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词——缄默知识

合集下载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缄默知识”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或特定环境中,个体在心理上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保持沉默或隐瞒相关信息或知识的现象。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缄默知识往往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引起高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缄默知识”现象。

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保持缄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情感。

这种“缄默知识”可能源于学生对于政治敏感话题的恐惧、对于表达意见后可能受到的处罚或不利影响的担忧,也可能源于学生对于某些政治观点或知识的不认同或反感。

无论是哪种原因,这种“缄默知识”都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挑战。

缄默知识可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学生普遍存在着较多的“缄默知识”,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学生因为缄默而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导致在政治观念与态度的引导上存在偏差,甚至可能对学生形成消极情绪和心理负担,阻碍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缄默知识也可能会阻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如果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较多的“缄默知识”,那么就会影响到高校各项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学生自治管理与参与决策方面,因为缄默知识的存在,学校很难获得学生真实的想法与意见,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学生自治建设。

在传承与发展革命传统方面,因为缄默知识的存在,学校也很难引导和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到红色革命传统的学习与传承中来。

针对“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应对。

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情感,避免压制学生的言论自由,从而减少学生因为害怕表达而出现“缄默知识”的现象。

学校应当以积极的口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来消除“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
用一个连续体来描述知识,完全 内隐的(主观的、经验的)和完全 外显的(客观的、理性的)知识分 别处于连续体的两极,而大多数 的知识存在于这两极之间—— Lenoard
3
特征
共同特征 一 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
行逻辑的说明。
二 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 三 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
共同特征 四 具有程序性 五 具有实用性
缄默知识
行动定向的知识,在 没有他人直接帮助 的情况下获得,它帮 助个体达到他们个 人所认为是具有价
值的目标——
Sternberg
缄默知识
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或沟通, 而且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 Nonaka & Konno
学者们对两种知识类型的 划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实 际上任何知识都含有内隐 的维度。
由于缄默知识的上述 特征,它经常不为人 们所注意。
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 类型
支配着整个认知活 动
个体获得外显知识的 向导和背景知识
感谢聆听!
缄默知识 波兰尼主讲人 杨爽 教源自二班目1录
2
3
波兰尼 缄默知识
特点
1
波兰尼
波兰尼
迈克尔·波兰尼 (1891-1976) 英籍犹太裔 物理化学家 哲学家
缄默知识是其1958年在 《人的研究》一书中从哲学领
域提出的概念
2
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
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 言传和不清楚的知识——
Polanyi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缄默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也越来越关键,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认识和运用“缄默知识”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来谈谈“缄默知识”的概念。

简单来说,“缄默知识”是指相对于公开和明确传授的知识,存在于学术界、专业领域或其他特定领域内,不被广大社会知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禁忌,但它们通常在非正式场合、非公共场所或私下交流中传播。

这些知识往往是在研究、实践和学习中积累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深度。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缄默知识”。

它可以作为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补充。

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通常只接触到公开传授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局限于理论和概念的层面,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对于实践和应用的需求。

而“缄默知识”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案例分析、行业内部消息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缄默知识”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和实际应用。

而“缄默知识”可以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和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激发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缄默知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跨领域的经验。

而“缄默知识”可以为他们提供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习和应用“缄默知识”,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学科边界,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



一、缄默知识概论 二、缄默知识的特点 三、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 四、缄默知识的类型 五、缄默知识与教学的关系 六、在教学改革中如何面对缄默知识 七、教师成长的关键—由缄默知识向实践知识 的转化
一、缄默知识概论

1、兰尼Mickael.Polanyi(1958):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 内容,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于 1958年最早正式提出来的。他被称为缄默知识之父。他认 为:缄默知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 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 部分,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缄默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 到自己的理智力量。他基于“我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能够告 诉他人的东西要多”这一认识论命题,即人类通过认识活动 所获得知识包括了他们通过言语、文字或者符号的方式表达 出来的知识,但是却不止于这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之外,还 存在着其它类型的知识,这种其它类型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人类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为人 们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

教学过程中对缄默知识的无知及由此导致的缄 默知识的自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 学难点问题的解决,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有 效性。
当显性的课程知识与缄默知识发生冲突时,学 生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缄默 知识,而不是显性的课程知识。

六、在教学改革中如何面对缄默知识



1、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中大量缄默知识的存 在,必须改变自己只是一个显性知识传递者的观念 以及学生只是一个无知的人或不成熟的认识主体的 观念。 2、认识和理解教学生活中缄默知识关键的一步就 是要使它们显性化,从而才能够对它们加以检讨、 修正或应用。 3、要重新审视实践教学的价值。 4、从教学工作的各个实际环节来说,特别是从备 课和教学评价环节来说,都应该考虑到相应的缄默 知识。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探索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缄默知识的概念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缄默知识”的含义。

缄默知识是指那些不能用书本知识来衡量和表达的经验性知识,可以是个人的反思、生活的感悟、对社会问题的独立思考等等。

这种知识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实践和经历获得的,不易被传统的教育方法所传达。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在校园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缄默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被忽视或无法发挥作用。

这种缄默知识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非常宝贵的资源。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实际操作,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缄默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缄默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接受外界的知识和观点,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质疑。

而缄默知识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独立性,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独立性和创造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缄默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通过培养缄默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变化。

要发挥缄默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

学校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包括多样的课程、讲座和学术活动等等。

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教师教育的独特视角

缄默知识:教师教育的独特视角

基 金项 目:毕 节学 院 2 0 0 8年 度科 学研 究项 目 “ 默知识 视野 下 的教师 职前教 育 ” 缄 .项 目编号 :2 0 1 1 0 803 作 者简 介 :周 志红 (9 7 ) 17 一 ,女 ,湖南攸 县人 ,毕 节学 院中文 系讲师 ,教 育学 硕士 。研究 方向 :语文 教学论 。
二 、缄 默 知 识 与 教 师 教 育
“ 教师教 育是对 教 师培养 和培训 的统 称 ,就是 在终 身教 育思 想 指导 下 ,按 照 教师 专业 发展 的不 同
阶段 ,对教 师实施 职前 培养 、 职培 训和 在职研 修 等连续 的 、 入 可发 展 的 、 体化 的教 育过 程 。” 一 般 而 一 圆 言 , 师教育 涉及两个 相 互 区别 的教 学情 境 : 个 是在 大学 校 园里教 育理 论知 识 的教学 , 教 一 口耳相传 是 主

回事 ,但 一直 没 有 引起 注 意 ,或 者是 说 没 有 引起 充 分 的注 意 。就 研究 相 对较 多 的 教 育 学界 来 说 ,
研 究成 果相 对集 中 、较 成体 系的要 数北 京 师范 大 学 的石 中英 教授 ,他发 表 了一 系列关 于缄 默知 识与 教 学改革 的文 章 ,并 在其博 士论 文 的基 础上 出版 了与缄 默 知识相关 的专著 。

1 2- 0
非 常 巨大 和深刻 的 , 以说在 最基 本 的意义 上 不 知不 觉地 塑造 着教 师 的教 育 和教学 行 为。例如 , 可 如果 在 教 育教 学方 面 , 一个 教师 缄 默地认 为 “ 教育 就 是 教学 , 教 学就 是传 递 和 掌握 知识 的过程 ” 那 么他 就 会 而 , 将 自己整个 的工 作重 点放 在 帮助促 进 学生 对 已有 教 材知 识 的掌 握 上 , 放在 对 已有 知识 和 教材 知识 的分 析、 阐释 以及 学 生掌握 这 种知 识状 况 的检验 上 。他 备 课 、 上课 和 辅 导都 是 围绕 着这 个 任务 展开 , 的讲 他 解、 演示 、 问 、 堂 管理 等都 非常 “ 提 课 自然地 ” 到这 种观 念 的支 配 。因此 , 以说 , 有 的教学 , 受 可 所 不论 其 学 年 阶段 和教授 科 目 , 在很 大 程度 上受 着教 师缄 默 教育 知识 的制 约 。 都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缄默知识”是指那些由于特定原因而不能或不愿意被公开传播的知识,往往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敏感领域。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面对这样一种特殊的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缄默知识”的存在。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从业者,我们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信息封锁和思想禁锢,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缄默知识”。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存在缄默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这些知识不重要或不真实,反而可能是因为其敏感性而受到限制,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挖掘。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正当的获取途径和渠道。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于“缄默知识”往往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尊重学生权利的前提下,合理规范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为他们提供符合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资源和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并理解“缄默知识”。

我们要保障学生的自由表达权利和学术研究的自由。

高校学生应该具有言论自由和学术研究的自由,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对于一些包含了“缄默知识”的话题和研究,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平台,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伦理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保障学生真实、全面地了解和研究相关知识,做到客观公正。

我们不能因为“缄默知识”的存在而害怕或回避,而是要勇于面对和解决。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学生接触到一些敏感或不被广泛传播的知识而放弃我们的职责。

相反,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对于“缄默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知识。

对于“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存在,为学生提供获取途径和渠道,保障学生的自由表达权利和学术研究的自由,勇于面对和解决相关问题。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缄默知识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中,人们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不言而教、不言而化的知识,也就是说,一种隐藏在社会生活中的、无法通过普通的交际方式传播的知识。

这种知识通常是由于政治、道德、伦理等原因产生的,例如一些政治上的禁忌、道德上的不当、以及伦理上的隐私等。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缄默知识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关,了解并适当处理缄默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缄默知识在高校学生中存在普遍。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缄默知识。

这些知识可能来源于老师、同学、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其中一些知识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某些缄默知识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学生们往往会因为避免触及禁忌而选择保持沉默,不愿意将这些知识公之于众。

这也就意味着,缄默知识可能会在学生的思想中悄然扎根,对其思想的发展产生潜在影响。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缄默知识的存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大学校园中,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学校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缄默知识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它并不像其他形式的知识那样直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很难通过常规的方式加以监管和引导。

了解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缄默知识,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进一步地,高校学生应该正确处理缄默知识,做到“知行合一”。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接触到的各种缄默知识。

对于可能对自己产生影响的缄默知识,学生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对知识进行辩证分析,摒弃错误的知识观念,做到“知行合一”。

学生们也应该注意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式下,将自己所具备的正面知识和理念传播给他人,起到引导和影响他人的作用。

对于高校而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平台,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着重强调正面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学中缄默知识的认识和运用-教育文档

体育教学中缄默知识的认识和运用-教育文档

体育教学中缄默知识的认识和运用缄默知识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在众多的行业领域中,尤其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这种大量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隐性知识,目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被显现出来。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特殊分支,其执行者――体育教师的缄默知识却很少被人关注。

因此,本文试图以体育教师为研究载体,来探讨体育教师所拥有的缄默知识,以及这种知识在体育教学的运用。

一、缄默知识概述与分类1.缄默知识概念“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同属知识形态。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提出“缄默知识”这一名词之后,它的存在和意义逐渐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他认为“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一类,缄默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

缄默知识的研究始于波兰尼,又称个人知识、隐性知识。

研究者斯顿麦克也认为,缄默知识是“不能轻易用言语表达,仅存在于人们的手上和头脑里,只有通过行动才可以使它们突显”的知识类型。

简言之缄默知识是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行业,但是人们却无法用语言或其他直观方式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

2.缄默知识的分类根据不同分类方法和对不同类型缄默知识的定义,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师的缄默知识归属于以下两个层面:特殊领域的缄默知识和个体独有的缄默知识。

例如优秀的教师对于怎样讲授新课、解答习题、批改作业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处理教学、师生关系等问题时往往显得游刃有余。

如果要对教师的缄默知识进一步细致划分,我们还可把教师的缄默知识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关教育教学内容的缄默知识;二是关于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缄默知识。

前一种缄默知识影响到特殊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其看成是“有关学科的缄默知识”,后一种缄默知识则影响到一般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其看成是“有关教育的缄默知识”。

换言之,影响教师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拥有的知识类型,即教师有关教学内容的缄默知识和关于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缄默知识。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缄默知识”是指一些重要的知识和信息在特定时期或特定背景下被禁止或压制,无法公开传播或讨论的现象。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面对“缄默知识”的存在,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知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对“缄默知识”视而不见。

在学生群体中,对一些敏感话题和禁忌知识的好奇心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这些话题,不能简单地采取禁止、压制或忽视的方式,而应通过宽容、尊重和理性引导来处理。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座谈会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对这些敏感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的机会。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学生了解和接触到的信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他们需要具备辨别和判断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理性分析、独立思考和作出正确判断。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形成辨别谣言、传达真相的能力。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多元化的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是自由表达和探究的基础。

在处理“缄默知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思考的空间。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理性引导和教育。

面对一些禁忌话题和敏感知识,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反应和误解。

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学生全面传递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权威的解读和解释,帮助学生了解真相,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缄默知识”的存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知识。

这包括不忽视、不压制,通过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尊重个体差异、理性引导和教育等方式来处理“缄默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正确思考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缄默知识的名词解释

缄默知识的名词解释

缄默知识的名词解释缄默知识是指那些沉默在人们心中、未被外界知晓的知识。

它们可能是个体独有的经验、感受,也可能是某个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甚至是某种智慧的集合。

缄默知识的特点是没有被书写、记录下来,只存在于个体的心灵深处,通过个体的思考、回忆或者在特定场合的传授才能被传递。

缄默知识是人类文明积淀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听到一些人说“这是我多年来的经验之谈”,或者某位老师说“本书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精髓”。

这些都是在传递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通过实践和体验而形成的,可以是在长时间的工作岗位上积累的,也可以是在生活中吸取的经验,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也有集体的智慧。

缄默知识的特点是它们往往是非正式的、非规范的,不依赖于书本知识,难以准确测量和评估。

它们可能是以故事、传说的形式存在,通过语言、象征等方式传递。

它们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体特异性,因此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失真和改变,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份缄默知识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也是缄默知识在传承过程中容易被模糊化或遗失的原因。

缄默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面对我们日益复杂的社会和多变的环境,我们需要更多的缄默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由于缄默知识的特性,它们往往无法通过书本或者其他形式的传媒得到传递和共享。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更多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将缄默知识转化为形式化的知识,进而为社会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缄默知识的传递和应用也对个体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从书本和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有用的知识往往被深埋在个体的内心深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积极的思考、实践、经验分享等方式来探索和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缄默知识。

通过将缄默知识转化为言语或者行动,将其与他人分享,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缄默知识的概念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读书笔记(11)什么是缄默性知识

读书笔记(11)什么是缄默性知识

读书笔记(11)什么是缄默性知识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书中,我第⼀次了解了什么是缄默性知识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就是“只可意会不可⾔传”的知识。

从历史上看,尽管很早以前⼈们就认识到了在“书本知识”或能够⽤语⾔清晰表达的知识之外,还存在着⼀种“只可意会不可⾔传”的知识但是,在20世纪中叶之前的⼈类认识论史上,⼈们并未就这种知识做出严格的逻辑分析,甚⾄未能将这种知识接纳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1958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 Polanyi, 1891—1976)在《⼈的研究》⼀书中⾸次明确提出“缄默知识”的概念,并在其后来的⼀系列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这种知识的逻辑性质,特别是深刻地论述了缄默知识对于科学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价值,于20世纪70年代后引起了英语国家各种管理⼈员以及⼀些⼼理学家、社会学家的积极关注。

什么是缄默知识?波兰尼指出,“⼈类有两种知识。

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书⾯⽂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种形式。

还有⼀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为的某种知识。

如果我们将前⼀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波兰尼举例说,我们可以认识⼀个⼈的脸,可以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辨认出这张脸,但是通常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如何认出这张脸的。

⼜例如,我们可以认出任何⼀张脸上的表情,但是我们⼀般情况下也说不出我们究竟是根据什么符号来认识的。

如果⾮说不可的话,那也是含糊其词。

不仅在⽇常⽣活中存在这种“⽇⽤⽽不知”的知识,就是在⼈们⼀直以为是⾮常理性化的科学研究中也存在这种知识。

波兰尼指出,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们总是要使⽤许多的概念,总是要做出许多的预设,甚⾄要在科学活动中怀着某种信念。

没有这些概念、预设或信念,科学活动根本就不能进⾏。

但是,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对于这些东西往往也并没有⾮常清晰的了解,⽽且,当他们试图系统陈述它们的时候,它们⼜是显得那样地模糊不清。

语文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合理利用

语文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合理利用

语文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合理利用作者:张青民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2年第01期一、缄默知识及其特征“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是当代认识论或知识理论的一大发现。

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

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又称为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 即为个人所拥有却难于明确言述、传达的知识。

①与显性知识相比较, 缄默知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 非逻辑性。

缄默知识是一种“非语言知识”或“不清晰的知识”,它不能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其二, 非公共性。

它不能通过大众媒体的形式来进行正规的传递, 因为这是连这类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无法表达的。

它的传播更多的是借助于个体受众的情感、理解而获得;其三, 非批判性。

波兰尼认为,显性知识是人们通过明确的“推理”过程获得的,因此也能够通过理性过程而加以反思和批判。

而缄默知识则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的,因此不能通过理性过程加以批判和反思;其四, 情景性。

它的获得是对具体情景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 因此它的作用只有在相似的情景再现时才能发挥。

二、语文教学中的缄默知识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

从内容看,可分为学科相关的缄默知识和教育相关的缄默知识。

(一)学科相关的缄默知识“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

”②而这些知识之中既包括了外显的易于被察觉的知识,也蕴涵着丰富的、不易被人们觉察到以至于最终被忽略了的隐性知识。

例如那些与体验、感悟、熏陶、感染、直觉、灵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知识以及无法用语言言明的、只能通过实践的方式内化于心的“怎么办”的规则性的知识等。

缄默知识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缄默知识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缄默知识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显性知识,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一种深埋在人们潜意识里的知识,是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的,但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的或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

它通常难以用语言、文字、图像加以表述,而是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的一类知识。

这种知识能在我们面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时,施加一种强烈的影响。

然而人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并没有给予足够充分的注意和重视。

但这并 __明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微不足道。

相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虽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缄默知识目前并不为人们所知.但研究者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

即缄默知识对于认识与实践的影响非常复杂。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说:“缄默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

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使用。

”‘在显性知识的获得方面.缄默知识既可以起到一种基础的、辅助的和向导的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与之不一致或相冲突的显性知识的获得。

”②因此,只有对缄默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了解,人类才能获得更多的显性知识;只有借助于缄默知识的力量,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可能。

可以说,缄默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

人类所拥有的任何通过语言和其他表述形式呈现的显性知识实质上都植根于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也都依赖于缄默知识,都必须有缄默知识的支撑。

在许多情境中.缄默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

而显性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达的外形。

这就是说在人的认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实际上是缄默知识。

它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

“它是最丰富的提取显性知识的素材库,只有缄默知识的参与,才能理解外在的显性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创造一个新的知识框架。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时逐渐显现出局限性。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更注重传统的教育手段,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主动性,导致传统方式对于现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逐渐减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缄默知识的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运而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波尔•怀特(Michael Polanyi)提出。

它是指无法以明确的形式传递或表达出来的、用言语无法完全描述的知识。

缄默知识通常存在于个体经验中,是通过实践和体验形成的。

缄默知识不是可以直接传递的,它更多地需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体验来获取。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缄默知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缄默知识能够促进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种单向的灌输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缄默知识的获取则更多依赖于学生自身的观察和体验,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缄默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

而这种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学生们走向社会的必备素养。

缄默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递和死记硬背,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而缄默知识的获取则是通过施加刺激和提供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模仿和实践,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缄默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培养,忽略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从缄默知识的特性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

从缄默知识的特性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

从缄默知识的特性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缄默知识,也称为潜知识或隐性知识,指的是那些难以言说、难以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人们通常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直觉来获取这种知识,而并非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递。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取缄默知识,就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特性,并且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缄默知识的特性难以外化缄默知识是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知识和技能。

它通常是个人的体验、感觉、直觉和理解,这些都不容易被外化。

举个例子,一个母亲照顾孩子时,可以从孩子的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中感知孩子的需求,这种感知是基于母亲的缄默知识而来,但是这种感知并不容易外化。

常常依赖于具体背景缄默知识和具体背景密切相关。

人们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获得的知识,只有在相同或类似的背景下才能够发挥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背景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语文名句时,不仅可以介绍诗句的文化背景,还可以和学生讨论与生活相关的主题。

必须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缄默知识是通过实践和体验获得的。

人们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尝试、反思和调整,才能不断地积累和提升缄默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和体验中,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感知来获取缄默知识。

如何运用缄默知识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创造具体的场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具体的场景来帮助学生获取缄默知识。

例如,在学习《活着》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性的重要性,通过体验和互动来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之外去寻找知识。

例如,在教学《春夜喜雨》时,可以带着学生走进雨中,感受雨水的清凉和滋润,从而进一步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来获取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来获取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实践和体验,对其中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从而积累和提升缄默知识。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上易受外部影响的敏感阶段,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知识形态——“缄默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缄默知识”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缄默知识”。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各种知识信息。

与此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缄默知识”。

所谓“缄默知识”,是指一些被有意或无意地遗忘和忽略的知识,它们可能是某些真相、历史事件或者是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知识。

这些“缄默知识”由于受到了种种限制和封锁,因此并不为大众所知晓,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这些知识。

这种“缄默知识”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挑战,因为它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甚至是误导。

我们需要讨论一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高校学生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说,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信息的碎片化和混乱性,因为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虚假的,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其次是“缄默知识”的传播和影响,由于某些“缄默知识”并不为大众所知晓,因此它们可能会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传播给高校学生,甚至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我们需要探讨一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信息,不被“缄默知识”所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名词: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指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和不清楚的知识。

缄默知识,亦作意会知识,也有人称为默会知识,隐性知识,顾名思义,缄默知识是不能言传的。

缄默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具有情境依附性,缄默知识的获得总是与特殊的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是对某种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

其二,具有“非逻辑性”,它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进行明确的逻辑论证与说明。

其三,具有“非公共性”,不能以显性的常规组织形式加以传递。

它是一种或许连知识主体自身都未必能够清晰表达的知识,自然也就不能在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充分地传递。

马开剑博士认为“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则大致属于显性知识;而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则大致属于缄默知识。

”像“疲惫、倔强、深情、含情脉脉”等词语皆属于缄默知识类。

波兰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

如果说一切知识总体是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显性知识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而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

与缄默知识相对应的学习是感受性学习。

只能意会的知识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无法形成象书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感受中习得,所以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是感受性学习。

与感受性学习相对应的是体验性教学。

缄默知识是通过体验性学习习得的,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主要有情景中体验、互动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等四种。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深谙此类知识教学的真谛,他说,像“幽静、坚强、灰溜溜”等词语,人们可以感受它,意会它,却难以言传;“传”了,往往不如不传。

这叫越传越糊涂。

例如:“高雅”。

词典上解释为“高尚,不粗俗”。

“高尚”比“高雅”还难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