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
2、正常心电图
(五)钟向转位
定义: 判断:通过胸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 位置来判断。正常:V3 或V4正向与负向 波之比约为1。 意义:1、 出现在V5 或V6--顺钟向转 位,见于右心室肥大;出现在V1 或V2- -逆钟向转位,见于左心室肥大。 2、正常人也出现。
(五)钟向转位
二、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一)P 波 1.形态:圆钝平滑,可有小切迹,但双峰间距 <0.04s; 2.方向:Ⅰ、Ⅱ、aVF、V4 ~V6 ↑,aVR↓; 其余可倒置、双向/低平。 3.时间:<0.12s; 4. 电压: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QRS波群振幅
参考标准: RI < 1.5 mV RII < 2.5 mV RIII < 1.5 mV RII+ RIII < 4.0 mV
5、临床意义:
QRS波群时间延长、电压增高见于心室肥大或室内传 导滞。 Q波过深过宽见于心肌梗死。
低电压 三个标准导联或三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中,每个导联 的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小于0.5 mV,或胸导联中 每个导联的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小于0.8 mV,。 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或积气、高度水肿 等,偶尔可见于正常人。
心电轴角度表
3、平均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3、平均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轻、中度左偏:见于横位心(肥胖体型, 妊娠晚期,大量腹水等)及左室肥大。 重度左偏:见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下壁 心肌梗死。 轻度右偏:见于垂位心(儿童、瘦长体型 者),右室肥大,侧壁心肌梗死。 显著、极度右偏:见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和重度右室肥大。
(三)QRS波群 1、 形态与主波方向: Ⅰ、Ⅱ、aVF、V4~V6 ---- 主波向上的导 联,呈qR、qRs、Rs、R型; aVR ---- 主波向下的导联,呈rS、Qr型; V1~V2 ---- 主波向下的导联,呈rS;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
心率的检测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RR间期的测量
估算心率:根据P-P或R-R间期的大格数 s)来估算心率
心率的计算
QRS波群2
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mV(男) Q波 < ¼ R
QRS波群3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s(在V1、V2) ≤0.05s(在V5、V6)
横线每小格s 纵线每小格mv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RR间期 P波时限 PR(PQ)间期 QRS时限 QT(QTc)间期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横坐标,1小格=1秒 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各段及间期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2
心室内除极顺序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激动起源于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四)心脏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P-R间期: 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0.20秒。
QRS波群 为心室除极波。 时间:0.06-0.10秒; 波形:(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I、II、III导联的QRS波群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 波群主波向下; (2)正常人胸导R波自V1 - V6 导联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
*T波异常*
*ST段下移*
急性心肌梗死
可逆 不可逆
缺血型改变
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
ST段抬高
坏死型改变
坏死型Q波
(Q波:增宽>0.04s,加深>1/4R)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早期
急性期
近期
陈旧期
T波改变 ST段
病理Q波
对称高尖 斜型抬高
—
倒置
倒置,变浅
恢复,多直立
斜型抬高
恢复基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恢复基线
+
Ⅰ、aVL、V5、V6 Ⅱ、Ⅲ、aVF V7~V8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 冠心病缓解期的治疗可以用下列药物治疗: ① 硝酸酯类和中药合剂等扩张冠脉; ②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缓解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 ③ 应用ACEI类减低心脏后负荷; ④ 应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⑤ 应用降心率药物,如倍他乐克,减少心肌氧耗等。
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 心血淤阻宜活血化淤-----血府逐淤汤 ❖ 心肾阳虚宜温阳利水-----真武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 气阴两虚宜强心生脉-----炙甘草汤合左归饮加减 ❖ 寒凝心脉宜温通开窍-----当归四逆汤加减 ❖ 气滞郁结宜舒肝理气-----逍遥散加减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二、各波段振幅及时间的正常值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 形态:圆凸形或圆拱形 方向:I、II 、aVF、V3-V6直立 aVR倒置 III 、aVL、 V1-V2不定 时间:≤ 0.11S 电压: 肢导<0.25 mv; 胸导<0.20 mv 意义:时间与电压超过上述数值,表示心房增大或房 内传导阻滞; P aVR直立, PII 、 III 、aVF倒置表示 激动起源于左房或房室交界区
第二章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纸的组成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 1小格=1mm 横坐标---时间, 25mm/s 1小格=0.04秒 纵坐标---电压, 1mv=10mm 1小格= 0.1mV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通常采用25mm/s
纸速记录
Q-T间期
代表:心室肌除极与复极的 整个过程。 时间:0.36~0.44s 临床意义: 延长:心肌炎、心肌缺 血、电解质紊乱 缩短:洋地黄作用、 血钙过高
U波
U波:
代表:U波产生的机制目前不明,可能是心 肌细胞除极的激后电位。 位置:T波后0.02~0.04处。 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在胸导联较易见 到,尤其V3导联较为明显。 意义: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横坐标,时间,1小格=1mm=0.04秒 纵坐标,电压,1小格=1mm= 0.1mV
(二)心率的计算
1、记算法:
心率=
60 P-P或R-R间隔的时间(秒) 1500 P-P或R-R间隔的方格数(个)
=
2、查表法
3-心电图测量与正常值
2、时间:<0.12s。双峰时,峰间距<0.04s。
3、电压:肢导联<0.25 mv、胸导联<0.20mv
*P波(P wave)
P波方向和形态:高尖、双向、低平、双峰、倒置。
4、 PtfV1
V1导联P波呈双向波时,应测量
——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 terminal force)。 PtfV1 =负向波的宽度(S)×负向波的振幅(mm)。
*T波(T wave)
1、T波: 心室复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时间、 电压变化。 2、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与R波同向。 3、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 对称;顶光滑无切迹。 4、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 联R波的1/10 (V3最高可达1.5mv)。
5. T波的临床意义:
2、QTc * : 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 计算公式:Q-Tc = 实测Q-T间期 /√R-R。 正常高值:0.44s。 3、临床意义: ⑴Q-T间期延长: 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药物影响(乙胺 碘肤酮、奎尼丁)、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低血钙)。 ⑵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 高血钾。
Q-T间期(Q-T interval)
1、*正常值: 成人0.32-0.44s。
心率快Q-T间期短;心率慢Q-T间期长。 不同心率的QT限度(最高值) 心率 45 50 55 60 65 70 QT 0.50 0.48 0.45 0.44 0.42 0.40 心率 75 80 85 90 95 100 QT 0.39 0.37 0.36 0.35 0.35 0.34 心率 107 115 125 130 150 180 QT 0.32 0.31 0.30 0.29 0.27 0.26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
根据心电图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
04
心电图异常的识别与诊断
心电图异常的类型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导致的心 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等。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肌细胞异常兴奋导致的心 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颤
等。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肌细胞异常兴奋导致的心 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
结束测量
测量完成后,关闭心电图机, 取下导联线和电极。
心电图的解读
心电图波形分析
分析心电图波形,识别异 常心电信号。
心率计算
通过心电图波形计算心率, 评估心脏的跳动频率。
诊断与评估
根据心电图分析结果,对 心脏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和 评估。
02
心电信号的形成与传导
心电信号的形成
心肌细胞电兴奋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 兴奋,这是心电信号产生的根源。
电位差与电流
心肌细胞电兴奋导致细胞膜两侧产 生电位差,从而形成电流。
综合电位
多个心肌细胞的电兴奋综合形成心 电综合电位,并沿着心肌传播。
心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传导系统
心电信号通过心脏的传导系统进行传 播,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纤 维等。
电兴奋传播
心脏起搏与节律
窦房结作为心脏的起搏点,控制心脏 的节律和跳动次数。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P波
QRS波群
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是圆钝的 。
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极过程,正常形态是两头高 、中间低的波形。
代表心室肌细胞从开始兴奋到完全恢复静 息状态的时间,正常值范围是0.32-0.44秒 。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心电图 PPT
) MIN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
RI+ SIII < 2.5mv RII+ RIII < 4.0mv
电压增高:心室肥大
❖ 时间延长:心室肥大、 心室内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室性心搏、室内差异性传 导等。
4、间期的测量: ❖ P-R(or P-Q)间期的测量:
选择有明显P or Q波的导联进行(Ⅱ): 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的起点。 ❖ Q-T间期〈V3〉: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 程所需时间。
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 自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终点。 ❖ 若心律不规则, 应取3~4个间期的平均值。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 波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电压:
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电压降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 身水肿、心肌炎、 心肌病、心肌梗 死、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 胸等 及肥胖人。
Rv5<2.5mv,RI<1.5mV, RavF<2.0mV,RavL<1.2mV
HR(次/每分钟)=60(s)/R-R (or P-P)间距平均值 (s)
可查表。
不规则节律时测HR: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 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 乘以10。计头不计尾。
目测:
15~25格为正常。
(三)各波段的测量
1、电压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
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 底端测量。若为双向P波,应以上 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为其电压数 值。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一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记录分析技术第一章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应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心电图机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心脏电流放大并记录,其种类较多,有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临床多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其优点是可以同步采样、分析、测量、储存及传递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某些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均具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心悸、胸痛、心力衰竭、晕厥、昏迷、休克及某些部位的疼痛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第一节心电图检测及分析方法一、心电图导联体系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称为导联,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始创而目前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前导联(V1~V6).常规心电图有诊断盲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某些附加导联.(一)常规12导联1.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电极所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由Einthoven最早创用,又称标准导联.①Ⅰ导联:左上肢电极(黄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红色)连接负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Ⅱ导联:左下肢电极(绿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Ⅲ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反映肢体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将左、右上肢和左下肢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将这3根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又称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放在肢体上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称为单极肢体导联.Goldberger进一步改进成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联系截断,使原来较小的心电图波幅增大50%,即称为单极加压肢体导联.①aVR导联: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右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aVL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aVF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3. 单极胸导联反映胸壁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导线各串联一个5000Ω电阻,并将三者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胸壁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①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④V4导联: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⑤V5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成年妇女,V4、V5导联电极应放在胸壁乳房的下方.当V1~V6探查电极下的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在某一导联中,正极与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6个肢体导联轴均在额面上,构成额面六轴系统;6个胸前导联轴近似在一个水平面上,构成横面六轴系统.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反映额面和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临床应用中注意,如果只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胸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前壁心肌梗死;相反,只描记胸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额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肢体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下壁心肌梗死.(二)特殊的导联1. 左背部导联包括V7~V9导联.①V7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②V8导联:电极置于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③V9导联:电极置于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后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及心脏向左后移位时可选用左背部导联.2. 右胸导联包括V3R~V6R导联.①V3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导联的对应部位;②V4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4导联的对应部位;③V5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5导联的对应部位;④V6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6导联的对应部位.右胸导联对右心室肥大、右位心及右室心肌梗死有较大诊断价值.3. 高一或两肋及低一或两肋胸导联多用于高侧壁心肌梗死、肺气肿或身材高大的患者.①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上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②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下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4. V E导联为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剑突下.用于肺气肿与前间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鉴别.5. S5导联为双极胸导联,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5肋间,负极置于胸骨柄处.在常规导联P波显示不清时采用.6. MCL导联为双极胸导联,负极置于左锁骨外1/3的下方,地线电极置于右锁骨外1/3的下方,正极置于V1位置为MCL1导联,正极若置于V6位置为MCL6导联.MCL导联对于诊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右室性期前收缩有价值,常用于心电监护.7. 头胸导联(HC导联)参比点负极(可选右上肢电极)与地线电极置于右前额,两者相距2~5mm,正极(可选左上肢电极)置于胸背腰腹不同部位,一般选择常规胸导联各点,测试点数目根据诊断需求而定.头胸导联形式上是双极导联,本质上其单极性优于Wilson导联.头胸导联具有全方位病变定位能力,对常规导联不易显示的病变有明显的优越性,对P波的显示清晰.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心电图描记在方格纸上.方格纸由大、小方格组成,小方格的边长为1mm,5个小方格构成1个大方格.当走纸速度为标准的25mm/s时,横向1个小格为0.04s,1个大格为0.2s.当定标电压为标准的1mV使曲线上移10mm时,纵向1个小格为0.1mV,1个大格为0.5mV.在特殊需要时,走纸速度可调快至50mm/s(0.02s/小格),定标电压调至1mV=20mm(0.05mV/小格)或1mV=5mm(0.2mV/小格).(一)心率的测量1. 计算法心律规则时,测量P-P或R-R间距(s)算出心房率或心室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60/P-P或R-R间距(s).心律不规则时,采用5~6个心动周期的平均P-P 或R-R间距计算.测量出P-P或R-R间距后,也可以直接从自R-R间距推算心率表中查得每分钟的心率(表1-1).2. 快速推算法心电图机标准的走纸速度为25mm/s,即5个大格/s,也即300大格/min,目测P-P或R-R间距的大格数算出心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300/P-P或R-R 间距(大格).如P-P间距为1个大格则心房率为300次/min(300/1),如为2个大格则150次/min(300/2),如为3、4、5、6个大格则分别为100(300/3)、75(300/4)、60(300/5)、50(300/6)次/min.在心律绝对不规则时,可数30个大格(6s)内有多少个P-P或R-R,再乘以10,即得每分钟的心房率或心室率.(二)各波段时间和振幅的测量1. 时间的测量各波时间的测量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侧至终点的内缘.①单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群测量;P-R间期应选择P 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Q-T间期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测量.②同步12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从最早的起点测量至最晚的终点;P-R间期应从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Q-T间期应从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T波终点.2. 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应选择P波振幅最大的导联,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测量,统一采用QRS波群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水平.如果QRS波群起始部为一斜段,则以相邻的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参考水平.正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的顶端;负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至波的底端.ST段移位时振幅测量目前无统一标准,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ST段呈水平型移位时,从参考水平线上缘(或下缘)垂直测量至ST段的上缘(或下缘);ST段呈上斜型或下斜型移位时,可以在J点后40、60或80ms处测量,分别以ST40、ST60、ST80表示之.(三)平均心电轴的测量平均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即平均QRS向量),通常以其额面的投影与Ⅰ导联轴正侧段之间的角度表示.平均QRS 电轴反映了心室在整个除极过程中平均电动势的方向与强度.1. 振幅法分别测量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并分别计算出Ⅰ和Ⅲ导联QRS 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这两个数值分别在Ⅰ和Ⅲ导联轴上画出垂直线,两条垂线的交叉点与电偶中心0点的连线即为心电轴,该轴与Ⅰ导联轴正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另外,也可将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代数和的值,通过查表法直接得出心电轴的度数(表1-2).2. 目测法根据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电轴有无偏移.①心电轴正常:Ⅰ和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均正向.若Ⅰ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F导联轴为+90º;若aVF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Ⅰ导联轴为0º.②心电轴左偏:Ⅰ导联QRS波群主波正向,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负向.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L导联轴为-30º;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在-30º以内,反之心电轴在-30º以外.③心电轴右偏:Ⅰ导联QRS 波群主波负向,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正向.若aVR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Ⅲ导联轴为+120º;若aVR导联R/S>1,心电轴>+120º,反之心电轴<+120º;若RⅢ>RⅡ,心电轴>+100º.④心电轴极右偏:Ⅰ、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均负向.正常心电轴范围为0º~+90º(Ⅰ象限),多数在+30º~+90º;+90º~+180º(Ⅱ象限)为心电轴右偏,其中+90º~+120º为轻、中度右偏,+120º~+180º为重度右偏;0º~-90º(Ⅳ象限)为心电轴左偏,其中0º~-30º为为轻、中度左偏,-30º~-90º为重度左偏;-90º~-180º(Ⅲ象限)为心电轴极右偏,又称无人区电轴.心电轴的偏移受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两侧心室的质量、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功能以及激动在心室内传导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横位心、横隔高位、左心室肥大、左束支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垂位心、心脏右移、右心室肥大、右束支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及部分左室起源的室性搏动等可使心电轴极右偏.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肢体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等于1时,表示心电轴垂直于额面,不能确定度数,情况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人.(四)钟向转位假设心脏可沿着由心尖部至心底部的假想长轴转位,则在横面六轴系统中,正常V3或V4导联图形(R/S=1)出现在V5、V6导联上,称为顺钟向转位(clockwise rotation),出现在V1、V2导联上,称为逆钟向转位(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钟向转位图形在正常人中常见,提示与心电位的变化有关,而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的结果.在临床上,顺钟向转位在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表1-1-2 自Ⅰ、Ⅲ导联查心电轴表(单位:度)说明:如Ⅰ、Ⅲ导联电压超过表内数字则均折半后查表三、心电图分析方法(一)分析步骤1. 记录合格的心电图至少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右胸或左背部导联,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符合要求,基线平稳,排除各种人工伪差.有条件最好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及选用合适的导联加长记录,以利于心律失常的分析.2. 确定心脏的主导节律选择P波清楚的导联测量P-P间距是否规则,P波形态是否符合窦性P波特点;如无P波,应观察有无异位P波(P')、逆行P波(P-)、心房扑动波(F)或心房颤动波(f),观察QRS波群形态、R-R间距是否规则以及QRS波群与心房激动波之间有无关系等,以确定异位的心脏节律是房性、房室交界性或室性.3. 按顺序测量各波、段和间期值按顺序正确测量P波、P-R间期、QRS波群、T波、Q-T间期的时间和振幅,不要忽略P-R段和U波的测量.同步记录测量最宽的QRS波群时间,可避免将QRS波群组成部分的q或s波误判为逆行P波.肢体导联心电图P波、QRS波群或T 波振幅的代数和符合下述规律:Ⅰ+Ⅲ=Ⅱ,aVR+aVL+aVF=0.此规律有助于理解不同导联波形的变化,如Ⅰ导联正向P波和Ⅲ导联负向P波振幅相似,则Ⅱ导联的P波必定平坦不易发现,不用全观其他导联则易作出房室交界性心律的诊断.4. 对照正常和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应熟悉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的正常范围以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指标,并对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具有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需与以往的心电图作比较,以发现新近出现的异常.5. 密切结合临床作出心电图诊断临床资料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改变的心电图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左心室肥大等;临床资料不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只能提示符合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的心电图改变,如提示慢性肺心病心电图改变、提示左心室肥大;临床资料缺失,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只能作出某种心电图异常的报告,如肺型P波、异常Q波、左室高电压、长Q-T间期等.6.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图形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诊断,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但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路的定位等需结合动态心电图和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二)梯形图的应用心电图梯形图(ladder diagram)是以图解的方法显示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导过程,由Thomas Lewis首创,又称Lewis曲线.简单心律失常心电图很容易诊断,不需制作梯形图,但对复杂心律失常,常需借助梯形图进行分析、诊断.梯形图对复杂心律失常的理解及机制的阐明很有价值,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一种必要手段.梯形图绘制方法以常见的房室梯形图为例简述其制作方法:①在心电图下方画出四条横线形成三行,上行A代表心房,中行A-V代表房室交界区,下行V代表心室;②对准P 波起点在A行画一竖线为心房兴奋,对准QRS波群起点在V行画一竖线为心室兴奋,连接A、V竖线在A-V行画一斜线为房室之间传导,斜度代表房室传导的速度;③必要时,可测量P-P 间距标在A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R-R间距标在V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P-R间期标在A-V 行斜线右侧,所有时间数字均以1/100s为单位.根据需要,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绘制窦房梯形图(窦房结激动未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可在P波起始前0.08s处画直线)、束支梯形图、异-室梯形图、窦-房-室梯形图或异-室-房梯形图(见图1-1-1).常用缩写字母和符号常用缩写字母有S(窦房结)、A(心房)、V(心室)、E(异位兴奋点)、S-A(窦-房交界区)、A-V(房室交界区)、E-V(异-室交界区)、BB(束支)、R(右束支)、L(左束支)、a1-4. 表1-1-4 心电图梯形图解常用符号一、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变异的临床意义(一)P波P波为心电图上第一个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①P波形态:多呈圆钝形,有时可出现轻度切迹;②P波方向:在I、Ⅱ、Ⅲ、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③P波时间:≤0.11s,P波切迹间距<0.04s;④P波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前导联正向波<0.15mV,呈双向波时振幅算术和<0.2mV;⑤Ptfv1值(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在V1导联呈正负双向时,负向P波的振幅(mm)与时间(s)乘积>-0.02mm·s.根据P波方向可判断心律,P波在Ⅱ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为窦性心律,否则为异位心律、镜像右位心或左、右手导联线接错.P波时间延长多提示左心房扩大或房间束传导延缓,P波振幅增高多提示右心房扩大、间歇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或低血钾;P波消失常见于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或高血钾等.Ptfv1绝对值增大提示左心房扩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二)Ta波Ta波代表心房复极的电位变化.Ta波方向与P波相反,因振幅较低常与P-R段、QRS波群或ST段重叠在一起而难以识别.在某些情况下,如肺型P波后或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时P 波显著增大,可使Ta波显露.Ta波增大可使P-R段终末部分、J点及ST段初始部分压低,造成P-R段或ST段下移的假象,此时P-Ta段非水平直线而是呈上斜弧形可资鉴别.(三)P-R段P-R段是自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房除极结束后房室结-希浦系统电活动的过程,也代表心房复极早期(P-Ta段)的电位变化.由于此过程产生的电力过小,心电图只描记出一等电位线.正常P波与P-R段的时间比值为1.0~1.6,比值增大提示左房扩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比值缩小提示房室交界区传导延缓.P-R段抬高>0.05mV,压低>0.08~0.1mV,考虑心房肌梗死,但应除外P波高大时Ta波负值增大引起的P-R段压低.P-R 段偏移也见于急性心包炎早期.(四)P-R间期P-R间期是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P-R间期长短与年龄、心率有关.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P-R间期正常范围为0.12~0.20s.小儿或心动过速时,P-R间期相应缩短;老年人或心动过缓时P-R间期相应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s.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见附表1-3.P-R间期延长多提示房室传导延缓,P-R间期缩短常提示心室预激或房室交界性搏动等.(五)QRS波群QRS波群是心电图上第二个波,常由2~3个波组成,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①QRS 波群时间:0.06~0.10s,少数可达0.11s;②QRS波群形态:在I、Ⅱ导联主波向上,在aVR 导联主波向下;在V1、V2导联呈rS型,R/S<1;在V3、V4导联呈RS型,R/S=1;在V5、V6导联呈Rs型,R/S>1;③QRS波群振幅:R I<1.5mV,RⅡ<2.5mV,RⅢ<1.5mV,R I+SⅢ<2.5mV;R aVR<0.5mV,R aVL<1.2mV,R aVF<2.0mV;R V1<1.0mV,S V5<0.7mV,R V1+S V5<1.2mV,R V5及R V6<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相加)在6个肢体导联不应<0.5mV,在6个胸导联不应<1.0mV,否则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或胸导联低电压;④Q波:除aVR导联外,Q波振幅<同导联1/4/R,时间<0.04s;Ⅲ导联Q波可以>同导联1/4/R,但深吸气后可明显变小;V1及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 型.QRS波群时间延长提示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或室性异位搏动.QRS波群振幅增高可见于小儿、胸壁薄的年轻人、心室预激或心室肥大患者;QRS波群低电压见于肥胖、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浮肿、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心力衰竭等患者.异常Q波多为病理性,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肥大等.(六)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界点称为J点,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J点大多位于等电位线上,常随ST段偏移而发生移位.J点上、下偏移的正常范围≤0.1mV.J点上移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J点下移多见于心动过速.当J点上、下偏移>0.1mV,并持续一定时间,形成尖峰状或圆顶状的波形时,称为J波.J波多为病理性,在低温、高血钙及脑外伤等患者中可见.(七)ST段ST段是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正常ST段多位于等电位线上,可有轻度的偏移.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V4~V6导联<0.1mV,在V1、V2导联<0.3mV,在V3导联<0.5mV;ST段压低在任一导联均<0.05mV.正常ST段时间≤0.15s.ST段延长可见于低血钙、冠状动脉供血不足;ST段缩短见于高血钙、早期复极综合征等.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室壁瘤、早期复极综合征及心脏手术后等;ST段压低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前者可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低血钾或某些药物影响,后者见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预激等.(八)T波T波是心电图上第三个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①形态:呈圆钝状,平滑而宽大,直立时升支缓而降支陡,倒置时降支缓而升支陡;②方向:大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在I、II、V4~V6导联直立,在aVR倒置;V1~V3导联T波可直立、倒置或双向,但如Tv1直立则Tv2和Tv3不应倒置,如Tv3倒置则Tv1和Tv2也应倒置,且倒置的深度V1~V3应逐渐递减;③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直立T波应>同导联1/10R,否则为T波低平;胸导联T波可高达1.2~1.5mV;V1导联T直立时,Tv1多<Tv5、v6.T波高耸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高血钾、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T波低平或倒置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预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等;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见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等;Tv1>Tv5、v6见于左心室负荷增加、早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及心肌病等,也见于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少数正常人.另外,过度通气、坐立位、进食后或吸烟等生理因素也可使T波由直立变为低平或倒置.(九)Q-T间期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 间期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愈快,Q-T间期愈短,反之则愈长.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s.通过心率校正的Q-T间期称为校正的Q-T间期(Q-Tc).Q-Tc是指心率在60次/min时的Q-T间期,其正常上限值为0.44s.临床上Q-T间期正常上限值可采用查表法(见表1-1).Q-T间期延长见于低血钾、低血钙、服用胺碘酮类药物、心肌缺血、脑血管意外、长Q-T 综合征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钾、高血钙、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短Q-T综合征等.(十)U波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处出现的圆钝小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仍无定论.U波方向与T波一致,振幅<0.2mV或<同导联1/2T波.U波在胸导联较肢体导联易见,以V3、V4导联最清楚.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洋地黄和胺碘酮等药物影响、颅脑疾病及心动过缓等;U波倒置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及心室肥大伴心脏收缩期负荷过重等.运动后的U波倒置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一个独立指标,而且常提示左前降支病变.二、心电图常见伪差非心脏电活动所产生的心电图改变,称为心电图伪差(artefacts).某些心电图伪差可掩盖心电图本身的图形,使诊断发生困难,严重的可出现诊断错误.(一)交流电干扰心电图呈规律的50~60次/s 的纤细波纹,能掩盖心电图波形.常见干扰源有:①周围有交流电用电设备;②导联线或地线接触不良或断离;③病人肢体接触铁床;④心电图机性能故障.(二)肌肉震颤心电图呈不规则的10~300次/s 的细小波纹,易误诊为心房颤动波.常见原因有: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②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太紧;③患者病理性抽搐或颤动,如震颤麻痹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三)心电图基线不稳心电图基线上下漂移或突然升降,可影响ST 段的判断.常见原因有:①呼吸不平稳;②肢体动作或身体移动;③导联线牵拉过紧;④电极板或吸球与皮肤接触不良;⑤电极与导联线接头松动.(四)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的伪差 走纸速度过快、过慢或快慢不均,可出现心电图波形失真并可误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常见原因有卡纸、选择走纸速度的按钮错误或心电图机故障.常规情况下,心电图方格纸纵向1个小格为0.1mV ,即外加1mV 电压,描笔上、下摆动10个小格.如外加1mV 电压,描笔上、下摆动不足或超过10个小格,心电图描记的波形振幅比实际的振幅小或大.常见原因有心电图机故障和人为因素.如在特殊情况下将定准电压换成“1/2”或“2”倍电压描记后未及时换回标准“1”电压,使其后描记的心电图均误判为低电压或高电压.(五)导联线连接错误1. 肢体导联线连接错误:常见为左、右手导联线反接,使肢体导联心电图酷似右位心的图形.即Ⅰ导联P-QRS-T 波群均倒置,Ⅱ与Ⅲ导联图形互换,aVR 与aVL 导联图形互换,aVF 导联图形不变.与右位心不同的是胸导联图形无改变.2. 胸前导联线连接错误:可使V 1~V 5导联R 波逐渐增高和S 波逐渐降低的规律消失而出现突然递增或递减.如V 1与V 2导联线接错,V 1与V 2导联的图形互换,则R V1>R V2或S V1<S V2,此时R 波在V 1、V 2导联突然递减,在V 2、V 3导联又突然递增,易误为前间壁r 波递增不良.第三节 心电图实例分析心电图特征 P aVR 导联倒置,P 波时间和振幅正常,P-R 间期0.16s.QRS 波群时间0.08s ,I 、Ⅲ(aVF )导联QRS 主波向上,即心电轴不偏;V 1、V 2导联呈rS 型,R/S <1,V 5、V 6导联呈Rs 型,R/S >1,V 3导联R/S =1,即钟向转位不明显.各导联QRS 波群振幅无异常.T Ⅲ浅倒,Tv 1~v 3倒置,倒置深度V 1~V 3逐渐递减.S-T 段无移位,Q-T 间期0.36s.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单个T Ⅲ倒置无意义.心电图特征 6aVF 、V 4~V 6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P 波时间和振幅正常,频率82次/min.P-R 间期0.08s.QRS 波群时间0.07s ,心。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及形态分析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及形态分析方法心电图(ECG)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和形态分析方法是判断心脏健康状况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和常见的形态分析参数,以便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 准备工作:确保患者放松和舒适,注意保持身体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准备好心电图仪器,连接好导联电缆。
2. 定位导联电极:安置导联电极的位置是确保信号质量的关键。
常用的导联电极包括四肢导联和胸导联。
四肢导联电极分别固定在右手腕、左手腕和右脚踝上,胸导联电极则固定在胸廓上。
3. 选取适当的导联方式:常用的导联方式有三导联、五导联和十二导联。
在测量心电图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联方式。
4. 确定采样率和增益:采样率是指每秒采集的心电图数据点数,通常为500 Hz。
增益是指信号放大的倍数,通常为10 mm/mV。
根据需要,可以在心电图仪器上进行合适的设置。
5. 开始记录:启动心电图仪器,点击记录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
记录时间通常为10秒钟。
6. 检查信号质量:在记录过程中,需要检查信号的质量,确保波形清晰、无明显干扰。
7. 结束记录和保存数据:记录时间结束后,点击结束记录按钮,并保存心电图数据。
二、心电图波形的形态分析方法:1. 心率分析: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计算R-R间期。
通过心电图波形上相邻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心率,常用单位是beats per minute (bpm)。
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 bpm。
2. R波振幅分析:R波是心电图中最高的波峰,测量其振幅可以反映心脏肌肉收缩的强度。
通常用峰-to-峰振幅(即R波到最近的QRS波群之间的峰值差)来表示。
3. PR间期分析: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R波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反映了心脏传导系统传导冲动的速度。
正常成人的PR间期范围为120-200毫秒。
心电图学-正常心电图
➢8.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Hr:60~100次/分时,Q—T间期 0.32~0.44s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
越快,Q—T间期越短,心率越慢,Q—T间期 越长。
由于Q—T 受心的影响较大,所以常用校正
的Q—T间期:Q-TC= Q—T/ R—R ,校正的 Q—T间期指R—R间期为一秒,心率60次/分时 的Q—T间期。正常Q-TC的最高值为0.44″,超过 此限即属延长。一般女性的Q-TC间期较男性略 长。
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抬
在V5V、1V、6V与2肢导体联导不联超不过超0.3过m0V.1,mVV3不超过0.5mV,V4 、
意义: ▪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
害;
▪ ST段抬高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梗死、变异性
心绞痛、心包炎、早期复极综合症。
➢7.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正常
b. 时间的测量: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内缘 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c. 室壁激动时间(VAT)=R峰时间(R peak time)
VAT表示心室激动由心内膜经心肌至心外膜
所经历的时间,测量时从V1或V5QRS波的起始
部内缘量至R波顶峰垂直之间的距离。如有R’波 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有切迹,应测量至切迹 第二峰。
2. 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为短,婴儿不超过 0.09″,儿童不超过0.10″。
P波的电压在新生儿期较高可达0.20~0.25 mV,其原因可能与出生后早期肺动脉压较 高,右室相对较大有关,以后P波电压较成 人为低。
3. QRS波群: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 图 V导 增5形联长、R特而V波6增征导逐高。联渐;常V减1小出(低儿现V,Q3深RV波)S5波较导导;成联联随人R多波年深呈电龄,高压增常R随波长见年,,于龄IVI、I、1 III、aVF导联。
心电图第三课心电轴转位测量正常心电图及意义
顺钟向 转位
逆钟向 转位
二、心电图常用正常值
(一)心律:P-P(或R-R)间期相互间差≤0.12秒。 (二)心率: 1.如心律齐:60/ P-P(或R-R)间期 2.如心律不齐:数3秒内的心跳次数×20
数5秒内的心跳次数×12 数10秒内的心跳次数×6 (三)两个正常值: P-R间期:0.12~0.20秒 Q-T间期:0.32~0.44秒 心率越慢则越长,反之则越短。
测试题
7.心房除极时,心电的传导方向为: (____) (____) 如果把以这两个主要瞬间心电向量
为代表的,无数个心房除极时产生的瞬 间心电向量的箭矢尾部连接到一点,则 形成____环。 8.心室除极时,心电的传导方向为:
(____) (____) (____) (____) 同理,可形成______环。
的方向基本一致。
2.检测方法:
3. 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电轴正常(不偏)
0°~90°
电轴轻度左偏
0°~-30°
见于横位心、左室肥大。
电轴显著左偏
-30°~-90°
电轴轻度右偏
90°~110°
见于垂位心,右室肥大等。
电轴(显著)右偏
>110° 导联见到 V3 导联图形。 见于右室肥大等。
测试题
14.各导联反映的心脏电位变化的部位。
Ⅰ、aVL -------(
)
Ⅱ、Ⅲ、aVF -----(
)
aVR、V1、V2、V3R-(
)
V4~6--------(
)
15.P-R(P-Q)间期=( )+( )
16.Q-T间期=( )+( ) +( )
心电图
心肌梗死
(三)心梗的定位诊断
前间壁: 前间壁: V1 V2 V3 下 壁 : II III avF 侧 壁 : I avL V5 V6 前侧壁: 前侧壁:V4 V5 V6 高傊壁: 高傊壁:I avL 前 壁 : V3 V4 V5 后 壁 : V7 V8 V9 广泛前壁: ----V 广泛前壁: V1----V6 or plus I avL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systoles)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systoles)
交界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 junctional contraction 心电图表现
期前出现的QRS- 波,其前无P波,QRS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出现逆行P′波(II、III、aVF导联倒置,aVR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 出现逆行P′波(II、III、aVF导联倒置,aVR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 前( P′-R间期<0.12s)或QRS波群之后(R- P′间期<0.20s),或者与 P′- 间期<0.12s)或QRS波群之后(R P′间期<0.20s),或者与 QRS相重叠 QRS相重叠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complete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complete compensatory pause)
(二)左心房肥大
(四)心室肥大-左室肥大 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 1.QRS波群电压增高:
胸导:V 胸导:V5.V6--R>2.5mV;V5R + --R>2.5mV; >3.5mV, V1S>4.0mV或 S>4.0mV或
肢导:R >1.5mV; 肢导:RⅠ>1.5mV; RavL>1.2mV;RavF>2.0mV; >1.2mV; >2.0mV; RⅠ+SⅢ>2.5mV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波形是否一致
一致波形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保持一致性,即同 一导联内的波形形态和幅度应基本相同 。
VS
波形不一致
如果同一导联内的波形不一致,可能表明 心脏存在异常情况,如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等。
05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
波形异常
波形异常
指心电图上各波形的形态、幅度及时间出现异常改变。例如,P波异常可能提示心房肥大 或心房内传导阻滞;T波异常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QT间期延长可能提示心脏复 极延迟。
房室传导阻滞
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可能导致窦房传导阻滞, 使心脏电信号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的传导受 阻,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的时序关 系异常。
房室结纤维化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使心 脏电信号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受阻,心 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的时序关系异常。
电压异常
QRS波群电压增高
QRS波群电压增高可能提示心室肥厚,这是 由于心室肌肉肥厚导致电信号传导受阻,使 QRS波群的幅度增大。
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机将电极板记录的电位差转化 为可视波形,形成心电图。
放置在体表的电极板记录到电位差, 形成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的导联
01
02
03
肢体导联
包括左上肢、左下肢和右 上肢三个电极,用于检测 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六个电极,用 于检测心脏不同部位的电 活动。
导联的作用
通过不同导联的组合,可 以全面了解心脏的电活动 情况,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心电图的解读
波形是否正常
正常波形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呈现规律、平滑 的形态,无异常波动或异常尖峰。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QRS波群
低电压:
六个肢导QRS波群振幅 绝对值相加 <0.5mv; 胸导QRS波群振幅<0.8mv,
QRS波群:Q波
除aVR外,正常Q波应小于同导联的R波 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 段
QRS波终点与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问题
额面心电向量的主要方向
排球从内向外除极除极心电向量会相互抵消 留下碗口后,心电向量会背离碗口
问题一:心室的碗口在哪里 问题二:心室的除极向量指向哪里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1.时间
0.06~0.10s,偶尔达0.11s 增宽为心室起源异常或室内传导阻滞 过窄要注意排除机器故障纸速过慢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可以直立、可以倒置、也可双相P
波应<0.12s,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在 胸导联<0.2mv,
PR间期
再看心脏传导系统
关于房室传导的几个问题
房室传导时心脏有无电活动
电活动时是否会出现心电波形
电活动的时间包括哪几部分 哪一部分所 占的时间最长
P-R间期
12导同步各波段的测量
P波时间:最早P波起点—最晚P波终点 QRS波时间:最早QRS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P-R间期:最早P波起点—最早QRS波起点 Q-T间期:最早QRS波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QRS平均心电 轴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通常指投影 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一般与最大向量相一致
P波、QRS波、Q波、T波、U波、P-R间期、ST段、QT 间期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 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联同步心电图中最 早的QRS波群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
15
Ⅰ
P波 P-R Q-T
Ⅱ
P波
P-R
Q-T
Ⅲ
P-R Q-T
16
四、心电轴的测定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称为QRS平均心电轴,简称心电
75 80 64 94 53 113 42 143 31 193 20 300
74 81 63 95 52 115 41 146 30 200 19 316
73 82 62 97 51 117.5 40 150 29 207 18 333
72 83 61 98.8 50 120 39 154 28 214 17 353
71 84.5 60 100 49 125 38 158 27 222 16 375
70 86 59 101.5 48 127.5 37 162 26 230 15 400
69 87 58 103 47 130 36 166.5 25 240 14 428
68 88 57 105 46 130 35 171.5 24 250 13 461
轴(cardiac electric axis) (一)测定方法: 目测法:一般根据 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可估计心电轴的
大致方向。 振幅法:分别测出Ⅰ、Ⅲ导联QRS波群振幅代数和( R 为正,Q与S为负 ) 查表法:分别测出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电压差值(R波电压减Q波及S
波),查心电轴表(P636)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 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
1
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心电图多是直接描记在 印有许多纵线和横线交织而成的小方格纸上, 小方格的各边细线间隔均为1mm,纸上的横 向距离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和间期所占 的时间;纸上的纵向距离代表电压,用以计 算各波振幅的高度或深度。
2
因为心电图纸移动的速度一般为每秒25mm, 所以横向每1mm(一小格)代表0.04s (1s/25mm=0.04s/mm);粗线间隔内有5 小格,故每两条粗线之间代表0.2s。当输入 定准电压为1mV使曲线纵向移位10mm时1 小格为1mm,代表0.1mV (1mV/10mm=0.1mV/mm)。
A点相连,OA即为所求的心电轴。如图所示 QRs Ⅰ为+10;QRSⅢ为-8,作两垂线相交 于a ,用量角器测量Oa 与Ⅰ导联轴正侧段的 夹角为―19°,表示心电轴为―19°。 20
(二)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一般在0°~+90°之间,自+30°~ +90° 为电轴不偏
+30°~ -30°属电轴轻、中度左偏,常见于正常的横位 心脏、肥胖、腹水、妊娠和轻度左室肥大。-30 ° ~-90 °属电轴显著左偏,多为病态,见于左室肥大、左前分支 阻滞,也可见于右室起源的室速。
其心率为: 60/0.85=70次/分
7
为了节省时间,亦可在求得R-R间距平均值后直接按下表查出心率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77.5 77.5 67 89.5 56 107 45 133 34 176 23 261
77 78 66 91 55 109 44 136 33 182 22 273
76 79 65 92.5 54 111 43 139 32 187 21 286
线的上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点,加上自等线下
缘垂直地量到波的最低处振幅算术和。
10
测量各波的时间应选 择波形比较清晰的导 联。从波形的起始部 内缘测量至波形的终 末部分的内缘
11
12
13
ST段上抬
基线为T-P段
ST段下移
14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各 波期间的测量有如下新规定:
测定P波(QRS波群)时间,应从12导联同步 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QRS波群)起点至最晚 的P波(QRS波群)终点
测量P-P或R-R间距: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距,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平均值即为每 分种的心率。
6
心率=
60
P-P(或R-R)间距平均值(s)
例如:在某一组心电图上测出5个是0.86s、 0.82s、0.81s、0.90s、0.86s.
则其平均值为:
(0.86s+0.82s+0.81s+0.90s+0.86s)/5=0.85s
3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4
P波:0.04s×3=0.12s QRS波群:0.04s×1.5=0.60s T波:0.04s×5=0.20s P-R间期:0.04s×4=0.16s Q-T间期:0.04s×9=0.36s R波电压:0.1mV×10=1.0mV
5
二、心率的计算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6秒距离内(15cm)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 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17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心电轴偏移 Ⅰ Ⅱ Ⅲ 心电轴值范围
正常
+++
0 ~ +90°
轻度左偏
+ +—
0 ~ -30°
明显左偏
+ ——
-30°~ -90°
电轴右偏
— ± + +90°~ +180°
电轴偏移 不定
— — — +180°~ +270°
18
19
先测出Ⅰ导联QRS波群的振幅,R 为正,Q与S 为负,算出QRs 振幅的代数和,再以同样的方 法算出Ⅲ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Ⅰ导 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Ⅰ导联轴上,作一垂线; 将Ⅲ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Ⅲ导联轴上,也作 一垂线;两垂线相交于A点,将电偶中心0点与
8
三、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测量
1、各波振幅(电压) 2、各波时间 3、室壁激动时间(VAT) 4、间期 5、S-T段移位
9
R
波 电
如测量一个向上波形的高度,应从等电线的上 压
缘垂直地量到波的顶端,测量一个向下波形的
深度时,应从等电线(基线)的下缘垂直地量 Q波电压
S波电压
到波的最低处。测量一个双向的P波,应将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