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提升其学习能力而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
在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着多个理论流派。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包括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1. 发展理论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主张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和特征,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环境。
著名的发展理论家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伦森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逐渐建构起认知结构,并经历着无端现象、假象、具体操作和抽象思维等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前教育应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和材料,以促进儿童逐步从感知到操作再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关注儿童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他们认知和学习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成年人和同伴的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在学前教育中对儿童行为的塑造和调节。
该理论主要关注外界刺激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正向或负向的激励来增强或减弱特定的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等。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表明,通过条件反射和刺激响应,可以建立起特定的学习与行为关联。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方法,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则强调了反馈对学习和行为的重要性。
他认为,行为会受到积极反馈的加强和负面反馈的减弱。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激励,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关注文化环境和社会交往对学习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实现的,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著名的社会文化理论家主要有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
布鲁纳提出的教育参与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中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并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引导。
学前教育代表理论流派详解

学前教育代表理论流派详解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史上有过许多教育学家和理论,其中较为代表和突出的为以下两位,而从福禄贝尔开始学前教育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那下面就一起走进他们,来了解下主流学派中的代表人物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代表理论。
一、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德国,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
福禄尔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作品中,主要观点包括:一)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二)张改革家庭教育,给缺乏幼儿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广泛建立幼儿园,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三)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
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
(四)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
(五)作业就是给幼儿设计的各种活动,作业活动是幼儿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
作业是恩物的发展。
二、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儿童之家创办者”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意大利,是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等。
(一)蒙台梭利早年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晚年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儿童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对特殊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
(三)蒙台梭利提出了学前教育的两条基本原则。
1.自由的原则。
学前教育学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及答案一、填空题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是捷克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第一次尝试。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远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远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攻能的表现和结果。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11.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王守仁)12.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1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14.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15.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16.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17.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18.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19.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20.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21.教师的教学计划可以分为学期计划和活动方案两种。
22.游戏活动具有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自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二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五)注意给儿童留有一定余地,使他们能学得活 泼主动,真正消耗吸收。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王守仁用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作比喻, 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1. 根据年龄之异,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 区分开,把“社学”专门作为儿童教育机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胎教
早谕教
二、贾谊的学前教 育思想
选左右
重儒术
贾谊对古代胎教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 我国古代胎教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首先,
其次,要对孕妇 再次,安排适当
要选择配偶,胎
举行“正礼”的 的环境及人员对
儿的状况并不单
教育。
孕妇予以影响。
由母亲决定。
(二)早谕教
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开始:
递进过程。
“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 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 能笑。又既而后能认识其父母兄弟。 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针对他们的身 心发育水平来施教。
(三)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且也要 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童子的格物致知” 。
早”字,认为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 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对他实施教育就会收到 最佳的效果;同时,早期教育也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最重 要阶段,个人幼时接受的教育往往决定着他日后的成长 道路,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三)选左右
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为加 强皇太子的早期教育,在宫廷中应设“三公”、“三少”。
二、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汇总

第三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教学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熟悉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观点和作品。
能介绍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能介绍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贡献。
教学难点能介绍福禄贝尔、蒙台梭利、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贡献.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孕育阶段(15世纪前)该阶段特点:教育学尚未独立,幼儿教育思想零散的混杂在一些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
1.古代中国2.古代外国1)柏拉图(古希腊)和他的《理想国》2)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和他的《政治论》3)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和《雄辩术原理》二、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后期)该阶段特点: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理论比前一阶段更加系统、完整有现实性。
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捷克)“儿童比黄金更加珍贵,但是比玻璃还脆弱”《大教学论》( 1632年出版,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母育学校》( 1632年出版,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儿童读物。
)洛克(英)的“白板说”和他的《教育漫话》;卢梭(法)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和他的《爱弥尔》;裴斯泰洛齐的爱的教育。
三、形成和发展阶段该阶段特点: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1.欧文:教育人,就是培养他的性格。
开办“性格陶冶馆”,为工人阶级创办了幼儿学校,收托2~5岁儿童。
反对处罚儿童。
2 .福禄贝尔(1782~1852)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后人称为“幼儿园之父”。
主要贡献:1)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他受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完成了《幼儿园教育学》著作。
3)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等基本原理。
学前教育教育理论

学前教育教育理论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学前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而且对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学前教育的教育理论成为了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参考和指导,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学前教育的教育理论。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通过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为学前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儿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和瓦尔多夫等。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瓦尔多夫的综合发展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中。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儿童通过积累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来逐渐理解和把握外部世界。
而瓦尔多夫则强调儿童的综合发展,他认为,儿童的思维、情感、身体和社交能力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发展的,学前教育应该关注和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
二、社会构建主义社会构建主义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认为,儿童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社会构建主义强调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儿童可以从他人和环境中学到很多东西。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的机会,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个别差异理论个别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发展速度、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学前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儿童的差异性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了解每个儿童的个别需求,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儿童的潜能。
四、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情感经历和情绪状态对其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调控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五、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

3.智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洛克认为智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热爱知识的心性,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积极、正确的主张。首 先,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其次,洛克提出要鼓励和 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最后,洛克还指出,教师在教学过 程应遵循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等原则。
三、对洛克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2.教育的作用
从“白板论”出发,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的作用, 尤其是教育在人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他强调教育不应 只是父母关心的事情,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与儿童具有 良好的教育密切相关。
二、洛克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洛克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 证,拟订了一个锻炼小绅士的健康教育计划。首先,就 是身体锻炼要从小抓起。其次,在运动方面,除要求幼 儿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外,洛克还格外推崇游泳。最后, 洛克认为还要培养儿童养成节制的精神。
二、洛克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洛克看来,绅士应具有智慧的美德,即绅士要有 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他认为,为了教育儿童,必 须先了解儿童。“及早”是洛克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 他主张通过练习及早培养习惯。同时,洛克重视榜样的 教育力量。
二、洛克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学前教育简史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 想
从19世纪初,英国近代的学前教育正是以欧文的幼儿 学校为起点,形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幼儿学校运动,一度波 及欧美各ke,1632—1704,见 图10-2)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 家和教育家,是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和西方自由主 义的代表人物。
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进一步发展了世俗的、 理性的新教育。他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 的作用。洛克对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论述,不仅 从理论上扩展了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还在实践 上为英国教育的双轨制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杜威的教育理论基于哲学和心理学,产生 于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剧烈变革的大背 景下。杜威试图通过教育领域的改革促进美国社 会生活的变化。他的理论充满着美国特色与时代 特点,体系庞大,涵盖了教育的各个领域。
学前教育简史
谢谢观看!!
3.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 杜威认为,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有机体处于一种
本能的需要而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从而满足自 己的需要。这种心理学也叫作“机能主义心理学”。
二、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二)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
杜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教育 本质的问题。他提出了三个重要论点来对教育本 质进行概括,三个重要论点分别是“教育即生 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 改造”。
(一)理论基础
2. “社会个人主义”社会观
杜威的教育理论同时又是以他的社会学观点作为理 论基础的。杜威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观点出发,并接受 了19世纪实证主义者的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把人 类社会看作个人的结合产物,他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比 喻成字母与字句的关系。
二、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简史
杜威的学前教育思 想
杜威他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构的哲学和教育学 理论不仅在当时对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一、杜威生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见图12-1)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 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也是实用主义哲学最有 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理论不但对美国, 而且对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和学校教育都产生了 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杜威生平
第11章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教案

也包含依据人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含义。
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并对儿童身体的养护和体育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
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教育主张被视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斯坦斯通信》
概念引入人的生命和教育中的教育家。
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使外部的东西内化。
这样不仅能对儿童实施社会的公共教育,
主要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特征。
10学前教育简史 (第十章 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出生于 威尔士一家五金店商家,年少时很受父母的疼爱。
作为英国第一个创立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 儿园)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欧文认为,要培养智育、 德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把教育与生产 劳动结合起来。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著名的代表人物,欧 文的教育思想是他的空想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学前教育思想在其整个教育思想中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 论人的性格形成
人的性格形成学说是欧文从事社会改革和教育实验 活动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二、 创办性格形成新学院
欧文深信人的性格自出生后主要是由外力形成的,若一个人自出 生时就处于优良的环境中,并对他实施正确的教育且一直持续到受教育 者形成能够抵抗不良影响的牢固品格。1816年,欧文耗资一万英镑在其 工厂区建立了第一所相当接近现代标准的公共学校——“性格形成新学 院”,面向2—14岁的儿童、少年提供教育,另外还附设有成人教育班。
福禄贝尔于1826年出版的《人的教育》、 1843年出版的《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以及1861 年出版的《幼儿园教育学》,全面地反映了福禄贝 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四节 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 论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 自我活动的原则 (二) 连续发展的原则 (三) 劳作和宗教的原则 (四) 生产活动和勤劳教育 (五) 社会原则
第二节 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 对卢梭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夸卢梭的教育思想常被誉为是教育重心从成人向儿童转变的重大转折, 更被冠以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之名,成为教育史上的佳话。
将卢梭与近代教育学说奠基人夸美纽斯进行比较的话,可以看出二者 在教育应顺应自然、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上不谋而合。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代表作:学前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 《论理学》等著作中。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优生优育,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2. 通过游戏进行适宜的身体锻炼,保护幼儿的健康 3.重视习惯培养,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
(三)昆体良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35~95年)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师从苏格拉底,创建了阿加德米 学园,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最早论述学前儿童教育 问题的学者。
◇代表作:《理想国》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优生优育和儿童公育 2. 主张儿童“智德统一” 3. 构建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内容 4.“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前322年)
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时间: 远古时期至17世纪初(学前教育思想的
孕育期)
◆主要特征: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等著作中,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一)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
(四)认知发展学派 ◇典型代表:瑞士的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
◇主要的教育思想 1.皮亚杰的主要观点 →根据认知图式的性质,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只能通过看、听、触、 摸、尝、嗅等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建感知动作 图式,并从反射动作过度到智慧动作; (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 脱出来,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拥有了客体永久性,能在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绘画、 语言等领域有所表现;
学前教育学概述

前运算阶段(2~7 岁)
的主要特征
• (一)以表象思维为主(关键特征):儿 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 维,可以用词、想象力和图画来建构世 界。
• (二)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儿童既不能认 识统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也不能认 识不同个体变化中的同一性。如看到别 人有一顶与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就一 定说“这帽子是我的”;他在家里看到一 轮明月,在街上看到云雾半遮得月亮, 便认为天上有两个月亮。
早期启蒙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尚未产生。因此,这 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属学前家庭教育理论的范畴。 其中以颜之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
家庭教科书 2.家教思想 (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及早施教) (2)要爱与教相结合(威严而有慈) (3)重视环境的影响(风化陶染) (4)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博习致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主张“中国化”、“平民化”的学前教育 2.提出“生活教育论” 3.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的首创者:“六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之父 主要贡献: 1.首创幼儿园; 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 3.系统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著有
境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婴儿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青少年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的主要特征
•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 与动作的分化;
• 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 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 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 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 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1.中: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重视胎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1)柏拉图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2)柏拉图提出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3)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教育;(4)柏拉图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伦理学》(1)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2)婴儿应以含乳分最多的食物进行抚育;(3)一切为儿童所能掌握的运动都很有益;(4)使儿童在幼年习惯于寒冷;(5)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6)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1.教育家及论著(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三、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培)尔的《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四、发展阶段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传统文化幼儿理论人物

传统文化幼儿理论人物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与学派思想。
(一)古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五世纪前“孕育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1、柏拉图。
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主张。
教育思想有二:第一,强调心灵与体质的和谐发展;第二,重视故事、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2、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
教育思想有三:(1)顺应自然,保护健康,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2)5岁前通过游戏进行身体活动,多听故事,少做学业活动;(3)5岁后适当开始学业活动,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昆体良。
罗马的昆体良认为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凸显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二)近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1、夸美纽斯。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及《母育学校》,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有五:(1)及早教育;(2)范围广泛的知识启蒙教育;(3)重视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养成;(4)保护幼儿身体健康;(5)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2、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著有《爱弥儿》,卢梭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要了解儿童,适应儿童的天性;第二,5岁前要注意身体健康;第三,5岁后,开始注意儿童的感官训练,多接触实际事物,从直接经验中学习。
这一阶段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点:(1)尊重儿童,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2)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
(三)近现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八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中叶“初创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等。
1、福禄倍尔。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是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被称为“学前教育学之父”,1840年他首创幼儿园(幼稚园),学前教育的创立以此为标志。
2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0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 、朱熹简介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 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二程”(程颢、 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 “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 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 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儿童教材《小 学》、《童蒙须知》。
二 、贾谊论早期教育
早谕教 进左右 重儒术
(一)早谕教
1、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早谕教的重要性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心未滥而谕教,则化易成也。” 皇太子早谕教的重要性 “天下之命,县(悬)于太子” “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一)早谕教
2、对早期教育方法的论述 太子的教育应尽早实施,早期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最重要的
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
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二)威严有慈
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 “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三)均爱勿偏
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 之,更所以祸之”
(四)应世经务
1.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应世 经务”的真实本领。
2. 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 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学院 安珍珍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目录
1.贾谊论早期教育 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代表人物.pptx

3、杜威 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 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 . 4、蒙台梭利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著作:《蒙台梭利法》《童 年的秘密》 基本教育思想: 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训练 中国:
一)孕育阶段(十五世纪前) 十五世纪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 1、中国古代 谚语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爬,六坐” 《颜氏家训》 2、西方古代 1 柏拉图《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 2亚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张“教育遵循 自 然”. 3 昆体良:认为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 (二)萌芽阶段(十五世纪——十八世纪中叶) 捷克大教育家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英国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杜德》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1
2、蔡元培 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3、陈鹤琴 1923 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4、陶行知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和“平民 化”. (四)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 1、辨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的科学基础. 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 1 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 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 强调道德教育应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主张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强调“开放” 当 前国外不同的学前教育学流派 苏联教育理论:全面发展的教育 西方开放的心理学理论:儿童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外在刺激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1.中: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重视胎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1)柏拉图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2)柏拉图提出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3)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教育;(4)柏拉图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伦理学》(1)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2)婴儿应以含乳分最多的食物进行抚育;(3)一切为儿童所能掌握的运动都很有益;(4)使儿童在幼年习惯于寒冷;(5)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6)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1.教育家及论著(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三、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培)尔的《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四、发展阶段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学前教育代表人物

一)孕育阶段(十五世纪前)十五世纪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1、中国古代谚语中:“三岁瞧大,七岁瞧老”“三爬,六坐”《颜氏家训》2、西方古代(1)柏拉图《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2)亚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张“教育遵循自然”、(3)昆体良:认为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二)萌芽阶段(十五世纪——十八世纪中叶)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英国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杜德》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萌芽阶段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1、尊重儿童,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2、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三)初创阶段(十八世纪后期——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倍尔为标志、1、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学前教育学之父”、1840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2)自我活动就是儿童教育的基础(3)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2、罗伯特•欧文——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性格形成学说”——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3、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4、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著作:《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基本教育思想: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训练中国: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2、蔡元培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3、陈鹤琴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与劳工幼稚园、其办园思想就是“中国化”与“平民化”、(四)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1、辨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2、邻近学科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心理学就是学前教育学的科学基础、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1)强调早期经验与教育的重要性(2)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3)强调道德教育应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4)主张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强调“开放”当前国外不同的学前教育学流派苏联教育理论:全面发展的教育西方开放的心理学理论:儿童就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外在刺激。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1.中: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重视胎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1)柏拉图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2)柏拉图提出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3)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教育;(4)柏拉图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伦理学》(1)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2)婴儿应以含乳分最多的食物进行抚育;(3)一切为儿童所能掌握的运动都很有益;(4)使儿童在幼年习惯于寒冷;(5)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6)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1.教育家及论著(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三、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培)尔的《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四、发展阶段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概述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孕育阶段在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中,现主要介绍西方各教育著作。
常见考查点1.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2.亚里士多德——计划生育(优生优育)3.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重视语言发展二、萌芽时期育。
5.坚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要求教育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客观规律。
6.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
法国卢梭《爱弥儿》 1.自然主义的儿童观,认为应该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的人格。
2.提倡“自然教育”,目的是要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培养“自然人”,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
3.提出“自然后果律”。
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幼儿教育书信》1.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2.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3.强调教育要自然,即激发和发展儿童的天赋能力和能量;4.提出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
他把体育看成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把体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
5.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把它称为“整个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和“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1.提出“白板说”——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2.详细地阐述了对儿童教育的理解。
三、初创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开始创立的,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一)世界上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欧文于1816年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为1~6岁儿童创办了幼儿学校,这堪称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了一所专收3~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
1840年,他把这所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自此,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为名的幼儿教育机构诞生了。
这也意味着社会组织化的幼儿教育产生了。
(二)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903年创办的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后改名为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4)柏拉图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论》、《伦理学》
(1)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
(2)婴儿应以含乳分最多的食物进行抚育;~
(3)—切为儿童所能掌握的运动都很有益;—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三、初创阶段
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培)尔的《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与儿歌》
(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洛克白板说
—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
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思(reflection)
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 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
(2)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3)教育要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蒙台梭利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2)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3)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2、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2)感觉教育(3)语言教育(4)数学教育 (5)文化科学教育3、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 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
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 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 环境,应该具有3个
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的《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四、发展阶段
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
我国学前教育家:
陶行知的《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活教育理论与实施》、《幼稚教育论文集》 张雪门的《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教无际论》、《幼教论丛》
(2)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
(3)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
(4)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丽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而我们自己Βιβλιοθήκη 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杜威
教育本质论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 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 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 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 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
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
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 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由三要素构成: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
(1)有准备的环境(2)教师
在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教师具有以下角色:
(3)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大体可分为四类:生活训练教具,感官教具、学术性教具和文化艺术性教具。其中,以其感官训练教具最 具特色。
4、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局限性
(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对创造力的忽视
(4)使儿童在幼年习惯于寒冷;
(5)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
(6)活动的方法很多,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萌芽阶段
卜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1.教育家及论著
7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及思想著作
1 .中: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
重视胎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 、《法律篇》
(1)柏拉图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
福禄贝尔
是学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是德国具有新思想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大半生致力于学前教育工作,创办了 幼儿园,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称为“恩物”。他还热心地宣传学前教育,培训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系统地阐明了 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创立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为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要的学前教 育思想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