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组织各课题组围绕自己的课题编制问卷调查表。以“购房贷款决策”课题组为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如下问卷:
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计算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方法二:
75.1×3.14159-72.6×3.14159=7.85(m)
77.6×3.14159-75.1×3.14159=7.85(m)
……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π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教学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直尺、计算器。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制定研究计划
二、设计问卷调查表
三、实施调查,整理信息
四、形成建议,组织报告会
五、二次调查,跟踪访问
想一想: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教师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对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1、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案上册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案上册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案上册第一单元人与自我认识我自己教学目标:1.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树立自信心。
2.能大方地与他人交流,大胆展示自己亮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
3.懂得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能关注这一过程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课时回忆童年一、谈话导入。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每一阶段,都记录着你的精彩。
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么?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大胆,还是内向?二、描述自己1.课前向爸爸妈妈问一问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请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形象。
(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课后把平时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奇妙。
三、选择研究主题,并说明选择理由。
1. 认识自己。
2. 童年的友谊。
3. 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4. 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四、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认识我自己一、谈话导入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我”的存在。
那么,在你的眼里有个怎样的自我?如何塑造一个精彩的自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更健康地成长。
二、同伴之间展开讨论,理清研究思路。
1. 明确研究目标。
2. 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3. 从哪几个方面研究自己?(探究过程的展开应由浅入深,要有进度安排。
)三、完善“认识我自己”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研究时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小组成员与分工: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四、完成准备工作。
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我的自画像一、导课。
每天都会照镜子,镜中那个你是什么模样?在内心深处,有个怎样的自己?让我们开始学着了解自己,先来画一张“自画像”吧!二、请生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我?1.自己思考。
2.全班交流。
我的自画像我的姓名:我的生日:我的身高:我的爱好:我的性格:我的本领:……三、学生从以上方面给自己画“自画像”。
四、全班交流。
五、总结。
给自己一个评价:第四课时他人眼中的我一、谈话导课。
六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一、第一章: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意义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内容:(1)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
(3)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3. 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2)讲解:详细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体会。
二、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步骤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2. 教学内容:(1)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法等。
3. 教学活动:(1)讲解:详细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
(3)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讨论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三、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能够有效地实施和监控研究性学习任务。
2. 教学内容:(1)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分配任务、选择方法等。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监控学习进程,提供指导和支持。
3. 教学活动:(1)讲解:详细讲解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研究性学习项目。
(3)分享与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四、第四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反馈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学会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提高自我改进能力。
2. 教学内容:(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过程、态度、成果、合作等方面。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3篇)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把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于课堂内外,围绕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彼此协商、互相交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际工具。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等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
4、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探索真理的习惯,培养独立的人格。
6、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文化素养:可以进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对信息进行关键性评价;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种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日常生活的安排:包括在学校与家庭中某日活动的安排,涉及到的词汇有场所、日常活动、时间等。
由此拓展到学生周末与假期活动的计划与安排,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话题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
2、学生个人信息的表达与描述:包括学生谈论自己的体貌个性特征、爱好、生日、家庭、朋友等。
涉及的话题较较为广泛,但可引导学生重点谈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3、月份与季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一年四季的特征与活动、十二个月份的名称与顺序。
然后可以拓展到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与月份以及喜欢的原因。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中外常见节日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措施:1、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
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开放性、综合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要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六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六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1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测量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复习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出示一个茶叶筒提问:这个物体的形状叫什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的?你对它了解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体。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操作感知,发现特征1、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摸摸它的面。
师:圆柱有几个面?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各面的名称。
2、小组合作,制作形体。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为一组,大家合理分工,做一个圆柱体。
想一想我们要制作它需要做哪几部分?分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后动手做。
3、成果展示。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合作成果,向大家展示。
(2)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准备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做的?4、交流讨论。
(1)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粗有细,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高有矮,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什么是圆柱的高?怎样测量这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5、发现特征。
师:从我们准备的材料和在操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圆柱的哪些特征?师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同的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讨论和总结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研究性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
2. 呈现课题和目标。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课题,如“如何种出高产的蔬菜”,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需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列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和方法,进行观察、实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地考察,观察不同蔬菜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学生合作分享。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分享,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经验,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相互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发现更多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整理总结,呈现成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整理总结并制作成报告或海报展示。
学生可以用图片、文字、表格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
6. 反思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分享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报告和展示成果,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六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方法的学习: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2. 实践操作: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
3. 学科知识运用: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2. 难点:将研究方法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料、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践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研究方法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调查等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交流:学生展示实践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评价,总结知识点。
6. 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掌握程度: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的运用。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的准确性。
3. 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的研究。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如结合艺术、体育等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宽视野。
3. 推荐学生阅读研究性学习相关书籍,提高理论素养。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 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3.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是否感兴趣,有何建议和意见?十、教学计划1. 节课时间安排:每节40分钟。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研学活动,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走进科学”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教材、课件、实践活动素材等。
(2)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分享实践成果。
5. 课堂小结:(2)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反馈学习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解答情况等。
(2)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定期进行学科测试,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1课题:《研究性学习》系列之----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选题的重要性;2、了解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3、掌握论证选题的要求;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重点: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说明:《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选题的重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研究性学习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
2.专题研究的选题创意来自何方?提示:(1)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2)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3)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4)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学生思考!发言!让学生开动脑筋!么? (5)从最喜欢看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字。
想想有没有你很困惑的问题?学生寻找选题创意的有效途径,可源于: (1)学科教学中的引发的问题; 例如:买蛋选鲜(物理) 人行道垃圾桶的设置 (数学) (2)社会的需要问题;例如:出租业有降低空驶率的迫切需要 (3)人类的希望问题; 例如:“亚超声定时控制器” (4)已有事物的确定问题; 例如:“布手套翻转器” “聋人赛跑发令枪”3.怎样把“问题”变成可研究的“课题”? 围绕问题问问题:谁?什么?为什么?什么时候? 哪里? 怎样? 4.选题的论证(1)“选题”是否符合道德法规; (2)“选题”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3)“选题”是否缺乏研究的社会价值; (4)“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5、分组一个班分为6个小组! 6、讨论思考小组内讨论,寻找问题,确定课题!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
2024年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本(2篇)
2024年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本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一、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
六年级美术教材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
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
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他们对美术这一学科了解的相对较多,有的学生对美术有着一定的兴趣。
本学期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
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
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研学活动,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科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第二章:探索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成就。
3. 第三章:感受文学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第四章:欣赏艺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5. 第五章:关注社会教学内容: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分析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2.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3. 组织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一阶段研学活动后的成果,如报告、作品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学科的拓展阅读材料、实践活动指导手册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 实践基地:博物馆、图书馆、企业等。
5. 网络资源:相关学科的在线课程、论文、新闻等。
六、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次研学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课时。
2. 每章研学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和评价。
3. 整个学期共进行10次研学活动,涵盖五个章节。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一、第一章:走进科学1.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1.2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
1.3 教学活动:引入科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自然探索。
2.2 教学内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自然探索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然观察,了解自然现象。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探索活动,运用科学方法。
三、第三章:人体的奥秘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奥秘。
3.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主要系统和器官。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人体探索活动,运用科学方法。
四、第四章:健康生活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保持健康。
4.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健康习惯和疾病预防。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健康习惯和疾病预防的方法。
五、第五章:环境保护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
5.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六、第六章:数学与生活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2 教学内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简单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
6.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研学教案第一章:走进科学世界1.1 课程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1.3 教学活动:引入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第二章:探索地球的秘密2.1 课程目标:了解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探索能力2.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和结构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2.3 教学活动:引入地球的形成和结构进行地球模型制作和观察,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第三章:走进人体奥秘3.1 课程目标: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健康意识3.2 教学内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生理系统和健康饮食3.3 教学活动: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人体模型制作和观察,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第四章:数学思维的培养4.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运算的理解4.2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4.3 教学活动:引入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解决数学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五章:艺术鉴赏与创作5.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5.2 教学内容: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5.3 教学活动:引入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第六章:信息技术与应用6.1 课程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常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操作6.3 教学活动:引入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上机操作,让学生实践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七章:社会实践活动7.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注意事项7.3 教学活动:引入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第八章:心理素质与自我管理8.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和技巧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活动:引入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自我管理实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九章: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9.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9.2 教学内容: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技巧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他救方法引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安全演练和自救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十章:课外阅读与写作10.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10.2 教学内容:课外阅读的推荐和指导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0.3 教学活动:引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和表达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走进科学世界:重点关注科学实验环节,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设计
主题:环境保护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幻灯片、视频、图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户外环境。
3.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四、教学过程1.环境保护知识普及(1)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保护的概念、意义、目的等。
(2)让学生观看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引导他们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2.环保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环保意识和行动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在校园内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环保活动,如环保周边环境清理等。
3.反思讨论(1)引导学生对环保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2)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环保成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五、课堂作业1.鼓励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分类垃圾。
2.让学生根据环保实践体会,写一篇感想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环境保护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学生不仅仅是通过听讲获得环保知识,更是通过亲身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提升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分享,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让他们成为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
六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模板五篇
六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模板五篇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那么教案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1《离别的礼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课前准备: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
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1、悭吝( )2、喋喋不休()3、尴尬( )( )4、戛然而止()(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三、新授: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3、归纳全文的主题: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五、积累感悟: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六年级设计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上册)]
一防震减灾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三、教学难点:地震时的求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二)新授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3.交流。
六、总结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注:地震知识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们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2、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4、地震各级的感觉:①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②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③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④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⑤11—12度,毁灭性破坏。
5、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6、应急要点○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三、小结
四、质疑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对在第一次调查中反对贷款购房的家庭进行跟踪访问,收集数据,了解到有几个家庭在本次调查活动后改变了主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较好地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前提十分重要:首先是教师本人十分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毅力,有耐心。其次是获得家长的支持十分重要,因为研究性学习是属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拓展学习资源的一项工作,没有家长的支持,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就不容易得到保证。
2、可以做怎样的装饰品。
3、组内成员分工。
介绍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摆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内容)
课题三:确定起跑线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方法过程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五、回顾小结,体验收获:
1、求下面圆的周长:
r=2cmd=8cm
1、播放北京2008奥运会100米决赛“博尔特9秒58”破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1、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注意粘线的时候,要细心,保持画面整洁。
问:这两样装饰品适合放在什么环境中为什么?这些材料有什么特性?
用平时学生顺手就扔的各种饮料瓶子吸引他们注意力,导入新课。
用两个大小不同的装饰品,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这些材料有什么特性?
实例演示讲解
1.废光盘和纸
2.矿泉水瓶和纸
3.线和纸
1、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如何利用材料特点。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教学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直尺、计算器。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制定研究计划
二、设计问卷调查表
三、实施调查,整理信息
四、形成建议,组织报告会
五、二次调查,跟踪访问
想一想: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教师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对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1、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A、肯定的态度
B、否定的态度
C、中立
(6)银行对贷款买房的承诺
A、能够兑现
B、基本兑现
C、不能兑现
从学生问卷设计来看,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问卷设计就比较零乱,条理性不够。然而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以“购房贷款决策”课题组为例,4位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在本校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一个班做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10份,利用统计学知识,计算出各类学生家庭占该项目总人数的百分比。例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教学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看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课题(授课内容)
课题一: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方法过程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教学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直尺、计算器。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2.矿泉水瓶和纸
矿泉水瓶是透明的塑料,底子上有规则的几何形可以利用,并且可以稍微变形,一般的剪刀可以把它的瓶体剪成任何形状。纸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可有很多种造型方法。同学们在看了演示后,是不是对易拉罐、塑料瓶产生了想法?另外,在这个制作中,有没有可以替代纸的材料?
3.线和纸
用编织毛衣剩下的线,一张结实的纸,也可是纸箱子上裁下的一块纸板。找到你喜欢的图形,试着用线把它绕出来,变形了没关系,只要它有你的风格。
3、提问: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2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2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形象体验,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形成正确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教学环节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探究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变式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教学准备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发展阶段
四、辅导学生制作
五、交流展示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发展阶段
四、辅导学生分组制作
五、交流展示
六、课堂小结
问: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能找到多少这样的东西:点状、线状、面状的?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授课内容)
课题四:小学数学“百分数”研究性学习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巩固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
方法过程
养成科学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种学习活动,对学生的社会交往与学习能力提出挑战并富有吸引力。因此,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探索。
课题(授课内容)
课题五:探究传统节日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学习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了解各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由来或传说、节日习俗、古今诗词等,涉及与主题探究活动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