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审定工效挂钩企业工资总额执行“两低于”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审定工效挂钩企业工资总额执行“两低于”办法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陈高勇
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规定,自2004年起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按规定自主进行当年挂钩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和应提工资总额的清算。文件规定,“两低于”是指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纳税人每年度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工资,最高不能超过按“两低于”原则计算的金额。各级税务机关不再参与审批工效挂钩方案,纳税人按“两低于”标准和实际发放原则确定税前扣除额。也就是说,工效挂钩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两低于”标准范围之内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扣除。但是,由于现有的关于工效挂钩企业在执行“两低于”的工资管理上没有一个系统的可操作办法,造成了纳税人因地区、因行业以及因所取指标不同而存在工资提取上的差异。如何引导企业正确理解和执行好“两低于”的工资额提取规定,规范工资扣除行为。笔者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在工效挂钩审核中的实践,对工效挂钩企业执行“两低于”的一般操作办法作一点介绍,以与同仁共商。
一、“两低于”指标的计算
“两低于”计算工效挂钩企业工资总额涉及4个指标,即工资总额增长幅度、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正确理解和准确计算这4个指标,是我们正确执行“两低于”的关键。
(一)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
计算公式:
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工资总额实绩/工资总额基数-1)×100%
计算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取决于工资总额实绩和工资总额基数两个指标,对于企业工资总额的掌握,虽然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组成的规定》有了统一口径,但仍应以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工资的解释为准,即工资薪金支出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企业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工资总额的范围。计算企业工资总额的基数,应区分新挂钩企业和已挂钩企业。对新挂钩的企业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其一般方法和原则是:以上年企业实际列支的工资总额为基数,核减一次性补发往年工资,核增上年增人、转正定级的翘尾工资等因素进行确定。对已挂钩企业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其一般方法和原则是:工资总额基数以上年工资清算实际提取的工资总额为基础,并根据上年新增效益进入新一年度挂钩经济效益基数的程度,按照确定的定比或环比、限额环比办法,相应核增新增效益工资进入当年挂钩工资总额基数,同时还应考虑以下调整因素。一是按规定吸纳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军队转业干部,当年所需增资按实际发放额在工资总额基数外单列,第二年按上年单列数加翘尾工资核入工资总额基数。二是因新建、扩建增人工资在项目正式投产前,经批准,可按有关规定据实列支,待项目正式投产后,再按同比例核增进入工资总额基数和经济效益指标基数。三是企业之间成建制划入划出增减人员,原则上按实际数划转工资总额基数。四是按规定应核增核减的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原则上实行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
例1 某企业2002年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当年工资清算实际提取数为200万元,经济效益实际完成数为50万元,浮动比例1:0.5,2003年工资总额基数和经济效益基数按上年实行递增10%限额环比办法。该企业在2002年12月份根据规定一次性补发下半年调资15万元。问该企业2003年工资总额基数是多少?
答:2003年工资总额基数=上年工资总额实际提取数×(1+递增幅度)±增、减资因素=200×(1+10%×0.5)+15÷6×12=240(万元)
(二)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计算公式:
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当年实现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基数-1)×100%
计算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效益指标的确定。根据文件规定,工效挂钩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要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指标,对目前实行复合挂钩与实现利税(即利润总额加销售税金及附加)挂钩的企业要尽快转为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指标。二是经济效益基数的确定。计算经济效益基数同样应区分新挂钩企业和已挂钩企业。对新挂钩企业经济效益基数的确定,一般以上年实际完成数为基数加以核定,如果上年实际数低于前三年平均数,则可参照前三年情况合理核定。对已挂钩企业经济效益基数的确定,原则上以上年实际完成数为基础,按照预先确定的定比或环比或限额环比办法,将应增加的经济效益核入基数。其次还要确定是否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其它因素,比如企业在新建扩建项目完成后,在核增该项目新增人员工资总额的同时,应参照同行业或本企业人均效益水平核增挂钩的经济效益指标基数。
例2 按例1中的条件,问2003年经济效益基数是多少?
答:2003年经济效益基数=上年经济效益实际完成数×(1+增长比例)=50×(1+10%)=55(万元)
(三)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
计算公式:
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基期职工平均工资-1)×100%计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关键是核实企业发放给职工的全部工资薪金支出。
(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和表现形式,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使用,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为方便操作,便于理解,可以将增加值作为首选指标来计算劳动生产率,具体计算口径原则上以国家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口径为准。有些企业按规定难以准确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在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后,也可以按产品销售收入(营业额)计算人均劳动效率等相近指标来替代。此处以增加值作为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指标。
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基期劳动生产率-1)×100%
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年平均职工人数)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应重点放在对劳动生产率中增加值的口径计算上,增加值的计算可采用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
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十营业盈余
二、企业工资总额“两低于”的审定
首先,在“两低于”范围内计算出当年允许提取的工资总额。计算公式: