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的新生

合集下载

新员工培养:不可忽视“导师制”的管理效力

新员工培养:不可忽视“导师制”的管理效力

多的企业知识 , 导师通过对新员工进行 专业理论知识 、制度和标 “ 导师制”不仅有助于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认 同感 , 还能缩 准等方 面的培训 , 能够缩短新 员工的技能成 熟期 , 有利于将核 心 短新员 工的技能成熟期 , 降低新 员工的流失率 , 是企业获 得竞争 知识 留在企业 , 尤其是一 些很 难通 过媒 介表 达的隐性 知识 , 例如 , 力 的重 要途 径 。实行 “ 导师 制”的具体 优势主要表 现在 以下几 领导力 、销售技巧等 。在导师的帮助下 , 新 员工 能够将 隐性 知识 个方面 : 的经验扩散开来 , 导 师与新员工之间能够起 到重要的知识分享作 1 . 职业支持优 势。 “ 导师制 ”的职业 生涯功能是 指导师在 用 。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 引导新员工树立正确的 职业价值 观 , 导师通过与员 工面对面的接触 , 帮助新 员工明确各 二 防范 “ 导 师制 ”实施 的误 区

新员工 培养 :“ 导 师制 ”优 势何在
阶段 的生涯角色 , 并帮助员工设 定工作 的 目标和 自身职业生涯规 “ 导师制 ”能够在企 业智力层 面形成一种 良好 的工 作和学 划 的建议 , 让 新员工在入职 初期就能够锚定 自己的职业 目标 ; 导 习氛围 , 是一种依靠企 业内部资源来 培养人才 的模 式 , 但 是我 国 致 通过 向新 员工传授所需要 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胜任力 , 从 而制 企 业实行 “ 导师制”并没有 发挥 预期的作 用 , 导师制在实施过程 定提升 自身素质 的详细的计划 , 用小行 动撬动大 目标 ; 导师可 以 中还存在 以下误区 。 让 新 员工融入 自己的人 际圈 , 给新员工 更好的机会和 发展 平台 , 为新员工以后的晋升 和发展非常重要。 1 . 新 员工未正确理解 “ 导师 ”角色 。许 多企业 “ 导 师制 ” 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最主要 的原 因是新员工未能正确理解导师 的 ( 1 ) 新员工过分依 赖导师 , 事无 2 . 心理 支持优势 。导师在辅导 员工过程 中要对新员工提供 角色 。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心理支持 , 导师的榜样作用能够使新 员工与导师之间产生相似的 巨细 , 一遇 到困难就 找导师帮忙 , 把导师当成 “ 万能字典” , 不仅 弱化 了新员工 自我发展能力 , 还在 很大程度 上造成对 导师资源的 生活态度 和价值观 。 “ 导师制”通过组 织新员工总结各 自能力

新员工培养:从师带徒到导师制

新员工培养:从师带徒到导师制

“一维”到“三维”升级“师带徒”
在改变了对新员工培养、指引工作的整体认知后,我们引入了导师制,结合三个需求维度建立了个多维、立体的新员工培养、指导的工作体系。
1.职业生涯发展维度
由企业外聘有资质的职业规划师担任新员工的职业规划导师,在企业现有职业发展通道的框架内,指导新员工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编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彩虹图”技术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各阶段的生涯角色(如图3),利用“生涯幻游”技术指导新员工锚定自己具体的职业目标,并比照自身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目标岗位任职要求之间的差距编制具体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用小行动撬动大目标(如表1)。
.师傅由车间自主指定,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管控,有的师傅只知道让徒弟替自己干活,却不教徒弟真本事,而有些师傅虽然真心实意地带徒弟,但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徒弟最后还是学得稀里糊涂。
.徒弟在企业内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也因此对学习、工作没有持久的动力和热情,往往急功近利,头几天的新奇劲儿过,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直线下滑,有时甚至还未学成就跳槽走人,而真正过硬的技术其实都是在无数次反复枯燥的操练中掌握的。
2.知识技能提升维度
由人力资源部结合新员工自己制定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按照企业新员工整体培训工作的安排,为各批次的新员工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如表2)。然后由负责理论指导的导师为新员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制度、规定、标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再由负责具体操作的专业技术导师,以一对(或对二)的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指导新员工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练习。期间也会根据部分岗位的需要穿插安排到客户单位进行参观、学习。
·徒弟被动学习, 味依赖师傅填鸭式的帮教。没有自主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学习前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多长时间内学会,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对导师制的看法和建议

对导师制的看法和建议

对导师制的看法和建议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通常在高等教育中使用,其中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研究人员作为导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学生。

以下是对导师制的看法和建议:
看法:
1.导师制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学科领域:导师通常在其研究领域
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他们能提供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
题。

2.导师制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机会
参与研究项目,学习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等,这对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

3.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讨
论,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评估信息的质量,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

建议:
1.确保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匹配:选择一个与自己兴趣和研究
方向相符的导师非常重要。

良好的匹配能保证学生得到所需的指导,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制的作用。

2.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见面,提供指导、支持
和反馈。

同时,学生也应该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从导师那里获得帮助。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应该积极与导师交流,主动参与研究
活动,充分利用导师的资源。

4.对导师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支持:导师的角色和责任可能需要一
些培训和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培训课程或工作坊,帮助导师更好地履行他们的职责。

5.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改
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也可以帮助导师了解他们的指导方式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作者:史雪琳来源:《丝路视野》2016年第20期【摘要】新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人才储备,若想新员工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企业必须拓展新员工培养模式,多角度培养新员工。

本文将新员工培养分为入职、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新员工;入职培训;双导师制新员工是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人才培养的源头,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本文所指新员工是指从大学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不超过五年的员工。

新员工具有学习能力强、专业理论丰富,实践和工作经验不足、易离职等特点,企业应该根据新员工的特点,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新员工培养步伐,分层分步地将“职场菜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业务精湛的一专多能的“职场精英”,为企业开疆拓土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第一步:新员工入职培训(一)入职培训为使新员工了解企业历史、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状况,增加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尽快完成从新员工到企业人的转变,企业应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军训拓展、企业历程及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及经营状况、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心态转变及职业规划等内容。

入职培训至少开展一个月的时间。

新员工基本能够对企业文化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有助于新员工之间互相了解,快速融入新的环境。

(二)基层锻炼新员工入职一年内是奠定其职业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员工第一年主要以到基层一线岗位实习锻炼的方式进行实习。

实习期内,由各单位结合生产岗位的需要以及大学生的专业背景,为新员工制定岗位轮换实习计划。

一般来说前半年在基层进行岗位轮换实习,后半年,逐步进入企业职能部门进行专业实习,一方面使新员工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基本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原理,另一方面让新员工更多地接触和学习专业系统业务,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三)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定岗新员工在实习期满后由各所在单位根据其基层实习表现、在专业、技术类岗位实习的情况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定岗,从中选拔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各专业、技术类岗位或者生产车间的关键岗位、核心岗位。

浅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

浅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

浅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对员工关系管理越来越重视,目前新生代员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和业绩的关键。

新生代员工的员工关系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员工关系管理,中国新生代员工对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对煤炭行业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企业应该转变传统观念,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方法,提高基层管理水平,这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根据新生代员工的行为特征和工作需求,找到有效的、适当的管理模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生代员工;特点;管理;策略1新生代员工的特点(1)数字时代成长。

新生代员工是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熟悉并善于使用各种科技设备和互联网应用。

他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速度更快,对新兴科技和数字化工具更加敏感和适应。

(2)追求个人发展。

新生代员工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得到自我实现和成长。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注重在工作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3)强调工作与生活平衡。

新生代员工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希望能够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

他们更加重视工作的弹性和灵活性。

(4)注重团队合作。

新生代员工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共享资源,他们更加注重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他们乐于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注重和他人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

(5)追求多元化和包容性。

新生代员工更加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他们重视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交流和融合,倡导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2新生代员工管理的策略2.1关注新生代员工的内心要留住新生代员工的心,煤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福利待遇,如五险一金、双休、带薪休假等,以满足新生代员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基于组织社会化策略的新员工培养初探

基于组织社会化策略的新员工培养初探

基于组织社会化策略的新员工培养初探作者:刘倩魏焕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第03期摘要:人才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基,新员工作为新生力量,是企业人才梯队的核心。

本文以组织社会化策略为指导,对企业应采取的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策略在企业人才战略中,新员工作为注入企业肌体的宝贵新鲜血液备受重视。

然而新员工能否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变,还有一个磨合期,需要企业与个人共同努力。

一、组织社会化策略及相关理论Fisher(1986)认为组织社会化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指新员工在进入组织时,获取不同信息的并期待其行为能够符合组织需要的过程。

主要目的为明确角色,获得工作技能,认同并适应企业规范,获得正确的行为等。

1.组织社会化过程在组织社会化过程的研究上影响较大的为Feldman与Bauer,他们将社会化过程划分了三个阶段,即预期社会化、适应阶段和社会化的结果。

由图可知,角色适应阶段是组织社会化程度的关键所在,社会化程度较高者,则较易取得工作满意感、工作绩效,并激发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降低员工离职率。

2.组织社会化策略类型按照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个人与组织所处的主动或被动地位,可将分为以组织为主导的组织社会化策略和以个人为主导的组织社会化策略。

(1)组织主导型组织社会化策略Van和Schein(1979)首先提出了六种组织对新员工所采取的社会化策略,每种策略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组成。

这六种策略是由制度化的和个体化的组织社会化所组成的连续体构成。

Jones等人又根据组织社会化策略的特性将其划分为三类:一是情景因素,包括集体与个别、正式与非正式策略;二是内容因素,包括固定与变动、连续与随机策略;三是社会因素,包括融合与分离、赋予与剥夺策略。

(2)个人主导型组织社会化策略根据Andrea等人的研究结果,个人主导型组织社会化策略主要有反馈与信息搜集、建立关系、非正式的师徒关系、工作变动的协商、积极进取、参加与工作有关的活动、自我行为管理与观察和模仿八个方面。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模板】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模板】

附件1**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实施本科新生导师制(以下简称导师制)。

第二条在本科一年级实施导师制,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树立良好学风、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二章导师的聘任第三条导师的聘任原则学部(院、系、所)应坚持水平与责任并重的原则,聘任热爱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师德学识兼具的教师担任导师,建设一支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兼顾学生人生引导和科学研究指导、高水平、人员充足的导师队伍。

第四条导师的聘任条件学部(院、系、所)对导师的任职资格须进行认真筛选,聘请恪守职业道德、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为人正派、爱生敬业,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的教师担任本科新生导师。

所聘请的导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有教学和指导学生的经验,了解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等。

所聘请的导师原则上应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在职教师。

可优先安排一年级任课教师承担导师工作。

第五条导师的聘任程序1. 采取教师自荐与学部(院、系、所)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经学部(院、系、所)组织教师申报、学部(院、系、所)审核,报教务处备案。

学校其他单位的教师可向拟指导学生所在学部(院、系、所)提出申请。

2. 学部(院、系、所)建立“导师信息库”,将经教师申报、学部(院、系、所)核准的导师信息纳入“导师信息库”,供学生了解和选择导师。

3. 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和发展在本学部(院、系、所)或跨学部(院、系、所)选择导师;导师也可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学生。

每位导师指导学生总数不超过5名。

4. 导师聘期一般为一年,第一学期结束后,如需变动,师生均可向所在学部(院、系、所)提出申请,学部(院、系、所)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新形势下在全日制本科院校新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探索

新形势下在全日制本科院校新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探索

2009年6月第12卷第3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 nal of X i hn U ni ver s i t y of A r t s and Sci ence(S oci al Sci enc es E di t i on)Jun.2009V01.4N o.3新形势下在全日制本科院校新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探索丁迪安(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新形势下在全日制本科院校新生中实行导师制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刚进校时,心理素质不高,综合生活能力较弱,自律性较差,在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对陌生的大学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亟待适应,在这一过渡时期特别需要有老师进行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实行导师制对新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本科新生;导师制;必要性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2009)03—0092—05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全日制本科学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及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清晰的专业方向,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在大学期间经过师生内外合力的作用使学生最终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受到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此,有必要在全日制本科院校新生中实行导师制。

一、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是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推动了欧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回顾国外高等教育史,导师翩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起源于英国。

15世纪初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牛津大学“新学院”中首创0[1】当新生报到后,学院为每名学生配备好两名指导教师。

一位是生活导师(I O名学生配一位),其主要职责是照料学生的日常生活,检查他们是否上课;一位是学术导师(少则2~3名学生配一位,多则14一15名学生配一位),其主要职责是照料他们的福利、学习并指导他们成长。

公司新员工导师制度

公司新员工导师制度

公司新员工导师制度一、背景和目标在公司快速发展和扩大规模的背景下,引入新员工导师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员工融入公司文化、快速上手工作、提高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新员工的归属感。

新员工导师制度的目标是通过为新员工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文化,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承担各项工作,提高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水平。

二、制度内容1.导师选拔:-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导师与新员工的工作关联度较高。

2.导师职责:-协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相关政策;-介绍和解释公司文化和团队价值观;-协助新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关注新员工是否有工作困难,提供解决方案和支持;-指导新员工完成相关培训,并主动提供必要的技能指导;-定期与新员工与主管进行沟通,了解工作进展和需求。

3.新员工职责:-积极与导师沟通,主动寻求帮助和指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安排;-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定期与导师沟通总结。

4.导师-新员工协作计划:-在新员工入职前,导师需提前了解新员工的背景和技能,并为其制定适合的培训计划;-导师与新员工一起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并定期与新员工沟通进展;-导师与新员工沟通、分享工作经验、解答新员工的疑问;-导师指导新员工完成特殊任务,并为其提供反馈和建议;-导师与新员工定期举行面对面或在线会议,分享经验和提出改进建议;-导师与新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定期进行工作评估。

5.导师制度的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导师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包括导师和新员工对制度的满意度评价;-收集导师和新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制度;-鼓励导师和新员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以促进制度的持续改进。

三、预期效果新员工导师制度的实施将产生一系列的正面效果:1.新员工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文化;2.新员工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工作技能并独立承担岗位职责;3.新员工能够更快地与团队融入,并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4.新员工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在公司得到持续的成长机会;5.导师能够通过指导新员工,巩固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

【摘要】新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人才储备,若想新员工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企业必须拓展新员工培养模式,多角度培养新员工。

本文将新员工培养分为入职、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新员工;入职培训;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三步曲”史雪琳(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新员工是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人才培养的源头,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本文所指新员工是指从大学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不超过五年的员工。

新员工具有学习能力强、专业理论丰富,实践和工作经验不足、易离职等特点,企业应该根据新员工的特点,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新员工培养步伐,分层分步地将“职场菜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业务精湛的一专多能的“职场精英”,为企业开疆拓土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第一步:新员工入职培训(一)入职培训为使新员工了解企业历史、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状况,增加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尽快完成从新员工到企业人的转变,企业应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军训拓展、企业历程及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及经营状况、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心态转变及职业规划等内容。

入职培训至少开展一个月的时间。

新员工基本能够对企业文化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有助于新员工之间互相了解,快速融入新的环境。

(二)基层锻炼新员工入职一年内是奠定其职业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员工第一年主要以到基层一线岗位实习锻炼的方式进行实习。

实习期内,由各单位结合生产岗位的需要以及大学生的专业背景,为新员工制定岗位轮换实习计划。

一般来说前半年在基层进行岗位轮换实习,后半年,逐步进入企业职能部门进行专业实习,一方面使新员工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基本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原理,另一方面让新员工更多地接触和学习专业系统业务,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三)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定岗新员工在实习期满后由各所在单位根据其基层实习表现、在专业、技术类岗位实习的情况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定岗,从中选拔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各专业、技术类岗位或者生产车间的关键岗位、核心岗位。

高职院校实行新生导师制的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实行新生导师制的实证研究

) 问卷调查 法 根据上 述问题 分别设计 了针

对学 生和教 师 的问卷 。在确定 学 生 普遍在 生 活 、 习 、 学 思想心 理和 于 20 年秋季 开始 在全 校 5 系 生问卷的具体 内容前 将初拟 的问 09 个

人际交 往 等方面存 在 较多 的不适 2 个专业 全面 推行为 期两个学 期 卷在 2 0 级信息 技术与商 务管理 2 09 应 。高 职 院校学 生与普 通高 校学 生相 比 , 有一些 特殊 性 : 具 一是学 的新生导师制 。 系和 2 0 级计算 机科学 与技术系 09
人: 白云天 。
7 B
出最 终 的调查 问卷 。学 生 问卷包 学生的主要 内容 。除此之外 , 还包 学生见 面不少 于 8 分钟 。 而从 图 0 ”
括 1 个 问题 , 中有 l 个为 封 闭 4 其 3
括发展 个人 潜能 、 习做人 道 理 、 学
1 示, 显 师生实 际见面频率 和学校
2 1 年第2 期 01 6
第 3 卷 2
职业技术教育
VOC I AT ONAL AND ECHNI T CALEDUCAT/ ON
No2 ,01 .62 1 V0.2 1 3 Ge ea .6 n rl No6 0
总6 0 6 期
高职院校实行新生导师制的实证研究
式 问题 ,个 为开放式问题 , 1 封闭式 专 业 知 识 辅 导 、 助制 订 人 生 规 导师制规定 出入较大 。分析原 因 : 帮 问题 中有 9个 单 选 题 , 4个 多 选 划 、 解答生活及心理问题等。从访 一是学生的空闲时间很难与导师 题 。教 师 问卷 包括 1 个 问题 , 1 其 谈得知 , 学生都欢迎开展新 生 1的空闲时间一致 ( 所有 每个导师都要带 中有 1 个 为封闭式 问题 , 个 为开 导师制 , 0 1 希望能对 自己的学 习和生 2 个左 右 的学 生 )要 找到双 方都 0 , 放式 问题 , 封闭式 问题 中有 4 单 活有所 帮助。对于实施效果 , 个 大多 满 意的见 面时间不容易 ; 二是调查

新员工导师制度及职责

新员工导师制度及职责

新员工导师制度及职责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公司开始实行新员工导师制度,以帮助新员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公司文化,提高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积极性。

新员工导师制度是一种对新员工进行指导和培训的体系化方法,有助于加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管理。

1.指导新员工的工作。

新员工导师要指导新员工进行工作的规划和安排。

他们应该了解新员工的能力和掌握情况,并根据新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同时,导师还应向新员工介绍公司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要求。

2.提供岗位培训。

新员工导师要根据新员工的岗位要求,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他们可以向新员工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帮助新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岗位要求。

导师还可以邀请新员工参与一些实际项目和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实操能力。

4.提供反馈和评估。

新员工导师应该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工作表现的评估和反馈。

他们可以从工作实际情况和团队成员的反馈信息中,评估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成长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导师还应该鼓励和奖励新员工的优秀表现,激励他们持续提高工作。

5.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新员工导师应该与新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他们可以了解新员工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导师还可以与新员工进行定期的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公司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机会,激励他们在工作中持续学习和进步。

最后,新员工导师制度的成功实施需要公司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公司应该为新员工导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同时,公司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新员工导师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鼓励他们做出更好的成绩。

通过新员工导师制度的有效推行,公司可以加强对新员工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院“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

学院“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

学院“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为配合学校“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加强本科生导师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学校“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根据不同年级本科生特点,结合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及学校师资总量实际情况,实施“分类分级”本科生导师制,以学业指导和职业引领为指导重心,注重指导对象覆盖面上的点面结合,校级层面统一化要求与各二级学院个性化做法相适配。

面向一年级本科生实施全员学业导师(班导师)制,面向部分二、三、四年级本科生实施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制、就业创业导师制。

二、各类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学业导师(班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性质:学业导师(班导师)是指学校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年,为每个班级配备1名帮助大一新生完成专业学习、实现个性化成长的学业指导教师。

目标:通过学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知、追求卓越,对学生的个人学业发展做到目标明确、及时规划,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

(二)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性质: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是指学校为有意向参与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有报考研究生意向)的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配备的指导教师。

目标:通过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科研的意识。

(三)就业创业导师性质与工作目标性质:就业创业导师是指学校为没有配备科研创新和学术提升导师的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根据学生意愿配备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及职业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教师。

目标:通过就业创业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顺利就业。

三、各类导师的任职条件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品行端正,为人师表。

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对策

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对策

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对策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对策当前,新生代员工正成为人才市场的就业主力。

那么,新生代员工往往有什么特点呢?在管理上又需要什么对策呢?下面就赶紧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在工作场所中,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兼有积极与消极的工作态度。

2002 年,全球著名的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 Mercer HR Consulting )对 2600 多名美国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时代员工的工作态度有较大差异。

与 25 岁以上员工相比较,在18 至24岁年龄段中,多数员工更乐于投身于创新活动,同时相信自己的领导能清晰地描绘出组织的发展前景。

但是,与年长员工相比较,新生代员工无论对工作的满意感,还是对企业的满意感和忠诚感都显著较低。

在美世咨询公司的调查中, 55 %的新生代员工说,只要其他公司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会,他们就会选择跳槽。

2 、多变的职业观念。

传统的职业观念认为员工应对企业忠诚,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工作保障。

而新生代员工持有多变的职业观念,他们渴望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同时认为企业的责任是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他们更看重企业是否能培育员工具有“可转移”的竞争能力。

3 、对成功有独到的界定。

他们渴望有所成就,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他们期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待遇、弹性化的工作岗位、持续的学习机会,重视企业是否公平地对待自己,而且希望自己对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马上见到成效。

也许新生代员工与年长员工在某些需求上是相似的,但不同的是,他们会更主动、更直接地向组织提出自己的要求。

4 、对权威有自己的看法。

他们不会因为职务级别而尊重自己的上司或公司前辈,甚至有时会藐视权威。

他们看重上司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领导能力,更看重上司能否帮助自己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

此外,他们厌烦繁琐的决策过程,喜欢公司领导能快速、明确地做出决策。

新生代员工的激励与管理模式

新生代员工的激励与管理模式

1.序言近年来,新生代员工已经逐步进入职场,新生代员工的比例不断增大,已成为企业新的较具影响力的成员。

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使得他们具备不同于以往员工的特点。

这对传统的命令和控制式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因此,如何用新的思维和方式管理新生代员工,探索符合时代、企业特点的激励理论和方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不得不面临的新课题。

2.认识新生代员工2.1.新生代员工的含义与成长背景2.1.1.新生代员工的含义:关于新生代员工群体的界定,我国学者大都从年龄和背景来进行划分,把上个世纪80年代以及以后出生的人定义为新生代员工。

随着时间的增长,1990年后出生的群体开始步入社会,走入职场,并在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除体育、文艺及特种公益单位外,法定劳动人口的就业年龄应该为16周岁。

为了使研究更具价值,我们将年龄跨度从16周岁到35周岁的已就业员工称作新生代员工。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到2013年,在此年龄跨度内的人数达到了2.48亿,已是我国就业人员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

目前,投资运营公司35周岁以下的新生代员工54人,占员工总数99人的55%。

2.1.2.新生代员工的成长环境:新生代员工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也是高校扩招、市场经济、东西方文化的大冲突下共同熏陶的“复合体”。

他们出生于改革后,正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基础丰富的年代,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的极大成果。

互联网快速普及则让新生代接触了大量的来自不同社会的文化和知识。

在这种复杂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员工,他们在性格特征、价值观、人生观方面与老一辈员工存在较大差异。

按照行为管理学家托尼·亚历山大和迈克·奥康诺的人格特质分类,新生代员工的人格特质主要是指挥者和社交者的结合体,主要表现在充满自信,重视效率、喜欢竞争、勇于接受挑战和冒险,乐观、活跃、积极、热心,喜欢表现、爱说话、爱表达意见,具有创意、直觉力强、但是没有耐性,常常直话直说,容易得罪人,而且无法容忍别人的能力不足。

导师制与学分制

导师制与学分制

关于在2011级新生实施导师制和学分制的通知各系部:根据放假前学院院长办公会会议精神,决定在我院2011级新生实施导师制和学分制,为此各系部要根据会议精神,学习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和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修改、讨论稿)并提交修改意见稿。

考虑到我院本学期新、老学生开学都较早的因素,各系部要提前考虑新生辅导员和学生专业导师人选。

辅导员在8月20日前确定,专业导师在8月25日前确定。

同时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性教学计划部分,根据学分制方案的要求进行修改并于8月25日提交教务处。

特此通知教务处2011-7-25附:导师制和学分制方案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分制方案(修改讨论稿)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基本原则一、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实行,必将涉及到教学组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相互协调问题,所以必须遵照整体性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努力做到四个统一:1、灵活性与规范性相统一。

既要满足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的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2、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

按照"以全面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大学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

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

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要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课程进行多次选择。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

校企合作背景下导师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背景下导师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收稿日期] 2012- 10- 11 [作者简介] 李良(1971- ),河南信阳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保险实务、三农问题与保险、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哲社项目“: 校企合作,师徒结对”导师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MZS1003)。
- 112-
李 良:校企合作背景下导师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更多地融入企业元素,进一步加强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以发挥职业院校现有优势,从而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关键词] 校企合作;导师制;高职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 270
[文献标识码] A
T alent T raining Pattern of T utorial System of H 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 Liang
发展专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茫然无措的普遍现状,经改革 尝试,在高职院校,导师制是可行的,事实证明,在技能 性的学习职业教育领域,导师制甚至是更为有效的一种 教学组织模式。
二、实行“校企合作,师徒结对”导师制的目的和 意义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应用 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能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 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摘 要] 以“校企合作,师徒结对”为主要特征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组织模式发展创新、实现
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能与产业的结合度及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热情不足、师生比例失调等。在推进“校企合作,师徒结对”的教育模式过程中,必须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

新员工培养“三步曲”新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人才储备,若想新员工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企业必须拓展新员工培养模式,多角度培养新员工。

本文将新员工培养分为入职、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

标签:人才培养;新员工;入职培训;双导师制新员工是企业的新生力量,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企业人才培养的源头,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本文所指新员工是指从大学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不超过五年的员工。

新员工具有学习能力强、专业理论丰富,实践和工作经验不足、易离职等特点,企业应该根据新员工的特点,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新员工培养步伐,分层分步地将“职场菜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业务精湛的一专多能的“职场精英”,为企业开疆拓土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第一步:新员工入职培训(一)入职培训为使新员工了解企业历史、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状况,增加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尽快完成从新员工到企业人的转变,企业应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军训拓展、企业历程及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及经营状况、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心态转变及职业规划等内容。

入职培训至少开展一个月的时间。

新员工基本能够对企业文化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有助于新员工之间互相了解,快速融入新的环境。

(二)基层锻炼新员工入职一年内是奠定其职业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员工第一年主要以到基层一线岗位实习锻炼的方式进行实习。

实习期内,由各单位结合生产岗位的需要以及大学生的专业背景,为新员工制定岗位轮换实习计划。

一般来说前半年在基层进行岗位轮换实习,后半年,逐步进入企业职能部门进行专业实习,一方面使新员工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基本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原理,另一方面让新员工更多地接触和学习专业系统业务,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三)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定岗新员工在实习期满后由各所在单位根据其基层实习表现、在专业、技术类岗位实习的情况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定岗,从中选拔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各专业、技术类岗位或者生产车间的关键岗位、核心岗位。

大一新生导师制度解析及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

大一新生导师制度解析及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

大一新生导师制度解析及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导师制度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为大一新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

在这个制度下,每位新生都会被分配一个导师,导师将成为他们在大学期间的重要指导者和朋友。

本文将对大一新生导师制度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新生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

一、导师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大一新生导师制度的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导师制度可以帮助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提供学术上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导师还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为新生提供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建议。

二、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对于新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导师关系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

导师还可以为新生提供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和实习经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实践能力。

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还可以为新生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机会,扩展他们的学术圈子和人脉。

三、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技巧1.积极主动沟通: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是积极主动地与导师沟通。

新生可以主动向导师请教问题,寻求帮助和建议。

在交流过程中,要保持真诚和尊重,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期望,与导师建立互信的基础。

2.定期约见导师:定期约见导师是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生可以与导师约定每个月或每个学期见面的时间,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建议。

这种定期的交流可以帮助导师更好地了解新生的需求和困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3.参与导师组织的活动:许多大学都设有导师组织,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和讲座。

新生可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与导师和其他同学建立联系和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新生扩展自己的人脉和学术圈子,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4.尊重导师的意见: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导师制的应用
“导师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广为人知的角度看,导师制与高等教育制度——如目前高校普遍推行的研究生导师制被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历史上的角度看,古今中外,都不乏“导师”的形象,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如中国的孔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欧洲的苏格拉底等,这些都是有着超凡智慧的“导师”。

从直接渊源来看,手工业兴起时的作坊中都曾经诞生过学徒制度,而且都有严格的行规,就是依靠经验丰富的“师傅”来培养年轻“学徒”的方法。

可以说,这就是最早的企业导师制雏形。

总之,导师制的本质是一种知识传承的方式。

师徒制这种方式曾经在中国非常流行,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当中的一种形势。

曾一度成为新员工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

过去新工人进厂,均由企业指定技能高超的师傅进行传帮带,学徒期满后,则由企业对其进行技能考核,确定徒弟的技能等级,达不到要求者还要延期出徒。

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不断提升以后,同时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组织中知识传承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适应标准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变成集中统一的培训培养方式,很多企业逐渐摒弃了学徒制。

但是近几年,随着企业环境业务环境、运作模式和人才环境的不断变化,一种新的师徒制形式——导师制又逐渐走入了企业的舞台,开始被众多企业所青睐,导师制又获得了新生。

企业导师制在我国开始盛行的背后是什么原因?企业导师制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又是什么?企业推行导师制又该关注那些要点?
一、企业导师制兴起的背景
1.企业导师制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业务模式的变化,这几年组织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典型的一个趋势就是,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整体解决方案分量加重,标准化、批量化的需求减少,所以企业越来越多的面临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方式逐渐盛行。

这个趋势的背后带来的就是集中化、统一化的培训培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盲区。

常见的说法就是很多企业都觉得培训是失效的,培训满意度不高,培训效果不好。

很显然,需要再原有的方式之上引入新的方式补充。

2.企业导师制的直接原因在于组织对于人才需求的要求。

一方面人才的短缺直接引发了人才争夺战,人才争夺战的结果是人才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

但同时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企业同时需要实现效益的日益提升。

而当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趋于统一和稳定时,企业对人才这个要素的产出效益不断提升的要求显然是提高了。

企业客观上需要缩短人才的成长周期,需要人才的投入产出不断提升,因此企业必须创新和探索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企业人才队伍稳定性的挑战,如今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员
工的流动率是不断上升的,如果没有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员工流动率这个问题必然影响到组织的经营和发展。

3.企业管理必须适应员工群体的变化.。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在不知不觉改变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80后"以及“90”后开始踏入社会并逐渐成为社会生力军,相比于过往人群,他们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更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

他们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注重追求个人兴趣目标和价值实现,强调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的发展。

企业中的冲突日益演变为价值观的冲突、单边的劳动关系变成双向的职业选择、员工由忠实于企业变成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甚至更忠实于自己、由追求终身的职业稳定变成追求职业发展的舞台。

传统的模式与方法,如以权威和层级制为基础上的组织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4.企业对人的主体性认识越来越深刻。

归纳而言,就是在人才成长驱动上逐渐由组织驱动转变化为组织驱动+员工主题驱动,过往传统的以培训为核心的方法,其背后就是组织代替员工思考,组织规划好员工的发展、组织替代员工思考发展的问题,但是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组织发展和人员发展的需要。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开始对员工管理或者说人才管理的模式必须进行反思和创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师制逐渐走到了企业的前台。

二、企业导师制的定义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导师制呢?
1.明确导师制,企业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

建立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司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帮助新员工和部分转岗人员尽快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这个概念发展到今天,导师的指导范围已经从专业技术扩展到管理技巧甚至一些个人问题,而且并不只是针对新员工,而是针对企业内每个人,认为每个人都要发展,都应该配备导师。

导师制是在企业智力层面构建的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和机制,是一种依靠企业内部人才资源,快速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2.理解导师制需要正确理解导师的定位。

导师不是改变提升新员工绩效的良药,但却对新员工成长负有重要职责;导师不是管理新员工的绩效,而是通过能力提升,间接帮助新员工提升潜在或者未来绩效;导师不是偶然的或者临时提供的一种建议,这个角色更多提供的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的协助和辅导。

导师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基于权力之间的汇报关系,而更多是服务于提升新员工能力的共享工作关系。

导师与员工之间工作关系的最主要目标(Goal)是帮助员工提升个人技能,从而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3.导师和直接主管、项目经理如何区分。

以下图为例。

三、企业导师制的意义
那么企业导师制究竟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1.首先,对于组织和员工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的人才保障,解决了引进人才的“水土不服”问题,缩短了引进人才的“同化期”,保证企业的人才供应;第二,增强同事亲和力和团队凝聚力。

导师制使新员工在感觉上回到了校园,同事之间像同学一样,前辈就像老师一样,这样的氛围无疑会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合作精神。

第三,有助于隐形知识的转化。

导师制就像以前的师父带徒弟一样,言传身教,把许多不能通过或者很难通过正式的渠道、显性的渠道表达的知识经验扩散开来。

第四,便于使新员工融入公司的文化。

2.其次,对于导师也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从帮助其他人的成功中获得尊重感和成就感;升你个人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更好地理解年轻专业人士的心理和技能发展需求;从其他人身上拓展自己的视野;拓宽交际网络和建立友谊。

3.再次,我们对于管理者的管理而言也是很好的补充。

有一个企业的调查显示,当新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包括实际发生的事实)时,最希望从同事/舍友及职业导师处获得帮助。

对于职业导师的需求占比甚至高过对于直接主管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职业导师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新员工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价值,对于扫除管理者的“管理盲区”有独特的意义。

四、企业如何推行导师制
1.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稳定、清晰的企业文化系统。

国内企业象江淮汽车推行“学习型组织”已经有十多年了,企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价值观和文化,在国外实行“导师制”的企业很多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只要这样才能保证由导师传达出来的价值观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2.导师制的推行要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作为导师的老员工和领导愿意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成长,并且在下属的成长中能够体现作为导师的辅导价值。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安利公司的内部奖励考核制度,它充分保证了导师制所发挥出来的优势。

3.导师辅导技巧的培养。

导师一般对于被辅导者来说有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更高的技术水平。

但是,如何带好员工?如何与员工建立起信赖的教练关系?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思
考?如何让员工发挥智慧去创造更高的业绩?这些都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所缺乏的。

最终企业在推行导师制时,或者导师在辅导新员工时,一定要牢记一点,不是替代新员工思考,导师一定是一个辅助者和协助者,员工自己是真正的主体。

正如德鲁克说的那样:“对一个人发展负有最大责任的并非上司,而是他自己。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

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

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
是风的细语、是雨的柔顺、斑驳了一道道古老的忧伤,刻在了灯火阑珊处?
一杯轻风,半壶墨迹。

捧着安静的角落,独饮墨香,留韵素白。

轻风拂过,开满了一园禅意,一片樱花。

轻风缓缓,墨香袭袭。

长长的倩影里,柔软了风韵的味律,洒脱的静悟中遥远变成了传说,把爱定格在一瞬间。

这第一段似乎是着重描摹春的美丽,可起首有“多事的东风”一句,暗示着有人恼春,于是有个人物忽悠地闪了一下,桃红“醉依在封姨的臂弯里”,一下子就不见了。

但“多事”里隐蕴着的愠意,因封姨的出现有了着落。

春天写足了,那位对春天怀着恨意的人物便在作者的笔下十分不情愿地亮相了。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这就是封姨了,她“才从青春之梦醒过来”,茫然不解这眼前发生的一切。

作者笔下的她原来是一个芳华已失的女人!眼前的春天只是她过去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