;3 纯 5 gh 的基 蘖肥 与穗粒 肥按 不 同 比例 施用 , F : : ; 2 即 182 F :
7 3 F :: 。另外 每次重 复设 一个无 氮肥 区的处理 : ;3 6 4 作 为空 白对 照。所 有处理 均施 用 1 %过 磷 酸钙 8 5 2 7
30 2
CR E E R OP R S A CH
2 1 ,6 4 022 ( )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 素利用率的影 响
卢 铁钢 , 月峰 , 国 才 , 崔 孙 王俊 茹 , 王桂 艳 , 王
( 铁岭 市农业科 学院 , 辽宁铁岭 12 1 ) 16 6 摘 要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 2 5为材料 , 6 研究 了氮肥运筹对水 稻产量形 成及氮 素利用率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 纯 施
21 0 2年 第 2 6卷 第 4期
作 物 研 究
31 2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试 材料 .
期 在 调 查 茎 蘖 数 的定 点 处 调 查 有 效 穗 , 6 n 选 l 实
割, 晾干 , 工脱 粒后 计 算 产 量 , 外每 小 区取 有代 人 另 表性 的 4丛 , 干后 进 行 室 内烤种 , 定 其 穗 粒数 、 风 测 结实 率 、 千粒重 等 。 ( ) 素含 量 : 成 熟 期 烘 干 的叶 、 、 分 别 3氮 将 茎 穗 粉碎 过筛 后采用 凯 氏定氮 法测 定各部 位氮 素含 量 。
水稻根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调控机制
水稻根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调控机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而水稻的生长发育不仅仅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氮素的供应和利用的调控。
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有着独特的机制,研究它的调控机制对于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的根系是吸收水、养分和提供机械支持的重要器官,它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
水稻的根系具有较强的侵入力和伸长力,能够穿透土壤并吸收养分。
根系的发育受到内源激素的调控,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根系的伸长和分枝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植物根系的发育也受到外源氮素的调节,适宜的氮素浓度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
水稻通过根系吸收到的氮素主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存在。
其吸收和利用涉及到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吸收速率以及根系细胞内氮素的转化和使用等重要过程。
水稻根系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有着不同的调控机制。
在缺氮条件下,水稻的硝态氮吸收速率会增加,这主要是通过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而在高氮条件下,水稻根系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会下降,这可能与硝态氮抑制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有关。
水稻根系对铵态氮的吸收和利用也具有一定的调控机制。
铵态氮主要通过根毛吸收,然后转运到根部或地上部。
根毛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与外源铵态氮浓度密切相关,当外源铵态氮浓度较高时,根毛的吸收速率会降低。
此外,水稻对铵态氮的利用也与根系细胞内的铵态氮转化有关。
铵态氮转化主要涉及到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等关键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
研究表明,在铵态氮过剩的条件下,水稻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会下降,从而影响谷氨酸合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内源激素、氮素浓度和外源氮素形态等环境因素对根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根系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速率、转化和利用的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摘要以中粳扬辐粳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株吸氮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对公式计算的总施氮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植株吸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当季利用率有一个适宜值,应用斯坦福公式能较正确计算施氮量。
试验获得10.50t/hm2产量条件下,每100kg稻谷吸氮量为2.11kg,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2.0%。
关键词水稻;不同施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中图分类号s511.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1-0166-02氮素肥料用量及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大面积生产上农户多凭经验施肥,氮素施用量普遍偏高,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产量,同时,还造成大量肥料流失,降低肥料利用率,破坏环境。
因此,研究水稻的施氮量及其施用技术,旨在验证标准施氮量的准确性,为精确施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试验每生产100kg稻谷所需的吸氮量高产区为2.10kg,空白区为1.60kg,氮肥当季利用率40%的生产条件,实现扬辐粳8号10.50t/hm2目标产量,依据作物施肥量公式:总施氮量=(目标产量-基础地力产量)×100kg稻谷吸氮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并按斯坦福方程理论公式计算出水稻一生总施氮量,以基蘖肥与穗肥为5.5∶4.5的配比,确定基蘖肥用氮量,以此为标准,设置一定的增减总施氮量处理。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07~2008年在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黎明村农田进行,前茬小麦,2008年土壤全氮含量0.115%,碱解氮81.4 mg/kg,速效磷20.7mg/kg,速效钾111.7mg/kg。
品种为扬辐粳8号,氮肥为尿素。
1.2试验设计依据目标产量10.50t/hm2,设8个处理,分别为:施氮肥217.80kg/hm2(a)、施氮肥264.60kg/hm2(b)、施氮肥311.25kg/hm2(c)、施氮肥357.90kg/hm2(d)、施氮肥404.55 kg/hm2(e)、施氮肥171.15kg/hm2(f);施氮肥140.10kg/hm2(g)和不施氮肥作空白对照(ck)。
其中处理a~e氮肥基蘖肥∶穗粒肥为5.5∶4.5,处理f的氮肥全部作基蘖肥,处理g的氮肥全部作穗肥。
基蘖肥按8∶2分别于移栽前3d、移栽后7d施;穗肥分别在倒4叶、倒2叶等量施用。
小区面积15m2(5m×3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3试验方法5月5日播种,肥床旱育,6月16日移栽,移栽叶龄7.2叶,单株带蘖1.6个,栽插规格为25.0cm×13.3cm,双本栽插。
小区用薄膜包埂,单独灌排,其他管理方法与大田相同。
磷肥(p2o5)、钾肥(k2o)各150kg/hm2。
1.4测定项目与方法①叶龄。
于四叶期开始标记,直至抽穗。
②茎蘖动态。
每小区定2点,每点10穴,移栽后每7d查1次,移栽期、n-n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普查100穴。
③干物重和植株含氮量。
在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每小区取2穴代表性植株,分叶、茎鞘和穗,烘干称重,并测植株各部器官的含氮率。
④土壤速效氮。
在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每小区5点取耕作层(0~20cm)土样,风干混匀,用碱解扩散法测定。
⑤产量构成因素和实产。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1.1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b产量最高,达10.54t/hm2,实现了目标产量。
处理a、处理c产量差异不极显著,其他各处理产量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
各处理产量顺序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d>处理e>处理f>处理g>ck。
2.1.2不同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同样的施肥时期和施肥比例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成穗率呈下降趋势;每穗粒数有下降的趋势;施氮量少的千粒重较高,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施氮量增加,茎鞘贮藏物质运转率下降,从而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
2.2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吸氮特性的影响2.2.1不同施氮量对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吸氮量比例的影响。
由表2可知,施氮区处理(处理f、处理g除外),移栽至n-n期、n-n至拔节期吸氮量占总吸氮量比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不同施氮量处理各生长阶段中拔节至抽穗期植株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最大,只施穗肥处理拔节至抽穗期植株吸氮量占总吸氮比例最高,达50.48%。
实现目标产量的处理b拔节至抽穗这一阶段的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为40.35%,不是最高,但该处理各生育阶段吸肥较为均衡,在抽穗至成熟阶段仍吸收了46.65kg/hm2纯氮,故实现了目标产量。
这和高产群体质量,研究高产栽培拔节至成熟期植株吸氮量占总吸氮量比例60%左右,非常吻合。
由表2表明,移栽至n-n期,一生只施基蘖肥处理的吸氮量比例最高为17.56%,比只施穗肥的10.04%高7.52个百分点。
拔节至抽穗期,一生只施穗肥处理吸氮量比例最高为50.48%,比只施基蘖肥的39.42%高11.06个百分点。
2.2.2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的总吸氮量的影响。
用ck(不施氮肥)的总吸氮量表示该田田块土壤供氮量,就本试验而言,土壤基础地力产量为6.73t/hm2,土壤供氮量为111.15kg/hm2,这比试验的估算值高15.15kg/hm2。
施氮区总吸氮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上升,成熟期阶段吸氮量受穗肥与基蘖肥互效应影响外,其他各生育阶段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处理f、处理g除外)。
施氮量最高的处理e(施404.55 kg/hm2)吸231.0kg/hm2,产量9.91t/hm2,说明吸氮量并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实现目标产量的处理b吸氮总量为222.30kg/hm2。
2.3不同施氮量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状况2.3.1不同施氮处理的100kg稻谷需氮量。
由表3可知,ck(不施氮肥)的100kg稻谷需氮量为1.65kg,与估算总施氮量时的1.60kg 较为接近,说明在一定基础地力产量水平范围内,同一品种在相同土壤类型下,基础地力100kg稻谷需氮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
施氮区的100kg稻谷需氮量随着施氮总量的增加而上升(处理f、处理g除外),最高的处理e为2.33kg,产量仅为9.91t/hm2,说明100kg稻谷需氮量达到这一数值时不太经济。
实现目标产量的处理b 100kg稻谷需氮量为2.11kg,接近2.10kg,表明扬辐粳8号在目标产量10.50t/hm2的需氮量220.50kg/hm2(100kg稻谷需氮量为2.10kg)这一临界参数值来估算该品种的总施氮量是完全合理和可行的。
2.3.2不同施氮量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
由表3可知,氮肥当季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处理f、处理g除外)。
实现目标产量的处理b氮肥当季利用率超过40%,达42.00%。
这与2007年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表明用40%的氮肥当季利用率作为夺取目标产量10.50t/hm2以上的临界指标确实是合理可行的。
处理f(只施基蘖肥)表明该田的基肥阶段利用率为37.60%,低于处理g(只施穗肥)穗肥阶段利用率45.30%,说明适当减少前期肥料投入量有利于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
2.4施氮总量的验证本试验再次证明了施氮总量的估算值与土壤供氮量是密切相关的,以2007年所得的3个基本参数为指导,确定了试验中的标准处理区(处理c)总施氮量为311.25 kg/hm2。
由于本试验中所得的实际土壤供氮量为111.15 kg/hm2,比估算值高15.15kg/hm2,实际所需的施氮总量就低于估算值311.25kg/hm2。
处理a施氮217.80kg/hm2,因肥料不够,其产量未能达到目标产量水平,为10.22t/hm2。
处理b施氮264.60 kg/hm2,因肥料充足,所以实现了目标产量,为10.54t/hm2。
若以试验中所得的土壤供氮量111.15kg/hm2来计算,其他参数值不变(目标产量10.50t/hm2,需氮量220.50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达到目标产量水平的总施氮量应为273.30kg/hm2,与处理b的施氮总量264.60kg/hm2这一标淮值接近。
说明在该点土壤供氮量为111.15kg/hm2基础上,施氮量降到264.60kg/hm2,即能实现目标产量,这与实际生产也是相符的。
3结论与讨论(1)水稻基础地力产量2年相差约750kg/hm2,土壤供氮量相差15.0kg/hm2左右,基础地力产量100kg稻谷需氮量变化在1.60~1.65kg,说明该品种在一定基础地力产量范围内,100kg 稻谷需氮量变化不大。
(2)目标产量达10.50t/hm2以上的处理(处理b)100kg稻谷需氮量为2.11kg,因此该品种用10.50t/hm2目标产量需氮量220.50kg/hm2这一参数估算总施氮量也是完全可行且准确的。
(3)目标产量10.50t/hm2以上的处理(处理b)氮肥当季利用率略高于40%,为42.00%,说明用40%的氮肥当季利用率作为夺取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临界指标是有依据和可靠的。
(4)用斯坦福方程的理论公式计算目标产量的总施氮量来进行水稻精确施肥是完全可行的,但首先是要准确确定当地的土壤供氮量。
4参考文献[1] 凌启鸿,张洪程.稻作新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 凌励.水稻高产高效量化施肥技术初步探讨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 熊忠伟,江云.测土配方施肥对攀西河谷区水稻肥效影响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08(11):55-56.[4] 钱卫飞,顾志权,钱卫东,等.绿肥茬底施商品有机肥条件下水稻氮肥用量与运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93-195.[5] 阮新民,施伏芝,倪金龙,等.氮高效水稻品种协优9019在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分析[j].中国稻米,2008(6):39-42.[6] 李慧,王恩举,杨国福.水稻氮肥高效施用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